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幼兒園茉莉花音樂教案活動目標

幼兒園茉莉花音樂教案活動目標

發布時間: 2022-01-03 16:22:05

⑴ 適合大班幼兒園上的音樂課有哪些,簡單又有趣

節奏歡快的:《哆來咪》、 《鈴兒響叮當》、《歡樂頌》、《找朋友》、《哇哈哈》 等; 節奏較抒情優美的:《雪絨花》、《茉莉花》、《小星星》等。

⑵ 幼兒園拖班音樂花園教案

一、活動目標 1.仔細傾聽故事並能感悟故事中表達的情感。 2.知道老人勞動很辛苦,學習主動關心和幫助老人。 二、環境創設及材料 1、創設-個美麗的小花園場景,分別放些假月季花、茉莉花等等。 2、木偶(熊貓奶奶與小馬) 三、活動過程 1.問題啟動 ①在聽故事前呈現問題:「熊貓奶奶在林子里新開辟了一塊地,種了許多許多的花,是個很美麗的小花園,她每天辛苦地照顧這些花,但終於發生了一件事」。運用這樣的提問引起幼兒興趣,讓幼兒產生懸念,急切地想知道故事的內容,既啟動幼兒積極地仔細地明故事,也引起幼兒積極地思維。 ②聽故事的錄音(前半段) 從開始……她著急地想:我不在,花怎麼辦?它們一定會……。 2.順向設問 問:熊貓奶奶的小花園里有些什麼花?引起幼兒回憶故事內容,喚起幼兒要愛惜美麗的花。 ①熊貓奶奶每天一早干什麼?她怎樣照看這些美麗的花? ②熊貓奶奶突然生病了,為什麼?(設想老人的勞動很辛苦,知道由於年老休弱、老人很容易生病,引起幼兒關心老人、尊敬老人的情感。) 那麼熊貓奶奶的花怎麼樣了?(幼兒討論,創造性的想像出花有可能會出現的情況。) 3.假定設問: ①花園里的花兒長得很好,並沒有渴死,那是因為小象在幫助熊貓奶奶,假如小象不去關心幫助會怎麼樣?這個問題主要是引起幼兒充分的討論,去領悟老人勞動辛苦和主動關心老人是可贊美的品德,為形成正確的道德評價提供一些認識並引起情感的共鳴。 ②如果你遇到了有困難的老人,你會怎樣做? 4.欣賞、改變 通過故事的表演(教師和幼兒一起表演木偶)再現故事中美的場景,美的色彩,美的形象等,來烘托小象主動關心老人,幫助老人的「愛心」與行動。 引起幼兒要向小象學習,激發幼兒尊敬老人的情感,故事中的小象可根據幼兒的想像進行更改。 故事——小花園 熊貓奶奶在林子里新開了一塊地,種了許多許多的花兒,有紅紅的月季花、粉紅的喇叭花,還有潔白的榮莉花,可漂亮了! 熊貓奶奶每天一早就起來到林子里給花澆水,「嘩,嘩,嘩」又清又涼的水一勺一勺澆到地里頭,喝足了水,花開得又美又漂亮。 有一天,熊貓奶奶突然生病住進了醫院,在病床上,她著急地想:「我不在,花怎麼辦?它們一定會渴死的!」 幾天後,熊貓奶奶終於出院了,一出院急急忙忙就去看她心愛的花,「咦?熊貓奶奶吃驚地發現,地里的花全開了,比以前更美麗了。」這是怎麼回事?熊貓大嬸驚訝極了,忽然她看見鄰居小象拎著一桶水走了過來,只見小象放下水桶,把長長的鼻子放進桶里吸出桶中的水,然後,揚起鼻子,「嘩-」清清的水像一根根銀絲灑到了地里「茲,茲」地響。原來是小象幫她照顧著地里的花呀!她趕緊說:「謝謝你呀!勤勞可愛的小象」。小象說:「不用謝,這么好看的花,我們都該愛護它。」

