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杜鵑花
㈠ 有關杜鵑的詩句
1、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出自: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譯文:在專這里早晚能聽到的是什屬么呢?盡是杜鵑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鳴。
2、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出自:唐代李商隱《錦瑟》。
譯文:莊周其實知道自己只是嚮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靈和作為可以感動杜鵑。
3、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出自:清代曹雪芹《葬花吟》。
譯文:杜鵑泣盡了血淚默默無語,愁慘的黃昏正在降臨。
4、杜鵑千里啼春晚,故國春心折。
出自:近代王國維《虞美人·杜鵑千里啼春晚》。
譯文:杜鵑鳥啼到了暮春時節,故鄉總勾起人傷春的情緒。
5、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聽林表杜鵑啼。
出自:宋代周邦彥《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
譯文:堂下的新筍已長成竹子,落花已碾成塵土作了燕子築巢的新泥。此時再怎忍心聽那林梢上傳來杜鵑的的啼叫呢。
6、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出自:宋代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
譯文:怎能忍受得了在這春寒料峭時節,獨居在孤寂的客館,斜陽西下,杜鵑聲聲哀鳴。
㈡ 《虞美人·冬雨》是什麼
是現代人填的一闕以「虞美人」為詞牌的詞,作者是誰還沒查到。寫冬雨:怎禁嫵媚破東風,幾綴杜鵑紅在雨絲中。 以下是摘自網路: 這首詞來自一首歌,叫《冬季到台北來看雨》,很幽雅抒情的曲子。 裡面一句歌詞很有意思:「我還是我,你還是你,只是多了一個冬季。」我自己為它加上另外一句:「我不是我,你不是你,因為多了一個冬季。」 而在我的心裡,那個「冬季」其實是夏天。 這次到台灣,碰上連續一個多星期的雨,周末無所事事,獨自一個人到台北看雨。 想起這首歌,看到初綻的杜鵑花在冬雨中的凄美印象,於是有了「留住一冬季」的詩句。自我感覺良好,明知此句突兀,與全詩風格不協調,也還是保留了。 可以說,這首詞是很私人的,寫的時候並沒有面向讀者,很多想法有所保留,外人讀來會覺得不順暢。一位朋友說:有這么一些詩,往往能讓自己沉浸在回憶之中,回想起寫詩時的感受,當時的環境和情緒,也是很有意義的。我不得不同意這種說法。
㈢ 虞美人在日本是花名嗎..為什麼..虞美人盛開的山坡....是帶傷感的.....
虞美人,屬罌粟科一年生草本花卉,每年夏季開花。其花綴生於細長直立的枝莖頂端,色澤鮮艷,絢麗多姿,裊裊輕盈,有如彩雲飄忽,顯得百般嬌柔。《花鏡》中說它:「單瓣叢心,五色俱備,姿態蔥秀,常因風飛舞,儼如蝶翅扇動,亦花中之妙品。」
