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玫瑰椅
㈠ 中國古代椅子都有哪些分類
交椅:起源於古代的馬扎,也可以說是帶靠背的馬札。
圈椅:最明顯的特徵是圈背連著扶手,從高到低一順而下,座靠時可使人的臂膀都倚著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適,頗受人們喜愛。
官帽椅:官帽椅是由於像古代官吏所戴的帽子而得名。
玫瑰椅:這種扶手椅的後背與扶手高低相差不分,比一般椅子的後背低,靠窗檯陳設使用時不致高出窗沿,造型別致。
靠背椅:椅子沒有扶手的都稱靠背椅。
㈡ 玫瑰椅及其名稱的由來!
玫瑰椅是明代扶手椅中常見的形式,其特點是靠背、扶手和椅面垂直相交,尺寸不大,用材較細,故予人一種輕便靈巧的感覺。追溯起源,是吸取了宋代流行的一種扶手與靠背平齊的扶手椅並加以改進而成的。扶手與靠背平齊的椅子在宋畫中一再出現,只需把兩側的扶手降低一些,其大貌就很像明代廣泛流行的玫瑰椅。為了輕便適用,小型的椅子不需要有腳棖,而扶手的下降,更是合理的改進,免得把坐者的兩肘架得過高以致感到不舒適。之所以稱之為「玫瑰椅」,一說是那個時期文人士大夫遵從「玉文化」,故取「玫瑰」二字
,兩字均為斜玉體(不是「王」字旁,是「斜玉」旁)。另一說法是在南方,稱這種椅子為「美鬼椅」,因為坐上去很舒適。南方人稱「鬼」有時是昵稱,如稱小孩子為「小鬼」。但是北方人不知道這種稱呼,所以傳到後來便成為「玫瑰椅」了。
㈢ 玫瑰椅的玫瑰椅介紹
南方製作的一種官帽椅,搭腦左右和扶手前端不出挑,故稱南官帽椅,也稱為專「玫瑰椅」。其中,有屬許多是我國明式傢具中椅子的代表樣式。這種扶手椅的後背與扶手高低相差不分,比一般椅子的後背低,靠窗檯陳設使用時不致高出窗沿,造型別致。常見的式樣是在靠背和扶手內部裝券口牙條,與牙條埠相連的橫棖下又安短柱或結子花。也有在靠背上作透雕,式樣較多,別具一格。是明式傢具常見的一種椅子式樣。
㈣ 大美中國古典傢具!凳椅寶座篇
漢代之前,人們是沒有坐具,通常採用的以茅草、樹葉、獸皮等製成的席子,席地而坐。直到一種被稱為胡床的坐具從域外傳入中原,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椅凳。後進唐朝的全力發展,椅子才從胡床的名稱中分離出來,直呼為椅子。
其中椅子演化為三大種類:凳、椅子、寶座,並又細分成多種名稱和造型,下面列出部分說明:
1、凳主要有:方凳、圓凳、條凳、馬札、腳凳、坐墩、杌凳、交杌、長凳。
2、椅子主要有:交椅、太師椅、四齣頭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燈掛椅、皇宮椅等。
3、寶座
以上幾類都有各自的分類和進化規律,但總體進化規律是由矮變高,由簡入繁。在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古代的椅凳類傢具風格和特色也有所不同。宋代的椅凳類傢具造型純朴纖秀、結構合理精細,垂足而坐的椅、凳、墩等高型傢具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十分普及。明代在繼承宋代工藝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在造型上講究簡潔朴實,符合人體功能需要。清代椅凳類傢具則逐漸脫離明代風格,一味追求富麗華貴。
[一] 凳
凳,最早並不是我們今天坐的凳子,它是專指蹬具,相當於腳踏。它成為坐具,也是漢代以後的事。凳的形式有方圓兩種,凳面的板心,也有許多花樣,有影木心者,有各種硬木心者,有木框漆心者,還有藤心,大理石心者。宋代以後,用材及工藝都很講究。凳主要有:方凳、圓凳、條凳、馬札、腳凳、坐墩、杌凳、交杌、長凳等造型。
