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白梅杜鵑花

白梅杜鵑花

發布時間: 2021-02-28 03:43:56

『壹』 中國十大名花的詩句

  1.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曉景》內

  2.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容梅花撲鼻香。——黃櫱禪師《上堂開示頌》

  3.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雪梅·其一》

  4.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黃巢《不第後賦菊》

  5.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劉徹《秋風辭》

  6.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馬戴《灞上秋居》

  7.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秦觀《納涼》

  8.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歐陽修《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

  9. 風蒲獵獵小池塘。過雨荷花滿院香。——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10.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兩湖煙水。——楊萬里《昭君怨·詠荷上雨》

  11. 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12.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劉方平《春怨》

  13.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兒媚·楊柳絲絲弄輕柔》

  14. 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納蘭性德《採桑子·當時錯》

  15.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晏殊《破陣子·春景》

『貳』 描寫冰雪,梅花,草木,杜鵑的詩詞。

1.月——思鄉,懷人

懷鄉: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懷人: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寫照

例: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3.梅花——高潔人格的寫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4.松——孤直傲岸,歲寒三友之一

例:豈不罹嚴寒,松柏有本性。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後來富貴已凋落,歲寒松柏猶依然。

5.蓮——愛的象徵

蓮與憐諧音,所以可藉以表達愛情。
例: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6.梧桐——凄涼悲傷

例: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淚夢三更後。

7.杜鵑鳥——凄怨哀傷,鄉愁鄉思

相傳,蜀王讓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到春天,杜鵑會一直啼叫到滿口是血。另外,杜鵑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也叫子規,常喚起遊子思鄉之情。
例: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8.秋蟬——高潔,悲涼

秋後的蟬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後,蟬只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
例: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西路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9.鴻雁——思鄉懷親,羈旅之悲

(也是古代詩歌中傳書的信使)
例:雁字歸時,月滿西樓。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10. 柳——離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長亭——送別之所

例: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12.芳草——離恨

例: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道遠。

13.芭蕉——孤獨與憂愁

例: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14.羌笛——凄切之聲

例: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5.烏鴉——衰敗荒涼之兆

例: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詩詞常見意象集釋

2002年全國高考試題第17題,鑒賞李白的詩歌《春夜洛城聞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

許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張冠李戴。

由於「折柳」的寓意又影響了第二個問題的思考,因此此題得分普遍較低。

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詩詞的許多意象有著特別的含義。

「折柳」為什麼「寓有惜別懷遠之意」(試題答案)?據《三輔黃圖·橋》記載:「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

原來,「折柳」是漢代惜別的風俗。漢樂府就有《折楊柳》曲,抒寫離別行旅之苦。

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園情」呢?弄懂來龍去脈,寓意自然明矣。

由此啟發我們,在2003年古詩鑒賞備考復習中,不能不熟知一些常見意象的寓意。

眾所周知,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

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詩人的聰明往往就在於他能創造一個或一群新奇的「意象」,來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情感。

反之,讀者只有在領悟意象寓意的過程中,才能把握詩歌的內容,領會詩歌的主旨,進入詩歌的意境,感知詩人的情感。

所以,詩歌的閱讀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

下面,筆者就把一些常見意象的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學們復習備考之用。

1、月亮---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

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表現了李白什麼樣的感情?思鄉之情。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

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露總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為感受在今夜;月無處不明,但故鄉更明,因為憶弟思家。

詩人以幻作真,為的是突出對故鄉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深切思念。

另外還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唐人張九齡《望月懷遠》)、「欲問吳江別來意,青山明月夢中看」(唐人王昌齡《李昌曹宅夜飲》)等詩句,大體上也是這樣的感情。

2、菊花---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並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

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徵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

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3、梅花---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

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4、松、松樹是傲霜鬥雪的典範,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

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

5、蓮---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蓮子」即「憐子」,「青」即「清」。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6、梧桐---梧桐則是凄涼悲傷的象徵。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里,形孤影單、卧聽宮漏的情景。

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託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

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

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7、杜鵑鳥---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於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徵了。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子規鳥即杜鵑鳥。

