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杜鵑花里杜鵑啼

杜鵑花里杜鵑啼

發布時間: 2021-12-28 14:17:23

A. 杜鵑花里杜鵑啼,有聲有色的下一句

杜鵑花里杜鵑啼有聲有色
蝴蝶夢中蝴蝶舞無影無蹤

B. 百花深處杜鵑啼是什麼意思

鷓鴣天
年代:【宋】 作者:【晏幾道】 體裁:【詞】
十里樓台倚翠微,
百花深處杜鵑啼。
殷勤自與行人語,
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
聲聲只道不如歸。
天涯豈是無歸意,
爭奈歸期未可期。

此詞吟詠詞人客中聞杜鵑啼聲而觸發的感慨,抒寫了浪跡在外、有家難歸的浩嘆。詞之結尾兩句用反跌之筆表曲折之情 ,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起首兩句寫鵑啼的環境和季節。翠微,青翠的山色 ,如何遜《仰贈從兄興寧寘南》:「高山郁翠微」;也用以指代青山,如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與客攜壺上翠微 」。此處指青山,說在靠著青山的十里樓台的旁邊 ,在春天百花盛開的深處,聽見了杜鵑啼叫。
「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說杜鵑在花間不斷地叫著,好象對「行人」很有情感,不惜「殷勤」相告,比諸黃鶯的隨意飛動,對人漠不關心,大不相同。取次,猶隨意,黃庭堅《次韻裴仲謀同年》:「煙沙篁竹江南岸 ,輸與鸕鶿取次眠。」也是用這個詞來寫鳥 。「行人」走在春色絢爛的優美環境中,心情本來是會愉悅的,但因為離家作客,所以聽了杜鵑叫聲,不免會引起思念之情、作客之愁。那麼,詞中所寫的美麗景色,又正好為杜鵑叫聲的感人作了反襯。
詞的下片由寫景轉為抒情,寫「行人」聞鵑啼的心理變化。過片後三句寫晴明的春日,杜鵑偏又賣弄它的叫聲 ,「行人」從夢中驚醒,聽到的還是聲聲的「不如歸去」。前面路上初聞鵑啼,感到「殷勤」;聽得太多,睡在床上也被叫得不安,叫的又是一句人所做不到的話,那「行人」心中自然也就變得有點煩躁了。「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回去的日期,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 ,有什麼辦法呢?這是在煩躁中的思念,說是自言自語行,說是對杜鵑的回答也行。這里表面上有埋怨鵑鳥無知、強聒難耐的意思 ,但歸根到底,是對真正「作弄」人的生活遭遇的憤慨。這片詞,話說得比較直致,但內容還有曲折,特別是結句用反跌之筆表曲折之情,深婉感人。

這是我在靜心思考後得出的結論,
如果能幫助到您,希望您不吝賜我一採納~(滿意回答)
如果不能請追問,我會盡全力幫您解決的~
答題不易,如果您有所不滿願意,請諒解~

