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丁香結導入

丁香結導入

發布時間: 2023-01-08 20:11:37

㈠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五篇

三、深讀悟情,感受人情美

1.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草原的人情美表現在哪些地方,畫出相關句子。

2.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1)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①這段話描寫了一個什麼場景?(迎接遠客)

②一群馬男女老少說明了什麼?(來迎接的人很多)

③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說明了什麼?(來得真快)為什麼用彩虹來比喻?(一是因為穿著各色的衣服,二是比喻熱情)

④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來迎接的人群為什麼立刻撥轉馬頭,而不是在這里交談一會兒?(想早一些把客人請進蒙古包)

⑤面對此情此景,你會有什麼感受?(熱鬧、熱烈、熱情)

⑥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放。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

①讀句子,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聽到了不停的歡笑。

②通過朗讀把當時的熱情表現出來。

(3)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

①反復朗讀這句話,體會其中洋溢的熱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時候會說些什麼?

(4)這時候,鄂溫克族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②理解會心,會心的微笑里包含著什麼?

(5)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別是指不忍別離;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區,那裡已經是我國北部的邊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綠色的大草原;話斜陽是指在夕陽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們互相高興地、親切地交談著。

②連起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蒙古族和漢族兩族人民情深似海,哪裡忍心離別呢?所以到了夕陽已經落下了,仍然談興正濃。

③如果當時你就在現場,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想說什麼?試著寫一寫自己的心情和想對草原人民說的話。

四、回顧課文,感受熱愛之情

1.討論: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寫作者的一次訪問活動,為什麼要以草原為題呢?

(課文前面寫了草原的景色美,後面寫了人情美,從風光美到人情美,表現了他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因此整體都是圍繞著草原來展開的)

2.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課文內容。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3.學習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仿寫作文。

4.比較古人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感受作者豁達的胸懷。

【學習重難點】

1.品讀優美句子,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結的象徵意義,體會作者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

3.培養自己以豁達胸懷對待人生中結的能力。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文學作品中許多花草樹木都被賦予某種品格,如梅花象徵高潔,牡丹代表富貴,松柏喻指長青。試著再舉出幾例。今天我們來學習《丁香結》,看看作者賦予了丁香結什麼樣的情感。

二、作者介紹: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馮鍾璞。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桃園女兒嫁窩谷》《不沉的湖》等,中篇小說《三生石》。

三、詞語:

綴窺幽雅渾濁笨拙

單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斷斷續續

四、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看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 花的。

(1)形狀:星星般的小花、許多小花形成一簇;

(2)顏色:紫色、白色;

(3)氣味:淡淡的優雅的甜香。

從感觀角度分析,形狀、顏色、氣味是哪種感覺?視覺、嗅覺

作者賦予了丁香什麼樣的品格?(結合課文,圈畫出關鍵詞,總結歸納)

靈動優雅潔白無瑕可愛芬芳

2.朗讀課文46段,思考什麼是丁香結?

本義: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

象徵意義:人生中不順心的事(愁怨)

知識鏈接:品讀《梨花》,思考象徵意義(純情)

3.作者多年賞花,為何今年突然明白丁香結的內涵?

雨後賞花的觸動

自身經歷的感悟(經受病痛折磨)

4.作者對丁香結持什麼態度?

從容、豁達、積極

古人對丁香結也有自己的感悟,品讀李商隱的《代贈》和李璟的《攤破浣溪沙》,體會古人對丁香結的理解。

代贈

[唐]李商隱

樓上黃昏欲 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問)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體現了詩人內心怎樣的情感?此處丁香結有何寓意?

攤破浣溪沙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1)春恨鎖重樓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請用原詩句作答)

(2)恨傳達出了詞中人物怎樣的思想感情?此處丁香結有何內涵?

