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催花
❶ 牡丹的春節催花有哪些意義
春節,是中國最為主要的傳統節日,是農歷新年的開始。近年來,為烘托春節期間內的氣容氛,購花賞花已成為人們置辦年貨和饋贈親朋的「新寵」。牡丹,是我國的傳統名花,花大色艷,型美香濃,雍容華貴,艷麗多姿,歷來被視作富貴、平安、吉祥和喜慶的象徵。牡丹春節催花自產生之日起,為歷代國人所喜愛,賞牡丹、送牡丹自古就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習俗。
1.提高栽培效益,促進牡丹產業的發展:牡丹春節催花的售價是牡丹苗木的8~10倍,每盆為200元左右。目前,全國每年春節上市約50萬盆,年創產值在1億元左右,極大地促進了牡丹產業的發展,使大批花農發家致富,步入小康生活。
2.調節花期,滿足人們賞花的願望:牡丹的自然花期較短,且過於集中,「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使人們產生許多遺憾。通過催花技術,讓牡丹在春節盛開,並且可以利用冬季的自然低溫,使牡丹單株花期延長到15~20天,令人們嘆為觀止。同時,牡丹美好的象徵寓意,與我國春節的節日氣氛極為融洽,代表著在新的一年裡富貴、平安、吉祥、如意,同時代表著國家的安定、祥和、繁榮、富強。
❷ 催花牡丹怎麼養
配製土壤,可將園土、腐葉土以及河沙纖消穗土混合製作成栽培基質;控制光照,需將植株放置到通風向陽的環境下養護,每日給予8小時散光照射,室溫穩定在15~22℃之間;水肥管理,需每隔2~3天澆一次水,每毀卜隔10~15天施加一次腐熟有機肥;日常管理,需定期觀察植株的生長狀態修剪掉無用枝以及病害枝。
1、配製土壤
催化牡丹在生長期間容易感染上白粉病、青枯病、根腐病等病害,發現後需噴灑稀釋後的抗黴菌素進行治療,並且在生長期間還需定期進行修剪,修剪掉無用枝、病枝以及枯萎發黃的枝葉,減少不必要的養分消耗,使養分集中供應給生長健壯的花朵上。
❸ 催花牡丹存在哪些問題
近年來,牡丹春節催花雖然在數量上增加很快,但其總體技術水平相對落後,催花牡丹的綜合質量不是很高,牡丹春節催花的發展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適催品種少:多年來,牡丹春節催花品種主要是胡紅、趙粉、硃砂壘、肉芙蓉、銀紅巧對等,都屬於紅色或粉紅色,近年來雖增加一些品種,如烏龍捧盛、洛陽紅、藏枝紅、魯菏紅等,仍為紅色或紫紅色,其他色系的品種不僅少,而且催花技術水平低,不像胡紅、烏龍捧盛等的催花技術為人們普遍掌握。特別是在舉辦牡丹春節花展需要展示較多的品種時,適催品種匱乏的問題尤顯突出。
2.適催苗木少且不平衡:由於牡丹春節催花數量的迅速增加,花謝後苗木多廢棄不用,所以適合催花的苗木數量隨之不斷減少。事實上,在牡丹主產區菏澤和洛陽,目前除胡紅、硃砂壘、肉芙蓉、銀紅巧對、烏龍捧盛、洛陽紅等十幾個品種外,其他品種只能提供數量極少的適合催花的苗木,有些品種甚至沒有適催苗木。這一方面造成了適催苗木的價格不斷上升,同時受利益驅動,十幾個常用的催花品種的苗木栽培面積發展迅速,造成畸形發展的局面。以菏澤為例,十幾個適合催花品種的栽培面積基本占菏澤牡丹總面積的60%~70%,牡丹品種在栽培數量上的不平衡是目前最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3.盆土重:催花牡丹以前常採用土盆或陶瓷盆,基質原料北方以園土為主,南方以塘泥為主。現在,花盆雖然已大多換成塑料盆,而基質狀況未大改變,造成整盆花龐大笨重,每盆重量約為15~25千克,既不衛生,也不利於消費者的搬運和擺放。中國花卉報曾就此問題發表討論,談到消費者在花市裡看到催花牡丹的心理時說:牡丹花確實讓人喜歡,其重量卻讓人望而生畏。
