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葯續牡丹
Ⅰ 芍葯要怎樣嫁接牡丹
牡丹在土壤黏重、雨量充沛的南方地區生長欠佳,改用芍葯為砧嫁接牡丹,能內適應土壤黏容重和濕度較大的環境。嫁接可於9~10月間用劈接法進行。
先將挖起的芍葯根蔭晾2~3天,待其稍呈軟化方有利於嫁接操作;嫁接時,切取長10~15厘米、直徑2~2.5厘米的芍葯根段;接穗宜選擇當年生光滑而節間短的枝條,要求每一接穗具1~2個飽滿的芽,尤以基部萌櫱條為好;嫁接完成後將其栽於疏鬆的苗床中,深度以高於介面3~8厘米為適,再在其上覆以細土,約高出穗芽8~10厘米,以利於介面癒合;來年春回氣暖時再逐漸耙去覆土,其後2~3年接穗下部便長出自生根,可進行移植了。
Ⅱ 芍葯根嫁接牡丹的缺點
芍葯嫁接的優缺點:壽命短,而且接活後的後期處理比較麻煩:需要在第二三年小心地掘開根部將下部的芍葯根截斷挖出,這個過程本身很容易傷牡丹根,而且下一年又要去花並適當遮蔭。很麻煩。所以,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但市場上觀賞牡丹絕大多數是芍葯為砧木的。很簡單的劈接。反正以後埋土裡,介面好看不好看不是問題。捆紮用麻繩最方便,以後不需要挖開來解縛。如果用塑料捆紮帶,就需要解縛,比較麻煩。
五、注意事項
1、修剪
注意,芍葯剛定植時不能修剪,會影響它的生長,甚至會有損它的根部。在霜降之後要立刻將枯萎的殘枝爛葉剪去,以免它感染細菌生病或者招致病蟲害。
2、花期養護
花前,要多加留意,把側枝出現的多餘的花苞剪去,這樣做能夠把養分集中的送給頂蕾,使頂蕾的花開得更加的美麗。在花落了之後,要立即將花梗剪掉,以免它結籽,消耗植株的養分。
Ⅲ 芍葯要怎樣根接繁殖牡丹
芍葯根嫁接繁育牡丹,以10月上、中旬為宜。可掘起的芍葯根,專選用直徑1.5~3.0厘米的屬粗根,截成長10~15厘米的根段,陰晾2~3天待其發軟後再行嫁接;
接穗宜選優良品種牡丹根際上萌發的粗壯新枝或一年生短枝,接穗直徑1.0~1.5厘米,長約10厘米,帶2~3個芽;用劈接或嵌接法嫁接。
Ⅳ 牡丹花與芍葯如何嫁接
芍葯根和牡丹根嫁接牡丹各有優勢嫁接就是依靠砧木根系提供的營養和水分抽枝展葉,最終在接穗的下部產生不定根,形成完全不依賴於砧木的植株個體。嫁接法能夠盡可能地提高繁殖系數。根據砧木的嫁接部位,嫁接可分為根接、枝接和芽接等。枝接和芽接主要是用於補接、改接品種和嫁接牡丹。枝接一般在秋分前後為宜;芽接可在5月上旬至7月上旬,枝條韌皮部能剝離的期間內均可進行,嫁接法與其它花木相同。
菏澤市牡丹鄉人民傳統習慣使用芍葯根為砧木嫁接牡丹,為發展牡丹品種,形成銷售規模做出極大貢獻。芍葯根嫁接的優勢表現為砧木成本低,易收集,操作簡單,成活率高,出口加工時便於沖洗消毒。缺點是嫁接後前兩年長勢較慢,需等待接穗長出牡丹根長勢才會加快。日本國內培育牡丹基本是以芍葯根嫁接為主,其砧木母本就是原產浙江的杭芍。1998-1999年前後菏澤人民開始大量選用鳳丹實生苗嫁接牡丹,優勢是長勢快,枝條粗壯,缺點是操作費力,成活率受不同年份氣候影響會降低,成本較高。意思是說牡丹產地大力推廣鳳丹苗嫁接不過10年的時間,以前基本都是芍葯根嫁接。近兩年由於大量苗木出口,為了便於沖洗消毒檢疫,國際市場開始流行使用芍葯實生苗嫁接的牡丹苗,即用2-3年生芍葯實生苗做砧木嫁接,嫁接後的苗木規格整齊,須根多,比以前只用一根芍葯根嫁接的長勢強,目前正在發展階段。