青鳥不傳雲外信

沒有故人音信的相思之愁

郁結不散的相思之愁

同樣是丁香結,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古人更多的是借丁香結抒發愁怨之情,而作者筆下的丁香結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劑。正如作者所說,人生中的問題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嗎?讓我們學習作者從容、豁達、積極的人生態度,去直面人生中的不順心的事,這樣你的生活也會變得有滋有味。

五、作業設計

必做:背誦李商隱的《代贈》和李璟的《攤破浣溪沙》。

選做:閱讀《語文讀本》中的《野草》。

第二課時

一、作業檢測:

1.檢查背誦

2.李商隱的同向春風各自愁中的愁體現在哪些景物上?

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

李璟的丁香空結雨中愁中的愁連綿不斷,哪句詩能體現出來?

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二、合作探究品味語言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牆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探窺將丁香擬人化,使無意識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生動形象地描寫了丁香 花可愛的情態。

2.在細雨迷濛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花牆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前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問題)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樣的特點?想像這幅畫面,作者為什麼說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丁香的美麗、高潔、愁怨在雨中形神畢現。將丁香結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徵愁心的丁香 花蕾更加凄楚動人。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㈡ 丁 香 結

教學目標:

1、准確、流暢地朗讀課文,感受丁香的特點。

2、聯系自身的生活經驗來理解、感悟丁香結的象徵意義和作者情感。

3、品味、積累文章優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1、訓練朗讀,品味文中優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

2、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領會作者由事物引發聯想,抒發自己獨特感受的寫法。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准備:

1.布置同學搜集宗璞的簡歷和她的作品。

2.搜集有關文學作品中賦予花草樹木某種品格的材料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准確、流暢地朗讀課文,感受丁香的特點。

2、理清寫作思路,品味、積累文章優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

一、導入

讓學生舉出在文學作品中具有象徵意義的花草樹木。

通過展示圖片,讓學生對丁香花的形象有所了解,為理解「丁香結」的內涵做鋪墊。

二、人文初探「丁香」。

1、先從題目入手,關注 「丁香結」。

這個詞對學生來說有些陌生,不易讀懂。可以在要求學生初數課文時,一方面讀准字音,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次:方面引導學生提取 「丁香結」相關句子,看看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丁香結」,把相關句子用模線畫出來。啟發學生關注丁香結」出現的位置一多集中在 文中後三段,由此引出對文章結構內容的關注。

2、理清寫作思路。

提出問題:作者在寫「丁香結」之前,用較多的篇幅寫了什麼?從而引導學生劃分課文結構。課文的前3段寫的是丁香花,後3段寫的是丁香結。前3段寫「賞花」,後3段導「悟花」。水到渠成地理清課文脈絡。

三、研讀「丁香花」的描寫

1、作者在文中描寫了哪四幅丁香圖:

①城裡丁香花  ②城外丁香花    ③斗室外三顆白丁香  ④雨中丁香圖

2、描寫角度有哪幾個①顏色  ②形貌  ③氣味 ④姿態(視覺、嗅覺)

3、寫出了丁香什麼特點①繁密耀目 ②幽雅的甜香③嬌俏靈動 ④鮮潤嫵媚

可結合練習「思考探究一」 文章分別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丁香的,賦予了丁香什麼樣的品格。

4、賞析描寫優美語句。

參考「問題探究」的具體分析,讓學生深人文本,品味語句,理解文章意殖。可以穿插「思考探究」第二題,讓學生邊賞析,一邊深人思考。 帶領學生准確解讀,幫助學生突破閱讀障礙。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賞析一句佳句。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領會作者由事物引發聯想,抒發自己獨特感受的寫法。

一、回顧前課丁香的描寫

二、感悟丁香結

1、結合文章,說說作者為什麼把丁香花喻為「丁香結」?

可圍繞「丁香結」意象展開梳理:

(1)出示丁香花蕾圖和中式衣襟盤結圖。丁香花蕾之所以稱為「丁香結」,從外形上看,也許是因為它跟衣襟上的盤花扣很相似。

(2)理解古人何以發明「丁香結」:結合「積累拓展」第四題,也可以再補充其他詩句,讓學生了解「丁香結」常出現在表達問怨、愁思的詩境中。文章引用的作用?