虞美人花,原產於歐州和亞州北部,唐代以前使傳入中國。此花因人而得名,則是出於我國歷史上的一段悲壯故事。虞美人本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愛妾虞姬。這位姿質並蓄,色如麗春的絕黛佳人隨項羽轉戰南北,形影不離。後來項羽失利,被劉邦困於垓下,虞姬見大勢已去,遂唱:「漢兵已掠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氣已盡,賤妾何聊生。」悲歌一曲拔劍自刎。以後,人們為悼念這位絕色美人,便以虞美人作為曲牌名,以人名花虞美人(亦稱麗春花)的美名據此由來。
歷代詩人賦詠此花的詩文詞賦,多取材於這一美麗悲壯的歷史傳說,借題發揮,寫花思人,寫下了許多纏綿悱惻的詩句,概然而寄凄切之情。
唐代詩人杜甫曾有《麗春》一詩:「百草竟春華,麗春應最勝。少須顏色好,多漫枝條剩。紛紛桃李枝,處處總都移。如何此貴重,卻怕有人知」。項羽當年「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自刎於烏江之上,而虞姬則以「大王氣已盡,賤妾何聊生。」以身殉情,從而留下了千古佳談。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就贊道:「生當為人傑,死去亦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宋代詩人辛棄疾的《浪淘沙·賦虞美人草》,也是以虞姬的故事為題,直取其意。「不肯過江東,玉帳匆匆。如今草木憶英雄。」睹物思人,由眼前的虞美人草而憶及項羽這位古代英雄。「兒女此情同,往事朦朧,湘娥竹上淚痕濃」。故然,兒女情長,這本是千古相同如此的事理,除了項羽、虞姬的兒女之情,古代更有帝舜和娥皇女英的故事。可舜是古代聖賢,而項羽則是失敗的英雄,自然使人更為傷痛恨和同情。詞中褒貶恰當,慨然激越而又凄清哀婉,很值得一讀。
清代詩人賦詠虞美人的詩歌最多。南京人孫念某詩曰:「垓下已捐身,花 血濺新。芳魂化幽草,羞作漢宮春」(《虞美人花》),在憶花思人。清代另一位詩人吳嘉紀在游虞姬基(今安徽靈壁城東15里處)後曾寫道:「楚漢已俱沒,君墳草尚存。幾枝亡國恨,千載美人魂。影弱還如舞,花嬌欲有音。年年持此意,以報項家恩。」(《虞美人花》〉。項羽是失敗了,可是成功的英雄而今安在?還不是功名俱沒,往事都化著了煙雲,項羽只不過留下荒場一堆。詩中避開了楚漢之爭中成功與失敗的這一主題,相對來說倒是把虞姬的形象寫得更為突出,更活了。她不但是美妄良妻,而且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故而香魂千古不滅,與花同艷。春風花動,就象是虞姬在言在舞,妖嬈尚存。
許氏,清代女詩人,姓名未詳,她曾以第一人稱口氣寫了一首情意很深的絕句:「君王意氣盡江東,賤妾何堪入漢宮。碧血化為江上草,花開更比杜鵑紅。」碧血,《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後常以碧血贊頌為國死難的人。杜鵑,為蜀帝,「死後魂化為杜鵑鳥,日夜哀啼:『不如歸去』,以至啼出血來,化為杜鵑花」(《華陽國志·蜀志》)。杜鵑是由人化為鳥,又由鳥化為花,虞美人則由虞姬的一腔碧血幻化而成,故而開得更紅,更為動人。
㈣ 請問 陳維菘 《虞美人》 的全文翻譯
