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陳亮牡丹畫

陳亮牡丹畫

發布時間: 2023-07-14 18:58:57

1. 關於扇子和梅花的詩句

1.關於梅花的詩句

《梅花》

牆角數復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寒夜》

杜耒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制月棚差,才有梅花便不同。

《卜運算元·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最後一首是的意思是: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梅花並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

2.要關於扇子的詩詞歌賦

白羽扇

【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圓因裁製功。颯如鬆起籟,飄似鶴翻空。

盛夏不銷雪,終年無盡風。引秋生手裡,藏月入懷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何人稱相對,清瘦白須翁。

【唐】李嶠

翟羽舊傳名,蒲葵價不輕。花芳不滿面,羅薄詎障聲。

御熱含風細,臨秋帶月明。同心如可贈,持表合歡情。

【唐】陸暢

寶扇持來入禁宮,本教花下動香風。

姮娥須逐彩雲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扇上畫牡丹

【唐】羅隱

為愛紅芳滿砌階,教人扇上畫將來。

葉隨彩筆參差長,花逐譽螞輕風次第開。

閑掛幾曾停蛺慶和埋蝶,頻搖不怕落莓苔。

根生無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唐】司空圖

珍重逢秋莫棄捐,依依只仰故人憐。

有時池上遮殘日,承得霜林幾個蟬。

詠破扇

【唐】唐怡

輪如明月盡,羅似薄雲穿。

無由重掩笑,分在秋風前。

悲紈扇

【唐】韋應物

非關秋節至,詎是恩情改。

掩顰人已無,委篋涼空在。

何言永不發,暗使銷光彩。

古扇

【唐】項斯

昨日裁成奪夏威,忽逢秋節便相違。

寒塵妒盡秦王女,涼殿恩隨漢主妃。

似月舊臨紅粉面,有風休動麝香衣。

千年蕭瑟關人事,莫語當時掩淚歸。

詠扇

【唐】徐夤

為發涼飆滿玉堂,每親襟袖便難忘。

霜濃雪暗知何在,道契時來忽自揚。

曾伴一樽臨小檻,幾遮殘日過迴廊。

漢宮如有秋風起,誰信班姬淚數行。

詠破扇

【唐】楊凌

粉落空床棄,塵生故篋留。

先來無一半,情斷不勝愁。

代秋扇詞

【唐】鄭谷

露入庭蕪恨已深,熱時天下是知音。

汗流浹背曾施力,氣爽中宵便負心。

一片山溪從蠹損,數行文字任塵侵。

綠槐陰合清和後,不會何顏又見尋。

3.關於梅花的詩句

贈范曄 陸凱 南朝 宋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山園小梅 林和靖 唐 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共金樽。 梅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 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 香杳難隨驛使來。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絕句(之—) 陸游 聞道梅花圻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絕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 正是層冰積雪時。

梅花絕句(之三) 雪虐風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早梅 南朝·謝燮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台。 唐·王維 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雜詠 唐·王維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憶梅 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適 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詠寄人 唐·劉禹錫 早花常犯寒,繁實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闌?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問調金鼎,方知正味難。

梅花 唐·崔道融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技依病看。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梅花 唐·庾信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

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覓不見,真悔著衣單。

雪裡覓梅花 唐·蕭綱 絕訝梅花晚,爭來雪裡窺。 下枝低可見,高處遠難知。

俱羞惜腕露,相讓道腰羸。 定須還剪采,學作兩三技。

梅花 唐·蔣維翰 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 幾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入得來? 梅花 宋·陳亮 疏技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發,百花皆後春。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冬日雜興 宋·張耒 空山身欲老,徂歲臘還來。

愁怯年年柳,傷心處處梅。 綠蔬挑甲短,紅蠟點花開。

冰雪如何有,東風日夜回。 再和楊公濟梅花 宋·蘇軾 莫向霜晨怨未開,白頭朝夕自相摧。

斬新一朵含風露,恰似西廂待月來。 贈嶺上梅 宋·蘇軾 梅花開盡白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

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 墨梅 宋·朱熹 夢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凜冰霜。

如今白黑渾休問,且作人間時世妝。 題楊補之畫 宋·樓鑰 梅花屢見筆如神,松竹寧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歲寒只見此三人。 雪梅 宋·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香。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從張仲謀乞臘梅 宋·黃庭堅 聞君寺後野梅發,香蜜染成宮樣黃。

不擬折來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釣雪舟倦睡 宋·楊萬里 小閣明窗半掩門,看書作睡正昏昏。

