維語杜鵑花怎麼說
❶ 各種植物名稱用英語怎麼說
apricot 杏子杏子原產於中國,約公元前1世紀傳入地中海地區。古羅馬人稱杏子為praecoquum,意為early-ripening(早熟),也許是因為杏樹開花較早,比桃子等水果早熟的緣故。該詞進入阿拉伯語作albirquq,隨後又進入葡萄牙語,作albricoque,最後進入了英文。英文原先的形式為apricock,到了18世紀,因受法語形式abricot的同化作用演變為apricot。
artichoke 洋薊artichoke 洋薊
據傳,由於某位藝術家(artist)食此美味菜餚時被不可食的針狀部分噎著(choke),故而得名。其實,artichoke的來歷並不象傳說的那樣富有詩意。它源於阿拉伯語al-(kh)arshuf(al為阿拉伯語定冠詞)。義大利語通過西班牙語吸收了該詞,作articiocco,隨後進入法語,作artichaut。其形式變為artichoke可能多少受了所傳關於choke的影響。artichoke一般指「洋薊」,有時也指「菊芋」。但菊芋另有名稱:Jerusalem artichoke,該植物原產於北美,並不源於Jerusalem(耶路撒冷)。1617年當義大利人在歐洲首次種植時,將它取名girasole articiocco(相當於sunflower artichoke),是因為它形似向日葵(sunflower),而味似洋薊(artichoke)。17世紀英國人吸收了該詞,在他們聽來girasole頗有點像Jerusalem,於是把它叫做Jerusalem artichoke,有意讓它帶點幽默意味,這也可以說是民俗語源的產物
avocado 鱷梨 avocado 鱷梨
avocado是一種果形似梨的水果。鱷梨原產於西半球大陸的墨西哥以南至安第斯地區。公元15世紀具有高度文化的墨西哥印第安人,即阿茲特克人(Aztecs)曾在今墨西哥中、南部建立了一個帝國,1521年被西班牙殖民者征服。阿茲特克皇帝蒙提祖馬二世(Montezuma II,1466?-1520)以鱷梨招待西班牙殖民者科爾特斯(Hernando Cortes,1485-1547)等人時,阿茲特克人對客人解釋說,此果在那華特爾語(Nuhuatl)中稱ahuacatl,意為「睾丸」,因其果形似睾丸,而且據認為能激發性慾,故名。阿茲特克人還邊講解邊畫圖給客人看,ahuacatl在西班牙人聽起來像西班牙語aguacate,於是他們便以此為名,將它帶回國。但不久後,這一名稱在俗語中先是被訛為avigato,後又變作avocado(與意為「律師」的西班牙詞abogado很相像)。鱷梨傳入歐洲後,立即成為人們特別喜愛的水果。英文吸收了它的西班牙語名稱,但選擇了俗詞源變體avocado。17世紀該詞進入英文後,人們覺得很陌生,不可理解,便又將它和它的原產地,短吻鱷(alligator)之鄉美洲相聯系,還給它取了個俗名alligator pear,使它變得有意義。漢語名稱「鱷梨」似乎即由此移譯而來。
anemone 銀蓮花
人們往往將此花與一則古希臘神話故事相聯系。阿多尼斯(Adonis)是愛與美的女神阿佛洛狄特(Aphrodite)所迷戀的美少年,打獵時被野豬咬傷致死。他身亡後,阿佛洛狄特痛不欲生,冥王為其真情所動,特准阿多尼斯一年之中復活六個月和她相聚。在阿多尼斯血染的地上開出了一種美麗的花,這就是常見於森林地帶的anemone。anemone源自希臘語,其詞根anemos意為「風」。古希臘人注意到這種植物常常生長於多風之地,其花又似為風所吹開,故以anemone為名。據此,anemone在英文中亦有windflower之稱,漢語通稱為「銀蓮花」,俗稱「風花」。
aster 紫菀屬植物aster 紫菀屬植物
aster是拉丁語借用詞,在拉丁語中意為「星」。作為一個單詞,aster指「紫菀屬植物」,因其花形成星狀,故名。英文中有不少詞含有這一拉丁語詞根,如asterisk(星標,星號),asteroid(小行星),disaster(災難)等。
