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梔子花
『壹』 通過對《乾草車》和《六君子圖》賞析,說說中國和西方繪畫美學特徵的差異
《乾草車》是英國著名畫家約翰·康斯太勃爾田園風景畫的代表作。該油畫描繪了英國薩福克郡阿爾河畔一個小村莊的優美風景。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中西方繪畫中最本原的美學差異:寫意與寫實。中國繪畫偏於精神性的寫意,表達了畫者對物象的理解及感受,表現物象最本質特徵,並進行了理想性塑造加工。其精神性常常高於畫本身的表達與技法,物象作為抒情的媒介表達著作者的精神境界與人格追求。而西方繪畫則偏於寫實性地再現對象,往往表達重於構思,技法展示遮蔽了畫家的精神表達,要透過層層物象才能體味畫家深藏的內心世界。而且西畫常以故事性或場景性代替精神性,在立意上存在缺失。如18世紀評論家狄德羅所說:「在我們的畫作中都有著構思上的弱點,思想性的貧乏。」下面將從造型、色彩及構圖三個方面進一步闡釋中西方繪畫在寫意與寫實上的美學差異。
1 在造型上,中國繪畫美學偏於平面性,而西方繪畫美學偏於立體性。中國的繪畫由工藝裝飾(青銅器、陶器紋樣)發展而來,本身就具有先天的平面特徵。陶器上的紋樣多是圖案化、美化後的物象,因此中國繪畫常具有較強的裝飾性意味,也歷來不竭力追求再現對象,而是滿足於表現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具有意象性造型理念。中國畫家不寫生,而是通過觀察記憶將形象積累於腦海,作畫時便全憑記憶,這樣既保留了物象的本質特徵如種類、規律、結構等等,又主觀過濾掉了其非本質的元素如光影、明暗及色彩變化。譬如中國繪畫中的樹,大致只有幾類明顯的品種,其枝幹變化也常常遵循「樹分四枝」的原則,而不像西方繪畫中如實描繪樹的真實枝幹姿態,葉片輪廓。中國繪畫中也絕少表現光影,因此給人以強烈的平面感和裝飾性,這也養成了中國人獨特的審美習慣。這種既非寫實又非抽象的畫法使中國繪畫帶有濃郁的寫意美,所謂「畫意不畫形」,畫者在似與不似之間創造出了意象與真實物象的距離,表達了作者對於物象的理解與理想。這一點與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美學是相同的,意象源於自然又超乎自然,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這也體現了中國繪畫的文學性審美特質,古時繪畫為「文章餘事」, 詩與散文的寫意性自然也延續到了繪畫中,因此繪畫的語言常常是文學性的,精神性的,「畫在補文字之缺」。而「印、字、畫」一體的模式則成為中國繪畫的文學性特質的鮮明外在體現。相比而言,西方繪畫有明顯的立體性特徵,畫家們忠於表現物象的素描關系:明暗、透視、體積感、質感、空間感等表面性因素,追求逼真的明暗及色彩變化以及細節的表達。這一方面是出於西方文明中對人和事都要探究清楚的理性及科學精神,一方面繼承了古希臘雕塑的審美特徵——准確性和完美性的高度統一,因此西方繪畫常常注重形體塑造的雕塑感,追求光影下形體的黑白虛實關系產生的美學韻律。
2 在用色上,中西方的差異性則更加明顯。西方繪畫重用色,色彩與素描一起成為在紙面上創造深度幻覺的兩個有力工具。畫家以物象的固有色為依據,根據色彩在光影下和環境中色相、純度、明度的變化精準用色,表現自然化的效果,使人感覺「很像」自然。這種效果明顯是具有寫實主義色彩的,並且容易將觀者引導向對技巧的關注而忽略了物象本身的美。中國繪畫則不在個體上作太多顏色變化,更注重整體顏色的協調配合。這與其溯源——裝飾藝術中對統一性的要求是分不開的,裝飾藝術中講究重復與統一的韻律,個體若變化太多則會干擾整體的統一性。因此中國繪畫中著色常常依循「隨類賦色」的原則,即按照物象的種類賦予顏色,不考慮它在光影和環境中的變化。譬如描繪花朵,梔子花皆賦白色,石榴花皆賦硃砂兼胭脂色等等。這種用色方法是寫意的,它表達了花卉在畫者印象中的顏色,並通過一定的布置使其達到理想的關系,只表現了花最本質的生命特質,沒有對其他表象作精確分析。這種用色方法使得大多數中國繪畫都給人以淡雅寧靜的色彩印象,它超越技巧直達本質,表現了中國文化對自然美的認識與品位。
3 在構圖上,西方使用焦點透視,並遵循一定的幾何美學規律組織畫面。西方繪畫畫風景時則選定視角後便就視野內的景物作畫。這就導致了西方繪畫中對透視准確性的追求,無論是平行透視、成角透視、還是傾斜透視曲線透視都要求畫家對透視學的絕對把握。文藝復興時期透視學的發展使得西方繪畫寫實幾乎達到極致。相比之下,中國繪畫則呈散點狀,移動狀,沒有一個明確的焦點。這與畫家的觀察方式是很有關的,
『貳』 關於友情的歌,有哪些
1、《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
《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是中國台灣流行音樂女歌手范瑋琪演唱的一首友誼之歌曲。這首歌曲的歌詞抒發了兩個女孩子的友情,友情有時比愛情更重要。友情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比愛情更忠誠。兩個要好的朋友在一起的感覺,更貼心更理解對方。
2、《北京東路的日子》
《北京東路的日子》是南京外國語學校2010屆高三(6)班學生自編自演的一首原創畢業歌,表達了這一群高三同學之間的友情與即將畢業的不舍。
3、《那些年》
《那些年》是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主題曲。歌詞讓所有聆聽的人,將記憶拉回到那個能夠放聲大笑能夠肆意張揚的青蔥歲月,和在那個歲月里我們遇到的人。
4、《那些花兒》
《那些花兒》,是中國內地男歌手朴樹演唱的一首歌曲,范瑋琪翻唱。就像歌詞寫得「她們都老了吧,她們在哪裡呀,幸運的是我曾陪她們開放」這首歌更多的是對曾經的友誼的懷念。
