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嘆調紫羅蘭
⑴ 求斯卡拉蒂《紫羅蘭》的作品簡介
一、簡介:
《紫羅蘭》由義大利作曲家亞·斯卡拉蒂所作。這首典版雅優美的古典權樂曲是作者所作的「康塔塔」(17世紀由詠嘆調和宣敘調交替構成的獨唱曲)中最廣泛流傳的一首。
二、特點詳解:
1、含蓄而富有詩意的歌詞,描繪了紫羅蘭「含珠帶露,亭亭玉立」於「半隱半現」之中的姣美可愛,隱喻了優雅羞澀的少女形象,同時表達了歌中的主人公對她的「彷彿責怪我過分輕狂又過分大膽」的愛慕之心。
2、此曲旋律明快,前奏很有些古鋼琴的韻味。這首歌曲為帶有迴旋性質的三部曲式,其結構為ABAB』A。A段B大調,B段結束至關系調g小調。由節奏活躍的A段與朗誦性較強的B段交替組成。 B段中出現的向關系小調的轉換及那布勒斯六和弦(含有小三度與小六度的六和弦)的應用,豐富了歌曲的音樂色彩。歌曲中有不少地方是與鋼琴伴奏相呼應的。
⑵ 請告訴我莫扎特所有音樂,交響曲,鋼琴曲,歌劇,詠嘆調,以及所有歌曲的名字和下載地址!!!
奧地利作曲家沃爾夫岡•阿瑪台烏斯•莫扎特,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於薩爾茨堡一位宮廷樂師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於維也納。莫扎特三歲起顯露音樂才能,四歲跟隨父親學習鋼琴,五歲作曲,六歲又隨父親學小提琴,八歲創作了一批奏鳴曲和交響曲,十一歲寫了第一首歌劇。他僅僅活了三十六歲。繁重的創作、演出和貧困的生活損害了他的健康,使他過早地離開人世,他的音樂作品成為世界音樂寶庫的珍貴遺產。
1762年,六歲的莫扎特在父親的帶領下到慕尼黑、維也納、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嘗試性的巡迴演出,獲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們先後到德國、法國、英國、荷蘭、義大利等國作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獲得成功。這些旅行演出對莫扎特的藝術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他有機會接觸到歐洲當時最先進的音樂藝術--義大利歌劇、法國歌劇、德國的器樂,這使他以後能成為他那個時代在創作上風格最廣泛的一位作曲家。
自1774年起,他的創作開始進入成熟時期。1777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時,在和社會各階層廣泛的接觸中,特別是與曼亥姆市民藝術家們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遠非傳統觀念所能給予他的啟示和激勵。這不僅是藝術鑒賞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對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體會。他愈加認識到,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與道德所決定。這時已經成人的莫扎特,對自己的奴僕地位感到不滿。為了爭取人身與創作自由,1781年,他徹底地同僱傭他的大主教決裂,毅然辭職。成為奧地利歷史上第一個有勇氣和決心反抗宮廷和教會、維護個人尊嚴的自由作曲家。同年,他到了維也納,並寫出了著名的歌劇《後宮誘逃》。
1782年7月首演,獲得成功。1782年,在沒有徵得父親同意的情況下他同一位曼亥姆音樂家的女兒康坦絲•韋伯結了婚。此間,莫扎特和當時正在維也納的海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向海頓學習四重奏和交響曲的創作經驗。自從他走上自由作曲家道路到他逝世的十年間,是莫扎特一生最重要的創作時期。這期間的作品,無論是歌劇還是交響曲,都展現出新的風貌。這些作品反映了處於上升階段的資產階級所具有的堅定、樂觀的階級意識,表現了維也納進步知識分子典型的思想感情。然而,作為第一個力圖掙脫束縛、維護自己尊嚴的藝術家,他在享受「自由」樂趣的同時,也對「自由」的艱辛有了更實際的體驗。莫扎特在音樂里開始體現他的悲傷、憤懣、甚至抗議,同時仍然對美好的未來抱著天真、誠摯的嚮往,一打開美麗的外殼,就迸射出如火的激情。
莫扎特一生中最後的兩年是經濟最困難的時期,他曾說道:「我的舌頭已經嘗到了死的滋味,我的創作還是樂觀的。」1791年12月5日這位偉大而優雅的天才在維也納的貧民窟里離開了這個讓他多災多難的世界。
當時妻子正患重病,家裡沒有一個零用錢,三十五歲的莫扎特就被埋葬在窮人的無名公墓里,沒有一個親屬給他送葬,荒草隱蔽,雨露沖洗,讓今天無數對他崇敬的後人慾祭無處。他為未能完成《安魂曲》而抱憾終生,但如今全世界都在贊美他的天才,他的靈魂真正可以安息了。
