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概念
1. 作為國花,洛陽牡丹是如何融匯傳說與歷史成為盛世花王
每年清明節後的四五月份,人們都能在洛陽的景區欣賞到盛放的“洛陽牡丹”。 從花卉植物學概念上看,牡丹在我國的種植歷史大約有一千五百年;不過若要追溯它背後的歷史與傳說,那就要從“中州”時代的周王朝時期說起了!傳說周文王拿尺子丈量大地,測量得知“寒暑風雨乖與順”均位於洛陽之地,所有的草木精華在這地方都能盡得天地間的“中和之氣”,洛陽與牡丹的“姻緣”自那時候就已經開始。
春日間當我們流連在鮮花綠野之時,可千萬別被“亂花漸欲迷人眼”所迷惑了!須知道,“花王”只有牡丹,國花也是牡丹。
2. 中國國花是牡丹還是梅花
中國國花是牡丹。
2019年7月15日,中國花卉協會在中國林業網、中國花卉協會網站和「中國花卉協會」內微信公眾號發出《投容票:我心中的國花》,向公眾徵求對我國國花的意向。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時,投票總數362264票。投票結果統計顯示,同意牡丹為國花的居首位。
經組織專家研究討論,中國應確定「一個國花」,確定國花的基本條件:一是起源於中國,栽培歷史悠久,適應性強,分布廣泛,品種資源豐富;二是花姿、花色美麗大氣,能反映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性格特徵;三是文化底蘊深厚,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四是用途廣泛,具有較高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國花是國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徵,是國家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人民幸福,確定國花,時機成熟。
3. 中國的國花是牡丹還是梅花啊
中國的國花是牡丹。
2019年7月日,中國花卉協會在中國林業網、中國花卉協會網站和「中國花卉協會」發出《投票:我心中的國花》,向公眾徵求對中國國花的意向。
廣大公眾對國花高度關注,積極踴躍參與,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時,投票總數362264票,投票結果牡丹勝出,得票高達79.71%。
(3)牡丹概念擴展閱讀:
世界各國國花
1、法國國花——香根鳶尾
法國是一個鮮花之國,它的首都巴黎有「花都」的美譽,鳶尾花被視為法蘭西王國的國花。相傳法蘭克王路易克洛維斯接受洗禮時,上帝送給他的禮物就是香根鳶尾。法國人視金香根鳶尾為純潔的象徵,其花形像白鴿飛翔的姿勢,象徵著「聖靈」。
2、荷蘭國花——鬱金香
鬱金香的種植始於波斯,最有可能發生在10世紀和15世紀初,鬱金香原產於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和中亞的其他一些地區。它也是奧斯曼帝國之王最喜歡的花。
3、韓國國花——木槿
木槿是一種在庭園很常見的灌木花種,中國中部各省原產,各地均有栽培。在園林中可做花籬式綠籬,孤植和叢植均可。木槿種子入葯,稱「朝天子」。
4、日本國花——菊花
日本,雖然被譽為「櫻花之國」,但是菊花是日本皇室專用的,民間只有在重大事件時候老百姓才可以戴,比如婚禮什麼的。所以很少看到日本人佩戴菊花什麼的,但是婚禮等重大場合,主人公腰帶什麼的都是菊花。
4. 牡丹的牡是哪個母
牡丹的「牡」,今天念「mǔ」。
其本身古音念「móu」。它左邊是牛,右邊本不是土,而是一個符號「_」,動物的雄性符號,合在一起指的是公牛。公牛的叫聲是「哞哞」,「牡」的讀音就是模仿牛的叫聲,今天念成了「mǔ」,實際上指公牛。此外,在古文字中「牡」字右邊基本上都是雄性動物的符號。牛的個體比較大也常見,所以人們把有關大型動物的字都往往用「牛」字表意類。
「牡」字現在常用於「牡丹」一詞,牡丹是 中國的一種名花。在中國文化里,唐朝之前並沒有牡丹的概念,只有芍葯、薔薇,據說牡丹是從女帝武則天開始才真正有了這個詞。牡丹是從芍葯花中培育出來的一種特別大、特別艷的花,它是特別經過培養出來的。
