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病毒病
A. 「鬱金香感染了病毒怎麼辦」
碎錦鬱金香因感染了病毒而成為一種名貴的觀賞花卉,你可以對一部分鬱金香進行專門的培育,說不定也能培育出一個新的品種呢,如果真的是病毒入侵還是參考下面的防治方法來處理吧:
灰霉病(枯萎病、疫病) 葉、花葶、花蕾、鱗莖 最初葉片邊緣出現灰色蠟層和黃色斑點,逐漸蔓延至葉面,植株發育不良或死亡。嚴重時,鱗莖腐爛。 多雨而冷涼的早春易發生。
真菌病害由真菌孢子傳染。
(1)鱗莖貯存在通風乾燥處,種前用0.2%-0.6%升汞水溶液浸泡30-60分鍾。
(2)生長期內,經常檢查植株是否已感染病害,要及時拔除病株,深埋或燒毀;
(3)開花前每半月噴灑波爾多液
青黴病 鱗莖 外膜腐爛,在腐爛的棕色外膜組織上覆蓋大量的青黴菌孢子 貯存時通風不良,空氣濕度大。收獲過遲鱗莖外膜脫落,降低保護力。機械或蟲害損傷鱗莖。
青黴菌
(1)嚴格挑選出帶病菌孢子、機械或蟲咬損傷的鱗莖,收獲過遲鱗莖外膜脫落的鱗莖等,不得與健康鱗莖接觸。
(2)貯存庫加強通風,降低濕度。
(3)種植前鱗莖用滅菌靈水溶液浸泡消毒。
病毒病(毒素病、花瓣雜色病) 花瓣,葉片 花瓣出現各種形狀和各種顏色的細條紋或斑點。植株發育弱,花小而畸形,小鱗莖繁殖力差。條紋或斑點的顏色和原來花朵應有的顏色相比,時淺時深。葉片邊緣變淺綠色。 傷口;病毒、蟎和機械損傷導致汁液外流感染。 及時拔掉病株燒掉。深埋帶病鱗莖。消滅刺吸式口器的昆蟲。減少機械損傷。消毒工具。按期倒茬,貯存庫消毒,調節溫濕度。
枯萎病 花、葉、鱗莖 生長緩慢,葉色變黃,花莖短,開花不好。鱗莖上出現淺褐色腐爛斑點,其上由一層真菌孢子形成的淡紅色蠟層。 生長發育期和鱗莖貯存期均可發生,氣溫超過20度,有受害的危險。
真菌病害。
葉片變黃時,挖出植株燒掉。貯存庫內溫濕度不易過高。消毒鱗莖。
腐爛病 鱗莖 鱗莖內部由白色變為灰色或紅灰色。外部鱗片間產生菌核或布滿灰白色的菌絲層,鱗莖逐漸干腐。外鱗片水漬樣腐爛發臭。 連作期超過2年以上,鱗莖收獲時,土壤內水分過多。土壤板結,溫度過高。機械損傷,鱗莖表面未乾時,堆放過厚。貯存庫內過熱過濕,通風不良。
菌核病 鱗莖、葉片、花瓣、莖、根系 白色鱗片上出現黃色、褐色微微突起的圓形斑點,鱗莖北部微凹處產生菌核。葉片有白色斑點,沿葉脈發展擴大。花色變淡,花瓣有白斑,逐漸皺縮乾枯。莖出現長橢圓形灰白色病斑。幼苗早期死亡或不出苗。 及時拔除病株。消毒種植穴,用14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土壤消毒,鱗莖消毒。
斑葉病 葉片、花瓣 葉脈間出現淺色條紋和斑點,逐漸擴展,終至全葉變為黃綠色,葉緣呈波狀彎曲。花瓣出現白、黃。紅色斑點和條紋。 及時拔除病株深埋或燒掉。噴灑消滅蚜蟲的葯液。
根虱 鱗莖 鱗莖生長不良或腐爛 波美2度石硫合劑浸泡鱗莖。二硫化碳氣體熏蒸鱗莖兩晝夜,1.5-2.5kg/1000m2。
蟎 鱗莖、花芽 整個植株粉腐而死亡 鱗莖貯存時濕度過大,栽培地排水不良,濕度過高。 挑出帶蟎地鱗莖深埋。健壯鱗莖迅速乾燥,摘掉老根和老腐鱗片。入庫時,撒硫磺粉或熟石灰。有傷口的鱗莖浸入0.1%敵百蟲水溶液中,消毒30分鍾,晾乾入庫。