音樂史書上稱莫扎特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卻留下了那麼豐富的作品。他的創作幾乎涉及了音樂的所有領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當推歌劇。他繼承格魯克歌劇改革的理想,而且更進了一步。與格魯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張「詩必服從音樂」。他的歌劇具有強烈的音樂感染力,旋律非常優美、流暢自然而深情,宣敘調也富於歌唱性。不同類型的音樂,將各種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鮮明而生動。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為安排戲劇性沖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簡練、個性化,在音樂的性質上與全劇有了更多的內在聯系。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國歌劇藝術的開拓史上立下了不朽業績。其中以《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和《魔笛》最為傑出。
交響樂也是莫扎特創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響曲是他最後的三部,即降E大調、g小調和C大調交響曲。其中《降E大調第三十九交響曲》明朗愉快、充滿詩意;《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富有戲劇性,有海頓式的樂觀主義情緒,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於海頓,被稱為莫扎特的「英雄」交響曲;《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通常被稱為《朱彼特》)宏偉豪邁、東觀向上,預示了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響曲的出現。莫扎特的交響曲(尤其是最後三首),是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響曲創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貢獻在於各樂章之間的主題之間的對比性。
總的來說,莫扎特的創作成就遍及各個領域。它們反映了十八世紀末,處在被壓迫地位的德奧知識分子擺脫封建專制主義的羈絆,對美好社會和光明、正義、人的尊嚴的追求。他的音樂風格具有誠摯、細膩、通俗、優雅、輕靈、流麗的特徵,大都充滿了樂觀主義的情緒,反映了上升時期的德奧資產階級向上的精神狀態,在維也納後期的創作中,也出現了悲劇性、戲劇性的風格,對社會矛盾的反映更趨深刻。
音樂:
莫扎特從6歲(1762年)開始作曲,到35(1791年)歲去世,在這短短的29個春秋寒暑中共創作了626首曲子。
作品編號(K) 作品名稱
(註:Kochel的縮寫,用於莫扎特作品的編號。克舍爾(L.V.Kochel)為十九世紀奧地利著名音樂家,莫扎特作品的編定者。)
1.G大調小步舞曲和三重奏
2.F大調小步舞曲
3.降B大調快板
4.F大調小步舞曲
5.F大調小步舞曲
6.C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7.D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8.降B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9.G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9a.C大調快板
9b.降B大調行板
10.降B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11.G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12.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13.F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14.C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15.降B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16.降E大調交響曲(NO.1)
17.降B大調交響曲(NO.2)
18.降E大調交響曲(NO.3)
19.D大調交響曲(NO.4)
19d.C大調鋼琴奏鳴曲(四手聯彈)
20."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合唱)
21.為男高音和樂隊所作的詠嘆調
22.降B大調交響曲(NO.5)
23.為女高音和弦樂所作的詠嘆調
24.八首鋼琴變奏曲
25.七首鋼琴變奏曲
26.降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27.G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28.C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29.D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30.F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31.降B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32.為樂隊、女高音、大鍵琴所作的幻想曲
