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杜鵑花病
Ⅰ 杜鵑花的常見病害有哪些
杜鵑花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疫病、黑斑病、葉斑病、缺鐵黃化病等。以根腐病、疫病、缺鐵黃化病為害較嚴重。
1.根腐病
(1)症狀特徵
根受害後,不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養分,葉片漸漸發黃、發紅,繼而脫落,直至全株死亡。根腐往往要到葉上出現變色、壞死、脫落時才發現和引起注意。因此,平時要精心管理。立秋後氣溫漸低,南方大部地區室內外溫度較低,杜鵑盆土和葉的蒸發量變小,根、葉新陳代謝相對減弱,水分消耗少,故此時要注意澆水適當,做到干後再澆,時間間隔應適當長,否則極易造成根部損傷。
(2)防治方法
①病霉引起的根腐病,可在發病前噴灑27%銅高尚懸浮劑6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700倍液。
②發病初期噴灑70%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③由鐮刀菌引起的根腐病可澆灌50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5%多菌靈300倍液、50%殺菌王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
2.疫病
(1)症狀特徵
疫病多為害根部,使根變黑、腐爛,地上部失水發黃。在發病條件適宜時,葉部會急性染病,從葉緣開始失綠,呈水漬狀,病健交界處呈波浪形,葉背現白色霉層。這時枝條也可染病,變褐,呈水漬狀,也長出白色霉層,嚴重時落葉或全株死亡。病原菌隨病殘體存在於土壤中。長期大水漫灌、澆水次數多、水量大,發病重。
(2)防治方法
①杜鵑苗木的繁殖基地應採取高畦栽培,或地膜覆蓋地表,減少與病菌的接觸。
②發病後及時噴施70%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0%滅克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10天1次,防治2~3次。
③長途北運時,裝車前適當澆水,但不宜過多。途中適當通風,防止濕氣滯留。必要時也可裝車前噴上述殺菌劑預防。卸車後如病情較重,須脫盆散濕,使盆土盡快乾燥。
3.缺鐵鋅黃化病
(1)症狀特徵
杜鵑花缺鐵時,葉片大面積由黃化變褐色。是因鹼性水灌溉,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可溶性鐵流失所造成的。枝梢頂部葉片明顯變小,葉質硬脆,葉緣略向背面翻卷,葉色褪綠,有時現黃褐色銹斑,葉尖變為黃色至黃白色,頂端生長緩慢,節間縮短成簇葉狀,植株生長不良,嚴重時致整株死亡,為缺鋅所表現的症狀。當土壤pH高於6時,有效鋅含量明顯降低;當土壤中含磷量高或施入大量磷肥時,形成難溶性磷酸鋅,也會造成缺鋅。另外,當土溫高於30℃時,小葉病發生多。
(2)防治方法
①對於杜鵑花缺鐵引起的生理病害,栽植杜鵑花時需要酸性土。多施有機肥增加對鐵的吸收。可噴施0.2%的硫酸亞鐵水溶液,15天1次為宜。夏季避免強光照直射植株,適當遮陽。
②秋後每平方米土中施硫酸鋅1.5克。施鋅後少施磷肥和有機肥,以利鋅肥發揮作用。每2年施1次即可。
③根外噴施硫酸鋅加消石灰水溶液,每10千克水中加硫酸鋅20~40克、消石灰1~10克。
Ⅱ 杜鵑花主要有哪些病蟲害
1.病害:(1)褐斑病:是杜鵑的主要病害。發病初期葉面上出現褐色小斑點,後逐漸擴展成暗褐色大型斑塊,病斑上散生許多黑色或灰褐色小點。受害葉片變黃,極易脫落,不僅影響當年開花,而且對來年花蕾發育也有很大影響。梅雨季節發病較重。發病後應及時清除病葉,並噴灑50%托布津800倍液防治。