cazalea 杜鵑花
azalea是漢語稱之為「杜鵑花」或「映山紅」的觀賞植物。該詞直接借自希臘語,在希臘語中意為「乾的」,古希臘人認為這種植物生長於干土,因此取了此名。
banana 香蕉banana 香蕉
多數辭書認為,banana一詞來源於某一非洲語言,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首先使用,而後被吸收到英文中來。但有的辭書,如The Fact on Files Encyclopedia of Word and Phrase Origins卻認為,它出自意為「手指」的阿拉伯語單詞banana,而一串香蕉(a hand of bananas)也確實有點像一排張開的手指。
begonia 秋海棠 begonia 秋海棠
17世紀有位名叫Michel Begon(1638-1710)的法國人。他曾一度出任法國派駐聖多明各的總督,而且他還是當時一位頗有名氣的科學贊助人,尤其熱心於贊助植物研究工作。他收集了數百種植物標本,是他將秋海棠標本帶回法國並介紹給歐洲植物學家的。在他死了67年以後,即1777年,秋海棠被引入英國。為了紀念他,人們用他的姓氏Begon加表植物名詞的後綴-ia構成。Begonia原為拉丁語名,英文直接借用了這一名稱。
belladonna 顛茄belladonna 顛茄
它是一種有毒植物,根和葉含阿托品(atropine),用它製成的葯劑也叫belladonna。該詞源自義大利語bella donna『fair lady』(美人)。這種植物的花瓣滑如美女肌膚,義大利婦女一度用其紅色液汁作為化妝品,故名
cabbage 捲心菜cabbage 捲心菜
當人們說a head of cabbage(一顆捲心菜)時,恐怕很少人會想到cabbage的原義是head(頭),源於中世紀法語caboche(頭),很可能同拉丁語caput(頭)有親緣關系。顯然,這種菜是因其形似人的頭顱而得名的。它是最古老的蔬菜之一,其種植史已有四千多年。在希臘神話中,捲心菜被說成是主神宙斯頭上的汗珠變成的,古希臘人還相信捲心菜能治禿頭病。短語cabbage head表示「笨蛋」或「沒頭腦的傢伙」,源出17世紀末一首古老曲子的歌詞:「I ought to call him a cabbage, / He is so very green…」
amellia 山茶花camellia 山茶花
17世紀末有一位名叫George Joseph Kamel(1661-1706)的基督教耶穌會傳教士到菲律賓呂宋島傳教時,在島上發現了一種美麗的觀賞植物,便將它的標本帶回歐洲。他不僅將此花引入歐洲,而且還寫了他種植該植物的有關報告,發表於倫敦皇家學會的《哲學學報》(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瑞典博物學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讀了該報告,為了紀念這位傳教士,就按他的姓氏Kamel給這種植物取了個拉丁學名,即camellia。英文名稱是從拉丁文直接借過來的,漢語稱為「山茶花」。
apricot 杏子杏子原產於中國,約公元前1世紀傳入地中海地區。古羅馬人稱杏子為praecoquum,意為early-ripening(早熟),也許是因為杏樹開花較早,比桃子等水果早熟的緣故。該詞進入阿拉伯語作albirquq,隨後又進入葡萄牙語,作albricoque,最後進入了英文。英文原先的形式為apricock,到了18世紀,因受法語形式abricot的同化作用演變為apricot。
artichoke 洋薊artichoke 洋薊