無端卻被梅花惱,特地吹香破夢魂。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梅 宋·蕭德藻 湘妃危立凍蛟背,海月冷掛珊瑚枝。

丑怪驚人能嫵媚,斷魂只有曉寒知。 瓶梅 宋·張道洽 寒水一瓶春數枝,清香不減小溪時。

橫斜竹底無人見,莫與微雲淡月知。 紅梅 蘇東坡 年年芳信負紅梅, 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 直和根撥送春來。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新栽梅 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嫉, 今年好為使君開。 墨梅 趙秉文 畫師不作粉脂面, 卻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識, 夏馥從來琢玉人。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梅花 元·王冕 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 立春日賞紅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東風轉斗杓,陌頭楊柳雪才消。

曉來一樹如繁杏,開向孤村隔小橋。 應是化工嫌粉瘦,故將顏色助花嬌。

青枝綠葉何須辨,萬卉叢中奪錦標。 憶梅 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膚,昔年伴我向西湖。

別來幾度春風換,標格而今似舊無。 西湖梅 元·馮子振 蘇老堤邊玉一林,六橋風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素心。 鴛鴦梅 元·馮子振 並蒂連技朵朵雙,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畫角驚吹散。

4.描寫梅花的詩句大全

詠梅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早梅》 李公明

東風才有又西風, 群木山中葉葉空。

只有梅花吹不盡, 依然新白抱新紅。

《紅梅》 蘇軾

年年芳信負紅梅, 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 直和根撥送春來。

《早梅》 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山園小梅》 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共金樽。

《梅花》 蔣維翰

白玉堂前一樹梅, 今朝忽見數花開。

幾家門戶重重閉, 春色如何入得來?

《雪梅》(其一)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雪梅》(其二) 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5.關於梅花的詩句大全

梅花

宋代: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絕句·其一

宋代: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落

南北朝:鮑照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咨嗟。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寒風 一作:風飈)

梅花

唐代:崔道融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朔風 一作:逆風)

梅花引·荊溪阻雪

宋代:蔣捷

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閑影,冷清清,憶舊游。

舊游舊游今在否?花外樓,柳下舟。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黃雲,濕透木棉裘。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望採納,謝謝~

6.描寫梅花的詩句

山園小梅 林和靖 唐 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共金樽。 梅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 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 香杳難隨驛使來。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絕句(之—) 陸游 聞道梅花圻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絕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 正是層冰積雪時。

梅花絕句(之三) 雪虐風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早梅 南朝·謝燮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台。 唐·王維 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雜詠 唐·王維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憶梅 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適 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詠寄人 唐·劉禹錫 早花常犯寒,繁實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闌?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問調金鼎,方知正味難。

梅花 唐·崔道融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技依病看。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梅花 唐·庾信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

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覓不見,真悔著衣單。

雪裡覓梅花 唐·蕭綱 絕訝梅花晚,爭來雪裡窺。 下枝低可見,高處遠難知。

俱羞惜腕露,相讓道腰羸。 定須還剪采,學作兩三技。

梅花 唐·蔣維翰 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 幾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入得來? 梅花 宋·陳亮 疏技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發,百花皆後春。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冬日雜興 宋·張耒 空山身欲老,徂歲臘還來。

愁怯年年柳,傷心處處梅。 綠蔬挑甲短,紅蠟點花開。

冰雪如何有,東風日夜回。 再和楊公濟梅花 宋·蘇軾 莫向霜晨怨未開,白頭朝夕自相摧。

斬新一朵含風露,恰似西廂待月來。 贈嶺上梅 宋·蘇軾 梅花開盡白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

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 墨梅 宋·朱熹 夢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凜冰霜。

如今白黑渾休問,且作人間時世妝。 題楊補之畫 宋·樓鑰 梅花屢見筆如神,松竹寧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歲寒只見此三人。 雪梅 宋·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香。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從張仲謀乞臘梅 宋·黃庭堅 聞君寺後野梅發,香蜜染成宮樣黃。

不擬折來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釣雪舟倦睡 宋·楊萬里 小閣明窗半掩門,看書作睡正昏昏。

無端卻被梅花惱,特地吹香破夢魂。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梅 宋·蕭德藻 湘妃危立凍蛟背,海月冷掛珊瑚枝。

