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舌茉莉花
㈠ 茉莉花茶為什麼有葉子不是花
茉莉花茶就是花茶,其實也是茶葉,只不過浸入了茉莉花的香味綠茶屬不發酵茶,品質特徵為「清湯綠葉」,不僅有好的口感,還可以讓飲茶者觀其形色,獲得美的享受。所以中國的文人雅士倍加真愛。綠茶的基本工藝流程分殺青、揉捻、乾燥三個步驟。殺青方式有鍋炒加熱殺青和熱蒸汽殺青兩種,以熱蒸汽殺青法製作的綠茶稱做「蒸青綠茶」,以炒鍋加熱殺青法製作的綠茶有三種乾燥方式:炒干者稱「炒青」,烘乾者稱「烘青」,曬干者稱「曬青」。所以,綠茶包括炒青綠茶、烘青綠茶、曬青綠茶和蒸青綠茶四類。花茶,又名香片,利用茶善於吸收異味的特點,將有香味的鮮花和新茶一起悶,茶將香味吸收後再把乾花篩除,製成的花茶香味濃郁,茶湯色深,深得偏好重口味的北方人喜愛,最普通的花茶是用茉莉花制的茉莉花茶,根據所用的鮮花不同,還有玉蘭花茶、桂花茶、珠蘭花茶、玳玳花茶等。普通花茶都是用綠茶製作,也有用紅茶製作的。花茶,亦稱熏花茶、香花茶、香片。花茶是以綠茶、紅茶、烏龍茶茶坯及符合食用需求、能夠吐香的鮮花為原料,採用窨制工藝製作而成的茶葉。一般根據其所用的香花品種不同,劃分為茉莉花茶、玉蘭花茶、珠蘭花茶等亞類,其中以茉莉花茶產量最大。每種亞類又根據其加工原毛茶坯的產地、質量與製作工藝的精細程度劃分出若乾等級,有特級、一、二、三、四、五級等六至七個等級。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洞庭東西山,茶樹、果樹相間種植,令碧螺春茶獨具天 然茶香果味,品質優異。其成品茶外形緊密,條索纖細,嫩綠隱翠,清香幽雅,鮮爽生津,湯色碧綠清澈,葉底柔勻,飲後回甘。除兼具龍井茶之功用外,其提神健胃優於龍井,對上呼吸道傳染病及消化道疾病有預防和治療的作用。洞庭碧螺春是我國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艷、香濃、味醇「四絕」聞名於中外。碧螺春始於何時,名稱由來,說法頗多。據清代《野史大觀》(卷一)載:「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產野茶數株,土人稱曰:『嚇煞人香』。康熙己卯......撫臣朱犖購此茶以進......,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歲必采辦進奉矣。」又據相傳,明朝期間,宰相王鰲,是東後山陸巷人,「碧螺春」名稱系他所題。又據《隨見錄》載「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細,味甚甘香,俗稱『嚇煞人』,產碧螺峰者尤佳,名『 碧螺春』」。 若以此為實,則碧螺春茶應始於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聲顯赫了。也有人認為:碧螺春是因形狀捲曲如螺,色澤碧綠,采於早春而得名。不管碧螺春的名稱由來如何,該茶歷史悠久,早為貢茶是毫無疑義的了。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太湖洞庭山,洞庭分東、西兩山,洞庭東山是宛如一個巨舟伸進太湖的半島,洞庭西山是一個屹立在湖中的島嶼。兩山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5~16.5°C,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氣升騰,霧氣悠悠,空氣濕潤,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質地疏鬆,極宜於茶樹生長。洞庭碧螺春產區是我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樹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錯種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綠色的屏風,一片片濃蔭如傘的果樹,蔽覆霜雪,掩映秋陽。茶樹、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著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說:「茶園不宜雜以惡木,唯桂、梅、辛夷、玉蘭、玫瑰、蒼松、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碧螺春採制技藝高超,採摘有三大特點:一是摘得早,二是採得嫩,三是揀得凈。每年春分前後開采,穀雨前後結束,以春分至清明採制的明前茶品質最為名貴。