(3)理解作者流露的情感:

結合文段的理解,此處的「丁香結」指的是生活中不順心的事情,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

應對態度, 丁香一般開在容春時節, 詩人們面對美麗易謝的丁香,便易傷春,說丁香是愁品,而丁香城結未開的花管便成為愁緒最好的詮釋。以「丁香結」喻愁恩固結不解是一種慣常用法,而本文作者反其道而行之,認為:「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向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嗎?」這體現她的超然物外、從容豁達的人生態度。

三、結合自身經歷,賞析文中哲理性的語句

「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向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嗎?」給我們怎樣的人生啟示?

四、學案鞏固

五、作業:體會學習本文的寫法,選擇你喜歡的一種花,寫一個小片段。150字。

板書:

丁        香    ——      丁香結

(小小的  鼓鼓的 恰如)

㈢ 部編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2《丁香結》教案及反思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部編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2《丁香結》教案及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部編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2《丁香結》教案及反思 篇1

[教學目標]

1、會寫「綴、幽」等11個生字,會寫「宅院、幽雅」等19個詞語。

2、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丁香的,品味優美的語言。

3、體會由事物引發聯想的表達方式,並能說出自己的理解。【語文要素】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丁香的,品味優美的語言。

2、體會由事物引發聯想的表達方式,並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教學課時]

2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描寫丁香結的部分,聯繫上下文理解關鍵語句。

2、體會由事物引發聯想的表達方式,並能說出自己的理解。(難點)

一、復習引入,初讀「丁香結」

1、直接引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丁香結》這篇課文。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丁香花的美,這節課我們聚焦丁香結,看看它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2、整體感知,再讀課文,回顧丁香結這部分作者都寫了些什麼呢?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預設:古人為什麼發明了丁香結這樣的說法?

為什麼說丁香結負擔著解不開的愁怨呢?

「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3、聚焦主問題:丁香結引發了作者對人生怎樣的思考?

二、朗讀理解,讀懂「丁香結」

(一)感受形似

「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結。」

1、請你觀察課文插圖,看一看丁香花苞的形狀,你有什麼發現?

2、欣賞古代服飾,再結合古代服飾中女子衣服上的盤花扣,你又有什麼發現?

原來,丁香花苞,小小的,圓圓的,鼓鼓的,恰如盤花扣,正是丁香結啊!

(二)了解象徵

1、品讀文中詩句,這些詩句描寫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釋義:蕉心緊裹未展,丁香花蕾,叢生如結。同是春風吹拂,而二人異地同心,都在為不得與對方相會而愁苦。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釋義:青鳥無法傳遞遠方思念的人的音訊,那綿綿的春雨中綻開的丁香花蕾讓我想起凝結的愁怨。

2、拓讀鏈接詩句,不僅這幾句詩,我們還會讀到

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陸龜蒙《丁香》

霜樹盡空枝,腸斷丁香結。馮延巳《醉花間》

可見,自古以來,丁香結都有愁怨難解的象徵意義。

(三)領悟思考

從古至今,有關丁香結的詩句被傳承著,丁香結的意象被繼承著,人的生命、情感有許多的共通之處。正如作者所寫「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

但是,作者對丁香結卻有了新的感悟「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

1、聯繫上下文,朗讀思考:你讀懂了什麼?

2、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你懂得了什麼?