33.F大調聖歌、四個聲部和弦樂
34.一首宗教聖歌、四個聲部、樂隊和管風琴
35.第一位死者的罪惡(合唱)
36.為男高音和男低音所作的宣敘調和詠嘆調
37.F大調鋼琴協奏曲(NO.1)
38.拉丁文喜劇:《阿波羅和雅辛托斯》
39.降B大調鋼琴協奏曲(NO.2)
40.D大調鋼琴協奏曲(NO.3)
41.G大調鋼琴協奏曲(NO.4)
42.葬禮音樂
43.F大調交響曲(NO.6)
44.交替聖歌《Cibavit eos.》
45.D大調交響曲(NO.7)
46.根據K.361改編的五重奏
46d.C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46e.F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47.宗教音樂
48.D大調交響曲(NO.8)
49.G大調彌撒
50.德國小歌劇《巴士亭和巴士亭納》
51.諧歌劇《偽裝的傻女子》
52.達夫納,你的玫瑰色面頰(藝術歌曲)
53.致歡樂(歌曲)
54.F大調鋼琴奏鳴曲
55.鋼琴奏鳴曲(不能確定)
56.鋼琴奏鳴曲(不能確定)
57.小提琴奏鳴曲(不能確定)
58.小提琴奏鳴曲(不能確定)
59.小提琴奏鳴曲(不能確定)
60.小提琴奏鳴曲(不能確定)
61a. G大調彌撒
61b. 7首小步舞曲
61c. 7首小步舞曲
61d. 7首小步舞曲
61e. 為女高音和樂隊所作的宣敘調和詠嘆調
61f. 為長笛、小提琴、中提琴和低音提琴所作的小步舞曲(不能確定)
61g. 為鍵盤樂器所作的小步舞曲
61h. 6首小步舞曲
62.D大調遣興曲
63.G大調遣興曲
64.D大調小步舞曲
65.G大調彌撒
65a.7首小步舞曲
66.C大調彌撒
67.降E大調管風琴和弦樂奏鳴曲
68.降B大調管風琴和弦樂奏鳴曲
69.D大調管風琴和弦樂奏鳴曲
70.女高音詠嘆調
為男高音所作的詠嘆調
71.聖歌一首,四聲部、弦樂和管風琴
72.C大調交響曲(NO.9)
73.G大調交響曲(NO.10)
74b.為女高音和樂隊所作的詠嘆調
75.F大調第四十二交響曲(#.43)
76.F大調第四十三交響曲(#.44)
77.為女高音和樂隊所作的宣敘調和詠嘆調
78.為女高音和樂隊所作的詠嘆調
79.為女高音和樂隊所作的宣敘調和詠嘆調
80.G大調弦樂四重奏(NO.1)
81.D大調交響曲
82.為女高音和樂隊所作的詠嘆調
83.為女高音和樂隊所作的詠嘆調
84.D大調交響曲(NO.11)
85.A小調求主憐憫歌
86.交替聖歌
87.嚴肅歌劇《米特里達特》
88.為女高音和樂隊所作的詠嘆調
89.G大調為五位女高音所作的卡農式慈悲經
90.D小調為人聲和管風琴所作的慈悲經
91.D大調慈悲經
92.應答輪唱贊美詩 (不能確定)
93.詩篇詠唱(四個聲部、弦樂和管風琴)
94.D大調小步舞曲
95.D大調交響曲(NO.45)(不能確定)
96.C大調交響曲(NO.46)(不能確定)
97.D大調交響曲(NO.47)(不能確定)
98.F大調交響曲(不能確定)
99.降B大調遣興曲
100.D大調小夜曲(NO.1)
101.F大調小夜曲(NO.2)
102.一首交響樂的末樂章,F大調
103.十九首小步舞曲
104.六首小步舞曲
105.六首小步舞曲
106.序曲和三首舞曲
107.三首大協奏曲
108.一首宗教音樂,G大調
109.一首連禱歌
109b.四十二首鋼琴獨奏曲
110.G大調交響曲(NO.12)
111.歌劇:《塞雷納塔》
112.F大交響曲(NO.13)
113.E大調嬉遊曲(NO.1)
114.A大調交響曲(NO.14)
115.C大調彌撒
116.F大調彌撒
117.C大調彌撒
118.宗教劇:La Betulia Liberata
119.為女高音和樂隊所作的詠嘆調
120.D大調第五十交響曲
121.D大調第五十交響曲
122.降E大調小步舞曲
123.降B大調鄉村舞曲
124.G大調交響曲(NO.15)
125.一首連禱歌
126.歌劇:《西庇歐內的夢》
127.降B大調的宗教樂曲
128.C大調交響曲(NO.16)
129.G大調交響曲(NO.17)
130.F大調交響曲(NO.18)
131.D大調嬉遊曲(NO.2)
132.降E大調交響曲(NO.19)
133.D大調交響曲(NO.20)
134.A大調交響曲(NO.21)
135.歌劇:《盧喬·西拉》
136.D大調嬉遊曲
137.降B大調嬉遊曲
138.F大調嬉遊曲
139.C小調、大調彌撒
140.G大調彌撒(不能確定)
141.C大調感恩贊
142.降B大調Tantum ergo(不能確定)
143.為女高音、弦樂和管風琴所作的詠嘆調
144.D大調管風琴與弦樂奏鳴曲
145.F大調管風琴與弦樂奏鳴曲
146.為女高音所作的詠嘆調
147.藝術歌曲:我多麼不幸
148.藝術歌曲:哦,神聖同盟
149.藝術歌曲:
150.藝術歌曲:秘密的愛情
151.藝術歌曲:低層次的滿足
152.歌曲:Ridente la calma
153.降E大調賦格(片斷)
154.G小調賦格(片斷)
155.D大調弦樂四重奏(NO.2)
156.G大調弦樂四重奏(NO.3)
157.C大調弦樂四重奏(NO.4)
158.F大調弦樂四重奏(NO.5)
159.降B大調弦樂四重奏(NO.6)
160.降E大調弦樂四重奏(NO.7)
161.D大調交響曲