⑶ 音樂集體教學活動中目標制定存在哪些問題

活動目標是根據教學工作的目的和任務,在充分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狀況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為某一教學活動所設定的擬最終達成的結果,它是每一次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活動目標是教學目的和任務在教學活動中的具體化,是教學活動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依據,也是進行教學評價的依據。
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各領域的內容是相互滲透的,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與態度、能力、知識與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活動設計要全面落實幼兒園教育的三層次目標,即活動目標要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然而如何把握好「度」,真正做到三維的有機整合,確實是廣大教師面臨的一大挑戰。在實踐中,教師在制訂教學活動的目標時,存在諸多問題。
1.目標針對性不強新課程打破分科教學的界限,淡化知識技能,關注課程的整合性。一方面,教師困惑於目標中是否需要(可以)提及知識與技能,於是普遍認為活動目標的適切性較難把握。另一方面,課改推進到現在,教師知道了許多新觀念,卻缺乏將觀念具體化的手段,導致了活動目標針對性不強。
2.以長效目標代替具體活動目標好的觀念是否會有好的結果?英國課程學家勞頓認為,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有三個:教學思想的變化、教學內容的變化以及教學技術的變化,而關鍵在於教師教學技術的跟進。新課程強調活動過程和活動的長遠目標,於是很多教師將教育的長期目標作為一次具體活動的目標。新課改背景下,教學活動的目標如何才能既區別於傳統的教學目標,又能兼顧短期目標與長效目標的平衡,這也是困擾廣大教師的問題之一。
3.目標挑戰性不足新課改強調教師要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於是很多教學活動體現了幼兒的經驗,有了個性,卻少了應有的標准,導致了目標的挑戰性不足,集體活動成了單純的談話和表演。活動目標如何在幼兒經驗的基礎上對幼兒的發展有所挑戰和促進?其中的度如何把握?這些問題也是教學活動目標制訂中有待解決的問題。
本文擬結合具體案例,就實際中幾種較有代表性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為教師思考和制訂活動目標提供一些啟發。
集體教學活動目標制訂中的常見問題
問題一:目標表述過於寬泛,活動的落腳點不明確
案例:中班活動「我喜歡的書」
活動目標:1.在看看、講講的交流活動中,豐富與閱讀有關的經驗;2.體
驗在閱讀中發現的快樂,激發閱讀的興趣。
分析目標第一條中所提到的「與閱讀有關的經驗」過於寬泛,空洞無物。教師對幼兒在閱讀方面的經驗已有初步的了解,在本次活動中可以對哪些具體的閱讀經驗進行歸納、梳理和提升,同時又可以豐富哪些新經驗,都應該在目標中予以較清晰的表述。這樣才能幫助教師在設計活動過程時有針對性地圍繞目標層層展開。
建議調整為:1.在看看、猜猜、講講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書的結構和特徵,知道不同的人喜歡看不同的書;2.提高閱讀的興趣,能積極地參與自主閱讀並有初步的理解。
有清晰的目標在心中,可以為教師設計活動的各個環節、組織活動過程、把握生成的問題等提供一個明確的依據和方向。在制訂目標的時候,很多教師因為十白目標定不準,高了達不到,低了沒挑戰,因而將目標含糊表述,籠統概括,使其顯得過於寬泛。由於目標寬泛,落腳點不明確,教師在設計和組織活動時往往會出現環節推進上缺乏遞進性,師幼互動中的提問顯得隨意、漫無目的,對生成的問題常常無法准確判斷和回應等問題。因此,教師在制訂教學活動目標時,必須在分析幼兒經驗和活動價值的基礎上,明確本次活動要實現的目標,並用准確的語言加以表述。
問題二:以「寫過程」代替「寫目標」,目標缺乏價值定位
案例:大班活動「摘橘子」
活動目標:1.通過看照片和錄像回憶、交流各自在摘橘子活動中的經歷;2.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發現橘子成熟的簡單過程,萌發愛護植物的情感。