4.有花無葉:從多年的催花情況看,普遍存在著葉片少而小的問題,有時甚至一片葉也沒有,形成所謂的「枯枝牡丹」,大大降低了牡丹的觀賞價值,影響了經濟效益。同時,與自然開花相比,催花牡丹還存在著花朵小、花型單、花色淡等缺點。從目前的催花水平可以看出,人們催花的技術不斷改進,花的質量不斷提高,而催葉的技術相對落後。所以,如何提高葉的質量是目前牡丹春節催花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5.產品類型單一:牡丹春節催花通常每盆栽植一株苗木(即使有個別兩三棵苗木栽在同一盆中的現象,也是因為枝條少不得已而為之,其枝條總數與正常適催苗木基本相同),每盆花在4~10朵之間,多年來基本是這一種固定的產品模式。近年來,微型、超大型、牡丹盆景、牡丹切花、插花等牡丹春節催花新產品相繼研製成功,必將促進牡丹春節催花的進一步發展。
6.包裝差:目前的牡丹春節催花,基本沒有什麼包裝,只是在銷售運輸時為避免相互碰撞而形成機械損傷,用舊報紙或其他紙張草草包裹起來,可以說是雜亂無章。
7.技術水平低,設施落後:目前,從事牡丹春節催花的人99%都是個體花農,他們的催花技術多靠親戚朋友之間的傳幫帶,相互保守現象非常嚴重,創新能力差,基本是墨守成規,靠經驗吃飯,氣候若有異常變化,人為調整控制能力弱。另外,北方牡丹溫室和南方的簡易拱棚等設施、設備落後,在大風或連陰雨雪天等異常天氣里,不能為牡丹生長提供合適的溫、光、水、肥、氣、濕等因子,從而使催花牡丹大面積失敗,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例如:1994年11月下旬,廣州地區陰雨連綿,導致葉片徒長、花蕾萎縮;2000年冬天北方連續陰天,造成牡丹溫室內牡丹大面積催花失敗,損失嚴重。據統計,每年因技術、設施原因造成失敗的牡丹株數占催花總數的10%~30%,極個別年份甚至到60%~80%,導致部分花農血本無歸、灑淚而回。所以,提高牡丹春節催花技術和設施現代化水平,已成為花農們的迫切要求,也成為進一步推動牡丹春節催花大發展的重要問題。
❹ 牡丹花有哪些催花管理方法
牡丹的催花管理:為使元旦、春節也能觀賞到牡丹花,必須對其進行催花處理。洛陽、菏澤等地從明清朝代開始,春節期間就下廣(州)催花,所產牡丹花受到海內外人們的歡迎。北京的催花栽培,近幾年也紛紛上市,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溫室冬季催花栽培最關鍵的因子是溫度,一般在進入溫室前需進行3周左右的低溫(0~3℃)處理。進溫室後要逐漸升高溫度,開始溫度控制在5~10℃,2周後等幼葉有一定伸展,再升高溫度到15~20℃,以利花蕾迅速增大,大約50~60天,花葉就能同放。營養液每5天澆1次。盆栽應視盆大小可每次澆1.5~2升。溫室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0%左右為好。為解決溫室光照不足,可進行加光處理,一般花蕾期每日加光3小時,用日光燈從黃昏開始,日平均照度為4045勒克斯,顯蕾展葉期每日加光5小時,日平均照度5150勒克斯,展葉至開花期每日加光7小時,日平均照度為5330勒克斯。每個節日的催花要求和管理如下:(1)春節開花:在春節前50天移入溫室,保持6~10℃的溫度,兩周後逐漸提高溫度,白天保持在20~25℃,夜晚不低於10℃,相對濕度應保持在80%左右,每隔5天澆一次營養液。展葉後噴施葉面肥(濃度為0.2%的KH2PO4),顯蕾後,降低空氣濕度,增加光照,防止爛蕾。經過30~40天後,即可於春節開放。
(2)國慶節開花:將盆栽的牡丹於兩月前置於冷庫中,保持0~6℃的庫溫,處理25天左右,花芽開始萌動時逐漸提高溫度到16℃,如有未萌動的花芽可用300~500毫克/升的赤黴素塗抹,促使其萌發,20~35天即可顯蕾透色,在國慶節前兩天增溫至20℃左右,可令其應時開花。
(3)元旦開花:用於元旦開花的牡丹,處理措施可參照國慶節開花的處理。
(4)「五一」開花「五一」用花則盡量選用開花晚的品種,在顯蕾時將植株置於3~6℃的環境中,採用冷藏法來控花芽生長,以達到延遲花期的目的。牡丹的促成栽培,應注意以下事項:①在高低溫轉換過程中,應逐步進行,不可使溫度驟然升降。②採用低溫冷藏時,注意加強光照和透氣性。盆花擺置不可過密,盆土保持「不幹不澆,干透澆透」的原則,以免引起花蕾和根系的霉爛。③牡丹在促成栽培過程中,如發現早於預定花期開花的植株,可用低溫冷藏法來控制花期,做到促控結合,靈活掌握。④牡丹的促成栽培,除了特別的處理措施,還需以正常的管理措施為基礎,才能達到促成栽培的目的。