C. 補充對聯.杜鵑花里杜鵑啼,有聲有色

上聯:杜鵑花里杜鵑啼,有聲有色
下聯:牡丹亭上牡丹開,王城王艷
上聯:杜鵑花里杜鵑啼,有聲有色
下聯:鳳凰城內鳳凰游,無欲無求

D. 杜鵑啼血的典故 是什麼

杜鵑啼血的傳說 很早很早以前,位於四川的蜀國有個國王,名叫望帝.望帝是個人人愛戴的好皇帝.他愛百姓也愛生產,經常帶領四川人開墾荒地,種植五穀.辛苦了許多年,把蜀國建成為豐衣足食、錦綉一般的天府之國. 杜鵑花 有一年,在湖北的荊州地方,有一個井裡的大鱉成了精靈,幻成了人形.可是,他剛從井裡來到人間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屍在哪裡,哪裡的河水就會向西流.於是,鱉精的屍體就隨著西流水,從荊水沿著長江直往上浮,浮過了三峽,浮過了巴瀘,最後到了岷江.當鱉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時候,他突然活了過來,他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稱叫做「鱉靈」.說來也巧,鱉靈正碰見望帝愁眉不展,嗟呼長嘆,便忙問為什麼如此惆悵.望帝見到鱉靈,非常喜歡他的聰明和誠懇,便告訴了他緣故. 原來,有一大群被蜀人燒山開荒趕走的龍蛇鬼怪,不願離開天府之國的寶地,更不情願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園建成樂園,他們便使了妖術,把現在川西原來一帶的大石,都運到夔峽、巫峽一帶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嶺,砌成龍穴鬼窩,天天在那裡興風作浪,將萬流歸海的大水擋住了.結果,水流越來越大,水位越來越高,將老百姓的房屋、作物甚至生命,埋葬在無情的洪水裡面.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們生活的地方,變成了又黑暗又污穢的海底.這種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經很長時間了,可是誰也沒有辦法,望帝因而茶不思、飯不香,心中難受. 杜鵑花 鱉靈聽後,便對望帝說:「我有治水的本領,我也不怕什麼龍蛇鬼怪,憑著我們的才智一定能戰勝邪惡.」望帝大喜過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開河放水救民. 鱉靈領了聖旨,帶了許多有本領的兵馬和工匠,順流來到巫山所在,和龍蛇鬥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凶惡頑劣的龍蛇捉住,關在了灧澦堆下的上牢關里.接著,他又帶領人們和鬼怪拚鬥了九天九夜,才把那些邪惡狡猾的鬼怪捉住,關在了巫山峽的鬼門關里.然後,鱉靈著手把巫山一帶的亂石高山,鑿成了夔峽、巫峽、西陵峽等彎曲峽谷,終於將匯積在蜀國的滔天洪水,順著七百里長的河道,引向東海去了.蜀國又成了人民康樂、物產豐饒的天府之國. 望帝是個愛才的國王,他見鱉靈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勞,才能又高於自己,便選了一個好日子,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將王位讓給了鱉靈,他自己隱居到西山去了. 鱉靈做了國王,便是「叢帝」.他領導蜀人興修水利,開墾田地,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百姓過著快樂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過著清心寡慾的日子. 可是,後來情況慢慢起了變化.叢帝有點居功自傲,變得獨斷專行,不大傾聽臣民的意見,不大體恤老百姓的生活了.人們為此愁起來啦. 消息傳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著急,常常食不好寢不安,半夜三更還在房裡踱來踱去,想著勸導叢帝的辦法.最後,他還是決定親自走一趟,進宮去勸導叢帝.於是,第二天早晨,他便從西山動身進城去訪叢帝. 這個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誠心誠意地期望叢帝能悔過反省,便一大群一大群地跟在望帝老王的後面,進宮請願,結果,便連成了很長很長的一支隊伍. 這一來,反而把事情弄僵了.叢帝遠遠地看見這種氣勢,心裡起了疑惑,認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帶著老百姓來推翻他的.叢帝心中慌了,便急忙下令緊閉城門,不得讓老王和那些老百姓進城. 望帝老王無法進城,他靠著城門痛哭了一陣,也只好無奈地回西山了.可是,望帝老王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幫助叢帝清醒過來,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辦法進城去.他又想呀想呀,終於想到只有變成一隻會飛的鳥兒,才能飛進城門,飛進宮中,飛到高樹枝頭,把愛民安天下的道理親自告訴叢帝.於是,他便化為一隻會飛會叫的杜鵑鳥了. 那杜鵑撲打著雙翅飛呀飛,從西山飛進了城裡,又飛進了高高宮牆的裡面,飛到了皇帝御花園的楠木樹上,高聲叫著:「民貴呀!民貴呀!」 那叢帝原來也是個清明的皇帝,也是個受到四川百姓當成神仙祭祀的國王.他聽了杜鵑的勸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以後,便更加體恤民情,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好皇帝. 可是,望帝已經變成了杜鵑鳥,他無法再變回原形了,而且,他也下定決心要勸誡以後的君王要愛民.於是,他化為的杜鵑鳥總是晝夜不停地對千百年來的帝王叫道:「民貴呀!民貴呀!」但是,以後的帝王沒有幾個聽他的話,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紅了,還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著「民貴」! 後代的人都為杜鵑的這種努力不息的精神所感動,所以,世世代代的四川人,都很鄭重地傳下了「不打杜鵑」的規矩,以示敬意. 傳說2: 據《史書.蜀王本紀》載,望帝(「七國稱王,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時間約在公元前666年以前的[春秋]時代.)稱王於蜀,相思於大臣鱉靈的妻子,望帝以其功高,禪位於鱉靈.在這之後,望帝修道,處西山而隱,化為杜鵑鳥,至春則啼,滴血則為杜鵑花.這聲聲啼叫是杜鵑對那個夢牽魂繞的佳人的呼喚. 還有一則更為平民化的傳說.閩東山區杜家村裡有一戶窮人家,家中三口人,母親和兩個兒子.大兒子年30餘未婚,村裡大都叫他杜大,弟弟叫杜二,年方十八九,兄弟以販賣私鹽為生,養活老母.杜大力大,一次可挑鹽300斤,杜二力小,一擔不過100斤,自己可勉強糊口. 有一天,杜大經過一處街坊歇肩的時候,由於擔子太重,鹽擔滑下來,把一個小孩壓死了.人命關天,杜大被官府抓去,關在監牢里,待判死刑.杜二一個人賣鹽,奉養老母,十分困難.一次,杜大對來探監的弟弟說:「再過兩天,找要被執行死刑了.」兄弟相抱痛哭. 弟弟說:「我去替死.我死只死一個,你死便死三個.因為我力氣小,掙的錢,不能養活母親,二人都會餓死.」說著弟弟把哥哥推出門外,自已進了牢房. 過了兩天,杜二作了替死鬼.可是杜大怕事,出來後並沒有回家事母,不知藏到哪裡去了.杜二靈魂化作杜鵑鳥,到處飛叫:「哥哥回來!哥哥回來!」一邊叫,一邊口中滴出鮮血.鮮血滴處,長出了紅杜鵑.此後,每年春天滿山一片紅杜鵑花,人們都說,這是杜二的紅心與孝心.

