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聯考水平水粉鬱金香

聯考水平水粉鬱金香

發布時間: 2021-02-27 03:55:31

㈠ 不知道家裡掛鬱金香的畫是否吉利

從中國五行角度來看,分金木水火土,講究五色相生,但五行在房屋風水專中作用不是很大屬可以不考慮。重點要考慮畫的材質,水粉、國畫就不用考慮了沒問題,如油畫就不適合放在卧室里,因為油畫原料有對人體不好的揮發物,放在客廳通風處還好些。還有的是一些畫框的材質,有些畫框用的木材或塑料本身就含有毒性,不利身心健康,不能使用。

㈡ 關於向日葵的文章(四年級水平)

1】一個人的向日葵,總是帶著淡淡的哀傷。它的眉間總是似有似無的掠過傷悲的情緒,那時的它,沒有人知道。
一個人的向日葵,總是莫名的傷痛。沒有人了解得到它的絕望,它窒息的呼吸。
一個人的向日葵,始終孤獨。即便站在人流的潮湧中,感覺就象一個人的自我凌遲、深深的哀、切膚的傷。
站在陽光中,所有的人都相信它有足夠的理由活得快樂,但沒有足夠的理由得到自己的愛情。沒有資格愛上一個人或是被愛著。看著別人眼中的幸福,它只能默然的低頭、轉身、因為沒有人肯相信它也會對愛情認真。
孤獨的向日葵,一個人看日出、一個人看日落、一個人走路、一個人快樂、一個人哭泣......卻沒有一個可以安慰的眼神。
這樣的它痛並快樂著、微笑哭泣著,這樣的堅強。惟有勇敢的向日葵能夠承受這樣的孤獨。這樣的更迭。
微笑不是我們的真實,流淚不是我們的心情。我們想要的愛情,沒有真誠。我們想要的溫暖,沒有永恆。
2】餘光中:梵谷的向日葵
梵谷一生油畫的產量在八百幅以上,但是其中雷同的畫題不少,每令初看的觀眾感到困惑。例如他的自畫像,就多達四十多幅。阿羅時期的《吊橋》,至少畫了四幅,不但色調互異,角度不同,甚至有一幅還是水彩。《郵差魯蘭》和《嘉舍大夫》也都各畫了兩張。至於早期的代表作《食薯者》,從個別人物的頭像素描到正式油畫的定稿,反反復復,更畫了許多張。梵谷是一位求變、求全的畫家,面對一個題材,總要再三檢討,務必面面俱到,充分利用為止。他的傑作《向日葵》也不例外。

早在巴黎時期,梵谷就愛上了向日葵,並且畫過單枝獨朵,鮮黃襯以亮藍,非常艷麗。一八八八年初,他南下阿羅,定居不久,便邀高更從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去阿羅同住。這正是梵谷的黃色時期,更為了歡迎好用鮮黃的高更去「黃屋」同住,他有意在十二塊畫板上畫下亮黃的向日葵,作為室內的裝飾。

梵谷在巴黎的兩年,跟法國的少壯畫家一樣,深受日本版畫的影響。從巴黎去阿羅不過七百公里,他竟把風光明媚的普羅旺斯幻想成日本。阿羅是古羅馬的屬地,古跡很多,居民兼有希臘、羅馬、阿拉伯的血統,原是令人悠然懷古的名勝。梵谷卻志不在此,一心一意只想追求藝術的新天地。

到阿羅後不久,他就在信上告訴弟弟:「此地有一座柱廊,叫做聖多分門廊,我已經有點欣賞了。可是這地方太無情,太怪異,像一場中國式的噩夢,所以在我看來,就連這么宏偉風格的優美典範,也只屬於另一世界:我真慶幸,我跟它毫不相干,正如跟羅馬皇帝尼祿的另一世界沒有關系一樣,不管那世界有多壯麗。」

梵谷在信中不斷提起日本,簡直把日本當成亮麗色彩的代名詞了。他對弟弟說: 「小鎮四周的田野蓋滿了黃花與紫花,就像是——你能夠體會嗎?——一個日本美夢。」

由於接觸有限,梵谷對中國的印象不正確,而對日本卻一見傾心,誠然不幸。他對日本畫的欣賞,也頗受高更的示範引導;去了阿羅之後,更進一步,用主觀而武斷的手法來處理色彩。向日葵,正是他對「黃色交響」的發揮,間接上,也是對陽光「黃色高調」的追求。

