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河南桐柏杜鵑花

河南桐柏杜鵑花

發布時間: 2022-05-23 16:24:20

1. 杜鵑的產地在哪

學名:Rhododendronsimsii

英文名:IndianAzalea

別名:映山紅、山石榴、山躑躅、紅躑躅科名:杜鵑花

觀賞特性:

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可達3米,分枝多而細直,有棕色或褐色伏毛。單葉輪生或互生,葉被有棕色扁平糙狀毛。常綠杜鵑葉多為革質,較大,披針形至長橢圓形。落葉杜鵑葉較小,多有絨毛,披針形。花2~6朵簇生枝頂,花冠闊漏斗狀,徑3~4.5cm,玫瑰紅色,淺深不一。花期4~6月。有白、粉紅及條紋變種。雄蕊10枚,子房10室,朝果卵圓形,密被糙毛。同屬種類很多,我國約有600種,為世界著名觀賞植物。

產地與分布:

在世界杜鵑花的自然分布中,種類之多、數量之巨,沒有一個能與中國匹敵,中國,乃世界杜鵑花資源的寶庫!今江西、安徽、貴州以杜鵑為省花,定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八個,足見人們對杜鵑花的厚愛。杜娟花是一個大屬,全世界約有900餘種,分布於歐洲、亞洲和北美洲,而以亞洲最多,有850種,其中我國有530餘種,佔全世界種類的59%,特別集中於雲南、西藏和四川三省區的橫斷山脈一帶,是世界杜鵑花的發樣地和分布中心。

喜馬拉雅山脈的不丹、錫金、尼泊爾、緬甸、印度北部,種類也較多,日本、朝鮮、蘇聯西伯利亞和高加索僅有少數種類。此外,新幾內亞~馬來西亞地區約有280種,是杜鵑花的次生分布中心。其中新幾內亞有160餘種,印尼100餘種,菲律賓、越南和馬來半島10~20種,由於該區為熱帶島嶼山嶽,屬多濕氣候,所產杜鵑花幾乎全為附生灌木型,其種子有奇異的絲狀長尾狀附屬物,形成熱帶高山的特殊類型。北美洲僅有24種,分布於美國沿大西洋、太平洋的兩岸,以及加拿大、阿拉斯加和格陵蘭。歐洲更少,僅有9種,個別種分布在環北極。大洋洲僅有1種,分布於澳大利亞北部的昆士蘭,同屬熱帶高山類型。

我國杜陽花的分布經近代植物學家的調查研究,已經基本清楚,長江以南種類較多,長江以北很少;雲南最多,西藏次之,四川第三,離此中心愈遠,種類愈少。新疆、寧夏屬乾旱荒漠地帶,均無天然分布。各省(區)杜鵑種數大體如下:雲南257種、西藏174種、四川152種、廣西75種、廣東35種、貴州43種、湖南37種、福建35種、台灣30種、江西27種、湖北27種、浙江18種、甘肅15種、陝西13種、青海13種、安微9種、吉林5種、江蘇4種、遼寧4種、黑龍江4種、內蒙古3種、山東2種、河南、河北、山西各1種。垂直分布,可上至海拔4500~5000米。

我國杜鵑花主要產地是滇、藏、川三省區的橫斷山脈,其錯綜復雜的地形、地勢,構成了特殊的氣候,雨量分布極不均勻,冬春乾旱,夏秋多雨,垂直分布明顯。在1000~2000米低平谷地,有尖葉杜鵑、大樹杜鵑等2000~2800米處,氣候溫涼,有亮毛杜鵑、粗柄杜鵑、雲南杜鵑、腋花杜鵑等。2800~4000米溝谷陽坡,為常綠闊葉與藩葉闊葉的混交林,在其林緣或草坡由黃杯杜鵑、白雪杜鵑、團花杜鵑、毛喉杜鵑、草原杜鵑等組成密不可入的杜鵑林或港叢,這里杜鵑花種類最多,花期4~7月,五頤六色,璀璨如錦,有時可覆蓋整個山頭達一二十平方公里。4000~4500米地帶,喬灌木很少,高10~20cm的多技杜鵑、平卧杜鵑、黃金杜鵑等成為墊狀植物,繁衍於石礫墳地或流石灘上。4500米以上無杜鵑花分布。高山常綠杜鵑長期生長在濕潤、冷涼的高海拔山區,引種必須創造類似的環境條件,如地面不積水,土壤PH5~6,通透性好,富有機質,並有蔽萌、噴水、降溫等設備。

映山紅是落葉杜鵑的代表,分布最廣,北至河南、山東,南到珠江流域,東及福建、台灣,西達四川、雲貴,高山、低丘、陰坡陽坡、溪谷山岩、林中林緣、荒草灌叢,均有其蹤跡。江南在3~4月開花,嫣紅一片。山民以此為薪柴,屢砍屢發,足見其適應性和生命力之強。以往移植難活,與未曾重剪有關。園藝品種雖經人工改良,仍反映出原種耐寒怕熱的基本習性,並要求土壤肥沃酸性、疏鬆通透。有些杜鵑花壽命很長,如雲南有500年以上的大樹杜鵑,無錫有50餘年露地種植的錦綉杜鵑。

繁殖與栽培:

繁殖方法:杜鵑的繁殖可用播種、扦插、嫁接、壓條等方法。

1.播種繁殖杜鵑結實率高,種子多,發芽率高,且實生苗的可塑性及生活力強,但生長慢,培養難,後代不一定理想,因而生產上很少用種子繁殖。只有在以下幾種情況下用:一是培養砧木用;二是雜交育種獲得新品種時用;三是遇到優良的野生種需要引種時用。

(1)種子採收:肖果實由綠色變成棕褐色,上部剛剛開裂時即採下果子,放在室內晾乾,果瓣全部開裂後就可以採收種子,貯放在室內乾燥處。

(2)播種:春季於盆播。用淺盆、木箱或在地床內,用撕碎的水蘚作播種基質,潮濕的水蘚要壓實,達到原來厚度的3/4,在表面撤布一層3mm厚鬆散的水蘚,用細噴壺噴透水,因種子小,用撒播的方法進行播種。插後不必覆土,可加蓋玻璃,上蓋一層報紙,保持15~20℃,2~3周即可發芽。

(3)管理:發芽後,可將覆蓋物除去,並逐漸加強通風,提高幼苗抗性。保持盆土濕潤,待幼苗長到2~3片真葉,高1.5~2.5cm即可移植,株距4~5cm,秋後3~4cm高時,可移植1次。苗期注意避免強光、大風等不利環境。