❺ 怎樣讓牡丹開花
1. 春季開花期管理(1月到5份之間)
早春氣溫飄忽不定,當前管理的要務是,給牡丹花把有機肥上飽,最好是帶油性的肥料,例如餅肥、骨粉、或者是放涼的肉湯都行,開花之前只需要上兩次就行。基本上30天一次。
其次是注意大風天氣的危害,牡丹花的花苞,生長到一定大小的時候,就會出現下垂的現象,這是因為它的花柄還沒有形成木質化,無法有效進行托舉,這個時候就要特別注意收聽天氣預報了,一旦有大風趨勢,就要及時的把牡丹花搬入室內。(用進過腐熟的餅肥最好)
2.夏季開花後期管理(5月到8月份)
這個階段牡丹花的管理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每年的6、7、8這三個月是牡丹花的花芽分化期,這個階段,管理不到位,直接關繫到來年開花的數量和根部萌發小苗的數量呢。
具體的做法是,日常養護上,干透、澆透、植株弱小的話,可以結合澆水或者是仔檔下雨,給植株根系周圍淺困碰埋一些「復合肥」。地上部分,要預霜霉病的爆發,最好的做法是混合進行葉片噴施,20天一次,選擇下午6點後進行,白天溫度太高,不要噴。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控制病菌侵害葉片,又能抑制牡丹花,植株過快的生長,使根系的養分,快速地促成花芽分化,利於來年花朵繁茂。
3. 秋季的牡丹花管理
八月份後,牡丹花過了花芽分化期,這個階段的養護工作主要是,注意排水,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這個階段基本都容易出現梅雨季節,牡丹花最怕積水爛根。短暫的下雨沒事,如果是連陰雨的話,建議花盆小的搬入室內,花盆大的用塑料布進行包裹。
在一定程度上牡丹花根本就旱不死,尤其是花芽分化期過了以後,到冬季落葉前這段時間。適當的乾旱,是有利於花芽存在的,如果這個階段大水大肥的給牡丹花上,特別容易導致分化好的花芽念尺亂又重新變回葉芽。
❻ 如何讓牡丹早點開花
(1)選擇容易催花的品種,如趙粉、洛陽紅、二喬等。同時要選擇四五年生、芽多飽滿而又生長健壯的植株。
(2)催花之前需要要先經過35天以上的低溫(0-0度)鍛煉。
(3)春節前35-45天移入日溫25-28℃、夜溫15℃左右的室內培養。盆土不幹不澆水,與此同時,每天應往植株上噴水3~5次,噴水時用塑料布鋪在盆土上,不要讓水淋到盆土上,避免盆土過濕。
(4)出葉後用小噴壺只噴枝於,不噴葉片,以防止葉子生長過快影響開花。展葉後至現蕾止,施2次腐熟的稀薄餅肥水。花蕾現色時立即移入低溫室內,可以延長開花時間。
拓展資料
牡丹(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雙子葉植物綱、芍葯科、芍葯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形態特徵:牡丹是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葉通常為二回三出復葉,偶爾近枝頂的葉為3小葉;頂生小葉寬卵形,長7-8厘米,寬5.5-7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淺裂,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有時具白粉,沿葉脈疏生短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柄長1.2-3厘米;側生小葉狹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5-6.5厘米,寬2.5-4厘米,不等2裂至3淺裂或不裂,近無柄;葉柄長5-11厘米,和葉軸均無毛。
