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紫羅蘭
㈠ 紫羅蘭的作者簡介
青山七惠
日本新銳女作家。2005年,處女作《窗燈》獲得第42屆日本文藝獎,在文學界回斬露頭角答。2007年,《一個人的好天氣》榮膺第136界芥川獎 。2009年,《碎片》奪得第35屆川端康成文學獎,是該獎項最為年輕的獲獎作家。
2012年,《紫羅蘭》出版,被譽為「年度最感動人心的作品」,而青山七惠也說,這是她「第一次用心,而不是用腦創作的小說」。
竺家榮
知名翻譯家,國際關系學院研究生導師。譯有青山七惠作品《一個人的好天氣》、渡邊淳一作品《失樂園》、三島由紀夫作品《曉寺》、谷崎潤一郎作品《瘋癲老人日記》,村上龍作品《近似無限透明的藍色》等日系佳作。
㈡ 與紫蝴蝶,紫羅蘭有關的文學作品或名人名言
一隻腳落在了一朵紫羅蘭上,紫羅蘭卻把花香留在了那腳後跟,這就是寬內容。」
《致命紫羅蘭》UltraViolet
二十容一世紀末,人類受到輻射塵感染突變,少數人變成了超速度極敏銳的輻射人,也因此產生了種族對立的問題,內戰一觸擊發。當一名九歲小男孩遭到人類社會處以死刑對待時,一名突變女戰士挺身而出護衛到底……
-------------
《紫蝴蝶》
1928年,滿洲。日本翻譯伊丹英彥(仲村亨飾)離開中國情侶丁慧(章子怡飾)返回東京。數年後他到上海時,已成為一名特務。而丁慧目睹了主辦抗日報紙的哥哥被日本人刺殺,之後來到上海,參加了對日地下抵抗組織,並與組織首領謝明(馮遠征飾)產生感情。
抵抗組織從外地聘請了一名殺手,計劃暗殺日本情報人員山本。在火車站,一個非常偶然的紕漏……
㈢ 求紫羅蘭和荊棘鳥TXT的百度雲,BY唐酒卿
你好,我是大魚兒吐泡泡1,用網路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回永久有效^_^鏈接: https://pan..com/s/1PklZ6-En3xZ1T2obGFjl7w 提取碼答: qwtz
㈣ 求文學作品裡的名句摘要
1、你之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那隻是因為你跪著。 — —《生命華實》2、人總是這樣,想得多,做得少。 —《想與做》3、人生如箭,不管前方是風雪迷漫還是繁花似錦,出發後只能勇往直前。 — —《人生如箭》4、也許就是因為,當精彩出其不意地到來時,卻沒有膠卷,膠卷已大量浪費在你對生活的平庸擺弄之中。 — —《浪費的膠卷》5、做不了星星,那麼先做盞明燈;做不了偉人,那麼先做個有愛心的人。 _《 愛心》6、生活的風雨之後,懸掛在人生背景上,永遠是幸福的彩虹. ——《人生其實是精彩的》7、不是因為有些事情難以做到,我們才失去自信,而是因為我們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顯得難以做到。 ——《自信的價值》8、蜘蛛結網可能逮不到昆蟲,但蜘蛛不結網不可能逮到昆蟲 ——《蜘蛛與網》9、向空中拋撒雜物,原想讓風不勝載負,不料迷了自己的眼 ——《邊走邊悟》10、不小心掉進了路邊的水窪,濺了一身的泥漿,卻暗自慶幸:幸虧不是深井。 ——《邊走邊悟》
㈤ 《紫羅蘭永恆花園》的畫質怎麼樣呢
這一動畫在一段時間內講述了一個未知大陸的南北分割戰。戰爭結束後,小武器的女主角來到了一個港口城市,這里她得到了一份書面工作,在工作中慢慢了解在這個過程中無法理解的情緒。這種看起來像一個治療系統,整合了一個帝國戰爭,貴族系統,一個工業革命歐洲社會,歐洲藝術等多元素,經典的文學動畫,如荊那的文學動畫作品呈現實力的力量到觀眾前世紀歐洲景觀油畫。
中世紀歐洲風格無處不在雖然故事在後台表達,但它可以從動畫中判斷角色衣服和建築。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類似的歐洲小鎮中,巨大的港口被青山包圍,中間是一個密集的藍色橙色屋頂,陽光穿過雲層,所有這些都只是在這個動畫中拍了一槍。一些觀眾指出了戲劇的情節,情節太老了,這個動畫是Uky。事實上,沒有必要為文學單位戲劇進行快速的步伐。這樣一個壁紙動畫是壁紙的動畫,即使沒有故事,它也會被每個人所愛,更不用說「Jing Zi」掌握故事情節。就像鏡頭的設計一樣,很難真正理解細化的話,而不是重復的味道
㈥ 《雄心壯志紫羅蘭》文章有何特色
《雄心壯志紫羅蘭》選自《紀伯倫作品精選》,講述的是人生的進取精神和境界問題。內這篇文章採取了寓言的容形式。作者在文中所表述的平平淡淡和轟轟烈烈兩種不同的人生來引導讀者要正確地看待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這篇課文里,作者贊賞雄心壯志的紫羅蘭,覺得為了提高眼界,提升層次,獲得更新更壯麗的人生體會,哪怕付出沉重代價也是值得的。但是作者在前半部分的描寫中,又肯定了平凡生活的意義。
他讓兩個陣營的代表都出來說理,站在各自的角度和立場上,誰的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然而作者還是有選擇的。因為雄心壯志紫羅蘭的境界正是作者自己的境界。
(6)文學紫羅蘭擴展閱讀:
紀伯倫生於黎巴嫩北部山鄉ト舍里。12歲時隨母去美國波士頓。兩年後回到祖國,進貝魯特「希克瑪(睿智)」學校學習阿拉伯文、法文和繪畫。
學習期間,曾創辦《真理》雜志,態度激進。1908年發表小說《叛逆的靈魂》,激怒當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毀,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國。後去法國,在巴黎藝術學院學習繪畫和雕塑,曾得到藝術大師羅丹的獎掖。1911年重返波士頓,次年遷往紐約從事文學藝術創作活動,直至逝世。
㈦ 義大利歌曲紫羅蘭作者及創造背景
作者:歌德(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於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德國著專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屬,他是魏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而作為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的創作者,他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學領域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他在1773年寫了一部戲劇《葛茲·馮·伯利欣根》,從此蜚聲德國文壇。1774年發表了《少年維特之煩惱》,更使他名聲大噪。