5、《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是由成龍和蘇慧倫演唱的一首歌,是一首充滿了溫情的歌曲,歌曲里描述到的情感並不完全只針對男女之間的戀情,也可以領會為親情或是友情。
6、《梔子花開》
《梔子花開》是中國內地男藝人何炅推出的第一支單曲。這是一首在六月唱給所有即將和老同學分手離開校園的朋友們的歌。
7、《青春紀念冊》
這是一首唱給朋友聽的歌,那時可米小子們正值青春,這首歌唱出了他們的內心情感和他們之間的深厚友誼。
8、《知己》
《知己》是由易桀齊作詞,饒善強作曲,張惠妹演唱的歌曲。還好變成了知已,起碼隨時看到你,哭泣或歡天喜地,可以陪你,這可能就是閨蜜的定義吧。
9、《知己》
海闊、馮光演唱的《知己》不同於張惠妹的《知己》,他更加直白,且只唱給唯一的人聽。知己不需要太多,身邊總有這一個,在痛苦時候,相互擁抱著,地位不用太顯赫,情同手足義承諾。
『叄』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四單元讀讀寫寫和日積月累急需要!!!!
第三單元
讀讀寫寫
舒適 擱板 勉強 抱怨 傾聽 掀起 魁梧 撕破 倒霉 嚴肅 憂慮 神聖 悠悠 莊重 儀式 抱歉 溜走 介意 追問 荒唐 聲望 割捨 濕淋淋 心驚肉跳 自言自語 自作自受 縫縫補補 大吃一驚 讀讀記記 殘疾 瘦削 寬厚 張皇 竭力 泰然 強制 茫然 勸阻 焦黃 著迷 耐心 修理 如願 流連忘返 身無分文 溜之大吉 十指連心 怒目圓睜 興高采烈
日積月累
1、 輕諾必寡信。《老子》 2、 民無信不立。《論語》 3、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 4、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也,人之道也。《禮記》 5、 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袁氏世范》
第四單元
讀讀寫寫 遙望 晶瑩 資源 礦物 恩賜 節制 枯竭 濫用 威脅 指望 設想 移民 破碎 目睹 聖潔 駿馬 雄鷹 潺潺 回盪 滋潤 善待 松脂 寶貴 滋養 嬰兒 眷戀 和藹可親 閃閃發光 讀讀記記 葬禮 主持 語調 悲劇 治理 歸宿 盪漾 領悟 滔滔不絕一 瀉千里 紛至沓來 世外桃源 從天而降 生命垂危 風雨同舟
日積月累
1、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2、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3、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4、 有限的資源,無限的循環。 5、 珍惜自然資源,共營生命綠色。
書上抄的,累死我了
『肆』 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句子描寫的是「風」這種自然界的一種現象,但是在描述時使用了「撞了個滿懷」,這里的描述是人才有的動作特徵,這里是把「風」擬人化了,使「風」具備了人的行為動作。
(4)抽象梔子花擴展閱讀:
擬人手法又可分為三種情況。
1、把非生物擬人化。例如:
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高爾基《海燕》)
每條嶺都是那麼的溫柔,雖然下自山腳,上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老舍《大興安嶺》)
錄音機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聲,不唱了。(王蒙《春之聲》)
上面這些例句中,把"波浪"、"嶺"、"錄音機"等非生物當作人來描寫,賦予它們一些人的動作和思想感情。
2、把有生物擬人化。例如:
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兒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鳥兒將巢安放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朱自清《春》)
青蛙唱著戀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氣里。(老舍《月牙兒》)
上面這些例句中,把"油蛉"、"蟋蟀"、"鳥兒"、"青蛙"等有生物當作人來描寫,賦予它們一些人的動作和思想感情。
3、把抽象概念擬人化。例如:
資本就是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滲透著血污來到世間的。(馬克思《資本論》)
這里叫教條主義休息,有些同志卻叫它起來。(毛澤東《反對黨八股》)
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給太陽曬化了,窗外的積雪還是厚厚地蓋在地上,對面的屋頂也是白皚皚的。冬天全沒有離開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長久賴下去似的。(艾鞠《屋裡的春天》)
上面這些例句,把"資本"、"教條主義"、"冬天"等抽象概念當作人來描寫,賦予它們一些人的動作和思想感情。
『伍』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以為的意思是什麼
全句意思:然而捉到它(指蛇)後,把它晾乾,可以用來製成為葯餌 。
以為的意思是:可以作為(葯餌)。
『陸』 現代詩歌朗誦大全
樓主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提問:
尖銳的聲音讀詩有一定的難道!詩歌、詩歌,詩和歌其實是共通的,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聲音對讀詩的重要性!