一八八八年八月底,梵谷去阿羅半年之後,寫信給弟弟說:「我正在努力作畫,起勁得像馬賽人吃魚羹一樣;要是你知道我是在畫幾幅大向日葵,就不會奇怪了。我手頭正畫著三幅油畫……第三幅是畫十二朵花與蕾插在一隻黃瓶里(三十號大小)。所以這一幅是淺色襯著淺色,希望是最好的一幅。也許我不止畫這么一幅。既然我盼望高更同住在自己的畫室里,我就要把畫室裝潢起來。除了大向日葵,什麼也不要……這計劃要是能實現,就會有十二幅木版畫。整組畫將是藍色和黃色的交響曲。每天早晨我都乘日出就動筆,因為向日葵謝得很快,所以要做到一氣呵成。」

過了兩個月,高更就去阿羅和梵谷同住了。不久兩位畫家因為藝術觀點相異,屢起爭執。梵谷本就生活失常,情緒緊張,加以一年積壓了多少挫折,每天更冒著烈日勁風出門去趕畫,甚至晚上還要在戶外借著燭光捕捉夜景,疲憊之餘,怎麼還禁得起額外的刺激?聖誕前兩天,他的狂疾初發。聖誕後兩天,高更匆匆回去了巴黎。梵谷住院兩周,又恢復作畫,直到一八八九年二月四日,才再度發作,又卧病兩周。一月二十三日,在兩次發作之間,他寫給弟弟的一封長信,顯示他對自己的這些向日葵頗為看重,而對高更的友情和見解仍然珍視。他說:

如果你高興,你可以展出這兩幅向日葵。高更會樂於要一幅的,我也很願意讓高更大樂一下。所以這兩幅里他要哪一幅都行,無論是哪一幅,我都可以再畫一張。

你看得出來,這些畫該都搶眼。我倒要勸你自己收藏起來,只跟弟媳婦私下賞玩。這種畫的格調會變的,你看得愈久,它就愈顯得豐富。何況,你也知道,這些畫高更非常喜歡。他對我說來說去,有一句是:「那……正是……這種花。」你知道,芍葯屬於簡寧(Jeannin)。蜀葵歸於郭司特(Quost),可是向日葵多少該歸我。

足見梵谷對自己的向日葵信心頗堅,簡直是當仁不讓,非他莫屬。這些光華照人的向日葵,後世知音之多,可證梵谷的預言不謬。在同一封信里,他甚至這么說:「如果我們所藏的蒙提且利那叢花值得收藏家出五百法郎,說真的也真值,則我敢對你發誓,我畫的向日葵也值得那些蘇格蘭人或美國人出五百法郎。」

梵谷真是太謙虛了。五百法郎當時只值一百美金,他說這話,是在一八八八年。幾乎整整一百年後,在一九八七年的三月,其中的一幅向日葵在倫敦拍賣所得,竟是畫家當年自估的三十九萬八千五百倍。要是梵谷知道了,會有什麼感想呢?要是他知道,那幅《鳶尾花圃》售價竟高過《向日葵》,又會怎麼說呢?

一八九〇年二月,布魯塞爾舉辦了一個「二十人展」(Les Vingt)。主辦人透過西奧,邀請梵谷參展。梵谷寄了六張畫去,《向日葵》也在其中,足見他對此畫的自信。結果賣掉的一張不是《向日葵》,而是《紅葡萄園》。非但如此,《向日葵》在那場畫展中還受到屈辱。參展的畫家裡有一位專畫宗教題材的,叫做德格魯士(Henry de Groux),堅決不肯把自己的畫和「那盆不堪的向日葵」一同展出。在慶祝畫展開幕的酒會上,德格魯士又罵不在場的梵谷,把他說成「笨瓜兼騙子」。羅特列克在場,氣得要跟德格魯士決斗。眾畫家好不容易把他們勸開。第二天,德格魯士就退出了畫展。

梵谷的《向日葵》在一般畫冊上,只見到四幅:兩幅在倫敦,一幅在慕尼黑,一幅在阿姆斯特丹。梵谷最早的構想是「整組畫將是藍色和黃色的交響曲」,但是習見的這四幅里,只有一幅是把亮黃的花簇襯在淺藍的背景上,其餘三幅都是以黃襯黃,烘得人臉頰發燠。

荷蘭原是鬱金香的故鄉,梵谷卻不喜歡此花,反而認同法國的向日葵,也許是因為鬱金香太秀氣、太嬌柔了,而粗莖糙葉、花序奔放、可充飼料的向日葵則富於泥土氣與草根性,最能代表農民的精神。

梵谷嗜畫向日葵,該有多重意義。向日葵昂頭扭頸,從早到晚隨著太陽轉臉,有追光拜日的象徵。德文的向日葵叫Sonnenblume,跟英文的sunflower一樣。西班牙文叫此花為girasol,是由girar(旋轉)跟sol(太陽)二字合成,意為「繞太陽」,頗像中文。法文最簡單了,把向日葵跟太陽索性都叫做soleil。梵谷通曉西歐多種語文,更常用法文寫信,當然不會錯過這些含義。他自己不也追求光和色彩,因而也是一位拜日教徒嗎?