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像,表達對友人的無限懷念與深切同情。

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鵑鳥在凄厲地鳴叫著,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親人,傷心欲絕。詞人通過描寫凄清的景物,寄託了幽深的鄉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唐人秦觀《踏莎行》)、「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

8、鷓鴣鳥---鷓鴣的形象在古詩詞里也有特定的內蘊。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

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詩中的鷓鴣都不是純客觀意義上的一種鳥。

9、寒蟬---秋後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後,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如唐人駱賓王《詠蟬》起首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

還未直接描寫別離,「凄凄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寒蟬鳴我側」(三國人曹植《贈白馬王彪》)等詩句也表達這樣的情思。

10、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

詩人在北朝做官時,出使南朝陳,寫下這思歸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

以雁寫思的還有「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人趙嘏《長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宋人戴復古《月夜舟中》)等。

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

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

11、另外還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懷春,如「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

12、以浮雲比喻在外漂泊的遊子,如「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3、鴛鴦,指恩愛的夫婦,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唐人盧照鄰《長安古意》);

14、丁香,指愁思或情結,如「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唐人牛嶠《感恩多》),等等。

-------------------------------------------------
冰 雪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月亮

對月思親一—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

柳樹

以折柳表惜別。「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漢代有《折楊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達惜別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後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和送別之所。



以蟬喻品行高潔。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南浦

水邊的送別之所。

長亭

陸上的送別之所。

芭蕉

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南方有絲竹樂《雨打芭蕉》,表凄涼之音。

梧桐

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種凄苦之音。

梅花

一種高潔人格的象徵。

松柏

象徵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

象徵高潔的品質。

桃花

象徵美人。

牡丹

寄寓富貴。

楊花

有飄零之意。

杜鵑

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杜宇、子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

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

中國古代有「望帝啼鵲」的神話傳說。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名為杜鵑。

杜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悲苦之事聯系在一起。杜鵑的啼叫又好像是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它的啼叫容易觸動人們的鄉愁鄉思。

烏鴉

按照迷信的說法,是一種不祥的鳥,它經常出沒在墳頭等荒涼之處。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系在一起。

蟋蟀

古人覺得蟋蟀的鳴聲同織機的聲音相仿,時令又屆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紡織,准備冬衣以至懷念徵人等聯系了起來。蟋蟀被直接喚為「促織」。

猿啼

出現在詩歌中常常象徵著一種悲傷的感情。

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種樂器,它所發出的是一種凄切之音。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羌笛發出的凄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胡笳的作用與此相同。

明月、白雲

望雲思友,見月懷人,是古代詩詞中常用手法。



在中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以流水與離愁關合,也是古典詩歌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式。

琴瑟

(1)比喻夫婦感情和諧,亦作「瑟琴」。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誼。

鴻雁

《漢書·蘇武傳》載,匈奴單子欺騙漢使,稱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天子打獵時射下一隻北方飛來的鴻燕,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於只好放了蘇武。後來就用「鴻雁」、「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

月老

傳說唐朝韋固月夜裡經過宋城,遇見一個老人坐著翻檢書本。韋固前往窺視,一個字也不認得,向老人詢問後,才知道老人是專司人間婚姻的神仙,翻檢的書是婚姻簿。後來因此稱媒人為月下老人或月老。

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連理枝 比翼鳥

連理枝指連生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里用作恩愛夫妻的比喻。相傳戰國時宋康王奪了隨從官韓憑的妻子,囚禁了韓憑。韓自殺,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遊玩時自投台下,大家拉她衣服,沒拉住,跌下去,死了,留下遺書說是與韓憑合葬,康王卻把他們分葬兩處。不久,兩座墳上各生一棵梓樹,十天就長得很粗大,兩棵樹的根和枝交錯在一起,樹上有鴛鴦一對,相向悲鳴。後來人們把結婚稱為「喜結連理」。

青梅竹馬

用來形容男女小的時候天真無邪,也指幼小時就相識的伴侶。

逐鹿

以鹿喻帝位。後來用逐鹿比喻群雄並起,爭奪天下。

三尺

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詞。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所以