其中清紅木坐凳它們既是實用的工藝品,又具有明確的社會功能,折射出時代的文化和藝術特徵。不管是選材、色澤、質感,還是具體的形態、裝飾、雕刻等,清紅木坐凳在各方面都凸現出我國古人對美的深刻理解和執著追求,完整地表現了當時設計者獨特的思想與氣質,尤其是它們所獨具的那種富貴而不俗、華麗而不濫、端莊而不呆、厚重而不蠢的特色,充分體現出清代宮廷皇室及民間普遍崇尚豪華氣派、瑰麗多姿的時代特徵和人文氣息,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也正因為此,與明清其它硬木傢具一樣,清紅木坐凳才廣為不同國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所欣賞,被公認為是人類文化中一項寶貴遺產而蜚聲中外。
[二] 椅
椅子的起源,一般採用以下兩條記載:宋人高承《事物紀原》引《風俗通》說:帝好胡服,景師作胡床,此蓋其始也,今交椅是也。《後漢書.五行》載: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京都貴戚皆競為之。依據這兩段記載,椅子的出現當在漢靈帝時期,其前身是漢代時由北方傳入的胡床。南北朝時出現了四條腿的扶手椅,唐代中期以後,因椅子逐漸增多,椅子才從床的名稱中分離出來,始有椅子之稱。現代所見古代椅子,都是明清的椅式,主要有靠背椅和扶手椅兩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中國古代椅子,主要從唐以後出現,而椅子主要也從胡床的名稱中分離出來,後直呼為椅子。其中椅子主要種類:交椅、太師椅、官帽椅(四齣頭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燈掛椅、皇宮椅等。
1、交椅
交椅是一種很古老的椅子,因椅子腿呈交叉狀,故名交椅,是可以折疊的交足椅子。交椅出生於唐代,流行於宋代。交椅可分為直後背和圓後背兩種,其交接部位一般都用金屬飾件釘裹。明代的交椅以圓後背為多。
交椅可以摺合,便於攜帶,其座面有皮製與繩編兩種。據悉,皇帝出行打獵的時候,侍從隨身替他扛著的椅子就是交椅,皇帝累了,就命侍從打開交椅坐上歇息。久而久之,交椅成了權力的象徵。中國人在形容一個人的地位時常說坐第幾把交椅,坐第一把交椅代表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比如,在歷史名著《水滸傳》中,宋江就坐了第一把交椅。
2、太師椅
太師椅產生於宋代,是唯一一個以官職來命名的椅子。過去,我們常說穩坐太師椅,指的就是這種椅子。關於太師椅的誕生有些傳奇,相傳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據宋代張瑞義的《貴耳集》記載,當時任太師的不是別人,正是後來害死岳飛的奸臣秦檜。一次,他坐在圈椅上休息時不慎頭巾墜落,他周圍的馬屁精見狀便命工匠製作了一種荷葉托首安在椅圈上。秦檜很高興,太師椅也由此得名。
第二種說法:由文太史椅演化而來的太師椅。文太史指明代才子文徵明,文太史椅是他日用的一把交椅。他死後此椅歸文徵明的曾孫文震孟所有。文震孟明末曾入內閣為相,系崇禎朝的太師。因太史與太師偕音,加上文震孟又官居太師,所以就把這種椅子叫作太師椅了。
3、官帽椅
官帽椅,因椅子造型酷似古代官員的官帽而得名,此種形式的椅具始於宋元明三個時期。官帽椅有四齣頭官帽椅和南官帽椅兩種:
四齣頭官帽椅:是一種搭腦和扶手都探出頭的椅子,這種搭腦出頭的樣式,模仿宋代所戴的帽翅形態而得名,故稱官帽椅。現在稱為四齣頭官帽椅。
南官帽椅:搭腦及扶手不出頭的是南官帽椅。它除了搭腦和扶手都不出頭外,余者與四齣頭官帽椅相同。南官帽椅出生於明朝,是依據明朝官帽樣式而出現的一種傢具椅。
4、圈椅
圈椅自五代《宮中圖》和宋人畫《會昌九老圖》以後,見者不多,到了明代圈椅始又興起。圈椅,俗稱羅圈椅,就是言其後背搭腦與扶手,是由一條流暢的曲線組成。這條曲線圓滑、流暢似羅圈,它的椅背搭腦,與元代的圈交椅很相似,一條曲線順勢滑至前方,形成兩只扶手。扶手兩端或出頭向外翻卷,或者不出頭、直接與鵝脖相接而下,成為一個整體。
5、玫瑰椅
玫瑰椅又稱小姐椅, 是古代小姐閨房的御用座具。古代女子坐在此種椅子上,必須坐姿端正、腰背挺直,坐椅面三分之一的位置,以體現大家閨秀的教養。