蚜蟲 枝、葉、花 植株生長不良,扭曲變小 天氣乾旱炎熱 0.1%3911、馬拉硫磷、樂果乳劑噴灑植株2-3次,每10天一次。貯存庫撒硫磺粉。
B. 鬱金香X病毒病症狀傳播方法和寄主有哪些
鬱金香X病毒病抄:病葉出現褪綠和壞襲死(淡褐到灰色)的細長條點,或橢圓條紋,萼片顯深色的窄條點,偶爾無色或壞死。尚無關於白或黃花品種症狀的資料。傳播方法:汁液接種能傳染幾種草本植物,但多為不穩定侵染。人工接種鬱金香,侵染率一般,未見植株間有接觸傳染現象。種苗傳寄主:鬱金香帶毒鱗莖。自然寄主:鬱金香Tulipa.gesneriana是唯一寄主。人工接種可侵染的植物:汁液接種14科42種其他植物,其中可侵染10科22種植物。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和本氏煙Nicotiana.benthamiana為不穩定侵染,莧色藜Chenopodium.amaranticolor和昆諾藜C..quinoa比較穩定(Mowat,1982)。
C. 為害鬱金香的病毒種類有哪些
為害鬱金香的病毒種類較多,常見的有花葉病毒和碎色病毒兩種。受到花葉病毒回侵染的植株葉片答上出現黃色條紋或微粒狀斑點,在花瓣上產生深色斑點,嚴重時葉片腐爛;受到碎色病毒侵染的植株花上出現淺黃色或白色條紋或不規則的斑點,在紅色或紫色品種上產生碎色花,葉片上產生獨特的斑駁。受害後植株生長不良、矮化,同時鱗莖的數量減少。
D. 如何防治鬱金香的常見病害
鬱金香喜冬季溫暖濕潤、夏季涼爽乾燥的氣候,喜光,耐半陰,葉片出土後要多曬太陽。適宜生長溫度15℃至20℃,冬季鱗莖可耐- 35℃低溫,夏季30℃葉片枯萎。生長期盆土應保持濕潤,忌積水。喜疏鬆肥沃的沙壤土,pH值為6.5至7。施肥用全元素復合肥或腐殖酸液肥較好。
栽培提示
10月至11月:栽植種球可用口徑10厘米至20厘米花盆。盆底墊3厘米厚左右木炭渣、磚石粒、陶粒等作排水層,加入疏鬆肥沃的中性土。注意要用新土,栽過百合科植物和球根花卉的舊土不能用,以防病毒、線蟲等感染。口徑10厘米至15厘米花盆每盆種1球至2球,18厘米至20 厘米花盆每盆種3球至5球,栽時種球頂部與土面平齊即可。栽後放陰處3日至5日,澆透水後放室外冷涼處。當盆土表面1厘米以下見干時要澆水。12月至翌年2月:嚴寒季節可用泡沫塑料等將花盆包住,放室外背風向陽處,5℃以上根系可生長。盆土不幹不澆,澆則澆透。
3月至4月:3月出芽。15℃至18℃為莖葉生長旺盛期,要放在陽光下養護。每周澆一次1‰全元素復合肥。每天可用溫水噴灑葉面1次至2 次。花蕾出現後,要常向盆花周圍地面灑水,以增加空氣濕度。4月至 5月可開花。
5月至6月:一般在花後就可將植株丟棄。山區和高原地區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可繼續養護。一般地區對於春節前後開花的植株,花後還有兩個多月的適宜生長期,如有興趣也可繼續再養一年。方法是:花朵萎蔫後即剪去花頭,保留花梗,使養分向新鱗莖轉移。將花盆放在涼爽通風、光照充足處,每10天澆一次1‰全元素復合肥水溶液,促進新鱗莖長大。葉片萎蔫後仍需保持盆土濕潤半月左右。