預設:學習壓力很大考試中失利與朋友發生爭吵

聯系生活實際,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你和作者是不是也有共鳴?既然「結」是難免的,我們何不積極面對?如果生活總是一帆風順,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面對「結」,解開「結」,這也是生活的滋味。

三、拓展練筆,延讀「丁香結」

1、同學們,《丁香結》原文還有一個結尾,讀讀「小文成後一直擱置,轉眼春光已逝。要看滿城丁香,需待來年了。來年又有新的結待人去解誰知道是否解得開呢?」

2、默讀課文,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你的心中此時有什麼想說的嗎?請批註在課文結尾處。

[教學反思]

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基於單元人文主題,以第一課為起點,導入第二課,體現上掛下聯。通過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優美語句,感受丁香的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由於本文是一篇散文,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不足,難以全面、准確地回答文章從哪幾個方面寫丁香的這個課後問題。我引導學生課前質疑,梳理主問題,同時,對文章的結構進行整體把握。此環節,抓住關鍵點,找准著力點,從兩個方面提升學生整體感知的能力。逐步深入文本,引導學生從和諧的色彩和生動的描寫兩個角度品味語言,欣賞丁香之美。通過再現經典語句片段,回味丁香的美,並由「丁香美」自然過渡到「丁香結」。引導學生讀懂「丁香結」意象的文化內涵,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讀懂了文章主旨的深刻內涵,解決了學生的人生經歷尚不豐富,對文章中「丁香結」引發的人生思考體會不深的問題。

部編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2《丁香結》教案及反思 篇2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2、品讀優美句子,理解丁香結的象徵意義。

3、學習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仿寫作文。

4、比較古人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感受作者豁達的胸懷。

【學習重難點】

品讀優美句子,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理解丁香結的象徵意義,體會作者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

培養自己以豁達胸懷對待人生中「結」的能力。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文學作品中許多花草樹木都被賦予某種品格,如梅花象徵高潔,牡丹代表富貴,松柏喻指長青。

試著再舉出幾例。今天我們來學習《丁香結》,看看作者賦予了丁香結什麼樣的情感。

二、作者介紹: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馮鍾璞。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桃園女兒嫁窩谷》《不沉的湖》等,中篇小說《三生石》,《弦上的夢》和《三生石》分別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和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三、詞語:

幽雅

渾濁

笨拙

單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

斷斷續續

四、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看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花的。

(1)形狀:星星般的小花、許多小花形成一簇;

(2)顏色:紫色、白色;

(3)氣味:淡淡的優雅的甜香。

從感觀角度分析,形狀、顏色、氣味是哪種感覺?

視覺、嗅覺

作者賦予了丁香什麼樣的品格?(結合課文,圈畫出關鍵詞,總結歸納)

靈動優雅

潔白無瑕

可愛芬芳

2、朗讀課文4—6段,思考什麼是丁香結?

本義:丁香花蕾上,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

象徵意義:人生中不順心的事(愁怨)

知識鏈接:品讀《梨花》,思考象徵意義(純情)

3、作者多年賞花,為何今年突然明白丁香結的內涵?

雨後賞花的觸動

自身經歷的感悟(經受病痛折磨)

4、作者對丁香結持什麼態度?

從容、豁達、積極

古人對丁香結也有自己的感悟,品讀李商隱的《代贈二首》和李璟的《攤破浣溪沙》,體會古人對丁香結的理解。

代贈二首

[唐]李商隱

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問)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體現了詩人內心怎樣的情感?此處丁香結有何寓意?

樓上玉梯

芭蕉不展

丁香結;

慾望還休

孤寂無聊;

女子與戀人不能相會的愁緒

攤破浣溪沙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1、「春恨鎖重樓」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請用原詩句作答)

2、「恨」傳達出了詞中人物怎樣的思想感情?此處丁香結有何內涵?

青鳥不傳雲外信

沒有故人音信的相思之愁

郁結不散的相思之愁

同樣是丁香結,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古人更多的是借丁香結抒發愁怨之情,而作者筆下的丁香結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劑。正如作者所說,人生中的問題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嗎?讓我們學習作者從容、豁達、積極的人生態度,去直面人生中的不順心的事,這樣你的生活也會變得有滋有味。

五、作業設計

必做:背誦李商隱的《代贈二首》和李璟的《攤破浣溪沙》。

選做:閱讀《語文讀本》中的《野草》。

第二課時

一、作業檢測:

1、檢查背誦

2、李商隱的「同向春風各自愁」中的「愁」體現在哪些景物上?