(2)杜鵑餅病:主要發生在嫩葉、嫩芽和嫩莖上。嫩葉受害後病部明顯腫大,背面凹下,正面隆起,呈半球形,所以又叫葉腫病。初期病斑呈淡紅色,後變成黃褐色,表面產生白色粉狀物。後期病斑變成褐色,嚴重時全葉腫大,或者畸形捲曲,最後枯萎脫落。是一種真菌性病害。一年有2次發病,一次為春末夏初,另一次是秋末冬初,以春季發病最重。在病部產生白色粉末物之前摘除病葉,並噴灑65%代森鋅600倍液防治。
此外尚有花腐病、葉枯病、煤煙病等。
2.蟲害:(1)軍配蟲:成蟲體小而扁平,長3.5~4.0毫米,黑褐色。前翅折疊時形成「X」形花紋,翅面密布網狀紋。若蟲體暗褐色,身上有明顯的刺狀物。成蟲、若蟲群集於寄主葉背主、側脈附近吸食為害。被害葉面上出現黃白色斑點,同時在葉背還可見到很多黑褐色蟲糞和(脫)皮殼。可噴灑50%西維因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50%辛硫磷或50%殺螟松乳劑1000~1500倍液防治。
(2)短須蟎:主要在葉背主脈附近刺吸汁液,7~9月為發生盛期,常引起杜鵑大量落葉,嚴重影響生育和觀賞。
此外還有葉蜂、介殼蟲和蓑蛾等。
3.生理病害:杜鵑黃化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發病的原因主要是:土壤鹼性;杜鵑喜酸性土壤,若栽植在鹼性土中會使杜鵑葉片發黃,甚至枯死。缺鐵;培養土中鐵元素不足,葉綠素合成受到影響,葉片變小,呈黃白色,尤以幼葉表現最為明顯。二者有連帶關系,鹼性往往導致缺鐵。養護不當;光照過強或不足、澆水過多、施肥過量或不足、土壤黏重等,都會引起生理障礙,使杜鵑生長不良,葉片出現黃化、脫落等現象。對黃化病應針對上述原因,對症下葯。如因缺鐵引起的黃化,可噴灑或澆灌0.2%硫酸亞鐵水溶液,每隔7天澆1次,連續澆3~4次,葉片即由黃轉綠;對因土壤鹼性引起的黃化,要對土質進行酸化處理,可以換用以腐葉土為主的酸性培養土;如因養護不當引起的黃化,則需採取綜合性養護措施。
Ⅲ 養了好幾年的杜鵑花 生病了 葉子上長白色東西 先謝謝了
這是杜鵑的白粉病抄 很常見,是真菌引起的,濕度過多等原因造成的。注意控制水分。
病部表面長出一層白色粉狀霉層,即病菌無性世代的分生孢子。後期白色粉狀霉層變為淡灰色,受害病葉或枝條上有黑色小粒點產生,即病菌的有性世代的閉囊殼。
防治:降低濕度①早春精細修剪,剪除病枝、病葉,及時燒毀。 ②增施磷鉀肥,控制氮肥。 ③發病初期可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陪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發芽前噴灑波美3~4度石硫合劑,或波爾多液1∶2∶100~200,25%粉銹寧2000倍液或50%三睉酮硫磺1000-1500倍液防治。
花市上有賣,可以去看看
Ⅳ 杜鵑花生病了
應該是花瓣枯萎了吧 葉子枯萎的話 就是水澆多了 或者時干時濕
屋子裡有回暖氣 空氣濕度常答常只有15% 而原生的杜鵑 空氣濕度在75%左右 在濕度低的屋裡 很多花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謝掉 葉子和新芽也很容易枯萎 建議你在杜鵑旁邊掛一個毛巾或者報紙 常噴濕他們 可以適當增加濕度
還有花卉在運輸的過程中難免被凍傷 當花瓣輕微凍傷後 要3--5天才有所表現 當你買到這類 花時 突然改變它的環境 不能適應 所以也 會枯萎 買到這類花 通過精心養護方可緩和
杜鵑實際上並不是像傳說的那麼難養,只要注意保持盆土,用水呈弱酸性,夏季放在陰涼、通風、濕潤的環境中一般沒什麼問題;當然在家庭中想找這樣的環境是比較難,可以放在樓後牆根下(要是有個空調的排水管竟可以經常保持地面潮濕了,嘻嘻)或者南院牆下經常噴水不要讓陽光曬到,經常使用點礬肥水就沒有問題了。
Ⅳ 杜鵑花!這什麼病還有怎麼治
這是火燒病,你必須得多吃一些化肥,多加一些氮磷鉀。會有助於他的病情。或者你得多交點兒水。這些水畢竟是營養水。也就是杜鵑花培養液。
Ⅵ 杜鵑花生病了!