丑怪驚人能嫵媚,斷魂只有曉寒知。 瓶梅 宋·張道洽 寒水一瓶春數枝,清香不減小溪時。

橫斜竹底無人見,莫與微雲淡月知。 紅梅 蘇東坡 年年芳信負紅梅, 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 直和根撥送春來。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新栽梅 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嫉, 今年好為使君開。 墨梅 趙秉文 畫師不作粉脂面, 卻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識, 夏馥從來琢玉人。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梅花 元·王冕 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 立春日賞紅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東風轉斗杓,陌頭楊柳雪才消。

曉來一樹如繁杏,開向孤村隔小橋。 應是化工嫌粉瘦,故將顏色助花嬌。

青枝綠葉何須辨,萬卉叢中奪錦標。 憶梅 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膚,昔年伴我向西湖。

別來幾度春風換,標格而今似舊無。 西湖梅 元·馮子振 蘇老堤邊玉一林,六橋風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素心。 鴛鴦梅 元·馮子振 並蒂連技朵朵雙,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畫角驚吹散,片影分飛最可傷。 題畫墨梅 元·陶宗儀 明月孤山處士家,湖光寒浸玉橫斜。

似將篆籀縱橫筆,鐵線。

7.關於梅花的詩句

林逋《山園小梅》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

素麵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紅樓夢>

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已笑東風.

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

綠萼添妝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虹.

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

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艷先迎醉眼開.

凍臉有痕皆是血,醉心無恨亦成灰.

誤吞丹葯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

江北江南春燦爛,寄言蜂蝶漫疑猜.

疏是枝條艷是花,春妝兒女競奢華.

閑庭曲檻無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夢冷隨紅袖笛,遊仙香泛絳河槎.

前身定是瑤台種,無復相疑色相差.

卜運算元

詠 梅

陸 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梅花絕句(之—)

陸游

聞道梅花圻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絕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 正是層冰積雪時。

梅花絕句(之三)

雪虐風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唐·王維

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8.關於形容梅花的詩句

湘妃危立凍蛟背,海月冷掛珊瑚枝。

丑怪驚人能嫵媚,斷魂只有曉寒知。 瓶梅 宋·張道洽 寒水一瓶春數枝,清香不減小溪時。

橫斜竹底無人見,莫與微雲淡月知。 紅梅 蘇東坡 年年芳信負紅梅, 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 直和根撥送春來。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株梅, 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嫉, 今年好為使君開。

墨梅 趙秉文 畫師不作粉脂面, 卻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識, 夏馥從來琢玉人。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梅花 元·王冕 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 您可以訪問第一範文網()查看更多與本文《關於描寫梅花的詩句大全》相關的文章。

2. 求贊美梅花和牡丹的語句

語句:
1、古人有句話說的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吹拂梅花的不是輕柔的春風,而是凜冽的寒風;滋潤梅花的不是清涼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氣逼人的冰雪;照耀梅花的不是燦爛的陽光,而是嚴寒里的一縷殘陽。只有具有挑戰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梅花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對如絮飄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燦爛了。
2、為什麼在百花深處人么偏愛梅花偏鍾情於梅花?是因為它美的緣故嗎?是的,它的確很美,它的美雖然不比桃花艷麗,不比牡丹嬌艷,不比茉莉清香,但它的美是別具一格的美。它的美綻放在風雪中,當人們來到雪地里看見一棵梅花綻放在風雪中紅梅,誰不被它傾倒,誰不被它征服。大雪壓梅花,梅花不低頭。的確。
3、我愛臘梅花,愛它那傲霜鬥雪,永不退縮和頑強的精神,看到臘梅花,我就會想起兩首古詩,一首是王安石寫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另外一首是(北宋)盧梅坡寫的――梅雪爭春末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是啊!那美麗的梅花,點綴在奇妙的大自然中,怎麼不叫人陶醉呢?
4、「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寒冬臘月時,百花凋零,唯有梅花還孤傲地怒放於冰雪之中,這不禁令我們感到贊嘆。我俯下身子,用一雙冰涼的小手輕輕地撫摸著梅花,細細體味著梅花不畏嚴寒的高尚品質。
5、中國人愛梅花,愛的就是它與中國人有這相同的精神。有這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的精神。落紅不是無情物,它的一生就像一部樂曲。

詩詞:
早梅
南朝·謝燮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台。

唐·王維
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雜詠
唐·王維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憶梅
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適
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詠寄人
唐·劉禹錫
早花常犯寒,繁實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闌?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問調金鼎,方知正味難。

梅花
唐·崔道融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技依病看。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梅花
唐·庾信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
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覓不見,真悔著衣單。

雪裡覓梅花
唐·蕭綱
絕訝梅花晚,爭來雪裡窺。 下枝低可見,高處遠難知。
俱羞惜腕露,相讓道腰羸。 定須還剪采,學作兩三技。

梅花
唐·蔣維翰
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 幾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入得來?

