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罩牡丹鸚鵡
㈠ 牡丹鸚鵡是怎麼樣的品種
牡丹鸚鵡屬於中型鸚鵡類, 體長平均375px 左右,體重40~50g。頭稍大, 頸短, 嘴短、寬且呈鉤狀, 嘴紅色, 虹膜黑褐色, 頭部顏色有紅、灰、黑3 種, 眼周及蠟膜呈白色, 頸部有赤黃色的環帶; 上胸橙紅色, 背部和翼綠色, 翅覆羽及飛羽翠綠色, 翼端黑色; 尾短圓, 呈綠色; 腳為對趾型, 灰色。野生牡丹鸚鵡棲息於熱帶叢林及草原中, 常集群生活。鳴聲嘈雜, 雙翼鼓動迅速, 但飛翔距離不遠。以植物的種子、果實、嫩芽為食, 尤喜食各種甜漿果。牡丹鸚鵡在食性上屬於硬食鳥, 它們都有1 個短而厚實的嘴, 食時常咬剝開堅硬的種子外殼, 食取種仁, 一般不是將種子整粒吞食。營巢於樹洞、建築物的裂縫或岩石的縫隙內。喜歡咬剝樹皮、樹葉, 並將其撕碎後墊入巢內。馴養的牡丹鸚鵡除了換羽期, 可常年產卵。一般雌鳥1 年可產卵3~5 窩, 每窩產蛋4~8 枚, 孵化期17~19 天。在整個孵化過程中, 雄鳥堅守在巢外看護並飼喂雌鳥, 雌鳥只是在吃食、飲水和排糞時才出巢。雛鳥出殼後需經35~40 天才離巢, 離巢後仍需親鳥飼喂2 周後才能獨立生活, 自己啄食。繁殖期間, 盡量減少干擾, 少驚動。飼料增加骨粉、鈣粉、多種維生素和雞蛋、玉米粉合成的粉料。雌雄鳥自由配對後, 相親相愛, 互相理毛餵食, 完成交配後產卵。雛鳥出巢後,雙親繼續飼喂10 余天即可分籠, 讓親鳥繼續繁殖第2窩。
㈡ 誰能告訴我下. 鸚鵡有多少種 分別都叫什麼名字
鸚形目簡介
1.亞歷山大鸚鵡
2.非洲灰鸚鵡
3. 華麗鸚鵡
4. 緋胸鸚鵡
5. 紅嘴鸚鵡
6. 折衷鸚鵡
7. 紅額金剛鸚鵡
8. 桃面愛情鳥
9. 虎皮鸚鵡
10.藍眼鳳頭鸚鵡
11.費沙氏愛情鸚鵡
12. 白尾黑鳳頭鸚鵡
13. 緋紅金剛鸚鵡
14. 和尚鸚鵡
15. 雨傘鳳頭鸚鵡
16. 紅色吸蜜鸚鵡
17. 雞尾鸚鵡
18. 紅臉牡丹鸚鵡
19. 東玫瑰鸚鵡
20. 愛德華無花果鸚鵡
21. 小葵花鳳頭鸚鵡
22. 藍黃金剛鸚鵡
23. 巨嘴鸚鵡
24. 快速鸚鵡
25. 尖嘴鳳頭鸚鵡
26. 杜柯波氏鳳頭鸚鵡
27. 鮮紅胸鸚鵡
28. 藍紫金剛
29. 藍頭鸚鵡
30. 環頸鸚鵡
31. 粉紅鳳頭鸚鵡
32. 棕樹鳳頭鸚鵡
33. 公主鸚鵡
34. 紅翅鸚鵡
35. 西亞拉鸚鵡
36. 紅腹金剛
37. 彩虹吸蜜鸚鵡
38. 綠翅金剛
39. 白腹凱克
40. 邁耶氏鸚鵡
41. 深紅玫瑰鸚鵡
42. 獨角鸚鵡
43. 紅腰鸚鵡
44. 契爾少校鳳頭鸚鵡
45. 紫紅頭鸚鵡
46. 雙眼無花果鸚鵡
47. 紅肛鳳頭鸚鵡
48. 金黃錐尾鸚鵡
49. 柏克氏鸚鵡
50. 馬達加斯加愛情鳥
51. 啄羊鸚鵡
52. 面罩鸚鵡
53. 太平洋鸚哥
54. 亮光黑鳳頭鸚鵡
55. 紅冠鳳頭鸚鵡
56. 金肩鸚鵡
57. 黃尾黑鳳頭鸚鵡
58. 澳洲國王鸚鵡
59. 黃兜吸蜜鸚鵡
60. 藍頭金剛
61. 菲律賓懸吊鸚鵡
62. 太陽錐尾鸚鵡