162.C大調交響曲(NO.22)
163.D大調交響曲
164.六首小步舞曲
165.為女高音所作的經文歌:信眾歡騰
166.降E大調嬉遊曲(NO.3)
167.G大調彌撒
168.F大調弦樂四重奏(NO.8)
169.A大調弦樂四重奏(NO.9)
170.C大調弦樂四重奏(NO.10)
171.降E大調弦樂四重奏(NO.11)
172.降B大調弦樂四重奏(NO.12)
173.D小調弦樂四重奏(NO.13)
174.降B大調弦樂五重奏
175.D大調鋼琴協奏曲(NO.5)
176.十六首小步舞曲
177.一首奉獻經
178.女高音詠嘆調
179.十二首C大調鋼琴變奏曲
180.六首G大調鋼琴變奏曲
181.D大調交響曲(NO.23)
182.降B大調交響曲(NO.24)
183.G小調交響曲(NO.25)
184.降E大調交響曲(NO.26)
185.D大調小夜曲
186.降B大調嬉遊曲(NO.4)
187.C大調嬉遊曲(NO.5)
188.C大調嬉遊曲(NO.6)
189.D大調進行曲
190.C大調雙小提琴協奏曲
191.降B大調大管協奏曲
192.F大調小彌撒
193.C大調聖母贊歌
194.D大調彌撒
195.D大調連禱歌
196.諧歌劇:《假女園丁》
196e.降E大調嬉遊曲
196f.降B大調嬉遊曲
197.Tantum ergo(不能確定)
198.一首奉獻經
199.G大調交響曲(NO.27)
200.C大調交響曲(NO.28)
201.A大調交響曲(NO.29)
202.D大調交響曲(NO.30)
203.D大調小夜曲(NO.4)
204.D大調小夜曲(NO.5)
205.D大調嬉遊曲(NO.7)
206.D大調進行曲
207.降B大調小提琴協奏曲(NO.1)
208.歌劇:《牧人王》
209.男高音詠嘆調
210.男高音詠嘆調
211.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NO.2)
212.降B大調管風琴和弦樂奏鳴曲
213.F大調嬉遊曲(NO.8)
214.C大調進行曲
215.D大調進行曲
216.G大調小提琴協奏曲(NO.3)
217.女高音詠嘆調
218.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NO.4)
219.A大調小提琴協奏曲(NO.5)
220.C大調彌撒
221.C大調慈悲經
222.D大調奉獻經
223.C大調Ossana(片斷)
224.F大調管風琴和弦樂奏鳴曲
225.A大調管風琴和弦樂奏鳴曲
226.卡農(偽作)
227.卡農(偽作)
228.雙卡農
229.卡農
230.卡農
231.卡農
232.卡農
233.卡農
234.卡農
235.鋼琴卡農
236.降E大調鋼琴行板
237.D大調進行曲
238.降B大調鋼琴協奏曲(NO.6)
239.D大調小夜曲"月下小夜曲"(NO.6)
240.降B大調嬉遊曲(NO.9)
241.G大調管風琴和弦樂奏鳴曲
242.F大調三鋼琴協奏曲(NO.7)
243.降E大調, 四聲部宗教音樂
244.F大調管風琴和弦樂奏鳴曲
245.D大調管風琴和弦樂奏鳴曲
246.C大調鋼琴協奏曲(NO.8)
247.F大調嬉遊曲(NO.10)
248.F大調進行曲
249.D大調進行曲
250.D大調"哈夫納"小夜曲(NO.7)
251.D大調嬉遊曲(NO.11)
252.降E大調嬉遊曲(NO.12)
253.F大調嬉遊曲(NO.13)
254.降B大調鋼琴三重奏
255.為女低音所作的宣敘調和詠嘆調
256.男高音詠嘆調
257.C大調彌撒,四聲部、樂隊和管風琴
258.C大調短小彌撒
259.C大調短小彌撒
260.一首奉獻經
261.E大調小提琴柔板
262.C大調彌撒
263.C大調管風琴和弦樂奏鳴曲
264.九首鋼琴變奏曲
265.十二鋼琴變奏曲
266.降B大調弦樂三重奏
267.四首鄉村舞曲
268.降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NO.6)
269.降B大調迴旋曲
270.降B大調嬉遊曲(NO.14)
271.降E大調鋼琴協奏曲(NO.9)
271a.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不能確定)
272..為女高音所作的宣敘調和詠嘆調
273..F大調Graaie ad festum
274..G大調管風琴和弦樂奏鳴曲
275..降B大調短小彌撒、四聲部、樂隊和管風琴
276..C大調Regina Coeli
277.一首奉獻經
278..C大調管風琴和弦樂奏鳴曲
279.C大調鋼琴奏鳴曲
280.F大調鋼琴奏鳴曲
281.B大調鋼琴奏鳴曲
282.降E大調鋼琴奏鳴曲
283.降G大調鋼琴奏鳴曲
284.D大調鋼琴奏鳴曲
285.D大調長笛和弦樂四重奏
285a.G大調長笛和弦樂四重奏(已失)
285b.C大調長笛和弦樂四重奏
286.D大調小夜曲(NO.8)
287.降B大調嬉遊曲(NO.15)
288.F大調嬉遊曲
289.降E大調嬉遊曲(NO.16)
290.D大調進行曲
291.管弦樂賦格
292.降B大調大管與大提琴奏鳴曲
293.F大調大管協奏曲
294.為女高音所作的宣敘調和詠嘆調
295.男高音詠嘆調
296.C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297.D大調交響曲(NO.31)
298.A大調長笛和弦樂四重奏
299.C大調長笛和豎琴四重奏
299b.芭蕾音樂
300.降B大調加沃特舞曲