梅花
宋·陳亮
疏技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發,百花皆後春。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冬日雜興
宋·張耒
空山身欲老,徂歲臘還來。 愁怯年年柳,傷心處處梅。
綠蔬挑甲短,紅蠟點花開。 冰雪如何有,東風日夜回。

再和楊公濟梅花
宋·蘇軾
莫向霜晨怨未開,白頭朝夕自相摧。 斬新一朵含風露,恰似西廂待月來。

贈嶺上梅
宋·蘇軾
梅花開盡白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 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

墨梅
宋·朱熹
夢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凜冰霜。 如今白黑渾休問,且作人間時世妝。

題楊補之畫
宋·樓鑰
梅花屢見筆如神,松竹寧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歲寒只見此三人。

雪梅
宋·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香。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從張仲謀乞臘梅
宋·黃庭堅
聞君寺後野梅發,香蜜染成宮樣黃。 不擬折來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釣雪舟倦睡
宋·楊萬里
小閣明窗半掩門,看書作睡正昏昏。 無端卻被梅花惱,特地吹香破夢魂。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梅
宋·蕭德藻
湘妃危立凍蛟背,海月冷掛珊瑚枝。 丑怪驚人能嫵媚,斷魂只有曉寒知。

瓶梅
宋·張道洽
寒水一瓶春數枝,清香不減小溪時。 橫斜竹底無人見,莫與微雲淡月知。

紅梅
蘇東坡
年年芳信負紅梅, 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 直和根撥送春來。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新栽梅
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嫉, 今年好為使君開。

墨梅
趙秉文
畫師不作粉脂面, 卻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識, 夏馥從來琢玉人。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3. 求十首意境唯美的古詩

1、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陸游 《沈園二首》

2、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蘇軾《卜運算元》

3、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4、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錦瑟》

5、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6、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李清照《浣溪沙·閨情》

7、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王國維《人間詞話七則》

8、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陸游《沈園》

9、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蘇軾《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

10、萬里攜歸爾知否,紅蕉朱槿不將來。——白居易《種白蓮》

1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12、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黃庭堅《寄黃幾復》

13、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陳亮《虞美人·東風盪颺輕雲縷》

14、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台。——白居易《宴散》

15、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4. 我的青春與詩詞相伴的作文

我的青春與夢想相伴
小時候,我總愛趴在窗檯上,望著飛過的小鳥,蔚藍的藍天,幻想著有一天我也能像鳥兒一樣擁有自己豐滿的羽毛.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現在的我一樣,我懷抱著夢想,一直努力著,因為我知道青春是人生最快樂的時光,但這種快樂往往完全是因為它充滿著希望,而不是因為得到了什麼或逃避了什麼。
我們是叛逆的,我們是個性的,我們是張揚的,我們是滿懷希望的,藍天在我們心中,大地在我們腳下,對,就是這種氣魄,青春期的我們擁有的氣魄。我們不怕失敗,夢想是我們心中的高山,是我們心中的長城,是我們心中構成完美世界的一部分,我們始終懷揣著夢想,我們知道它不是夢,它是我們心中的動力,它是我們活力的來源,它不是模糊的夢境,哪怕再遙不可及,它也是真真正正存在的。
此刻的我們總是帶有太多別人的不理解,不明白,不支持,這份熱血奔騰,這份年少輕狂,在他人眼中,是不成熟,是單純,甚至幼稚,但只有我們自己明白,這份我們特有的品質。
我們不是不切實際的小孩兒,我們只是習慣讓自己的天性被釋放,一路高歌,一路歡笑,我們或許希望被更多人理解,但就算沒有支持又如何,這就是我們的夢想,我們的青春因為夢想而格外的絢爛充實。
「想唱就唱,要唱的響亮,就算沒有人為我鼓掌,至少我還能夠勇敢的自我欣賞。」這句歌詞總是能給我無數的希望,青春期的我們因為這份夢想,而擁有勇氣,擁有自信。
任何人都有夢想,無法想像如果沒有夢想,這個世界會怎麼樣。因為我們擁有自信,所以我們敢高聲說出自己的夢想,因為我們在拼搏,哪怕夢再遠,我們也會有觸及到的那一天。
我們的青春與夢想相伴,夢想是火焰,點燃我們奮斗的激情,夢想是毛筆,書寫我們艱辛的努力,夢想是路燈,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夢想是畫筆,描繪我們美好的未來,夢想是青春的代名詞,青春的色彩因為夢想而更絢麗,青春的生活因為夢想而更充實,青春的我們因為夢想而飛得很高很高.

