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牡丹畫
Ⅰ 牡丹花畫法
牡丹畫法步驟如下:
1.首先畫一朵牡丹花,頂部畫一朵類似波浪圖案的心形。畫牡丹中間的部分。
2.在核心花朵上畫其他花朵,將花瓣一層一層有順序組成在一起,讓所有的牡丹花看起來都是圓的,畫出牡丹花的花蕾。
3.向下畫牡丹花盛開的花朵,將花瓣緊緊圍繞著組成,一朵盛開的牡丹花的一部分就完成了。
4.在畫好的花下畫牡丹的葉子。大部分葉子聚集在牡丹的左側。牡丹的右側只露出一點葉子,畫出牡丹的形狀。
5.先在牡丹花暴露的背面塗上較重的粉色。
6.最後,將剩下的牡丹花塗上淡粉色,將葉子塗上翠綠色,畫出一朵美麗的牡丹花。
牡丹介紹:
牡丹是毛茛科 、芍葯屬植物。
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唐代劉禹錫有詩曰:「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
1985年5月牡丹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在中國栽培甚廣,並早已引種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
Ⅱ 國畫牡丹:6種顏色牡丹的畫法~
1
粉牡丹的畫法
(一)畫花頭最好使用兼毫斗筆。待筆浸透清水後,筆根部蘸白粉,筆尖蘸曙色或牡丹紅,調勻後再碰一點胭脂,筆鋒朝下,筆腹朝上,點虱(虱,音督,即隨意點染)於紙上,畫出兩三瓣淺花瓣。
(二)繼續如前法點出外花瓣,擠出內花瓣的形狀,用色稍重,連續用挑筆和疊加,向然滲化。
(三)加畫花瓣時,筆觸不可雷同,要注意花瓣的寬窄、長短、參差錯落。
(四)用筆要有節奏,豐富花瓣層次,用破色法去刻畫花瓣外形,使每一瓣都有內心感。
2
胭脂牡丹的畫法
(一)用清水洗去筆含顏色,筆根調入曙紅,再調胭脂,筆尖調一點花青或墨。
(二)用筆要灑脫,不要遲疑,使顏色沖撞出濃淡、干濕,塑造出花開的精神氣質。
(三)花瓣大小、穿插、濃淡、沖撞、托擠,要有變化,不可呆板。
(四)注意外形,畫花心部的幾瓣用色濃一些,以增強其立體感和整體感。
3
黃牡丹的畫法
(一)筆根部調入藤黃,然後筆前部調入少量硃砂,筆尖蘸少許胭脂。
(二)畫法如前所述,畫時注意不同品種牡丹花的造型。
(三)用筆時要注意聚散開合的關系。
(四)注重花瓣外形的塑造。花頭完成後,在顏色未乾之時,用重色暈染花心和花瓣的交界處,以使花瓣的交接更為清晰、生動。
4
藍牡丹的畫法
(一)筆洗凈後,筆根調入白粉,筆前部調入酞春蘭或花青,筆尖蘸少許較濃的酞菁藍。
(二)畫花的表現方法與前文所講相同,疏密錯落要講究。
(三)要注意花瓣開合的向心力。
(四)此圖適用於花苞半開時的造型。
5
橙紅牡丹的畫法
(一)洗凈筆,筆根蘸白粉,調硃砂或朱磦,再調入曙紅。
(二)成橙紅色後,筆尖面少許胭脂,稍作調和後即在畫而上點畫。
(三)筆法同前面所講的相同,需要強調的是要注意外形和向心形態。
(四)畫時注意疏密之分,呈現出錯落有致的效果。
6
紫牡丹的畫法
(一)紫色,可用花青調胭脂而成,畫花的深淺要把握好調成紫色量和白粉量,白粉多則淺,少則重。
(二)著重體現花形的不同,深、淺、正、側的花形變化。