一、根接時間
牡丹根接從8月下旬至10月下旬進行,以8月下旬到9月中旬最適宜,尤其以白露前後嫁接成活率最高,如錯過最佳嫁接時間,則成活率將隨著季節的推遲而遞減。此時如遇陰雨天氣,也要搶時間進行嫁接。可在室內進行操作,但要注意將接好的植株擺放整齊並注意通風(仍不影響接穗與砧木的癒合),待天晴後土壤適宜耕作時進行栽植。
二、砧木
砧木可用芍葯根、牡丹根或牡丹和風丹實生苗根。芍葯根短粗質軟,易嫁接易成活,且生長快,但分株少;而牡丹根細質硬,不易嫁接,但分株多,壽命長;風丹實生苗根系發達抗逆性強,對提高名品種接穗生長和苗木質量有益。無論使用什麼砧木都應挑選生長充實,附生須根較多,無病蟲害,長25 cm左右,直徑1.5-2 cm的根,晾2-3 d,使之失水變軟,再嫁接。
三、接穗
接穗應該分品種選用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當年生萌櫱新枝,長5-10 cm即可。如果接穗不足時,枝桿上的當年生枝也可採用,但嫁接成活率及生根速度不如前者,接穗要隨采隨用。
四、砧、穗親合力
牡丹的砧、穗親合力因品種不同而有差異。如「煙籠紫」、「三奇集勝」「玫瑰紫」以芍葯為砧,成活率很低;而以牡丹根為砧,則成活率較高。「趙粉」、「葛巾紫」,垂頭蘭以芍葯為砧,成活率雖高,但成活後芍葯根生長迅速,則不易萌生牡丹根;「首案紅」、「脂紅」、「藍田玉」以芍葯根為砧時,成活率高,牡丹根的萌生力也強。「。
五、嫁接方法
牡丹根接多採用「嵌接法」(半面劈接法)。先在接穗基部腋芽兩側,削長約2-3 cm的楔型斜面,再將砧木上口削平,選一平整光滑的縱切面,用刀切開,切口長略長於接穗削麵,深度達砧木中心,以含下接穗削麵為宜。砧、穗削麵要平整、清潔、然後將接穗自上而下插入切口中,使砧木與接穗的形成層對准,用麻繩扎緊,介面處塗以泥漿或液體石蠟,即可栽植,栽植深度與切口平,培土至接穗上端2-3 cm,以防寒越冬。
六、嫁接後管理:
嫁接捆縛後,用混有殺菌劑的稀泥漿或接蠟塗好切口。栽植在事先備好的苗畦內,畦內土壤下部稍濕,表土稍干以防接穗傷口霉爛。栽植深度在介面以上約2cm處。然後培細土蓋出接穗8~10cm防寒,防旱。待翌春天氣轉暖,逐漸去除覆土,露出接穗,以利發芽。一年後苗高可達12cm。第三年秋即為二年生苗,可以移栽。移栽之時可見接穗處已著生自生根,此時可將芍葯根砧剪除後栽植,僅留下牡丹自生根,否則幼苗生長不旺。牡丹嫁接通常是一砧一芽,第2年成活後,如秋季不進行平茬,則接穗只會長高不長枝。因此,對已成活的1年生嫁接苗,要從介面以上進行剪截,以刺激根芽處的不定芽萌發枝條。這樣牡丹的2年生嫁接苗就可長出2-4個短枝,連續進行兩年平茬修剪並加強肥水管理,不僅使嫁接苗迅速達到出圃規格,而且採集下來的枝條還可作接穗用。嫁接好等待種植.jpg (36.37 KB)
Ⅳ 牡丹如何嫁接繁殖
1.嫁接繁殖的特點
嫁接繁殖主要應用於觀賞牡丹和優良品種的繁殖。菏澤、洛陽等牡丹種苗生產基地,嫁接是主要的繁殖方法。它有以下特點:一是通過嫁接,保留牡丹品種優良性狀。將嫁接繁殖與牡丹的播種、分株、壓條繁殖相結合,可大大提高優良品種的繁殖系數;二是通過嫁接,提高牡丹觀賞品質和應用價值;三是提高抗性,擴大牡丹栽培范圍。
2.砧木與接穗的選擇
(1)砧木的選擇
牡丹嫁接所用砧木有以下幾種:①芍葯根砧