63. 藍喉金剛
64. 喋喋吸蜜鸚鵡
65. 塞內加爾鸚鵡
66. 裸眼可瑞拉鳳頭鸚鵡
67. 鮭冠鳳頭鸚鵡
68. 栗額金剛
69. 灰頰鸚鵡
70. 林肯港鸚鵡
71. 藍紋吸蜜鸚鵡
72. 青銅翅鸚鵡
73. 派斯奎特氏鸚鵡
74. 回聲鸚鵡
75. 斯皮克金剛
76. 紅腹鸚鵡
77. 帝王亞馬遜
78. 南達錐尾鸚鵡
79. 鱗頭鸚鵡
80. 鱗胸吸蜜鸚鵡
81. 戈芬氏鳳頭鸚鵡
82. 波芬氏金剛
83. 軍艦金剛
84. 藍冠吸蜜鸚鵡
85. 黃領金剛
86. 杜凡波第氏吸蜜鸚鵡
87. 青綠錐尾鸚鵡
88. 聖路西亞亞馬遜
89. 李爾氏金剛
90. 黑頂吸蜜鸚鵡
91. 綠頰亞馬遜
92. 聖文森亞馬遜
93. 魯佩爾氏鸚鵡
94. 面罩愛情鳥
95. 棕頭鸚鵡
96. 橙翅亞馬遜
97. 紅尾黑鳳頭鸚鵡
98. 藍翅金剛
99. 紅面具鸚鵡
100. 紅額亞馬遜
101. 黑色吸蜜鸚鵡
102. 黑頭凱克
103. 暗色吸蜜鸚鵡
104. 白頭鸚鵡
105. 西斯潘紐拉亞馬遜
106. 藍頂亞馬遜
107. 鱗頸亞馬遜
108. 珍達錐尾鸚鵡
109. 黑頰愛情鳥
110. 紅額鸚鵡
111. 黃冠亞馬遜
112. 赤褐腹錐尾鸚鵡
113. 桃額錐尾鸚鵡
114. 土庫曼亞馬遜
115. 紅肩金剛
116. 黃頸亞馬遜
117. 黑帽錐尾鸚鵡
118. 黃額鸚鵡
119. 藍喉錐尾鸚鵡
120. 黑嘴亞馬遜
121. 卡威氏亞馬遜
122. 葡萄亞馬遜
123. 古巴亞馬遜
124. 黃臉亞馬遜
125. 紫冠亞馬遜
126. 綠頰錐尾鸚鵡
127. 節慶亞馬遜
128. 波多黎各亞馬遜
129. 黃嘴亞馬遜
130. 藍頰亞馬遜
131. 白粉亞馬遜
132. 紅頸亞馬遜
133. 暗色鸚鵡
134. 白頂亞馬遜
135. 黃額亞馬遜
136. 扇尾賈丁氏鸚鵡
137. 彩繪錐尾鸚鵡
138. 黃頭亞馬遜
139. 紅尾亞馬遜
140. 褪草玫瑰鸚鵡
141. 紅喉錐尾鸚鵡
142. 灰頭錐尾鸚鵡
143. 紅鏡亞馬遜
144. 米特雷錐尾鸚鵡
145. 二十八草鸚鵡
147. 海角鸚鵡
148. 花頭鸚鵡
149. 七草鸚鵡
150. 藍冠錐尾鸚鵡
151. 塔布吸蜜鸚鵡
152. 賈丁氏鸚鵡
153. 鮭色鳳頭鸚鵡
154. 黑翅賈丁氏鸚鵡
155. 藍月輪鸚鵡
157. 葵花鳳頭鸚鵡
158. 太陽鸚鵡
161. 粟額金剛鸚鵡
162. 紅頭太陽鸚鵡
163. 軍用金剛鸚鵡
164. 桃紅面錐尾鸚鵡
165. 黃翅鸚鵡
166. 聖文生亞馬遜鸚鵡
167. 鷹頭鸚鵡
㈢ 違法的牡丹鸚鵡包括哪幾種
飼養頭類牡丹鸚鵡是違法的,包括面罩牡丹鸚鵡、棕頭牡丹鸚鵡、黑臉牡丹鸚鵡、灰頭牡丹鸚鵡、紅臉牡丹鸚鵡、黑翅牡丹鸚鵡、黑領牡丹鸚鵡、尼亞牡丹鸚鵡八種。頭類牡丹鸚鵡屬於瀕危物種,所以不可以人工飼養。目前我國可以合法飼養的牡丹鸚鵡只有桃臉牡丹鸚鵡。
牡丹鸚鵡一共被分為9個品種,普遍被分為兩大類別,分別為面類和頭類。目前在我國可以合法飼養的牡丹鸚鵡只有屬於面類的桃臉牡丹鸚鵡,頭類牡丹鸚鵡都是不允許私人飼養的。
