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春天生長在哪裡
① 杜鵑花哪個季節開花
春季。
杜鵑是落葉灌木,分枝多而纖細,密被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花芽卵球形,鱗片外面中部以上被糙伏毛,邊緣具睫毛。花朵簇生枝頂;蒴果卵球形,長達1厘米,密被糙伏毛;花萼宿存。花期4-5月,果期6-8月。
杜鵑生於海拔500-12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喜歡酸性土壤,在鈣質土中生長得不好,甚至不生長。因此土壤學家常常把杜鵑作為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物。杜鵑性喜涼爽、濕潤、通風的半陰環境,既怕酷熱又怕嚴寒,生長適溫為12℃至25℃,夏季氣溫超過35℃,則新梢、新葉生長緩慢,處於半休眠狀態。夏季要防曬遮陰,冬季應注意保暖防寒。
從節氣意義上講,春季的開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間),春季的結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間)。在歐美,春季從中國的春分開始,到夏至結束。在愛爾蘭,2月~4月被定為春季。氣象工作者就研究出一種盡量符合自然景象的四季劃分標准,以5天平均氣溫為標准,把冬季以後五天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時開始進入春季,當溫度高於22℃時意味著春季的結束夏季的開始。
(1)杜鵑花春天生長在哪裡擴展閱讀:
杜鵑花忌烈日暴曬,適宜在光照強度不大的散射光下生長,光照過強,嫩葉易被灼傷,新葉老葉焦邊,嚴重時會導致植株死亡。冬季,露地栽培杜鵑要採取措施進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觀賞類的杜鵑中,西鵑抗寒力最弱,氣溫降至0℃以下容易發生凍害。
春季是一年的第一個季節,有很多劃分四季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常把立春節氣的到來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學角度來劃定的。氣象部門一般以陽歷劃分四季,3-5月為春季。但這樣的劃分方法都有個弊端,按這樣的方法3月份我國都屬於春季,這時候長江流域固然桃紅柳綠,一派春光,可是黑龍江省卻依然寒風刺骨冰天雪地,而海南島則已經有夏日的氣息了。
② 杜鵑花在台灣生長在什麼地方
台灣省三、四月間,杜鵑盛開於高山和平地。
可謂漫山遍野,且充版滿了春的氣息,因權此有「滿山紅」、「映山紅」、「照山紅」、「野山紅」、「應春花」等別名。就以北部的陽明山為例,每年總是吸引數十萬計的賞花人潮,沉醉在杜鵑花構成的迷人春景里,再配上暖暖的春陽,所謂的春光明媚,再也沒有比此時更恰當的了。而「杜鵑花」三個字,似乎也成了春天的代名詞,當人們一提到它,就會想起美麗的春天。如果說,牡丹是宮廷佳人,,杜鵑就是鄰家亭亭玉立的女孩了。
③ 杜鵑花是在春天開嗎
多數杜鵑花是在春天開放。
杜鵑花(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版或平常綠灌木。相傳,古有杜鵑權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艷麗。生於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杜鵑花觀賞價值:
杜鵑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岩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於疏林下散植。杜鵑也是花籬的良好材料,毛鵑還可經修剪培育成各種形態。杜鵑專類園極具特色。在花季中綻放時即使杜鵑總是給人熱鬧而喧騰的感覺,而不是花季時,深綠色的葉片也很適合栽種在庭園中做為矮牆或屏障。
④ 杜鵑花的簡介
學名: 杜鵑花 別稱: 映山紅、山石榴、山躑躅、紅躑躅 有刺灌版木或小喬木
綱: 雙子權葉植物綱
目: 杜鵑花目
科: 杜鵑花科
屬: 杜鵑花屬
種: 杜鵑花
分布區域: 亞洲,北美洲,歐洲,大洋洲
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在所有觀賞花木之中,稱得上花、葉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為廣泛的。在世界杜鵑花的自然分布中,種類之多、數量之巨,沒有一個能與中國杜鵑花匹敵,中國,乃世界杜鵑花資源的寶庫!今江西、安徽、貴州以杜鵑為省花,定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八個。
木材緻密堅硬,可作為農具、手杖及雕刻之用。根、葉作葯用;根利尿、駁骨、祛風濕,治跌打腹痛;葉可止血。果亦作葯用,在印度用作治療膿腫、潰瘍、腫瘤、皮膚病、痔瘡、發疹、風濕、支氣管炎等症。亦有栽植作綠籬。
⑤ 杜鵑花生長環境
你放在陰涼處復是對的,只不過制別的環節可能沒有做好。
1.澆水,夏季杜鵑花澆水要勤澆,但不能使盆土過分濕漬,否則根系受澇而腐爛,導致葉片脫落,如遇乾旱時,葉片萎蔫,即使澆水後仍會有葉片脫落,所以保持濕潤很重要。
