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的板書
1. 一株紫丁香 表現了老師怎樣的辛苦
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准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二組「校園生活」中的首篇課文。這首活潑清新的小詩表達了孩子們對老師的問候和感激。一株紫丁香,不僅僅是孩子們送給老師的一份珍貴禮物,更是一首值得吟誦的師生情誼的頌歌。通過學生的反復誦讀感悟,讓學生體會師生之間濃濃的情誼,並樹立學生尊敬老師的思想。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學文過程中先引導學生質疑課題讓他們帶著問題進入文章的學習,同時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學、思中悟。
2.教學中利用課本插圖、多媒體課件等調動學生眼、耳、口、腦等多種感官,發揮學生想像力,真正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中。
3.《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本課的教學中讓學生比較朗讀,體會詩歌語言押韻的特點,初步感知這一語文知識。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及詞語,能正確書寫10個漢字。
2.學習課文,體會一株紫丁香是孩子們對老師的一片心意,是對教師的問候和感激。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培養學生尊敬教長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1.認讀本課生字、詞語,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紫丁香傳遞出的師生之間的深厚情誼,培養學生尊敬師長的思想。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株、踮」等八個生字,會寫課本「休、伸」等十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紫丁香這種植物。
教學重難點
1.識記本課生字、詞語,能規范書寫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1.剛剛過去的教師節老師收到了同學們精心製作的小花、賀卡這些表達對老師問候的小禮物,這節課我們要去看看育才小學的同學們給自己的老師送上了怎樣的問候。
【課件示紫丁香的圖片】
2.介紹紫丁香的相關知識
3.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自讀課文,標注小節。
2.課件示生字,指名請學生拼讀。【教師及時指正學生讀好兩個翹舌音「株、除」和「踮」的聲調】
3.擴詞練習【指名讓學生擴詞,其他學生跟讀,擴大學生詞彙量】
4.課件出示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學生自讀、同桌互讀、領讀、齊讀。
一株花踮起腳醫院消除疲倦掛牽困難休息伸手香甜唱歌您好
5.識記生字
(1)引導學生回顧自己已經掌握的識記生字的方法。
【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減一減、利用形聲字的特點】
(2)同桌交流自己的識記方法。
(3)集體交流
6.同桌互讀課文,讀准字音。
7.展示讀文:指名讀【引導學生傾聽,並對同學的朗讀做出評價】
8.齊讀課文,思考:文章講了什麼內容?
三、生字書寫
1.課件示本課生字,學生拼讀。
2.指名請學生讀拼音、數筆畫、說結構、認偏旁。
3.學生交流書寫方法,教師示範,學生書空。
【教師重點指導「歌、您、牽」三個字的書寫】
4.學生練寫,教師指導
【注意對學生書寫姿勢的提醒,觀察學生生字書寫情況及時指導】
四、生字、詞語鞏固
1.指名請學生讀課本27頁的詞語。
2.學生自選詞語進行造句練習。
五、作業
把自己看到課題後最想知道的內容寫在課本25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課文,體會一株紫丁香是孩子們對老師的一片心意,是對教師的問候和感激。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紫丁香傳遞出的師生之間的深厚情誼,培養學生尊敬師長的思想。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課前復習
1.學生開火車讀課文中相關詞語。
疲倦小院枝葉休息唱歌安靜盛開感謝牽掛消除眨眼又香又甜腳尖兒花兒
【強調兒化音的讀法、「又_又_」式的詞語訓練】
2.出示本課生字組成的句子,指名讀。
(1)桌子太高了,我要踮起腳尖才能拿到上面的東西。
(2)我牽著媽媽的手,來到新種的一株小樹旁。
(3)今天媽媽很疲倦,一到家就困得睜不開眼了。
(4)奶奶住院了,家裡除了我沒有別人。
3.齊讀課文,讀准字音。
二、學文過程
1.課題質疑
(1)教師板書,學生對課題質疑。
(2)課件示:a、誰種的?b、為什麼要種?
2.學習第1小節
(1)教師范讀,學生思考:這株紫丁香是誰種的?【板書「我們」】
(2)同學們是怎樣走進小院栽種的?他們為什麼要「踮起腳尖」?