2.扦插繁殖

(1)剪插穗:取當年生節間短而粗壯的半木質化枝條作插穗,長lOcm左右,剪去下部葉片,留上部2~3片葉,有的須剪去頂梢,下切口正好在節下。

(2)扦插:西鵑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毛鵑在6月上旬至中旬,夏鵑在6月中旬至下旬扦插基質可用少病菌、消過毒的蘭花泥、黃山土、河沙或蛭石、珍珠岩等。少量的可用盆插,大量可用床插。先用木棒在基質上搗孔,然後插入插穗,深度為插穗長的1/3或l/2。插後用細霧噴水,噴透。盆插則將花盆用塑料袋罩上,四周綁緊,保持空氣濕度和溫度,經常保持盆土濕潤。

(3)管理:插後防止陽光直曬,但也不能過分遮蔭,光線不足生長緩慢、纖弱,保持溫度25~30℃,經常噴霧,提高空氣濕度,注意避免積水,一個月左右即可生根,第二年上盆,第三年就可開花。

3.嫁接繁殖

嫁接方法一般採用嫩枝頂端劈接,時間在5~6月份。砧木選毛白杜鵑或其變種,如「毛葉青蓮」、「玉蝴蝶」、「紫蝴蝶」等。選2年生獨干植株作為砧木。在西鵑母株上剪取3~4cm嫩梢,去掉下部葉片,留上部2~3片葉,將基部削成長0.5~lcm的平滑楔形。將砧木當年新梢3~4cm處剪斷,摘除葉片,從平剪口縱切lcm左右,插入接穗,對准形成層,用塑料帶綁緊,接後套袋,保溫保濕。

其他有切接法、靠接法、芽接法等方法。

4.壓條繁殖一般用高壓法,在春、夏鵑的花謝後進行,一般3個月生根,成活率較高。

栽培管理:

由於杜鵑品種繁多,有的既可露地栽植,又可盆栽,有的僅只能盆栽,如西鵑。下面分別介紹:

1.露地栽培如毛鵑、東鵑、夏鵑等。

應選擇土層深厚、肥沃,pH4~5.5的酸性上壤,如果上壤不適宜,須進行改良。依據生態習性須有遮蔭措施,避免栽植地夏日暴曬。澆水要充足,但要避免積水。冬季來臨,落葉杜鵑進入休眠期,要澆一次透水,此後可減少澆水次數。常綠杜鵑冬季要正常澆水。冬季來臨,地栽杜鵑要採取措施進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在杜鵑的生長期間要結合修剪進行整形,如摘心、修枝。摘心多在幼株進行,人為地將頂芽或花芽去掉,節約養分,促進下面新枝早發。修枝用於整理樹形,可修去病蟲害枝、重疊枝、交叉枝、光禿枝及冬季凍傷枝。為使杜鵑生長健壯,須結合追肥使得開花繁茂,花色艷麗,根部施肥需注意土壤酸鹼度的影響。根外追肥可在晴天的傍晚進行,濃度不宜過大,噴布要周到均勻,要避免雨天或者有風的天氣。

2.盆栽如西鵑。西鵑盆栽選盆不宜過大,因杜鵑是須根系,根系較淺,生長緩慢,若盆過大,則易肥水失控,不利生長。盆一般用透水透氣能力強的素燒舷為好。盆土用排水良好、土層疏鬆、肥沃、pH5.5~7之間的酸性土為宜,如:松針土、腐葉土、蘭花泥、鋸末等。盆栽杜鵑一般在春季出室或冬季入室時上瓮,先在瓮底擺放粗粒的排水層,然後填入培養土,一手扶苗,一手填土,填土不可過多,要留出澆水的空間。上盆後先放陰涼處加強噴水、澆水管理,使其迅速緩苗,5~7天後可放在適當的位置進入正常管理。澆水以不含鹼性、清潔衛生的河水或塘水為好,如用自來水,先用水缸貯放1~2日,使排出氯氣和水溫與土溫接近。澆水多少應依據天氣情況,盆土干溫情況,生長發育階段的需要而定。西鵑施肥以豆餅水、魚腥水等為好,要薄肥勤施,施肥時適當配入硫酸亞鐵,以調節土壤pH值。西鵑修剪以疏剪為主,幼苗在3年左有為加速樹型形成,常摘去花蕾,不使其開花,進行摘心、摘除新梢,促使萌發新枝。成年樹要疏剪去病蟲枝、多餘枝、交叉枝等。

園林用途:

杜鵑花觀賞價值極高,全年表現出樹形秀美端莊、神態自若,不僅花美,更長時間展示全株的葉色,體形隨季節而發生變化。西藏細葉鍾花杜鵑和雲南鱗柱杜鵑,葉片上有一層冰藍色的果霜,十分壯觀。雲南革葉杜鵑,春季銀灰色的嫩莖上生出黃褐刨的新葉或發亮的白色幼葉,富有美麗的色彩。杜鵑花的花瓣宛如輕紗,彩色富於變化,割季遠眺滿山開遍的杜鵑花奼紫嫣紅,彷彿在萬綠叢中潑撒上點點胭脂;遠看滿樹新綠刪綻,微風拂過,朵朵繁花恰似有無數披紅掛彩的少女翩翩起舞。此花滿山怒放,爛漫刪錦,富有詩情畫意,古詩雲「杜鵑花與鳥,怨艷雨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花雖經風雨,仍灼灼可愛,葉雖遭霜雪,猶蒼翠獨茂。杜鵑花在園林綠化上,無論花色上的組合和其他植物的組合,都會產生一種不同的氣氛和不同的風光。如大葉的杜鵑中的大花杜鵑、巨魁杜鵑等和雄偉的大樹配植一起,會產生熱帶的氣氛。牧野杜鵑和雲南卷葉杜鵑,具有較軟的斜者狹長葉片,具有一泥束分的情調。玉山杜鵑,株形緊密,圓葉杜鵑和半圓葉杜鵑,密生葉片,勻整的樹形,正是日本園林中常見的景觀;在此基礎之上,背後以灌木為背景,或者是一片林子。厚朴樹、枇杷葉樹、山芋樹、杏樹、桃樹等前面用杜鵑形成一個花鏡園,沿著園子周邊,把清雅無喧的草地圍起來,形成幽隱的杜鵑花園;園內分區布置,用杜鵑花為主題,綠籬,基礎種植,岩石園花鏡等,因種類繁多,選擇范圍很廣,比一個花壇式的杜鵑園更顯得自然而別致。

在園林綠化上還應考慮到,不同底色的杜鵑花和不同開花期品種的搭配、顏色的搭配都給人一種刺激。如紅、紫紅、橙紅、粉紅等色,雖然顏色有差別,但是都以紅色為基礎的變種,聚在一起有協調感,屬於近似色調的調和,感情上會引起輕度的興奮,裝飾性較強。大草坪地上的紅花杜鵑對比,紅配綠,特別引人注意,但是色塊不能太大。白色杜鵑可以用為隔離兩種色調,不能單一種植,太單調,混種易沖淡其他花的色調。由於品種不同,可適合在綠化各方面的應用。產於雲南杯萼杜鵑、茶花葉杜鵑、亮鱗杜鵑、紅棕杜鵑、碎米杜鵑,產於西藏的蘭花杜鵑,這些品種適合於在園林綠化上作為綠籬用。產於雲南的彎柱杜鵑、紫背杜鵑、平卧杜鵑、莖根杜鵑等這些品種可作地被用。產於四川矮生疏葉杜鵑、青海密枝杜鵑等這些品種可作地被用又可作邊緣裝飾用。產於西藏花白杜鵑、白背杜鵑、雲南少花杜鵑、似血杜鵑、杯萼杜鵑、灰背杜鵑。產於原蘇聯的雅庫杜鵑,華北的迎紅杜鵑這些品種適合園林綠化基礎種植。