E. 杜鵑花里杜鵑啼,有聲有色的下一句

杜鵑花里杜鵑啼有聲有色
蝴蝶夢中蝴蝶舞無影無蹤

F. 杜鵑啼血的典故

傳說古代蜀國有一位皇帝叫杜宇,與他的皇後恩愛異常。後來他遭奸人回所害,凄慘死去。答他的靈魂化作了一隻杜鵑鳥,每日在皇後的花園中啼鳴哀嚎。它落下的淚珠是一滴滴紅色的鮮血,染紅了皇後園中美麗的花朵,所以後人給它起名叫杜鵑花。

那皇後聽到杜鵑鳥的哀鳴,見到那殷紅的鮮血,明白是丈夫靈魂所化。悲傷之下,日夜哀嚎著「子歸,子歸」,終究鬱郁而逝。

她的靈魂化為火紅的杜鵑花開滿山野,與那杜鵑鳥相棲相伴,所以這杜鵑花又叫映山紅。這便是杜鵑啼血,子歸哀鳴的典故。這鳥與花終身不棄的愛戀,乃是人世間不朽的傳奇。

(6)杜鵑花里杜鵑啼擴展閱讀:

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

「杜鵑啼血」出現的原因

在春夏之際,杜鵑鳥會徹夜不停地啼鳴,它那凄涼哀怨的悲啼,常激起人們的多種情思,加上杜鵑的口腔上皮和舌頭都是紅色的,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因而引出許多關於「杜鵑啼血」、「啼血深怨」的傳說和詩篇。

G. 杜鵑花里杜鵑啼,有聲有色的下一句對聯

杜鵑花里杜鵑啼,有聲有色;
鳳凰台上鳳凰飛,無影無蹤。
有詩為證

H. 陌上蒙蒙殘絮飛,杜鵑華里杜鵑啼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
殘絮飄飛,思歸的情緒正如飛絮一般,也是迷濛紛亂的;杜鵑花里傳來杜鵑的啼叫聲,暗喻「不如歸去」之心意。

解析:
首句描寫殘絮飄飛的景象,並以之點出季節時令,還應看到,此句雖寫景,同時也是抒情,因為思歸的情緒正如飛絮一般,也是迷濛紛亂的。次句甚巧,一名兩物,「杜鵑花里杜鵑啼」,此句明寫鳥啼,暗喻「不如歸去」之心意。