301. G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302. 降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303. C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304. E小調小提琴奏鳴曲
305. 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306. D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307. 小詠嘆調
308. 小詠嘆調
309. C大調鋼琴奏鳴曲
310. A小調鋼琴奏鳴曲
311. D大調鋼琴奏鳴曲
311a.降B大調序曲
312. G小調鋼琴奏鳴曲,快板
313. G大調長笛奏鳴曲
314. D大調長笛奏鳴曲
315. C大調長笛奏鳴曲,慢板
315a.八首小步舞曲
316. 為女高音所作的宣敘調和詠嘆調
317. C大調彌撒"加冕"
318. G大調交響曲(NO.32)
319. 降B大調交響曲(NO.33)
320. D大調小夜曲(NO.9)"驛號"
321. C大調《多米尼加的晚課經》
322. 降E大調慈悲經
323. C大調慈悲經
324. 贊美詩(不能確定)
325. 贊美詩(不能確定)
326. 贊美詩
327. 贊美詩
328. C大調管風琴和弦樂奏鳴曲
329. C大調管風琴和弦樂奏鳴曲
330. C大調鋼琴奏鳴曲
331. A大調鋼琴奏鳴曲
332. F大調鋼琴奏鳴曲
333. 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
334. D大調嬉遊曲(NO.17)
335. 兩首D大調進行曲
336. C大調管風琴和弦樂奏鳴曲
337. C大調庄嚴彌撒
338. C大調交響曲(NO.34)
339. 懺悔者庄嚴的晚禱,C大調
340. C大調慈悲經(未完成)
341. D小調慈悲經
342. 奉獻經
343. 兩首教堂歌曲
344. 歌劇:Zaide(未完成)
345. 歌劇:埃及國王塔莫斯
346. 夜曲
347. 卡農
348. 卡農
349. 藝術歌曲:心滿意足
350. 藝術歌曲:
351. 藝術歌曲:來吧,親愛的吉特
352. 八首鋼琴變奏曲
353. 十二首鋼琴變奏曲
354. 十二首鋼琴變奏曲
355. D大調小步舞曲
356. C大調玻璃琴柔板
357. G大調鋼琴奏鳴曲,四手聯彈(未完成)
358. 降大調鋼琴奏鳴曲,四手聯彈
359. 十二首小提琴、鋼琴變奏曲
360. 六首小提琴、鋼琴變奏曲
361. 降B大調小夜曲(NO.10)
362. C大調進行曲
363. 三首小步舞曲
364. 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
365. 降E大調雙鋼琴協奏曲(NO.10)
366. 歌劇:《伊多梅紐斯》
367. 芭蕾音樂
368. 為女高音所作的宣敘調和詠嘆調
369. 女高音獨唱
370. F大調雙簧管與弦樂四重奏
371. 降E大調圓號迴旋曲
372. 降B大調小提琴奏鳴,快板(片斷)
373. C大調小提琴迴旋曲
374. 為女高音所作的宣敘調和詠嘆調
375. 降E大調小夜曲(NO.11)
376. F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377. F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378. 降B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379. G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380. 降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381. D大調鋼琴奏鳴曲,四手聯彈
382. D大調鋼琴與樂隊迴旋曲
383. 女高音詠嘆調:善良的恩人,請接受我的謝意
384. 歌劇:《後宮誘逃》
385. D大調交響曲"哈夫納"(NO.35)
386. A大調鋼琴與樂隊迴旋曲
387. C大調弦樂四重奏"海頓之一"(NO.14)
388. C小調小夜曲(NO.12)
389. 二重奏
390. 藝術歌曲:致希望
391. 藝術歌曲:致孤獨
392. 藝術歌曲:該感謝格蘭茨
393. 藝術歌曲:
394. C大調鋼琴幻想?/ca>
⑶ 求義大利歌曲《紫羅蘭》的創作背景或故事背景,英文名《Le Violette》
創作背景:這首典雅優美的古典樂曲是作者所作的「康塔塔」,(17世紀由詠嘆調和宣敘調交替構成的獨唱曲)中最廣泛流傳的一首。含蓄而富有詩意的歌詞,描繪了紫羅蘭「含珠帶露,亭亭玉立」於「半隱半現」之中的姣美可愛。
隱喻了優雅羞澀的少女形象,同時表達了歌中的主人公對她的「彷彿責怪我過分輕狂又過分大膽」的愛慕之心。
(3)詠嘆調紫羅蘭擴展閱讀;
《紫羅蘭》由義大利作曲家亞歷山德羅·斯卡拉蒂所作。此曲旋律明快,前奏很有些古鋼琴的韻味。這首歌曲為帶有迴旋性質的三部曲式,其結構為ABAB』A。A段B大調,B段結束至關系調g小調。由節奏活躍的A段與朗誦性較強的B段交替組成。
B段中出現的向關系小調的轉換及那布勒斯六和弦(含有小三度與小六度的六和弦)的應用,豐富了歌曲的音樂色彩,歌曲中有不少地方是與鋼琴伴奏相呼應的。
