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永修杜鵑花

永修杜鵑花

發布時間: 2021-03-13 16:31:51

㈠ 關於永修的詞 如《望海潮》

永修古代詩詞,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晉時就有詩歌創作,就其數量來看,極為豐富,至今保留下來的就有數百餘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近300首。永修歷代詩詞如下:
晉唐詩詞有:《入彭蠡湖》(晉·謝靈運)、《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晉·陶淵明)、《郊居賦》(南朝·沈約)、《宿東園》(南朝·沈約)、《效古詩》(南朝·沈約)、《悼亡詩》(南朝·沈約)、《和中書德克詠白雲》(南朝·沈約)、《襄陽蹋銅鞮歌》(南朝·沈約)、《別范安城》(南朝·沈約)、《春思》(南朝·沈約)、《玩庭柳》(南朝·沈約)、《詠月》(南朝·沈約)、《晚夏》(南朝·徐擒)、《詠筆》(南朝·徐擒)、《烏棲曲》(二首)(南朝·徐陵)、《山齋》(南朝·徐陵)、《詠日華》(二首)(南朝·徐陵)、《過建昌故台》(梁·庾肩吾)、《彭蠡湖》(唐·張九齡)、《故人建昌宰》(唐·李白)、《入彭蠡經松門》(唐·李白)、《贈毛仙翁》(唐·楊於陵)、《紫薇》(唐·楊於陵)、《和權載之離合詩》(唐·楊於陵)、《祠祭畢因題臨淮公舊碑》(唐·楊嗣復)、《儀鳳》(唐·楊嗣復)、《贍毛仙翁》(唐·楊嗣復)、《題李處士山居詩》(唐·楊嗣復)、《經建昌江》(唐·白居易)、《游雲居山寺贈穆三十六地主》(唐·白居易)、《雲居寺孤桐》(唐·白居易)、《溫泉》(唐·白居易)、《同劉主簿承介建昌江泛舟作》(唐·吳筠)、《秋日盧郎中使君幼平泛舟聯句一首》(唐·皎然)、《彭蠡湖春望》(唐·項斯)、《過雲居寺玄福上人舊居》(唐·皮日休)、《建昌晚渡》(唐·韋庄)、《寄雲居諸長老》(唐·王貞白)、《雲陽書院》(五代·吳白)。
宋朝詩詞有:《送王太博知建昌軍》(宋·魏野)、《泛彭蠡湖》(宋·余靖)、《送王言秀才歸建昌》(宋·梅堯臣)、《送李泰伯歸建昌》(宋·梅堯臣)、《經鄱陽湖》(宋·趙抃)、《送太君之建昌》(宋·陳襄)、《彭蠡湖》(宋·王安石,又傳為宋代朱熹作)、《溫泉》(宋·王安石)、《解雨送神曲》(宋·李常)、《浣溪紗》(宋·李安康)、《極相思》(宋·李崇德)、《汲水詩》(宋·李崇德)、《詩三首》(宋·李崇德)、《書紅帕》(宋·李崇德)、《書懷》(宋·李崇德)、《挽公擇兄》(宋·李崇德)、《西湖》(宋·李崇德)、《時道逢王郎於建昌》(宋·蘇軾)、《詩五首》(宋·蘇軾)、《過建昌李野夫公擇故居》(宋·蘇軾)、《題公擇白石山房》(宋·蘇軾)、《約公擇飲是日大風》(宋·蘇軾)、《答公擇》(宋·蘇軾)、《寒食次韻答公擇(三首)》(宋·蘇軾)、《開公擇飲傳國傳家大醉(二首)》(宋·蘇軾)、《次舒教授韻告公擇(二首)》(宋·蘇軾)、《至濟南公擇以詩相迎次其韻(二首)》(宋·蘇軾)、《公擇求黃鶴樓詩因記舊所聞於馬當世者》(宋·蘇軾)、《聞公擇過雲龍,張真人輒往從之,公擇有詩戲用其韻》(宋·蘇軾)、《公擇過高郵見施大夫與孫莘老賞松詩、憶與仆去歲會於彭門折花饋筍故事作詩二十四韻、見戲依韻奉答亦以一戲公擇雲爾》(宋·蘇軾)、《送李公擇》(宋·蘇軾)、《再別公擇》(宋·蘇軾)、《和黃山谷游雲居作》(宋·蘇軾)、《端午游真如寺》(宋·蘇軾)、《除夜泊彭蠡湖遇大風雪》(宋·蘇轍)、《和子瞻內翰題公擇舅中丞山房》(宋·黃庭堅)、《奉和公擇舅氏送呂道人研長韻》(宋·黃庭堅)、《再和公擇舅氏雜言》(宋·黃庭堅)、《姨母李夫人墨竹三首(其一)》(宋·黃庭堅)、《登雲居作》(宋·黃庭堅)、《山中聞杜鵑》(宋·洪炎)、《次韻公實雷雨》(宋·洪炎)、《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沖、表之、公實野步》(宋·洪炎)、《次韻許子大李丞相宅牡丹芍葯詩》(宋·洪炎)、《大德頓悟詩三首》(宋·了元禪師)、《令李石麟為已繪制肖像》(宋·了元禪師)、《江亭怨》(宋·吳城小龍女)、《次韻(二首)》(宋·秦觀)、《寄李公擇郎中》(宋·秦觀)、《溫泉》(宋·秦觀)、《鄱陽湖觀打魚——小龍廟在湖上》(宋·楊時)、《彭蠡》(宋·李綱)、《送江致遠歸建昌》(宋·王之道)、《建昌門外小禪居》(宋·陳舜俞)、《甘棠》(宋·戴如愚)、《滿江紅·自豫章阻風吳城山作》(宋·張元干)、《春日懷秦髯》(宋·李彭)、《漁歌十首·頌尊宿付杲山人》(宋·李彭)、《游同安寺》(宋·李彭)、《游同安寺》(宋·李彭)、《同安即事》(宋·李彭)、《宿同安寺》(宋·李彭)、《宿同安用舊韻呈雲叟》(宋·李彭)、《諸人絕江游同安》(宋·李彭)、《南至日離同安,舟中寄阿弓》(宋·李彭)、《贈無著》(宋·李彭)、《詠李公擇山房》(宋·王十朋)、《滿江紅》(宋·呂渭老)、《殿前歡·居田園》(宋·董有林)、《鄱陽湖》(宋·范成大)、《夜聞松聲有感》(宋·陸游)、《將至建昌》(宋·楊萬里)、《呂居仁惠建昌紙被》(宋·劉子翚)、《楞伽院李氏山房》(宋·朱熹)、《感懷》(宋·李燔)、《題竹齋指南詩》(宋·李燔)、《吳城山》(宋·文天祥)、《由劍邑過吳城》(宋·文天祥)、《被俘北歸路過吳城》(宋·文天祥)、《建昌吾之鄰》(宋·曾豐)、《送曹西士宰建昌》(宋·翁卷)、《建昌道上》(宋·戴復古)、《挽建昌詹使君二首》(宋·劉克庄)、《建昌憩李尚書山房》(宋·區仕衡)、《過李氏山房清坐對雨》(宋·丘葵)、《南鄉子·越樹吳城勢拍浮》(宋·仇遠)、《送信甫之江東》(宋·陳深)、《曉望吳城有感》(宋·陳深)、《望彭蠡》(宋·嚴粲)、《曉發吳城山》(宋·歐陽徹)、《宴建昌耋老》(宋·鍾季玉)、《和鍾守宴建昌耋老》(宋·蘇某)、《忍對建昌門》(宋·曹彥約)、《望湖亭》(宋·胡大成)、《望湖亭》(宋·李鼎)、《望湖亭》(宋·回陽子)。