5. 牡丹花的功效與作用
牡丹花的作用是什麼
1、觀賞 牡丹花是我國非常著名的觀賞花卉,品種多,花朵大,花色美,開放時雍容華貴,一向有花王之稱,是我們最喜歡的花卉之一,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
2、點綴家居 牡丹花單獨欣賞具有比較高的觀賞價值,擺設在家居中也能很好的美化家居環境,牡丹花一向給人華貴大方的感覺,擺設在家居客廳等地方可以讓家居顯得富貴大氣,把家居提升了一個檔次。 3、寓意美好 牡丹花的寓意一向比較好,代表圓滿、富貴、高潔等等,擺設在家居中既能賦予家居文化氣息,提升家居檔次,在家居風水上也有比較好的作用。
4、葯用 牡丹還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將牡丹的根加工製成「丹皮」,是名貴的中草葯。
其性微寒,味辛,無毒,入心、肝、腎三經,有散瘀血、清血、和血、止痛、通經之作用,還有降低血壓、抗菌消炎之功效,久服可益身延壽。養血和肝,散郁祛瘀、適用於面部黃褐斑,皮膚衰老,常飲氣血活肺,容顏紅潤,改善月經失調,痛經,止虛汗,盜汗。
牡丹花的作用特點有哪些呢
作用特點:觀賞上的用途想必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在這里就為大家重點介紹一下它的食用和葯用上的特點。
在很多地方都有用牡丹花的花瓣作為各種配色菜的習俗,同時牡丹花還可以用來蒸酒,那味道是非常香的。將牡丹的根加工製成「丹皮」,是名貴的中草葯。
其性微寒,味辛,無毒,入心、肝、腎三經,有散瘀血、清血、和血、止痛、通經之作用,還有降低血壓、抗菌消炎之功效,久服可益身延壽。養血和肝,散郁祛瘀、適用於面部黃褐斑,皮膚衰老,常飲氣血活肺,容顏紅潤,改善月經失調,痛經,止虛汗,盜汗。
牡丹的作用在歷史上有哪些記載
人們真正開始關注牡丹,是因為發現了牡丹的葯用價 值。
人說,有巢氏架木為巢,使人們有了家的概念;燧人氏鑽 木取火,使人們告別了茹毛飲血;伏羲氏漁獵狩耕,使人們懂 得怎樣生存;神農氏嘗百草,使人們懂得如何與自然抗爭。神農嘗百草總結出我國第一部本草專著《神農本草經》,將牡 丹列為「中品」,「牡丹味辛寒。
主治寒熱中風,瘛瘋痙,驚癇邪氣,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一名鹿韭,一名鼠姑。
生山谷」。《黃帝內經》《素問》篇則記載:「清明 次五日,田鼠化為絮,牡丹華。」
意思是清明之後是牡丹花盛開的時候。黃帝被尊為中華人文始祖,《呂氏春秋》載:「中 央土:中曰戊己。
其帝黃帝。」中央土,洛陽也。
黃帝把洛陽 青要山作為「密都」,在《山海經》中有記載,密即蜜,黃帝族 以蜜蜂為圖騰,自然關注花開。牡丹「唯以葯載本草」,自《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後 屢見不鮮。
《名醫別錄》記述:「牡丹生巴郡山谷及漢中,二、 八月采根陰干。 」寇宗《本草衍義》謂:「牡丹用其根上皮。
花 亦有緋者,又有深碧色者,唯山中單葉花紅者為佳。若移枝 接者不堪用,為其花葉既多發,奪根之氣也。
市人或以結梗皮售於人,其乖殊甚。」明代的《本草綱目》記載:「唯取紅白 瓣者入葯。
其千葉異品,皆人為所致,氣味不純,不可用。 」唐代《四聲本草》關於葯用牡丹的記載中說:「今出合州 者佳,白者補,赤者利;出和州、宣州者並良。」
據考證,今天的 銅陵縣鳳凰山和南陵縣丫山一帶,在唐代都屬於宣州管轄界 內。由此可見,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唐代宣州曾有過野生葯用牡丹的分布。
後來由於受到《四聲本草》的宣傳影響,加 上丹皮為常用中葯,野生資源已不能滿足人們的葯用需求量,逐漸由野生採挖轉為大面積的人工種植栽培。 在地理環 境上,安徽省銅陵縣鳳凰山和南陵縣丫山一帶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宜葯用牡丹的生長,並且通過種子繁殖的牡丹其原植物 形態特徵穩定,丹皮產量較好。