分析:第一條目標只是教師在預設活動時對其中一個環節的設計和思考,而未揭示設計這一環節背後的價值定位。第二條目標存在同樣的問題,「萌發愛護植物的情感」也過於寬泛,落腳點不明確。教師對目標有模糊的認識和初步的定位,但在表述目標時卻無法准確地分析和表達活動背後的價值,寫出了「怎麼做」,卻沒有揭示為什麼這么做以及這么做的意義。
建議調整為:1.在回憶、交流摘橘子經歷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困難的方法和經驗;2.發現橘子成熟的簡單過程,進一步萌發探索植物生長變化的願望。
盡管價值和意義需要通過活動過程來實現,我們也強調要關注過程,但關注過程並不是關注過程本身的形式和內容,而是關注過程(手段)對於幼兒發展的作用。目標指向的應是一次具體活動對於幼兒發展的價值和意義。因此,目標的表述只要明確活動的價值定位即可,而沒必要把過程一一羅列在目標中。
問題三:目標陳述混亂,缺乏整體的思考
案例:小班活動「我的名字」
活動目標:1.喜歡自己的名字,鼓勵幼兒大膽地應答教師的呼喚;2.創設情景,引導幼兒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說話。
分析:第一條目標的前半句與後半句主語不一致,前半句從幼兒的角度提出,後半句和第二條目標又從教師的角度提出,使目標顯得混亂。而「大膽地應答」與「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說話」兩點間又互相交叉,缺乏整體考慮。
建議調整為:1.喜歡自己的名字,聽到名字能大聲地應答;2.願意在問題情境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目標是教師心中預期的達成方向,可以從教師的角度提出,使用諸如「培養」「促進」「鼓勵」等字眼;也可以從幼兒發展的角度提出,使用「懂得」「了解」「感受」「發現」等字眼。前者反映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手段或教育行為有預想的期望值,後者反映教師心中對活動推動幼兒發展的內容、方向和程度有預想的期望值。相比較而言,後者的表述方式更能夠體現教師對幼兒主體地位的尊重、對幼兒個體經驗及發展的關注,即「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需要注意的是,在表述目標的時候,不論採用教師還是幼兒的視點,前後須統一,以體現對目標的整體思考。
新課程背景下活動目標的價值定位
以往的分科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強調知識點的落實,而二期課改倡導打破學科界限,關注課程整合,允許教師在內容上做多樣化的選擇,並較多地關注幼兒的個體體驗。在」內容」變化,「觀念」轉變的過程中,教師往往難以准確地把握目標制訂的關鍵點。新課改強調幼兒的能力發展、情感體驗,強調發揮課程的整體效應,這直接導致了傳統教學活動目標與新課程背景下教學活動目標的差異,教師應認真研究新課改的理念,依此來架構目標。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兩點。
1.目標關注能力,淡化知識技能
案例一:小班兒歌《傘》教學活動的目標比較(見表1)
以往的活動目標 現在的活動目標
目標制訂 在感受、理解兒歌的基礎上,幫助幼兒初步學念兒歌,並能大膽表現。 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幫助小動物尋找合適的傘,嘗試用兒歌表現,體驗幫助小動物的快樂。
分析
(1)目標指向兒歌的學習,重在知識的獲得。
(2)關注幼兒表現技能的提升。 1.關注幼兒能否運用在主題中積累的已有經驗。
(3)兒歌表現是一種載體,活動不特別強調學會具體的兒歌。
(4)關注活動中幼兒的情感體驗,關注幼兒的和諧發展。
2.關注過程,淡化結果
案例二:大班音樂活動《泉水丁冬》的目標比較(見表2)
以往的活動目標 現在的活動目標
目標制訂 在感受、理解歌曲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學慣用不同樂器表現音樂節奏。 鼓勵幼兒運用自製的節奏樂器為歌曲伴奏,嘗試合作表現,體驗共同表演的快樂。
分析 目標注重活動結果,是一個結果性的目標。更關注於目標的達成。 目標注重幼兒在過程中的體驗,是一個過程性目標。
音樂活動中的節奏學習一直是幼兒喜歡的內容之一,以往教師會根據幼兒的技能水平設計教學活動,讓幼兒通過不同的形式學習特定的節奏。二期課改後,音樂活動也更加註重與其他學科的綜合,以及與幼兒已有經驗的有效融合,追求的價值也不單純是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表現表達。