稱「三尺法」。

杜康

《說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後即以杜康為酒的代稱。

鴻鵠

鴻鵠飛得很高,常用來比喻志向高遠的人。

秦晉

春秋時,秦晉兩國結為婚姻,後便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

彭祖

傳說中長壽人物,生於夏代,至殷末時已八百餘歲,舊時把彭祖作為長壽的象徵,以「壽如彭祖」來祝人長壽。

雞肋

雞的肋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比喻沒有多大價值,沒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嬋娟

姿態美好,多用於形容女子;因人們常喻月為美女,故稱月亮為嬋娟。

獻芹

《列子·楊朱》有一個故事說,從前有個人在鄉里的豪紳面前大肆吹噓芹菜如何好吃,豪紳嘗了之後,竟「蜇於口,慘於腹」。後來就用「獻芹」謙稱贈人的禮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議淺陋。也說「芹獻」。

執牛耳

古代諸侯訂立盟約,要每人嘗一點牲血,主盟的人親自割牛耳取血,故用「執

牛耳」指盟主。後來指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

作壁上觀

壁:營壘、壁壘。觀:觀望。在壁壘上觀望。比喻觀別人成敗,不捲入其中。

紅豆

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常用以象徵愛情或相思。

豆蔻

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後來稱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為豆蔻年華。

精衛 古代神話。後來用精衛填海來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報;也比喻不畏艱難.努力奮斗。

雞口牛後

《戰國策·韓策》:「寧為雞口,無為牛後。」後比喻寧願在局面小的地方當家作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歲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經冬不凋,梅則耐寒開花,故有「歲寒三友」之稱。

花中四君子

梅、竹、蘭、菊花稱為「花中四君子」。

泰斗

「泰山北斗」的簡稱。比喻傑出的可為榜樣的人物。

玉成

比喻為人成全好事。

璧還

敬詞,指恭敬地退還別人的贈品,或指毫無損傷地歸還借用別人的物品。

方家

原指深於道術的人,後特指精通某種學問、某項技術的專家。

青鳥

傳說西王母有三青鳥,一隻先遣為信使,前來給漢武帝報信,另外兩只隨西王母而來,並服侍在王母身旁。後來青鳥成為傳書的信使。

梨園

梨園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園圃,唐玄宗開元年間,將其作為教習歌舞的地方,且在這里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音樂舞蹈表演人才,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後世的戲曲班社常以「梨園」為其代稱,戲曲藝人稱「梨園弟子」。

抱柱

相傳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約在橋下見面。他等了很久,不見女子到來,這時河水猛漲,淹沒橋梁,尾生為了堅守信約,不肯離去,抱住橋柱,淹死在水裡。後以喻堅守信約。

班馬

春秋時,晉、魯、鄭伐齊,齊軍趁夜間撤走。晉國大臣刑伯聽到齊軍營里馬叫,推測道:「有班馬之聲,齊國軍隊一定連夜撤走了。」班馬為離群之馬,後送別詩多用以抒發惜別之情。

問鼎

春秋時,楚莊王北伐,陳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孫滿慰勞楚師,楚莊王向王孫滿詢問周朝的傳國之寶九鼎的大小和輕重。後遂以「問鼎」喻篡奪政權。

辭第

漢時,北方匈奴貴族經常騷擾邊境。一次漢武帝要為大將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辭謝道:「匈奴未滅,無以為家也。」後以喻為國忘家。

請纓

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終軍說:「請給一根長纓,我一定把南越王抓來。」後以喻殺敵報國。

還珠

古時合浦盛產珍珠,但是地方官員很貪,珍珠都自動移到別的地方去了。東漢的孟嘗到這里來當太守,革除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來了。故以「還珠」喻官吏為政清廉。

金雞

古代傳說天雞星動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豎起長竿,在竿上立一金雞,把該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們宣布大赦令。後便以「金雞」借指大赦令。

爛柯

古代神話傳說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有幾個小孩在下棋唱歌,於是就坐下來聽他們唱,小孩給他一個像棗核的東西,他含在嘴裡就不覺得餓了。過了—會兒,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來,發現斧頭柄已全爛了。他回到家,原來的人一個都不在世了。後便以「爛柯」喻離家年久。