玉梯橫絕

月如鉤

芭蕉不展

丁香結

李璟的「丁香空結雨中愁」中的「愁」

連綿不斷,哪句詩能體現出來?

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二、合作探究

品味語言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牆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探」「窺」將丁香擬人化,使無意識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生動形象地描寫了丁香花可愛的情態。

2、在細雨迷濛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花牆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外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問題)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樣的特點?想像這幅畫面,作者為什麼說「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丁香的美麗、高潔、愁怨在雨中形神畢現。將丁香結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徵愁心的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動人。

3、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照耀」一詞有什麼樣的表達效果?

「照耀」一詞寫出了花白如雪,似有光輝暈出。寫出了花對作者心靈的鼓舞和慰藉,啟發了作者的文思,使她浮想聯翩,思如泉湧。

4、「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看見檐前積雪。」「從外面回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作者在這兩句話中用「積雪」和「瑩白」代替「丁香」,有什麼好處?

避免重復,使行文富於變化。

修辭手法上:

積雪是借喻

(借用喻體來替代本體

不出現本體和比喻詞)

瑩白是借代

(借用事物特徵來代替事物本身)

三、作業設計

體會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的寫法,選擇一種你熟悉的花,寫一個小片段,100字左右。友情提示:選擇自己真正觀察過的,例如:紫藤蘿、荷花、迎春花、梨花……

《丁香結》教學反思

《丁香結》是六年級上冊第一組的一篇記敘文,作者宗璞。課文寫的是作者多少年來心裡一直裝著丁香,裝著古人吟詠丁香的詩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於是聯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體悟。從古人的「丁香結」的詩句開始,作者寫到了微雨,寫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結」,否則就平淡無味的人生認識,顯露了作者對世事的洞明和對人生的灑脫。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自己的成功之處在於:

一、重視導入部分的設計。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倒入至關重要,而且在設計導入環節的時候我始終遵循了「切口愈小,效果愈好。」的原則。我在設計本課的導入環節的時候,從植物的象徵意義入手,來設計。導入語這樣來說:許多花草樹木在文學作品中都被賦予了某種品格,比如「梅花,以它的高潔、堅強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菊花被周敦頤比作花中的隱士;牡丹,象徵著榮華富貴;松柏象徵著堅貞不屈。那麼丁香結又象徵著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到課文中去找一找吧。這段話把學生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來,而且提出的問題又是學生們認真讀課文就能夠感悟的到的,所以就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生們會極力高度集中的,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本課的學習中去。

二、以讀帶講,邊讀邊悟。

語文,本身姓「語」。因此讀是必不可少的。古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學生們讀課文的環節是必備的,也是必須的。這有利於提高學生們的語感,感悟學習的方法,有利於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但是我在要求學生讀課文的時候,從來都是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讀,疒不是漫無目的的,放羊式的讓學生去為讀課文而讀課文。比如:

①藉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正確、流利。這是第一步。

②課文的前三個自然段寫的是什麼?後三個自然的寫的是什麼?這樣就暗示孩子們給課文分段。

③課文分別寫了哪裡的丁香花?突出的是作者(賞)花。

④後三個自然的突出的是作者(悟)花。這樣的設計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⑤品讀課文的後三個自然段,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這是在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們邊讀邊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重視朗讀指導。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要求,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只有理解了課文內容才能夠達到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要求。但是在這一過程中老師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在重點句短的朗讀時從來不會忽視朗讀指導這一環節。

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之後,我發現本節課還有以下不足之處:我在處理一些教學環節的時候,有些地方處理的不細致。課堂上的教學語言沒有抑揚頓挫的變化。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努力彌補這些不足之處。