人們聽詩時能否產生情感反應。產生多大的情感反應大約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一、朗誦者聲音本身的質量(這和朗讀者有關);
二、聲音的節奏感(詩人的責任在於提供節拍標志,朗誦者要將潛在的節奏表現出來);
三、詩歌意象(這和詩歌質量和聽眾修養相關);
四、朗誦者個人情況(有名一點、漂亮一點都有助於提高讀者心靈開放的程度)。
聽詩和聽歌的差別,只是在於這幾種因素的排序不同而已、聽歌的重要程度排序是:
(二)、(四)、(一)、(三)
………………………………………………………………………………………………………………
明白了聲音對於讀詩的重要程度,說尖銳的聲音對朗誦有難度的話並沒有錯,但是:這些都還能挽救。
詩歌作為一種具有明顯的節奏和韻律的文體,有時候好的詩歌文本的確能讓人忽略朗誦者本身的水平。古體詩因為大部分是格律體、並且篇幅過短暫時不在此討論范圍。比如一些超現實手法寫作的詩歌就很容易達到這個條件,我們先以洛夫的詩歌來說:
閱讀洛夫的詩大都有類似的體驗,詩中的意象有語無聲地進逼,意象雄渾龐雜,讀者在這五彩繽紛的文字世界中,感受的是奇花異葩的錯落,更多的是,奇岩怪石的崢嶸,讀者目不暇接意識沒有空間質疑花草安排的次序,更無法在瞬間思索突出的岩石在自然景緻中是否和諧,讀者須騰空自我以容納繁復目光所及的客觀,意識和文字融為一體的片刻最能最能感受閱讀的情趣。(簡政珍《洛夫作品的意象世界》)
上面這段話的意思很清楚,就是面對這些詩句的時候聽眾必須騰空一切來理解作品的內涵。因為洛夫的很多作品都是通過不同詞性的擠壓,單句內不斷扭曲折疊,從而產生了不同的意義。具體到文本有:
當我微啟雙眼,便有金屬聲
叮當自壁間,墜落在客人門的餐盤上
其後就是一個下午的激辯,諸般不潔的顯示
語言只是一堆未曾洗滌的衣裳
…………………………………
我的面容展開如一株樹,樹在火中成長
一切靜止,唯眸子在眼瞼後面移動
移向許多人都怕談及的方向
而我確是那株被鋸斷的苦梨
在年輪上,你仍可聽清楚風聲、蟬聲
………………………………………………………………………………………………………………
上面說的是從寫作手法的選擇,然後就是冷抒情,北島、多多等詩人的作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以文本內容壓制朗誦者的聲音問題。以多多為列:他的詩歌意象簡潔,節奏明快,語言准確,銳利而富有張力。有部分詩歌就是適合尖銳的聲音來朗讀,我隨便選取了兩首:
《致太陽》
作者:多多
給我們家庭,給我們格言
你讓所有的孩子騎上父親肩膀
給我們光明,給我們羞愧
你讓狗跟在詩人後面流浪
給我們時間,讓我們勞動
你在黑夜中長睡,枕著我們的希望
給我們洗禮,讓我們信仰
我們在你的祝福下,出生然後死亡
查看和平的夢境、笑臉
你是上帝的大臣
沒收人間的貪婪、嫉妒
你是靈魂的君王
熱愛名譽,你鼓勵我們勇敢
撫摸每個人的頭,你尊重平凡
你創造,從東方升
起你不自由,像一枚四海通用的錢!
………………………………………………………………………………………………………………
《才五月》
作者:多多
少年的臉就這么紅
在可以持續痴笑的年齡
戴上珍珠激辯生命
走遍大地唱種唱收
趁玫瑰尚未讓詞蒙羞
一瞥空曠課室的激動
深處沒有動靜
眾樹慢慢生鰭
核兒回到口中
在源頭就用完命名
不經接吻,直接啄開
沒有理由,只有里程,才五月!
………………………………………………………………………………………………………………
好了,我暫時就說這么多,聲音條件對於朗誦來說很重要,但並不是唯一標准。如果樓主真對詩歌朗誦感興趣的話我給你推薦一本書,《詩歌朗誦藝術》王福生,這本書比較適合初學者學習。
滿意請採納,不滿意請繼續追問!