(3)學生匯報、交流。
(4)指導學生朗讀。【引導學生體會孩子們踮起腳尖輕輕種下紫丁香想給老師帶來一份驚喜的情感】
3.學習2—5小節
齊讀課文2—5節,學生思考:他們為什麼要種紫丁香?
(1)學習第2小節【板書「陪伴老師工作」,指導學生做好批註】
A、「夜夜」在這里是什麼意思?
B、指名朗讀第二小節。
(2)學習第3小節【板書「消除老師疲倦」,指導學生做好批註】
A、「疲倦」是什麼意思?
B、你們覺得老師的工作辛苦嗎?那就為老師唱一支歌吧!【男女生分別讀】
(3)學習第4小節
在春雨的滋養下,丁香花吐露花苞,綻放了美麗的笑容,感謝老師對同學們的掛牽。【板書「感謝老師掛牽」,指導學生做好批註】
A、理解詞語「掛牽」,說說自己和老師之間發生的小故事。
B、教師說一說自己在假期對學生的掛牽。
C、教師范讀。
(4)學習第5小節
A、課件示插圖,學生根據教師提示描述圖中的內容。
【什麼時間?誰在做什麼?】
B、是啊,夜已經深了,老師仍然沒有休息,此時你看到這樣的場景會對這位老師說些什麼呢?
C、文中也有一小節內容是同學們對老師想說的話,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板書「伴隨老師夢鄉」,指導學生做好批註】
(5)領讀—接讀課文【此環節可由一名學生領讀,其餘學生接讀,也可由男女生配合讀,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感悟文章濃濃的情感】
領讀:「踮起腳尖兒,走進安靜的小院,」
接讀:「我們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
領讀:「老師,老師,」
接讀:「就讓它綠色的枝葉……」
領讀:「老師—」
接讀:「綠葉在風里沙沙……」
領讀:「老師——」
接讀:「滿樹盛開的花兒……」
領讀:「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接讀:「老師,休息吧……」
(6)教師小結:課文學習完了,這株紫丁香帶著對老師的感謝、祝福種在了每個人的心中。其實不僅僅是語言可以表達情感,音樂同樣可以歌頌美好的事物,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體會音樂帶來的美妙聲音。
4.指導背誦
(1)課件示課文內容並指名請學生回憶填空。
我們栽下一株紫丁香,
讓綠色的枝葉夜夜和老師做伴;
讓沙沙的綠葉兒聲幫老師消除疲倦;
讓滿樹盛開的小花感謝老師掛牽;
讓花香飄進老師的夢里,伴隨老師夢鄉。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填空,引導學生回顧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抓重點進行背誦,對學生學習方法進行指導】
(2)學生根據課件提示試背課文。
三、語文小知識
1.教師介紹押韻這一語文知識。【詩歌中,某些句子的末尾一字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調和諧優美。】
2.課件示文中詞語並請學生拼讀。
【窗前做伴疲倦掛牽又香又甜】
3.引導學生自主找出相同的韻母「an」。
4.學生朗讀初步感知押韻的作用。
四、作業
1.四人小組為單位有感情地背誦《一株紫丁香》。
2.以「謝謝您,老師」為主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老師的感情。
2. 一株紫丁香向我們傳遞了什麼樣的感情你想對老師說什麼
教材
《一株紫丁香》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准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二組「校園生活」中的首篇課文。這首活潑清新的小詩表達了孩子們對老師的問候和感激。一株紫丁香,不僅僅是孩子們送給老師的一份珍貴禮物,更是一首值得吟誦的師生情誼的頌。通過學生的反復誦讀感悟,讓學生體會師生之間濃濃的情誼,並樹立學生尊敬老師的思想。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學文過程中先引導學生質疑課題讓他們帶著問題進入文章的學習,同時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學、思中悟。
2.教學中利用課本插圖、多媒體課件等調動學生眼、耳、口、腦等多種感官,發揮學生想像力,真正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中。
3.《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本課的教學中讓學生比較朗讀,體會詩語言押韻的特點,初步感知這一語文知識。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及詞語,能正確書寫10個漢字。