青眼

相傳三國時魏國名士阮籍,能為青白眼,對所討厭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邊看,露出眼白,表示輕視或憎恨。對喜愛或尊敬的人,就對他正視,青黑的眼珠在中間,表示尊重。他見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見到嵇康就用青眼,後以「青眼」指對人喜愛或器重。

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傳春秋時俞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每當伯

牙彈琴彈到描寫高山、流水的曲調時,鍾子期就感到他的琴聲猶如巍峨的高山、浩盪的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嘆無知音,不再彈琴。後常借指知音或樂曲的高雅。

哀鴻

比喻哀傷苦痛、流離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鴻」一語出自「鴻雁」。《詩·小雅·鴻雁》曰:「鴻雁於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q0)勞。」詩歌寫使臣行於四方,見流民如鴻雁飛集於野,流民喜使者到來,皆合詞傾訴,如鴻雁哀鳴之聲不絕。後來以鴻雁在野、哀鴻遍野喻指百姓流離失所。

巴歌

亦稱巴唱、巴謳、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謙詞。

白衣蒼狗

亦叫白雲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

吳鉤

泛指寶刀、利劍。

蒓羹鱸膾 指家鄉風味。典出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張翰)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蒓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菰菜羹:菰菜、蒓羹。後來文人以「蒓羹鱸膾」、「蒓鱸秋思」借指思鄉之情。

雙鯉

代指書信。

莊周夢蝶

《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蝴)蝶與?胡(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以此說明物我為一,萬物齊等的思想。後來文人用來借指迷惑的夢幻和變化無常的事物。

採薇

借指隱居生活。《史記·伯夷列傳》記載:「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之。」說的是伯夷、叔齊隱居山野,義不仕周。

碧血 化碧

借指為正義事業所流的血。

折桂

比喻科舉及第。典出《晉書·卻詵傳》:「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懷橘

指孝順雙親。典出《三國志·吳志·陸績傳》:「績年六歲,於九江見袁術,術出桔,績懷三枚,去,拜辭墜地。術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欲歸遺母。』術大奇之。」

紅葉

代稱傳情之物。

崑山玉

比喻傑出的人才。

詠絮

謂女子詠雪。指女子工於吟詠,有非凡的才華。

柳營

指軍營。《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漢文帝時,漢軍分扎霸上、棘門、細柳以備匈奴,細柳營主將為周亞夫。周亞夫細柳軍營紀律嚴明,軍容整齊,連文帝及隨從也得經周亞太許可,才可入營。帝極為贊賞周亞夫治軍有方。後也代稱紀律嚴明的軍營。

南冠

代指囚禁而不變節操的品格。

『叄』 紅樓夢人物代表花卉

林黛玉──木芙蓉
薛寶釵──牡丹花
賈元春──曇花
賈探春──杏花(玫瑰花)
史湘雲──海棠花
妙玉──梨花
賈迎春──迎春花
賈惜春──曼佗羅
王熙鳳──罌粟花
賈巧姐──牽牛花
李紈──白梅
薛寶琴──紅梅
尤二姐──櫻花
尤三姐──虞美人
金釧兒──水仙花
齡官──薔薇花
鴛鴦──女貞花
晴雯──水芙蓉
平兒──鳳仙花
香菱──並蒂花
紫鵑──杜鵑花
麝月──荼蘼花
襲人──桃花
很多人在黛玉是木芙蓉還是水芙蓉上難下定論。水芙蓉和木芙蓉是不一樣的 相冊里有木芙蓉的相冊 有一段時間一直以為自己是找錯的 最近才發現好像是對的 很多人都在黛玉究竟是木芙蓉還是水芙蓉上有疑問 不過我覺得她該是木芙蓉。
首先她們是芙蓉 但不是一樣的芙蓉 有一句「除了她,別人不配做芙蓉」應該可以說明一些。
「莫怨東風當自嗟」本是歐陽修寫昭君的《明妃曲》中的。前面有一句「明妃去時淚,灑向枝上花。」枝上該是木芙蓉吧。
寶玉寫《芙蓉女兒誄》時那丫頭說了一句 「恰好這是八月時節,園中池上芙蓉正開。」這里的池上不該是池邊而該是池中吧。
不過有一點還是說不通。那日寶玉祭晴雯時黛玉從芙蓉花中走出。這里就不好解釋了。也許是本身就不夠嚴謹 也許是其他原因 也有疑問
個人見解 希望別誤導了你