據傳,由於某位藝術家(artist)食此美味菜餚時被不可食的針狀部分噎著(choke),故而得名。其實,artichoke的來歷並不象傳說的那樣富有詩意。它源於阿拉伯語al-(kh)arshuf(al為阿拉伯語定冠詞)。義大利語通過西班牙語吸收了該詞,作articiocco,隨後進入法語,作artichaut。其形式變為artichoke可能多少受了所傳關於choke的影響。artichoke一般指「洋薊」,有時也指「菊芋」。但菊芋另有名稱:Jerusalem artichoke,該植物原產於北美,並不源於Jerusalem(耶路撒冷)。1617年當義大利人在歐洲首次種植時,將它取名girasole articiocco(相當於sunflower artichoke),是因為它形似向日葵(sunflower),而味似洋薊(artichoke)。17世紀英國人吸收了該詞,在他們聽來girasole頗有點像Jerusalem,於是把它叫做Jerusalem artichoke,有意讓它帶點幽默意味,這也可以說是民俗語源的產物
avocado 鱷梨 avocado 鱷梨
avocado是一種果形似梨的水果。鱷梨原產於西半球大陸的墨西哥以南至安第斯地區。公元15世紀具有高度文化的墨西哥印第安人,即阿茲特克人(Aztecs)曾在今墨西哥中、南部建立了一個帝國,1521年被西班牙殖民者征服。阿茲特克皇帝蒙提祖馬二世(Montezuma II,1466?-1520)以鱷梨招待西班牙殖民者科爾特斯(Hernando Cortes,1485-1547)等人時,阿茲特克人對客人解釋說,此果在那華特爾語(Nuhuatl)中稱ahuacatl,意為「睾丸」,因其果形似睾丸,而且據認為能激發性慾,故名。阿茲特克人還邊講解邊畫圖給客人看,ahuacatl在西班牙人聽起來像西班牙語aguacate,於是他們便以此為名,將它帶回國。但不久後,這一名稱在俗語中先是被訛為avigato,後又變作avocado(與意為「律師」的西班牙詞abogado很相像)。鱷梨傳入歐洲後,立即成為人們特別喜愛的水果。英文吸收了它的西班牙語名稱,但選擇了俗詞源變體avocado。17世紀該詞進入英文後,人們覺得很陌生,不可理解,便又將它和它的原產地,短吻鱷(alligator)之鄉美洲相聯系,還給它取了個俗名alligator pear,使它變得有意義。漢語名稱「鱷梨」似乎即由此移譯而來。
anemone 銀蓮花
人們往往將此花與一則古希臘神話故事相聯系。阿多尼斯(Adonis)是愛與美的女神阿佛洛狄特(Aphrodite)所迷戀的美少年,打獵時被野豬咬傷致死。他身亡後,阿佛洛狄特痛不欲生,冥王為其真情所動,特准阿多尼斯一年之中復活六個月和她相聚。在阿多尼斯血染的地上開出了一種美麗的花,這就是常見於森林地帶的anemone。anemone源自希臘語,其詞根anemos意為「風」。古希臘人注意到這種植物常常生長於多風之地,其花又似為風所吹開,故以anemone為名。據此,anemone在英文中亦有windflower之稱,漢語通稱為「銀蓮花」,俗稱「風花」。
aster 紫菀屬植物aster 紫菀屬植物
aster是拉丁語借用詞,在拉丁語中意為「星」。作為一個單詞,aster指「紫菀屬植物」,因其花形成星狀,故名。英文中有不少詞含有這一拉丁語詞根,如asterisk(星標,星號),asteroid(小行星),disaster(災難)等。
cazalea 杜鵑花
azalea是漢語稱之為「杜鵑花」或「映山紅」的觀賞植物。該詞直接借自希臘語,在希臘語中意為「乾的」,古希臘人認為這種植物生長於干土,因此取了此名。
banana 香蕉banana 香蕉
多數辭書認為,banana一詞來源於某一非洲語言,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首先使用,而後被吸收到英文中來。但有的辭書,如The Fact on Files Encyclopedia of Word and Phrase Origins卻認為,它出自意為「手指」的阿拉伯語單詞banana,而一串香蕉(a hand of bananas)也確實有點像一排張開的手指。
begonia 秋海棠 begonia 秋海棠