2.學習課文,體會一株紫丁香是孩子們對老師的一片心意,是對教師的問候和感激。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培養學生尊敬教長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1.認讀本課生字、詞語,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紫丁香傳遞出的師生之間的深厚情誼,培養學生尊敬師長的思想。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株、踮」等八個生字,會寫課本「休、伸」等十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紫丁香這種植物。
教學重難點
1.識記本課生字、詞語,能規范書寫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1.剛剛過去的教師節老師收到了同學們精心的小花、賀卡這些表達對老師問候的小禮物,這節課我們要去看看育才小學的同學們給自己的老師送上了怎樣的問候。
【課件示紫丁香的圖片】
2.介紹紫丁香的相關知識
3.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自讀課文,標注小節。
2.課件示生字,指名請學生拼讀。【教師及時指正學生讀好兩個翹舌音「株、除」和「踮」的聲調】
3.擴詞練習【指名讓學生擴詞,其他學生跟讀,擴大學生詞彙量】
4.課件出示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學生自讀、同桌互讀、領讀、齊讀。
一株花踮起腳消除疲倦掛牽困難休息伸手香甜唱您好
5.識記生字
(1)引導學生回顧自己已經掌握的識記生字的方法。
【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減一減、利用形聲字的特點】
(2)同桌交流自己的識記方法。
(3)集體交流
6.同桌互讀課文,讀准字音。
7.展示讀文:指名讀【引導學生傾聽,並對同學的朗讀做出評價】
8.齊讀課文,思考:文章講了什麼內容?
三、生字書寫
1.課件示本課生字,學生拼讀。
2.指名請學生讀拼音、數筆畫、說結構、認偏旁。
3.學生交流書寫方法,教師示範,學生書空。
【教師重點指導「、您、牽」三個字的書寫】
4.學生練寫,教師指導
【注意對學生書寫姿勢的提醒,觀察學生生字書寫情況及時指導】
四、生字、詞語鞏固
1.指名請學生讀課本27頁的詞語。
2.學生自選詞語進行造句練習。
五、作業
把自己看到課題後最想知道的內容寫在課本25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課文,體會一株紫丁香是孩子們對老師的一片心意,是對教師的問候和感激。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紫丁香傳遞出的師生之間的深厚情誼,培養學生尊敬師長的思想。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課前復習
1.學生開火車讀課文中相關詞語。
疲倦小院枝葉休息唱安靜盛開感謝牽掛消除眨眼又香又甜腳尖兒花兒
【強調兒化音的讀法、「又_又_」式的詞語訓練】
2.出示本課生字組成的句子,指名讀。
(1)桌子太高了,我要踮起腳尖才能拿到上面的東西。
(2)我牽著媽媽的手,來到新種的一株小樹旁。
(3)今天媽媽很疲倦,一到家就困得睜不開眼了。
(4)奶奶住院了,家裡除了我沒有別人。
3.齊讀課文,讀准字音。
二、學文過程
1.課題質疑
(1)教師板書,學生對課題質疑。
(2)課件示:a、誰種的?b、為什麼要種?
2.學習第1小節
(1)教師范讀,學生思考:這株紫丁香是誰種的?【板書「我們」】
(2)同學們是怎樣走進小院栽種的?他們為什麼要「踮起腳尖」?
(3)學生匯報、交流。
(4)指導學生朗讀。【引導學生體會孩子們踮起腳尖輕輕種下紫丁香想給老師帶來一份驚喜的情感】
3.學習2—5小節
齊讀課文2—5節,學生思考:他們為什麼要種紫丁香?
(1)學習第2小節【板書「陪伴老師工作」,指導學生做好批註】
A、「夜夜」在這里是什麼意思?
B、指名朗讀第二小節。
(2)學習第3小節【板書「消除老師疲倦」,指導學生做好批註】
A、「疲倦」是什麼意思?
B、你們覺得老師的工作辛苦嗎?那就為老師唱一支吧!【男女生分別讀】
(3)學習第4小節
在春雨的滋養下,丁香花吐露花苞,綻放了美麗的笑容,感謝老師對同學們的掛牽。【板書「感謝老師掛牽」,指導學生做好批註】
A、理解詞語「掛牽」,說說自己和老師之間發生的小故事。
B、教師說一說自己在假期對學生的掛牽。
C、教師范讀。
(4)學習第5小節
A、課件示插圖,學生根據教師提示描述圖中的內容。
【什麼時間?誰在做什麼?】
B、是啊,夜已經深了,老師仍然沒有休息,此時你看到這樣的場景會對這位老師說些什麼呢?