杜鵑花在園林布置上,可依據不同物種的生態習性,依山、就石、伴水大面積栽培,營造「自然古樸、清幽飄逸、曲徑通幽」的園林氛圍,構成與當地自然環境相協調的山水園林景觀;可根據杜鵑花的形態與色彩差異,採用多種喬、灌木杜鵑混合種植,構成立面高低錯落、平面層次分明的園林組群;可以效仿自然生長,將杜鵑花密植於山崗坡麓,形成杜鵑山、杜鵑嶺、杜鵑谷等景觀;有條件的公園還可以根據杜鵑分類系統布置,近緣種相鄰布置,不同類群以園中小路分隔,不僅能營造特有的景觀氛圍,同時能讓廣大遊人在參觀中增長植物學知識。在造景上,可根據杜鵑形態、習性藝術地搭配,植株矮小、枝葉繁茂、耐修剪的灌木狀杜鵑可以列植路邊、牆根或花壇草坪邊緣,構成綠籬;常綠型大灌木杜鵑可組成樹牆、花屏;體形高大、枝幹挺拔、花多、葉亮、冠形濃密或造型獨特的常綠杜鵑可孤植於草坪等開闊地帶;主幹細長、分枝稀少的杜鵑可數株叢植,結合園林修枝,形成樹球、花叢;大面積造景則應以片植為主,配以色塊組合,以多取勝,突出杜鵑造景主體。為增添整體的觀賞效果,杜鵑景區還可配置一些背景花木,如松、柏、桂花、茶花、槭樹、梅花、紫薇、櫻花等林下點綴蝴蝶花、白穗花、酢醬草、絲蘭、蕨類及菊科植物,以形成立體景觀。

2. 形容杜鵑花的詞語

倩麗、抄美麗、艷麗、富麗、綺麗。

一、倩麗

艷麗;美麗。

引證解釋:鄭振鐸 《中國俗文學史》第九章十:「他們的散曲集子……並不比第一期的作家們更向古典的或更向文雅倩麗的路上走去。」

二、美麗

美好艷麗;好看。

引證解釋:魏巍 《誰是最可愛的人》:「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三、艷麗

鮮明美麗:色彩~。~奪目。~的彩虹。

引證解釋:宋之的 《草地頌歌》:「草地,乃是一片廣闊無涯的頂頂艷麗的花坪。」

四、富麗

宏偉美麗:~堂皇。陳設豪華~。

引證解釋: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三章:「戰士們你一言我一語,說著 隴東 的高原, 陝北 的大山,黑壓壓的森林和富麗的河川。」

五、綺麗

鮮艷美麗(多用來形容風景):~的景色。

引證解釋:峻青 《秋色賦·海濱仲夏夜》:「說到風景,它雖沒有特別令人觸目的綺麗景色,但在平凡中卻顯示出偉大。」

3. 杜鵑花有怎樣的實用價值

杜鵑花種類繁多,除室內外觀賞裝飾之外,還有一些種類具有食用葯用等價值如《本草綱目》中對映山紅有這樣的記載:「小兒食其花,味酸無毒」,現浙江山區兒童仍有生食映山紅花朵的習慣映山紅是杜鵑花科植物中的野生種,自然分布於河南湖北以及長江以南各地,據《浙江民間草葯》記載,其根治月經不調,花治白帶,鮮葉搗爛外敷傷處,可止血消腫,全株都有葯用價值,也有的地方將杜鵑花和白糖混勻腌制,用水沖泡代茶飲治療咳嗽產於雲南四川的大白花杜鵑,民間也常用其作野菜食用但此花加工不當或食用過多,易造成中毒,即有惡心嘔吐頭暈眼花等症狀,還需慎食大白花杜鵑性味辛溫,據民間經常食用者介紹,其有毒部分存在於花蕊之中,若要食用,採摘後必須去掉花蕊花托,用清水漂洗干凈,放入滾開水中焯2~3分鍾後撈出,擠干水分攤開晾曬干後,便可長期儲存供食用食用前,用清水浸漂3~7日,每日換水,然後煮食或炒食南方習見的羊躑躅,現在園林中多作觀賞栽培其葉有劇毒,浙江山區有割取帶花枝葉,浸泡漚制,取液殺蟲的習慣,其花果也有止痛鎮靜的葯效東北華北習見的照山白,也有劇毒

杜鵑花植物體中富含鐵鋅硒等微量元素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含硒較高的中草葯有抗癌抗衰老和增加機體免疫力的作用含鋅鐵較高的中草葯有活血清熱止咳化痰的作用故杜鵑花可用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

據最近資料報道,比利時根特大學的學者進行了一項研究,利用杜鵑花植物葉子的生物放大效應降低室內空氣中甲苯的濃度取得一定效果這個結果對室內空氣污染領域有非常積極的實際意義,具有光明的應用前景

此外,許多杜鵑花的樹皮樹葉,含有豐富的鞣質,可提取栲膠,用於輕化工業杜鵑花的木材細密光滑,可製作碗盆煙斗等工藝品,居住於雲南西北的藏民慣用此物,其產品還遠銷川藏等地

4. 杜鵑花主要分布在什麼地方

杜鵑花為杜鵑花科常綠或半常綠灌木植物杜鵑花的花。別名山石榴、映山紅、紅內躑躅、山躑躅、艷山紅、容滿山紅、報春花。分布河南、湖北及長江以南各地的山坡或平地、林中、岩畔。

杜鵑花

每當春暖花開之時,布穀聲聲,杜鵑花也漫山遍野地開放了。矮者不足30厘米,高者可達數米。葉色淺綠,花繁簇生。

5. 介紹一下杜鵑花的形態.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

1、杜鵑花的形態:

杜鵑花的的花蕾是卵球形,鱗片在中間和上面被粗糙的毛,睫毛在邊緣。花兩到三簇生在分枝的頂部。花梗長八毫米,密被亮棕色粗糙的毛。

花萼五片深裂,裂片三角形長卵形,長五毫米,粗糙的毛,邊緣有睫毛。花冠寬漏斗狀,玫瑰色,亮紅色或暗紅色,長三點五到四厘米,寬一點五到兩厘米。

2、杜鵑花的生活環境:

杜鵑花生於海拔五百到一千二米的山地灌木或松林中。它喜歡酸性土壤,生長不好,甚至在石灰性土壤。

3、杜鵑花的生活習性:

杜鵑花喜歡涼爽、潮濕、通風的半陰涼環境,既怕酷暑又怕嚴寒。適宜生長的溫度為十二攝氏度到二十五攝氏度,夏季超過三十五攝氏度時,新梢和新葉生長緩慢,處於半休眠狀態。

(5)河南桐柏杜鵑花擴展閱讀:

杜鵑花是一種偏向於依賴酸性土壤的花卉,所以種植時一定要選用酸性土。可以將泥炭土、園土和沙按照5:3:2的比例進行配製,由此使它適合杜鵑花生長,盡量選用透氣排水並疏鬆肥沃的酸性土壤。

杜鵑不喜歡陰,所以在杜鵑花的養殖過程中需要為其提供充足的光照。然而夏季還需要對其遮蔭,以防杜鵑花被曬傷,其餘季節則要把杜鵑花放在光照強的地方,使其能夠開出更美的花朵。

養杜鵑花注意略施肥料,多增加次數,適當為其補充養分,使其生長旺盛。但是杜鵑花根系不是很強,只需要施肥時不要濃肥,也不要選擇生肥,這都很容易導致杜鵑花爛根,整個植株也很有可能死亡。

6. 什麼是輔助蜜源植物輔助蜜源植物主要有哪些種類

輔助蜜源植物是指具有一定數量,能夠分泌花蜜、產生花粉,能被蜜蜂採集利用,提供蜜蜂本身維持生活和繁殖之用的植物。

輔助蜜源植物在我國分布區域很廣,種類也很多。下面僅對一些重要的輔助蜜源植物做一簡要介紹。

(1)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別名青松、松樹、山松,松科。長綠喬木,葉線形或針狀,針葉常2或5針成一束,螺旋狀排列。穗狀花序,花期3~4月,能產生大量花粉。主要分布於山東、南方丘陵地帶。

(2)油松Pinus tabulae formis Carr.別名紅皮鬆、短葉松,松科。長綠喬木,針葉簇生,穗狀花序,花期4~5月,有花蜜和花粉。主要分布於東北、山西、甘肅、河北等省。

(3)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別名杉,杉科。長綠喬木,葉主生於主軸,為螺旋狀著生。花期4~5月,能產生大量花粉。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和西南各省區,河南桐柏山和安徽大別山也有分布。

(4)鑽天柳Chosenia macrolepis(Turcz.)Kom.別名順河柳,楊柳科。落葉喬木,葉長圓狀披針形,柔荑花序,雌雄異株。花期5月,蜜粉較多。廣泛分布於東北林區和全國各地。

(5)山楊Populus davidiana Dode別名響楊、明楊,楊柳科。喬木,葉略為三角形,柔荑花序,雌雄異株。花期3~4月,蜜粉較多。廣泛分布於東北、華北地區。

(6)楊梅Myrica rubra(Lour.)Sieb.et.Zucc 別名株紅,楊梅科。長綠喬木,單葉互生,倒卵狀長圓形或楔狀披針形。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穗狀,雌花序卵狀長圓形。花期3~4月,花粉較多。主要分布於華東、廣東、雲南、貴州等省區。

(7)胡桃Juglans regia L.別名核桃,胡桃科。落葉喬木,奇數羽狀復葉,柔荑花序,雌雄異株。花期3~4月,花粉較多。全國各地都有分布。

(8)白樺Betula platyphylla Suk.別名樺樹、樺木、樺皮樹,樺木科。落葉喬木,單葉互生,卵形至闊卵形,樹皮白色。花單性,雌雄同株,柔荑花序。花期4~5月,花粉較豐富。主要分布於東北、西北、西南各地。

(9)鵝耳櫪Carpinus turczaninovii Hance 別名千斤榆、見風干,樺木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單葉互生,卵形至橢圓形。花單性,雌雄同株,柔荑花序。花期4~5月,花粉豐富。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陝西、湖北、四川等省區。

(10)榛Corylus heteophylla Fisch 別名榛子、平榛、毛榛,樺木科。落葉喬木或小灌木,葉互生,卵圓形至倒卵形。雌雄同株。花期3~6月,花粉豐富。分布於東北、華北、內蒙古等地。

(11)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I.別名栗子、毛栗,殼斗科。落葉喬木,單葉互生,葉長橢圓形。雌雄同株,單性花,雄花序穗狀,直立,雌花著生於雄花序基部,花呈淺黃綠色。花期5~6月,為期20多天,花粉豐富。在全國各地廣泛分布。

(12)石礫Lithocarpus glaber(Thunb)Nakai 別名青錫、栲,殼斗科。長綠喬木,葉橢圓狀卵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互生,雄花序軸有短絨毛。花期8~9月,蜜、粉豐富。分布於我國南方各地。

(13)榆Ulmus pumila L.別名白榆、家榆、榆樹,榆科。落葉喬木,葉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花兩性,多數成簇狀聚傘花序。花期3~5月,花粉較多。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等地。

(14)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別名辣蓼,蓼科。一年生草本,葉有短柄,葉片披針形。花疏生,淡紅色或粉色,花序穗狀,頂生或腋生。花期10~11月,泌蜜豐富。分布於東北、華北、河南、陝西、甘肅、南方各地。

(15)律草Humulus scandens(Lour.)Merr.別名拉拉秧,桑科。1年生或多年生纏繞草本,單葉對生,葉片5~7深裂,裂片卵狀橢圓形。雌雄異株,花單性,雄花小,黃綠色,成圓錐花序;雌花成短或近圓形的穗狀花序。花期8~9月,花粉較多。主要分布於東北各省區。

(16)甜菜Beta vulgaris L.藜科。多年生或2年生草本,肉質根紡錘形。花小兩性,綠白色,花被5片,雄蕊5枚著生於多汁蜜腺環上。花期5~6月,蜜粉較多。主要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地區各省區。

(17)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別名馬褂木,木蘭科。落葉喬木,葉片馬褂形,花被9片,內面淡黃色,雄蕊多數。花期4~6月,蜜粉較多。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

(18)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 別名北五葉子、山花椒,木蘭科。落葉藤本植物,雌雄同株或異株。花期 5~6月,蜜粉較多。分布於湖南、湖北、雲南東北部、貴州、四川、江西、江蘇、福建、山西、陝西、甘肅等地。

(19)山雞椒Litsea cubeba(Lour.)Pers.別名山蒼樹、木姜子,樟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互生,披針形或卵形。雌雄異株,傘形花序先葉而出,有花3~5朵,花小,黃綠色。花期12月至翌年2月,花期長達30多天,蜜粉豐富。主要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區。