5. 關於東陽

東陽歷史悠久,公元195年(東漢獻帝興平二年)建縣制,迄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素有「婺之望縣」、「歌山畫水」之美稱,被譽為著名的教育之鄉、建築之鄉和工藝美術之鄉。屬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域,是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城市和浙江中部的歷史文化名城。東陽人文薈萃,英才輩出,孕育了北伐名將金佛庄、新聞先驅邵飄萍、科學泰斗嚴濟慈、植物學家蔡希陶等一大批仁人志士。

美名榮譽】
[編輯本段]

東陽享有「百工之鄉」、「建築之鄉」、「教育之鄉」之美譽。東陽建築業發達,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建立了年產值超5億元的施工基地,又開辟了30多個年產值超億元的新基地。近幾年,我市建築企業創造了百餘項優質樣板工程,獲得了13項魯班獎。全市現有三級及以上資質建築企業134家,其中特級資質4家、一級資質15家,二級資質31家,2006年,103個建築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420.90億元。

東陽素有「工藝美術之鄉」的美譽,1995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木雕、竹編)。目前,全市擁有工藝美術專業職稱人員1101人,其中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4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3人。2005年末,從事工藝美術生產的企業有 140餘家,家庭工廠2000餘家,從業人員達2萬多人,年產值超過20億元。東陽木雕因地得名,為浙江三大名雕之一,居全國四大木雕之首,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東陽木雕歷史悠久、技法繁多、題材廣泛、工藝精湛,流長千年而愈茂愈盛。北京故宮精美絕倫的宮殿雕刻、杭州靈隱寺雄偉壯觀的釋迦牟尼大佛、浙江省人民政府作為慶祝香港回歸贈送給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禮品《航歸》等都出自東陽木雕藝人之手。東陽竹編巧奪天工,被譽為中國工藝百花園中的「奇葩」,相傳起源於二千多年前,產品有25個大類,3000多個花色品種。東陽竹編以其高超的技藝、獨特的風格、優美的造型、精細的編織、典雅的色彩、欣賞與實用相結合著稱於世。大型竹編屏風《九龍壁》,獲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杯獎,被列為國家工藝美術珍品永久保存。

東陽文化朴茂,教育鼎盛,素有「勤耕苦讀」之風。歷史上英才輩出,進士題名共有305人,其中武狀元6人,曾任正副宰相5人。古代有名宦舒元輿、喬行簡、張國維等,近代有北伐名將金佛庄、「一代報人」邵飄萍、著名物理學家嚴濟慈、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台灣報業巨子王惕吾等。目前,在國內外具有高級職稱的東陽籍人士達8000多人,博士和博士後800餘人,東陽籍院士10人。2005年召開了首屆東陽博士大會。東陽是浙江省首批教育強市。基礎教育綜合水平名列全省前茅,義務教育高標准普及,學校布局更趨合理,素質教育穩步推行。近年來,新建了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東中新校區、市外國語學校。中天、順風、橫店等一批民辦高級中學應運而生。全市高級高中普及率已達到95%。
2008年6月11日,國家有關部門正式下文命名,東陽成了真正的「中國恐龍之鄉」,去年9月在東陽市區發現的恐龍化石,也被國際權威雜志認定為恐龍新屬種類,並將它命名為「中國東陽龍」。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東陽歷史悠久。早在1800多年前,東漢獻帝興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5年,就已建縣制,名吳寧,屬會稽郡。唐垂拱二年,也即公元688年,建東陽縣,素有「婺之望縣」的美譽。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東陽撤縣設市,掀開了城市發展的新篇章。

春秋戰國:
春秋時(公元前770--前476年),吳越爭霸,屬越國;
戰國時(公元前475--前222年),楚伐越,又屬楚;

秦漢三國:
秦時(前221--前207年),推行郡縣制,東陽地為諸暨、烏傷縣之一部分,屬會稽郡。

西漢:
郡、國並行,先後屬劉賈荊王國、劉濞吳王國、會稽郡、揚州刺史會稽郡。

東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
建縣制,取「吳地安寧」之意,名吳寧,屬會稽郡。此為東陽建縣之始。