總之,新課改中,教學活動的目標更關注幼兒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培養,知識技能相對淡化;更關注如何在必要的知識技能的基礎上來推進幼兒的整體發展。目標是對活動結果的預設,更重要的是其對教師組織教學所起的引領作用。制訂目標時要改變以往以學科需求為主線的做法,要更關注分析幼兒的興趣點、現有經驗與能力以及主題推進的需要。
新課程背景下集體活動目標制訂的幾個要點
1.根據同一內容制訂不同的活動目標
二期課改推進中我們發現,在創造性使用教材這一思想的引領下,教師有了廣闊的創造平台。面對同一個內容,教師能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與需求,從不同的切入點設計活動,然而在活動目標制訂中教師往往會有一些困惑,如怎樣的目標才是合適的,目標怎樣才能體現針對性,等等。
在同課異構的活動交流中我們的體會是:首先,要判斷某一內容更適合用集體活動還是個別活動完成;其次,要思考每個年齡段的幼兒有哪些需求和特點,據此尋找適合的、有挑戰性的目標;第三,要整合幼兒經驗,思考整個主題的大目標,形成次級主題的小目標:第四,要思考如何完善目標,即根據目標選擇內容、設計環節,然後再反過來思考目標的有效性。
2.在同一目標下選擇不同的內容
新課程主要以主題的方式推進,主題活動的整體目標對各項子活動的目標起著引領作用,在此前提下,教師要思考如何根據主題目標選擇有效活動內容,以及如何通過各項子活動達到總目標。如「培養幼兒愛祖國的情感」是主題「我是中國人」的總目標之一。如何達成這一目標?我們認為,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善於從不同維度去分解目標。
(1)分解目標中的主題詞。主題詞往往是較為概括的,通過分解找到幼兒生活中較能代表主題詞的相關內容。如可將目標「培養幼兒愛祖國的情感」中的主題詞「愛祖國」分解為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愛祖國的民族文化等。
(2)分解目標中的定位詞。目標「培養幼兒愛祖國的情感」定位於「情感」,而情感的獲得應建立在感受和體驗的基礎上,並在拓展和運用中得到升華。因此,為了達到「情感」的目標,教師首先需要安排適量的內容幫助幼兒去體驗,然後在此基礎上帶著初步的積極情感去實踐。
(3)根據幼兒的興趣有效補充與主題有關的其他內容。如在「我是中國人」的主題中,幼兒需要找一些能代表中國人的音樂,最後他們找到了很多,包括《茉莉花》,這一音樂讓教師自然聯想到中國申辦「世博會」張藝謀執導的宣傳片,於是「茉莉花與世博會」這一內容也被補充進來,很好地豐富了主題內容。
3.把握目標挑戰性的「度」
目標要對幼兒形成適度的挑戰,才是有意義的。把握活動目標挑戰性的「度」,關鍵在於找到衡量「度」的依據,而這一依據來源於教師對目標若干維度(知識、能力與情感)的理解與把握。具體來說,教師要把握幾個方面:根據幼兒的經驗有效地融入知識點,以學科的序作為設置挑戰點的依據;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參閱《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幼兒發展的目標,形成適切的教學目標;情感和能力的培養也是有層次的,教師要善於分解這兩個維度的目標,根據活動載體(內容)的特質有效地融入相關的情感與能力發展的目標;根據本班幼兒的需求、興趣與發展水平,確定適合本班幼兒特點的目標,關鍵在於每個活動價值的定位及關鍵經驗的挖掘。下面以二個案例說明。
案例一:中班綜合活動「禮物」(設計者:青浦區佳佳幼兒園徐秀清)
活動目標:1.能根據給出的線索推測、聯想,提高對周圍事物的敏感度,培養細致觀察的態度;2.體驗猜測、尋找、想像的樂趣,為成功而高興。
新課改以來,教師對目標制訂的困惑主要來源於「關注整合」以及「淡化知識技能」帶來的;中擊。分科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科序的要求制訂目標,目標較易把握,新課改強調整合導致教師很難把握目標的層次性。「禮物」的活動目標關注了幼兒能力的發展,在第一條目標中教師對幼兒觀察能力的培養進行了分層,根據本班幼兒的需求形成清晰的挑戰性目標。
案例二:小班談話活動「黑夜來了」(設計者:寶山區紅星幼兒園 施玲玲)
活動目標:1.感受夜晚的美麗及有趣,激發喜歡夜晚的情感;2.通過分享、交流和實踐體驗,願意獨自睡覺,克服怕黑的情緒。
在本活動目標的制訂中,教師關注了主題中幼兒積累的經驗與出現的問題,有效地將兩者進行了融合,形成了「激發喜歡夜晚的情感」及「克服怕黑的情緒」兩個目標。兩個目標層層遞進,「克服怕黑的情緒」其實是幼兒「不怕困難」情感下的一個次級目標。兩個目標具體、針對性強,挑戰適切。
如果說制訂目標僅僅是活動的開始,那麼學會評價目標有助於進一步完善活動,如教師可從目標陳述看其是否符合課改理念;從環節設計與目標是否匹配看其適切性;從教學活動現場幼兒的反應看目標的挑戰性,等等。制訂好目標後,教師還需對已制訂好的目標進行不斷反思,使其盡可能更加合理、更加完善。