元明清詩詞有:《摸魚兒·答程雪樓見寄補序》(元·燕公楠)、《望湖亭》(元·虞集)、《海昏道中》(元·范淳)、《送熊叔昭還山房》(元·范淳)、《望湖亭》(元·掲傒斯)、《送客洞庭西》(元·楊維楨)、《望湖亭》(元·胡奎,又記為謝一夔作)、《浪淘沙·離豫章舟泊吳城山下作》(元·王旭)。《登望湖亭》(明·劉基)、《望湖亭》(明·解縉)、《朱王袁李四子獲得口占贈之》(明·魏源)、《過吳城》(明·羅欽順)、《鄱陽戰捷》(明·王守仁)、《御制廬山周顛碑歌》(明·李夢陽)、《鄱陽湖》(明·李夢陽)、《鄱陽歌》(明·李夢陽)、《彭蠡》(明·徐禎卿)、《望湖亭》(明·羅洪先)、《望湖亭》(明·樂鏜)、《望湖亭》(明·陳宗虞)、《游雲居懷古》(明·真可)、《無心杏》(明·真可)、《講經台》(明·真可)、《石鼓》(明·真可)、《雲居復古二首》(明·洪斷)、《謹示二首》(明·洪斷)、《聞羅廓◇太史結庵雲居兼訊緣公》(明·曾鳳儀)、《夜宿雲居山有作》(明·曾鳳儀)、《雲居山詠二首》(明·常慧)、《海昏八景》(明·蒲秉權)、《海昏八景》(明·張煥)、《海昏八景》(明·汪應婁)、《海昏八景》(明·朱謀琿)、《海昏八景》(明·徐中素)、《經建昌江懷圖南無染二社丈》(明·林嘉)、《徐無染司馬招譕日中橋雲樹閣有懷,張子文明府同諸君各賦橋為明府重建,時予署篆事東畢》(明·黎衷)(明·朱謀琿、明·周國庠、明·徐中素、明·陳堯典)、《九日徐司馬邀登尊勝寺塔》(明·但調元、明·蕭時中、明·來鯤、明·徐中素)、《徐司馬邀登雲樹閣有懷來王孫》(明·鄧文明、明·徐中素)、《無染酌泰素於雲樹閣上,即席懷予山中賦答》(明·來鯤)、《過隆道觀訪汪魯望孝廉》(明·蒲秉權、明·朱謀琿、明·徐中素)、《奉和三公見枉之作》(明·汪應婁)、《望雲居寄徐司馬》(明·朱謀瑋)、《夜宿雲居有懷社中諸子》(明·徐中素)、《夜宿雲居有懷》(明·朱謀琿)、《登建昌城望雲居山》(明·朱謀轂)、《登桃花尖》(明·蒲秉權)、《登桃花峰絕巘,峰半有雷洞,其上則丁仙祠存焉》(明·周國庠)、《登桃花峰最高處》(明·周國廉)、《登宿雲居元日值雪有作》(明·周國庠)、《登雲居步前韻》(明·周國廉)、《望湖亭》(明·樊王家)、《戊辰四月五夜二更風雹雷電交作》(明·熊德陽)、《石鼓峰》(明·熊德陽)、《溫泉》(明·熊德陽)、《題雲居寺壁》(明·圓悟)、《過雲居真如寺二首》(明·圓信)、《初游雲居作》(明·觀衡)、《望湖亭》(明·鄒元標)、《為淦氏(君鼎)作傳並賦詩一首》(明·宋惕惕)、《東郭農耕》(明·許延邵)、《飲望湖亭》(明·熊汝達)、《渡鄱陽湖》(明·袁懋謙)、《鄱陽湖》(明·楊惟休)、《霧過鄱陽湖》(明·王原)、《登望湖亭》(明·丁比召)、《步蘇東坡韻成迴文一首》(明·朱又孚)、《初至雲居有感》(明·羅治)、《明月湖》(明·姜斌)、《登雲居山寺》(明·姜輔周)。《望湖亭晚眺》(清·周體觀)、《舟回至吳城》(清·丁煒)、《望湖亭》(清·鄒度竑)、《吳城登望湖亭寄周南康星宮》(清·王士禎)、《吳城登望湖亭》(清·朱國漢)、《五龍潭》(清·戒顯)、《佛印橋》(清·戒顯)、《贈燕將軍叔謙》(清·李鳳翥)、《望湖亭曉望》(清·李紱)、《望湖亭》(清·曹秀先)、《鄱湖懷古》(清·曹茂先)、《望湖亭》(清·裘日修)、《望湖亭懷古》(清·汪軔)、《楊津渡》(清·張回瀾)、《桃源洞》(清·張回瀾)、《梅花詩》(清·彭玉麟)、《館蘇坊》(清·江炯)、《尚書山房》(清·江炯)、《二呂故里》(清·江炯)、《登望湖亭》(清·陶萬達)、《望湖亭》(清·宋荊寶)、《望湖亭》(清·吳觀)、《登亭詩》(清·馮詢)、《羅漢牆》(清·元鵬)、《明月湖》(清·元鵬)、《蓮花城》(清·元鵬)、《羅漢塔》(清·趙之俊)、《雲頂田》(清·趙之俊)、《明月湖》(清·音住)、《缽孟峰》(清·音住)、《雲居石船》(音明)、《庚戌修江看競渡》(清·李道泰)、《壬戌水災》(清·袁懋芹)、《重赴鹿鳴宴》(清·郭祚熾)、《夜舟泊吳城》(陳三立)、《望湖亭和壁間韻》(游龍)、《過九江》(蔡會亭)、《過鄱陽湖》(蔡會亭)。
三、古代散文
大量的古代詩詞,為永修創造了文明和文化,同時,還有大量的古代散文也豐富了永修人文景觀,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故事。
永修歷代散文有:《劉賀傳(節選)》(漢·班固)、《李氏山房記》(宋·蘇軾)、《順濟廟石砮記》(宋·蘇軾)、《王長者墓誌銘》(宋·黃庭堅)、《諭建昌縣榜文》(宋·朱熹)、《祭熊仁瞻孝子墓文》(宋·朱熹)、《雲居山重修真如禪寺院碑記》(宋·晏殊)、《李公擇嘉裕帖贊》(宋·岳珂)、《故龍圖閣直學士、中大夫兵部尚書、隴西郡閣國侯、食邑一千一百戶、食實封三百戶、賜紫金魚袋李公行狀》(宋·秦觀)、《重修李氏山房書院記》(明·吳澄)、《燕公楠墓誌銘》(元·程鉅夫)、《李文定公新祠記》(明·田頊)、《重修李敬祠疏》(明·蒲秉權)、《建昌縣令嘉禾孫侯去思碑記》(明·徐中素)、《建昌縣順德張侯去思碑記》(明·徐中素)、《重修安定胡公祠疏》(明·徐中素)、《明刑部尚書魏文忠公御苑道碑記》(明·王直)、《重修雲居寺記》(明·張位)、《雲居山真如禪寺募緣疏》(明·王肯堂)、《募造釋迦佛銅像疏》(明·於玉立)、《題雲居寺疏》(明·董其昌)、《重修學宮築堤改水引》(明·熊德陽)、《募捐雲居大殿疏》(清·戒顯)、《重修望湖亭記》(清·葉一棟)。
另外,永修還有兩篇短篇小說:《建昌奇事》(十則)(宋·洪邁)、《奇人崔猛》(清·蒲松齡)。