㈣ 2020-09-17《丁香結》課堂

導入 :

上課前請一位小朋友用繩子打一個小結。大家肯定會迷糊,老師為什麼要這樣做

打結啊,很簡單的一件事。中國古代有「結繩記事」的傳統,我們的祖先為了要記住一件事,就在繩子上打一個結。以後看到這個結,他就會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記住兩件事,他就打兩個結。記三件事,他就打三個結。大家玩的是用線打的結,後來我們又用這樣的一個詞語:心結——心裡解不開的疙瘩,是心裡放不下的事情,是內心所受的一種壓抑,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一種心病。這是一種抽象的說法。剛才大家從具體和抽象的兩個角度感受了結的特點,那今天我們要學的一篇文章題目叫《丁香結》

解題

大家閉著眼想像,丁香花能打結嗎?有同學說不能,那為什麼作者說丁香結呢?我們來看看圖片,大家就知道了。原來啊,丁香樹的花苞含苞待放時,花苞很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就像是打了一個又一個的結,那原文哪兒交到了丁香與結的關系——第5段,「小小的花苞--------果然是丁香結」。——丁香結其實就是丁香花的花苞。那文章中有沒有直接描寫丁香花的形象?請大家找出來。

感受丁香花的美

講解中需要注意: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牆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這一句是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需要和學生明確比喻和擬人的答題格式,都是人的神態動作,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伸出宅院外牆的丁香花嬌俏靈動、惹人憐愛的情態。

把枝頭的小花比作星星,形象地寫出了丁香花小巧、繁密、耀目的特點。

2、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看見檐前積雪。雪色映進窗來,香氣直透毫端。

「春來」春天天氣漸暖不可能「每到春來有積雪」。

「香氣直透毫端」:雪是沒有味道的,所以這不是真的雪。

「積雪」指簇簇堆疊的白色丁香花。

突出了丁香花潔白、純凈、開得多的特點。

3、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

既寫出了丁香花的雪白、亮潔,又映襯出作者對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啟發著作者的文思,使她浮想聯翩,思如泉湧。

4、為什麼要和微雨聯系在一起

丁香只有和微雨連在一起才會創造出一種獨特韻味的美,呈現出朦朧綽約,線條模糊,顏色交融柔和的畫面,給人一種夢幻迷離的感覺,讓人久久回味,妙不可言。不禁讓作者產生丁香確實該和微雨聯系在一起的想法。

丁香結原因

自由讀第5、6自然段,展開想像,說說古人會由丁香花發明「丁香結」這一說法的原因。

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 外形相似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商隱《代贈》-稍微講講,畢竟書出現了

霜樹盡空枝,腸斷丁香結。 ——馮延己《醉花間》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李璟《攤破浣溪沙》-稍微講講,畢竟書出現了

——都有一個「愁」字,離愁別恨。 惆悵的代表,愁思的象徵,負擔著解不開的愁怨。——寓意

剛才我們明白了丁香結的寓意,那麼丁香結又引發了作者對人生怎樣的思考呢?(課後第三題)

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

丁香結+人生  相似之處:解不完   丁香結象徵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

當作者幾十年如一日地熱愛著丁香花,她愛丁香花。「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她忽然發現:丁香花的花苞和衣襟上的盤扣很類似,也象徵著人生解不開的愁怨。人生有很多難事,就像一個一個結,人生就是這樣充滿了挑戰,不然,人生就很寡淡了。當然,我們要好好開朗活潑,積極面對生活中的難事,把自己做好!