生長習性:性喜溫暖、涼爽、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喜陽光,也耐半陰,耐寒,耐乾旱,耐弱鹼,忌積水,怕熱,怕烈日直射。適宜在疏鬆、深厚、肥沃、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長。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長不良。
種群分類:中國是世界牡丹的發祥地和世界牡丹王國。中國牡丹園藝品種根據栽培地區和野生原種的不同,可分為4個牡丹品種群,即中原品種群、 西北品種群、江南品種群和西南品種群。
主要用途
觀賞:牡丹色、彎閉握姿、香、韻俱佳,花大色艷,花姿綽約,韻壓群芳。栽培牡丹有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黃牡丹系等品系,通常分為墨紫色、白色、黃色、粉色、紅色、紫色、雪青色、綠色等八大色系,按照花期又分為早花、中花、晚花類,依花的結構分為單花、台閣兩類,又有單瓣、重瓣、千葉之異。牡丹栽培和研究愈來愈興旺,品種也越來越豐富,中國產有五百餘種,著名品種有姚黃、魏紫、趙粉、二喬、梨花雪、金輪黃、冰凌罩紅石、瑤池春、掌花案、首案紅、葛巾埋慶紫、藍田玉、烏龍卧墨池、豆綠等等。清程先貞詠「春煙籠寶墨,入夜看來難。恐奏清平調,楊妃硯滴干」,足見此時已有色與暗夜無異的黑牡丹品種出現,而江蘇鹽城便倉產的枯枝牡丹,竟然「奇在一放十二瓣,如果是閏年,就一定是十三瓣,而且枝乾枯黃一離開便倉,花即變種」。
食用:牡丹花可供食用。明代的《遵生八箋》載有「牡丹新落瓣也可煎食」,同是明代的《二如亭群芳譜》謂:「牡丹花煎法與玉蘭同,可食,可蜜浸」,「花瓣擇洗凈拖面,麻油煎食至美」,中國不少地方有用牡丹鮮花瓣做牡丹羹,或配菜添色製作名菜的。牡丹花瓣還可蒸酒,製成的牡丹露酒口味香醇。
葯用:葯用栽培者品種單調,花多為白色。以根皮入葯,稱牡丹皮,又名丹皮、粉丹皮、刮丹皮等,系常用涼血祛瘀中葯。李時珍謂:「牡丹以色丹者為上,雖結籽而根上生苗,故謂之牡丹」,還認為野生單瓣者入葯為好,人工為觀賞栽培的重瓣者氣味不純,不可葯用。丹皮性微寒,味苦、辛。歸心、肝、腎經。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等證。現代研究表明,牡丹皮有抗菌、抗炎、抗過敏、抗腫瘤、止血、祛瘀血、清熱解毒、鎮靜、鎮痛、解痙等活性,還能促進單核細胞吞噬功能,提高機體特異性免疫功能,增加免疫器官重量。應用時應注意,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牡丹花含黃芪苷,除態盯觀賞外還可入葯,用於調經活血。
❼ 催花牡丹分為哪幾個階段
催花牡丹期間,根據養護管理措施及所需溫度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以下七個階段。
(1)緩苗期:上盆、排畦後應馬上澆水。種苗在運輸前經過晾曬,失水嚴重,到南方後,氣溫升高,種苗的生活力開始恢復。因此,要連續2~3天每天澆一次透水,同時每天用較大的水量噴灑枝條4~6次,使花芽和枝條經常保持濕潤,吸足水分,盡快恢復生長。同時還要剪去捆紮枝條的稻草,讓其盡快恢復原狀。緩苗期對水的管理與北方牡丹溫室催花基本是相同的。
(2)萌動、顯蕾期:花芽充分返水後,經1~2天就開始萌動,由紡錘形或彈丸形逐漸變成倒燈泡形,芽體表面也變得鮮亮、有光澤,再過2天左右,芽鱗逐漸開展,可見到芽內幼小的花蕾。此時澆水量和噴水量也要逐漸減少,一般視盆土干濕情況,每隔2~3天可澆一次透水,噴水量每天可減至3~4次。另外,還要用竹片紮好遮蔭和增溫備用的拱形棚架。
(3)幼蕾期:此期間新枝抽生快,幼蕾嬌嫩脆弱,抗逆性差,是催花成敗的關鍵時期,故又稱「危險期」。對溫度的忽高忽低最為敏感,為此要特別注意保持溫度的相對穩定。尤其要防止4級以上的風吹,避免幼蕾脫水敗育。所以,遇大風或5攝氏度以下低溫時,要在拱形棚架上加蓋薄膜保護;如遇天氣乾燥而又高溫(25攝氏度以上)時,除按正常每天噴水3~4次外,還要中午增加噴水1~2次,以增加濕度和降低溫度。此期間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剪去花芽上部的干梢和無芽枝條,剪去基部萌生的新枝(萌櫱芽),除去枝條上的葉芽及過多的花蕾。