『肆』 梅桃李杏梅佔先 春夏秋冬春為先和杜鵑花里杜鵑蹄,有聲有色 蝴蝶夢中蝴蝶舞,無影無形和雪裡白梅,雪映白

標准下聯:蝴蝶夢蝴蝶舞,沒有一絲

『伍』 《傷逝(七月)》txt全集下載

傷逝(七月抄) txt全集小說附襲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傷逝(七月)最新章節TXT----- 他喜歡花呀?……
白梅,緋夜櫻,清種杜鵑,喜歡那種如夜色一樣隱晦卻又絕美的景緻。如他的人一樣危險。
似乎是舔著血活過來的人,殺人時聽說是連眼都不眨的,善於使刀的他可並非一般的柔弱囧囧。平常看來,他並不那麼在意身邊的瑣碎事物,平靜而自在的活著,總是在和知的身邊出現,總是在他的眼光里微笑,然後,就那麼赤囧囧的、互相交換著甜美的秘密一般輕輕接觸彼此……
在這個精心修飾的江戶城裡,四季的更迭並不那麼明顯,不過各樣美景的移轉中,得知了南風的來臨,藤花開的那一天,是個連陽光都滿溢了濃紫的精緻日子。
宴會因為父親大人的病而並未鋪張,只是邀請了一些平日就親近的大名及家眷,請示了我的意思之後,在三進院開的依舊濃盛的藤花下,布置了酒宴,作為今年的賞藤宴。這個院落也就是專為賞藤而建造的精巧庭院:寬大的迴廊,全開的格子門令整個白沙庭園盡收眼底,紫郁的藤架下,鋪開了紅氈,城裡最出名的舞姬、最好……

