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快繁
『壹』 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的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的特點
植物快繁技術是古今中外人們十分關注的問題。從傳統的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種子育苗,到植物組織培養、王濤發明的abt生根粉、各種生根劑、生根靈誘導生根、全光照噴霧育苗等等各種方法,人類總是在不斷地尋求綠色產業快速發展的通路。
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是科委批準的首家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寧夏科隆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科技實業家李長瀟研究員花費二十餘年時間,在國內外首次推出的一個系統配套,用於多種經濟植物大規模無性快繁生產的高新技術。此技術是一項嶄新經濟植物苗木快繁技術體系,它將植物組織培養快繁苗從試管培養基中解放到田間大地,是一場無性繁殖快速育苗的革命!是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研究的一大創舉!
該技術育苗生產成本低,適用於國內外苗木交易市場和經濟植物種苗繁殖工程。綠色快繁產業是一個永久性高效益產業,它可以帶動制葯產業、林紙產業、林草產業、園林綠化等其它產業,進而促進農業產業化、林業產業化、制葯產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與植物組培試管快繁和傳統育苗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先進性:
1、用一葉一芽植物外植體為繁殖單位材料,直接接種在大田沙床或營養袋中,一次成苗直至供應生產,不需任何移動,成活率高。
2、無論南方北方.不同緯度不同土壤.不同氣候,一年四季都可用此法連續快繁,從第二代起多數品種均可達6―12代。一年中365天任何時間都可用此快繁技術啟動生產,拓展了技術應用的時間和空間。
3、技術操作快已推廣。經過一段時間培訓合格的普通勞動力每天(8小時)可接種3000--5000個單位材料。長期推廣實踐證明:一是對生產技術人員素質要求不高,技術培訓期短、適應性極廣,易於推廣;二是個人操作速度比組織培養快繁和常規育苗均快,如組織管理得當,在其他條件滿足的情況下,每天每個基地可快速接種20萬--100萬個單位繁殖材料,技術易於大面積推廣,這是試管快繁技術所不可比擬的。
4、經過有計劃培訓一段的普通人員即能參加快繁操作工作,接種速度極快(超過組培試管快繁接種速度好幾倍,從第二代起多數植物既超過了超過常規育苗操作速度,也超過了試管快繁的操作速度。極大地節約了人工開支和提高了勞動效率)。
5、經技術發明人或發明人技術助理指導每個經過一段培訓合格的技術工人每月可生產管理2-10萬株苗木,每個骨幹加上一定數量的輔助工人每半年至少可生產30萬株幼苗,創經濟效益極高。新職工經強化培訓4個月後在技術助理的指導下可對單一植物品種進行大規模生產育苗工作。
6、多數植物利用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培養到第2代以後,4-11天即可獲得完整再生植株,再生植株率達90%以上,真正實現了高效快繁。有些科屬植物生根繁殖情況特殊,如雞毛松、雲杉、紅豆杉、油樟、岩桂、中國蘭草、牡丹等生根持續時間較長。但仍然比試管快繁和常育苗要快,綜合快繁效率要高。
7、多數植物從第二代後,每一再生植株每30-60天繁殖一代,每代增殖系數為2-15倍(在原種植物數量基數上按幾何級數高效增殖)。這一點比組織培養試管快繁的優點還突出。越到後面的代數,繁殖的種質資源材料越多,繁殖的速度越快。
8、技術步驟少,所用時間短,極大地節約了綜合生產成本和提高了人員的生產效率.從微型材料開始繁殖,可直接培育出在自然條件下生長的植株,不需任何移栽對多數植物僅需要15-60天的培育即可用於生產栽培,而且植株均表現開花結果早,豐產性好。(如西紅柿,4天開始生根,20天開花結果,枸杞當年在苗圃地就開花結果,脫毒薯一葉一芽材料從接種至40天就能分化出小薯,當年栽培可直接在大地收獲大脫毒薯。脫毒薯幼苗當年大田栽培產量可達3至4噸,不僅給農民每畝地可節省300斤種薯,而且可是農民每年都能種上原種種薯.切花月季不需移栽從接種一片葉起70天就開花,花大而艷,開花周期比其它方法培育要長。針葉樹種如紅豆杉、北美紅杉、川西雲杉、日本落葉松等一般上山定植需4個月的時間。第一代一般20-40天開始生根,第二代後生根時間約縮短三分之一的時間。而針葉樹種有許多植物組織培養難度很大,基本上不能大規模生產。常規扦插又存在著生根慢、成活率低。致使這些品種的苗木一直在用種子繁殖,後代性狀變異非常大。
9、此法培養的成熟種苗,純度高、無病蟲、根系發達完整、根長25厘米以上,根數在3-6根,成熟芽飽滿,莖高20-60厘米,定植生產大田成活率90%以上。針葉樹種5厘米-15厘米,上山定植一般成活率高達95%以上。
10、在植物生長季節中直接接種培養在營養袋中的綠苗純度高,無病蟲,生長3-5片葉以上,腋芽飽滿,發枝能力強,根系發達,煉苗質量高,定植生產大田成活率達95%以上.