C、文中也有一小節內容是同學們對老師想說的話,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板書「伴隨老師夢鄉」,指導學生做好批註】
(5)領讀—接讀課文【此環節可由一名學生領讀,其餘學生接讀,也可由男女生配合讀,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感悟文章濃濃的情感】
領讀:「踮起腳尖兒,走進安靜的小院,」
接讀:「我們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
領讀:「老師,老師,」
接讀:「就讓它綠色的枝葉……」
領讀:「老師—」
接讀:「綠葉在風里沙沙……」
領讀:「老師——」
接讀:「滿樹盛開的花兒……」
領讀:「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接讀:「老師,休息吧……」
(6)教師小結:課文學習完了,這株紫丁香帶著對老師的感謝、祝福種在了每個人的心中。其實不僅僅是語言可以表達情感,音樂同樣可以頌美好的事物,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體會音樂帶來的美妙聲音。
4.指導背誦
(1)課件示課文內容並指名請學生回憶填空。
我們栽下一株紫丁香,
讓綠色的枝葉夜夜和老師做伴;
讓沙沙的綠葉兒聲幫老師消除疲倦;
讓滿樹盛開的小花感謝老師掛牽;
讓花香飄進老師的夢里,伴隨老師夢鄉。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填空,引導學生回顧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抓重點進行背誦,對學生學習方法進行指導】
(2)學生根據課件提示試背課文。
三、語文小知識
1.教師介紹押韻這一語文知識。【詩中,某些句子的末尾一字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調和諧優美。】
2.課件示文中詞語並請學生拼讀。
【窗前做伴疲倦掛牽又香又甜】
3.引導學生自主找出相同的韻母「an」。
4.學生朗讀初步感知押韻的作用。
四、作業
1.四人小組為單位有感情地背誦《一株紫丁香》。
2.以「謝謝您,老師」為主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老師的感情。
3. 高一語文《雨巷》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誦讀詩歌,引導學生在情感形象的具體描述中理解其象徵意義,藉助想像入情入境,體會詩人情感。
2.過程與方法:在訓練朗讀和揣摩詩句的活動中培養學生閱讀欣賞詩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情境美,逐漸養成良好的審美情趣。
【學情分析】
對於現代詩歌,高一新生並不陌生,他們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已經接觸過,朗讀上有一定的語感,但在讀出情感、品味意象、領悟詩情等欣賞實踐上仍有欠缺。特別是對《雨巷》這種象徵主義詩歌,他們是第一次接觸,如何引導他們在情感形象的具體描述中理解其象徵意義,如何引導他們藉助想像入情入境,體會詩人情感,與之共鳴,是課堂教學中需予以關注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訓練朗讀,揣摩詞句,感受詩中形象和情感。
難點:感悟「丁香姑娘」、「雨巷」究竟有何喻指或象徵意義。
【教學過程】
一、遙望雨巷 煽情激趣
1、導入語:在細雨如絲的江南,一條悠長寂寥的小巷裡,一位撐著油紙傘的丁香一樣的姑娘靜默地彳亍而行……這美麗的畫面,就出現在詩人戴望舒的《雨巷》中,今天我們就隨戴望舒一起走進這《雨巷》。
2、作家作品: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國現代有名詩人。1925年上海復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徵派的影響。1928年後成為《現代雜志的作者之一,創作現代詩歌,詩集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早期的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的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徵派的影響,意想朦朧,含蓄。後期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美好未來的熱烈嚮往,詩風顯得明朗,沉摯。
戴望舒還是新月派(1923年成立)的代表,創立人不滿足於新詩的只有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3、《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約作於政治風雲激盪,詩人內心苦悶彷徨的1927年夏天,詩作寫成後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說月報》編輯葉聖陶一看到這首詩就非常喜歡,稱它為「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並送給作者「雨巷詩人」的稱號,這一年作者才22歲。《雨巷》寫的是梅雨季節江南小巷中的一個場景。細雨蒙蒙中,「我」懷著一種落寞,惆悵的情緒和一絲微茫的希望,撐著一把油紙傘在悠長寂寞的小巷中小行,這首詩既實有虛。
二、走進雨巷 熟讀頓悟
1、聽課文MP3朗讀,體會詩歌字里行間表現出的作者的'情感。
2、落實字詞: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頹圮(tuí pǐ)
寂寥(jì liáo) 惆悵(chóu chàng) 笙簫(shēngxiāo)
3、在這首詩中,你體驗到詩人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情感?(學生回答不出來則提示:詩中有沒有相應的詞語或句子?)