⑷ 音樂《茉莉花》欣賞課感想

它富有抄中國民歌的鮮明特點,有較強的旋律性,同樣具有中國樂曲的婉轉優美的特點。我喜歡薩克斯鑽石般高貴,清亮細膩的音質,更喜歡茉莉花潔白無暇、芬芳馥郁、朴實無華、婉轉秀麗的品質。茉莉花是迷人的,今天的茉莉花已經不再是中國的茉莉花,它屬於全人類、全世界!

⑸ 編導:幼兒園紀錄片中音樂茉莉花的作用

紀錄片《幼兒園》是湖北電視台紀錄片編導、獨立製作人張以慶的作品。影片沒有解說詞,但是多次運用了同一首歌《茉莉花》作為背景音樂。並且畫面的配合等方面,在此張以慶做到了至善至美,做到了他的極至。 童聲無伴奏合唱的《茉莉花》,像一聲嘆息,它烘托出了一種淡淡的憂傷。對於用《茉莉花》作為此片的背景音樂。張以慶曾在采訪中說道「《茉莉花》這個音樂很符合片子的情緒,有一點淡淡的憂傷,是我重新錄制的。但是非常遺憾,唱得不是很好,沒有那種天籟般的聲音,當然我還是非常感謝青少年宮合唱團的。一開始我就老在哼這個歌,已經哼了兩年了,雖然有幾種選擇,但是還是覺得《茉莉花》特別吻合。歐洲不是說《茉莉花》是中國的第二國歌嗎,我也找不到第二首童聲的東西能夠擱在這裡面了。我可以一年、半年不聽音樂,到快剪片子的時候才去聽,去找到吻合的東西。其實我不太懂音樂,但是我能把握住怎麼把情緒傳達給觀眾。只有這樣你才可以讓別人和你是共通的,節奏感也是一樣的,才能引起共鳴。當然這種情緒的傳達,也會有局限,因為人們的感受類型不同,而且感受力跟文化也沒有關系。」雖然張以慶說自己不懂音樂,但是《茉莉花》的應用與配合確實做到了天衣無縫不僅增強了影片的感染力,而且還進一步的表達了影片所要表達的思想意圖。 《茉莉花》這首極具特色的音樂在片中反復出現。整部影片總共出現了5次《茉莉花》的背景音樂。平均差不多每十分鍾出現一次,可見導演的安排意圖。第一次出現是在幼兒園開學那天,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送他們到幼兒園離開後。每個小朋友都眼含淚水的坐在凳子上,或站著,或透過門縫看看離去的爸媽。音樂《茉莉花》此時響起,它讓孩子們第一次離開自己的父母時的無助和不舍的情感展現得一覽無余,極大額的增強了影片的感染力。《茉莉花》的再次響起是在孩子們入園第一次睡覺的時候。時的孩子們是睡得如此的香,沒有了白天撕心的哭聲,吵鬧和打架也在此刻消失。音樂給人以安靜與感動的心理,似乎在孩子的誰=睡夢中伴隨著無憂無慮的童年也飄起了淡淡的茉莉花香。音樂的第三次響起是在孩子們在幼兒園度過一周他們的爸媽來接他們回家的時候,每個孩子都被接走了,只有陳志鵬的媽媽還沒來接他,這使得他非常的著急,來回的在前後兩個門之間走動,哭著盼望媽媽找點到來。