通常采一芽一葉初展,芽長1.6~2.0厘米的原料,葉形卷如雀舌,稱之「雀舌」,炒制500克高級碧螺春約需采6.8~7.4萬顆芽頭,歷史上曾有500克干茶達到9萬顆左右芽頭,可見茶葉之幼嫩,採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細嫩的芽葉,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優越的環境條件,加之優質的鮮葉原料,為碧螺春品質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採回的芽葉必須及時進行精心揀剔,剔去魚葉和不符標準的芽葉,保持芽葉勻整一致。通常揀剔一公斤芽葉,需費工2~4小時。其實,芽葉揀剔過程也是鮮葉攤放過程,可促使內含物輕度氧化,有利於品質的形成。一般5~9時采,9~15時揀剔,15時~晚上炒制,做到當天採摘,當天炒制,不炒隔夜茶。碧螺春炒制的特點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合,連續操作,起鍋即成。主要工序為: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乾。殺青:在平鍋內或斜鍋內進行,當鍋溫190~200°C時,投葉500克左右,以抖為主,雙手翻炒,做到撈凈、抖散、殺勻、殺透、無紅梗無紅葉、無煙焦葉,歷時3~5分鍾。揉捻:鍋溫70~75°C,採用抖、炒、揉三種手法交替進行,邊抖,邊炒,邊揉,隨著茶葉水分的減少,條索逐漸形成。炒時手握茶葉松緊應適度。太松不利緊條,太緊茶葉溢出,易在鍋面上結「鍋巴」,產生煙焦味,使茶葉色澤發黑,茶條斷碎,茸毛脆落。當茶葉干度達六、七成干,時間約10分鍾左右,繼續降低鍋溫轉入搓團顯毫過程。歷時12~15分鍾左右。搓團顯毫:是形成形狀捲曲似螺、茸毫滿披的關鍵過程。鍋溫50~60°C,邊炒邊用雙手用力地將全部茶葉揉搓成數個小團,不時抖散,反復多次,搓至條形捲曲,茸毫顯露,達八成干左右時,進入烘乾過程。歷時13~15分鍾。烘乾:採用輕揉、輕炒手法,達到固定形狀,繼續顯毫,蒸發水分的目的。當九成干左右時,起鍋將茶葉攤放在桑皮紙上,連紙放在鍋上文火烘至足干。鍋溫約30~40°C,足干葉含水量7%左右,歷時6~8分鍾。全程約為40分鍾左右。碧螺春分7級,芽葉隨1~7級逐漸增大,茸毛逐漸減少。炒制鍋溫、投葉量、用力程度,隨級別降低而增加。即級別低鍋溫高,投葉量多,做形時用力較重。碧螺春的品質優異,據清末震鈞(1857~1918年)所著《茶說》中道:「茶以碧蘿(螺)春為上,不易得,則蘇之天池,次則龍井;岕茶稍粗......次六安之青者(今六安瓜片)」。可見,碧螺春在歷史上就榮以為冠。其品質特點是: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身披毫,銀白隱翠,香氣濃郁,滋味鮮醇甘厚,湯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有「一嫩(芽葉)三鮮」(色、香、味)之稱。當地茶農對碧螺春描述為:「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品嘗高級碧螺春頗有情趣。品飲時,採用潔凈透明的玻璃杯,先沖開水後放茶。或用70~80°C的開水沖泡。當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時間「白雲翻滾,雪花飛舞」,清香襲人。茶在杯中,觀其形,可欣賞到猶如雪浪噴珠,春染杯底,綠滿晶宮的三種奇觀。飲其味,頭酌色淡、幽香、鮮雅;二酌翠綠、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真是其貴如珍,宛如高級工藝品,不可多得。碧螺春貯藏方法十分講究。傳統的貯藏方法是紙包茶葉,袋裝塊狀石灰,茶、灰間隔放置缸中,加蓋密封吸濕貯藏。隨著科學的發展,近年來亦有採用三層塑料保鮮袋包裝,分層緊扎,隔絕空氣,放在10°C以下冷藏箱或電冰箱內貯藏,久貯年余,其色、香、味猶如新茶,鮮醇爽口。如今,碧螺春暢銷國內各大城市和港、澳地區,遠銷美國、德國、比利時、新加坡等國家。碧螺春茶區每到採茶季節,春意盎然,滿山蒼翠,茶香百里。真是「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㈡ 小時候喝茉莉花茶,裡面有像雀舌一樣的茶葉,請問是什麼東西
那是小葉茉莉花抄茶,產自蘇州,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蘇萌毫」約於清代雍正年間已開始發展,距今已有270多年的產銷歷史。有著"徽呸蘇窨尖尖翹"的風格和「天堂盛產高香茶」的美譽.這「蘇萌毫」的茶葉原料是用江蘇金壇縣的特製烘青(必須是清明至穀雨間一芽兩葉初展的嫩芽,經高溫殺青、一次揉捻、乾燥成形,選取15%~20%的芽葉為蘇萌毫的待窨胚料),配以當天采來的茉莉花(必須是當天開放的、成熟粒大、飽滿均勻、潔白光潤的花蕾,其開放度、開放率均要達到85%左右),經多窨次的加工工藝窨成(輕花多窨,逐次遞減)。