用葯用芍葯根作砧木或用觀賞芍葯分株時取下的粗根作砧木均可。以粗度在1.5~2厘米,長15~20厘米以上,帶有須根的為好。據觀察,砧根年齡對嫁接成活率有明顯影響。從1年生到4年平均嫁接成活率分別為45.0%、88.3%、61.7%、11.7%。因此,選用2~3年生芍葯作砧木為宜。此外,砧根太粗(削口處直徑3.0厘米以上)成活率亦大幅度下降。
②牡丹根根砧
一般用生長3~4年,須根多粗度在1.5厘米以上的根作砧木,長25~30厘米。
③牡丹實生苗根砧
用2~3年生,根莖粗1厘米以上的鳳丹實生苗作砧木,嫁接成活率高,且成活後植株生長旺盛,苗木生長整齊規范,是今後出口苗木培育的主要方法。
(2)接穗的選擇
接穗宜選健壯植株上一年生粗壯萌櫱枝(俗稱土芽),其髓心實,接後易發根保活;次為上部當年生枝。接穗一般長約6~10厘米,帶有健壯的頂芽和一個或幾個小側芽。接穗要隨剪隨接,不可久放。遠途運輸以水苔或鋸末裝入塑料袋內保鮮。
嫁接成活率的高低,與接穗的品種有關,如種生紅、硃砂壘、藍田玉、大棕紫、盛丹爐、趙粉、狀元紅、大胡紅等嫁接成活率較高。而煙龍紫珠盤、梨花雪、三奇集盛等僅為10%左右。但改用牡丹實生苗做砧木,成活率可提高到68%以上。
(3)不同根砧對嫁接苗生長發育的影響
芍葯、牡丹兩種根砧對牡丹嫁接苗生長發育的影響各不相同。在生產上,一般牡丹嫁接多用芍葯根砧,其原因:一是芍葯根軟,操作容易,大多數品種成活率高;二是嫁接苗有矮化傾向,適於盆栽;三是耐濕程度增加,適於牡丹南移,但芍葯作根砧,牡丹苗後期生長弱,易感染病蟲害,培育出口優質苗木,建議慎用。而牡丹根作砧木,粗根較少,質地較硬,對嫁接技術要求較高且嫁後生長勢較弱。實生苗作根砧,由於具有完整的根系,親合力較高,嫁接後生長旺盛。不過嫁接苗的生長由於根砧不同,生長情況有一定差別:芍葯根嫁接初期生長快,但以後從接穗基部發根少,萌櫱不多,植株壽命較短;牡丹根砧嫁接苗接穗基部較易發根,萌櫱較多,壽命較長。不過芍葯根砧嫁接苗的生根情況也因品種而異,有的品種雖然嫁接成活率高達85%以上,但接穗本身不易生根,而只生長芍葯根,如趙粉、假葛巾紫、朱紅絕倫等,50%以上嫁接苗生長7~8年仍不生牡丹根。而首案紅、脂紅、藍田玉等品種,不但成活率高,而且接穗上生牡丹根者高達95%以上。
3.嫁接方法
牡丹嫁接的方法,以接穗的性質分,有枝接與芽接兩類;在枝接中,以在砧木上接合的部位而分莖接和根接;按嫁接時砧木的狀況,可分為地接法和掘接法。
(1)枝接
①嫁接時間與方法
牡丹枝接多於秋季進行。實踐證明,在秋季嫁接時間越早越好,最晚不能遲於11月份。不論是掘接或是居接,均需根據砧木性質或粗細而採用嵌接或切接、劈接等各種操作方法。
掘接法
生產中多用以芍葯根為砧的嵌接法。從2~3年生芍葯上取下1.5~2厘米的粗根作砧,放陰涼處2~3天,變軟後待用。若挖起就接,根砧質脆,不易嫁接。接穗宜用基部一年生萌櫱枝,以節間較短的好,長約5~10厘米,帶1~2個充實芽。嫁接時在選好的接穗下面對稱地斜削兩刀,注意使切口平滑。切口長2~3厘米,橫斷面成三角形。後將根砧頂部修平,自一側向下切一直口,長度與接穗切面相同。用右手拇指在切口對面向切口方向擠壓,使砧木切口張開立即放入削好的接穗,使二者形成層密合,然後松開拇指,用麻皮等物捆縛,用配好的稀泥漿塗抹切口,如圖2。
圖2掘接法
居接法
此法操作較掘接困難,但因砧木根系未受損傷,接苗成活後生長旺盛。嫁接時在砧木距地面6~7厘米處剪平,隨後削取接穗。其餘操作方法與掘接相同。接後就地培土、封埋。枝接中,各地接穗多帶2個芽。而日本牡丹產區多用單芽枝接,其操作順序如圖3。