7月至9月:停水停肥,放冷涼處讓鱗莖休眠。10月挖出鱗莖,如新鱗莖的直徑有3厘米以上,可重新播種,按初栽種球管理方法進行養護,翌年4月可望二次開花。播種繁殖需4年才可開花。也可用小鱗莖繁殖,但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無繁殖的自然條件。您要喜歡它,就需要年年購買種球了。
10至11月份栽種後,整個生長期保持土壤的濕潤和充足的光照,但澆水不宜多。未經處理的鬱金香盆栽應放置在室外低溫環境下。如種植經過低溫處理的球,栽種初期也應放置於5至9攝氏度的環境中,使其發根,抑制其長葉。待其根系生長完成後(約2周)再移至封閉陽台內,增溫至10攝氏度,讓其長葉。如栽種初期即移入高溫環境中,葉生長較快而根系發肓不良,影響後期的生長和開花。 鬱金香喜水怕澇,盆栽保持盆土濕潤即可。
E. 鬱金香X病毒病病原有哪些特性
病毒名稱:鬱金香X病毒Tulip.virus.X(TVX)。病毒提純:Mowat(1982)描述的提純步驟:新鮮或冰凍病葉,加內0.067mol/L(pH7)磷酸鹽緩沖液(含10mmol/L乙二胺四醋酸EDTA),提取病汁,兩遍PEG沉澱病毒(容8%PEG,分子質量6000u,0.2mol/LNaCl),兩或多次差速離心進一步提純,易得到500μg病毒/每克病葉。制劑有強雙折射性,所含核酸,足夠制備定向樣品,估算其分子質量和進行X-光衍射分析(Radwan,Wilson.&.Duncan,1981)。另一提純步驟:病汁經木炭和DEAE纖維素粉澄清,再用次乙醯塑料過濾,病毒得率約100μg/g病葉。病毒理化特性:①病毒粒子。絲狀粒子,約495nm×13nm。沉降系數(S20,w)約102.S。A260/A280為1.28~1.33。②核酸。含量約為粒子重的8%,可能為單鏈RNA,分子質量2.05×10^6u(以乙二醛變性RNA,經瓊脂糖凝膠電泳估算)。③蛋白。單一多肽,分子質量約為22500u(經聚丙烯醯胺/SDS凝膠電泳估算),偶爾檢出另一微量的多肽,分子質量約19000u,可能是其降解物。
F. 鬱金香雜色病毒病的症狀寄主及傳播防治方法是什麼
鬱金香雜色病毒病:病葉呈淡綠色或灰白色條斑,花瓣出現碎色斑點或條斑。病株生長不良,鱗莖逐年減少(張建如等1984)。傳播方法:汁液傳,蚜蟲非持久性傳毒,嫁接傳。傳毒介體:至少經4種蚜蟲以非持久方式傳播。其中桃蚜Myzus.persicae效率最高,其次為棉蚜Aphis.gossypii、豆衛矛蚜Doralis.fabae和馬鈴薯長管蚜Macrosiphum.solanifoli。McKenny-Hughes(1931,1934)報道,Yezabura.tulipae可在鬱金香鱗莖儲藏期間傳毒,但未被他人證實。桃蚜飼毒前飢餓1~2h,可增強傳毒能力,最佳飼毒時間2~5min。自然寄主:百合屬Lilium和鬱金香屬Tulipa,有麝香百合L.longiflorum、台灣百合L.formosanum和L.elegans等寄主。人工接種可侵染的植物:病毒只侵染鬱金香屬和百合屬植物。病害的防治:病球莖的繁殖活力逐漸退化,應拔除田間病株。
G. 鬱金香雜色病毒病是怎麼病檢驗與檢疫害的