把土翻一下,一般花店里賣的土都是用化肥養的土特別緊水根本透不進去,如果不行的話那就上外面買營養液來滴
Ⅶ 杜鵑的相關信息
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在所有觀賞花木之中,稱得上花、葉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為廣泛的。白居易贊曰:「閑折二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鞭蓉芍葯皆嫫母」。在世界杜鵑花的自然分布中,論種類之多、數量之巨,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能與中國杜鵑花匹敵,中國是世界杜鵑花資源的寶庫!今江西、安徽、貴州以杜鵑為省花,定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八個。木材緻密堅硬,可作為農具、手杖及雕刻之用。根、葉作葯用:根利尿、駁骨、祛風濕,治跌打腹痛,葉可止血。果亦作葯用,在印度用作治療膿腫、潰瘍、腫瘤、皮膚病、痔瘡、發疹、風濕、支氣管炎等症。亦有栽植作綠籬。滿山紅為杜鵑花科植物興安杜鵑的葉,味辛、苦,性寒,小毒。歸肺經。具止咳,祛痰功效。主治急、慢性支氣管炎。 主要成分:葉含黃酮類物質:金絲桃甙(hyperoside),異金絲桃甙(isohyperoside),杜鵑素(farrerol),8-去甲杜鵑素(8-demethylfarrerol),山奈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楊梅樹皮素(myricetin) 杜鵑黃素(azaleatin),二氫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棉花皮素(gossypetin)[2];香豆精類物質:東莨菪素(scopoletin),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 酚酸類物質:香草酸(vanillicacid),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沒食子酸(gallicacid),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acid),丁香酸(syringicacid),杜鵑醇(rhododendrol)等[2],以及氫醌(hydroquinone)和微量梫木毒素(andromedotoxin)又含揮發油,內有大牻牛兒酮(germacrone),檜腦(junipercamphor),薄荷醇(menthol),α-,β-,及γ-桉葉醇(eudesmol)和4-苯基-2-丁酮(4-phenyl-butan-2-one)[4]。另採用氣相色譜-質譜-計算機聯用儀和色譜保留指數兩種定性方法,從揮發油中鑒定出24種成分,其中主成分為順式4,11,11-三甲基-8-亞甲基雙環[7,2,0]-4-十一碳烯(cis-4,11,11-trimethyl-8-methylenebicyclo[7,2,0]-undeca-4-ene),葎草烯(humulene),γ-芹子烯(γ-selinene),γ-欖香烯(γ-elemene),大牻牛兒酮和檜腦[5]。[2]杜鵑花的花語是為了我保重你自己,溫暖的,脆弱的,強烈的感情。
Ⅷ 杜鵑花什麼病如何防治
這杜鵑花沒來病,是高溫和陽源光直照導致葉面灼傷!建議移到陰濕處養。杜鵑性喜涼爽、濕潤、通風的半陰環境,既怕酷熱又怕嚴寒,生長適溫為12℃至25℃,夏季氣溫超過35℃,則新梢、新葉生長緩慢,處於半休眠狀態。夏季要防曬遮陰,冬季應注意保暖防寒。忌烈日暴曬,適宜在光照強度不大的散射光下生長,光照過強,嫩葉易被灼傷,新葉老葉焦邊,嚴重時會導致植株死亡。冬季,露地栽培杜鵑要採取措施進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觀賞類的杜鵑中,西鵑抗寒力最弱,氣溫降至0℃以下容易發生凍害。