四、現代詩文
古代的永修,是詩歌的秀域,是散文的殿堂。為了全面展示永修全貌,「歷代詩文」還精選了部分現代詩文。在現代永修詩文中,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詩文和作者,既有革命家(含革命烈士)的激情滿懷,又有得道高僧參禪悟道,既有文人雅士的雍容典雅,又有布衣俗士的朴實真情。
現代詩詞有:《回江西》(肖克)、《雲山記游》(肖克)、《浪淘沙·雲山》(邵式平)、《追洪斷和尚之二》(虛雲)、《人學始知道》(虛雲)、《辭世詩》(虛雲)、《西藏大雪山》(虛雲)、《夜泊洱海》(虛雲)、《題仰光龍華寺》(虛雲)、《暹羅龍蓮寺養病》(虛雲)、《題雪蘭峨絕頂湧泉》(虛雲)、《佛印橋談心石並序》(虛雲)。
現代詩歌選取了革命烈士詩歌八首:《愛國民歌》(王環心)、《雪晨》(王環心)、《雪花(兒歌)》(王環心)、《獄中詩》(王環心)、《感懷》(張朝燮)、《念奴嬌·送別》(張朝燮)、《長相思》(張朝燮)、《獄中詩》(淦克群)。
現代散文只選取《塗家埠遇難記》(郭沫若)1篇。

㈡ 江西省景點

1、江西三清山風景名勝區,三清山風景名勝區,道教名山,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江西省上饒市東北部,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峻拔,如道教三清列坐其巔」故名。

三清山風景區總面積756.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區面積230平方公里,緩沖區面積526.6平方公里,其中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為最高峰,也是信江的源頭。景區有南清園、西海岸、三清宮、梯雲嶺、玉京峰、陽光海岸、玉靈觀、三洞口、冰玉洞、石鼓嶺十大景區,三清山更是道教名山,共計有景觀景點達1500餘處。

㈢ 南康工業六路眾生生態板

江西(Jiangxi Province ),簡稱贛,位於中國東南、長江中下游南岸。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境內主要河流贛江而得簡稱。自古以來物產富饒、人文薈萃,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譽。

基本信息欄

中文名稱:
江西

外文名稱:
Jiangxi Province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中部

面積:
16.69萬平方公里

人口:
公元2008年,4400.1萬人

方言:
贛方言、吳語、客家方言等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
廬山、三清山、滕王閣等。

