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比利時杜鵑花能長多高

比利時杜鵑花能長多高

發布時間: 2021-02-23 08:31:44

① 比利時杜鵑花冠幅50-60什麼價

鵑花屬中性花卉,喜溫暖、半陰、涼爽、通風、濕潤的環境。要求疏鬆、肥沃、專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黃土)的屬土壤,pH值在5.5至6.5之間,忌用鹼性或黏性土壤。適宜生長溫度是12℃至25℃,夏天要遮陽防曬,冬天要防凍保暖,最好移入室內,特別是西洋杜...

② 杜鵑花的花期有多長時間

杜鵑種類多,根據花期和引種來源分為毛鵑、夏鵑、東鵑、西鵑4類。你種的多半是西鵑中回的雜種(比利時答)杜鵑,它的花期比較長。 杜鵑花現蕾已經有九十天而不開放是不尋常的,最大的可能是花芽已經停止分化,不可能再開了,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尚不明,一般認為是杜鵑生長處於一種半停滯狀態的結果,病害、換盆和土質嚴重不良都是可能的原因。

③ 比利時杜鵑的養護

比利時杜鵑是我國年代從國外引進的名種盆花。它因品種繁多、花色豐富、色彩艷麗、氣氛熱烈、花期持久而成為禮品盆花中的佼佼者。近年來,比利時杜鵑以質優、價廉、量大的態勢在國內年宵花市上扮演著主要角色,並逐步進入百姓家庭。

生物特性

比利時杜鵑每天需12小時左右的光照,忌強光直射,以自然光60%強度為宜。生存適溫0℃-35℃,生育適溫15℃-25℃。栽培基質要求疏鬆、透氣、透水。ph值要求5-6。栽培基質應長期保持濕潤。不耐濃肥,要求薄肥勤施。

花期調控技術

適時整形,整形時間根據人為設定的開花期和調控品種所需的孕育時間進行推算確定。主要辦法是:對強壯的新梢進行短截;對一般新梢打尖;結合造型設計清除病殘枝。

噴施生長抑制劑

整形後20-30天左右,新梢長至3cm左右時,即可噴施植物生長抑制劑,促進植株從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化,使花芽分化准時、發育整齊。

調節營養成分比例

花芽分化後,植株生長以生殖生長為主,營養成分應以磷、鉀肥為主,孕育期氮、磷、鉀比例以15:18:18為宜。

採用控溫設施調節花期誤差

由於不可預見的環境影響,花期調控不免存在一定的誤差,調整辦法以適當調高或降低氣溫以加快或延緩花苞開放。花苞開花的適宜溫度為白天25℃、夜間15℃。

無土盆栽的要領

市場流通的比利時杜鵑大部分採用無土盆栽。無土栽培的要領在於栽培基質的選配,比較經濟實用的栽培基質有:椰糠、泥炭、膨化珍珠岩、炭化稻殼、杉木屑等。常用的配比(體積比):

(1)椰糠1:泥炭1;

(2)椰糠1:泥炭2;珍珠岩0.3;

(3)杉木屑1:泥炭2;

(4)炭化稻殼1:泥炭1.5;

(5)珍珠岩1:泥炭3。

常見病蟲害防治

比利時杜鵑常見病害中的生理性病變主要由產銷地之間水質差異以及流通途中氣溫不適或家庭室內擺放時光照不足而引起。治理方法主要是按比利時杜鵑的生理習性調配好光照、灌溉用水的酸鹼度和溫度。

屬於病理方面的常見病害有:

灰霉病

以疏苗、降濕、保溫為治理的根本措施。葯物治理可用撲海因(1500倍液)、代森錳鋅(500倍液)、速克靈(150倍液)、百菌清(600倍液)等殺菌劑中任選一種噴施。一般用2-3次,間隔7-10天一次,輪換用葯更好。

白絹病

白絹菌一般危害根部。應嚴格選用栽培基質,使用前採用暴曬或拌葯等預防措施。葯物治理可在生長期間用敵克松(500倍液)或五氯硝基苯(800倍液)灌根。一般施用2次可消除,間隔期10天左右。

莖腐病

莖腐病一般在苗床上發生,症狀表現為苗株基部莖干腐爛。及時移栽小苗是治理的根本辦法。葯物防治以殺毒礬(600倍液)或杜邦克露(600倍液)灌根,效果較好。

常見蟲害主要是蟎蟲類和紅蜘蛛,葯物防治用蟎蟲絕(1500倍液)或阿維菌素(3000倍液)噴施。一般噴2次可解決,7-10天一次。

④ 比利時杜鵑花有什麼繁殖方法

1、扦插:

比利時杜鵑扦插時間在5~6月進行,選擇半成熟嫩枝為好,插條長12~15厘米,去掉基部~3片葉,留下頂端葉片並剪去一半,插於盛腐葉土或河沙的插床中,扦插的深度為插條的一半,插後壓實,保持濕度,約40~50天開始癒合,60~70天逐漸生根。如插條用0.2%吲哚丁酸溶液浸蘸基部1~2秒,可提高生根率。

2、壓條:

於4~5月進行,用高空壓條法。選擇2~3年生成熟枝,在離頂端15~20厘米處用利刀進行環狀剝皮,環寬1.5厘米,用塑料薄膜包紮,用苔蘚或腐葉土填塞,並保持濕潤,約4~5個月癒合生根,根系多剪下可直接盆栽。

3、嫁接:

以梅雨季節為好,常用生長勢旺種時間在4月春播,種子細小,播種土需消毒,發芽適溫22~24℃,的2年生毛杜鵑為砧木,接穗用生長健壯、當年萌發的比利時杜鵑嫩枝為好。以枝接為主,切口長3厘米,取接穗8~10厘米,留頂端2片葉,並剪去一半,削成楔形,長3厘米,插入砧木,綁扎保濕,50天後癒合,成活率高。

4、播種繁殖:

比利時杜鵑播種時間在4月春播,種子細小,播種土需消毒,發芽適溫22~24℃,採用室內盆播,播後不需覆土,只需輕壓一下。約10~15天發芽,幼苗生長緩慢,待幼苗具2片真葉時移栽4厘米盆,播種苗需4~5年才能開花。

⑤ 比利時杜鵑(西娟)如何種養

比利時杜鵑,又名西洋杜鵑。其花量多,花期長,生長快,是近年我國從荷蘭、比利時引種的一種名貴花卉。屬杜鵑花科,常綠小灌木。 一、花卉習性:比利時杜鵑屬酸性花卉,須根發達,且細小,種植時宜選擇疏鬆、通透性良好的土壤,以林下腐殖質土為最佳。生長時喜高溫高濕環境條件。 二、扦插繁殖:比利時杜鵑生長期長,一年四季可扦插,一般春、秋兩季最好。 1.作床:床高15厘米,寬1米,長10米,清除雜草、樹根、石頭,敲碎土做床模,然後鋪一層2厘米厚的腐殖土壓實,再在上面鋪一層篩過後、大小在0.2毫米~0.3毫米的黃泥土,厚度在1.5厘米~2厘米之間,淋透水備用。 2.采枝:從生長健壯的母株上採集當年生半木質化的枝條做扦條,過長枝,可除去下節。 3.扦插:扦插枝長度在6厘米~8厘米,保留頂部3片~4片葉,扦插深度在0.5厘米~1厘米,過深易造成扦條基部皮積水腐爛,影響生根;過淺易失水萎蔫。株行距按2厘米×3厘米即可。 4.扦後管理:扦插後淋透水,用薄膜密封覆蓋,上蓋一層遮光網(夏天扦插遮兩層),保持床內高溫高濕環境條件,每隔3天~5天用手壓苗床觀察濕度情況,如濕度不夠時,應適時淋水,淋後馬上密封覆蓋。一般在20天~30天即可長出新根,45天~50天後便可移苗定植栽培。經試驗,按上述技術措施扦插,扦苗成活率在90%左右。 三、栽培管理:比利時杜鵑花卉栽培技術比較復雜,對肥水要求嚴格,各季節管理措施不同。一般要做到雨季避水,夏季遮陰,冬季防寒,同時人工控制開花期要准確。 1.土壤消毒:比利時杜鵑生長除要求疏鬆、酸性土壤外,對土壤環境條件要求嚴格。地栽苗床在整地時,每畝用1.5斤呋喃丹和稀釋1000倍液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土壤消毒處理,可防治地老虎、蟋蟀、螻蛄和病害;盆栽用土可在種植前用蒸氣熏殺或用高錳酸鉀消毒,使土壤達到干凈、衛生、無病蟲害的使用要求。 2.肥水管理:比利時杜鵑生長快、枝葉多,生長期長,需肥水充足。根據其須根細小,施肥以葉面肥為主,輔以花生麩為基肥。目前,市場上主要有葉面寶,綠芬威Ⅰ、Ⅱ、Ⅲ,愛多收,高產靈等,可交替使用。做到薄施勤施,一般每星期施肥一次,每月噴菌葯2次,施葉面肥時結合殺菌。同時視葉面青綠情況,噴施5%的硫酸亞鐵補酸。水分條件對其生長也十分重要,除雨天外,一般地栽苗二天淋一次水,盆栽苗一天淋一次水,室內擺設時,不幹不淋水,淋時淋透。 3.遮陰:比利時杜鵑屬半蔭性花卉,室外種植,夏季一定要有遮光設施,遮光度在75%左右,陽台種植如有西曬,午後可搬入避光處。雨季應作避雨管理,長期淋雨,會導致根部積水,出現落葉,甚至植株爛根死亡。 4.合理修剪:作為母樹一年可多次剪枝扦插。作為觀賞栽植,一年剪枝兩次,第一次在春節開完花後,剪去所有花柄,並合理整形修枝;第二次在每年農歷六月底之前,剪去所有的頂芽,每枝修剪要整齊,不可漏剪,結合整形;平時修剪不定期花芽。達到枝葉繁茂、樹形合理、花蕾整齊的理想修剪效果。 5.防寒:冬季做好防寒工作,露天栽植,夜間應用薄膜遮蓋。 6.病蟲害防治:比利時杜鵑花卉常見病蟲害有:地老虎、蚜蟲、蛀木蟲、食葉蛾類,可用呋喃丹、甲胺磷、樂果等葯物防治。