(20)側金盞花Adonis amurensis Regel et Radde 別名冰涼花、頂冰花、冰里花,毛茛科。多年生草本,葉片三角形,三回羽狀全裂,裂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花單一,頂生,萼片白色或淡紫色,花黃色,雌雄多數。花期4月,花粉較多,分布於東北林區和新疆。

(21)唐松草Thalictrum aquilegitolium L.別名貓爪子、黑漢腿子,毛茛科。多年生草本,葉互生。復單歧聚傘花序傘房狀,萼片白色或帶紫色,無花瓣,雄蕊多數,雌蕊6~8枚。花期6~7月,花粉豐富。主要分布於東北、河北、山東、內蒙古等地。

(22)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毛茛科。多年生草本,葉為二至三回,三出近羽狀復葉,花序圓錐形。花期7~8月,蜜、粉豐富。分布於東北山區。

(23)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bn 別名荷、荷花,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葉片圓形,花單生於梗頂端,花大,紅色、粉紅或白色,雄蕊多數。花期6~10月,花粉豐富。全國各地都有栽培,以南方為主。

(24)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別名水黃草、山黃連、觀音草,罌粟科。多年生草本,葉互生,羽狀全裂,裂片3~5個。傘形花序頂生,花黃色,雄蕊多數。花期4~6月,蜜粉豐富。分布於東北、華北、新疆、四川等地。

(25)甘藍Brassica caulorapa Pasq.別名大頭菜,十字花科。2年生作物,圓錐花序。花期3~4月,蜜粉較豐富。全國各地都有分布。

(26)蘿卜Raphanus sativus L.別名萊菔,十字花科。2年生或1年生作物,基生葉和下部葉大頭羽狀分裂,總狀花序頂生,花白色或淡紫色。花期南方1~2月,北方4~6月,蜜粉豐富。全國各地都有栽種。

(27)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Rupr.別名黃芽白菜,十字花科。2年生作物,基生葉多數,卵形或寬倒卵形。總狀花序頂生,花淡黃色。花期南方1~3月,北方3~5月,蜜粉豐富。全國各地都有分布。

(28)女楨Ligustrum lucim Ait.別名水蠟樹、白蠟樹、冬青,木樨科。常綠喬木,葉對生,卵形、寬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圓錐花序頂生,花萼鍾狀,花冠白色。花期6~7月,花粉豐富。分布於長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區和甘肅南部。

(29)西瓜Citrullus vulglaris Schrad.別名寒瓜,葫蘆科。1年生蔓生草本,葉片3深裂,裂片又羽狀或2回羽狀淺裂。花雌雄同株,單生,花冠黃色。花期6~7月,蜜粉較多。全國各地都有栽培。

(30)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別名香瓜、飯瓜,葫蘆科。1年生蔓生草本,葉大,圓形或心形。花雌雄同株,花冠鍾狀,黃色。花期5~8月,花粉豐富。全國各地廣泛栽培。

(31)黃瓜Cucumis sativus L.別名胡瓜,葫蘆科。1年生蔓生或攀緣草本,葉片寬心狀卵形。雌雄同株,花黃色。花期5~8月,蜜粉豐富。全國各地都有栽培。

(32)甜瓜Cucumis melo L.別名香瓜,葫蘆科。1年生蔓生草本,葉片近圓形或腎形,3~7淺裂。雌雄同株,花冠黃色,鍾狀。花期6~8月,蜜粉豐富。全國各地都有栽培。

(33)柚子Citrus grandis(L.)Osbeck 別名拋欒,芸香科。常綠喬木,葉互生,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花單生或數朵簇生於葉腋,花大,白色。花期5~6月,蜜粉豐富。主要分布於福建、廣西、雲南、貴州、廣東、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

(34)藜檬Citrus Limonia Osbeck 別名檸檬,芸香科。常綠小喬木。葉互生,長卵形。花1~2朵生於葉腋,微帶紫色。花期2~3月,蜜粉豐富。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35)黃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別名黃菠蘿,芸香科。落葉喬木,單數羽狀復葉,對生,小葉5~13片,卵狀披針形。聚散狀圓錐花序頂生,花小,淡綠色。花期6月,泌蜜豐富。分布於東北林區。

(36)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Swingle 別名椿樹,苦木科。落葉喬木,單數羽狀復葉互生,卵狀披針形。圓錐花序頂生,花雜性,白色帶綠。花期5~6月,蜜粉豐富。全國各地都有分布。

(37)楝樹Melia azedarach L.別名苦楝子、森樹,楝科。落葉喬木,葉互生,2~3回單數羽狀復葉,小葉卵形至橢圓形。圓錐花序腋生,花紫色或淡紫色。花期3~4月,蜜粉較多。分布於華北、南方各地。

(38)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inensis(Lam.)Muell-Arg.別名香桂樹、紅果果,大戟科。常綠小喬木,葉互生,矩圓形至卵狀披針形。花單性,雌雄同株,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期10~11月,泌蜜豐富。分布於浙江、廣東、廣西、台灣、雲南、貴州、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39)余甘子Phyllanthus embica L.別名油甘子,大戟科。落葉小喬木或灌木,葉互生。雌雄同株,花黃色。花期5~6月,蜜、粉豐富。分布於雲南、貴州、廣西、四川、廣東、福建、台灣等地。

(40)漆樹Rhus verniciflus Stokes 別名山漆、大木漆,漆樹科。落葉喬木,單數羽狀復葉互生,圓錐花序腋生,花小,黃綠色,雜性或雌雄異株。花期5~6月,蜜粉豐富。分布於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福建、台灣、江西、浙江、安徽、陝西、甘肅、河南、河北、遼寧等省區。

(41)鹽膚木Rhus chinensis Mill.別名五倍子樹,漆樹科。灌木或小喬木,單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卵形至長圓形。圓錐花序,萼片闊卵形,花冠黃白色。花期8~9月,蜜粉豐富。分布於華北、西北、長江以南各地。

(42)地錦槭Acer mono Maxim.別名水色樹、色木、五角楓,槭樹科。落葉喬木,單葉對生,掌狀裂,偶有3或7裂,裂片卵圓形。傘房花序,生於枝頂,花淡黃色。花期5月,蜜粉豐富。分布於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西、陝西、內蒙古、甘肅、山東、河南等地,東北林區分布最多。

(43)欒樹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別名欒、黑色葉樹,無患子科。落葉喬木,單數羽狀復葉互生,有時二回或不完全的二回羽狀復葉;小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圓錐花序頂生,花淡黃色,中心紫色。花期6月,花粉豐富。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西南、陝西、甘肅等地。

(44)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別名文冠樹、文官果,無患子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單數羽狀復葉,小葉9~19片,狹橢圓形至披針形。總狀花序,有花30~50朵;花雜性,花冠白色。花期4~5月,泌蜜豐富。分布於東北、華北、甘肅、河南、陝西等地。