三國時,以吳寧縣屬吳揚州會稽郡。

吳寶鼎元年(266年):
分會稽郡西部置東陽郡,治所長山縣(今金華)。吳寧縣屬東陽郡。取東陽名,是因郡「在金華山之陽,水之東」。

隋唐五代:
唐武德四年(621年),罷郡治州,改會稽郡為越州,東陽郡為婺州。
唐垂拱二年(公元688年),析義烏(原烏傷縣)東沖要地及吳寧縣故地,襲舊郡名,建東陽縣。時有「婺之望縣」的美譽。
五代時,吳越王錢奏改東陽縣為東場縣。

宋元明清:
宋,復東場縣為東陽縣,並行路治。
元,朱元璋改婺州路為寧越路,又改為金華府。
清,承明制,東陽縣仍屬金華府。

近現代:
民國時期,浙江省縣之間設行政督察區,前後多次劃屬不同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8日,東陽解放。解放後,東陽屬金華地區(後為金華市)管轄,磐安縣先後在58年劃入、83年又劃出東陽,縣治相應變化。
1988年5月25日,東陽撤縣設市。
2003年,成為浙江省17個經濟強縣(排第13位)

歷史名人】
[編輯本段]
東陽自古就有「勤耕苦讀」之風,在歷史上人文薈萃,英才輩出,累計進士題名共有305人,其中武狀元6人,曾任正副宰相的5人。古代有名宦舒元輿、喬行簡、張國維等,近現代有北伐名將金佛庄、中國新聞先驅邵飄萍、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著名物理學家、原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嚴濟慈、台灣新聞報業巨子王惕吾等。據統計,目前在國內外工作的東陽籍博士和博士後有300多名,其中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4名,具有教授、研究員等高級職稱的東陽籍人士達2100餘人,被《人民日報》稱譽為「百名博士匯一市,千位教授同故鄉」。目前,東陽的中小學教育水平名聞浙江省內外,每年向高等院校輸送新生近千名,教學質量一直名列浙江省前茅,是遠近聞名的「教育之鄉」。

舒元輿(791-835):字升遠。上盧泉塘北人。唐元和八年(813)進士。初仕即以干練知名。被宰相裴度薦為興元書記,所作文檄豪健,一時推許。元輿負才,銳意進取。太和五年(831)上疏自薦,反復8萬言,文辭精粹,出入今古,獲文宗李昂嘉許。以擅文敢諫著稱。宰相李宗閔謂其浮躁誕肆不可用。及李訓得寵,召為左司郎中,充知雜事侍御史。九年七月權御史中丞。文宗省察記錄囚徒罪狀,因元輿奏辨明審,九月升御史中丞,以本官兼刑、兵兩部侍郎,同平章事。時宦官仇士良專權。十一月,李訓、舒元輿和鳳翔節度使鄭注等,密謀內外協勢,鏟除宦官勢力。以左金吾衛石榴樹上夜有甘露為名,誘使仇士良等往觀,謀加誅殺。因所伏兵甲暴露,事敗。元輿單騎出走,為仇士良神策軍生擒,不日遭腰斬。史稱「甘露之變」。弟元褒、元肱、元迥官同時。元褒早卒,余全被族誅。所著《牡丹賦》一篇,時稱其工,一日,文宗繞欄微吟,為之泣下。大中八年(854)昭雪。著有《舒元輿集》,其文《貽諸第勵石命》 、《錄桃源畫記》收入《唐代散文選》,其詩入《全唐詩》6首。

喬行簡(1156-1241):字壽朋。鳳山喬宅人,後居城內喬宅園。學於呂祖謙。宋紹熙四年(1193)進士。歷任通州知州,嘉興知府,國史編修實錄檢討兼侍講,工部侍郎。理宗即位,行簡應詔上疏,要求確守「求賢、求言」二詔之初意,持「賢路當廣而不當狹,言路當開而不當塞,治亂安危莫不由此」的治國之道。行簡力主抗金,收復中原。端平元年(1234)六月兼知樞密院事。朝議收復三京(今河南開封、洛陽、商丘),行簡上疏,提出必先治內而後治外、欲用其民者必先得其心、必須選將練兵豐財足食的主張。次年六月拜右丞相,三年十一月進左丞相兼樞密使。嘉熙三年(1239)拜平章軍國重事,封肅國公。四年九月加少師、保寧軍節度使,封魯國公。淳佑元年(1241)二月卒於家。追贈太師,謚「文惠」。行簡歷練老成,學識深厚,為人寬宏,好直言,善薦才。稱永康陳亮有「特出之才,卓絕之識」,陳亮去世後,則為之上疏請謚,有《為永康陳亮請謚疏》存世。一生獎掖後學,關心家鄉教育事業,曾執教於南園書院。著有《孔山文集》、《周禮總說》。