2.噴水,在夏季由於氣溫高,勤噴水能降低小環境的溫度,但雨天時不用噴水,還應注意噴水不能增加盆土的溫度,否則對澆水環節有影響。
3.溫度,杜鵑花不耐高溫,生長適宜溫度在15-25℃之間,高於26℃時就要遮陽蔽蔭,特別是30℃以上的高溫,杜鵑花更難以適應,需要放在蔽蔭通風處養護。
4.施肥,在夏季杜鵑花處於休眠期,不能施肥,由於杜鵑花屬於淺根系植物,施肥容易造成根系受傷,導致生長不良,出現黃葉、落葉的現象。
5.酸鹼度,杜鵑花喜微酸性的土壤,在鹼性的盆土中生長不良,需要半月一次0.2%的硫酸亞鐵溶液灌根,夏季由於雨水多,沖刷盆土厲害,所以更應及時補充硫酸亞鐵。
⑥ 杜鵑的生長環境
內容如下:
杜鵑花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喜歡涼爽濕潤的氣候,喜歡半陰忌暴曬,喜肥忌濃肥, 適於生長在透水透氣的微酸性封土壤中.所以杜鵑花在於20℃左右生長最旺盛; 30℃以上停止生長,處於休眠狀態;,怕冷風突然襲擊. 因此,杜鵑花放在室內要遠離暖氣和火爐,冬天可以接受充足的陽光, 夏天要遮陽,放在通風良好的北陽台(或北窗外)即可.澆水如同其他花卉一樣, 見濕見干,經常缺水會影響長勢,澆水太多會爛根,造成死亡.夏季時一天澆兩次水,其他時間一天澆一次,冬天幾天才澆一次水,要視具體情況行事.
⑦ 杜鵑花的生活習性
杜鵑花喜涼爽、濕潤氣候、忌酷熱乾燥杜鵑花屬種類多,差異很大,版有常綠大喬木、小權喬木,常綠灌木和落葉灌木。習性差異也很大,但多數種產於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氣候、忌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ph值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
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乾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間也能生長。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暴曬,夏、秋季應有林木或蔭棚遮擋烈日。
拓展資料:
杜鵑花(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艷麗。
生於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⑧ 杜鵑花的生長地花期用途和傳說
杜鵑花(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艷麗。生於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該物種全株供葯用:有行氣活血、補虛,治療內傷咳嗽,腎虛耳聾,月經不調,風濕等疾病。又因花冠鮮紅色,為著名的花卉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世界各公園中均有栽培。中國江西、安徽、貴州以杜鵑花為省花,長沙、無錫、九江、鎮江、大理、嘉興、贛州等城市定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八個。1985年5月杜鵑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六。
花期4-5月,果期6-8月。
主要價值
觀賞
杜鵑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岩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於疏林下散植。杜鵑也是花籬的良好材料,毛鵑還可經修剪培育成各種形態。杜鵑專類園極具特色。在花季中綻放時即使杜鵑總是給人熱鬧而喧騰的感覺,而不是花季時,深綠色的葉片也很適合栽種在庭園中做為矮牆或屏障。
葯用
根(杜鵑根):酸、甘、溫。活血,止痛,祛風,止痛。用於吐血、衄血,月經不調,崩漏,風濕痛,跌打損傷。
葉(杜鵑葉):酸,平。清熱解毒,止血。用於癰腫疔瘡,外傷出血,癮疹。
花(杜鵑):酸、甘,溫。活血,調經,祛風濕。用於月經不調,經閉,崩漏,跌打損傷,風濕痛,吐血,衄血。
【佤葯】歹哩啞:花、果實治療月經不調,閉經,跌打損傷,風濕痛,吐血,衄血;根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崩漏,腸風下血,閉經《滇葯錄》。
經濟
有的葉花可入葯或提取芳香油,有的花可食用,樹皮和葉可提制烤膠,木材可做工藝品等。高山杜鵑根系發達,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關於杜鵑花和杜鵑鳥,還有個優美而離奇的傳說。相傳遠古時蜀國國王杜宇,很愛他的百姓,禪位後隱居修道,死了以後化為子規鳥(有名子鵑),人們便把它稱為杜鵑鳥。每當春季,杜鵑鳥就飛來喚醒老百姓「塊塊布穀!快快布穀!」嘴巴啼得流出了血,鮮血灑在得上,染紅了漫山的杜鵑花。
滿山遍野的杜鵑花,是由於千千萬萬烈士的鮮血染成的。它記載了那段悲壯的抗戰。 杜鵑花,它已經融入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它成為了歷史的點綴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