『陸』 寓含傳統文化意象梅、蘭、竹、菊、荷、柳、松柏、芭蕉、梧桐、紫燕、鴻雁、杜鵑、哀猿等成語典故或古詩詞

梅蘭竹菊的詩詞:
★梅
一樹寒梅白玉條, 回臨村路傍溪橋(張渭《早梅》)
▲蘭
蕙蘭有恨枝無綠, 桃李無言花自紅(歐陽修《舞春風》)
◆竹
嫣然一笑竹蘺間, 桃李漫山總粗俗(蘇軾《寓居定惠院》)
●菊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 愛情詩及其意象
例:《雨霖鈴 寒蟬凄切》(柳永)《鵲橋仙 纖雲弄巧》(秦觀)《一剪梅 紅藕香殘》(李清照)《錦瑟》(李商隱)
特徵(意象):青鳥、鴻雁、燕子、鴛鴦、桃花、紅豆等。
表現要點:綿綿思念 款款深情 離情別恨
田園山水詩及其意象
特徵(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風、農家風光、山間勝景等 。
表現要點:寧靜、閑適、恬淡、農家樂(豐收喜悅)、隱逸情懷等。
詠物詩及其常見意象
特徵(意象):松、竹、梅、菊、蟬、蜂等。
表現要點: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質特徵,寄寓詩人的情懷。
送別詩及其意象
例:《送元二使安西》(王維)《別董大》(高適)《贈汪倫》(李白)
特徵(意象):文題(送、贈、別等),柳,酒,歌,船,長亭短亭,灞陵亭(灞橋),南浦等。
表現要點:離情別恨 深情厚誼 激勵勸勉
邊塞詩及其意象
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涼州詞》(王之渙)《出塞》(王昌齡)等
特徵(意象):邊關、玉門關、羌笛、胡人、胡馬、黃河、長城、明月、陰山、黑山等。
表現要點:邊塞風光、奮勇殺敵 、誓死衛國、徵人愁怨、思鄉思親、同情批駁
行旅詩及其意象
特徵(意象):驛道、征鐸、馬、船(舟)、杜鵑、鴻雁、客、浮萍、飛蓬等。
表現要點:旅途艱辛 漂泊無依 浪跡天涯 歸期遙遙 孤獨彷徨 思鄉思親
古詩詞中的燕子意象
燕子屬候鳥,隨季節變化而遷徙,喜歡成雙成對,出入在人家屋內或屋檐下。因此為古人所青睞,經常出現在古詩詞中,或惜春傷秋,或渲染離愁,或寄託相思,或感傷時事,意象之盛,寓情之豐富,非其它物類所能及:
1、表現春光的美好,傳達惜春之情,如:「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歐陽修《採桑子》)、「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宴殊《破陣子》)、「冥冥花正開,颺颺燕新乳」(韋應物《長安遇馮著》)。
2、表現愛情的美好,傳達思念情人之切,如:「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於歸,遠送於野」(《詩經·燕燕》)、「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羅幔輕寒,燕子雙飛去」(宴殊·《破陣子》)等。
3、表現時事變遷,抒發昔盛今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的《烏衣巷》)、「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宴殊《浣溪沙》)、「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 張炎《高陽台》
4、代人傳書,幽訴離情之苦,如:「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於薄情夫。」(唐代郭紹蘭《寄夫》)、「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馮延巳·《蝶戀花》)、「傷心燕足留紅線,惱人鸞影閑團扇」(張可久·《塞鴻秋·春情》)、「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於薄情夫。」(曹雪芹·《紅樓夢》)等,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讓人為之動容。
蟬:喻品行高潔。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徵,所以古人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如:「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駱賓王《在獄詠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李商隱《蟬》)、「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王沂孫《齊天樂》)等,他們都是用蟬喻指高潔的人品。
竹:喻剛正有節的節操、中通外直、虛懷若谷。
如鄭板橋《竹石詩》:「咬定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明·夏昶《墨竹圖軸》:「聞群初夏盡交歡,寫贈琅環著意看。但願虛心同晚節,年年此日報平安。」;清·丘逢甲《題畫竹二首其一》:「拔地氣不撓,參天節何勁。平生觀物心,獨對秋篁影。」;劉禹錫《庭竹》:「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杜甫《寄題江外草堂》:「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蒲松齡《竹里》:「尤愛此君好,搔搔緣拂天,子猷時一至,尤喜主人賢。」
梅:喻傲雪、堅強、不屈不撓的品格。
如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再如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松:喻堅挺、傲岸、堅強、生命力。
如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又如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再如「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左思《詠史》)、陳毅《詠松》:「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蘭:如李白《古風》:「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明·陳汝言《蘭》:「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喻人才被埋沒,懷才不遇;又如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陳子昂《感遇》)、「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張學良《詠蘭詩》)。
流水:在中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如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用東流之水來比喻綿綿不斷的愁思。又如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秦觀《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以流水與離愁關合,也是古典詩歌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式。在古詩詞中,詩人也常常以流水喻光陰易逝。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樂府詩《長歌行》)、「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等。