此外,在靠近《四聲本草》所 記載的和州(即今安徽巢湖地區和縣)地區的安徽巢湖市銀屏山的懸崖絕壁上,至今還有野生葯用牡丹。 明末崇禎年間,安徽銅陵縣即進行栽培,清代又有增加。
清末至民國初年,丹皮的種植已具相當規模,1924 ~ 1926年 間,安徽銅陵縣的年產量達七十多萬千克。清同治年間,丹皮緊俏鳳丹」市價之昂竟至「萬斤稻穀易其擔」,1931年安 徽銅陵、南陵二縣交界地區曾辦起「丹皮產銷公司」,葯農生產的丹皮均由該公司統一銷往上海、天津、漢口、寧波等地, 遠銷東南亞、日本。
從這些史料記載中不難看出,牡丹作為一種葯用植物在 我國應用歷史悠久,種植面積甚廣。
牡丹花根的葯用功效與作用
牡丹皮的功效與作用、葯用價值 來源:食物營養 編輯:飯菜網 【英文名】 CORTEX MOUTAN 【別名】丹皮、粉丹皮、木芍葯、條丹皮、洛陽花 【來源】本品為雙子葉植物毛茛科 Ranunculaceae 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的乾燥根皮。 【性狀】本品呈筒狀或半筒狀,有縱剖開的裂縫,略向內捲曲或張開,長 5~20cm,直徑0。
5~1。2cm,厚0。
1~0。4cm。
外表麵灰褐色或黃褐色,有多數橫長皮孔及細根痕,栓皮脫落處粉紅色。內表面淡灰黃色或淺棕色,有明顯的細縱紋,常見發亮的結晶。
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較平坦,淡粉紅色,粉性。氣芳香,味微苦而澀。
【鑒別】 (1) 本品粉末淡紅棕色。澱粉粒甚多,單粒類圓形或多角形,直徑3~16μm,臍點點狀、裂縫狀或飛鳥狀;復粒由 2~6 分粒組成。
草酸鈣簇晶直徑 9~45μm,有時含晶細胞連接,簇晶排列成行,或一個細胞含數個簇晶。 木栓細胞長方形,壁稍厚,淺紅色。
(2) 取本品粉末0。15g ,加無水乙醇25ml,振搖數分鍾,濾過。
取濾液 1ml,加無水乙醇至25ml,照分光光度法(附錄Ⅴ A)測定,在274nm 的波長處有最大吸收。 (3)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密塞,振搖10分鍾,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丙銅 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丹皮酚對照品,加丙酮製成每1ml 含5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 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醋酸乙酯(3: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鹽酸酸性 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褐色斑點。 [採制貯藏]秋季採挖根部,除去細根,剝取根皮,迅速洗凈,潤後切薄片,曬干,置通風乾燥處。
【性味歸經】苦、辛,微寒。 歸心、肝、腎經。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祛瘀。 【應用】 溫毒發斑,血熱吐衄,溫病傷陰,陰虛發熱,無汗骨蒸,血滯經閉,痛經,跌打傷痛,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煎服,6 ~12g 。清熱涼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血虛有寒,月經過多及孕婦不宜用。 【備注】 (1)牡丹皮善清血,而又活血,因而有涼血散瘀的功效,使血流暢而不留瘀,血熱清而不妄行。
故對血熱熾盛、肝腎火旺及瘀血阻滯等症,都恃為要葯。 本品配鮮生地,能清熱涼血;配大生地,則滋腎瀉火;配山梔,則清肝泄熱;配赤芍、桃仁,則活血散瘀;配側柏葉、鮮茅根,則涼血止血。