(三)筆法同前所述,注意外形和向心,以及花瓣交界處的畫法。
(四)畫時同樣須注意疏密之分,以使花朵呈現錯落有致的藝術效果。
一、起稿
二、拓印、勾線
三、淡胭脂分染花頭。
四、淡墨分染葉子,胭脂+淡墨,分染花瓣,平塗花瓣正面。
五、胭脂+朱磦,平塗花瓣背面。
六、花青+淡墨,平塗葉子正面,三青平塗葉子背面及莖部。
七、赭石+曙紅(少),平塗底色。
八、藤黃+白色,點花蕊。
深紅牡丹畫法:
筆肚蘸較稀的白粉,調入曙紅,再調胭脂。先畫出花頭的前部,然後筆尖再調花青或墨,按前後濃淡關系畫出花頭。大瓣小瓣相間,不要雷同。完成花形後,再進一步調整刻畫層次,著意表現花頭的透視和厚重感。干後點蕊。(如圖一)
圖一
二喬牡丹畫法:
二喬是一種名貴品種,在同株同朵花頭上呈現二種顏色。畫二喬牡丹,先畫淺色再畫濃色。順序是調白粉後蘸少許曙紅或胭脂,在白瓷盤中調和到滿意為止,用側鋒畫花頭的前部。畫淺色時,要留出濃色的部分,也就是花心和外輪廓的部位;畫濃色用另一支筆蘸曙紅,調胭脂,筆尖調花青或墨色,小心刻畫,注意層次要分明,對比要強烈,也可用大紅色調墨畫濃色部位。(如圖二)
圖二
背面牡丹畫法:
先畫花托、花萼、花莖部分。先用淡紫色點出較大花瓣的反面,然後再調濃色調整花形的結構。要錯落有致,達到滿意為止。這種花形一般是在大幅作品中運用,意在打破正面花頭多而單調的局面,從而使畫面更加豐富多變、情趣怡然。(如圖三)
圖三
其它顏色的花頭也用此法為之。
牡丹葉子畫法:
葉子在整幅作品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幅作品的成敗在於構圖,其中葉子的布局、濃淡、疏密非常重要。要充分領會密不通風、疏可跑馬的畫理。有意留出枝幹穿插的位置。
畫葉子一般用綠色或純墨色,且忌顏色不可過多,過多就易臟亂、無主次,喧賓奪主,影響整幅作品效果,那就俗氣了。盡量運用統一的色調。
葉子的寫意畫法不易掌握,要體驗生活,到大自然中去寫生,搜集素材,根據葉子的生長規律,三五成組,大小兼用,認真畫出。把握好水份,干濕結合。用筆要利索,表現出枝葉的出枝方向,顧盼姿態。畫葉子先點出濃色、闊葉,然後蘸水再畫,由濃到淡。待筆上的顏色用盡,再蘸濃色畫,再蘸水,以此法將葉子畫完,畫面就豐富多變,濃淡和諧。注意把零亂的葉子做合理而有序的組合,從而支撐葉和花,畫出生動自然的感覺,表現整幅作品的力度。勾筋時要連接葉柄與莖,做到有聚有散,輕松自然,靈活用筆既見筆觸又顯其精神。
(如圖四)
圖四
枝幹畫法:
畫枝幹按其生長規律,在符合常理的情況下,大膽構思,大膽落墨,出奇制勝。哪裡需要支撐,哪裡需要線條,構圖時都需要用心地去經營,這決定了全局的態勢和力度,也是一幅作品成敗與否的關鍵。注意先畫主幹後畫次干,用筆要有彈性,線條粗細、濃淡有變化。注意枝幹穿插的疏密與留白的關系,使其統一而整體。最後題款,蓋印。(如圖五)
圖五
最後,再結合所講內容,重新溫習一下牡丹畫法的完整步驟,即先畫花頭,再畫葉子,枝幹,題款、蓋印。
素材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Ⅲ 怎樣畫牡丹花
一、牡丹畫法有多種
1,簡筆畫的牡丹畫法相對較為簡單,網路中下載幾張即可參照繪制;
Ⅳ 怎樣畫牡丹
牡丹畫法如圖所示:;