………………………………………………………………………………………………………………
回答內容的參考書目:
黎志敏《詩學構建:形式與意象》
翁文嫻《變形詩學》
簡政珍《台灣現代詩美學》
『柒』 六十而耳順,中而的意思
耳順是六十歲的代稱。指聽到別人的話,用不著怎麼想,就能領會。
『捌』 以反省為話題的作文800字
學會反省,走向成功
反省是一面鏡子,幫你找出自己的不足;反省是好友的一句鼓勵自己的話,鼓舞你不斷前進;反省是前進的動力,推動我們走向成功。
越王勾踐吳國打敗俘虜以後,每天都反省自己失敗的原因,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總結,激勵自己奮發圖強;反省自己應該怎樣才能夠再一次成為王者。通過幾年的反省後,他卧薪嘗膽,積蓄力量,終於戰勝了吳國,成就了夢想,他也因此成為一名賢能的君王。
反省的力量是多麼偉大!它能讓一名王國之君再次稱王。
商紂王,一代暴君,每天只知道荒淫享樂,不理朝政,被美女瓊漿所迷惑而不能自拔。在西周的打擊下多次失利,但他卻不知道反省,認為這只是一時的運氣不好,仍然每天沉溺於花天酒色之中,不思量自己的國家為什麼會如此動盪不安,最後被自己的一個諸侯小國戰敗。
反省自己是多麼的重要!紂王如果能聽信忠言,及時反省自己,絕不會走到身敗名裂的悲慘地步。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反省的重要意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要進步,就要不斷反省。每一個人都需要反省,一個組織需要反省,一個團體需要反省,一個政黨也是如此。在戰爭年代,我們黨經過不斷反省,糾正來自黨內的「左」的和「右」的錯誤,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和平建設年代,我們黨系統總結了建國以來的經驗教訓,通過反省,糾正了「反右」「十年浩劫」的歷史錯誤,撥亂反正,應民心順民意地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使我們的國家出現了今天繁榮富強的喜人局面。
古往今來,成功總伴隨這反省而誕生的。朋友,讓我們學會反省,走向成功吧!
『玖』 梔子花怎麼畫
畫上莖葉花,花盆,再問問梔子畫得象不,啥時候她覺得像了你就成功了,你也就像那畫的鳥來啄畫的古人一樣了,加油!!!
『拾』 哪些香水中有蓮花 梔子 或者百合的味道
我的摯愛是Issey Miyake的l'eau d'issey(一生之水)和CKone summer 2005,因為她們都是雅緻的花香調,CKone summer 2005里更有我尋覓已久的緬梔子的味道,如果你喜歡清淡些的味道不妨試試!要是你偏愛濃一點的,我想你一定會喜歡Chanel的NO.5,這是香水裡的皇後,不能不記住的味道;還有Elizabeth Arden的5th avenue,我喜歡她的精緻卻不招搖,暖暖的味道,彷彿被皮草與絲絨包圍的感覺!
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香水的歷史:
早在15萬年以前,當時的人已經流行焚有香味成分的草木進行祭典,之後一直用於宗教儀式,直到十字軍東征,間接打開東方貿易,各種香料的輸入,提煉香料的先進方法的引進,使香料才由宗教儀式轉向個人用途。
12世紀,阿拉伯人發現將香精以酒精溶解,便可以慢慢釋放出香味,部分的濃縮精華也因酒精而得到更好的保存。到了15世紀,人們已懂得利用不同的香料成分與酒精濃度調制出用途各樣的產品,香水行業就一直發展到現在。
味道可以給人很多回憶,可以讓人想起一個人一件事抑或是一個地方。每個時代都有它所代表的香水:
20年代可謂香水的黃金期,這時,是經典名香「CHANELN'5」,SHALIMAR的「SHALIMA」,LANVIN的「AREGE」等名聲大噪之時。一戰之後,女性的社會地位大大提高,作風較以前大膽,也懂得為自己的權利辯護,也理所當然穿得花枝招展去吸引異性,香水絕對是她們的有力武器。這個年代的香水傾向與濃郁的花香,帶著浪漫氣息,代表者有1921年由服裝界女皇COCOCANEL設計的世界上第一隻乙醇花香香水--「CHANELN'5」,活象實驗室葯水瓶的包裝在講究高貴的當年卻深得女人的歡心,瑪莉蓮夢露亦揚言只穿「它」睡覺;「它」經典得進入了紐約藝術博物館;經典得ANDYWARHOL也自動替「它」作畫,直至90年代的今天仍地位超然。與「CHANELN'5」齊名的還有歷史悠久的「蝴蝶夫人」「一千零一夜」。