機場:
南昌昌北國際機場等

火車站:
南昌火車站、南昌西客站等

省會:
南昌市

省花:
杜鵑花

【省情簡介】江西,古稱「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乃「形勝之區」。江西省介於北緯24°7′至29°9′,東經114°02′至117°97′之間。江西省境內除北部較為平坦外,東西南部三面環山,中部丘陵起伏,成為一個整體向鄱陽湖傾斜而往北開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餘條,贛江、撫河、信江、修河和饒河為江西五大河流。[2]
江西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江西,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為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洲地區的腹地,與上海、廣州、廈門、南京、武漢、長沙、合肥等各重鎮、港口的直線距離,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內。境內高速公路達2206公里,出省主要通道全部高速化。京九線、浙贛線縱橫貫穿全境。航空和水運便捷。
江西生態良好、資源豐富。截止2008年7月8日,全省有2處世界遺產、2處世界地質公園;1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5個省級風景名勝區;8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39個國家級森林公園,60個省級森林公園;有全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和風景如畫的柘林湖、濃淡相宜的仙女湖等;全省森林覆蓋率60.05%,居全國前列。江西礦產資源豐富。
江西名人輩出、文化璀璨。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江西人才輩出,文學家、政治家、科學家若群星燦爛,光耀史冊。江西紅色文化聞名中外。
江西物產豐厚、品種多樣。景德鎮的瓷器源遠流長,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特色聞名中外,中國的英文名「CHINA」就來源於國外對中國瓷器的認識。樟樹的四特酒,周恩來總理贊譽為「清、香、醇、純」,四特酒由此而得名。遂川狗牯腦茶葉,曾獲巴拿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南豐蜜桔,歷史上是皇室貢品。此外,還有廬山雲霧茶、中華獼猴桃、贛南臍橙、南安板鴨、泰和烏雞、江鈴汽車、鳳凰相機、金聖卷煙等,列入中國馳名商標的品種有9件。
江西產業齊備、特色鮮明。江西農業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是建國以來全國兩個從未間斷向國家貢獻糧食的省份之一。生態農業前景可喜,綠色農產品成為重要增長點,截止2008年7月8日,全省綠色食品數量達916個,居全國前列;有機食品數量415個,居全國第一位;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73家,其中國家級14家。江西大力實施以新型工業化為核心的發展戰略,汽車航空及精密製造、特色冶金和金屬製品、中成葯和生物制葯、電子信息和現代家電產業、食品工業、精細化工及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產業有了較好的基礎;光電、高精銅材、優特鋼材、特種車船、精密機械、生物醫葯、特色化工、綠色食品、度假旅遊、新型服務等產業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3] [編輯本段]【歷史淵源】江西開發的歷史,從出土文物考證,可以上溯到距今一萬年以前。而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則始於約於公元前202年(漢高帝初年)。時設豫章郡(贛江原稱豫章江),郡治南昌,下轄18縣,分別為南昌、廬陵、彭澤、鄱陽、餘汗、柴桑、贛、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歷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為贛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與後來的江西省區大致相當。漢武帝時劃全國為13個監察區,稱13部州,此時的江西屬楊州部。
公元291年,即西晉元康元年,改設江州,其主體為江西地區原有郡縣。隋朝曾作行政區劃調整,州的級別降與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區設有7郡24縣。至唐時增加到8州37縣,分別為洪州、饒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撫州和信州。貞觀元年唐太宗劃全國為10道監察區,玄宗時增為15道,洪、饒、虔、吉、江、袁、撫、信8州隸屬於江南西道監察區。
五代時期,江西地區先轄於吳後轄於南唐。在這個時期出現了相當於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區劃6州、4軍、55縣。交泰元年,南唐中主決定建南都於洪州,並因此升洪州為南昌府。宋代在州之上改道為路,江西地區被置9州、4軍、68縣,其大部分隸屬於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隸屬於江南東路。
元朝開始確立行中書省制度(簡稱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轄區遠遠大於今天的江西省區。除包括了今江西絕大部分地區外(原江西東北地區隸屬於江浙行省),還包括了今天廣東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設路、直隸州、州(同縣級行政機構)和縣。江西行省下轄龍興、吉安、南康、贛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臨江、撫州、饒州、信州等13路和南豐、鉛山2直隸州以及48個縣、16個縣級州。
明朝雖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區建制,但改行中書省為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然稱省),改路為府和改州為縣。江西布政使司轄南昌、瑞州、饒州、南康、九江、廣信、撫州、建昌、吉安、袁州、臨江、贛州、南安13府,下轄78縣,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區。其時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機關,三司分別由中央直接節制,分權而治,互不統屬。
清朝改江西布政使司為江西省,行政區域基本承襲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設蓮花、南昌府增設銅鼓、贛州府增設虔南等3個縣級廳,同時升寧都縣為省轄直隸州。巡撫成為全省最高行政長官,下設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財政與司法監察。
民國時期,清朝的府、州、廳一律改為縣。江西省共轄81縣。至1926年北伐軍進駐南昌時正式設南昌市。1934年從安徽劃婺源縣入江西,1947年劃回安徽,1949年再次劃歸江西。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先後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據地。其中著名的有贛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包括寧岡、永新、蓮花3縣和吉安、安福、遂川與湖南酃縣的一部分)、湘贛革命根據地、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包括弋陽、橫峰、貴溪、德興、余江、萬年、上饒、鉛山等縣,後發展為閩浙贛革命根據地)以及包括銅鼓、修水、萬載、宜豐等縣的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當時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在贛南和閩西地區的21縣(包括江西的瑞金、安遠、信豐、廣昌、石城、黎川、寧都、興國、於都、會昌、尋烏等11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設在瑞金,故瑞金有紅都之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江西省的行政區劃曾經有過多次調整和變動。南昌市為江西省會。[6]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圖截至2001年11月,江西省共設南昌、九江、景德鎮、萍鄉、新余、鷹潭、贛州、宜春、上饒、吉安、撫州等11個設區市,10縣級市,70個縣,19個市轄區。[4]
1、南昌市,轄5區4縣:東湖區、西湖區、青雲譜區、灣里區、青山湖區,南昌縣、新建縣、進賢縣、安義縣。
2、九江市,轄2區1市9縣:潯陽區、廬山區,瑞昌市,九江縣、武寧縣、修水縣、永修縣、德安縣、星子縣、都昌縣、湖口縣、彭澤縣。
3、景德鎮市,轄2區1市1縣:昌江區、珠山區,樂平市,浮梁縣。
4、萍鄉市,轄2區3縣:安源區、湘東區,上栗縣、蘆溪縣、蓮花縣。
5、新余市,轄1區1縣:渝水區、分宜縣。
6、鷹潭市,轄1區1市1縣:月湖區、貴溪市、余江縣。
7、贛州市,轄1區2市15縣:章貢區,南康市、瑞金市,贛縣、信豐縣、大余縣、上猶縣、崇義縣、安遠縣、龍南縣、定南縣、全南縣、興國縣、寧都縣、於都縣、會昌縣、尋烏縣、石城縣。
8、宜春市,轄1區3市6縣:袁州區,樟樹市、豐城市、高安市,靖安縣、奉新縣、上高縣、宜豐縣、銅鼓縣、萬載縣。
9、上饒市,轄1區1市10縣:信州區、德興市,上饒縣、廣豐縣、玉山縣、婺源縣、波陽縣、余干縣、萬年縣、弋陽縣、橫峰縣、鉛山縣。
10、吉安市,轄2區1市10縣:吉州區、青原區、井岡山市,吉安縣、新干縣、永豐縣、峽江縣、吉水縣、泰和縣、萬安縣、遂川縣、安福縣、永新縣。
11、撫州市,轄1區10縣:臨川區、東鄉縣、金溪縣、資溪縣、南城縣、南豐縣、黎川縣、廣昌縣、崇仁縣、樂安縣、宜黃縣。[5] [編輯本段]【黨政領導】2008年1月起,中共江西省委書記、江西省人大會常委會主任:蘇榮;
2007年1月起,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長:吳新雄;
2007年1月起,政協江西省委員會主席:傅克誠。 [編輯本段]【人口民族】人口
2008年,4400.1萬人。