11、對許多植物來說,第一代就很正常。立即就可以進行大規模快繁生產。但有些難繁殖的植物從第2代才能達到該技術要求的指標。對這些種苗第一代主要追求的目標是盡可能的得到更多的原始基礎種苗,為第二代後正常生產打下良好基礎。
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可用於絕大多數曾用植物組培莖尖快繁和常規扦插育苗技術可繁殖的植物,或上述兩項技術均不適於繁殖的植物;可用於植物育種工作中固定雜種優勢;可用於特種轉基因植物育苗工程、太空育種新植物、各種新種質材料或瀕危經濟植物的快繁推廣和保護、林木育苗、種子工程和種子產業化;可用於自然突變植株、優良單株及多倍體優勢株無性系的選擇純化和大量生產利用;可用於無病毒原種苗的隔離擴繁;可用於國內外新品種引種擴散、雜交育種等等。在這些方面此項技術具有技術的最佳性和市場的相對無窮性。
科隆苗的生產技術相當於在進行植物克隆,能保持與原種植物相同的基因型和表現型,保證苗木純度,使植物在組織器官水平達到了大規模克隆的生產目的,而科隆公司就好比一個植物克隆工廠。目前已推廣生產各種無性系植物6500多萬株,應用生產145000多畝,有許多品種已設立種苗基地並大規模生產推廣近15年.通過該技術入股已在全國各地區創建如四川科森克隆這樣的聯營公司或快繁基地30多家以及許多栽培示範基地.有力地促進了全國各地農林、園藝產業化的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首創了網上苗木市場,實現了苗木電子商務,解決了許多地區的失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在經濟建設中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因此,先後有1000多名專家、學者、教授、科學家、企業家論證、考察、推廣,確認這是一項國內外重大科技創新,而且是具有極大推廣價值的技術,被譽為復制綠色的偉大創舉。技術發明人李長瀟也被譽為「復制植物的巨匠」。科隆的發展方向是立足中國,走向世界。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將自己的技術推廣到像美國、加拿大、歐洲、荷蘭、日本、以色列、台灣等一些農業生物技術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真正實現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的產業化,必將在今後的生態建設和經濟建設中發揮巨大作用,為人類的綠色產業做出重大貢獻!為「綠我地球」而奮斗不息!