30年代黑白電影面世,世界經濟大蕭條,人人都往電影院里逃避現實,尋找夢想。女性更希望從香水裡逃避,JEANPATOU出品的「JOY」正是她們的心聲,它表達出經濟大恐慌下,世人重拾喜悅的渴望。它採用100種以上的珍貴花材製成。幽雅的芳香沖淡了經濟大蕭條恐慌年代的緊張氣息。30年代奇妙飛行經驗開始普及,激發心聲的創作靈感,嬌蘭公司的創辦人為「小王子」的作者的另一作品「夜間飛行」創作了同名香水,融合了佛手柑水仙及肉桂的獨特氣息,鼓動人們進行刺激冒險。
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人終於可以重拾歡樂,女人與丈夫,情人聚天倫,重現應有的風姿,這個時代的香水極具女人味,香水瓶的設計極盡女性的線條美之能事。1948年NINARICCI所推出的「L『AIRDUTEMPS」香水,圓弧小瓶上雙鴿比翼造型,不只象徵著戰後世人迎接和平降臨的雀躍心情,更成為今日熱戀男女最好的愛情見證,堅貞的愛,組家育兒女的社會願望,一如香水的名字一樣「充斥在空氣中」,不過我更喜歡把她譯為「光陰的味道」,我想,有些事,有些人是不應該被忘記的。
50年代社會局勢更加安定,女性更要兼顧職業和家庭,身心俱勞,香水當然不要自己買,情人,丈夫送的才顯得珍貴,況且50年代以前香水尚屬奢侈品。美國的MRS.ESTSSLAUDER經苦思後推出售價較便宜,但香精濃度提高的YOUNGDEW,令「ESTEELAUDER」一炮而紅,而ESTEELAUDER更成為世界少數的「名鼻」調香師之一。1955年,CHRISTIANDIOR推出的「DIORISSIMO」茉莉味的香水,第一隻以鈴蘭為主要材料的香水,適合清純少女的第一瓶香水。而1957年,GIVENCHY始創人HUBERTDEGIVENCHY亦為其女友女星柯德莉夏萍發明香水「L『INTERDIT」。
70年代初期,時裝設計師伊夫.聖羅蘭到中國大陸旅行。他深深為迥異其過去生活經驗的東方風情所吸引。他攜回一隻鼻煙壺作為收藏。當他把玩著這只鼻煙壺時,突然想到,會不會有一瓶香水,如同鼻煙壺般瑰麗華美,如同鼻煙壺里所裝的鴉片般,充滿誘惑、讓人上癮,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因此,他創造了鴉片。這瓶由鼻煙壺為靈感而來的香水,它的外型就好似一隻精緻華麗的鼻煙壺,香水瓶身上雕刻若罌粟花紋。而瓶子里關住的,是馥郎神秘又華麗的東方辛香調香味,最是能傳遞誘惑而引人沉淪的訊息。OPIUM甫一推出,即因其名而引起話題,充滿爭議。然而這對MRY.S.L並不重要,是因為他深信使用OPIUM的女人已完整傳達出宛如鴉片般,讓人神魂顛倒,迷戀的特質。
80年的代BEAUTIFUL(1985)是此生中最動人的婚禮誓言。每一個新娘都是婚禮中最閃亮的女王,在那樣一個滿懷憧憬,將與心愛的人攜手共度未來的時刻,每一個女人都美麗的令人驚嘆!BEAUTIFUL香水廣告,一直以新娘為主角,因為BEAUTIFUL所訴求的,是生命中最美麗的香水。雅詩蘭黛夫人說我創造BEAUTIFUL這瓶香氛時,源自於我自己此生中最美好最動人的回憶,以及令人感動的誓言,皆伴隨著浪漫的情情一起涌現。因為懷抱著美麗的浪漫情懷,BEAUTIFUL的外盒包裝,選擇了粉紅色?因為顏色與香水一樣,都能為女性陳述許多事實,粉紅色是一種美麗而且成熟的顏色,羅曼蒂克、抒情,但是大膽,而且非常女性化。BEAUTIFUL香水屬於綜合花香與木質香調。我不希望BEATIFUL聞起來像是任何一種玫瑰花、梔子花或任何一種單獨的花香,我要令BEAUTIFUL成為世上最奇妙、最豐富、最和諧的千百種花香調集於一身的香氛。
90年代之香要數TRESOR璀璨(1990)。想到蘭寇這個品牌,自然而然會浮現那支玫瑰標織。原來在蘭寇創辦初期,有三個產品代表標幟—小天使代表彩妝;蓮花代表保養品;玫瑰代表香水。後來慢慢演變,玫瑰成為蘭寇的唯一象徵。但蘭寇向來以保養品、彩妝著稱,而香水卻似乎缺少了代表作。對於蘭寇而言,香水不僅是它的歷史,更是玫瑰標幟的源由。過去蘭寇的香水,僅有綠逸與黑色,它們與玫瑰的關系,並非那麽直接絕對,不免令人感到遺憾。1990年,蘭寇決定推出一瓶能完全詮釋蘭寇形象的香水,當然,玫瑰是這瓶香水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材料。屬於東方和香調的璀璨,是由果香、粉香與玫瑰花香融合而成的香水,在溫暖浪漫的蜜桃色與玫瑰花瓣交融成蘿曼蒂克氣氛下,璀璨的甜香所象徵的,就是愛情與幸福的香味。