江西省各市面積與人口數據(2007年末)

區劃名稱
面積(公里²)
常住人口
戶籍人口

江西省
166,894.34
43,684,100
45,286,615

南昌市
7,432.18
4,580,600
4,913,082

景德鎮市
5,256.23
1,554,400
1,561,757

萍鄉市
3,823.99
1,839,700
1,846,535

九江市
18,796.79
4,721,700
4,795,809

新余市
3,177.68
1,125,800
1,138,476

鷹潭市
3,556.74
1,102,700
1,142,831

贛州市
39,317.14
8,301,400
8,770,399

吉安市
25,258.75
4,759,600
4,797,154

宜春市
18,637.67
5,406,100
5,390,899

撫州市
18,811.12
3,850,900
3,888,060

上饒市
22,826.04
6,441,200
7,041,613

民族
全省共38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占總人口的99%以上。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有回族、畲族、壯族、滿族、苗族、瑤族、蒙古族、侗族、朝鮮族、土家族、布依族等,其中人口最多的為回族和畲族;還有白族、彝族、黎族、高山族、藏族、水族、傣族、毛難族、納西族、錫伯族、土族、哈尼族、羌族、仫佬族、維吾爾族、傈僳族、達斡爾族、仡佬族、裕固族、京族、獨龍族、拉祜族、景頗族、布朗族、俄羅斯族和基諾族等。
少數民族中畲族聚居,主要分布在鉛山太源畲族鄉和貴溪樟坪畲族鄉等地以及永豐、吉安、興國、武寧、德安、資溪、宜黃、樂安等市縣的30多個畲族鄉村;瑤族部分聚居,如全南瑤山、喇叭山等;其他各少數民族均為散居性質。

㈣ 江西景點有哪些

景德鎮


㈤ 江西省2級保護植物有哪幾種

截止2008年7月8日,江西全省種子植物約有4000餘種,蕨類植物約有470種,苔蘚類植物約有100種以上。低等植物中的大型真菌可達五百餘種,有標本依據的就有300餘種,其中可食用者有100多種。植物系統演化中各個階段的代表植物江西均有分布,同時發現不少原始性狀的古老植物,還有「活化石」銀杏等。這些豐富的植物資源充分表明,包括江西省在內的中國亞熱帶地區是近代植物區系的起源中心之一。 由於得天獨厚的水熱條件,許多特有植物在江西省分布。全國198個特有屬中64屬為木本植物,江西省有19屬,其中11屬為單種屬。江西共有木本植物有119科,其中佔47.1%的56科是向北延伸到贛地為止的熱帶性科。全省已被直接利用和可能被直接利用有開發前景的有代表性的主要資源植物可分為12大類。 1、用材植物。數量大的有毛竹、松、杉等10多種,還有珍貴的阿丁楓、觀光木等,甚至還有白豆杉、華東黃杉等名貴品種,但數量較少。 2、薪炭植物。有映山紅、繼木等10餘種荒山木本植物,還有萁、蕨、芒等多種草本植物,大量栽培的有桉、刺槐和黑荊等。 3、木本糧食植物。數量相當多的主要有苦櫧、甜櫧、構栲、鹿角栲、羅浮栲、栗、茅栗、白櫟、短柄櫟、栓皮櫟、石櫟和多穗石櫟等。常見的還有棗、柿、薜荔、野木瓜、豆腐柴等。珍貴品種雙季板栗在永修有分布。 4、食用野果和富含維生素類植物。大量分布的有山楂、山柿、楊梅、山莓、草莓、粗葉懸鉤子、彌猴桃、烏飯樹、米飯花和野葡萄等。 5、野菜和野生飼料植物。大多為草本植物,還有一些水生植物,種類豐富。常見的有野大豆、假地蘭、雞眼草、胡枝子、葛藤、草木樨、車軸草、山綠豆、山合歡、馬蘭、鼠麴草、梨蒿、一年蓬、刺兒菜、蕨、紫萁、野莧、薺菜、獨行菜、魚腥草、糯米團、藜、平蹄、構樹、車前、鴨蹼草、馬齒莧等。水生植物中常見的有滿江紅、眼子菜、水葫蘆、大瓢、水竹葉、浮萍、菱、莧實、水芹等。木本植物則有榆、椴等。 6、芳香植物。開發前途較好的有深山含笑、樂昌含笑、紫花含笑、凹葉厚朴、觀光木、木蓮、建蘭、惠蘭、春蘭、寒蘭、多花蘭等,大量分布的有山蒼子、山胡椒、狹葉山胡椒、山姜等,較少的有大葉樟、土肉桂、細葉香桂、香葉樹、黃丹木姜子等。 7、葯用植物。全省葯用植物有1500餘種,常用的有300餘種。盛產梔子、澤瀉、石韋、香芋、南山楂、枳殼、枳實、鉤藤、蔓荊子、土茯苓、薄荷、荊芥等。 8、鞣料植物。分布較廣的有櫧木、青岡、蚊母樹、野柿、君遷子、楊梅、楓香、鹽膚木等。還有大量種植的黑荊樹,是優質栲膠原料。 9、纖維植物。大量分布的有竹、芒、金茅、蘆葦、狼尾草、牛背草、河八王、燈心草、龍須草和擬赤楊、芒花、椴等。 10、觀賞植物。種類相當繁多。杜鵑花為特產,有20多個品種。 11、油脂植物。山茶類有20餘種,如小果油茶、紅花油茶、糙果油茶等。 12、凈化環境和監測環境污染植物。樟樹、夾竹桃、臭椿、女貞、構樹、杉木、杜仲、皂莢、泡桐、梔子花、無花果、蚊母樹、山楂、蒼耳、南蛇藤、綉線菊、杜鵑、艾蒿、金薺麥等能降低空氣中有毒成份的含量;水葫蘆、香蒲等可減少水體污染;可監測空氣污染的有唐昌蒲、鴨蹼草、牽牛花以及各類苔蘚植物。 江西珍稀、瀕危樹種有110種屬於中國特有。如水松、金錢松、柳杉、華東黃杉、木蓮、玉蘭等60餘種屬中國亞熱帶特有;江西杜鵑、井岡杜鵑、紅花杜鵑、背絨杜鵑、江西山柳、江西槭、美毛含笑、柳葉臘梅、全緣紅花油茶、井岡厚皮香、井岡獼猴桃、井岡葡萄、井岡綉線梅、尋烏藤竹、河邊竹、厚皮毛竹等16種屬中國江西特有。