『貳』 牡丹花怎麼種
牡丹的繁殖方法分為兩類:一類是有性繁殖,即播種繁殖;另一類是無性繁殖,包括分株、嫁接、扦插、壓條、組織培養等。具體選用何種繁殖方法,應根據生產目的和牡丹的生長習性,適時適地進行。[4]
一、有性繁殖(播種繁殖)
牡丹種子的千粒重約為150g-180g,所以,播種繁殖的繁殖系數較大,可以在短期內獲得大量苗木,根據這個特點,牡丹播種繁殖多用於生產葯用牡丹和培養嫁接用的砧木。牡丹單瓣型品種結實力強、籽粒飽滿、發芽率高、適應性廣、生長勢強、變異性小,其中以單瓣型品種「鳳丹」最具代表性,所以,在生產葯用牡丹和培養嫁接用砧木時,多利用單瓣型品種的種子,特別是「鳳丹」用量最大。牡丹半重瓣或重瓣型品種的雄蕊或雌蕊常瓣化或退化,結籽少或不結籽,籽粒癟,發芽率低,變異性大,所以,半重瓣或重瓣型的種子一般用於新品種選育。無論是單瓣型品種的種子,還是半重瓣、重瓣型品種的種子,播種後3-5年方可開花,但以5 年生以上的植株結籽多,籽粒飽滿。
二、無性繁殖
無性繁殖可以保持母株優良性狀基本不變,觀賞牡丹的繁殖主要以這種方式進行。現在,無性繁殖已經從傳統的嫁接、分株等方式,向現代生物技術如器官發生、組織培養方向發展。
1、分株法
牡丹沒有明顯的主幹,為叢生狀灌木,很適合分株,也較簡便易行。其優點是成苗快,新株生長迅速;缺點是繁殖系數小,苗木規格大小不一,商品性差。
2、嫁接法:
嫁接是牡丹最常用的繁殖方法,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繁殖系數高、苗木整齊規范等優點。影響嫁接成活的因素主要有嫁接時間、砧木、接穗和嫁接方法等幾個方面。
3、扦插法
牡丹扦插繁殖成活率低,生根量小,生長勢弱,養護管理難度大,因此生產上幾乎不採用。 扦插繁殖的最佳時間為9月上旬(白露)到9月下旬(秋分),這時氣溫為18-25℃,地溫18-23℃,只要插床基質墒情適中,7-10天可以形成愈傷組織,插後50- 60天,可以長出4-10條新根,但新根短、細、嫩。到12月份時,根部基本停止生長。扦插時,插穗要選取粗壯無病蟲害的,地表處的萌櫱枝做插穗更易生根。每個插穗長5-250px,用500-800mg/L的吲哚丁酸、ABT1號生根粉等生根劑速蘸, 然後以株行距10×500px插入基質中,插入深度為插穗長的1/2-2/3,壓實基質,保持濕潤。 牡丹扦插繁殖的成活率一般不超過60%,主要原因是扦插後當年新生根少而短, 無法滿足植株生長所需的足夠的水分和營養,從而造成死亡。牡丹扦插成活兩年後,可以移栽到大田定植。
對於粗壯充實的良種枝條,採用嫁接的方法較之扦插,其成活率肯定更高。但是,在3月下旬(春分),為調節枝條生長勢及植株整形,許多長約5-250px 的萌櫱嫩枝都被掰去舍棄,殊為可惜。如果能將其用以扦插,將是棄物利用增加苗木產量的途徑,這是擺在牡丹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4、壓條法
牡丹壓條繁殖,是將牡丹枝條環狀剝皮或刻傷壓入土中,待生根後與母株分離,形成新的植株。壓條法分為就地壓條法和吊包壓條法。
5、組織培養法:
牡丹組織培養技術是為解決傳統方法不可克服的繁殖系數低的問題而研究的,20多年來已用花葯、種子的胚和上胚軸、莖尖、腋芽、嫩葉、葉柄等外殖體培養,其培養技術已取得有益進展。自李玉龍等以來,以器官發生(organogenesis)為基礎的組織培養不時有報道。