斯卡拉蒂是那不勒斯樂派歌劇的創始人,共寫了115部歌劇、約700首康塔塔,以及清唱劇、彌撒曲、經文歌等,總計不下千餘首,斯卡拉蒂的歌劇大都取材於生活喜劇與歷史傳說。
他強調歌劇是用音樂表現的戲劇,反對威尼斯歌劇中那種浮華膚淺,充分發揮了音樂的抒情作用,聲樂占絕對優勢。他發展並固定了歌劇序曲、反始詠嘆調、配伴奏的朗誦調等形式。
他對半音音階、和聲、旋律、節奏的處理,樂隊的編制,聲樂的花腔等因素的運用,使他的歌劇具有鮮明的巴羅克風格。
⑷ 急求:義大利古典詠嘆調【紫羅蘭】
http://padron.entretemas.com/...cc/Descargas/MP3/Sadel/06-LeViolette_Scarlatti.mp3 湊合聽吧
⑸ le violette紫羅蘭在美聲界達到了什麼水平,中階or高階
這個是美聲的初學者練習的古典藝術歌曲,這個歌是在巴洛克時期最主要的小詠嘆調之一!但是我說實話啊,提問者千萬別以為這個是練聲曲,或者說這個是初級的作品,每一首歌都不簡單,因為節奏和音高特別難掌握
⑹ 義大利歌曲紫羅蘭背景
紫羅蘭由來義大利作曲家亞-斯卡自拉蒂所作。這典雅優美的古典樂曲是作者所作的『康塔塔』【17世紀由詠嘆調和宣敘調構成的獨唱曲】最廣泛流傳的一首。含蓄而富有詩意的歌詞,描繪了紫羅蘭的『含珠帶露,亭亭玉立』,於『半隱半現』之中的嬌美可愛,隱喻了優雅羞澀的少女形象,同時表達了歌曲的主人公對她的『彷彿我過分輕狂,又過分大膽』愛慕之情
⑺ 當代詩歌諾貝爾獎獲獎作品
1992年
德里克·沃爾科特(1930~)聖露西亞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在綠夜裡》、《放逐及其他》、《海灣及其他》;劇作《猴山之夢》、《最後的狂歡》等。1992年作品《西印度群島》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啟發性和廣闊的歷史視野,是其獻身多種文化的結果」。
1990年
奧克塔維奧·帕斯(1914~1998)墨西哥詩人。主要詩作有《太陽石》、《假釋的自由》、《向下生長的樹》;散文作品有《孤獨的迷官》、《人在他的世紀中》、《印度紀行》等。1990年作品《太陽石》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他的作品充滿激情,視野開闊,滲透著感悟的智慧並體現了完美的人道主義」。
1987年
約瑟夫·布羅茨基(1940~1996)蘇裔美籍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韻文與詩》、《山丘和其他》、《悼約翰鄧及其他》、《駐足荒漠》;散文集《小於一》等。1987年《從彼得堡到斯德哥爾摩》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他的作品超越時空限制,無論在文學上或是敏感問題方面都充分顯示出他廣闊的思想及濃郁的詩意」。
1984年
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1901~1986)捷克詩人。主要作品有詩作《裙兜里的蘋果》、《鑄鍾》、《媽媽》、《哈雷慧星》和回憶錄《世界美如斯》等。1984年作品《紫羅蘭》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他的詩富於獨創性、新穎、栩栩如生,表現了人的不屈不撓精神和多才多藝的渴求解放的形象」。
1980年
切斯拉夫·米沃什(1911~2004),波蘭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冰封的日子》、《三個季節》、《冬日鍾聲》、《白晝之光》、《日出日落之處》;日記《獵人的一年》;論著《被奴役的心靈》;小說《奪權》等。1980年作品《拆散的筆記簿》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不妥協的敏銳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沖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狀態」。
1979年
奧德修斯·埃里蒂斯(1911~1996)希臘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初生的太陽》、《英雄輓歌》、《理所當然》等。1979年作品《英雄輓歌》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他的詩,以希臘傳統為背景,用感覺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銳,描寫現在認為自由和創新而奮斗」。
1977年
阿萊克桑德雷·梅洛(1898~1984)西班牙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天堂的影子》、《毀滅或愛情》、《終級的詩》、《知識的對白》等。1977年作品《天堂的影子》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他的作品繼承了西班牙抒情詩的傳統和吸取了現在流派的風格,描述了人在宇宙和當今社會中的狀況」。
1975年