㈥ 江西省最值得去的地方

江西山清水秀,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文薈萃的地方,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就稱江西「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江西風景名勝眾多,文化遺產豐富。李白曾在廬山詠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絕唱,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更是人人皆知,三清山、龍虎山等國家級風景區名揚天下。

婺源,上饒市

婺源為江西上饒市下屬縣城,是古徽州六縣之一,也是徽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婺源素有「書鄉」、「茶鄉」之稱,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一顆鑲嵌在最有名的是油菜花和徽派建築,其鄉村之美,在於渾然天成的和諧。婺源的景點圍繞其村落展開,最有名的是油菜花和徽派建築,其鄉村之美,在於渾然天成的和諧。3-4月間梯田上黃燦燦的油菜花,江嶺村便是婺源看油菜花的最佳地點,油菜花與徽派民居相呼應,描繪出一幅清麗的田園畫卷。

廬山,九江市

位於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廬山區內,以「奇、秀、險、雄」聞名於世,大山、大江、大湖渾然一體,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主要風景名勝有五老峰、三疊泉、含鄱口、蘆林湖、東林寺等。 廬山有著豐厚燦爛的文化內涵,是一座集風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為一體的千古名山。這里是中國山水詩的搖籃,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為其留下4000餘首詩詞歌賦。其中以蘇軾一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最為著名。

三清山,德興市

屬道教名山,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德興市、玉山縣的交界處,是江西第一個世界自然遺產。 三清山以自然山嶽風光稱絕,以道教人文景觀為特色,經歷了14億年的地質變化運動,風雨滄桑,形成了舉世無雙的花崗岩峰林地貌,「奇峰怪石、古樹名花、流泉飛瀑、雲海霧濤」並稱自然四絕。 三清山由十個大風景區組成,其中有四個風景區尤為著名,它們是:三清宮景區、玉京峰景區、西海岸景區和南清園景區。

滕王閣,南昌市

素有「西江第一樓」之譽的滕王閣,位於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 滕王閣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與湖北黃鶴樓、湖南嶽陽樓為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相當大氣壯觀,視野開闊。外觀霸氣,建築宏偉,而且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

武功山,江西省中西部

武功山觀賞特色可概括為「峰、洞、水、石、雲、松、寺」七個字,山區內河流,溪流,瀑布景觀眾多。山區多雲霧,霧日超過廬山,是觀賞雲海的勝地。 這里也是天然的動植物園,有諸如短尾猴、水鹿、白鷳這些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棲息在這里。 在喜好戶外旅行的驢友中,武功山早已小有名氣,其高山草原海拔之高、面積之廣,在世界同緯度名山中是絕無僅有的。 整個武功山風景區分為金頂觀光休閑區、羊獅幕觀光游覽區、九龍山宗教文化區、發雲界遊憩娛樂區、大王廟原始生態區五個核心景區。

井岡山,井岡山市

一個融革命傳統教育與風景旅遊攬勝為一體的新型旅遊區,井岡山很多的革命人文景觀,是土地革命初期中國工農紅軍革命遺址最集中的地方。井岡山的自然景觀同樣令人嘆為觀止。景區內峰巒疊嶂,峪壑幽深,溪流澄碧,林木蓊鬱。主要景觀的類型有:峰巒、山石、瀑布、溶洞、氣象、高山田園風光、次原始森林和珍稀動植物、溫泉等八類。具有雄、險、秀、幽、奇"的特色。可以春賞杜鵑、夏觀雲海,秋眺秀色,冬看雪景。尤以雄險的山勢、奇特的飛瀑、磅礴的雲海、瑰麗的日出、爛漫的杜鵑花而蜚聲中外。

景德鎮,景德鎮市

景德鎮是是享譽世界的中國瓷都,很有古鎮風韻,也是中國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國家35個王牌旅遊景點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值得去的50個地方之一。景德鎮市位於「六山」「兩湖」(廬山、黃山、九華山、三清山、龍虎山、武夷山及千島湖、鄱陽湖)的中心區,擁有皖贛鐵路,杭瑞、景鷹、德昌、景婺黃四條高速公路,景德鎮機場是中國100個重點支線機場之一,已經形成立體交通網路。9月-10月是景德鎮旅遊的最佳時間,這個季節氣溫適中,雨水少,可說是秋高氣爽之時,而且每年一度的「景德鎮國際陶瓷節」也在10月份舉辦。

龍虎山,鷹潭市

位於江西省鷹潭市東南20公里處,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龍虎山屬於發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山塊離散,呈峰林狀,地形高差相對較小,最大隻有240米左右,因此總體顯得秀美多姿。 龍虎山為中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地、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 這里雨量充沛,氣候溫潤,龍虎山景區的空氣負離子含量超過正常值15倍,國內景點中名列前茅的天然氧吧。

鄱陽湖,九江市

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有70%的水域在江西省九江市境內,其餘20%的水域在江西省上饒市境內,10%的水域在江西省南昌市境內。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聚集了許多世界珍稀瀕危物種,並保存了一定數目,是保存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地方,保護區最為人們熟悉也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鳥類。鄱陽湖是白鶴等珍稀水禽及珍惜森林鳥類的重要棲息地和越冬地。 白鶴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野外總數大約為4000隻。其中98%在鄱陽湖越冬。

㈦ 江西省有哪些旅遊景點

江西省旅遊景點有滕王閣、龍虎山、鄱陽湖、井岡山、婺源等。

1、滕王閣

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位於中國江西省南昌市贛江畔。屢毀屢建,今日之滕王閣為1989年重建,與古貌相比更為氣派。滕王閣座落於南昌市西北,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永徽四年。為當時任洪州都督的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所建。