牡丹(學名:Paeonia × suffruticosaAndr.)是毛茛科[2]、芍葯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
葉通常為二回三出復葉,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有時具白粉,葉柄長5-11厘米,和葉軸均無毛。花單生枝頂,苞片5,長橢圓形;萼片5,綠色,寬卵形,花瓣5或為重瓣,玫瑰色、紅紫色、粉紅色至白色,通常變異很大,倒卵形,頂端呈不規則的波狀;
花葯長圓形,長4毫米;花盤革質,杯狀,紫紅色;心皮5,密生柔毛。蓇葖長圓形,密生黃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唐代劉禹錫有詩曰:「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
1985年5月牡丹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在中國栽培甚廣,並早已引種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
Ⅳ 如何畫牡丹花
畫牡丹花的方法:
花苞畫法,花苞時,先用毛筆調白粉,筆肚含水分要飽和。筆頭蘸曙紅調勻,筆尖略加胭脂。然後筆尖向下,筆肚朝上,從左至右落筆,三兩筆即可畫出。再加濃色點出花苞頂部,以顯示花苞的體積感,增加層次。最後用赭石或汁綠,筆尖調墨畫出花萼和花托。
半開及全開牡丹畫法,調色同花苞一樣。先畫出花瓣亮部,用筆要有微妙變化,果斷畫出,留飛白。畫開放式花瓣應有變化,形成內緊外松,外部花瓣向中心靠攏。中心部位顏色要重一些,表現其立體感。最後要點出花萼和花托。
紫牡丹畫法:畫紫牡丹先調白粉。水份多少如何掌握?可將毛筆垂直,以不滴出為宜。筆尖蘸紫色在白瓷盤中調和,從濃到淡在毛筆上自然過渡。筆尖向下以側鋒,用不同大小的筆觸點出花瓣的前部。待筆上顏色用盡後,再調色繼續畫。注意外輪廓花瓣要向中心部位緊包。層層疊出,用筆要有變化。在一幅作品中,花頭外形和深淺要用不同的變化來豐富畫面。
墨牡丹畫法:在生宣紙上用水要充分掌握其性能的變化,使其能滲化自然、順勢而發。用水調淡墨,筆尖略濃。調和後,筆略干,水份不宜太多。看準位置,用側鋒大膽落墨。行筆要快、有節奏,畫上四五筆亮部,留飛白。由前向後逐步畫。注意花頭的透視關系,再蘸墨依次畫完花頭即可。畫外輪廓時筆觸要大、要穩、准、狠,花心要略濃一些。畫前應成竹在胸,花淡葉濃,花濃葉淡,反差要大,對比要強。最後調色畫花托。
如何畫牡丹的視頻在線觀看http://my.tv.sohu.com/us/1019818/465369.shtml
Ⅵ 牡丹花怎樣畫步驟
、牡丹的結構名稱整株牡丹,由花、蕾、莖、葉、干、芽等組成。每年春季花後,芽胚即在乾和嫩莖之間形成,到秋冬季節,芽苞漸大。到第二年初春芽衣張開,葉芽長出,到四月初,花苞從葉芽中抽出,花莖漸高,莖上分枝生葉,花莖高約一尺許,莖頂只生一花。葉柄長而互生,從下往上生出三至五批葉,每批為三叉九葉(因品種不同,多者一莖生十餘批葉),到上端一叉三片,近花部分是單葉。花苞又分小蕾和大蕾。花蒂由上下兩層萼片組成。上有大萼三片,下有小萼(復萼)六片。花頭中心有雄蕊和雌蕊,雌蕊在花心正中,狀如小石榴,雄蕊由蕊頭和蕊絲兩部分組成二、牡丹花頭的畫法花朵的概形和花瓣的排列 牡丹花頭,因品種不同而有單瓣、重瓣、和起樓之分,色彩也因品種而異,五彩繽紛,十分豐富。