拓展:

文學中,許多花草樹木被賦予了某種品質,如梅花象徵高潔——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牡丹象徵富貴—— 惟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菊花象徵堅貞——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松柏—喻指傲岸長青——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文人四君子——梅蘭菊竹

歲寒三友(松、竹、梅)

蓮——出淤泥而不染——高潔

桑梓——象徵故鄉 《詩經〃小雅》載:「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意謂家鄉的桑樹與梓樹乃父母所栽,對它要表示尊敬。後人常以桑梓指代故鄉。

紅豆:相思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

現代詩人戴望舒《雨巷》——創造了一個結著仇怨的美麗女子形象,可以讓學生早讀讀一讀。

反思:剛開始講的時候,就直接把丁香結的叫法原因問了,一個班的學生直接就知道了丁香結其實象徵了心結,也說了外形相似。另外一個班按照中規中矩的回答問題。

需要改進的是:朗讀安排的時間不夠多,還需要給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好的是一段講完我會安排整體讀,但依舊缺少個性化的朗讀和老師朗讀指導

人也似乎輕靈地很多,不那麼渾濁笨拙——這句話的解釋我解釋的比較淺,需要說清楚。

單薄——字音沒有糾正。

第二次教的時候,我發現第3次和第4次的地點其實是一樣的,只不過時間點不對。我這邊有寫混淆了。

㈤ 丁香結教學反思

《丁香結》是部編本六年級上冊第一組的一篇散文,課文寫的是作者多少年來心裡一直裝著丁香,裝著古人吟詠丁香的詩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於是聯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體悟。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丁香結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人教版丁香結教學反思1

《丁香結》是一篇很優美的散文,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1、自由朗讀課文,面向全體,還學生讀書的時間,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讀書過程中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第二步學習生字詞,指導學生讀准字音,能正確書寫字詞;第三步是藉助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有了這三步,基本就掃清了文字障礙,為學生學習文本,打下堅實的基礎。

2、在充分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從整體把握文本的內容;分段並概括段意,促使學生理清了課文的層次。通過這幾個環節,從整體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形成了一個清晰的脈絡,培養了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還有不足的地方。

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於以下兩個方面:

1、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有發揮好。老師在教學中放手不夠,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

2、面對學生出色的表現,我不能及時地找出更為合適的評價用語。

人教版丁香結教學反思2

《丁香結》是六年級上冊第一組的一篇記敘文,作者宗璞。課文寫的是作者多少年來心裡一直裝著丁香,裝著古人吟詠丁香的詩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於是聯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體悟。從古人的「丁香結」的詩句開始,作者寫到了微雨,寫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結」,否則就平淡無味的人生認識,顯露了作者對世事的洞明和對人生的灑脫。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自己的成功之處在於:重視了導入部分的教學。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倒入至關重要,而且在設計導入環節的時候我始終遵循了「切口愈小,效果愈好。」的原則。我在設計本課的導入環節的時候,從植物的象徵意義入手,來設計。導入語這樣來說:許多花草樹木在文學作品中都被賦予了某種品格,比如「梅花,以它的高潔、堅強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菊花被周敦頤比作花中的隱士;牡丹,象徵著榮華富貴;松柏象徵著堅貞不屈。那麼丁香結又象徵著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到課文中去找一找吧。

這段話把學生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來,而且提出的問題又是學生們認真讀課文就能夠感悟的到的,所以就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生們會極力高度集中的,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本課的學習中去。

㈥ 小學語文丁香結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丁香結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丁香結教學反思1

《丁香結》是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宗璞,寫的是作者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於是聯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體悟。作者以丁香結象徵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我們既有賞花的情調,又有解結的心志。生命給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時,也給你幽怨的"丁香結"。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也是本文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一、重視導入部分的設計。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至關重要,因此我在設計本課的導入環節的時候,從課後的閱讀鏈接入手,通過引導學生吟誦閱讀鏈接中的詩句,引導學生來了解,在古人詩歌的意象中,丁香代表解不開的愁怨,由此引出問題為什麼丁香會有這種意象,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丁香被稱為丁香結的原因,由此引入課文。