學生可能回答憂傷、痛苦、彷徨,冷漠、凄清、惆悵,充滿愁緒和無奈……
(板書: 我 苦悶、惆悵 詩人)
4、詩人在詩中流露出的基本感情,可稱之為基調。這首詩的情感基調是比較「低沉感傷」的,怎樣才能讀出這種感傷?
提示問:語速應該…… 語調應該……
明確:緩慢,低沉。
5、誰來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果沒人自告奮勇,就請科代表推薦。)
學生選讀一節,請同學點評,教師點評。
6、教師示範朗讀這一節,指導朗讀:除了語速、語調,還要注意節奏,把握好句中的停頓和一些要重讀的詞句。
7、播放課文朗讀視頻,讓學生標出詩句中的停頓及要重讀的詞句。
教師小結:把握好語速、語調,讀好詩歌的節奏和輕重音,這樣的誦讀,能給人帶來美好的音樂享受。這也源於這首詩本身音調和諧,節奏舒緩。難怪葉聖陶老先生贊許作者「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詩人也因這首詩成了著名的「雨巷詩人」。
8、跟著屏幕上的配樂畫面,再次朗讀詩歌。
三、徜徉雨巷,品味形象
1.除了「我」這個「獨自彷徨」「冷漠、凄清,又惆悵」的抒情主人公,詩人還寫了哪些人、景、物(情感形象)來表達這種傷感愁緒呢?
幻燈片:人物形象——(我) 姑娘。
背景道具物象——雨巷、油紙傘、籬牆、丁香。
結合丁香圖片和課後練習四的相關詩句,指導學生理解「丁香」這個典型意象象徵著「美麗、高潔和愁心」。
2在這些情感形象中,詩人最主要寫哪兩個情感形象?
明確:丁香般的姑娘 、雨巷。
3. 請大家品讀描寫「丁香姑娘」和「雨巷」這兩個情感形象的詩句,回答問題: 這兩個情感形象在描寫或選擇上有何妙何處?
提示:用「……寫(選)得妙,妙在……」的句式說話,可從意象的選擇,描寫的用詞、句式,在表達情感上的效果等角度進行思考。
教師示例:
「油紙傘」選得妙,妙在它有復古,懷舊,神秘,迷濛的特點,與煙雨迷濛的雨巷搭配和諧,共同營造了一種冷漠、凄清的畫面,如果換成一把現代艷麗的花傘,效果就沒這么好了。
「頹圯的籬牆」寫得妙,妙在「頹圯」二字,寫出籬牆的坍塌、破敗,渲染一種凄涼的氛圍,與寂寥悠長的雨巷,一起構成陰冷迷濛、破敗空寂的背景,更能襯托出詩人苦悶、凄清、感傷的心境。
學生發言的內容可能有:
(1)(丁香一樣的)姑娘:
第二節寫得妙,妙在排比句式和用詞的反復(連用兩個「哀怨」);或妙在用丁香的顏色、芬芳、憂愁,寫出姑娘外表的美麗,氣味的芳香和內心的憂愁、哀怨。
第三節寫得妙,妙在一舉兩得,表面上說姑娘,實際上也說自己冷漠,凄清又惆悵的心境;妙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冷漠、凄清,又惆悵」,用復沓句式,一再強調渲染「我」和姑娘的心境相同。
「丁香一樣的姑娘」寫得妙,妙在用「丁香」修飾「姑娘」,丁香雖美但易凋謝,代表著像丁香一樣的姑娘也易消失離去。妙在用了「愁怨」「哀怨」「彷徨」「凄婉迷茫」等詞語表現了「姑娘」像「我」一樣的迷惘、彷徨。
「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寫得妙,妙在以夢做喻,彷彿姑娘就是「夢」的化身(可隱喻理想)。
「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寫得妙,妙在把消散的內容一件件分開寫,更能表達出詩人對丁香姑娘無情消失的傷感和無奈;妙在突出美好事物在眼前消失帶來的悲劇美。
……
(2)雨巷:
「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寫得妙,妙在用「悠長、悠長」反復強調腳下要走的路很漫長;妙在用「寂寥」一詞,描繪了一幅蒙蒙細雨中潮濕、寂靜、冷清的"雨巷"圖,給人一種冷漠、凄清、惆悵的心理感受。
妙在把雨巷遠處「頹圮的籬牆」呈現出來,用破敗空寂、陰雨迷濛的環境,襯托「我」憂愁感傷的心境。
詩的第一節和最後一句寫得妙,妙在首尾呼應,反復強調「雨巷」的「寂寥」「悠長」及「我」心中對「丁香姑娘」的期待,更突出「我」期待而不得的苦悶。(學生從詩的結構處理或詩行排列角度分析,若能自圓其說,也給以鼓勵。)
……
板書:丁香姑娘 美麗、聖潔、愁怨
雨巷 寂靜、幽深
四、駐足雨巷,領悟情感
教師過渡小結:詩人用雨巷、丁香姑娘等情感形象,營造了朦朧凄美的詩境,表達了一種「憂愁感傷」的心境。為什麼詩人這么憂傷呢?
(讓學生自由發揮,自圓其說。如果回答不出,就提供兩種參考觀點,請同學說說自己贊同哪個觀點,並結合詩句或寫作背景闡述理由。)參考觀點一:失戀的痛苦。年輕的詩人愛上同學施蟄存的妹妹,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情感受挫。
(丁香姑娘:象徵稍縱即逝的美好理想,消失在雨巷盡頭的「頹圮的籬牆」。那陰冷潮濕、破敗空寂的雨巷就是當時黑暗社會環境的象徵。)
幻燈片:丁香姑娘——美好的理想
雨巷——黑暗的社會環境
(象徵意義 )
板書: 戀人 心境
理想 環境
……
五、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
1、課文小結:戴望舒在《雨巷》中表達了一種與「丁香姑娘」擦肩而過的「失落的憂傷」。詩中的「丁香姑娘」,是一種美好的化身,當你憂傷迷茫時,請想起戴望舒,在苦悶傷感中,依然要希望與心中的「丁香姑娘」相逢!
2、拓展遷移:鑒賞現代詩歌的方法。
我們鑒賞了《雨巷》這首現代詩歌,但這個不是最重要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來掌握鑒賞現代詩歌的方法。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這篇課文的學習步驟,試試看能不能概括出鑒賞現代詩歌有哪些方法。當你看到一首陌生的詩歌時,你應該怎麼做
(1)誦讀,整體感知。讀,讀了一遍沒有感覺,再讀。
(2)(2).確定詩歌感情基調。讀到你能夠確定出詩歌的感情基調為止。
(3)品味詩歌意象。感情基調確定下來了,接著分析詩歌的意象。
(4)知人論世。那分析詩歌意象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結合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時代背景來分析,用一個成語來講就是知人論世。
(5)探詢詩歌主旨。從對意象的分析和對作者身平和時代背景的了解,又有助於我們分析詩歌的主旨。
(6)感受詩歌語言美、藝術美。
3、布置作業
(1)帶著這份「失落的憂傷」背誦《雨巷》。
(2)課後欣賞江濤的歌曲《雨巷》,找出歌詞文字與原詩不同的地方,在周記本上寫出你對此改動的看法。
[ 高一語文《雨巷》教案 ]相關文章:
1.高一語文雨巷教案
2.人教版高一語文上冊《雨巷》 教案設計
3.高一語文《雨巷》優秀教案以及原文
4.《雨巷》教案
5.高一語文《邊城》教案
6.高一語文上冊《雨巷》教學設計
7.高中語文《雨巷》教案設計
8.現代詩《雨巷》教案設計
9.《雨巷》2017年優秀教案匯編
10.高中語文人教必修1《雨巷》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