初學時,不管是臨摹還是寫生,都不能只盯著一瓣一葉,而要學會把握整體輪廓,做到「整體著眼,局部入手」,而且要在復雜多變的花形中,找出基本的結構特徵,即找出花朵的概形。如正面俯視或背面仰視,花朵的概形近乎圓形,半側或全側,則成隋圓形。單瓣花似碟形,重瓣則像幾個大小不等的碗碟重疊。初學畫花頭,可用鉛筆或木炭條,以輔助線輕輕勾出大概外形,也可安排一下花瓣的大體層數,再用毛筆以色或墨點簇。花瓣的排列不宜上下左右大整齊,把花瓣點簇成「田」字形,就不好看,而應將上下層之間花瓣,作參差排列較有變化,三個瓣猶如「品」字結構(圖2)。三、花瓣的用筆和用色(或墨)花瓣的基本形狀為下緣狹而呈圓弧形,上緣寬而多皺褶,因此可用較大的羊毫筆,先蘸白粉摻少量牡丹紅(毛筆需先浸水濕透),在盤子上調成淡紅,使筆尖、筆肚、筆根均含適量淡紅,再以筆尖蘸少許較濃的牡丹紅,在盤子上稍加整理(不宜過分調和,過之則平)就可以畫了。若花瓣向上,則將筆尖朝下,筆根朝上,以側鋒橫卧,一筆或兩筆畫成,畫小瓣時,用筆尖筆肚著紙即可。畫大花瓣時,筆要一撳到底,利用筆肚筆根的動作,使筆根上的淡紅體現在瓣端,自然形成花瓣的濃淡效果。畫多瓣時,運用蘸色的深淺,按花的結構層層點出,自然生動。因花朵姿態各異,要作上下左右多方位點簇練習,使運腕靈活,才能得心應手(圖3)。 四、花蒂的結構與畫法花蒂是花瓣的外衣。牡丹花蒂由大萼與復萼兩層構成。大萼位於花瓣之外層,緊貼花瓣,形如扣盅,共三片,初開萼片為嫩綠或嫩紅。復萼環生大萼之下,如帶狀,呈綠色。花萼是承上啟下的結構關鍵,不可忽視。如畫墨牡丹,萼片用較深的墨色(比花瓣略深)。畫色牡丹,可用汁綠蘸少許胭脂畫,或在汁綠中略摻三綠也可。畫時運筆要輕鬆快捷,流暢自然,不可反復描摹(圖4)。 五、花蕊的結構與畫法花蕊在花朵中占重要地位,猶如人的眼睛。在顏色上起對比、提神作用。畫好花瓣、花萼後,再點以花蕊,才能組成完整的花冠。花蕊分雌蕊與雄蕊。雌蕊位於花心中央,形狀如小石榴,愈長愈裂,開謝時已形成大料瓣形。雄蕊位於雌蕊四周,初開時花蕊豐滿、排列整齊,呈中黃色。盛開時蕊露於外,較初開靈活,色為淡黃。將謝時,蕊漸干而捲曲,蕊色乳黃。雄蕊由蕊頭和蕊絲(須)組成。蕊絲上按蕊頭下接花心。蕊頭形似米粒,畫色彩牡丹時,用飽和的黃色點出,畫時要有聚散,不要拘於一蕊一絲(圖5) 六、畫牡丹花頭的要點牡丹花瓣依託花蒂,環花心而發,形成內緊外松、里小外大、內聚外翻的特點。因此,點簇花瓣時,首先要對花冠的朝向和正側,做到心中有數。點簇時要掌握以下要點。1.花心、花萼、花莖長勢的一致性。即心、萼、莖應在一條直線或弧線上,不可偏心脫離。花瓣從花心長出,要有「歸蒂連心」的效果。2.注意花瓣的透視關系。從花冠概形中可以看出,花瓣排列分縱向和橫向。從橫向看,位於中間部位的一兩瓣較寬,左右兩側漸狹,這就是透視變化。從縱向看,上下兩層花瓣較長,而中間一層卻較扁,這也是透視緣故。3.點簇第一組(或第一層)花瓣時,要緊湊些,且成弧形排列。切忌一字排開,鬆散而難以成形(圖6)。 七、點簇牡丹花頭的步驟牡丹花頭的點簇練習,可分別用墨或色彩。畫粉紅色牡丹,用較大羊毫筆,先在白粉中調入少量曙紅(牡丹紅)或胭脂,用筆蘸飽後,再在筆尖上蘸適量曙紅或胭脂,筆尖向內,先畫里層淡瓣,再畫中心深處,依次層層畫出,濃淡相間方見精神。