90年代還不應忘記的自然還有我所摯愛的L'EAUD'ISSEY一生之水(1992)。這是一款引發了時尚潮流的香水。發跡日本成名於巴黎的三宅大師以單純線條設計的瓶身推出一款自己的香水,很快在時尚界獲得勛章似的一種肯定。成名後的他一直苦思,該創造一瓶什麽樣的香水來傳達自己的設計理念,卻始終找不到靈感。在一個雨天,當他停下手邊的工作望向窗外,不意間被一顆顆停留在玻璃窗上,又倏然滑落的水滴所吸引,欣喜的他猛然抬頭,遠處的巴黎鐵塔,在霧茫茫中映入眼簾,那一剎那,一切都有了答案,一生之水也因此誕生。對於三宅一生而言,自然一直是他創作過程中的引導者,他選擇了看似單純,卻又蘊藏無限想像力的香水。作為他香水的表徵。因為他認為,水其實變化萬千,它可以是奔騰的瀑布,亦可以是平靜的湖泊,同樣是水,每個人都可以在其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和弦。靈感來自巴黎鐵塔的一生之水外型,簡潔的令人激賞,它純凈的線條、透明的瓶身,完全符合三宅一生所說的:我想要以最少和最單純來表現美感,但與抽象藝術無關。
還應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的CK ONE。中性香水從此崛起九十年代,性別不再是絕對的二分法。Y世代的新新人類所在意的,不是當個女人或當個男人,他們只想當自已。中性香水就在如此的背景下崛起。CKONE是一瓶訴求每個人都可以使用的香水,它不再劃地自限鎖定某個階層,男或女;成熟或年輕;其實都不再重要。它以全然不設防的開放態度,希望將每一個人皆收歸其下。來自美國名牌CALVINKLEIN的CKONE,是一瓶非常紐約的香水,它所傳遞出的現代明快,迥異於傳統香水所訴求的浪漫優雅。它簡單地不能再簡單的霧玻璃瓶與鋁罐的包裝,可再回收利用的材質,大膽地向香水市場的規則挑戰。就如同廣告里那群看似頹廢,漫不經心的年輕人,CKONE的暢銷反映了多變的世界與消費層。CKONE是簡單的商品,了解每個人的需要且垂手可得--它的主人CalvinCLEIN如是希望。
•香水的成分
直到19世紀的晚期,雖然動物身上的提煉物偶爾也會被用到,但是液體成分的香氛還幾乎都是從植物那裡收集來的香油混合製成的。有的時候,提煉的過程是比較容易的,有的時候就比較費時而且收獲很少。在有些情況下,提煉某種香料更是幾乎不可能做得到,所以香水師往往把工夫花在研究怎樣使混合香料具有類似動物提煉物的氣味。
大多數人提到制香的植物就會聯想到花香,其實讓人驚訝的是,原來一棵植物有那麼多的部位可以用來製成香水。最初的精華油也就是香油,可以從花瓣、苞蕾、葉子、莖、主幹、果實、種籽、樹皮、樹膠和根等部位中提煉。有時整棵植物都可入香,有時同一棵植物的不同部位都可以發展出不同的香調。就拿苦橘樹(也叫塞維利亞橘樹)來做個例子吧,它可以製成橙花油,同時,用另一種工序,也可以從花朵中提煉出橘花油,還可以從橘皮中提煉橘皮油,和從葉子、枝條和未成熟的小小的果實里提煉出枝蕾油。所有這些產品都散發著不同的香味,可以進而混合出不同的香水。
花瓣厚的花通常可以提煉出更多的油,而白色的花一般香味較濃,不過玫瑰是個例外。
很多香水含有動物性成分。讓香味保持更長的時間的能力,是衡量香水師的技巧的重要指標。近來,老年婦女們總是抱怨那些經典的香水似乎比她們年輕的時候更容易走味了。其中的一個原因是現代的香水是通過大規模的、適合大批量生產的工業方法製造的,只含有極少量純粹的動物性提煉物,而動物性的提煉物不僅有更濃郁的香味,而且有更持久的留香效果。
香水師常用的主要動物性原料有龍涎香、 麝香、麝貓香和海狸香。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從越來越多的植物中發現並提煉出了精華油。所以一般具有化學家資格的香水師,現在還得兼有植物學家的資格,有差不多500~600種植物的香味可以供他們選用。但是這些香型種類雖多,卻還是不能與合成香料的數量相提並論,已經被香水業普遍啟用的這些合成香料有很復雜的化學名稱,而其數量則是以千計的。在香水的宣傳中,它們的名稱很少會被提及,像六羥基六甲基四胺環戊烷苯並在這樣的稱呼顯然和香水的浪漫風格不協調,但是它已經被廣泛地運用於合成麝香上。在沃斯的香水"我"(JeReviens)中,的確就有化學成分戊烷基水楊酸鹽,就是它提供了香水中的花香基調。
如今,化學成分通常會構成香水的主要成分,不僅增加香味而且可以使別的香料味道變濃。使一款香水中的所有成分有更好的相容性,留香也更為持久。
這些化學成分往往是以固香劑的形式出現的。雖然我們用不著更多地提及這些化學成分,因為這只是高科技的產物,但有一種成分卻是不可不提的,那就是醛。它是從酒精或者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在19世紀末被發現。阿內斯特•包克斯(ErnestBeaux)在創制夏奈爾5號香水(ChanelNo.5)的時候把它引入了香水業。醛的用處很多:比如甲苯醛可以模擬出山楂味;另一種醛可以模擬出紫羅蘭味;它們還可以使香水有鮮明的識別味並且表現出新的豐富的味覺特徵。使用它們的時候也要很小心並且控制用量,不當心滴在你身上的一點原液會讓你散發出不妙的異味。