Ⅸ 杜鵑花什麼病
杜鵑花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疫病、黑斑病、葉斑病、缺鐵黃化病等。以根腐病、疫病、缺鐵黃化病為害較嚴重。
1.根腐病
(1)症狀特徵
根受害後,不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養分,葉片漸漸發黃、發紅,繼而脫落,直至全株死亡。根腐往往要到葉上出現變色、壞死、脫落時才發現和引起注意。因此,平時要精心管理。立秋後氣溫漸低,南方大部地區室內外溫度較低,杜鵑盆土和葉的蒸發量變小,根、葉新陳代謝相對減弱,水分消耗少,故此時要注意澆水適當,做到干後再澆,時間間隔應適當長,否則極易造成根部損傷。
(2)防治方法
①病霉引起的根腐病,可在發病前噴灑27%銅高尚懸浮劑6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700倍液。
②發病初期噴灑70%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③由鐮刀菌引起的根腐病可澆灌50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5%多菌靈300倍液、50%殺菌王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
2.疫病
(1)症狀特徵
疫病多為害根部,使根變黑、腐爛,地上部失水發黃。在發病條件適宜時,葉部會急性染病,從葉緣開始失綠,呈水漬狀,病健交界處呈波浪形,葉背現白色霉層。這時枝條也可染病,變褐,呈水漬狀,也長出白色霉層,嚴重時落葉或全株死亡。病原菌隨病殘體存在於土壤中。長期大水漫灌、澆水次數多、水量大,發病重。
(2)防治方法
①杜鵑苗木的繁殖基地應採取高畦栽培,或地膜覆蓋地表,減少與病菌的接觸。
②發病後及時噴施70%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0%滅克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10天1次,防治2~3次。
③長途北運時,裝車前適當澆水,但不宜過多。途中適當通風,防止濕氣滯留。必要時也可裝車前噴上述殺菌劑預防。卸車後如病情較重,須脫盆散濕,使盆土盡快乾燥。
3.缺鐵鋅黃化病
(1)症狀特徵
杜鵑花缺鐵時,葉片大面積由黃化變褐色。是因鹼性水灌溉,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可溶性鐵流失所造成的。枝梢頂部葉片明顯變小,葉質硬脆,葉緣略向背面翻卷,葉色褪綠,有時現黃褐色銹斑,葉尖變為黃色至黃白色,頂端生長緩慢,節間縮短成簇葉狀,植株生長不良,嚴重時致整株死亡,為缺鋅所表現的症狀。當土壤pH高於6時,有效鋅含量明顯降低;當土壤中含磷量高或施入大量磷肥時,形成難溶性磷酸鋅,也會造成缺鋅。另外,當土溫高於30℃時,小葉病發生多。
(2)防治方法
①對於杜鵑花缺鐵引起的生理病害,栽植杜鵑花時需要酸性土。多施有機肥增加對鐵的吸收。可噴施0.2%的硫酸亞鐵水溶液,15天1次為宜。夏季避免強光照直射植株,適當遮陽。
②秋後每平方米土中施硫酸鋅1.5克。施鋅後少施磷肥和有機肥,以利鋅肥發揮作用。每2年施1次即可。
③根外噴施硫酸鋅加消石灰水溶液,每10千克水中加硫酸鋅20~40克、消石灰1~10克。
Ⅹ 杜鵑花病了。有知道這是什麼病的嗎
這個杜鵑花這么茂盛。應該他是花盆太小土壤太少了缺少養分而導致葉片乾枯內。如果你把它種在大自然里,容根本就不會出現這種狀態。
就像我這個雖然種植在花壇里,但是很長時間沒有移栽。所以養分不足。才會導致葉片發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