芭蕉:芭蕉和梧桐意象的意蘊差不多,常常是離情別緒孤獨憂愁的象徵。
如李清照《添字採桑子·窗前誰種芭蕉樹》:「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舍情。」;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葛勝沖《點絳唇》:「閑愁幾許,夢逐芭蕉雨」等。
杜鵑:常常用來渲染一種悲劇氛圍。
如:「其間旦幕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琵琶行》),「楊花飄落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難》),「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秦觀《踏莎行》),「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文天祥《金陵驛二首》)等。
長亭:陸上的送別之所,水浦是水邊的送別之所,詩從常常用它來喻離情別緒之綿長。
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柳永《雨霖鈴》)、「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李白《菩薩蠻》)、「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李叔同《送別》)等。
楊柳:楊柳表惜別或思鄉之情。
如:「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劉禹錫《枝詞竹》)、「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無名氏《送別》)、「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春夜洛城聞笛》)
芙蓉」又稱「荷」。「蓮」。「芙蓉」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極娉婷,級高潔的,容易讓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佳子」般的絕代佳人。蓮 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清」。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王維的《山居秋暝》營造了一種美麗。和諧,恬靜的意境。「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李白《古風十九首》「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猛斂《怨歌》中的那句「看取芙蓉花,今年為誰死!」
姚燧〈〈普天樂〉〉「芙蓉謝,冷雨清打讀書舍,待離別怎忍離別?」
李白《古風十九首》「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詩人幻想自己漂游於西嶽山的蓮花峰上,碰見的玉女是「手把芙蓉,凌空而行」
無論是用詠荷之美好,還是嘆荷之頹廢,或是贊美蓮之高潔,荷花作為一種典型的意象已不再是單純的景物,而是一種感情的象徵。
詠月詩在中國詩歌中佔有獨特的地位,月亮可以說是古代詩人最偏愛的一個意象。古代的「月」表現以下的幾種象徵:首先是象徵團圓,以月圓比喻人的團圓,以月缺比喻人的離別 ,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蘇軾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情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其次是象徵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鄉,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第三是把月亮當成美好的象徵。愛的象徵,比如張若虛的〈〈春花秋夜〉〉:「春江潮水連海說,海上明月共潮升。瀲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明月?」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按照 聞一多的解釋,這里的「月」代表的是皎心的傳遞。第四是把月亮作為純潔無暇沒有任何污染象徵進而引申為晶瑩剔透的境界 自然的純潔對心靈的純潔,比如李白《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這里把月亮作為最美好,最純潔的象徵。
古人常來借月狀景。抒寫遼闊,比如杜甫白望毛平闊,月涌長江流,遼豎詠月佳問,充滿了詩情畫意,千百年來膾炙人口。
古詩詞中鴻雁意象
中國古代的詩歌,真可謂是汪洋恣肆,儀態萬方。其中,有許多意象由於具有相對穩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
閱讀鑒賞詩歌時,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的詩歌意象為突破點,去領悟詩中意象的意蘊,進入詩歌的意境,深入品味詩中蘊涵的情感。在這方面,我們應當引導學生有所積累。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作者心境的不同,同一個物象在不同詩詞中表現出的意蘊往往不盡相同,因而體現出意象的豐富性,我們在閱讀鑒賞古詩詞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否則,就容易犯囫圇吞棗、生搬硬套的錯誤。下面,筆者僅就古詩詞中鴻雁形象的意蘊加以闡述。
一、以鴻雁來指代書信,或托鴻雁傳書,抒思鄉懷親之情
「鴻雁傳書」的典故語出《漢書·蘇武傳》,從這個著名的典故開始,鴻雁就成了書信的象徵,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這一點在古詩詞中的運用比較普遍了。
如杜甫《天末懷李白》中有:「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摯友遇赦,急盼音訊,故問「鴻雁幾時到」,希望遠道而來的鴻雁能夠帶來友人的消息,詩人對友人的關切之情溢於言表,真是情真意切。
以鴻雁來指代書信,或托鴻雁傳書,抒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之情的古詩詞還有很多,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由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無由見顏色,還自托微波。」(李商隱《離思》);「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晏殊《清平樂》);「雲中誰寄錦書來,實可行,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等。