•香水的提煉程序
原始狀態的這些原料的香味過於濃烈,有時簡直令人作嘔,所以用在香水裡面時,必須大大地加以淡化稀釋才行。但是不管怎麼說,在動物保護主義者的抵制下,這些原料現有的產量實在是少得可憐,所以在現代香水工業中起不了太多的作用。只有那些用傳統的手工方法製作香水的專家拿它們來派用場,而包含有這種香料的香水價格相當昂貴。當前,在主流的香水製造流程中它們的香味多是模擬合成的。
我們已經接觸了精華油的提煉程序,不過現在我們得再把它明確一下:
蒸餾法 當植物原料放在沸水裡面的時候,包含著香味的精華油隨著水蒸氣逸出,當蒸汽冷凝成水,油脂便漂於水面之上,然後就可以把它們收集起來了。這個過程可能要重復幾遍以得到純度盡可能高的香油。19世紀晚期,蒸餾萃取技術的運用使這項工藝改進了很多,用這種方法時,蒸汽是通過在冷水裡的細管子冷凝的。
用可揮發的溶媒提煉 香料被放在有孔的金屬盤裡面,再放進提取器中,讓揮發性溶劑(比如乙醚)通過提取器,然後進入蒸餾鍋,在那裡變成一種半凝固的物質,叫「凝凍」(concrete)。「凝凍」包括精華油和一種叫玫瑰蠟的蠟狀物質。用另一項使用酒精的技術可以使兩者分開。這樣製成的盡可能純粹和高濃度的精華油,被稱為香精(absolute)。這種香精很昂貴。拿晚香玉香精來做例子,它現在比同等重量的黃金還要貴。
油吸法 這是一項古埃及人運用的方法,一直沿用到20世紀。方法是把花頭放在油里或者脂肪里,將其香味吸收下來。香水師在這里利用了花的特性,那就是有些花即使是被摘下來了,還能夠繼續分泌油脂。在法國,從17世紀起,特別喜歡用茉莉花提取花香。用塗了特製脂肪的玻璃鋪放花朵,再用酒精來提煉精華油。這種方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現在已經不用了。
壓榨法 這種方法通常用來提煉柑橘類果皮裡面的香油。果皮被放在滾筒中間,香油就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分離出來了。換句話說,是旋轉的力量將油拋了出來。
香水業中,還用一種新近才發展出的方法獲取香味。這是一種被稱為「真空提煉技術」或者「活花技術」的系統,在理論上,它可以使任何物質的味道被保留下來,比如花香,或舊靴子的味道也可以(如果你真想要的話)。
實施這種方法的時候,先把一種有香味的物質,比如一朵花,放在一個特製的容器裡面,容器被抽成真空狀態,過了一會兒,花香就散逸在容器里,約一個半小時以後,散出的味道被抽進一個氣體分化儀,它會對逸出物的基本成分進行精確的分析和測量。
在更大規模的生產中,可以對分析的結果進行比例相似的化學模擬,香味就可以被大批量地復制出來了。
•香水的香型
對不同的香味進行門類劃分總是挺難的。因為准確地形容一種香味不太容易。阿傑納•瑞美爾(EugeneRimme),原籍法國,是英國著名的香水師,他的公司現在還在從事化妝品製造業。19世紀末,他嘗試著把各種香水分成18類(像檀香類就包括了檀香木、香根和杉木)。
差不多同一時期,另一位香水師查爾斯•皮瑟爾(Charles Piesse)。試著用對應音階的方法來給香水分門別類。他認為香水的排列應該像音樂的音調一樣有自己的秩序,這種方法最後並沒有成功推廣,但是有些和音樂有關的術語卻保留到現在,比如和音,再比如調性。
1920年,威廉姆•普歐徹(William Poucher)用100為基數來界定香料的易揮發性,這意味著揮發越快的香型就越適合做前調的頭香。比如橘(最易揮發的香味之一)、薄荷、佛手柑、含羞草就排在名單的前幾位。而持久性好的香型如龍涎香、香油、岩薔薇、橡樹苔、乳香、檀香、香根、廣藿香等;就通常被用做尾調的末香。
香料的分類,目前也就做到了這種程度,多年來,人們覺得對各種香型做些粗略的描述反而簡單明了。通常的描述包括琥珀香型、木香型、芳香型、皮革香型、蕨香型、柏香型、柑橘香型、松香型、干香型、結晶型、土香型、花香型、煙香型、果香型、甜香型、辛香型、閃香型、煙草香型、草香型、乾草香型、青草香型、濃香型、淡香型、海味香型、金屬香型、涼香型、蘚香型、醛香型、大洋香型、健康香型和木香型等。還能舉出更多的名稱,而目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描述還會繼續出現。
因為香水組成的比例不同,香油的揮發率成了現代香水業中的重要指標。到19世紀末,香水師發明了單一香型的香水(獨香型香水),這種香水只散發出某一種特別植物的香味。