圖3居接法
在具體嫁接方法中,洛陽等地還將皮下接應用於「什樣錦」的培養。
②接後管理
掘接嫁接苗應立即栽植於事先准備好的苗床內,苗床土壤且下部稍濕,表土稍干以防嫁接苗傷口感染,栽植深度約在介面以上約2厘米處,然後培土高出接穗8~10厘米以防寒、防旱。翌春較暖後逐漸除去覆土。注意嫁接苗栽植後在傷口癒合前不能澆水。
1年生苗高可達12厘米,第三年秋(2年生苗)可以移栽。移栽時可見牡丹接穗上有自生根,這時可將芍葯根砧剪去後栽植。若不剪去,幼苗生長不旺。
居接的牡丹入冬前培土封埋,以利保溫、保濕,促進接芽生長。翌春也需完全去掉培土。
(2)芽接
牡丹的芽接主要用於更換品種或培養一株多花色(「什樣錦」)的植株。方法有貼皮法和換芽法兩種。芽接時間以5月上旬到7月上旬最好(菏澤),操作時間宜在10:00~17:00,這時皮層易於分離與黏合。
①貼皮法
在砧木當年生枝條上連同木質部切削掉一塊長方形或盾形切口,再將接穗的腋芽連同木質部削下一大小和砧木上切口大小形狀相同的牙塊,然後迅速將其貼在砧木切口上,用塑料帶扎緊。
②換芽法
將砧木上嫁接部位的腋芽連同形成層一起取下,保留木質部完整的芽胚;用同樣方法將接穗上的芽剝下,迅速套在砧木的芽胚上,注意二者要相互吻合,最後用塑料帶扎緊。
嫁接植株注意管理,接後1個月,認定接芽已成活時,解開塑料帶,去掉砧木上贅芽。砧木上的葉片應保留,使養分集中於接芽,使當年形成飽滿花芽。翌年即可開花。
4.一株多色牡丹的嫁接
一株多色牡丹或者叫「什樣錦」的培育,可以用枝接,也可用芽接,但都是高接。
(1)砧木與接穗的選擇與組合
①砧木
與前述牡丹芽接相同。主要用鳳丹白或其他牡丹實生苗,多年生,獨干(干高20~30厘米)而多分枝。為使砧木本身的花色成為「什樣錦」中的主色調,也可選用生長旺盛,著花容易、乾性強、較易繁殖的品種,如洛陽紅等。
②接穗
選花色、花型不同,花朵艷麗但花期基本一致的優良品種,如趙粉、白雪塔、似荷蓮、二喬、洛陽紅、姚黃、胡紅、藍田玉、首案紅、青龍卧墨池等。以其飽滿健壯的頂芽作接穗。
(2)嫁接時期與方法
以9月上旬到10月上旬嫁接為宜。當氣溫20~25℃時傷口易癒合。
嫁接方法:洛陽紅用皮下接。接穗長4~8厘米,多選花芽,先削去葉片,再在接穗下部2~3厘米處兩面各削一刀,深達木質部,削口要光滑呈尖削狀三角形。在三角形削口背面還要削去1~1.5厘米皮層,但不傷及髓部。砧木是選植株上部粗壯側枝,在其中上部光滑的枝段側面,順形成層內側向下(稍內斜)削一2~3厘米長的介面。將接穗垂直(稍斜)插入砧木切口底部,使二者形成層密接對緊。如接穗比砧木細,可使其一側形成層與砧木對准。用尼龍、麻等材料從下向上綁縛介面,並用塑料作纏扎。然後用塑料袋將接穗及介面罩住,在介面1厘米處將塑料袋口扎緊,以保溫保濕,避免雨水滲入。
(3)接後管理
及時剔除砧木根部萌櫱,抹去枝幹上所有腋芽和不定芽。每株可施入腐熟餅肥0.5千克或復合肥100~150克。施後立即澆透水。頂芽上的葉片有利水分、養分向上輸送,一開始可予保留,待嫁接成活後再逐步剪去。如操作得當,最高成活率可達100%。翌春有30%~40%的接芽開花。操作熟練者,每人每天可嫁接100~120個接芽。若嫁接植株分枝多,每株可接10個以上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