《茉莉花》的音樂的響起既表達了陳志鵬回家的喜悅,同時也表現了他內心的焦慮、孤單、無助。音樂第四次響起是在孩子們戶外活動的時候,聽說戶外活動,孩子們個個都很高興,一周難得有戶外活動。孩子們在戶外歡聲笑語的做著游戲,你追我敢。音樂也伴隨著孩子們的笑聲響起,好像是為孩子們助興一樣。原本有點憂傷的音樂在此時也是歡快的。音樂的最後響起是在孩子們畢業照畢業照時。此時的畫面跟音樂第一次響起時的畫面遙相呼應,都是展現每個孩子的表情。不過這次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是淚水,而是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歡聲笑語。眼中充滿了希望,讓觀眾真切地體會到幼兒園的生活,孩子們的成長點滴。 《茉莉花》作為該片的一個音樂符號在片中反復出現,它舒緩、輕柔的樂調將景象隔絕在幼兒園嘈雜的吵鬧之外,並且每次音樂的響起都配以緩慢的畫面。特別是最後一次運用一組經處理泛黃的畫面來配背景音樂,可見導演的別有用心。畫面和音樂的完美配合,進一步渲染和烘託了片中的氛圍和環境氣氛。這首唱響在維也納的中國名曲,透過孩子的喜怒哀樂,揉進了人們的心裡,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結合,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風格,卻完美的演繹在這部紀錄片中似乎只有這首曲調最合適別無他曲。 通過對《幼兒園》中背景音樂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紀錄片里,不管以何種形式出現,音樂都是作品整體的一部分,是一種藝術,不能自成體系,不能過強過滿。音樂茉莉花在片中出現了五次,雖然影片總長才一個小時。不能說恰到好處,但也不能說過多。而是很合理的表達了影片所要展現的內容。此外,紀錄片音樂只有置於適當的位置,融入作品整體的內容和形式,使人不知不覺地感受到它的感染,甚至於感覺不到它存在。音樂茉莉花的出現並不是毫無目地的,它都是經過導演的精心安排才插入的。我們可以很明確的看出,每次音樂的出現就是一個分割點。孩子們的入學,孩子們入學的第一天,孩子們入學的第一個星期,孩子們幼兒園畢業。每一次都安排得如此的合理,我們可以按照音樂的運用把整部影片分成五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其獨特的地方,也有其相關聯之處。並且每次音樂都是一個過度,無論是孩子們的情感還是年級。總之,茉莉花在《幼兒園》片中五次響起,每一次都是一種感動,又是一種升華。