17世紀有位名叫Michel Begon(1638-1710)的法國人。他曾一度出任法國派駐聖多明各的總督,而且他還是當時一位頗有名氣的科學贊助人,尤其熱心於贊助植物研究工作。他收集了數百種植物標本,是他將秋海棠標本帶回法國並介紹給歐洲植物學家的。在他死了67年以後,即1777年,秋海棠被引入英國。為了紀念他,人們用他的姓氏Begon加表植物名詞的後綴-ia構成。Begonia原為拉丁語名,英文直接借用了這一名稱。
belladonna 顛茄belladonna 顛茄
它是一種有毒植物,根和葉含阿托品(atropine),用它製成的葯劑也叫belladonna。該詞源自義大利語bella donna『fair lady』(美人)。這種植物的花瓣滑如美女肌膚,義大利婦女一度用其紅色液汁作為化妝品,故名。
cabbage 捲心菜cabbage 捲心菜
當人們說a head of cabbage(一顆捲心菜)時,恐怕很少人會想到cabbage的原義是head(頭),源於中世紀法語caboche(頭),很可能同拉丁語caput(頭)有親緣關系。顯然,這種菜是因其形似人的頭顱而得名的。它是最古老的蔬菜之一,其種植史已有四千多年。在希臘神話中,捲心菜被說成是主神宙斯頭上的汗珠變成的,古希臘人還相信捲心菜能治禿頭病。短語cabbage head表示「笨蛋」或「沒頭腦的傢伙」,源出17世紀末一首古老曲子的歌詞:「I ought to call him a cabbage, / He is so very green…」
camellia 山茶花camellia 山茶花
17世紀末有一位名叫George Joseph Kamel(1661-1706)的基督教耶穌會傳教士到菲律賓呂宋島傳教時,在島上發現了一種美麗的觀賞植物,便將它的標本帶回歐洲。他不僅將此花引入歐洲,而且還寫了他種植該植物的有關報告,發表於倫敦皇家學會的《哲學學報》(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瑞典博物學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讀了該報告,為了紀念這位傳教士,就按他的姓氏Kamel給這種植物取了個拉丁學名,即camellia。英文名稱是從拉丁文直接借過來的,漢語稱為「山茶花」。
carnation 康乃馨,(麝)香石竹carnation 康乃馨,(麝)香石竹
該詞直接借自法語carnation『flesh color』(肉紅色的),而法語carnation則源自拉丁語caro / carnis『flesh』(肉)。15至16世紀時,美術家用carnation來表示「肉紅色(的)」。此後不久,一種肉紅色的花也被命名為carnation,漢語作「(麝)香石竹」或音譯為「康乃馨」,盡管這種花不全是肉紅色的,也有其他顏色的,但carnation一直作為該花的花名沿用至今。
cherry 櫻桃cherry 櫻桃
cherry原作cherries,源自法語cerise / cherise,後來人們把本不是復數名詞但聽起來像復數名詞的cherries誤作復數,從而去掉詞尾-s逆構出cherrie / cherry這一形式。類似的例子還有幾個,如本不是復數名詞的pease,buriels,sherris也被誤作復數名詞,並逆生出pea(豌豆),burial(埋葬),sherry(雪利酒)這樣的單數形式。可另一方面,有些詞本是復數名詞,卻被誤作單數詞使用,如chess(國際象棋),invoice(發票),truce(停戰協定)等。
coco 椰子coco 椰子
椰子是一種熱帶常綠喬木,原產於馬來西亞或印度某地區,由於椰果易漂浮,在史前時代被海流和人類傳播到整個熱帶地區。但椰子的英文名稱coco並不源自熱帶地區。它可以追溯到15世紀。當時葡萄牙探險者在印度洋一些島上第一次見到椰子,認為椰殼底部的三個凹口酷似猴臉,就用葡萄牙語給它取了個名,叫coco。coco在葡萄牙語中原義是「鬼臉」或「(嚇唬孩子的)假想妖怪」。16世紀英文直接借用了該詞。椰子的果實是堅果,故稱作coconut,始見於1613年,在這之前,椰子肉被稱為Indian nut。coconut偶爾也作cocoanut,這是由於coco曾一度和cocoa(可可粉)混淆造成的。可從中榨取椰子油的copra(椰仁干)和coir(椰殼纖維)則分別來源於興都斯坦語(Hin)和印度西南海岸的馬拉雅拉姆語(Malayalam)。