P.suffruticosa 「Papaveracea」,繼代培養周期分別為3,4和5周時, 叢生芽增加一倍的時間分別是21.7、24.8和27.0d, 即用以生根處理的叢生芽的培養周期決定其生根反應,培養5周的叢生芽生根最理想而培養4周的生根率最低,叢生芽的生根能力與其重量呈負相關,P.suffruticosa 「Mme de Vatry」 的叢生芽誘導在6 mmoI/L CA2+的MS培養基中,添加BA而非2iP最有效,叢生芽在試管外生根, 只有體內BA水平下降、IAA水平升高後,才有利於不定根形成, 以 75umoL/LIBA或0.3%AC處理,去掉莖基部的不定芽,其生根率提高,低溫處理促進小植株頂端生長,增加IAA和細胞分裂素水平,但降低了ABA含量,低溫處理的植株轉入正常條件下培養15 d,ABA在莖里的水平回升,但在根里檢測不到。 牡丹組織培養的技術進步令人鼓舞,但是外植體表面消毒污染率高,培養物容易褐變,繁殖系數低,生長緩慢,在組培苗移栽階段植株感病嚴重和死亡率高等問題依然存在。一旦這些問題獲的解決,牡丹組織培養技術將成為牡丹苗木快繁的有效手段。
栽培須知
牡丹為深根性落葉灌木花卉,性喜陽光,耐寒,愛涼爽環境而忌高溫悶熱,適宜於半干半濕的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中生長。因此一般栽培牡丹花的盆土宜用砂土和餅肥的混合土,或用充分腐熟的廄肥、園土、粗砂以1:1:1的比例混勻的培養土。如栽培土壤中水分過多,其肉質根部容易腐爛。因此,遇到連續下雨的天氣時,要及時排水,切不可讓其根部積水。牡丹不耐高溫,夏季天熱時要及時採取降溫措施。最好搭個涼棚,為其遮蔭。中午前蓋上草簾或蘆葦,傍晚揭去。這一措施及時做好,可以防止落葉,若任其受熱、落葉,將嚴重影響以後開花。牡丹因根須較長,植株較大,因此適合於地栽,若要盆栽,則應選大型的、透水性好的瓦盆,盆深要求在30厘米以上。最好用深度為60~70cm的瓦缸。
牡丹花的繁殖,用播種法、分株法、嫁接法都可以。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也可播種和扦插。移植適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可過早或過遲。喜肥,每年至少應施肥三次,即「花肥」、「芽肥」和「冬肥」。栽培2~3年後應進行整枝。對生長勢旺盛、發枝能力強的品種,只需剪去細弱枝,保留全部強狀枝條,對基部的萌櫱應及時除去,以保持美觀的株形。除芽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為使植株開花繁而艷、保持植株健壯,應根據樹齡情況,控制開花數量。在現蕾早期,選留一定數量發育飽滿的花芽,將過多的芽和弱芽盡早除去。一般5~6年生的植株,保留3~5個花芽。新定植的植株,第二年春天應將所有花芽全部除去,不讓其開花,以集中營養促進植株的發育。[4]
在栽植時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牡丹栽植時要因地制宜,栽植地宜選高燥向陽之處,在背陰之處植株生長瘦弱,不能開花。有側陰之處生長最好。土壤要選擇疏鬆、肥沃、深厚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壤土,土壤pH值以中性為好,微酸或微鹼亦可。
觀賞牡丹栽植,要注意品種、花色及開花期的搭配。栽前要對根部適當修剪,剪去病根和折斷的根,再用0.1%硫酸銅溶液或5%石灰水尺泡根部一半小時,進行消毒,然後取出用清水沖洗後再進行栽植。栽植深度以根莖交接處與土面齊平為好。栽植時間以9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為宜。北方地區可適當栽早此,南方地區可適當栽遲些,栽植時間適宜,栽後傷日易癒合,並易於生根,有利於第 幾年生長開花。