⑹ 幼兒園上課的教案怎麼寫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理解故事情節,豐富詞彙「自豪」、「茉莉花」。 2.通過欣賞歌曲、講述圖片理解故事的內容和詞彙。 3.懂得朋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活動准備 1.茉莉花的實物或圖片。 2.《好一朵茉莉花》歌曲磁帶。 3.配樂故事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好一朵茉莉花》,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播放歌曲《好一朵茉莉花》,教師和幼兒可以輕輕哼唱。 ★教師:你聽到歌里唱了些什麼?你見過茉莉花嗎? ★教師出示實物或圖片介紹茉莉花,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教師:這種小白花叫茉莉花,有股淡淡的清香。有一位老奶奶就特別喜歡這種花,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熊奶奶的茉莉花》。 2.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幼兒初步熟悉故事內容。 ★教師有表情地講述一遍故事。 ★教師: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是誰最喜歡茉莉花? ★教師:後來為什麼熊奶奶的茉莉花都沒有了呢?熊奶奶為什麼要把茉莉花送給別人?我們再來聽一遍故事。 3.欣賞配樂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情節。 ★引導幼兒圍繞主題展開討論:為什麼熊奶奶開始時不覺得茉莉花香呢? ★教師:熊奶奶為什麼要把茉莉花送給小動物們? ★教師:熊奶奶看到只剩下綠葉的茉莉花時,心裡怎樣想? ★教師:後來她為什麼自豪地笑了?什麼叫「自豪」? 活動建議 ★教學變式:教師在活動的第3環節中,可以讓幼兒試著復述故事。 ★活動延伸:引導幼兒開展「你快樂,我快樂」的活動,讓幼兒在園、在家開展給別人送快樂的活動,為別人做一件事,從而真正地體會讓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的道理。 ★環境創設:教師和幼兒一起收集布置茉莉花及其他花卉的圖片,讓幼兒觀察欣賞。 ★領域滲透:在科學活動中,可以讓幼兒觀察認識茉莉花以及其他夏天開放的花卉,豐富幼兒關於花卉的知識和經驗。 教學材料 熊奶奶的茉莉花 夏天的時候,熊奶奶種的茉莉花開出了香香的小白花。「真香啊!」小動物們說。他們每天都跑到熊奶奶家去聞花香。 「我並不覺得花香啊,」熊奶奶問熊爺爺,「是不是我老了,聞不出花香了?」 「不,只是因為你生活在花香里。」熊爺爺說,熊奶奶笑了。 第二天,當小動物們又來聞茉莉花香時,熊奶奶便採下好些花,讓他們帶回家去。小動物們驚慌地縮回手說:「熊奶奶,我們不要,我們只是來聞花香的。」 「帶回家去吧。」熊奶奶說,「讓更多的朋友聞到花香,那有多好。」沒幾天,熊奶奶家的茉莉花就被採光了。 夜裡,熊奶奶和熊爺爺坐在院子里喝茶,熊奶奶望著只剩下綠葉的茉莉花,有點傷心。熊爺爺拍拍熊奶奶,說:「你聞聞,有什麼味?」 熊奶奶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哦,整個天空中,似乎都有一股淡淡的茉莉花香呢! 「真香啊。」熊奶奶說完,自豪地笑了。因為她知道,這份清香,是她親手傳播的呀。

⑺ 學習完茉莉花這首歌之後的感受與反思

民族的來才是世界的,一源首《茉莉花》早在一百多年前,唱響了全世界。歌劇《圖蘭朵》或許離學生的生活很遠,但有了《茉莉花》旋律的注入,它離我們又那麼近。選取其中的幾秒鍾,引導學生聽辨用了那個版本的《茉莉花》,讓他們有目的的聽賞,增強民族自豪感。最後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唱的《茉莉花》,帶給學生視聽享受的同時,也呼喚他們情感的共鳴。最後的宣洩——完整演唱《茉莉花》時,學生果然比之前唱得更好。

這是一次音樂與民族相結合的嘗試,學生沉浸在《茉莉花》清新優美的旋律中,我相信通過本課的學習,他們肯定會對我國的民族音樂更感興趣,無形中提升了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當然,本節課還有一些地方不足,比如在學生畫線律線的環節中,過於形式化,沒有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經過聽取老師們提出的建議後我個人認為,如果可以把這個環節放在白板上進行,只叫幾位同學來進行畫,也許會能有更好的效果。再一個就是本節課的亮點沒有,只是循規蹈矩的上完這一節課,沒有給學生留下更多的驚喜。所以說,教材的研讀對於青年教師的我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再上一個台階,爭取上出有智慧的課來。

熱點內容
花藝裝飾框 發布:2025-07-22 12:19:13 瀏覽:910
七夕送佛 發布:2025-07-22 12:19:12 瀏覽:867
十大浪漫花語 發布:2025-07-22 12:12:39 瀏覽:139
嶺下荷花池 發布:2025-07-22 12:10:26 瀏覽:621
海棠王洗面奶 發布:2025-07-22 12:09:23 瀏覽:180
賽牡丹花語 發布:2025-07-22 12:03:50 瀏覽:699
梅花山水畫 發布:2025-07-22 11:56:29 瀏覽:615
開沙島荷花 發布:2025-07-22 11:53:26 瀏覽:679
丁香的絕句 發布:2025-07-22 11:51:10 瀏覽:767
蘭花羅荷瓣 發布:2025-07-22 11:43:09 瀏覽: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