這首詞反映了作者憎惡戰爭、盼望和平的美好心願。開頭「無聊笑捻花枝說,處處鵑啼血」兩句,以悠閑輕淡的語調落筆,給人們展示了千紫萬紅、鮮花爛漫的春日景象。「無聊」二字,既點出了詞題,又刻劃了客觀物景的艷麗奪目的意象。「鵑啼血」,指杜鵑花,又名映山紅,在明媚的春光中盛開紅花。李白《宣城見杜鵑花》:「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這里是以杜鵑啼血來比擬杜鵑花紅艷的色彩,而蘊含更深一層的意念。李山甫《聞子規啼》詩:「斷腸思故國,啼血濺芳枝。」這一切似乎給人既帶來愉悅又值得深思的感覺。
下兩句筆鋒陡轉,「好花須映好樓台,休傍秦關蜀棧戰場開。」恰似一聲春雷,驚醒人們溫馨的夢。秦關是指秦中一帶的關隘,蜀棧指通於漢蜀之間的棧道。這里都指戰爭要塞,也指戰場。「休傍」不但是作者正面的勸阻與否定,而且暗示著如念這芬芳艷麗的鮮花,並沒有裝點在和平的人們中間,西南之地仍是狼煙滾滾,戰火未滅。據史料記載,清兵自入關後到建國初年,爭奪戰事一直紛紛擾擾。詞人曾目睹清政府的殘酷統治。如1648年,清軍大舉進攻東南各省的抗清隊伍,所到之處,殺從擄掠,「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人無完婦」(尚鉞《中國歷史綱要》)。在作者晚年時,清統率軍隊又進軍四川陝西一帶鎮壓人民反抗。詞人希望好花不要開遍在戰場旁,正是這一現實的折射,同時又表現了他對戰爭的強烈譴責。
「倚樓極目深愁緒,更對東風語。」這里承上句,表現詞人對戰爭的深切憂慮,由亢烈的情感轉入如泣如訴的悲愴之中,「更對東風語」尤顯得哀婉、凄切。既然倚樓極目更添許多愁緒,而又無人領略,只能面對東風而語,含意深遠。結末兩句,融情於景,耐人尋味。「好風休簸戰旗紅,早送鰣魚如雪過江東。」溫暖和煦的春風,不該為戰旗而飄搖,應該是為人們送來雪白而鮮美的鰣魚。江東,指長江以東之地;這里泛指江南沒有戰爭風雲的和平美好的生活。
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說:「迦陵(陳維崧)詞氣魄絕大,骨力絕遒,填詞之富,古今無兩。」在這些詞中最有價值的是反映社會現實和同情民生疾苦的詞篇,此詞成功之處正在著眼於現實,而感情的抒發,由激亢到舒緩,在平淡中見曲折,使全詞抑揚頓挫而錯落有致。《白雨齋詞話》中稱其詞「情詞兼勝,骨韻都高,幾合蘇、辛、周、姜為一手。」確有眼力。在反映現實的深度上,這首詞與杜甫《洗兵馬》「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有著同樣的含意和工妙。
㈤ 杜鵑花和虞美人什麼時候開花
濕度適中,溫度在10---20度就能開。
㈥ 虞美人長什麼樣的
虞美人,屬罌粟科一年生草本花卉,每年夏季開花。其花綴生於細長直立的枝莖頂端,色澤鮮艷,絢麗多姿,裊裊輕盈,有如彩雲飄忽,顯得百般嬌柔。《花鏡》中說它:「單瓣叢心,五色俱備,姿態蔥秀,常因風飛舞,儼如蝶翅扇動,亦花中之妙品。」 虞美人花,原產於歐州和亞州北部,唐代以前使傳入中國。
虞美人花未開時,蛋圓形的花蕾上包著兩片綠色白邊的萼片,垂獨生於細長直立的花梗上,極像低頭沉思的少女。待到虞美人花蕾綻放,萼片脫落時,虞美人便脫穎而出了:彎著的身子直立起來,向上的花朵上4片薄薄的花瓣質薄如綾,光潔似綢,輕盈花冠似朵朵紅雲片片綵綢,雖無風亦似自搖,風動時更是飄然欲飛,原來彎曲柔弱的花枝,此時竟也挺直了身子撐起了花朵。
㈦ 康定杜鵑的花語,還有它成為汶萊國花的典故或意義&木芙蓉成為韓國國畫的典故或意義
康定杜鵑源自黃帝之時,有杜鵑啼血之說.後來傳到汶萊,傳說傳到的第一天,汶萊上空出現紫霞,國王定為汶萊國花。木芙蓉之所以成為韓國國畫,是韓國皇室商議決定的,木芙蓉代表國泰民安!