1.栽植
選擇向陽、不積水之地,最好是朝陽斜坡,土質肥沃、排水好的沙質壤土。栽植前深翻土地,栽植坑要適當大,牡丹根部放入其穴內要垂直舒展,不能拳根。栽植不可過深,以剛剛埋住根為好。一般盆栽較少。
3.澆水與施肥
栽植前澆2次透水。入冬前灌1次水,保證其安全越冬。開春後視土壤干濕情況給水,但不要澆水過大。全年一般施3次肥,第1次為花前肥,施速效肥,促其花開得大開得好。第2次為花後肥,追施1次有機液肥。笫3次是秋冬肥,以基肥為主,促翌年春季生長。另外,要注意中耕除草,無雜草可淺耕鬆土。
4.整形修剪
花謝後及時摘花、剪枝,根據樹形自然長勢結合自己希望的樹形下剪,同時在修剪口塗抹愈傷防腐膜保護傷口,防治病菌侵入感染。若想植株低矮、花叢密集,則短截重些,以抑制枝條擴展和根櫱發生,一般每株以保留5~6個分枝為宜。
5.花期控制
盆栽牡丹可通過冬季催花處理而春節開花,方法是春節前60天選健壯鱗芽飽滿的牡丹品種(如趙粉、洛陽紅、盛丹爐、葛金紫、珠砂壘、大子胡紅、墨魁、烏龍捧盛等)帶土起出,盡量少傷根、在陰涼處晾12~13天後上盆,並進行整形修剪,每株留10個頂芽飽滿的枝條,留頂芽,其餘芽抹掉。上盆時,盆大小應和植株相配,達到滿意株型。澆透水後,正常管理。春節前50~60天將其移入10℃左右溫室內每天噴2~3次水,盆士保持濕潤。當鱗芽膨大後,逐漸加溫至25~30℃,夜溫不低於15℃,如此春節可見花。
『叄』 幫我看看這是什麼花啊 什麼習性啊怎麼養
鳥巢蕨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4%F1%B3%B2%DE%A7&t=3#
生長習性
鳥巢蕨常附生於雨林或季雨林內樹幹上或林下岩石上。團集成叢的鳥巢能承接大量枯枝落葉、飛鳥糞便和雨水,這些物質轉化為腐殖質,可作為自己的養分,同時還可為其它熱帶附生植物,如蘭花和其它的熱帶附生蕨,提供定居的條件。其生態習性是喜高溫濕潤,不耐強光。[1]
編輯本段繁殖培育
鳥巢蕨
鳥巢蕨可用孢子播種和分株繁殖。孢子繁殖作為商品化批量生產已得到廣泛應用。一般的可用分株繁殖。植株生長 較大時,往往會出現小型的分枝,可在春末夏初新芽生出前用利刀慢慢地把需要分出的植株部切離,再分別栽植即可。鳥巢蕨產生的分枝較少,少用常見的分離子株的辦法分株,通常將生長健壯的植株在春末從基部分切成2-4塊,並將葉片剪短1/3-1/2,使每塊帶有部分葉片和根莖,然後單獨盆栽成為新的植株;盆栽後放盆栽後放在溫度20 以上半陰和空氣濕度較高地方養護,以盡快使傷口癒合。盆中栽培基質稍濕潤,不可太濕,否則容易腐爛。待新葉生出後可逐漸恢復原來的形狀。[2]
種植栽培
1.栽植 盆栽鳥巢蕨土壤以泥炭土或腐葉土最好。生長2-3年靠栽巢蕨,株形開張,根部擠滿盆架,可從盆內脫出,去掉部分殘根和基部枯萎的孢子葉,取出於株,分別重新栽植上盆。春季換盆時,應在盆中添加腐葉土和苔蘚,並加少許碎石。 鳥巢蕨
2.溫度與光照 鳥巢蕨生長適宜溫度為22-27℃,夏季要進行遮蔭,或放在大樹下疏蔭處,避免強陽光直射,這樣有利於生長,使葉片富有光澤。在室內則要放在光線明亮的地方,不能長期處於陰暗處。冬季要移入溫室,溫度保持在16℃以上,使其繼續生長,但最低溫度不能低於5℃。 3.澆水與施肥 夏季高溫、多濕條件下,新葉生長旺盛需多噴水,充分噴灑葉面,保持較高的空氣溫度,對孢子萌發有利。隨著葉片的增大,葉片常蓋滿盆中培養土,澆水務必澆透盆,才可避免植株因缺水而造成葉片乾枯捲曲。[3]
編輯本段繁殖技術