埃烏傑尼奧·蒙塔萊(1896~1981)義大利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烏賊骨》、《守岸人的石屋》等。1975年作品《生活之惡》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由於他傑出的詩歌擁有偉大的藝術性,在不適合幻想的人生里,詮釋了人類的價值」。
1974年
哈里·埃德蒙·馬丁遜(1904~1978)瑞典詩人。主要作品有詩作《現代抒情詩選》、《游牧民族》、《自然》、《海風之路》、《蟬》、《草之山》和代表作《阿尼亞拉》等。1974年作品《露珠里的世界》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他的作品透過一滴露珠反映出整個世界」。
1971年
巴勃魯·聶魯達(1904~1973)智利詩人。主要作品有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西班牙在我心中和代表作《詩歌總集》等。1971年作品《情詩哀詩贊詩》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詩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復甦了一個大陸的命運與夢想」。
1966年
奈莉·薩克斯(女)(1891~1970)瑞典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逃亡與蛻變》、《無塵世界的旅行、《死亡的依舊慶祝生命》;詩劇《伊萊》等。1966年作品《逃亡》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因為她傑出的抒情與戲劇作品,以感人的力量闡述倆以色列的命運」。
1963年
喬治·塞菲里斯(1900~1971)希臘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轉折點》、《神話和歷史》、《航海日誌》和《「畫眉鳥」號》。1963年作品《「畫眉鳥」號》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他的卓越的抒情詩作,是對希臘文化的深刻感受的產物」。
1960年
聖瓊·佩斯(1887~1975)法國詩人。主要作品有詩作《遠征》、《流放》、《雨》、《雪》、《風》、《海標》、《鳥》、《榮興》等。1960年作品《藍色戀歌》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由於他高超的飛越與豐盈的想像,表達了一種關於目前這個時代之富於意象的沉思」。
1959年
薩瓦多爾·誇西莫多(1901~1968)義大利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水與土》、《消逝的笛音》、《瞬息間是夜晚》和《日復一日》等。1959年作品《水與土》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由於他的抒情詩,以古典的火焰表達了我們這個時代中,生命的悲劇性體驗」。
1956年
胡安·拉蒙·希梅內斯(1881~1958)西班牙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詩韻集》、《悲哀的詠嘆調》;散文集《三個世界的西班牙人》;長詩《空間》等。1956年作品《悲哀的詠嘆調》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由於他的西班牙抒情詩,成了高度精神和純粹藝術的最佳典範」。
1948年
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英美詩人、劇作家、批評家。主要作品有詩作《普魯弗洛克的情歌》、《荒原》、《四個四重奏》;論著《傳統與個人才能》、《批評的功能》、《詩與批評的效用》等。1948年作品《四個四重奏》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對於現代詩之先鋒性的卓越貢獻」。
1945年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女)(1889~1957)智利詩人。主要作品有《死的十四行詩》,詩集《絕望》、《柔情》、《有刺的樹》、《葡萄區榨機》等。1945年作品《柔情》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她那由強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詩,已經使得她的名字成為整個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徵」。
1931年
埃利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德(1864~1931)瑞典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荒原與愛情》、《秋天的號角》等。1931年作品《荒原和愛情》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由於他在詩作的藝術價值上,從沒有人懷疑過」。
1923年