每枝上保留一個生長健壯的花蕾,集中養分,使其花朵豐滿。但是,如果枝條稀疏而又粗壯,也可保留兩個花蕾。沒有花芽或影響觀賞的枝,要及早剪掉,以減少養分的消耗。這一階段到了後期,花梗迅速伸長,花蕾跳出葉片,高出幼葉尖端,但幼葉皺曲尚未展開,此時稱做「跳蕾期」,是催花過程中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做好防風、保溫工作。如果受到低溫、高溫或北風的侵襲而使花蕾受到損傷,會導致「僵蕾」,催花必然失敗。北方牡丹溫室催花中,因為是牡丹溫室內,不必擔心大風的侵襲。
(4)展葉期:此期花蕾生長加快,包在花蕾外部的萼片開始向外伸展,幼葉也向上斜伸逐漸變為平伸,並開展。這時花蕾對外界氣溫已有一定的適應能力,故又稱為「安全期」。這段時間,除每天正常噴水3~4次外,主要是做好調整花期偏早或偏晚的工作。如預計花期偏早,應將這部分植株集中擺放在一起,採取遮蔭降溫措施,一般遮蔭時間從10時用遮陽網蓋上,到16時去掉。如花期偏晚,將植株集中擺放後用塑料薄膜罩上增溫。罩膜時間從16時罩上,到次日10時去掉,無論增溫或降溫,都要根據天氣的陰晴、陽光的強弱、溫度高低來調整遮罩時間。但要切記:罩膜棚內溫度不能過高,一般25~26攝氏度時,就要適當打開一些地方通風降溫,否則對花蕾、枝長的生長發育不利,使花梗、葉柄細長,影響植株的外觀。另外,此期葉片展開,即可進行葉面噴肥。
(5)圓蕾、平蕾期:此時花蕾生長繼續加快,大多數花蕾的直徑已長至2.5~3厘米。但由於不同品種及起苗的時間、晾曬脫水程度、排畦位置等不同因素,往往會因為吸水的快慢和品種特性的差異,而使花蕾有的生長發育較快,有的較慢,可繼續採取展葉期的促控措施,以調整花期。
(6)透色期:花蕾直徑大多已超過3厘米,生長逐漸減緩,開花時間已近。為使花蕾按時開放,仍應採取促控措施。如偏早,可整日遮蔭,每天噴水1~2次;如偏晚,則要延長罩膜時間,提高溫度;如遇連續的陰雨天,且棚內低於25攝氏度,可整日罩塑料薄膜,並增加幾個100瓦的白熾燈或用電熱器、電爐等增溫。也可以用GA3處理花蕾。
(7)初開期:已有少量花蕾開放,此時可對外出售。為延長銷售期,可放置於陰涼處或適當遮蔭、降溫,每天噴水一次,注意勿使水噴灑到已開放的花瓣上,以免引起腐爛。另外,如果銷售前在室外已無法控制花蕾的開放,可迅速置於冷庫中,冷庫內溫度以3~5攝氏度為宜,待銷售期運出銷售。北方牡丹溫室催花中,如果花期太早,可利用自然低溫降低牡丹溫室內的溫度,同時進行遮蔭,比南方室外催花控制開花要容易得多。
無論是北方牡丹溫室催花還是南方室外催花,均以種苗的質量為基礎,這是內因。而環境因子作為外因,通過內因綜合地產生作用。在牡丹春節催花中,休眠的解除是啟動催花的關鍵,溫度、光照、濕度、水肥、整形修剪不同程度地影響催花的進程和催花質量。在催花過程中,對各環境因子的調整應綜合考慮,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合理地進行調控。只有這樣,催花才能取得成功。
❽ 如何讓牡丹花提前開花
牡丹是比較常見的觀花植物,很多朋友都會在家中種上一盆來調節家中的環境,也有很多朋友購買了牡丹是希望能夠在春節期間開花,增添節日氛圍的。但如果你的牡丹遲遲不開花的話,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讓牡丹提前開花呢?
牡丹花
1、要選擇容易催花的品種,如趙粉、洛陽紅、二喬等。同時要選擇四五年生、芽多飽滿而又生長健壯的植株。
2、催花之前需要要先經過35天以上的低溫(0~20度)鍛煉。
3、春節前35~45天移人日溫25~28度、夜溫15度左右的室內培養。盆土不幹不澆水,與此同時,每天應往植株上噴水3~5次,噴水時用塑料布鋪在盆土上,不要讓水淋到盆土上,避免盆土過濕。
出葉後用小噴壺只噴枝於,不噴葉片,以防止葉子生長過快影響開花。展葉後至現蕾止,施2次腐熟的稀薄餅肥水。花蕾現色時立即移入低溫室內,可以延長開花時間。經過上述管理即可在春節前後開花,喜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