在平水位(14~15米)時湖水面積為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米)時為4,125平方公里以上。

4、井岡山

井岡山,革命歷史輝煌,自然風光絢爛,紅綠輝映,融為一體,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聖地和5A級旅遊景區。井岡山,以其輝煌燦爛的革命歷史,鑄就了蜚聲中外的「紅色搖籃」。

上世紀二十年代末,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這里開展了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0據地,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國革命從這里走向勝利。

5、婺源

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是鑲嵌在黃山-景德鎮-廬山國際旅遊黃金線上的一顆綠色生態與古文化明珠。她東連浙江衢州、南通上饒、西接景德鎮、北臨黃山,古為文風鼎盛之所,今為交通皖、浙、贛三省要地。境內山多地少,素有「八分半三一分田,半分水路與庄園」之稱。

旅遊安全注意事項:

1、提前買好往返車票

外出旅行一定要規劃好路線,提前准備好往返路線的車票。

2、保證手機電量充足

外出手機是唯一可以聯系家人的工具,一定要保證隨時聯系,避免特殊情況聯系不到造成麻煩。

㈧ 江西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廬山

廬山屹立在中國第一大江長江、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交匯處,總面積302平方公里,其中山體面積282平方公里,全區共有景區12個,最高的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6年12月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廬山以「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㈨ 急急急!!!!江西或南昌種質資源有哪些

江西全省種子植物約有4000餘種,蕨類植物約有470種,苔蘚類植物約有100種以上。低等植物中的大型真菌可達五百餘種,有標本依據的就有300餘種,其中可食用者有100多種。 (1)用材植物。數量大的有毛竹、松、杉等10多種,還有珍貴的阿丁楓、觀光木等,甚至還有白豆杉、華東黃杉等名貴品種,但數量較少。 (2)薪炭植物。有映山紅、繼木等10餘種荒山木本植物,還有萁、蕨、芒等多種草本植物,大量栽培的有桉、刺槐和黑荊等。 (3)木本糧食植物。數量相當多的主要有苦櫧、甜櫧、構栲、鹿角栲、羅浮栲、栗、茅栗、白櫟、短柄櫟、栓皮櫟、石櫟和多穗石櫟等。常見的還有棗、柿、薜荔、野木瓜、豆腐柴等。珍貴品種雙季板栗在永修有分布。 (4)食用野果和富含維生素類植物。大量分布的有山楂、山柿、楊梅、山莓、草莓、粗葉懸鉤子、彌猴桃、烏飯樹、米飯花和野葡萄等。可作果樹嫁接的木有野梨、海棠等。現彌猴桃已被引種改良為高產果木,維生素含量超過彌猴桃的野生果樹還有胡頹子等。 (5)野菜和野生飼料植物。大多為草本植物,還有一些水生植物,種類豐富。常見的有野大豆、假地蘭、雞眼草、胡枝子、葛藤、草木樨、車軸草、山綠豆、山合歡、馬蘭、鼠麴草、梨蒿、一年蓬、刺兒菜、蕨、紫萁、野莧、薺菜、獨行菜、魚腥草、糯米團、藜、平蹄、構樹、車前、鴨蹼草、馬齒莧等。水生植物中常見的有滿江紅、眼子菜、水葫蘆、大瓢、水竹葉、浮萍、菱、莧實、水芹等。木本植物則有榆、椴等。其嫩葉可食。 (6)芳香植物。開發前途較好的有深山含笑、樂昌含笑、紫花含笑、凹葉厚朴、觀光木、木蓮、建蘭、惠蘭、春蘭、寒蘭、多花蘭等,大量分布的有山蒼子、山胡椒、狹葉山胡椒、山姜等,較少的有大葉樟、土肉桂、細葉香桂、香葉樹、黃丹木姜子等。還有紫菜、白菜、楓香、馬尾松、彌猴桃以及一些薔薇屬植物也教多。另外,玉鈴花、夜來香較少,特別是滿山紅數量更少,但香氣純正、濃烈,利用價值很大;桔草遍布於荒山,也有較大利用價值。 (7)葯用植物。全省葯用植物有1500餘種,常用的有300餘種。盛產梔子、澤瀉、石韋、香芋、南山楂、枳殼、枳實、鉤藤、蔓荊子、土茯苓、薄荷、荊芥等。 分布量大或較名貴的有貫眾、野菊、半夏、天南星、桔梗、前胡、白果、黃連、龍膽、千里光、金銀花、土茯苓、苦參、千層塔、厚朴、海金沙、梨荷楓、五加皮、花櫚木、遠志、金錦香、山螞蝗、鹿蹄草、土黨參、孩兒參、菟絲子、玉竹、百合、枸枸子、沙參、盤龍參、商陸、草珊瑚、五倍子等。蛇葯有滴水珠、七葉一枝花、雲頭、竹葉椒、野花椒、斑葉蘭、八角蓮、九頭獅子草、半邊蓮、望江南、纖花耳草、山扁豆、杠板歸、蜂山菜等,另有抗癌葯和避孕葯多種。 (8)鞣料植物。分布較廣的有櫧木、青岡、蚊母樹、野柿、君遷子、楊梅、楓香、鹽膚木等。還有大量種植的黑荊樹,是優質栲膠原料。 (9)纖維植物。大量分布的有竹、芒、金茅、蘆葦、狼尾草、牛背草、河八王、燈心草、龍須草和擬赤楊、芒花、椴等,民間造紙原料有毛冬青、鐵冬青、長葉凍綠、小赤麻、彌猴桃和一些錦葵科植物。 (10)觀賞植物。種類相當繁多。杜鵑花為特產,有20多個品種,花色黃、白、粉、紅,枝幹別致,可作大型盆景。各種蘭科、草尾科、百合科植物,花大秀美。大量生長的金雞菊、野菊、秋牡丹、黃花、黃花遠志、金絲梅花朵十分醒目。玉蘭、木蓮、黃山木蘭等多開單生大花,可成純林;還有大量可賞花的葵科植物;竹柏、紅豆杉、福建柏、蘇鐵、三尖杉、華東黃杉、刺柏、鐵杉、銀杏、虎皮楠、厚皮香、香果樹、赤楠、大葉楠、井岡櫧、大果馬蹄荷、華幌傘楓、黃楊等以樹型健美和葉片奇特而受人青睞。有觀賞價值的竹類有黃竹、紫竹、斑竹、方竹、夾心竹、篌竹、人面竹、桂竹、井岡寒竹等。可作盆景的有極常見的檵木、白馬骨、黃梔子等。漫山的紫薇、雲實、金櫻子、多花薔薇、石斑木等十分燦爛悅目。 (11)油脂植物。山茶類有20餘種,如小果油茶、紅花油茶、糙果油茶等。三年桐、千年桐、烏柏等工業油脂植物已廣泛栽培,野生的有野茉莉、鹽膚木、野漆樹、擬赤楊、白乳木、山烏柏等,另有從美國引種的紫穗槐。種子含食用油的有竹柏、榧等。13種山礬屬植物含油脂,分布量大的有華山礬、老鼠矢等。榛、山核桃、野核桃等分布較少,但含油高量。 (12)凈化環境和監測環境污染植物。樟樹、夾竹桃、臭椿、女貞、構樹、杉木、杜仲、皂莢、泡桐、梔子花、無花果、蚊母樹、山楂、蒼耳、南蛇藤、綉線菊、杜鵑、艾蒿、金薺麥等能降低空氣中有毒成份的含量;水葫蘆、香蒲等可減少水體污染;可監測空氣污染的有唐昌蒲、鴨蹼草、牽牛花以及各類苔蘚植物。 江西珍稀、瀕危樹種有110種屬於中國特有。如水松、金錢松、柳杉、華東黃杉、木蓮、玉蘭等60餘種屬中國亞熱帶特有;江西杜鵑、井岡杜鵑、紅花杜鵑、背絨杜鵑、江西山柳、江西槭、美毛含笑、柳葉臘梅、全緣紅花油茶、井岡厚皮香、井岡獼猴桃、井岡葡萄、井岡綉線梅、尋烏藤竹、河邊竹、厚皮毛竹等16種屬中國江西特有。這些品種約佔全省珍稀樹種的73.3%。江西境內尚有不少古木大樹。如廬山晉植「三寶樹」、東林寺「六朝松」以及樹齡逾千年的「植物三元老」之一的古銀杏也保留有數十處。據不完全統計,全省保留下來的古木大樹有近40種。分屬13科29屬,分布點達95處之多。特別是古樟樹,為江西一大特色。現500齡以上的古樟樹有30餘處,300齡以上的古樟幾乎每村都有。江西舊稱豫章,即因遍布樟樹而得名。今南昌等城市均選樟樹作為綠化用樹。近期在官司山發現的銀鍾花也十分罕見。 植被類型:有代表性的植被類型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針葉林、針闊葉混合林、常綠與落葉闊葉混合林和落葉闊葉林,山頂矮林以及竹林也不在少數。主要分布於鄱陽湖濱湖地區。還有荒山灌叢草坡、沙地植被、草甸植被等。其中荒山灌叢草坡是常綠闊葉林反復遭到人為破壞後逆向演替的產物,植被稀疏低矮,生物學產量低,植物種類也較少。優勢植物有杜鵑、黃梔子、金櫻子、茅栗、烏飯樹、三葉赤楠、毛冬青、長葉凍綠、短尾越桔、萁脊、芒、野古草等,除分布於鄱陽湖地區外,還分布於贛江沖積平原的四周丘陵和山前地帶。 望採納