⑥ 比利時杜鵑怎樣養

方法如下:

1、合理施肥

比利時杜鵑苗期20d左右用0 1%~0 2%多元葉面肥液施用,花前一個月起施肥量要適當增加,以0 2%的速效磷鉀肥為主,每隔10d施一次,以防徒長,促進花多朵大,色澤鮮艷。開花期間停止施肥,避免促發新梢而不利開花。注意施肥不宜過濃過量,以免肥害。


2、夏季管理

比利時杜鵑喜涼爽濕潤的氣候環境,夏、秋季應放於陰涼通風處,並向枝葉及周圍噴灑清水,也可在淺盤中放上清水,將花盆置於盤上,讓花從淺盤底部慢慢吸水。因此栽培地點應選在朝南通風、半陰或陽光散射的地方,也可用60%遮陽網覆蓋,特別是夏天,要做到通風、濕潤、防曬防暑。

3、土壤消毒

比利時杜鵑生長除要求疏鬆、酸性土壤外,對土壤環境條件要求嚴格。地栽苗床在整地時,每畝用1.5斤呋喃丹和稀釋1000倍液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土壤消毒處理,可防治地老虎、蟋蟀、縷姑和病害;盆栽用土可在種植前用蒸氣熏殺或用高錳酸鉀消毒,使土壤達到干凈、衛生、無病蟲害的使用要求。

4、栽培要點:

盆栽用15厘米盆,根系細,施肥不宜過濃,否則根部無法吸收。生長期每半月施肥1次或用卉友21-7-7酸肥。在新葉生長和花芽分化、花蕾形成時,盆土保持濕潤。開花期控制澆水,以免水多掉花。生長期要進行修剪、整枝和摘心,剪除徒長枝和從根際發出的萌櫱枝。花後必須換盆,因根系脆弱易斷,操作時要注意少損傷新根。


5、病蟲防治:

常發生褐霉病危害,用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夏、秋季易受紅蜘蛛和軍配蟲危害,可用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噴殺。

拓展資料:

比利時杜鵑養殖的注意事項

1、新購回的杜鵑,應設法保持空氣濕度,保持盆土濕潤,需要空氣流通但不能穆寒風直吹,更不能移到室外風吹,也不急於換土、施肥。如購回的杜鵑是在冬季,應給予充分光照,在室內養護盡量置南窗內向陽處,環境溫度不能低於12度,如能保持到18~22度則更好。

不要隨意更換地方,以免溫度劇變。也不要放在空氣較污濁之處。由於冬季家庭溫度較低,且在室內,盆土常會濕而不幹,因此必須嚴格控制澆水,開始可通過仔細觀察,當發現嫩葉略現萎蔫說明盆土以經缺水。

此時可先向葉面噴水,略等片刻再行澆水,平時應多噴葉水,以維持小環境的濕度。特別是在冬季應以噴水為主,澆水為輔。

2、杜鵑開花過多,開花時間過長,營養消耗很大,所以營養要跟上。營養供應不足也是造成葉子萎蔫和落葉的原因之一,所以殘花一定要及時摘除以減少營養的無用消耗。如有從根部枝上萌發小枝要及時剪除,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保持植株的生機,盡量抑制萎蔫和落葉的發生。