㈧ 紫羅蘭瀑布 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十年浩劫,給作者的家庭帶來巨大的磨難,就連家門外的紫藤蘿花,也隨之遭難。在作者心情沉重不得排解的時候,作者在花前「停住了腳步」。「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不由得停住」表現了作者被花吸引被花感動的心情。紫藤蘿花也曾隨人世變遷受苦受難,但是苦難過去,它馬上恢復了生機,「在笑」「嚷嚷」,「我在開花!」表現了花兒生命的喜悅。這種喜悅感染了作者,「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使作者從「生死」的思慮、「手足」的悲傷中解脫出來,超越個人的苦痛,感到「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體會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道理。可以說紫藤蘿花啟示作者由個人情感糾葛飛躍到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二、文章的脈絡
文章圍繞紫藤蘿花來抒發感情,由看花、憶花、思花三部分層層深入,表達自己的主旨。而這三部分又各有層次:看花按花瀑、花穗、花朵來寫,越寫越見花的活潑熱鬧、生機勃勃;憶花先寫我浸在「花朵的光輝」中,感到「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次寫花所受的苦難,最後以花歷盡劫難又煥發生機作結,回應前文;思花則由以上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恆。全文脈絡清晰,層次分明。
三、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作者發揮出色的想像力,在本文中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細膩傳神地描繪紫藤蘿花。描寫花瀑,「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彷彿「在不停地生長」,以「瀑」為喻,從總體形象上贊美花繁花茂;「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和陽光互相挑逗」,以「歡笑」「挑逗」將花瀑擬人化,彷彿盛裝的少女在歡歌笑語,突出花的情趣。
寫花穗時,更是全用擬人,「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好像肩並肩手挽手的孩子們在嬉鬧,「『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嚷嚷。」更顯得花兒們天真爛漫童稚可掬,突出它們生命盎然勃發。
寫花朵時,比喻和擬人交替使用,用「帆」「艙」繪花朵的外形;用「忍俊不禁」擬花朵的情態,生動而形象地傳達出花朵美麗嬌媚的特徵。
另外,作者還運用通感、對比的手法來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寫花瀑在「我心上緩緩流過」「流向人的心底」,表現出自己觀花賞花時心情趨於寧靜平和的細微感受;用「淺紫色」來描繪花香,把味覺轉化為視覺,把飄逸無形的東西變得清晰可見,彷彿把花香定格在眼前,讓人感到親切。
作者用過去紫藤蘿花的衰頹零落和現在花繁枝茂相比,並從中感悟出「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的道理。
四、含蓄地表達感情
作者出身學者世家,本人又是作家,對感情的渲瀉很注意尺度分寸,不可能表現得慷慨激昂大悲大喜。即使對過去家庭所受的苦難折磨,她也只是淡淡地以紫藤蘿花花朵的「稀落」到「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 作喻,表達自己的感受;對那時思想的荒謬,也以「那時的說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麼必然關系」諷譏一下,沒有聲色俱厲的批判。對於小弟的病症,更是不著一筆,用「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帶過自己悲傷欲絕的感情。但是作者這樣含蓄地表現自己的感情,並不是感情不深沉不真摯。作者的出身、性格、教養使她能節制、含蓄,而這種感情上的節制,使她能理性地深刻地洞察到生命的本質。
五、想像新穎,內涵豐富
作者發揮自己出色的想像力,營造出許多新奇生動的意象,把紫藤蘿花的生命力形象化,如寫「花艙」裝滿生命的「酒釀」,張滿了「帆」,在閃光的「河流」中「航行」。上面所說的運用各種比喻擬人的手法,也突出地體現了作者獨特豐富的想像力。
作者對於紫藤蘿花的描繪,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包含了豐富的內涵。寫花瀑「不見其發端」「不見其終極」「不停地生長」,既表現了花繁花盛,也隱含著生命的長河無休無止的意蘊;寫花朵兒「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既突出花的勃勃生機,也表現了生命的喜悅之情。這樣的例子還有一些,教學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找出來加以體味。
教學建議
1.學習這篇文章,要從作者由花的盛衰感悟出的人生哲理著眼。可以和《短文兩篇》作對比閱讀,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有關生命的思想。
2.這篇文章在修辭手法的運用上很有特點,可以讓學生多做些語言方面的體味。
教學方法:訓練學生的審美眼力
精美的文章和文學作品是作者審美心理過程的產物。藉助美文(見《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739頁)培養和歷練學生的審美服力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語文教師還必須諳熟美學和美育的基本原理,了解審美能力的結構及其形成和發展規律。讓我們還是從一篇短小的美文說起吧。