㈩ 急!求解,3個問題

潭北有清雲閣,又名五鳳樓,為三重檐多角木結構建築,高米,像五隻鳳凰亭亭玉立,故名。結構精巧,造型美觀。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清同治年間毀於兵火,光緒八喇嘛僧重修,1979年從芝山福國寺內遷至黑龍潭畔。
納西族古代壁畫分布於麗江縣城及其附近的10多處明、清佛寺和道觀的內壁上,現存較好的為城北5公里白沙村的大寶積殿、琉璃殿、大定閣和大覺宮等處。是明初至清初約350年內當地土司木氏請畫工陸續繪的。內容多為宗教題材,有袒胸跣足的印度式佛像,有端莊垂拱的道教神佛。這些壁畫大部分出自漢、藏、白、納西等族畫工之手,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
玉峰寺山茶,俗稱萬朵山茶,在麗江縣城以北15公里處的玉峰寺大殿側院內,寺為嘈嘛寺,建於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寺內有萬朵山茶,相傳先於寺廟植於明朝永樂年間有"雲南山茶甲天下,麗江山茶甲於滇 "的稱譽。這棵"茶樹王"原是兩棵並立的山茶,後來主幹合而為一。而今,鐵桶似的主幹已貧出許多分枝,形成一堵3米多高、4米多寬的花牆。每年2-4月間,山茶花迎著風雪爭相怒放,先後要開10多批,總共上萬朵;有的礬大如碗,有的巧如酒杯,千姿百態,紅艷奪目,在玉龍雪山的映襯下,呈現了"樹頭萬朵齊吞火,殘雪燒半邊天"的奇妙景象。
瀘沽湖景區,被摩梭人稱為「母親湖」的瀘沽湖,是瀘沽湖風景名勝區重要的組成部分,湖的水域面積達50平方公里,海撥2688米,平均水深45米,最深處90餘米,透明度高達11米。湖周青山環繞、森林茂密、古樹參天、流水潺潺。湖內碧波盪漾、四季清澈、藻花點綴其間。湖中六島,亭亭玉立、林木蔥郁。明代詩人胡墩賦詩雲「瀘湖秋水間,隱隱浸芙蓉。並峙波間鼎,連排海上峰。應識仙源近,乘搓訪赤松。」

熱點內容
另一朵玫瑰那樣獨特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7:07:16 瀏覽:408
取名為海棠 發布:2025-07-05 15:17:53 瀏覽:642
白蘭花雕刻 發布:2025-07-05 14:39:49 瀏覽:125
在心中盛開一朵 發布:2025-07-05 14:34:06 瀏覽:418
六指蘭花 發布:2025-07-05 14:15:48 瀏覽:805
插花福州 發布:2025-07-05 14:14:32 瀏覽:726
矮喬木盆景 發布:2025-07-05 14:08:35 瀏覽:706
牡丹花藝作品 發布:2025-07-05 14:07:11 瀏覽:14
花藝WFC 發布:2025-07-05 14:07:05 瀏覽:143
干玫瑰花面膜 發布:2025-07-05 13:47:48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