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的丁香
① 丁香為什麼是清華附小的校花
丁香也是清華大學的校花。一般認為是因為丁香花雖然小,但成簇出現,香味濃郁,寓意學生要團結,團體的力量更加強大。
② 清華校花是什麼花
答:紫荊花和丁香花(但通常僅指紫荊花)
2014年7 月15 日教育部第22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並核准了《清華大學章程》,其中第六章規定了清華大學的標志和校慶日。清華大學的校色、校花及校慶日均與紫荊有著密切的關聯。
除上述兩個真實發生的故事外,紫荊能夠成為清華大學的校花,還有以下幾點原因:
1、清華大學的校色為紫色,與紫荊的紫紅色花色不謀而合,這是一種朴質卻又不失華貴的色調,能夠彰顯出一種卓爾不群的品質。紫色是紅藍相調的結果,紅色象徵中國,藍色代表海洋象徵西方文化,而紫色對清華大學而言也就意味擾伍孫著中西合璧融匯貫通。
2、紫荊在清華大學校慶日前後盛開,從其生物學特性而言,它具有「敢為天下先」的性格,因為它開花時,北京大地還是一片枯黃,多數闊葉喬木還都沒有發葉。紫荊的這種特性與清華學子所具有的品質相互契合。
③ 清華大學校徽為什麼是紫色
清華大學的校花為紫荊花,所以校徽為紫色。清華大學校徽為三個同心圓構成的圓面,外環為中文校名(繁體)、英文校名(TSINGHUA UNIVERSITY)和建校時間,中環為校訓字樣,中心為五角星;校徽原型起源於清華學校兵操訓練營的軍旗。
徽章為題有學校橫式中文標准字校名的長方形證章。1950年6月,毛澤東主席應清華師生的要求,親筆題寫了校名「清華大學」。毛主席親筆題寫的原件,保存在清華大學檔案館。
校旗校旗為學校標准色長方形旗幟,中央印有學校標志與橫式中英文標准字校名左右標准組合。
校色為紫、白兩色。校花為紫荊花(Cercis chinensis)及丁香花(紫丁香Syringa oblata、白丁香Syringa oblate Var.alba)。
(3)清華的丁香擴展閱讀
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校名「清華」源於校址「清華園」地名,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46年遷回清華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清華大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1978年以來逐步恢復和發展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
水木清華,鍾靈毓秀,清華大學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行勝於言」的校風,堅持「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的辦學風格和「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培養特色,弘揚「愛國奉獻、追求卓越」傳統和「人文日新」精神。
恰如清華園工字廳內對聯所書——「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雲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盪,洵是仙居」。
④ 清華大學食堂的第十四學生食堂(丁香園)
地址:復 北京海淀區成府路45-1號清華園內制
丁香園,有我喜歡的手抓餅和素菜,「原名十四食堂,1987年1月落成,2006年12月更名為丁香園食堂,簡稱丁香園。名字源於清華校花為紫荊和白丁香。作為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的大學,繁盛的紫荊花代表著清華學子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而潔白、柔美、幽香的白丁香則是母校厚德載物的象徵。食堂名為丁香,寓其面積雖小,而其飯菜猶如丁香花般樸素淡雅,清香宜人。食堂整體使用面積1300平方米,餐廳可同時容納600人就餐,主要保證學校師生基本伙食的供應。主副食、點菜、小炒、砂鍋、麻辣燙種類多樣,多以北方口味為主,兼容四川、陝西、江西地方風味,食堂以小籠包子、瓦罐煨湯、麻辣香鍋、石鍋拌飯見長,提供各類南北小吃。
⑤ 清華大學校花是什麼花
清華大學校數搜花是丁香花和紫荊花,但通常也僅指紫荊花,這是由於紫荊花與校旗、校色的顏色一致,其次是由於紫荊花在校慶日前後盛開,所以清華大學校花是丁香花和紫荊花。
(5)清華的丁香擴展閱讀
清華大學校花是丁香花和紫荊花,但通常也僅指紫荊花,這是由於紫荊花與校旗、校色世畢枯的顏色一致,其次是由於紫荊花在校慶日前後盛開,所以清華大學校花是丁香搜洞花和紫荊花。⑥ 為什麼清華大學要拿紫荊花作為校花
從其生物特性而言,它具有「敢為天租納下先」的性格,因為它開花時,北京大地還是一片枯黃。此外紫荊花還具有「團隊精神」,它俗稱「弊凳沒滿條紅」,在開花的時候整個枝條密密麻麻百朵簇生。
跟據清華史料記載,1914年,聞一多所在的班級演出了戲劇《紫荊魂》。這是將紫荊花定為清華校花的來源之一。紫荊花在校慶日前後盛開。
(6)清華的丁香擴展閱讀:
紫荊和丁香作為校花,已經與校徽、校旗、校歌和校色一起,被寫入了《清華大學章程》中,但是同為校花之一,丁香現在的知名度遠不如紫荊。然而,早在建校二十周年時,丁香就已經俘獲了許多清華學子的心。
有專於考據者查閱得到,1984年出版的《清華校友通訊》復9期中,34級陶瀛孫校友就曾為文建議,其中提到:「春天的清華園是極美的,到處是花,而以紫荊、丁香開得最盛。所以早就有人建議以紫荊或丁香為校花。
1931年春,校慶即將到來,夏堅白學長建粗野議以丁香為校花:丁香花紫白二色、盛開季節正是校慶、丁香花一簇簇群放,正象徵清華莘莘學子親密相處,共發芬芳」,可見早在30年代就有以丁香為校花的提議。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校訓·校歌·校花·校風
⑦ 丁香為什麼又叫「母親花」
本課通過對丁香花的描述以及對丁香花的感悟,表達了作者從容、豁達、積極的人生態度,及對困難、憂愁的無畏無懼、平常心看待的優秀品質。
作者先介紹丁香的生長環境(城裡街旁、宅院里、城外校園等),然後從丁香的開形狀、顏色、氣味等三個方面來描寫丁香的。
作者簡介
宗璞,原名馮鍾璞,出生於1928年7月,祖籍河南唐清衫河,生於北京,是中國當代女作家,曾用筆名:任小哲、豐非。她是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的女兒,幼承家學,就讀清華大學附屬成志小學。抗戰爆發,隨答冊腔父赴昆明,就讀於西南聯大附屬中學。
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開大學外文系,1948年轉入清華大學外文系,曾就職於中國文聯、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宗璞多年從事外國文學研究,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姿春精粹,學養深厚,氣韻獨特。代表作品有《紅豆》《弦上夢》《後門》《知音》等。
⑧ 紫荊花是哪所高校的校花
清華大學的校花是紫荊花和丁香花(但通常僅指紫荊鍵脊喊花)。據清華史料記載,1914年,聞一多所在的班級演出了戲劇《紫荊魂》,這是將紫荊花定為清華校花的來源之一。從其生物特性而言,它具有「敢為天下先」的性格,因為它開花時,北京大地還是一片枯黃,紫荊花在校慶日前後盛開。
清華大學簡稱「清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稿野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工程」,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111計劃」,為九校聯盟、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亞洲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清華—劍橋—MIT低碳大學聯盟成員、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被譽為「紅野備色工程師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