張國維(1595-1646):字玉笥。托塘人。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授番禺知縣。興學校,課農桑,以德化民。崇禎七年(1634)擢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安慶等十府,請命主持興建繁昌、太湖城垣,浚松江、嘉定、上海、無錫等地河道,修築吳江、江陰、蘇州等縣橋拱、塘堰、漕渠。積數年治水之經驗,著《吳中水利全書》。升工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理河道。繼任兵部右侍郎。十五年九月升兵部尚書。清兵入京郊,國維獲咎辭職歸里,不久被捕解京下獄。路過蘇州,沿途士人痛哭生祭。後以治河有功獲釋復職。清順治二年(1645)五月,南都陷,國維擁魯王監國,進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督師錢塘江。次年六月初,方國安叛降,十八日國維還守東陽。二十五日,清兵破義烏,抵東陽七里寺。遂召二子問生死態度。長子世鳳即表示決不偷生,次子世鵬應答稍緩,國維即怒以石硯擲擊,不中。世鵬泣對「從容盡節,慷慨捐軀,兒等甘之如飴,唯祖母年邁八旬……」。二十六日午夜,國維穿戴衣冠,向母訣別,從容賦《絕命詞》三章,又寫「忠孝不能兩全,身為大臣,誼在必死。汝二人或盡忠,或盡孝,各行其志,毋貽大母憂,使吾抱恨泉下!」擲筆於地,付遺書於次子,投園池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謚「忠敏」。所著《吳中水利全書》,《四庫全書》有著錄。

金佛庄(1897-1926):乳名為文,學名燦,字輝卿。橫店良渡人。民國7年(1918)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民國11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秋轉為中共黨員,為浙江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杭州小組的3名成員之一。次年6月,赴廣州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民國13年春,奉命到廣州參與創建黃埔軍官學校,任軍校第一期第三學生隊上尉隊長,軍校國民黨特別黨部執行委員。後歷任營長、團黨代表、少將團長等職。先後參加平定廣州「商團」和滇、桂軍閥劉希閔、楊震寰叛亂及討伐廣東軍閥陳炯明部的兩次東征。身先士卒,戰功卓著,為黃埔軍校教導第二團爭得「黨軍榮譽旗」。北伐前期隨總部轉戰,負責保衛指揮機關和蘇聯軍事顧問的安全。南昌光復,入城維持秩序,除暴安良,民心大振。民國15年12月初,請命秘密赴杭州,策動江浙地方軍隊起義。9日晚離南昌,順流東下。其行蹤被孫傳芳密探偵悉,11日在南京下關碼頭被捕。因營救不及,12日被秘密殺害於雨花台。

邵飄萍(1886-1926):字振青,紫溪人。14歲進秀才。光緒三十二年(1906)入浙江高等學堂,受梁啟超思想影響,任《申報》特約通訊員。宣統元年(1909年)畢業,回金華任金郡中學教員。民國元年(1912)到杭州與杭辛齋合辦《漢民日報》,任主編,嚴厲揭露貪官污吏和地方豪紳的醜行,不時抨擊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及其賣國罪行。報紙於1914年被袁下令查封,邵被捕。經營救出獄,流亡日本,入法政學校讀書,並組織「東京通訊社」。1916年初,應邀回國任《申報》、《時報》及《時事新報》主筆,筆伐袁世凱稱帝。袁倒台後,任《申報》駐北京特派員。1918年7月,在北京創辦新聞編譯社。10月,又創辦《京報》,任社長。1919年「五四」運動時,在《京報》上揭露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的賣國罪行,觸怒了段棋瑞政府,報紙被查封,被迫再次流亡日本。1920年下半年,段棋瑞政府倒台,回北京復辦《京報》,與徐寶璜在北大校長蔡元培的支持下,於北京大學成立新聞研究會,主講新聞采訪課。以後,又在北京平民大學、政法大學講學。1926年「三·一八」慘案發生後,積極支持反帝反軍閥斗爭。4月,張作霖奉軍入北京,邵即被捕。26日,以「宣傳赤化」罪慘遭殺害。著有《新聞學總論》、《綜合研究各國社會思潮》、《新俄國之研究》、《實際應用新聞學》等。

