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催花技術
❶ 如何讓牡丹早點開花
(1)選擇容易催花的品種,如趙粉、洛陽紅、二喬等。同時要選擇四五年生、芽多飽滿而又生長健壯的植株。
(2)催花之前需要要先經過35天以上的低溫(0-0度)鍛煉。
(3)春節前35-45天移入日溫25-28℃、夜溫15℃左右的室內培養。盆土不幹不澆水,與此同時,每天應往植株上噴水3~5次,噴水時用塑料布鋪在盆土上,不要讓水淋到盆土上,避免盆土過濕。
(4)出葉後用小噴壺只噴枝於,不噴葉片,以防止葉子生長過快影響開花。展葉後至現蕾止,施2次腐熟的稀薄餅肥水。花蕾現色時立即移入低溫室內,可以延長開花時間。
拓展資料
牡丹(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雙子葉植物綱、芍葯科、芍葯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形態特徵:牡丹是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葉通常為二回三出復葉,偶爾近枝頂的葉為3小葉;頂生小葉寬卵形,長7-8厘米,寬5.5-7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淺裂,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有時具白粉,沿葉脈疏生短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柄長1.2-3厘米;側生小葉狹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5-6.5厘米,寬2.5-4厘米,不等2裂至3淺裂或不裂,近無柄;葉柄長5-11厘米,和葉軸均無毛。
生長習性:性喜溫暖、涼爽、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喜陽光,也耐半陰,耐寒,耐乾旱,耐弱鹼,忌積水,怕熱,怕烈日直射。適宜在疏鬆、深厚、肥沃、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長。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長不良。
種群分類:中國是世界牡丹的發祥地和世界牡丹王國。中國牡丹園藝品種根據栽培地區和野生原種的不同,可分為4個牡丹品種群,即中原品種群、 西北品種群、江南品種群和西南品種群。
主要用途
觀賞:牡丹色、彎閉握姿、香、韻俱佳,花大色艷,花姿綽約,韻壓群芳。栽培牡丹有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黃牡丹系等品系,通常分為墨紫色、白色、黃色、粉色、紅色、紫色、雪青色、綠色等八大色系,按照花期又分為早花、中花、晚花類,依花的結構分為單花、台閣兩類,又有單瓣、重瓣、千葉之異。牡丹栽培和研究愈來愈興旺,品種也越來越豐富,中國產有五百餘種,著名品種有姚黃、魏紫、趙粉、二喬、梨花雪、金輪黃、冰凌罩紅石、瑤池春、掌花案、首案紅、葛巾埋慶紫、藍田玉、烏龍卧墨池、豆綠等等。清程先貞詠「春煙籠寶墨,入夜看來難。恐奏清平調,楊妃硯滴干」,足見此時已有色與暗夜無異的黑牡丹品種出現,而江蘇鹽城便倉產的枯枝牡丹,竟然「奇在一放十二瓣,如果是閏年,就一定是十三瓣,而且枝乾枯黃一離開便倉,花即變種」。
食用:牡丹花可供食用。明代的《遵生八箋》載有「牡丹新落瓣也可煎食」,同是明代的《二如亭群芳譜》謂:「牡丹花煎法與玉蘭同,可食,可蜜浸」,「花瓣擇洗凈拖面,麻油煎食至美」,中國不少地方有用牡丹鮮花瓣做牡丹羹,或配菜添色製作名菜的。牡丹花瓣還可蒸酒,製成的牡丹露酒口味香醇。
葯用:葯用栽培者品種單調,花多為白色。以根皮入葯,稱牡丹皮,又名丹皮、粉丹皮、刮丹皮等,系常用涼血祛瘀中葯。李時珍謂:「牡丹以色丹者為上,雖結籽而根上生苗,故謂之牡丹」,還認為野生單瓣者入葯為好,人工為觀賞栽培的重瓣者氣味不純,不可葯用。丹皮性微寒,味苦、辛。歸心、肝、腎經。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等證。現代研究表明,牡丹皮有抗菌、抗炎、抗過敏、抗腫瘤、止血、祛瘀血、清熱解毒、鎮靜、鎮痛、解痙等活性,還能促進單核細胞吞噬功能,提高機體特異性免疫功能,增加免疫器官重量。應用時應注意,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牡丹花含黃芪苷,除態盯觀賞外還可入葯,用於調經活血。
❷ 怎樣讓牡丹花開花
牡丹,作為觀賞花卉之一,深受人們喜愛,常被擺放在家中以裝點環境。有些愛好者還希望在家中培養的牡丹能在州或春節期間綻放,增添節日氣氛。然而,若你的牡丹長時間未開花,這里有一些促進其提前開放的方法。
首先,選擇易於催花的品種,如趙粉、洛陽紅、二喬等。在催花前,需要讓植株經歷至少35天的低溫鍛煉(溫度在0至20度之間)。
其次,在春節前35至45天,將植株搬入室內,並保持日溫在25至28度,夜溫在15度。此時,應保持盆土適度乾燥,避免頻繁澆水。每天向植株噴水3至5次。在噴水時,可以用塑料布覆蓋盆土,防止水分直接淋到盆土上,以免過濕。
此外,當植株出葉後,應只向枝條噴水,避免噴到葉片上,以免葉子生長過快影響開花。在展葉後至現蕾前,施用2次腐熟的稀薄升叢餅肥水。
最後,當花蕾變色時,立即將植株移入低溫室內,這有助於延長開花時間。
通過以上管理措施,你的牡丹就有可能在春節前後綻放,迎接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