1.播種孢子:春季先將細沙和腐殖土拌勻,經高溫消毒,裝入播種盆內壓平,將成熟的孢子均勻撒播在盆土上,然後連盆浸入淺水中,利用滲透作用,使盆土充分濕潤,上蓋玻璃保濕,並將其置於溫潤陰涼處,7天至10天孢子即可萌發,經1個月左右,就會長出綠色的原葉體,3個月後待其長出幾片真葉時,方可上盆培育。 2.分株:一般在4月中下旬進行,選擇生長健壯的植株,將其根狀莖連同葉片和根叢切割成若干塊,或扒下旁生的小植株,剪去葉片的1/2,分別上盆,以少量的腐葉土覆蓋,為其創造一個濕潤通風、排水良好的小環境,環境溫度控制在25℃左右,成活率較高,需注意盆土不能太濕,以免引起爛根。分株是花卉愛好者最為行之有效的繁殖方法。 鳥巢蕨
3.組培:生產性大量繁殖,可利用其頂生短莖、幼葉或孢子等作外植體,進行組織培養快繁,可在短時間內培育出大量統一規格的商品苗。
編輯本段病蟲防治
1.病害炭疽病:在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的環境中,葉片易感染炭疽病,其病斑為褐色,後期輪紋明顯。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可用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0%的世高水分散顆粒劑2500倍液均勻噴霧,每10天一次,連續3次至4次。此外,還應注意防止日灼、寒害等發生。 鳥巢蕨
2.蟲害線蟲:線蟲危害鳥巢蕨,可導致葉片出現褐色網狀斑點。 防治方法:可用克線丹或呋喃丹顆粒撒施於盆土表面,殺蟲效果較好。此外,還應及時防治短額負蝗和蝸牛等啃食葉片。
編輯本段養護方法
鳥巢蕨性喜溫暖多濕的蔭蔽環境,只需少量光照就能生長良好,可長年放在室內光線明亮處培養。培養鳥巢蕨切忌烈日照射,否則葉色變劣,影響觀賞價值。在春秋季節可短期放在室外大樹蔭下有利其生長,促使葉片更富有光 澤。生長季節要充分澆水,冬季室溫低時,需保持盆土稍濕潤為好。夏季除應大量澆水外,還需每天噴灑葉面2-3次,防止葉緣乾枯捲曲。 鳥巢蕨
生長旺期,一般每2-3周需施1次氮鉀混合的薄肥,促使新葉生長。冬季溫度如能保持在15℃一沙鍋內,能使鳥巢蕨繼續生長。鳥巢蕨每隔1年需換盆1次,盆土可用腐葉土或泥炭土,蛭石為主,並摻入少量河沙,另加少量骨粉泥勻配製。花盆宜用多孔的泥盆或多孔的塑料筐作容器,盆底先填入1/3左右碎瓦片,上面再裝入蕨根、樹皮屑、苔蘚,然後再將鳥巢蕨的根栽植在盆中,這樣長勢會更加旺盛。
編輯本段用途價值
蕨類植物,近年在觀葉植物中可謂是一枝獨秀,深受人們的喜愛。特別是那經過人為加工而成的鳥巢蕨,或單叢呈吊籃狀垂掛,可給居室播清揚涼,或在截短的棕櫚樁干、蛇木樁乾的不同部位附生配置大小不同的植株,彷彿如多頭蘇鐵樹態,既有鐵樹剛烈的英雄氣勢,又有蕨類植物本身所特有的飄逸氣質。其葉帶狀如古代飛天神女的羅衫翠影輕飄,其叢狀附生植株又如同鳥巢懸掛樹端。 國際上流行用其來製作大型懸吊或壁掛盆栽,用於寬敞廳堂作吊掛裝飾,或將單叢的鳥巢蕨分別附生固定於一段樹乾的不同高度部位,形成粗壯的古樹模樣,擺放於大廳或走廊上猶如古樹列隊。用鳥巢蕨裝飾的室內,別具一番獨特的熱帶風光情調,更可增添幾分生動的自然野趣。
編輯本段媒體報道
亞洲最大「鳥巢蕨」開迎遊人 亞洲單株最大的「鳥巢蕨」、會捉蚊子的豬籠草,通州區舉辦首屆花卉節,主會 場為亞洲最大蕨類花卉種植園,截至10月中旬遊客可免費參觀。據介紹,首次向遊人亮相的「鳥巢蕨」已確定為奧運會開幕式會場主要植物。 此次通州花卉節將持續20天,花卉愛好者可免費參觀200多種從荷蘭、比利時、台灣等地引進的蕨類、鳳梨、竹芋、蝴蝶蘭等花卉。「這種鳥巢蕨原產荷蘭,因與『鳥巢』相似得名。」