更多到這里找……http://hi..com/pyhunter/blog/item/79da79ddc9905dea77c63813.html
❷ 杜鵑英文怎麼念
杜鵑 英文名:Rhododendron
rhododendron英音:[,rəudə'dendrən]美音:[,rodə'dɛndrən]
讀音請點擊下面參考資料的網址到地回址欄中答收聽。
❸ 索瑪,是啥意思
彝族所說的索瑪是對稱杜鵑花的別稱,彝族人民也經常用「索瑪」來形容或稱呼女性。
彝語稱杜鵑花為"索瑪",即迎客之花,古代詩人就留有「水蜂岩蝶俱不知,露紅凝艷數千枝」的佳句。索瑪花,灌木或小喬木,高1~10米,有時呈攀援狀,多分枝,枝粗常綠或落葉灌木,是我國三大天然名花之一,中國十大名花之一。花色潔白中透著粉紅,被稱為"高山玫瑰"。
園藝種類
全世界的杜鵑屬物種有900多種,而杜鵑的園藝品種都是由杜鵑原種(Rhododendron simsiiPlanch.)(野生資源)通過雜交或芽變不斷選育出來的後代。近一個多世紀來,世界上已有園藝品種近萬個。
中國從20世紀20-30年代開始從日本歐美等國引進杜鵑進行栽培,也有少量通過雜交培育出一些新品種,如近幾年來培育出的「復色仿西鵑」、「笑二喬」、「重瓣紫萼杜鵑」、「紫樓春」、「矮化雲錦杜鵑」、「恨天高」以及高山落葉杜鵑雜交種「紅蝴蝶」、「紫蝴蝶」、「白蝴蝶」等新品種。
杜鵑花分為「五大」品系:即春鵑品系、夏鵑品系、西鵑品系、東鵑品系、高山杜鵑品系。
❹ 杜鵑花蒙語怎麼說
sarigai 是玫瑰花 杜鵑是horch olaan qiqig
❺ 杜鵑花花語介紹 杜鵑花的傳說
杜鵑花的花語是「永遠屬於你」,代表了愛的喜悅。
據說喜歡杜鵑花的人都純真無邪,當他們見到滿山杜鵑盛開,就是愛神降臨的時候。
此外,杜鵑的花語還有「節制慾望」,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只在自己的花季中綻放,即使杜鵑總是給人熱鬧而喧騰的感覺。而不是花季時,深綠色的葉片也很適合栽種在庭園中做為矮牆或屏障。
杜鵑花的傳說
杜鵑花十分美麗,有深紅、淡紅、玫瑰、紫、白等多種色彩 。當春季滿山紅開放時,滿山鮮艷,像彩霞繞林,被人們譽為「花中西施」。五彩繽紛的滿山紅,喚起了人們對生活熱烈美好的感情,它也象徵著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這就是我國人民熱愛杜鵑的真諦。
相傳,古代的蜀國是一個和平富庶的國家。那裡土地肥沃,物產豐盛,人們豐衣足食,無憂無慮,生活得十分幸福。可是,無憂無慮的富足生活,使人們慢慢地懶惰起來。他們一天到晚,醉生夢死,嫖賭逍遙,縱情享樂,有時連播種的時間都忘記了。
當時蜀國的皇帝,名叫杜宇。是一個非常負責而勤勉的君王,他很愛他的百姓。看到人們樂而忘憂, 他心急如焚。為了不誤農時,每到春播時節,他就四處奔走,催促人們趕快播種,把握春光。可是,如此地年復一年,使人們養成了習慣,於是杜宇不來就不播種了。
但是,杜宇積勞成疾,最終告別了他的百姓。可是他對百姓還是難以忘懷。他的靈魂化為一隻小鳥,每到春天,就四處飛翔,發出聲聲啼叫:布穀,布穀。直叫得嘴裡流出鮮血,鮮紅的血滴灑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麗的鮮花。
人們被感動了,開始學習他們的好國君杜宇,變得勤勉和負責。他們把那小鳥叫作杜鵑鳥,他們把那鮮血化成的花叫作杜鵑花。
❻ 春天到了,映山紅就開了,你知道「映山紅」用英語怎麼說
rhododendron flowers(因為「映山紅」的書名就是「杜鵑花」)
❼ 杜鵑花名稱,原產,英文,解說