(45)酸棗Ziziphus iujuba Mill.別名棘子、角針,鼠李科。灌木或小喬木,葉長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花黃綠色,2~3朵簇生於葉腋。花期5~7月,泌蜜豐富。分布於華北、西北、內蒙古、遼寧等地。

(46)葡萄Vitis vinifera L.別名蒲萄、草龍珠,葡萄科。木質藤本,葉近圓形,3~5裂。聚傘圓錐花序與葉對生,花黃綠色,花萼盤形。花期5~6月,蜜粉較多。全國各地都有栽培。

(47)中華獼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別名獼猴桃、羊桃、紅藤梨,獼猴桃科。藤本,單葉互生,葉片圓形、卵圓形或倒卵形。聚傘花序,花雜性,花開時白色,後轉為淡黃色。花期6~7月,蜜、粉較多。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河南、陝西、甘肅、雲南、貴州、四川等地。

(48)檉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別名西湖柳、山川柳,檉柳科。落葉小喬木或灌木,葉鑽形或卵狀披針形。圓錐花序,花小,粉紅色。花期7~9月,泌蜜較豐富。分布於東北、華北、及秦嶺以南各省。

(49)珍珠梅Sorbaria sorbifolia(L.)A.Br.別名山高粱條子,薔薇科。灌木,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5~9對,闊披針形。圓錐花序,花白色。花期7~8月,蜜、粉豐富。分布於東北、華北山區。

(50)蚊子草Filipenla palmata(Pall.)Maxim 別名合葉子,薔薇科。多年生草本,聚傘花序頂生,多花,小型,花冠白色。花期7月,蜜粉豐富。分布於東北、內蒙古、新疆等地。

(51)委陵菜Potentilla saundersiana Royle 薔薇科。多年生草本,羽狀復葉。聚傘花序頂生,花黃色。花期5月,蜜粉較多。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等地。

(52)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esnea 別名高麗果、鳳梨草莓,薔薇科。多年生草本,葉三出,小葉倒卵圓形或菱狀卵圓形。聚傘花序,花冠白色。花期5~6月,全國各地都有栽培。

(53)蘋果Malus pumila Mill 薔薇科。落葉喬木,葉片卵圓形、卵形至寬橢圓形。傘房花序,有花3~7朵,白色。花期4~6月,蜜粉豐富。主要分布於遼東半島、山東半島、河南、河北、陝西、山西、四川等省區。

(54)李Prunus salicina Lindl 別名李子,薔薇科。小喬木,葉片長圓狀倒卵形或長卵圓形。花冠白色,萼筒鍾狀。花期3~5月,蜜粉豐富。全國各地都有分布。

(55)杏Prunus armeniaca L.別名杏子,薔薇科。落葉喬木,葉互生,葉片卵圓形。花單生,白色或粉紅色。花期3~4月,蜜粉較多。全國各地都有分布。

(56)山桃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 別名野桃、花桃,薔薇科。落葉喬木,單葉互生或簇生於短枝上,葉片披針形或狹卵狀披針形。花單生,粉紅色或白色。花期3~4月,蜜粉豐富。分布於河北、山西、山東、內蒙古、河南、陝西、甘肅、四川、貴州、湖北、江西等地。

(57)櫻桃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薔薇科。喬木,葉片卵形至橢圓狀卵形。花先開放,3~6朵成傘形花序或有梗的總狀花序。花期4月,蜜粉多。全國各地都有分布。

(58)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別名干枝梅、酸梅、梅子,薔薇科。落葉喬木,少有灌木,單葉互生,葉片卵形至長圓狀卵形。花單生或2朵簇生,粉紅色或白色。花期3~4月,蜜粉較多。分布於全國各地。

(59)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別名穗花槐、棉槐,豆科。落葉灌木,羽狀復葉;小葉11~15枚,卵形、橢圓形或披針狀橢圓形。穗狀花序,花萼針狀,花暗紫色或藍紫色。花期5~7月,蜜、粉豐富。全國各地多有栽培,華北最多。

(60)合歡Albizzia julbrissin Durazz.別名絨花樹、馬纓花,豆科。落葉喬木,二回羽狀復葉,羽片4~12對;小葉10~30對,矩圓形至條形。頭狀花序,呈傘房狀排列,腋生或頂生,花淡紅色。花期5~6月,蜜粉較多。分布於河北、江蘇、江西、廣東、四川等地。

(61)槐樹Sophora japonic L.別名中國槐、槐花樹,豆科。落葉喬木,奇數羽狀復葉;小葉9~15枚,卵圓形。圓錐花序頂生,花冠蝶形,黃白色。花期7~8月,泌蜜豐富。分布於全國各地,華北、東北南部最多。

(62)大豆Glycine hispida(Moench.)Maxim 別名黃豆,豆科。1年生草本,小葉3對,菱狀卵形。總狀花序腋生,花萼鍾狀,花冠白色或淡紫色。花期3~7月,能泌蜜。分布於全國各地。

(63)蠶豆Vicia faba L.別名胡豆、南豆,豆科。1年生草本,偶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2~6對,葉片橢圓形。花1至數朵生於葉腋,花萼鍾狀,花冠白色帶紫斑紋。花期2~3月,蜜粉豐富。分布於我國南方各地。

(64)田菁Sesbania cannabina(Retz.)Pers.別名鹽蒿,豆科。小灌木或半灌木狀草本,雙數羽狀復葉;小葉線狀長圓形。總狀花序腋生;花萼鍾狀,花冠淡黃色,外有紫色細點。花期6~8月,蜜粉豐富。分布於我國東南沿海地區。

(65)錦雞兒Caragana sinica(Buehoz)Rehd.別名擰條,豆科。小灌木,托葉硬化成針刺狀,葉軸脫落或宿存變成針刺狀;小葉4片,羽狀排列。花單生,花萼鍾狀,花冠黃色。花期4~5月,蜜粉豐富。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江蘇、湖北、湖南、江西、貴州、雲南、四川、廣西等省區。

(66)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別名酸刺、醋柳,胡頹子科。落葉喬木或灌木,單葉互生或近對生,線狀披針形。短總狀花序生於前1年枝上,雌雄異株,花淡黃色。花期3~4月,蜜粉豐富。分布於四川、陝西、山西、河北等地。

(67)牛奶子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別名甜棗、剪子股,胡頹子科。落葉喬木,有刺,葉橢圓形至倒披針形。花先於葉開放,黃白色。花期5~6月,泌蜜豐富。分布於長江流域及以北各省區。

(68)柳蘭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L.)Scop 別名山棉花,柳葉莢科。多年生直立草本,單葉互生,長披針形。總狀花序頂生,花兩性,粉紅色。花期7~8月,泌蜜豐富。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和西南各省區。

(69)白千層Melaleuca leucadendra L.桃金娘科。常綠喬木,葉互生,橢圓形、披針形或偏斜成鐮刀形。穗狀花序頂生,萼筒卵形,花乳白色。花期11~12月,蜜粉豐富。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台灣。