陌上蒙蒙殘絮飛,杜鵑花里杜鵑啼。——語出:《鷓鴣天·陌上蒙蒙殘絮飛》是北宋詞人晏幾道創作的一首思歸之詞。

鷓鴣天
陌上濛濛殘絮飛。杜鵑花里杜鵑啼。年年底事不歸去,怨月愁煙長為誰。
梅雨細,曉風微。倚樓人聽欲沾衣。故園三度群花謝,曼倩天涯猶未歸。

I. 杜鵑花開杜鵑啼,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意思怎樣的哲理

杜鵑花被人們譽為「花中西施」,自唐代起又名映山紅、滿山紅、山石榴、紅躑躅、清明花等,今西北人稱山丹丹,朝鮮族人叫金達萊,它和龍膽花、報春花合稱「中國三大名花」,常被文人墨客歌詠。楊萬里曾有「何須名苑看春色,一路山花不負儂。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之句,白居易也有「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的贊美,古老的傳說則為杜鵑花增添了一層迷人的色彩。相傳很久以前,江蘇鎮江市南郊有座小村莊,村姑鵑子美麗聰慧,和多才多藝的小夥子劉鵠青梅竹馬、情投意合。但有情人未成眷屬——好色昏庸的皇帝強行拆散了這對戀人,他把鵑子搶到皇宮作妃,鵑子思念戀人,日夜悲啼,咯血而死,變成杜鵑花。杜鵑花每年清明節前後開始綻放時大都降雨,據說那是魂化為花的村姑鵑子在流淚,這和杜鵑花又名清明花的來歷和「清明時節雨紛紛」的天象不謀而合,讓後人在賞花時難免心生些許憂傷和惆悵。

杜鵑花開子規啼。花鳥同名,鳥語花香。說杜鵑花,就不能不提杜鵑鳥。杜鵑鳥就是布穀鳥,又名杜宇、子規、謝豹,它不築巢,不孵卵,不育雛,慣於把卵下在別的鳥巢里,讓別的鳥代替自己哺育,實屬「剝削者」。關於杜鵑鳥還有一個神話,傳說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杜宇,立荊州一死而復生的人鱉靈為相。鱉靈在外治水時,杜宇與鱉靈之妻私通——與把卵下在別的鳥巢里是同一行徑。事後,杜宇愧疚,就把帝位禪讓給鱉靈,自己退隱西山修道,死後魂化為鳥,自暮春至初夏,日夜悲啼,嘴中流血,聲若「不如歸去」,哀婉凄側,動人心腑。從「又聞子規啼,夜月愁山空」、「子規啼血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子規夜半獨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等詩文詞句中不難管窺一二。史書還記載:「杜鵑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狀如雀鵲,而色慘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啼,夜啼達旦,鳴必向北,至夏尤甚,晝夜不止,其聲哀切。田家候之,以興農事。」可見,杜鵑鳥對「居他巢生子」還是心存不安,日夜啼血「懺悔」,提醒農人「布穀」。鳥猶如此,人何以堪

J. 誰幫我想一句與「杜鵑花下杜鵑啼」相對應的詩句

相憶
枇杷樹旁琵琶語,
杜鵑花下杜鵑啼。
別後方知相思苦,
寂弦斷淚沾羽衣。

熱點內容
南雀盆景護養 發布:2025-07-10 21:49:07 瀏覽:36
紫丁香種植 發布:2025-07-10 21:46:39 瀏覽:937
荷花春 發布:2025-07-10 21:44:58 瀏覽:197
陳眉公梅花 發布:2025-07-10 21:42:45 瀏覽:655
影多茶花 發布:2025-07-10 21:41:22 瀏覽:970
海棠三月文包 發布:2025-07-10 21:34:24 瀏覽:296
北方茶花樹 發布:2025-07-10 20:57:05 瀏覽:273
憶研花藝 發布:2025-07-10 20:50:49 瀏覽:813
比較貴的盆栽 發布:2025-07-10 20:50:03 瀏覽:359
默讀情人節 發布:2025-07-10 20:42:58 瀏覽: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