二、以鴻雁為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之情的觸發點
鴻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乘著長風,奮力飛往南方越冬。這種景象每每牽動遊子的思鄉之情,在古詩詞中,文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愁。
如劉禹錫《秋風引》:「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前兩句,以「何處秋風至?」就題發問,引出耳聽蕭蕭風聲、目見隨風而來的雁群,表達作者因遭長時期的貶謫而產生強烈的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後兩句「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把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庭院中的「庭樹」,由遠而近,步步換景,由此觸發獨在異鄉的「孤客」思鄉之情。
又如溫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夢中鳧雁滿塘,自得其樂的景象與詩人的境遇形成鮮明的對比,將詩人對故鄉的深切思念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以鴻雁為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之情的觸發點的古詩詞還有很多,如:「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歐陽修《戲答元稹》);「雲物凄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人趙嘏《長安秋望》);「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等,真是舉不勝舉。
三、以鴻雁喻人生際遇、人生精神境界
1、在古詩詞中,文人常常以「孤鴻」、「哀鴻」的悲鳴來喻人生遭遇的凄涼悲慘。
如《詩經·小雅·鴻雁》中有:「鴻雁於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該詩寫使臣行於四方,見流民如鴻雁飛集於野,流民喜使者到來,皆合詞傾訴,如鴻雁哀嗚之聲不絕。後人常常以「哀鴻」喻在天災人禍中到處都是流離失所、呻吟呼號的飢民,以「鴻雁在野」、「哀鴻遍野」喻指百姓流離失所。
在古詩詞中,以「孤鴻」、「哀鴻」的悲鳴來人生遭遇的凄涼悲慘的詩詞還有很多。如:「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阮籍《詠懷》);「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雲山況是客中過。」(李頎《送魏萬之京》);「詩讖吾生信有之,預憐夜雨閉門時。三更忽軫哀鴻思,九月無襦淮水湄。」(龔自珍《己亥雜詩》)等等。
2、鴻雁是候鳥,春秋遷徙。在古詩詞中,詩人常常取鴻雁春秋遷徙,一生漂泊無定,沒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涼悲苦。
如蘇軾《卜運算元》:「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這首詞是蘇軾被貶黃州時期寫的,蘇軾用比興的手法,以縹緲的「孤鴻」喻「幽人」,孤鴻驚恐不安,心懷幽恨,揀盡寒枝,都不肯棲息,只得歸宿於荒冷的沙洲,這正是蘇軾貶居黃州時心情與處境的寫照。
在古詩詞中,以鴻雁春秋遷徙,一生漂泊無定,沒有依靠這一點來喻人生遭遇的凄涼悲苦的詩詞還有很多。如:「人生處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蘇軾以飛鴻踏雪、一去無蹤,暗示人生偶然無定的感慨,形象優美生動,哲理高妙玄遠,讓人發悟,也使人惆悵;「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詩人這里是用「征蓬」、「 歸雁」自比,說自己孤單一人漂泊,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振翅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失落與憂郁。
3、鴻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乘著長風,飛往南方越冬。在古詩詞中,詩人常常取鴻雁翱翔於天際,自由自在,喻一種超然於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精神境界。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贈秀才入軍》)是嵇康的名句,詩人的視線追隨著天空中自由飛翔的鴻雁,隨歸鴻遠去的,不僅僅是目光,也是他那渴望精神自由的心靈。他已化身飛鳥,神遊寥闊長空,達到一種超然玄遠的境界——道家嚮往的逍遙游的境界。
又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萬里長風吹送南歸的鴻雁,何等的逍遙,面對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樓開懷暢飲詩從滿懷豪情逸興,飛躍的神思像要騰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潔的明月,這里的「鴻雁」寄託著詩人的生活理想。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對古詩詞中的意象進行多維解讀,非常有必要,這有助於引領初學者更好地把握古詩詞中的意象,領悟詩中意象的意蘊,進入詩歌的意境,深入品味詩中蘊涵的情感。
詩歌中的菊花意象
菊:隱逸 高潔 脫俗 菊花: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並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徵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該文章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http://www.oldq.com.cn/geren/wzck/200804/84605.html《菊花》)

熱點內容
白玫瑰陶瓷插花 發布:2025-05-15 09:06:04 瀏覽:238
課文荷花講解 發布:2025-05-15 08:55:02 瀏覽:259
七夕狗狗 發布:2025-05-15 08:54:18 瀏覽:285
東京櫻花作用 發布:2025-05-15 08:47:22 瀏覽:297
茶花直乾式 發布:2025-05-15 08:36:23 瀏覽:427
一朵小夢 發布:2025-05-15 08:35:45 瀏覽:97
在家插荷花裝飾好不好 發布:2025-05-15 08:34:58 瀏覽:847
崇璞丁香結 發布:2025-05-15 08:34:56 瀏覽:569
丁香色英牛圖片大全 發布:2025-05-15 08:30:30 瀏覽:727
情人節內涵與 發布:2025-05-15 08:18:53 瀏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