但要注意塊面的統一集中,不要紅一塊、白一塊,使畫面過分散亂。花頭點好後畫花萼,待稍干再用藤黃點花蕊(圖7)。 八、側面花朵畫法側面花朵的概形呈扁圓,扁的程度隨半側或正側而異。全側面花一般看不到花蕊。畫時只點瓣和萼片。畫花莖時仍要注意和花頭中心部位的自然連貫趨勢,花莖扭曲或陡折都不美。點簇花瓣,用墨用色和用筆方法與圖7相仿(圖8)。 九、背面花朵畫法畫背面牡丹,花的概形較圓,能見其大萼與復萼的全貌,看不到花蕊,花瓣層數變化也少些。但兩層花萼的濃淡變化要認真對待,不可大意。花莖的添加也要和花頭順勢,否則視覺上會很別扭(圖9)。 十、小蕾的畫法小蕾的形狀似桃,三片大萼相包很緊,花瓣未露或將露出。小花蕾出現在群花之中,顯得很有生氣,既是盛開花朵的未來,又可在形體和色彩上起到豐富多變的作用,所以不可忽視。畫時,用毛筆先調成汁綠,再在筆尖上蘸少許曙紅或胭脂,筆尖向上,筆肚向下,畫出大萼。繼而畫出下垂的復萼和花莖(圖10)。 十一、大蕾的畫法大花蕾,已見花瓣或見到花瓣的大部分以至全部,但不見花蕊或初見花蕊。大萼、復萼皆向後背,花瓣內緊外松,形成方形、梯形等不同的形象,非常生動。大花蕾形小色艷,與盛開花頭形成對照與呼應。大花蕾生機勃勃,更加旺盛,是牡丹畫面中不可缺少的。畫時應昂首向上,切忌下垂倒掛。用筆、用色和畫花瓣及小蕾萼片相仿,只是大蕾的花瓣與盛開花頭相比,其花瓣外弧線應更緊湊些,卷褶少些(圖11)。 十二、初開花朵畫法初開花朵是大花蕾的繼續和發展,花瓣已全露於外,排列整齊,花蕊初露,色艷欲滴,美麗動人。畫初開花朵要注意外緣瓣的處理,卷褶變化比大花蕾更多,使其不要過圓過板,既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又婀娜多姿(圖12)。 十三、盛開花朵畫法牡丹花是晝開夜合。第一天合的較緊,第二天合的較松,三天後更松且開合無定,因此,花瓣開合重迭無定,形象非常生動。一幅牡丹花,總是將盛開的花頭作為主體,一朵或兩朵,一組或兩組,再配以大小花蕾或初開花朵,形成主輔、起伏,在綠葉扶持下,便可構成很有節奏感的畫面。盛開花朵瓣形變化靈活、豐富,特別是外層花瓣,面積大而變化多,是畫好盛開花頭的關鍵。花蕊的表現也有別於初開花朵,初開時蕊頭未放開,很少見其蕊絲。盛開時,蕊頭松開能見其蕊絲。勾點蕊頭蕊絲時,要有疏密變化,切忌機械刻板(圖13)。 十四、勾勒牡丹花的畫法步驟畫牡丹,除點花點葉畫法,還有勾花點葉法。第一步,先用墨線分濃淡勾出花的形態。勾勒時依花瓣的大小聚散、正反轉側,運用粗細、疏密不同的線條,做到有虛有實。特別是里層和外層花瓣交接部,外緣線不要全部勾死,要有筆斷意聯之感,才顯生動自然。第二步,用墨或色點葉。勾花一般以表現淺色花為主,如白、黃等。因此,可在花頭旁邊點葉襯托,使淺色花朵更醒目。第三步,上色。畫白花時,待墨線稍干,用羊毫蘸薄白粉,自花瓣的稍端向基部暈染,越靠近基部白粉越薄,直至用盡。然後用灰綠色自花瓣基部向外烘染,越向外越淡,消失在白粉里。畫黃花,用赭墨勾花,暈染赭黃後,趁濕略點少量淡胭脂,色彩更顯豐富沉著。第四步,勾葉筋、點花蕊。勾葉用花青蘸墨或純墨。花蕊,可以不拘於黃色,而用赭墨、硃砂、胭脂等色點出,使其提神醒目(圖14)。 十五、花葉的結構牡丹花葉發自花莖四周,為互生的二回三出羽狀復葉,即在大葉柄上分生三個小葉柄,每個小葉柄又分生三張小葉片。一個生長完全的牡丹葉子稱為「三叉九頂」(或「三叉九葉」),大葉柄長一尺許,呈十字形。