杜鵑花英名:Indian Azalea 、Azaleas
別名:映山紅、山石榴、山躑躅回、紅躑躅、金達萊答 、山鵑、紅杜鵑、艷山紅、艷山花、清明花、格桑花(藏語)、金達萊(朝鮮語)、山石榴等。
杜鵑花喜光耐旱,干透澆水就可以,土不幹不澆水,見干見濕比較好,
❽ 杜鵑花象徵什麼意義
代表愛的喜悅與收獲。
在朝鮮人民還將他看做是春天的使者,有著堅貞美好吉祥幸專福的象徵,也是朝鮮民主屬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國花。
杜鵑花象徵愛情杜鵑花象徵,生命之春。
杜鵑花盛開象徵革命的勝利由於杜鵑花特別火紅,特別旺盛,也就成為人們自強不息,生命力頑強的。
它的花語為「節制」,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只在自己的花季中綻放,即使杜鵑總是給人熱鬧而喧騰的感覺。
這杜鵑花又叫映山紅,這便是杜鵑啼血,子歸哀鳴的典故。
❾ 杜鵑花的花語和傳說
杜鵑被贊譽為「花中西施」,大詩人白居易也曾這樣褒獎道:「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每當春天來臨時,杜鵑花便漫山遍野怒放開來,遠遠望去猶如山林染了塗了胭脂,因此杜鵑俗稱「映山紅」,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杜鵑花的花語和傳說吧! 杜鵑花的花語 杜鵑花的花語是「永遠屬於你」,代表了愛的喜悅。據說喜歡杜鵑花的人都純真無邪,當他們見到滿山杜鵑盛開,就是愛神降臨的時候。 杜鵑的花語還有「節制慾望」,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只在自己的花季中綻放,即使杜鵑總是給人熱鬧而喧騰的感覺。而不是花季時,深綠色的葉片也很適合栽種在庭園中做為矮牆或屏障。 杜鵑花的傳說 傳說很早以前,在今江蘇鎮江市南郊的黃鶴山裡有座小村莊,庄前有條美麗的河,可以一直通到長江,村子裡的人都靠種田打獵過活。 靠河邊住著兩家人,東邊住著一個姓劉的年輕人叫劉鵠,他長得結結實實、高高大大,上山打獵、下河摸魚,飛禽走獸都逃不過他的手。而且,劉鵠隨身還帶著一樣特別的東西,那是一支排蕭。他一吹呀,就會引來許多五顏六色的美麗小鳥,在他頭頂上盤旋。劉鵠也和這些小鳥成了好朋友,有空就抓些小蟲子喂它們,小鳥也會銜來一些奇花異草給劉鵠。這些奇花異草都是些名貴的草葯,劉鵠經常把這些草葯送給村裡的窮人治病。 再說河的西邊住著一家姓王的,只有一個母親和一個女兒,母女倆相依為命。母親眼睛瞎了,生活不方便,全靠女兒鵑子紡紗、織布、賣布來賺錢養家。鵑子聰明、伶俐又漂亮,最重要的是手巧,織出來的布既好看又耐穿,而且鵑子心地善良,經常接濟一些比自己還窮的人家。鵑子還會唱歌,歌喉圓潤,歌聲動人,就像百靈鳥一樣婉轉。更有一件出奇的事,就是:只要鵑子一唱歌,那黃鶴山下的一片片杜鵑花就會展苞開放,而且朵朵飽滿,朵朵艷麗。 劉鵠和鵑子共飲一河水,同住河岸邊,兩小無猜、青梅竹馬,情投意合。他們經常一個吹蕭一個唱歌,引來百鳥飛舞,引得杜鵑花開。 鵑子既會唱歌,又會織布,而且長得又漂亮,周圍村莊的人都知道她,贊美她。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傳呀傳,最後竟傳到皇宮里去了。皇帝是個昏君,整天沉湎酒色。從不過問朝政,只關心一年一度的選妃之事。皇帝一聽說鵑子是個大美人,就迫不及待地下了道聖旨,指名要選鵑子進宮。 這一下可忙壞了縣太爺,自從皇上下了聖旨之後,他就開始盤算起來:如何借這個機會討好皇上,為自己的仕途升遷好好鋪墊一下。於是,縣大爺帶了一大幫衙役直奔黃鶴山。一到黃鶴山,到處烏語花香,原來劉鵠和鵑子正在一唱一和。縣太爺兩眼骨碌一轉,心想:奇了,這個大美人還真有這么大的本事,只要把她獻上去……嘿嘿,縣太爺心裡暗暗高興。於是縣大爺走上前說:「恭喜!恭喜!