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高熱、舌絳、身發斑疹,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尿血,以及陰虛發熱等症。牡丹皮清營血之實熱,同時還能治陰虛發熱。
清血分實熱,常與鮮生地、赤芍等同用;療虛熱,常與大生地、知母、青蒿、鱉甲等葯相配伍;治血熱妄行,常與鮮茅根、側柏葉、山梔等同用。 用於經閉、跌撲損傷,瘡癰腫毒、腸癰等症。
經閉、損傷,皆有氣血瘀滯,由於絡道瘀阻,常發生疼痛。丹皮能活血散瘀,使瘀滯散而氣血流暢,疼痛得解,常和當歸、赤芍、桃仁、紅花等同用。
對於瘡癰腫毒、腸癰等症,本品也是常用的葯物。療瘡癰可配合清熱解毒葯如銀花、連翹、地丁草之類;治腸癰初起未能膿者可和大黃、芒硝、桃仁、冬瓜子等同用;已成膿者合紅藤、連翹、敗醬草之類應用。
別名大全 【別名】丹皮,牡丹,牡丹根皮,丹根,吳牡丹皮,條丹皮,鹿韭根皮,鼠姑根皮,百兩金皮,木芍葯皮,花王根皮,花相根皮,洛陽花根皮,鐵角牛根皮,富貴花根皮,天香國色根皮。 【商品名】原丹皮:又名丹皮、牡丹皮、連丹皮。
為植物牡丹未颳去外皮的較粗大的根皮。健脾止瀉,止血和瘀。
治消化不良,胃痛,寫痢,便血,衄血,月經過多,風濕疼痛,跌打損傷。
牡丹花泡水喝有什麼好處
1. 調經止痛 牡丹花性平而人肝、脾二經,能調 理氣機,疏利肝經,運牌化濕而益氣血生化之 源,因此能平調婦女經血而止經期腹痛。
2.通經活絡 牡丹花還能通經絡,利關節,常用 作關節痹痛、屈伸不利、婦女經閉腹痛等病症的 輔助治療食品。
2. 牡丹花的基本介紹
3. 牡丹,是重要的觀賞植物,原產於中國西部秦嶺和大巴山一帶山區,現在這一地區尚有野生單瓣品種存在;牡丹以洛陽、菏澤牡丹最富盛名。牡丹是灌木木本,芍葯是蓄根草本,花型、葉片非常相似,牡丹於5月初開花,芍葯花期要晚一些,這是它們的主要區別。芍葯原產於中國北部及西伯利亞一帶,更耐寒。在英語和其他歐洲語言中,牡丹和芍葯是同一個詞。
4. 牡丹花的功效與作用
5. 牡丹的莖、葉可以治療血瘀病,花朵可供觀賞,許多城市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它的根可以入葯,也可以叫它丹皮,入葯後可以治療高血壓,除伏火,清熱散瘀,去痛消腫等。對高血壓有顯著療效。而它的花瓣可以食用,並且味道鮮美。
6. 牡丹花的食用方法
7. 牡丹花食用方法多樣,炸、燒、煎或做湯等,皆可成美味。如牡丹花和肉共燴制的「肉汁牡丹」,色澤鮮麗,味美適口,鮮艷的牡丹花,用麵粉裹後油炸食用,鮮香誘人,用白糖浸漬又是上乘的蜜餞;做湯時,在湯中撒些牡丹花瓣,色艷香濃,美味可口,令人食慾為之一振。此外,牡丹熘魚片、牡丹爆鴨脯等,也是時令佳餚。
牡丹花的作用
牡丹花的作用主要分為:觀賞、葯用以及食用 1、觀賞,牡丹色、姿、香、韻俱佳,花大色艷,花姿綽約,韻壓群芳,在我國很多地區均種植有牡丹美化環境以及觀賞。
2、食用,中國不少地方有用牡丹鮮花瓣做牡丹羹,或配菜添色製作名菜的,牡丹花瓣還可蒸酒,製成的牡丹露酒口味香醇。 3、葯用,以根皮入葯,稱牡丹皮,又名丹皮、粉丹皮、刮丹皮等,系常用涼血祛瘀中葯。
丹皮性微寒,味苦、辛,可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5)牡丹概念擴展閱讀: 種植觀賞牡丹 1、將所栽牡丹苗的斷裂、病根剪除,浸殺蟲、殺菌劑放入事先准備好的盆缽或坑內。
2、根系舒展,填土至盆缽或坑多半處將苗輕提晃動,踏實封土。 3、栽植後澆一次透水。
4、栽植一年後,秋季可行施肥,以腐熟有機肥料為主。 5、生長季節應及時中耕, 拔除雜草, 注意病、蟲發生。
6. 中國的國花
根據1994年全國人大八屆二次會議第號「關於盡快評 定我國國花的建議」議案,批轉農業部辦理,責成中國花卉協會負責具體組織。中國花協即在全國有領導有組織地開展了廣泛深 入的評選國花活動。成立了國花評選領導小組,經專家小組討論 確定了我國國花評選條件為:
(1)栽培歷史悠久,適應性強,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影響,在國際上居領先地位。
(2)花姿、花色等特性能反映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性格特徵。