⑦ 杜鵑花一般能長多少米

根據品種而異,有的杜鵑樹高達4米以上。

⑧ 比利時杜鵑花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比利時杜鵑怎麼養

鵑花屬中性花卉,喜溫暖、半陰、涼爽、通風、濕潤的環境。要求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黃土)的土壤,pH值在5.5至6.5之間,忌用鹼性或黏性土壤。適宜生長溫度是12℃至25℃,夏天要遮陽防曬,冬天要防凍保暖,最好移入室內,特別是西洋杜鵑等比較嬌嫩的杜鵑,更要重視養護。現將筆者幾年來栽培杜鵑花實踐經驗體會,介紹給大家參考:

1.杜鵑花的根須像頭發絲一樣細,粗的主根很少,它既怕干又怕濕,尤其是怕重肥。如果澆水過多,根就泡在水中,過干,枝葉萎縮,葉瓣脫落,對植株威脅很大,至於澆了重肥,則會危及生命。

2.花謝後,必須剪去殘花,避免結實消耗營養,新枝萌發後,適當疏枝,根據植株長勢而定去留。

3.杜鵑最適宜種在泥質盆里,因為泥盆吸水透氣,有利於根系生長發育,枝葉繁茂。

4.盆栽杜鵑花放置地點有講究,一般應放在東南方向陽台,而且要通風,盡量少移動。不通風則易患黑斑病,大批落葉。

5.杜鵑對光照要求也應適度,夏季避免直射光。施肥應掌握薄肥勤施,能淡莫濃,每月在盆土上施一次有機復合肥。每10天噴一次磷酸二氫鉀,作根外施肥。適時澆水,還可在水中放入食用醋,以增加酸度。

6.及時疏蕾疏葉,把長得過多過密的花蕾和葉片去掉一部分,使其空氣流通,養分集中到花蕾。在花蕾形成後,要加重營養,適量多施點磷鉀肥,否則花蕾會轉化為葉苞。

7.杜鵑花落葉和不開花的主要原因有:夏天直射光過強,嚴寒凍傷、澆水太多,施肥太濃,放在室內時間過長,放在空氣不流通或陰暗潮濕地方,淋酸雨等,所以養護過程中要避免這些情況。

8.翻盆換土,不需要年年進行,一般2年至3年一次,盡量少損傷根須,時間應在花謝後或秋季,同時噴灑托布津,以預防病害。

9.杜鵑花的蟲害主要是紅蜘蛛、蚜蟲等,可用殺滅菊酯等噴殺,效果較好,如三天後不死,再噴一次。病害主要是黑斑病,由環境悶熱、缺乏光照引起,可採取措施一方面促使空氣流通,另一方面噴灑波爾多液、多菌靈。

10.杜鵑花繁殖方法主要是扦插。在芒種前後選用新枝,長5厘米至10厘米,在分叉點上剪下,剝去下部葉子,留頂葉3片至4片,將枝條的1/3插入土中,噴足水,蓋上塑料薄膜。平時要加強管理,一年後移栽

1、性喜陰涼濕潤、肥沃疏鬆的酸性土壤,耐寒冷,怕熱;怕澇;喜半陰,怕強光;喜通風,怕大風;喜潮濕,怕乾燥。
2、盆土一定要選用疏鬆的酸性土壤,忌鹽鹼土。
3、盆栽見干見濕,盆內切不可積水,夏天高溫進行葉面噴水。
4、勤修剪,剪除過密枝、枯枝、病枝,花蕾形後剔除花邊梢,以確保花朵開得大而好。
5、喜薄肥,忌濃肥。花後及時摘去殘花,並及時追肥復壯。

熱點內容
新歌荷花情 發布:2025-05-18 04:11:20 瀏覽:974
北京辦公室綠植租擺 發布:2025-05-18 03:36:54 瀏覽:590
多想摘一朵 發布:2025-05-18 03:29:40 瀏覽:520
玫瑰糠疹陰部 發布:2025-05-18 03:29:39 瀏覽:644
紫霞仙女蘭花是建蘭嗎 發布:2025-05-18 03:29:28 瀏覽:497
源益花卉種業 發布:2025-05-18 03:24:24 瀏覽:701
七夕成年禮 發布:2025-05-18 03:23:46 瀏覽:626
吃西蘭花會脹氣嗎 發布:2025-05-18 03:23:43 瀏覽:911
山茶花的形狀是什麼 發布:2025-05-18 03:11:54 瀏覽:211
梅花檔案南雲 發布:2025-05-18 03:07:34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