八種飼養違法的牡丹鸚鵡
1、面罩牡丹鸚鵡
又叫做面罩情侶鸚鵡,頭部是黑色的,也被叫做黑頭牡丹鸚鵡。
2、棕頭牡丹鸚鵡
也被稱為費氏情侶鸚鵡,多人會叫做棕頭牡丹鸚鵡,外形與桃臉牡丹鸚鵡有點類似,背部和羽翼都是綠色的,頭部是棕褐色的,性情活潑,數量較多。
3、黑臉牡丹鸚鵡
也叫做黑臉情侶鸚鵡,該鳥身體部分是綠色的,頭部為黑色,胸部有橘色羽毛,數量比較稀少。
4、灰頭牡丹鸚鵡
灰頭牡丹鸚鵡羽色以草綠色為主,頭部帶有淺灰色,也較灰頭情侶鸚鵡,性情十分害羞的小型鸚鵡,雄鳥頭部是灰白色,雌鳥頭部是綠灰色。
5、紅臉牡丹鸚鵡
紅臉牡丹鸚鵡鳥體主要是綠色的,額頭是橘紅色,尾巴上方的羽毛是淺藍色的。
6、黑翅牡丹鸚鵡
黑翅牡丹鸚鵡的翅斑邊緣是黑色的,身體以綠色為主,額頭帶有紅色額羽毛,嘴巴是黃棕色的,幼鳥體色較淡。
7、黑領牡丹鸚鵡
黑領牡丹鸚鵡鳥體也是以綠色為主,頸部帶有黑色羽毛,羽翼邊緣也帶有黑色,鳥嘴也是黑色的,它的食物比較特殊,以無花果為食。
8、尼亞牡丹鸚鵡
尼亞牡丹鸚鵡的鳥體也是以綠色維護組,臉部是橘紅色的,胸部是黃色的,眼周帶有白色眼圈,一般是群居生活。
㈣ 牡丹鸚鵡有哪些品種
牡丹鸚鵡
牡丹鸚鵡是現在飼養率比較高的鸚鵡品種,但是對於牡丹鸚鵡的品種究竟有多少你真的了解嗎?小編就來告訴你。
棕頭牡丹鸚鵡(琉璃腰牡丹鸚鵡):原產坦尚尼亞,體長約14厘米,背、翼、下胸腹為深綠色。額紅色,頭棕褐色,頦、喉黃橙色。頸及上胸為淡黃橙色,腰為深藍色。尾羽外側有藍、綠、黑等不同色彩的條紋。
黑頭牡丹鸚鵡(黃領黑牡丹):體長約14厘米。頭部黑褐色,頸部有赤黃色的環帶,上胸赤色帶橙,背、翼綠色,翼端黑色,尾綠色,腳灰色。有人稱黑頭牡丹鸚鵡為偽裝情侶鸚鵡或黃襟黑牡丹鸚鵡。
桃臉情侶鸚鵡(小鸚哥、小鸚鵡哥):是牡丹鸚鵡中體型最大、最漂亮者。體長18厘米左右,原產於非洲南部。喙白色,額部紅色、頸胸部粉紅色,腰及上尾藍色,其餘部位多為綠色。
桃臉黃牡丹鸚鵡(金紅櫻哥):原產於非洲中部。羽色以鮮黃色為主體,冠以紅色頭及顏面,有的在腰部雜以藍色。腳、嘴概黃色。
紅牡丹鸚鵡(費希氏情侶鸚鵡):全身黃綠色,兩翼深綠色,胸部紅褐色、嘴紅色。雄鳥蠟膜為青色,雌鳥為白色。
藍牡丹鶚鵡:是一種人工改良的品種,其體型與其它牡丹鸚鵡相似。為日本改良種。羽色以藍色為主體。頭部淡黑色或黑灰色。頸、胸、上腹為白色或白褐色,余部藍色。嘴淡紅色、腳灰色。
黃牡丹鸚鵡:頭部紅褐色,頸、胸黃金色,背、翼、尾羽黃綠色,腰際淡藍色。嘴紅色,腳近灰色,眼周有白色肉環,是20世紀中葉由美國和日本同時改良成功的一種中型牡丹鸚鵡。
㈤ 牡丹鸚鵡早上還好好的,中午回來就死了!你們看看這是什麼原因
你好,因為鸚鵡本身就是喜歡吵鬧的鳥,它的聲音比較尖銳,像你的這種牡丹更是吵
這個都是正常的。你可以多給它一些玩具。
牡丹鸚鵡屬(學名:Agapornis. sp):該屬的鸚鵡又稱為愛情鳥,是牡丹鸚鵡屬內所有物種的總稱。體長13-17厘米,體重40-60克,是體型最小的鸚鵡品種。身型短胖,有一條短尾,喙部相對為大,大部份牡丹鸚鵡的體羽以綠色為主,而人工配種及變種使很多的顏色出現。壽命約10-15年。