鑒別寄主:台灣百合:機械接種幼苗兩周左右,心葉出現斑駁或條斑症狀。後長葉和花都變形(Yamaguchi,1968)。體外穩定性:①鈍化溫度。65~70℃。②稀釋終點。10-5。③體外存活期。4~6d(18℃)。血清學檢測:病毒是良好的免疫原。不同分離物的抗血清的效價均大於1/1000。為了進行微量沉澱試驗,病毒需用硫酸銨沉澱濃縮。從病葉中提取汁液前,把葉片浸在50℃水中,可以提高稀釋終點。沉澱呈絮(鞭毛)狀。該病毒與煙草蝕紋病毒有明顯的血清學關系,煙草蝕紋病毒與兩種異源抗血清的交叉反應呈陽性。此外,也與天仙子花葉病毒的抗血清起反應,反之,天仙子花葉病毒卻不與該病毒的抗血清起反應。分子生物學檢測:RT-PCR檢測TBV,可靠,快速,用U335/D335引物,擴增335bp片段,可從鬱金香病株檢出不同病毒分離物,最低能檢出60ng(Langeveld,S.A.et.al.1991)。檢疫危險性評價:本病的病原鬱金香雜色病毒,可通過鬱金香、百合的無性繁殖材料進行遠距離傳播,並可經桃蚜、棉蚜、豆衛矛蚜和馬鈴薯長管蚜等蚜蟲擴大蔓延,構成一定經濟損失。國內有局部發生。季良進行危險性評價時,危險度值6分,定為低危內檢檢疫性有害生物。檢疫措施:進口時須經省植物檢疫機構審批,並要求附有出口國《檢疫證書》,保證不帶此類病毒。入境後須在當地植物檢疫機構監督下隔離檢驗,確認無病,才允許用於繁殖或生產種植。
H. 鬱金香X病毒病病害的檢驗與檢疫結果是怎樣的
鑒別寄主:莧色藜:局部和系統褪綠斑,有些產生環或線紋。克里夫蘭煙:不侵染。體外穩定性:①鈍化溫度。60~65℃,10min(Mowat,1982)。②稀釋終點。10-9(Mowat,1982)。③體外存活期。約30d(20℃)或1年(-20℃)(Mowat,1982)。血清學檢測:病毒具強免疫原性。抗血清效價1/4096(微量沉澱法)。用0.4%瓊脂糖(含0.85%NaCl),以超聲波處理的昆諾藜病汁為抗原,可進行雙擴散測定。電鏡觀察:在顯微鏡下,莧色藜病葉的表皮細胞里,見到梭形和少數環形內含體。類似在水仙花葉病毒(Stefanac.&.Ljubesic,1974)和仙人掌X病毒病株細胞內見到的內含體(Amelunxen.&.Thaler,1967)。檢疫危險性評價:本病的病原鬱金香X病毒,雖可通過鬱金香的繁殖材料進行遠距離傳播,但沒有傳毒介體,不易擴散,即便傳入也容易防治和根除,對鬱金香生產為害較輕。季良在進行危險性評價時,危險度值4分,定為低危進口檢疫性有害生物。檢疫措施:因本病對鬱金香生產為害較輕,進口時只須經省植物檢疫機構審批,入境後在當地植物檢疫機構監督下,隔離種植檢驗,發現病情及時處置。
I. 鬱金香的病毒病要怎樣防治
鬱金香的病毒病是使鬱金香種質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為害鬱金香的病毒種類較版多,權常見的有花葉病毒和碎色病毒兩種。受到花葉病毒侵染的植株葉片上出現黃色條紋或微粒狀斑點,在花瓣上產生深色斑點,嚴重時葉片腐爛;受到碎色病毒侵染的植株花上出現淺黃色或白色條紋或不規則的斑點,在紅色或紫色品種上產生碎色花,葉片上產生獨特的斑駁。受害後植株生長不良、矮化,同時鱗莖的數量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