蔡希陶(1911-1981):原名中矩,字侃如,曾用名玄彭,後以號為名。蔡宅人。歷任中國植物學會名譽會長、雲南省五屆人大常委會委員、中科院昆明分院副院長、雲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長、雲南熱帶植物研究所所長兼黨委書記、全國政協第五屆委員等職。畢生從事植物學研究。民國21年(1932)始,以3年時間深入雲南大涼山、屏邊等地調查考察,採集植物標本1萬多號。成功引種、選育名貴烤煙「大金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致力於發展烤煙品種,使烤煙生產成為雲南省的經濟支柱。1953年,種芽嫁接成功原產巴西的三葉橡膠樹。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9年在西雙版納創建雲南熱帶植物研究所和熱帶植物園。不久,又建立大勐龍生態群落研究站。1963年9月,出席在迦納舉行的西非科學協會第四屆年會。1972年,在勐連山中找到自唐代以來一直靠進口的重要內科植物「血竭」資源龍血樹。推倒「中國沒有血竭植物」的論斷。蔡希陶畢生研究植物資源、植物分類,提出在一特定地段上,人為安排適應人類要求的木本和草本的各種組合,奠定了中國人工植物實驗群落學的根基,成為著名的植物學家、植物資源學家。著作有植物學研究論文20多篇,譯有《系統植物分類》、《農林植物考源》等。

嚴濟慈: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01年1月23日生於浙江東陽,1996年11月2日在北京去世。1923年畢業於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數理化部和東南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士學位。1925年在巴黎大學獲碩士學位。1927年獲法國國家科學博士學位。1927年起同時在上海大同大學、中國公學、暨南大學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學任教授。1928年起在巴黎大學光學研究所和法國科學院大電磁鐵實驗室從事科學研究。1931年起一直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兼鐳學研究所所長。1935━1938年當選為法國物理學會理事。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1949年後,歷任中國科學院辦公廳主任兼應用物理研究所所長,東北分院院長,技術科學部主任,副院長,主席團執行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校長,中國科技協會書記處書記、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和中國光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和《科學通報》主編,《中國大網路全書》總編委會副主任等職。曾任全國人大三、四、五屆常委會委員,六、七屆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名譽主席。198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嚴濟慈是中國現代物理學研究的開創人之一,在壓電晶體學、光譜學、大氣物理學和應用光學等方面做出重要成果。他精確測定了居里壓電效應「反現象」,發現了光雙折射效應;系統研究了水晶圓柱體施加扭力起電現象,發現水晶扭電定律;深入研究了鹼金屬蒸氣等光譜,發現軸向對稱的分子有效截面數值和費米━萊因斯伯格方程不符,並為原子物理學中的斯塔克效應等提供了豐富的實驗證明;在大氣物理學的臭氧層測試研究中,他精確測定了臭氧紫外吸收系數,被世界各國氣象學家使用達30年之久;他還研究了壓力對照相乳膠感光性能的影響,發現壓力能減弱乳膠感光性能。抗日戰爭期間,嚴濟慈在昆明領導開展應用光學研究,研製成大批軍用、醫用光學儀器設備,並被授予勝利勛章。
嚴濟慈曾在法、美、英、德等國學術刊物發表論文53篇,1986年匯集出版了《嚴濟慈科學論文集》。他還編著了從初中到大學的10種數學、物理教科書,如《初中算術》、《幾何證題法》、《普通物理學》、《高中物理學》、《初中物理學》、《熱力學第一和第二定律》、《電磁學》等,培育了中國幾代科技人才和許多科學家,為中國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熱點內容
辦公室綠植管理規范 發布:2025-07-08 21:20:09 瀏覽:245
七夕青鳥分析 發布:2025-07-08 21:11:06 瀏覽:17
小判菩提盆景 發布:2025-07-08 21:10:18 瀏覽:331
泥做荷花 發布:2025-07-08 21:07:01 瀏覽:1000
一炮紅盆栽 發布:2025-07-08 21:02:43 瀏覽:101
七夕節案情 發布:2025-07-08 20:51:04 瀏覽:591
梅花五角是純銅的嗎 發布:2025-07-08 20:50:51 瀏覽:579
盆景荷花苗 發布:2025-07-08 20:49:57 瀏覽:240
願做一朵蓮文字圖片 發布:2025-07-08 20:49:20 瀏覽:809
綉眼的荷花 發布:2025-07-08 20:41:42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