春季開花時,牡丹上部葉子生長不完全,花頭以下,每節有一張葉片或三張葉片,再下為五或七張葉片(圖15)。 十六、葉片組合的名稱葉片因組合的數量不同而分單葉、組葉和批葉。一組生長完全的葉,由三張單葉組成。三組成為一批葉,共九張。每批葉經大葉柄與花莖相聯(圖16)。 十七、葉片的畫法牡丹單葉可由三筆畫成。用墨或色彩均可以,視需要而定。畫色葉,用較大羊毫筆調汁綠,再以筆尖蘸適量花青,稍加整理,即可作畫。中間一筆較長,兩側稍短小。用筆略側,行筆宜輕松塊捷。葉筋分主脈和側脈。主脈發自葉柄,伸向葉尖。要在葉片墨色未乾時用濃墨(或花青加墨)勾出。側脈由主脈生發,伸向葉尖。勾勒時線條要細於主脈,側脈不宜太密,畫兩、三組就足夠了(圖17)。 十八、葉脈的幾種勾法葉脈的勾法,因風格和各人習慣而異。可分三種勾法:一是較為嚴謹的勾法,主脈、側脈都伸向葉尖;二是側脈伸向葉緣,較鬆散隨意;三是側脈有聚散,作變形誇張,富有裝飾味。不論何種勾法,均以中鋒運筆(圖18)。 十九、牡丹葉的透視和姿式花有正側偃仰背之分,葉子同樣有俯仰正側之別。寫意畫牡丹葉子,表現正反卷褶,不必像工筆畫那樣詳盡,只側重態勢、氣氛。由於葉片聯葉柄,葉柄發自花莖,並向前後左右四面分布,葉與葉,葉與莖干之間,自然就會出現互相遮掩的現象,如前葉遮花莖,花莖遮後葉等。且由於遠近的空間位置不同,在形象上還會產生透視變化,形成俯視、仰視、平視等不同姿式。猶如雨傘的不同角度變化(圖19、20、21)。 二十、嫩葉的畫法初生嫩葉、莖和花苞都呈暗紅色。畫嫩葉可用黃綠色蘸少許赭色或曙紅點出(根據畫面色調不同,也可用胭脂蘸少許墨畫)。用胭脂或朱紅勾葉筋。芽軒和花苞近處的嫩葉,多朝上,形體雖小,但很有生氣。同一畫面上,嫩葉勾色筋,老葉勾墨筋,兩者之間要自然過渡,不要截然分開(圖22)。 二十一、花莖的結構與畫法花莖在畫面上,很少全部顯露,它往往被葉子或花蕾等遮掩,但它起著氣勢貫穿的橋梁作用,因此不可忽視。花莖位於花萼之下,老梗花芽之上,嫩莖長尺許,莖身生有批葉,少者一莖四、五批,多者一莖生十四、十五批不等。花莖顏色為嫩綠、嫩紅。花莖有長短、粗細、壯弱之別,因品種而異。畫花莖要用中鋒,以流暢的線條畫出圓潤的質感和挺撥秀麗的姿態。用色先調嫩綠,再蘸適量胭脂一筆畫出,要粗細得宜。不宜頓挫或陡折(圖23)。 二十二、花莖、葉柄的穿插花莖頂端是蕾和花頭,一般呈上發態勢。牡丹花葉柄較長(一尺許,呈十字形)向左右前後伸展,因此和花莖縱橫交錯。畫時,要注意穿插聚散。畫面上往往大部分花莖和葉柄為花和葉片所遮擋,但仍需理解相互關系,以便在畫好花頭、葉片之後添加好花莖和葉柄做到既符合生長結構,又達到疏密有致的藝術效果(圖24)。 二十三、老乾的結構與畫法牡丹枝幹為灌木,無主枝常作分叉狀。百年老乾仍粗不過腕,高不過人。干赭褐色,多是清瘦、蒼老、斑駁,往往干下部已脫皮層,而近光滑。因此畫老乾宜用枯筆,用筆要偏鋒中鋒結合,要實中有虛,線條不要太光,運筆宜稍慢而有轉動,也可用逆鋒挫出。可用赭墨也可用純墨畫。嫩芽可用黃綠蘸上曙紅或胭脂點在枝幹頂端(圖25)。 二十四、老乾的穿插與姿式老乾經多年生長代謝,形成了曲折多變的姿式,其蒼老、斑駁的表皮和圓潤光滑的嫩莖形成了明顯的對比。老乾又是支撐整株牡丹的基礎部分。因此,盡管老乾是作畫程序中的後一步,其態勢必須和花、莖、葉等協調統一且要有變化。