㈧ 杜鵑花枯萎了如何挽救
這是虞美人,花朵有紅,白,粉等顏色,和罌粟很像,要注意區分
㈨ 詩歌鑒賞 虞美人 無聊 處處鵑啼血哪些值得欣賞
《虞美人·無聊》是清代初期詞人陳維崧的詞。這首詞反映了作者對戰爭的憎惡和對和平生活的盼望。詩句節奏起承轉合,先用「無聊」點題,悠閑輕淡,令人愉悅且深思;馬上陡轉筆鋒寫戰場,寫了曾目睹的殘酷統治,像春雷驚醒人的美夢;隨後寫了不希望好花開在戰場旁,表現詞人對戰爭的深切憂慮;詞句風格哀婉、凄切,詞的結尾融情於景耐人尋味。詞作者得到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佳評。
虞美人
無聊
無聊笑捻花枝說,處處鵑啼血。好花須映好樓台,休傍秦關蜀棧戰場開。
倚樓極目深愁緒,更對東風語。好風休簸戰旗紅,早送鰣魚如雪過江東。
陳維崧是清代著名的詞人。他繼承宋代蘇軾、辛棄疾的豪放詞風,發展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他出生於一個具有民族氣節和正義感的文學世家,少時享有盛名,被譽為「江左鳳凰」。明亡入清後,漂零四方,廣泛地接觸社會生活,因而詞作多具現實主義的深刻內容。這首詞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篇什。
這首詞反映了作者憎惡戰爭、盼望和平的美好心願。開頭「無聊笑捻花枝說,處處鵑啼血」兩句,以悠閑輕淡的語調落筆,給人們展示了千紫萬紅、鮮花爛漫的春日景象。「無聊」二字,既點出了詞題,又刻劃了客觀物景的艷麗奪目的意象。「鵑啼血」,指杜鵑花,又名映山紅,在明媚的春光中盛開紅花。李白《宣城見杜鵑花》:「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這里是以杜鵑啼血來比擬杜鵑花紅艷的色彩,而蘊含更深一層的意念。李山甫《聞子規啼》詩:「斷腸思故國,啼血濺芳枝。」這一切似乎給人既帶來愉悅又值得深思的感覺。
下兩句筆鋒陡轉,「好花須映好樓台,休傍秦關蜀棧戰場開。」恰似一聲春雷,驚醒人們溫馨的夢。秦關是指秦中一帶的關隘,蜀棧指通於漢蜀之間的棧道。這里都指戰爭要塞,也指戰場。「休傍」不但是作者正面的勸阻與否定,而且暗示著如念這芬芳艷麗的鮮花,並沒有裝點在和平的人們中間,西南之地仍是狼煙滾滾,戰火未滅。據史料記載,清兵自入關後到建國初年,爭奪戰事一直紛紛擾擾。詞人曾目睹清政府的殘酷統治。如1648年,清軍大舉進攻東南各省的抗清隊伍,所到之處,殺從擄掠,「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人無完婦」(尚鉞《中國歷史綱要》)。在作者晚年時,清統率軍隊又進軍四川陝西一帶鎮壓人民反抗。詞人希望好花不要開遍在戰場旁,正是這一現實的折射,同時又表現了他對戰爭的強烈譴責。
「倚樓極目深愁緒,更對東風語。」這里承上句,表現詞人對戰爭的深切憂慮,由亢烈的情感轉入如泣如訴的悲愴之中,「更對東風語」尤顯得哀婉、凄切。既然倚樓極目更添許多愁緒,而又無人領略,只能面對東風而語,含意深遠。結末兩句,融情於景,耐人尋味。「好風休簸戰旗紅,早送鰣魚如雪過江東。」溫暖和煦的春風,不該為戰旗而飄搖,應該是為人們送來雪白而鮮美的鰣魚。江東,指長江以東之地;這里泛指江南沒有戰爭風雲的和平美好的生活。
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說:「迦陵(陳維崧)詞氣魄絕大,骨力絕遒,填詞之富,古今無兩。」在這些詞中最有價值的是反映社會現實和同情民生疾苦的詞篇,此詞成功之處正在著眼於現實,而感情的抒發,由激亢到舒緩,在平淡中見曲折,使全詞抑揚頓挫而錯落有致。《白雨齋詞話》中稱其詞「情詞兼勝,骨韻都高,幾合蘇、辛、周、姜為一手。」確有眼力。在反映現實的深度上,這首詞與杜甫《洗兵馬》「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有著同樣的含意和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