㈢ 茉莉花茶的茉莉花可以吃嗎
可以吃。
茉莉花含有的香氣化合物質就有20多種,其富含的茉莉花素等成分,用其漱口,既去油膩、又具堅固牙齒、防止口臭之功效。
茉莉花茶的功效與作用包括提神、清火、消食、利尿等保健作用,特別是茉莉花茶,除了茶本身的葯用功效外,還有茉莉花本身具有的一定解毒功效。茉莉花與茶葉相聯姻,更能起到清熱、解毒、疏胃、止痢等作用。
茉莉花茶在各種花草茶中,香氣最為醇厚,是春季飲茶之上品,對女性來說,春季當首選茉莉花茶,因為這種茶可散發冬天積在人體內的寒邪,濃郁的香茶,又能促進人體陽氣生發。
春天萬物復甦,人卻容易犯困,此時若沏上一杯濃郁芬芳、清香爽口的花茶,不僅可以提神醒腦,清除睡意,還有助於散發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的生長。
喝茉莉花茶除了可以安定情緒、振奮精神,還能清熱解暑、健脾安神、減輕腸胃不適及經痛。對於女性的生理、生殖機能也有幫助,最重要的,它還能滋潤肌膚、養顏美容。
(3)雀舌茉莉花擴展閱讀:
四類女性不宜飲茉莉:
1、患有便秘的人不宜飲茉莉花茶。因為茉莉花茶葉的多酚類物質對腸胃黏膜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因此便秘患者若飲茶會加重便秘。
2、患有神經衰弱或失眠症的人也不宜飲茉莉花茶。由於茉莉花茶葉中的咖啡因對大腦皮質有著明顯的興奮作用,故這類病人若飲茶會使大腦處於極度興奮狀態而得不到休息。
3、患有缺鐵性貧血的人同樣不宜飲茉莉花茶。這是因為茉莉花茶葉中的鞣酸會使食物中的鐵形成不被人體吸收的沉澱物,加重貧血。
4、患有缺鈣或骨折的人最好也不要飲用或少飲茉莉花茶。茉莉花茶葉中的生物鹼類物質會抑制十二指腸對鈣質的吸收,同時還能導致缺鈣和骨質疏鬆,使骨折難以康復。
㈣ 請問這種茉莉花茶是什麼品種的基本上都是捲曲的
茉莉花茶的茶類也很多,有的用雀舌等等,用花去窨像的,有芽頭,有大葉,
形狀有,顆粒龍珠,跟環狀,女兒環,還有曲螺,玉螺,茉莉大白毫
圖中的應該是玉螺
㈤ 綠茶與茉莉花茶有什麼區別
一、定義不同
1、綠茶:綠茶有很多品種,如英山雲霧茶;西湖龍井、回峨眉雪芽、湄潭翠芽、蘭答馨雀舌惠明茶、洞庭碧螺春等等。
2、茉莉花茶:又叫茉莉香片,屬於花茶,茶胚為綠茶,成品將茉莉花去除,亦屬於綠茶的一種,已有1000多年歷史。
二、產地不同
1、綠茶:中國生產綠茶的范圍極為廣泛,河南、貴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四川、陝西(陝南)、湖南、湖北、廣西、福建是我國的綠茶主產省份。
2、茉莉花茶:主產地在福建的福州、廣西的橫縣、江蘇的蘇州。
三、起源不同
1、綠茶:最早起源於巴地(今川北、陝南一帶),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當年周武王伐紂時,巴人為犒勞周武王軍隊,曾「獻茶」。
《華陽國志》是信史,可以認定:不晚於西周時代,川北(七佛貢茶)的巴人就已開始在園中人工栽培茶葉。
2、茉莉花茶:根據漢朝《史書》記載,茉莉花最早起源於古羅馬帝國,漢朝時期,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到達古波斯、天竺,到了印度後成為佛教聖花,之後隨印度佛教傳到福州。
㈥ 茉莉花茶,是茉莉花和茶葉么
簡單地說是這樣的,「茉莉花茶」是一個籠統的叫法,包括毛尖、龍珠、綉球、毛峰、.......不下幾百種。茉莉花茶源自中醫葯食同源和芳香療法,利用茉莉鮮花芳香開竅作用,使人體更好地吸收茶葉中的有益物質,有解暑解毒、消炎抗病等作用。茉莉花茶不是簡單的往綠茶里添加茉莉花,是用「窨制」方法,簡單說有打底、攤鋪、蓋面、翻堆、合堆、分揀、出花、乾燥、提香等工藝。
具體說
一,茶坯不同
茉莉花茶是綠茶和茉莉鮮花拼合窨制的產品。這就得分兩部分說:
1;綠茶,最好的當然是明前的嫩芽製作的明前茶,比如特級洞庭東山碧螺春、一級野生獅峰龍井、竹葉青雀舌茶等都是清明節前採摘的嫩芽製作的,這些茶的市場價格都在每斤萬元左右。清明節後的一芽一葉就低一檔,再往後的葉子就更低,這時的綠茶就不叫碧螺春或龍井了,茶農都叫草青(炒青)。每斤的市價也逐步降低至三五十元。
這些綠茶不上市銷售,一直冷凍存放到6到9月份用來製作茉莉花茶,所以茉莉花茶價格差一部分來源於「茶坯」,用明前獅峰龍井窨制的花茶和用草青窨制的就不是差一個價格檔次。
2;茉莉花,茉莉花花期從6月一直到10月,6、7月的花檔次最低;8、9月最好;10月次之。當然價格也不同。
二,工藝不同。
用不用玉蘭打底,每斤茶坯用多少鮮花,窨制幾遍,提香工藝,都影響最終產品質量和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