威廉·勃特勒·葉芝(1865~1939)愛爾蘭詩人、劇作家。主要作品有詩作《當你老了》、《麗達與天鵝》等。1923年作品《麗達與天鵝》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由於他那永遠充滿著靈感的詩,它們透過高度的藝術形式展現了整個民族的精神」。
1919年
卡爾施皮特勒(1845~1924)瑞士詩人、小說家。主要作品有史詩《奧林匹亞的春天》、《受難的普羅米修斯》等。1919年作品《奧林比亞的春天》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特別推崇他在史詩《奧林帕斯之春》的優異表現」。
1916年
魏爾納·海頓斯坦姆(1859~1940)瑞典詩人、小說家。主要作品有詩集《朝聖年代》,小說《查理士國王的人馬》等。1916年作品《朝聖年代》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褒獎他在瑞典文學新紀元中所佔之重要代表地位」。
1913年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印度詩人、社會活動家主。要作品有詩作《吉檀迦利》,小說《兩畝地》、《沉船》等。1913年作品《吉檀枷利—飢餓石頭》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由於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這詩出之於高超的技巧,並由於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業已成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
1906年
喬祖埃·卡爾杜齊(1835~1907)義大利詩人、文藝批評家。主要作品有詩集《青春詩》、長詩《撒旦頌》、專著《義大利民族文學的發展》等。1906年作品《青春詩》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不僅是由於他精深的學識和批判性的研究,更重要是為了頌揚他詩歌傑作中所具有的特色、創作氣勢,清新的風格和抒情的魅力」。
1904年
弗雷德里克·米斯塔爾(1830~1914)法國詩人。主要作品有詩作《黃金島》《普羅旺斯》《米洛依》等。1904年作品《金島》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他的詩作蘊涵之清新創造性與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實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質朴精神」。
1901年
蘇利·普呂多姆(1839~1907)法國詩人。主要詩作有《命運》,散文《詩之遺囑》和《論美術》等。1901年作品《孤獨與深思》獲諾貝爾文學獎。獎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藝術和罕有的心靈與智慧的實證」。
⑻ 求高考義大利文歌曲,像求愛神給我安慰之類類型的!女高美聲
《求愛神給我安慰》選自《費加羅婚禮》
又名《伯爵夫人詠專嘆調》屬
o
mi
rendi
il
mio
tesoro,
o
mi
lascia
almen
morrir.
porgi
amor
qualche
ristoro
al
mio
olo,
a』miei
sospir!
porgi,
amor,
qualche
ristoro,
al
mio
olo,
a'miei
sospir!
o
mi
rendi
il
mio
tesoro,
o
mi
lascia
almen
morir.
⑼ 斯卡拉蒂《紫羅蘭》的簡介。
一、簡介:
《紫羅蘭》由義大利作曲家亞·斯卡拉蒂所作。這首典雅優美的古典樂曲是作者所作的「康塔塔」(17世紀由詠嘆調和宣敘調交替構成的獨唱曲)中最廣泛流傳的一首。
二、特點詳解:
1、含蓄而富有詩意的歌詞,描繪了紫羅蘭「含珠帶露,亭亭玉立」於「半隱半現」之中的姣美可愛,隱喻了優雅羞澀的少女形象,同時表達了歌中的主人公對她的「彷彿責怪我過分輕狂又過分大膽」的愛慕之心。
2、此曲旋律明快,前奏很有些古鋼琴的韻味。這首歌曲為帶有迴旋性質的三部曲式,其結構為ABAB』A。A段B大調,B段結束至關系調g小調。由節奏活躍的A段與朗誦性較強的B段交替組成。 B段中出現的向關系小調的轉換及那布勒斯六和弦(含有小三度與小六度的六和弦)的應用,豐富了歌曲的音樂色彩。歌曲中有不少地方是與鋼琴伴奏相呼應的。
⑽ 誰知道短小經典的詠嘆調
普契尼的作品 今夜無人入睡(nessun dorma) 星光燦爛( E lucevan le stelle) 為了藝術,為了愛情 神秘的和諧內( Recondita armonia)晴朗容的一天 主人請聽我說 你冰冷的小手( Che gelida manina) 哦,可愛的女人威爾第作品 飲酒歌 我屬於你,可愛的人 遠離了它,我少年時狂熱的夢想( Lunge da lei...De' miei bollenti spiriti)聖潔的阿依達 善變的女人羅西尼作品 快給本城的總管讓路(Il Barbiere Di Siviglia La Ran La Le Ra, La Ran La La. Largo Al Factotum) 莫扎特的作品 自己也不曾了解自己 復仇之火 唐尼采蒂作品 偷灑一滴淚( Una furtiva lagr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