屬名的拉丁文 Agapornis取自於希臘語。希臘語中"Agape"是愛的意思,而"Ornis"則是雀鳥的意思。牡丹鸚鵡是一種非常喜歡群居及深情親切的鸚鵡,它們會與伴侶形影不離,相依相偎,而且多是會廝守終生。因為牡丹鸚鵡這個天性,英文名稱為「lovebird」,德國人稱為"die Unzertrennlichen",而法國人則稱它們意思是「不可分離」。正因為如此,牡丹鸚鵡必須成對飼養。野生種群分布於非洲
中文學名
牡丹鸚鵡屬
情侶鸚鵡
牡丹鸚鵡屬的鳥類體長13-17厘米,體重40-60克。喙紅色,眼及蠟膜白色。頭部黑褐色,頸部有赤黃色的環帶。上胸淺綠色,背部和翼為綠色,翼端呈黑色,尾綠色,腳灰色。另有棕頭牡丹鸚鵡,頭部棕褐色,俗稱棕頭牡丹。身型矮胖且有一條短尾,喙部相對較大,大部份牡丹鸚鵡都是綠色的,而且人工配種及變種使很多的顏色出現。該屬物種體形較壯,羽色非常美麗,以綠色、紅色居多,這類鸚鵡是鸚鵡中體形最小的一種,甚至比虎皮鸚鵡的體形更小,卻習慣歸類於中型鸚鵡。[3][4]
只有一部份的情侶鸚是雌雄二型的(即雌雄的外型有明顯得差異),包括黑領牡丹鸚鵡、灰頭牡丹鸚鵡及黑領牡丹鸚鵡。其餘品種都不能夠從外表分辨性別。[3][4]
牡丹鸚鵡屬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乾燥林地內,從次沙漠地帶的乾燥草原、熱帶草原林地、岩石地形區、河流旁的林地、棕櫚樹林到農作物區都是常活動的范圍,主要的棲息處都在水源區附近。[4]
生活習性
牡丹鸚鵡因其深情的天性而得名。牡丹鸚鵡會與伴侶形影不離,相依相偎,而且多是會廝守終生。野生的牡丹鸚鵡生活在熱帶叢林中,常集小群生活,一般在樹洞中營巢繁殖,以各種植物種子、水果、槳果、蔬菜、一些草及種子為食。黑領牡丹鸚鵡亦會食無花果。在非洲南部地區,該鳥常集群危害農作物及果園,遭到當地農民驅趕。
牡丹鸚鵡
分布范圍
牡丹鸚鵡屬共有9個種,8種分布於非洲中南部地區,坦尚尼亞北部、賽倫蓋提國家公園、盧安達、蒲隆地、從籠中逃脫的鳥在各地都有族群,大多棲息於坦尚尼亞、肯亞等沿海地區。灰頭牡丹鸚鵡分布於印度洋,包括馬達加斯加群島及其附近島嶼。
繁殖方式
牡丹鸚鵡全年可繁殖,主要繁殖季在2-3月及4-10月。僅雌鳥孵卵,窩卵數約4-6枚;籠養鳥十分活潑好動,是很健壯的鳥兒,喜愛鳴叫,有時很吵雜,愛啃咬,玩具及新鮮樹枝可酌量提供,除了一般提供的混合種子外,蔬菜水果、穀物等食物的提供可以使它們更健康。壽命約10-15年。
牡丹鸚鵡屬
繁殖難度低,適合剛入門者做繁殖嘗試,群養繁殖也能有不錯的效果,全年均能繁殖,可提供築巢所需之稻草、樹枝、樹葉等供它們使用,約在交配後10天會生下第一枚卵,每隔一天下一枚卵,一窩約產4-6枚卵,在6-7天後即可檢查卵有無受精,孵化期約21-23天,30-35天後幼鳥羽毛長成,親鳥有時可能因礦物質缺乏而拔幼鳥的羽毛,在雛鳥孵出後的期間宜提供營養且豐富的食物,抓出手養最佳天數約10-14天,不宜太晚將幼鳥移出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