(3)用途廣泛,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具有較高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
自中國花協有組織有領導地在全國各地開展了國花大討論以 來,《中國花卉報》陸續刊登了許多著名人士及廣大群眾對推選國 花展開了熱烈討論的消息。據《中國花卉報》刊載,已提名作為 中國國花候選花的種類有:梅花、牡丹、菊花、蘭花、月季、杜 鵑花、山茶花、荷花、桂花、中國水仙花、石榴、臘梅、迎春、桃 花、映山紅、君子蘭、萱草、金花茶、金邊瑞香、紫薇、桅子花、珙桐(鴿子樹)、一串與英蓉花等數十種之多。經過近十個月討 論,已經圓滿完成任務。
根據31個省區市(包括深圳特區)上報結果,贊成一國—花
(牡丹)的有l8個省,佔58.06%。贊成一國四花(牡丹、梅花、 菊花、荷花)的有11個省,佔35.48%。有2個省提出新的四花方案,即以蘭花換荷花,佔6.45%。全國國花評選領導小組經過 認真研究,一致同意「牡丹」為我國的國花。其他呼聲較高的蘭花(春)、荷花(夏)、菊花(秋)、梅花(冬)為中國四季名花。 如此,蘭(春)、荷(夏)、菊(秋)、梅(冬)四季分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國花與四季名花形成眾星捧月的態勢,豈不更能反映我中華民族繁榮昌盛、清廉堅貞、高尚的精神。
上述評選結果及詳細情況,按程序由農業部上報。群眾性的國花評選活動暫告一段落。
7. 你知道為什麼中國選擇牡丹作為國花嗎
中國目前還沒有選出國花,理由正是因為南北各地的人喜歡的花不同,很難確定一種大家都認同的花作為國花。 有關國花的各種主張紛紛呈現。 主要有四種: 一是單一國花,其中又分為擁梅花和擁牡丹的"兩派":是將分布在黃河流域的牡丹作為國花,牡丹象徵著雍容華貴,與目前國家經濟現狀和政府所宣傳的"節儉"不甚相符,抑或將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梅花作為國花,梅花象徵著堅忍內斂,與開放性的國家政策稍有出入;所以中國有關方猶豫不決; 二是一國兩花,由梅花、牡丹同任國花; 三是一國四花,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司春夏秋冬四季; 四是一國五花,以"一主四輔"五名花同為國花--牡丹為主國花,蘭(春)、荷(夏)、菊(秋)、梅(冬)為"中國四季名花"。 經過多年來激烈的國花之"爭",最近業內已逐步達成共識:一國多花不便記憶,單一國花代表性不強,"雙國花"應該比較適宜。理由有6個: 一是梅花、牡丹均原產中國,栽培歷史悠久, 品種繁多,香、色俱佳,花文化內容豐富,深受中國人民喜愛,在1987年進行的中國十大名花評選活動中,梅花得票數第一,牡丹第二就是很好的例證。 二是中國疆域廣闊,橫跨熱帶、亞熱帶、溫帶,而梅花自然分布主要在珠江和長江流域,牡丹自然分布主要在黃河流域,兩者一南一北,具有更廣泛的代表性。 三是梅花為小喬木,牡丹為灌木,在園林應用上更豐富。 四是在花文化上,中國人很早就有用梅、愛梅、賞梅、吟梅、藝梅的習慣,對梅花有著深厚的民族感情。元代楊維幀詩句"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成為傳世名句,表達了梅花"凌寒獨自開"、"梅花香自苦寒來"的不畏強暴、堅忍不拔的頑強精神和中華民族勤勞勇敢、艱苦奮斗的品質以及預報春天,呼喚百花的先行開拓者的風范。梅文化代表著精神文明。牡丹雍容華貴、國色天香,代表繁榮富強的物質文明。以兩者為雙國花,表明了我們黨"兩個文明"一起抓的信心和決心。 五是現在我國台灣地區仍在沿用國民政府時期定的梅花為"國花"。確定梅花、牡丹為雙國花,可促進和平統一。同時,"一國兩花"也是一種政治文明的體現。 六是"一國兩花"世界上並不是中國獨有。如日本以菊花和櫻花為雙國花,墨西哥以仙人掌和大麗花為雙國花。在一個市內,雙市花也是存在的。如北京以菊花和月季為"雙市花",無錫以梅花和杜鵑花為"雙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