玫瑰椅在宋代名畫中曾有所見,明代更為常見,是一種造型別致的椅子。玫瑰椅的基本造型是:椅背較低、背高度與扶手高度,相差無幾。扶手、靠背與腿子,圓棍形居多。靠背無側腳,直立於座面。玫瑰椅的座部以上部分,獨自特色,以秀美著稱。靠背上,大都有裝飾,或用券口牙子,或用雕花板。在座面之上,大都設橫棖,橫棖中間或取矮老支撐、或取卡子花支撐、起到打破低矮靠背的沉悶感。明代玫瑰椅,多為圓腿。方腿圓棱的玫瑰椅,多為清代作品。
6、燈掛椅
燈掛椅,因其造型好似南方掛在灶壁上用以承托油燈燈盞的竹製燈掛而得名。燈掛椅是明代最為普及的椅子樣式。也可以說是自五代和宋以來的普及樣式。我們看《韓熙載夜宴圖》中的燈掛椅,白沙宋墓中趙大翁夫婦所坐的燈掛椅,河北鉅鹿出土的燈掛椅,其造型大同小異。燈掛椅的木質,民間多用據木和榆木,高級傢具多用黃花梨、紫檀、雞翅木等。
7、皇宮椅
皇宮椅產於清朝皇宮,是皇帝專用御制。古時的皇宮椅以雕龍畫鳳為主,是社會等級制度的象徵。隨著封建制度的消滅和社會的發展,今天的皇宮椅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工藝製作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發展。現在的皇宮椅不單單雕龍畫鳳,還雕花鳥、人物和山水等題材。也由固定的兩張發展到六件套、十件套等十幾種規格,用材方面有黃花梨、紫檀、酸枝、楠木等材質。
[三] 寶座
寶座產於唐朝皇宮,後於宋、元兩朝完善並定型,由明朝進入頂盛,古代為皇帝專用御制,是中國封建社會制度下的產物。
寶座大都形體較大,座面以下的做法採用床塌做法,多用弧腿膨牙、內翻馬蹄的形式,突出其穩重大方的特點。寶椅多在宮廷中皇帝和後妃寢宮的正殿明間使用。後面擺一較大的帶座屏風,兩邊放置香幾、宮扇、香筒之類器物,顯得格外莊重、威嚴。即使是擺在配殿或客廳,也要放在室內中心或重要位置,為皇帝和後妃專用。這類椅子很少成對,大都單獨陳設。
寶椅大多以紫檀製作,取材厚重,造型莊重,雕飾精巧,為使用者增添威嚴之感。清式寶椅的特點是尺寸大,結構復雜,用料規范,做工精細,裝飾瑰麗。寶椅上下內外,雕琢各種吉祥紋飾,顯現出皇家的尊貴和豪華氣派。
高居於殿堂台座之上的寶座為皇權的象徵,是中國傢具中等級至高的器具,從造型上可分為簡練型和濃華型兩種。
簡練型寶座有簡約雕飾,一般擺在書房等處;濃華型寶座的裝飾比較華麗,通常擺在皇帝處理政務,接見重要賓客的所在。寶座大多採用名貴木材和特殊質料製成,工藝水平極高,留存至今極為珍貴。
古典傢具陳設方式以榻為尊,椅次之。陳設物則以多為尊,依尊卑挨次為一榻兩幾、一椅兩幾、一椅一幾。而在方位上,就上下來說,以上為尊;就東西來說,以東為尊;就裡外來說,以里為尊。各人按身份而坐。
㈤ 中國古代椅子都有哪些分類
交椅:起源於來古代的馬扎源,也可以說是帶靠背的馬札。
圈椅:最明顯的特徵是圈背連著扶手,從高到低一順而下,座靠時可使人的臂膀都倚著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適,頗受人們喜愛。
官帽椅:官帽椅是由於像古代官吏所戴的帽子而得名。
玫瑰椅:這種扶手椅的後背與扶手高低相差不分,比一般椅子的後背低,靠窗檯陳設使用時不致高出窗沿,造型別致。
靠背椅:椅子沒有扶手的都稱靠背椅。
㈥ 何謂玫瑰椅
玫瑰椅為何取名玫瑰椅,可謂深明大義。
「玫瑰」專文化,源遠流長。「玫瑰」在康熙字典里是指「屬彩色的石頭」。單就「瑰」字講,一曰「美石」,另一曰「奇偉」,即珍貴的意思。《後漢書•班固傳•西都賦》載:「因瑰材而究奇,抗應龍之紅梁」,以「瑰」謂奇異之物。玫瑰椅只是北方匠師對這種椅子的稱呼,而江南一帶多稱之為「文椅」。在北方的方言中,習慣叫比較矮小的東西叫「小鬼」,比如叫淘氣、可愛的小孩叫「小鬼」。記得小時候去商店買東西,店老闆(老闆是北方人)就問我:小鬼,你要買啥東西?」剛開始這種扶手椅因為與一般椅子相比,靠背較低,體型矮小就被稱為「小鬼椅」或「鬼子椅」(清朝李斗所著的《揚州書舫錄》中提過),但是由於方言的不唯一性與不確切性,後來叫著叫著,變成了「美鬼椅」,即美麗的小椅子。
因為「美鬼」和「玫瑰」諧音,而且「玫瑰」一詞與女子的婀娜多姿相呼應,所以「美鬼椅」後來便更名為「玫瑰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