(70)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Ker-Gawl.)Haw.仙人掌科。肉質植物,莖扁形,綠色,簇生長刺。花單生,黃色,花被片多數,雄蕊多數。花期4~6月,蜜粉豐富。分布於我國南方各省區。

(71)瓦松Orostachys fimbriatus(Turcz.)Berger.別名瓦花,景天科。2年生肉質草本,塔形總狀花序,花紫紅色。花期9~11月,蜜粉豐富。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四川等地。

(72)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別名胡荽、香菜,傘形科。1年生草本,葉互生,數回羽狀復葉或三出葉。復傘形花序頂生,花白色或淡紫色。花期5~7月,泌蜜豐富。分布於全國各地。

(73)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別名茴香、谷香,傘形科。多年生草本,葉三至四回羽狀全裂。復傘形花序,花金黃色,花盤擴展成短圓錐狀花柱基。花期6~7月,泌蜜豐富。分布於全國各地,山西、內蒙古、甘肅、遼寧為主產區。

(74)烏飯樹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杜鵑花科。常綠灌木,單葉互生,橢圓狀卵形、狹橢圓形或卵形。總狀花序腋生,萼筒鍾狀,花冠白色。花期在江西宜春為5月上旬至6月中旬,蜜粉豐富。分布於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等地。

(75)中華補血草Limonium sinense(Girard.)O.Kuntze 別名鹽雲草、三色補血草,藍雪科。直立草本,蓮座葉狀。平頂圓錐花序,花瓣黃色。花期5~10月,蜜粉豐富。分布於黑龍江、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省區的海濱鹽鹼地、海邊河灘鹽田附近、低窪鹽鹼地。

(76)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別名地瓜,旋花科。多年生草質藤本,聚傘花序,花色各種,花冠漏斗狀或鍾狀。花期10~12月,蜜粉豐富。全國各地普遍栽培。

(77)紫蘇Perilla frutescens(L.)Britton 別名蘇子,唇形科。1年生草本,葉闊卵圓形。輪傘花序2花,組成頂生和腋生的假總狀花序,花萼鍾狀,花冠白色至紫色。花期在東北地區為8月上旬至下旬,開花泌蜜長達20多天,蜜粉豐富。全國各,地都有栽培,以東北、西北為多。

(78)益母草Leonurus artemisia(Lour.)S.Y.Hu 別名益母蒿,唇形科。1年生或2年生草本,葉對生。輪傘花序,下有刺狀苞片;花萼筒狀鍾形;花冠粉紅色至紫紅色。花期5~8月,蜜粉豐富。全國各地都有分布。

(79)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別名仁丹草、野薄荷,唇形科。多年生草本,葉長圓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輪傘花序腋生,球形,花淡紫紅色,花蓋平頂。花期7~10月,泌蜜豐富。安徽、江西、浙江、江蘇種植面積較大。

(80)白里香Thymus mongolicus Ronn.別名地椒、千里香,唇形科。野生半灌木,莖多分枝,匍匐或上升,紅棕色。花序下有葉2~4對,卵形,有腺點。花紫紅色或粉紅色,花盤平頂。花期6~7月,蜜粉較多。主要分布於西藏、青海、新疆以及黃河流域及以北地區。

(81)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別名仙人仗、狗奶子,茄科。蔓生灌木,葉互生或簇生於短枝上,卵形、卵狀菱形或卵狀披針形。花腋生,花萼鍾狀,花冠漏斗狀,淡紫色。花期5~6月,泌蜜豐富。分布於東北、寧夏、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地。

(82)梓樹Catalpa ovata Don 別名臭梧桐、河楸,紫葳科。落葉喬木,葉對生,廣卵形或近圓形。圓錐花序頂生,花多數,花冠淺黃色。花期5~6月,有蜜粉。分布於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

(83)水錦樹Wendlandia uvariifolia Hance 別名紅格花樹,茜草科。灌木至喬木,葉對生,長橢圓形或倒卵形。圓錐花序頂生,花小,常數朵簇生;花萼鍾形;花冠筒狀漏斗形,白色。花期 3~4 月,泌蜜豐富。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

(84)金銀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別名忍冬、雙花,忍冬科。野生藤本,葉對生,卵形至長圓狀卵形。花筒狀成對腋生,花初開白色,外帶紫斑,後變黃色。花期5~6月,泌蜜豐富。分布於全國各地。

<

7. 杜鵑花的簡介

學名: 杜鵑花 別稱: 映山紅、山石榴、山躑躅、紅躑躅 有刺灌版木或小喬木
綱: 雙子權葉植物綱
目: 杜鵑花目
科: 杜鵑花科
屬: 杜鵑花屬
種: 杜鵑花
分布區域: 亞洲,北美洲,歐洲,大洋洲
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在所有觀賞花木之中,稱得上花、葉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為廣泛的。在世界杜鵑花的自然分布中,種類之多、數量之巨,沒有一個能與中國杜鵑花匹敵,中國,乃世界杜鵑花資源的寶庫!今江西、安徽、貴州以杜鵑為省花,定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八個。
木材緻密堅硬,可作為農具、手杖及雕刻之用。根、葉作葯用;根利尿、駁骨、祛風濕,治跌打腹痛;葉可止血。果亦作葯用,在印度用作治療膿腫、潰瘍、腫瘤、皮膚病、痔瘡、發疹、風濕、支氣管炎等症。亦有栽植作綠籬。

8. 河南可以種杜鵑花嗎

杜鵑花屬中性花卉,喜溫暖、半陰、涼爽、通風、濕潤的環境。要求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黃土)的土壤,pH值在5.5至6.5之間,忌用鹼性或黏性土壤。適宜生長溫度是12℃至25℃,夏天要遮陽防曬,冬天要防凍保暖,最好移入室內,特別是西洋杜鵑等比較嬌嫩的杜鵑,更要重視養護。現將筆者幾年來栽培杜鵑花實踐經驗體會,介紹給大家參考:

1.杜鵑花的根須像頭發絲一樣細,粗的主根很少,它既怕干又怕濕,尤其是怕重肥。如果澆水過多,根就泡在水中,過干,枝葉萎縮,葉瓣脫落,對植株威脅很大,至於澆了重肥,則會危及生命。

2.花謝後,必須剪去殘花,避免結實消耗營養,新枝萌發後,適當疏枝,根據植株長勢而定去留。

3.杜鵑最適宜種在泥質盆里,因為泥盆吸水透氣,有利於根系生長發育,枝葉繁茂。

4.盆栽杜鵑花放置地點有講究,一般應放在東南方向陽台,而且要通風,盡量少移動。不通風則易患黑斑病,大批落葉。

5.杜鵑對光照要求也應適度,夏季避免直射光。施肥應掌握薄肥勤施,能淡莫濃,每月在盆土上施一次有機復合肥。每10天噴一次磷酸二氫鉀,作根外施肥。適時澆水,還可在水中放入食用醋,以增加酸度。