•金字塔式的香水結構
隨著時間的推移,香味在不斷地揮發,各種香料的揮發率不一樣,也造成了不同時間段有不同的香味。這樣,就形成了香水結構的基本構思,並且在1889年由愛默•嬌蘭(Aime Guerlain)在「姬琪」(Jicky)香水上付諸實施。從此以後,大批量的香水生產就採取這種金字塔式(或叫三階式、三層式和經典式)的結構。也就是分前調的頭香、中調的基香和尾調的末香三個基本的香味階段。
前調(或叫頭調、頭香、初香)包含了香水中最容易揮發的成分。它只能維持很短時間,也許是幾分鍾,作用是給人最初的整體印象,吸引注意力。
中調,也有人稱為核心調,緊隨前調出現,散發出香水的主體香味。它體現一款香水最主要的香型,一般要維持最少4個小時。
尾調(或叫末香、後調、深調、體香調、逸香、散香)是香味最持久的部分,也就是揮發最慢的部分,留香的持久使它成為整款香水的總結部分。尾調可以維持一天或者更長。
為描述的方便起見,含有三個層次的香水的主要內容,經常是寫成金字塔的樣式,分段排列。下面就有兩個例子。當然,雖然多數的香水都是用金字塔式的調性來描述的,但也有例外,比如醛香調就有其獨特之處。其他的化學原料就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所以對分類學者來說,金字塔原則可以當作比較完全的香水結構指南。當配方中用到純香精成分時,香水師會在金字塔結構中做出特別的說明。這樣的香水往往是優質而昂貴的。
•香水生產數量和質量
專業的香水師會對香水這種混合液體的配比極盡精細之能事。大多數香水包括50~100種成分,有的還會更多,200種也很常見。喬治歐•比弗利山(GiorgioBeverlyHills)的「翼」(Wing)牌香水就號稱有621種成分。另一款「紅」(Red)則有近700種。
這些成分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化學合成物。有些可能會來自植物,而更多的來自焦油、凡士林和其他更匪夷所思的材料。
每種成分的用量必須得到精密的控制,在科技高度發展的現代,電腦等新技術被運用來精確地控制和存儲香水原料。這些技術為大工業生產提供了很好的前期准備工作。
製造香水的第一步是要准備很多種類各異的精華油,有些品種可以用較長的時間提煉。有的卻要在極短的時間里完成。比如生長在東南亞的香油樹花就必須在特定的時間內採摘並立即著手萃取。因此萃取的設備就設在香油樹的周圍,蒸餾後的產品立刻被存儲進大缸。香水師在現場得到萃取物或者向當地的批發商和其他二手公司購買原料。
下一步,根據那些「鼻子」提供的配方,將所有用到的成分混合到一起,這需要花幾個星期的時間。再用酒精稀釋那些混合物,達到預先設計的濃度。最後儲存在一個銅制的容器里,使其香味更加醇厚。然後才是裝瓶和等待面世的最後環節。
制香業現在是大規模生產的行業,香料不僅用在香水上,而且擴展到包括洗浴用品的家居用品上,還被廣泛運用在調味料上。香味撲鼻的菜餚顯然會刺激食慾,而香味劑的原料可能正是香水用的原料呢。
有很多大公司在全球很多國家都有分支機構。他們銷售香水和食用香味劑,與較小一點的公司一起,給大多數香水師提供了就業機會。但是還有一些香水師是游離於主流的香水工業之外的。他們用少量的工人以傳統的方法製作香水。並且在自己的鋪子里銷售,產品還包括其他一些品種的東西。從他們那裡可以得到相當珍貴的產品:用龍涎香和沉香木製作的香水;為少數人的口味特別調制的香水和一些有特殊效果的香水;還有為鑒賞家們特製的香水,其中如貴德香水公司(PerfumersGuild)的約翰•柏里(JohnBailey)就曾為英國作家巴巴拉•卡特蘭德(BarbaraCartland)度身定製了「浪漫之香」(ScentofRomance)。這一類的香水絕大多數依賴於天然原料。從店堂的環境和氛圍上看,非常接近嬌蘭早期推出的第一款香水的格調,那是為了某一次晚會而推出香水。香水的調制由此升華到一種藝術境界。
•香水製作、 生產過程
現在,大多數專業的香水師都是在專業院校中學習過香水製作藝術的。比如著名的設在格拉斯(Grasse)的紀芳丹•若勒香水學校(Givaudan-Roure)。那裡設置了一系列的課程,包括現場的實驗和在企業做一段時間的實習學徒,學習時間需要6年。過去的慣例是,從事香水業的「鼻子』們(因為香水業需要極敏銳的嗅覺,所以香水師被稱為「鼻子」——譯者注)大多數是男性。傑曼妮•賽尼爾(GermaineCellier)在那時是個少有的例外(她調制過巴爾曼的VentVert)。不過現在已經有很多女性位於香水業的頂尖位置,而且男女的比例幾乎要倒個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