其次,梵谷的頭發棕里帶紅,更有「紅頭瘋子」之稱。他的自畫像里,不但頭發,就連絡腮的鬍髭也全是紅焦焦的,跟向日葵的花盤顏色相似。至於一八八九年九月他在聖瑞米瘋人院所繪的那張自畫像(也就是我中譯《梵谷傳》封面所見),鬍子還棕里帶紅,頭發簡直就是金黃的火焰;若與他畫的向日葵對照,豈不像紛披的花序嗎?

因此,畫向日葵即所以畫太陽,亦即所以自畫。太陽、向日葵、梵谷,聖三位一體。

另一本梵谷傳記《塵世過客》(Stranger on the Earth:by Albert Lubin)詮釋此圖說:「向日葵是有名的農民之花;據此而論,此花就等於農民的畫像,也是自畫像。它爽朗的光彩也是仿自太陽,而文生之珍視太陽,已奉為上帝和慈母。此外,其狀有若乳房,對這個渴望母愛的失意漢也許分外動人,不過此點並無確證。他自己(在給西奧的信中)也說過,向日葵是感恩的象徵。」

從認識梵谷起,我就一直喜歡他畫的向日葵,覺得那些擠在一隻瓶里的花朵,輻射的金發,豐滿的橘面,挺拔的綠莖,襯在一片淡檸檬黃的背景上,強烈地象徵了天真而充沛的生命,而那深深淺淺交交錯錯織成的黃色暖調,對疲勞而受傷的視神經,真是無比美妙的按摩。每次面對此畫,久久不甘移目,我都要貪饞地飽飫一番。

另一方面,向日葵苦追太陽的壯烈情操,有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志氣,令人聯想起中國神話的誇父追日,希臘神話的伊卡瑞斯奔日。所以在我的近作《向日葵》一詩里我說:

你是掙不脫的誇父

飛不起來的伊卡瑞斯

每天一次的輪回

從曙到暮

扭不屈之頸,昂不垂之頭

去追一個高懸的號召
3】向日葵

有種花,名叫:向日葵,一種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花.在寫下這篇文章之前,我猛然想起了它,想起了那像向日葵般的生活.光明而充實,面對著太陽綻放出希望,綻放出美麗.
小時侯,爺爺說:"看到向日葵了嗎?那是金色的搖籃,是燦爛的光芒."
稍大時,爸爸說:"看到向日葵了嗎?那是金子般的心靈,是璀璨的明珠."
小學時,媽媽說:"看到向日葵了嗎?那是金色的陽光,是閃亮的星辰."
初中了,我說:"看到向日葵了嗎?那是金燦燦的夢想,是火紅的太陽."
你看過最可愛的笑嗎?我看過.是向日葵,是向日葵那"傻傻"的笑.那是我看過最燦爛,最可愛的笑.當然,在玫瑰的嫣然一笑,牡丹的回眸一笑中,它的笑自然不顯眼,但它身上"獨有"的金色卻逼人的眼,那抹耀眼的色彩,如同它的生命一樣充滿了激情,充滿了活力.
欣欣向榮的向日葵,何嘗不是我的最愛.兒時,喜歡與夥伴們成群結隊去花園,排成一條長龍,摘自己最喜歡的花.那時,只有我,傻傻的我採摘著傻傻的向日葵,傻傻地抬頭仰望天空.現在,還是只有我,身在百花叢中,依然選擇了它---美好而又飽含希望的向日葵.
如果我是畫家,我將用我五彩的水粉,勾勒出它在陽光下綻放美麗的那一刻;如果我是攝影家,我將用我精湛的技術,定格在它最燦爛的時刻;如果我是個音樂家,我將用我七彩的音符,譜奏出它最婉轉動聽的歌曲;如果我是作家,我將用我最優美的語句,為它作一首精妙絕倫的小詩......
可我什麼也不是,我只是繁華城市中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人了,只是一名小小少年,我只能用我那顆最真摯的心,來感受它,感受向日葵的點點滴滴.無論是笑,是淚,是喜,是憂.陽光下,我與天為伴,與葵為友,細細地品茗生活的辛酸......
那是一個初冬的晚上,雪花放肆地飄著.我揣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慢慢走在回家的路上,昏暗的路燈投下我寂寞孤獨的影子.或許是吧!世界變大了,我變小了.老師的冷漠,同學的諷刺,像冰刃,一次一次扎進我受傷的心靈.突然,心裡像翻倒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鼻子一酸,眉頭一皺,豆大的淚珠襲卷而來!我哭了,抱著書包靠在牆角輕輕地抽泣著.抬起頭時,發現下雨了."好冷......"我不禁哆嗦起來.電閃雷鳴,風吹雨打,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孤獨,眼淚又不爭氣地掉下來了,等張開眼,心情好了些後,看到自家樓房五樓窗檯邊一盆向日葵
不知道行不?