宗璞的《紫藤蘿瀑布》開篇首句是「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這句話明白地告訴讀者作者的審美注意開始了。繼爾,作者仔細觀看了這一架茂盛的藤蘿和每一穗盛開的藤蘿花,這是審美觀察過程。在觀察中形成了「瀑布」和「帆船」的意象,並且寄予了「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情感。而後,審美聯想使作者回憶起十多年前家門外的一大株稀疏的藤蘿,從而擴展了時空境界。接著,作者從藤蘿的衰敗和茂盛的變化中又進一步悟出了「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永無止境」的哲理。這就是審美理想的升華。最後,作者在美好的藤蘿面前,摒棄了「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之後,情感得到了凈化,在一片光輝和芳香中「不覺加快了腳步」。這顯然也是一種審美動作意識的蘇醒。
㈨ 以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有哪些
1、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1861年5月7日,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
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4至1911年擔任梵 社秘書,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1941年寫作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遺言《文明的危機》。
2、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
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Shmuel Yosef Agnon,1888-1970),也譯作撒母爾·約瑟夫·阿格農或施姆爾·約瑟夫·阿格農,以色列作家,希伯來文小說家。
1888年7月16日,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出生在加利西亞巴哈奇小鎮,1908年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1910年搬至耶路撒冷。其主要作品有《但願斜坡變平原》、《婚禮的華蓋》、《行為之書》等,曾獲得1966年諾貝爾文學獎和以色列獎等多個獎項。
1970年2月17日,阿格農在特拉維夫病逝,終年82歲。
3、莫里斯·梅特林克
莫里斯·梅特林克 (1862—1949),比利時劇作家、詩人、散文家。191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是象徵派戲劇的代表作家,先後寫了《青鳥》、《盲人》、《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蒙娜·凡娜》等多部劇本。
早期作品充滿悲觀頹廢的色彩,宣揚死亡和命運的無常,後期作品研究人生和生命的奧秘,思索道德的價值,取得很大成功。
莫里斯·梅特林克被譽為「比利時的莎士比亞」。梅特林克的劇本充滿詩意,被稱之為詩劇。1889年,他發表詩集《溫室》和第一部劇本《瑪萊娜公主》。
1908年發表的六幕夢幻劇《青鳥》,是梅特林克戲劇的代表作,也是歐洲戲劇史上一部融神奇、夢幻,象徵於—爐的傑作。
梅特林克的主要作品還有《佩萊亞斯與梅麗桑德》、《阿亞業娜與藍酬子》、《聖安東的奇跡》等。1911年,由於他多方面的文學才華,尤其是在戲劇方面的傑出貢獻,梅特林克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4、羅曼·羅蘭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1866年生於法國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學家,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評論家,社會活動家,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
他的小說特點被人們歸納為「用音樂寫小說」。另外,羅曼·羅蘭還一生為爭取人類自由、民主與光明進行不屈的斗爭,他積極投身進步的政治活動,聲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並出席巴黎保衛和平大會,對人類進步事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5、莫言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大欄平安村,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亦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紅蘿卜》而一舉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學》雜志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引起文壇極大轟動。1987年擔任電影《紅高粱》編劇,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2011年憑借小說《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㈩ 一束紫羅蘭假花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諾貝兒文學獎獲得者捷克詩人
2005年 哈洛品特,英國劇作家兼導演《生日派對·看門人·回鄉》
1996年 辛波絲卡,波蘭詩人 《我內們為此而活著容》
1995年 希尼,愛爾蘭詩人 《引向黑暗之門》
1992年 德里克·沃爾科特,聖露西亞詩人 《西印度群島》
1981年 埃利亞斯·卡內蒂,英國德語作家 《迷茫》
1977年 阿萊克桑德雷·梅洛,西班牙詩人 《天堂的影子》
1974年 埃溫特·約翰遜,瑞典作家 《烏洛夫的故事》
哈里·埃德蒙·馬丁遜,瑞典詩人《露珠里的世界》
1966年 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以色列作家 《行為之書》
奈莉·薩克斯,瑞典詩人 《逃亡》
1955年 赫爾多爾·奇里揚·拉克斯內斯,冰島作家 《漁家女》
還有很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