二、以讀帶講,邊讀邊悟。

以問題作為牽引,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在精讀課文時,通過提出問題「作者眼中的丁香是什麼樣的?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丁香的?」引導學生通過默讀、瀏覽等方法,抓住關鍵詞句,總結出作者是通過顏色、形狀、香味三方面來描寫丁香的,並通過朗讀來體會丁香花開的茂密、芬芳,讀出作者對丁香的喜愛。

三、聯系生活,深入感悟

課文最難理解的就是作者最後的人生感悟,在學生學習這一部分時,通過對比作者眼中的丁香和古代詩人眼中的丁香,讓學生明白,丁香原本只是一種植物,之所以會有解不開的愁怨這種意象,是因為看待丁香的人本身就具有愁苦之感,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並且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有沒有類似的經歷,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還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於以下兩個方面:

1、在課文學習中,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銜接不夠自然,在學生學習完作者眼中的丁香後,由丁香過渡到丁香結以此來引發作者思考的部分過渡語比較生硬,無法引導學生自然地思考。

2、本課應該引導學生學習在對植物進行描寫時,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描寫,並寫出自己的感情,這個環節由於時間有限,所以布置成了作業,沒有及時的讓學生進行課堂練習並點評。

3、在課堂教學時,評價語不夠豐富,沒有針對性。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從指導者的角度出發,更加註重教學語言和教學設計的流暢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認真學習課堂評價語言,爭取恰如其分,及時到位地評價學生。

小學語文丁香結教學反思2

《丁香結》是六年級上冊第一組的一篇課文,寫的是作者多少年來心裡一直裝著丁香,裝著古人吟詠丁香的詩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於是聯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體悟。從古人的「丁香結」的詩句開始,作者寫到了微雨,寫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結」,否則就平淡無味的人生認識,顯露了作者對世事的洞明和對人生的灑脫。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自己的成功之處在於:

一、重視導入

我從植物的象徵意義入手,來設計導入。導入語這樣來說:許多花草樹木在文學作品中都被賦予了某種品格,比如「梅花,以它的高潔、堅強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菊花被周敦頤比作花中的'隱士;牡丹,象徵著榮華富貴;松柏象徵著堅貞不屈。那麼丁香結又象徵著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到課文中去找一找吧。這段話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生們會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本課的學習中去。

二、以讀帶講,邊讀邊悟。

古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學生們讀課文的環節是必備的,也是必須的。我在要求學生讀課文的時候,從來都是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讀,不是漫無目的的讓學生去為讀課文而讀課文。比如:

①藉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正確、流利。這是第一步。

②課文的前三個自然段寫的是什麼?突出的是作者(賞)花。後三個自然的寫的是什麼?後三個自然的突出的是作者(悟)花。這樣就暗示孩子們理清層次。

③課文分別寫了哪裡的丁香花?從哪幾個方面寫丁香?這樣的設計是幫助學生理解。

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丁香的「結」沒有講清楚,沒有充分理解。

2、面對學生出色的表現,我沒有及時地評價學生的表現。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從指導者的角度出發,更加註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認真學習課堂評價語言,爭取恰如其分,及時到位地評價學生。

熱點內容
北方果樹盆景 發布:2025-08-27 10:56:46 瀏覽:178
lol情人節限定皮膚琴女視頻 發布:2025-08-27 10:56:45 瀏覽:706
櫻花牌號 發布:2025-08-27 10:40:36 瀏覽:54
牡丹江紅館 發布:2025-08-27 10:33:01 瀏覽:918
薛濤海棠詩 發布:2025-08-27 10:31:51 瀏覽:193
電影黑色情人節 發布:2025-08-27 10:28:03 瀏覽:449
圓形牡丹圖 發布:2025-08-27 10:23:24 瀏覽:232
情人節送女孩什麼好 發布:2025-08-27 10:19:08 瀏覽:737
黃丁香意義 發布:2025-08-27 10:18:34 瀏覽:943
玫瑰花藤圖片 發布:2025-08-27 10:14:43 瀏覽: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