6.及時疏蕾疏葉,把長得過多過密的花蕾和葉片去掉一部分,使其空氣流通,養分集中到花蕾。在花蕾形成後,要加重營養,適量多施點磷鉀肥,否則花蕾會轉化為葉苞。

7.杜鵑花落葉和不開花的主要原因有:夏天直射光過強,嚴寒凍傷、澆水太多,施肥太濃,放在室內時間過長,放在空氣不流通或陰暗潮濕地方,淋酸雨等,所以養護過程中要避免這些情況。

8.翻盆換土,不需要年年進行,一般2年至3年一次,盡量少損傷根須,時間應在花謝後或秋季,同時噴灑托布津,以預防病害。

9.杜鵑花的蟲害主要是紅蜘蛛、蚜蟲等,可用殺滅菊酯等噴殺,效果較好,如三天後不死,再噴一次。病害主要是黑斑病,由環境悶熱、缺乏光照引起,可採取措施一方面促使空氣流通,另一方面噴灑波爾多液、多菌靈。

10.杜鵑花繁殖方法主要是扦插。在芒種前後選用新枝,長5厘米至10厘米,在分叉點上剪下,剝去下部葉子,留頂葉3片至4片,將枝條的1/3插入土中,噴足水,蓋上塑料薄膜。平時要加強管理,一年後移栽。

9. 杜鵑花長什麼樣

杜鵑花又名映山紅、山石榴,是我國非常常見的花卉,並且在1985年5月,杜鵑花被評選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六,可見杜鵑花的受歡迎程度。現在我國的江西、安徽及貴州都是一杜鵑花作為省花,而將杜鵑花定為市花的城市也多達七八個,小編就帶你認識一下杜鵑花的一些基本資料。


杜鵑花

中文學名:杜鵑

拉丁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別稱:杜鵑花、山躑躅、山石榴、映山紅、照山紅、唐杜鵑

二名法:Rhododendron simsii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目:杜鵑花目

科:杜鵑花科

亞科:杜鵑花亞科

屬:杜鵑屬

亞屬:映山紅亞屬

種:杜鵑

命名者及年代:Planch.,1854

英文名稱:Sims Azalea

10. 映山紅是什麼花

基本信息 映山紅 azalea 映山紅 學名: simsii Planch. 別名:杜鵑花 映山紅、杜鵑、紅杜鵑、滿山紅、清明花、清時花、山歸來、山石榴、山躑躅唐杜鵑、艷山紅、艷山花、應春花、照山紅 映山紅 達達香 科屬 杜鵑花科杜鵑花屬 簡介 杜鵑花科(Ericaceae)杜鵑花屬(Rhododendron)某些種的統稱,曾畫為獨立的屬,名為映山紅屬(Azalea)。但兩者間的差異不恆定,既不能以花冠的類型也不能以其他的特徵來區分,不足以將其列為2個屬,不過,一般而言,映山紅是落葉樹,而杜鵑是常綠樹。映山紅的花筒狀,略呈雙唇形,通常芳香。另一方面,杜鵑的花鍾狀。映山紅通常只有5個突出的雄蕊,而杜鵑有10個(或更多)。但兩者間存在中間類型。 原產亞洲和北美山區的映山紅經人工雜交而育出栽培變種。著名的北美映山紅種類有喬木狀映山紅(R. arborescens),開白花,芳香,灌木,高3~6公尺(10~20呎)。 這是剛照的,很正 火焰映山紅 (R. calenlaceum),灌木,高0.5~2公尺(1.5~6.5呎)。粉紅映山紅(R. periclymenoides),灌木,高1~2公尺(3~6.5呎),花粉紅色到白色。此外,還有從根特映山紅(R. gandavense)、羊躑躅(R. molle)、朝鮮杜鵑(R. yedoense)和山杜鵑(R. kaempferi)等種類培育出的數以百計的園藝類型。 形態特徵 小喬木或灌木。主幹直立,葉形多變,有卵形、心形,但不呈條形,葉質為革質或紙質,有常綠、落葉、半常綠之分。花常為頂生總狀花序或傘房花序,花冠明顯呈漏斗狀、鍾形,單、重瓣皆有,花色豐富,有白、紅、粉紅、紫、紫紅、偏藍色、紅白復色,並有條紋和斑點等種種變化;有的具有芳香,有的則無味;花期1-7月,因品種不同而異。盆栽株高30-100厘米。蒴果開裂,種子多呈粉末狀或糠秕狀。映山紅種類多,根據花期和引種來源分為毛鵑、夏鵑、東鵑、西鵑4類。 映山紅 裝飾應用 映山紅較耐陰,是一種非常適宜居室栽培的花葉俱美的植物。花期長,盛花時一片紅艷,燦如雲霞,熱情奔放,陳設於室內較矮的幾架上,或布置會場、劇院大廳、賓館的內庭,均光彩奪目。花謝後,滿目青翠,又是美麗的觀葉植物。杜鵑的枝葉耐修剪,根樁奇特,又是一種極佳的盆景樹材。 映山紅也可地栽裝飾庭院,或單棵點綴或成片鋪植。用杜鵑組成花籬、花壇、花帶,能形成一種雲蒸霞蔚的景 觀。 水 保持盆土稍潮濕。3-6月開花抽梢期內,晴天每日澆水1次;雨季防積水,及時側盆倒水。盛夏高溫季節,隨干隨澆,並要噴葉面水,以增加濕度。冬季生長減慢,減少澆水,通常見干澆水。 肥 在生長旺盛期和花期需要施肥,用腐熟菜籽餅對水使用。在春季要補充微量元素。 土 宜酸性土壤,要求疏鬆、透氣、排水好、富含腐殖質。此外泥炭土、黃山泥、煤渣、鋸末等配置的混合土,均可使用。 地理分布 映山紅在我國的湖北麻城市河南信陽市以及雲南有分布,麻城市因杜鵑花旅遊資源豐富,故將此作為其市花。因此有「人間四月天,麻城看杜鵑」之稱。

熱點內容
阿童木綠植 發布:2025-09-24 17:42:48 瀏覽:901
蘭花根部繁殖 發布:2025-09-24 17:17:21 瀏覽:89
藍茉莉花語 發布:2025-09-24 17:15:46 瀏覽:743
玉蘭花的外形特徵 發布:2025-09-24 16:58:55 瀏覽:471
紙做的玫瑰花馬爾克斯 發布:2025-09-24 16:58:52 瀏覽:410
茶花樹苗造型 發布:2025-09-24 16:49:29 瀏覽:722
如意花卉的圖片 發布:2025-09-24 16:28:57 瀏覽:330
蘭花指症狀 發布:2025-09-24 16:11:05 瀏覽:643
深港花卉市場 發布:2025-09-24 16:03:46 瀏覽:405
馬甸花卉市場 發布:2025-09-24 15:54:28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