㈢ 素描和水粉畫有聯系嗎

有聯系,素描是繪畫的基礎,先學好基礎再學色彩。
素描是反復觀察物專體的形態來塑造體積感屬,如果水粉中欠缺這一部分,畫面就會變得很平,同時應該加強速寫,把握形准,這樣學習水粉就變得順手。

在素描的練習過程中,素描必須著重光線、物體的關系,筆觸的描繪手法,將自己眼睛所觀察到的形體,具體而微的呈現出來。所以,素描需培養自己的觀察力。另外,素描也可以解釋為「存在」與「繪畫」之間一切的努力,亦即所謂「繪畫之描寫力」。例如,描繪桌上的靜物,除了可以發現靜物上不同的色彩外,亦可發現放在桌上的安全感,和背景間的協調性,這些存在的形、色、線條、明暗,質感,量感、存在感、空間、動態……等等復雜的因素,互相交織,構成一個美的秩序。繪畫就是要將那些自然的秩序,導換成美的、入畫的秩序,這也是素描的意義和目的。素描是繪畫的基礎,是最能體現人的繪畫水平的畫種。學會了素描,對物體的結構、明暗有一定了解,就可以畫水粉了,兩者不同的是,一個用黑白表現,一個用彩色表現。

㈣ 幼兒園關於折鬱金香活動報道

我們的校園美麗如畫。
春天的校園就是一幅絢麗的水粉畫。瞧,梧桐樹伸出了毛絨專絨的手掌屬,像是稚氣的孩子在招手,迎接老師和同學。小草迫不及待從泥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好似調皮的娃娃,和我們一起嬉戲、玩耍。而一些叫不出名花,散落在校園里,在春風里微笑,為這春的水粉畫抹上一道亮麗的色彩……。
夏天的校園滿眼綠色。梧桐樹也不再是稚氣的娃娃,長成了健壯的青年。再看看那小草,酷似雄赳赳、氣昂昂的衛士。野花呢?它開得更艷了,給美麗的校園帶來陣陣清涼……。
秋天的校園是一幅色彩艷麗的油畫,一片金黃。梧桐樹做起了「媽媽」,樹上滿是她的「孩子」,他們一落地,「媽媽」就倍感欣慰。小草已沒有往日的神氣,開始枯萎。各種野花也被時間無情地奪去了她的美麗,開始漸漸凋謝。秋天的畫,有喜悅、有歡笑、有無情、也有不舍,秋的感情最多變,也最神奇。
冬天的校園是一幅素描。所有的教學樓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襖。花壇里、操場上、雪白一片,只有幾棵長青樹還傲然挺立在風雪中……。
校園的四季真美啊!

熱點內容
綠植婚紗草 發布:2025-05-12 16:09:14 瀏覽:964
生宣工筆牡丹 發布:2025-05-12 16:04:06 瀏覽:636
上譯茶花女 發布:2025-05-12 15:01:24 瀏覽:121
國家級茶花 發布:2025-05-12 14:55:08 瀏覽:250
卉苑鮮花 發布:2025-05-12 14:05:48 瀏覽:610
對一朵花的微笑 發布:2025-05-12 13:53:36 瀏覽:318
芬迪櫻花香水 發布:2025-05-12 13:46:39 瀏覽:845
童真與花藝 發布:2025-05-12 13:46:39 瀏覽:942
玫瑰能放多久 發布:2025-05-12 13:20:13 瀏覽:464
炫舞七夕抽獎 發布:2025-05-12 12:57:30 瀏覽: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