當兩株以上老乾組合時,更要注意聚散和穿插。在構圖上,老乾只宜在畫面底邊和兩側邊線出枝。即只宜上發和橫倚的姿式,而沒有下垂式的老乾(圖26)。 二十五、畫整株牡丹步驟第一步:用鉛筆或木炭條輕輕地畫出花、葉等概形,再用色或墨點簇花頭、花蕾。待以後技法熟練時,可用「腹移」經營位置(即「胸有成竹」,而不用鉛筆打稿子)(圖27)。 第二步:根據花頭的透視角度,點出相應的葉子。點 時既要考慮生態結構,更要安排好葉片的聚散,要留好畫面空白(虛處)和候款處(圖28)。 第三步:畫花萼、花莖、葉柄、老乾和嫩芽。使花、莖、葉、乾等成為有態勢的有機整體(圖29)。 第四步:趁葉子未乾時,用中鋒勾出葉筋,勾筋是決定葉子正側反轉的關鍵一環,不可忽視。花朵色彩將干未乾時勾點花蕊(圖30)。 第五步:到此,牡丹已基本畫好,以懸起來審視一下,不足之處作些加整理。再題款鈐印,作品完成(圖31)。 二十六、大紅牡丹畫法用筆蘸飽大紅,再以筆尖端適量曙紅或胭脂,在色碟上稍加整理,即可點簇花頭。(所謂「稍加整理」是以深淺色彩既有自然過渡,又不至渾為一團為度)。也可用朱 摻少量曙紅(牡丹紅)調和後蘸飽,再蘸少量胭脂點成花頭。用滕黃點花蕊。畫葉可用色,也可用墨(圖32)。 二十七、深紅牡丹畫法先用筆飽蘸胭脂,再用筆尖蘸少許花青,梢加整理點簇而成。用滕黃點花蕊。畫深紅牡丹,花頭周圍不宜用葉襯托,因兩者明度接近而效果不好(圖33)。 二十八、黃牡丹畫法先用白粉摻少量滕黃,調成淡黃,蘸飽後用筆尖蘸滕黃點簇而成。也可調成較濃的淡黃,然後蘸少許赭石或汁綠點花頭。花蕊可用深黃、赭石或胭脂點出。使花蕊和花瓣色彩有明度對比。黃牡丹花頭旁邊可用深葉襯托(圖34)。 二十九、綠牡丹畫法可用石綠加白粉調和,蘸飽後再蘸汁綠,稍加整理後點簇而成。用滕黃點花蕊。葉子可用汁綠花青略蘸墨畫。也可純墨作濃淡葉(圖35)。 三十、紫牡丹畫法用石青加少許曙紅(或牡丹紅)調和蘸飽,再蘸少許花青點簇而成。滕黃點蕊(圖36)。 三十一、白牡丹畫法先用白粉點出花瓣,待稍干後,用汁綠或紫灰色在花朵背面襯染。用胭脂點蕊。畫白牡丹可在花頭周邊畫些葉子襯托,使花形醒目(圖37)。 三十二、牡丹的畫面布局把現實中艷麗動人的牡丹,反映到大小不同的畫幅中,產生優美而有節奏感的形式,要靠畫家的巧妙安排,這就是布局。在中國畫論《六法》中稱謂「經營位置」,也就是構圖。一幅上乖之作,必須是高超的筆墨技巧和優美布局的統一體,兩者缺一不可。
Ⅶ 畫牡丹畫法步驟
如下:
工具/原料:紙張、彩筆
方法:
1、第一步,我們先來畫出牡丹花的兩個花瓣,輪廓和形狀要細膩一些。
Ⅷ 牡丹花怎麼畫簡筆畫
牡丹花的畫法:先用曲線畫出牡丹花的一個花瓣;再沿著這個花瓣用同樣的畫法畫一圈;然後畫出牡丹花的莖和一片葉子,將它的莖畫的彎曲一點;最後畫幾片葉子,在葉子上畫出葉脈即可。
Ⅸ 牡丹花繪畫教程
牡丹花繪畫教程:
簡單畫法如下:
我國人民把它作為富麗繁華之象徵,稱之為「富貴花」、「百兩金」。早在唐代都城長安栽植和觀賞牡丹之況極盛,白居易詩曰「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目前,除洛陽之外,以山東荷澤趙公社牡丹最盛,每逢4-5月間牡丹盛開之時,五彩繽紛,香艷各異,吸引著全國園藝工作者和無數國際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