鵑於姑娘,皇上選中你做皇妃了,以後可要……」還沒等縣太爺說完,鵑子轉身就進了屋。縣太爺一看軟的不行,就要來硬的了。縣大爺喝令幾個衙役去撞開門,劉鵠急得從吹蕭的地方跳下來要去保護鵑子。這時又有幾個衙役沖上去,他們抓手的抓手,抓腳的抓腳,把劉鵠抱了個緊,劉鵠只能幹著急。門被撞開了,可憐鵑子體弱,力氣小,一個人怎能敵得過那些如狼似虎的衙役,三下兩下就被抓出來了。她一路走一路叫:「劉鵠救我!救我!……」劉鵠在一旁心急如焚,只得眼睜睜地看著鵑子被抓走了。 自從鵑子被抓走後,劉鵠天天愁,夜夜愁,鵑子媽天天哭,夜夜哭,眼睛就更瞎了。劉鵠心裡想:就算是赴湯蹈火,我也要把鵑子找回來,於是他幫鵑子媽挑滿了一缸水,砍好了一捆柴,買了一缸米,安頓好鵑子媽,就准備出發了。第二天一大早,劉鵠背了個小包袱,帶著他心愛的排蕭出發了。他翻過了九九八十一座山,淌過了九九八十一條河,繞過了九九八十一個灣,終於到了皇城。 再說,鵑子被抓到皇宮後,皇帝一見到她,歡喜得不得了,便對鴿子說:「聽說你會唱很好聽的歌,唱一支給我聽吧!」鵑子不開口說話。又問:「聽說你會織很好看的布,織一匹給我看吧!」鵑子還是不開口。不管皇帝說什麼,鵑子都不理不睬。皇帝就死皮賴臉,胡攪蠻纏,動手動腳,鵑子恨死了這個皇帝老兒,是他派人闖進了自己的家,是他拆散了自己和劉鵠,想到這她操起凳於就往皇帝頭上砸去。皇帝一點便宜沒沾上,反倒被砸了個頭破血流,嚇得抱頭就逃。鵑子從此不吃不喝,漸漸地瘦得不成人形,容貌也枯槁憔悴了。這時,皇帝連看也不看她,更不管她的死活。鵑子就這樣躺在床上等死了。 劉鵠來到了皇宮前,但他不知鵑子在哪裡,更不知鵑子病得快不行了。他急著想進去,可圍著皇宮轉了一圈,看見到處都是衛土,到處都是高牆,沒有一點機會可以讓他進去找鵑子。正著急間,他突然右手無意間摸到了排蕭,這下他有主意了。他趕緊扎了個風箏,把排蕭綁在風箏後面,接著他把風箏放上了天。隨著風箏在天上飛起來,排蕭也被氣流吹響了,於是,他把線放得越來越長,鳳箏就在皇宮的上空飛舞,這排蕭的聲音一直傳到了鵑子那裡。鵑子正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一聽到熟悉的蕭聲,就慢慢睜開了眼睛,通過窗戶往天上看。她終於看到了排蕭,知道劉鵠來找她了,便掙扎著坐起來,唱起了家鄉的歌,那是劉鵠熟悉的歌。歌聲繞著花園轉,繞著大樹轉,繞著宮牆轉,轉呀轉就轉到了劉鵠那裡,劉鵠聽到這凄楚動人的歌聲後,又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鵑子知道他來找她了,難過的是他和鵑子被重重宮牆所阻隔。劉鵲越想越傷心,越想越難過,自己不能救鵑子脫離苦海,自己雖經歷了千山萬水終於找到了鵑子,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她受折磨,劉鵠的心像刀鉸一樣難過。 於是,劉鵠便倚在宮牆上哭,他不吃不喝只是痴痴地望著天,漸漸地支持不住了,後來就變成了一隻五彩繽紛的小烏。小鳥振翅飛起躍過高高的宮牆,一直飛到鵑子身邊,對鵑子「吱吱喳喳」地叫,鵑子伸出手來撫摸小鳥,說:「烏兒,鳥兒,你要能帶我飛出去該有多好啊!」說完就吐血了,吐出來的血變成了一朵朵美麗的杜鵑花,鵑子的身體也慢慢地變成了一朵杜鵑花,小鳥銜著這朵杜鵑花,飛出了宮,一直飛到了黃鶴山下,把這朵杜鵑花栽在了鵑子家門口。從那以後,那裡就開出了一片美麗的杜鵑花,但最美的一株還是鵑子變成的那株,這株花有五個瓣,花心有一顆碧綠的珠子,叫「五寶綠珠」,它是杜鵑花中的珍貴品種。 過了許多年後,這里造了一座廟宇,叫做鶴林寺,廟里有一座非常漂亮的花台叫杜鵑台,杜鵑台上種了許多杜鵑花,各式各樣,那株「五寶綠珠」也被移植到這杜鵑台上了,它在那花叢中,花開得更加嬌艷動人。每當清晨和黃昏時,總有一群五顏六色的小鳥在花台上空飛舞,其中有一隻總喜歡繞著那株「五寶綠珠」轉,而且這只烏的叫聲特別凄楚,就像排蕭吹出來的一樣,據說那就是劉鵠變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