昨天上午,在位於通州區漷縣鎮的花卉節主會場,種植園負責人指著一盆半人多高、葉片直徑20多厘米的綠色蕨類植物介紹,該種「鳥巢蕨」經過3年培育,目前已被確定為布置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會場的主要植物。同時,另有30萬—40萬盆來自該園的蕨類花卉將用於裝飾奧運場館及賓館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肆』 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
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是著名科技實業家李長瀟研究員花費二十餘年時間,在國內外首次推出的一個系統配套,用於多種經濟植物大規模無性快繁產業化生產的高新技術。此技術是一項嶄新經濟植物苗木快繁技術體系,它將植物組織培養快繁苗從試管培養基中解放到田間大地,是一場無性繁殖快速育苗的革命!是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研究的一大創舉!
該技術育苗生產成本低,適用於國內外苗木交易市場和經濟植物種苗繁殖工程。綠色快繁產業是一個永久性高效益產業,它可以帶動制葯產業、林紙產業、林草產業、園林綠化等其它產業,進而促進農業產業化、林業產業化、制葯產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還有利於生態城市、園林城市、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生態環境改善、城市生態系統的改變、無性系造林、天然林保護工程、城市綠化工程以及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如糧食作物、花卉、蔬菜、無公害蔬菜、野生蔬菜、瀕危野生植物、果樹、山野菜、葯用植物、珍稀植物等高效經濟植物以及新經濟資源的開發利用。
植物快繁技術是古今中外人們十分關注的問題。從傳統的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種子育苗,到植物組織培養、王濤發明的abt生根粉、各種生根劑、生根靈誘導生根、全光照噴霧育苗等等各種方法,人類總是在不斷地尋求綠色產業快速發展的通路。
以植物組織培養為例,它是快速繁育優良品種無性系苗木的現代高新技術,具有繁殖系數、代數多、育苗時間長、材料消耗少、繁殖效率高的優點,但由於植物組織培養存在一次性投資大,成本高,技術步驟繁雜,技術易傳性差,農民在生產上不能直接利用試管苗,成活率低,推廣難度大等缺點,該技術在實際工廠化育苗中所形成的生產力還相當有限,真正形成大規模產業化的植物品種在世界范圍內不超過上百個。常規育苗如扦插、嫁接、壓條、分株法、種子繁殖在人類歷史上已經應用了近2000年。目前國內外還在使用,甚至還用它在作論文。它技術簡單,容易推廣的優點決定了它使用壽命很長。但繁殖慢,育苗時間長、材料消耗大、受氣候影響大,每年生產代數少,不能工廠化生產的缺點,長期沒有得到解決。
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用許多植物的一葉一芽類似試管莖段、莖尖培養的微型繁殖材料單位,用科隆補液對「一葉一芽」材料切口進行處理後直接接種在輔助有簡易條件的大田沙床上(可以是現代化設施農業育苗或用育苗袋容器育苗),使大多數經濟植物離體材料在第二代後4-11天獲得再生完整植株,並且成活率高達80%至100%。每20-60天繁殖一代,可按幾何級數高效快繁。繁殖系數達到2-15以上,比試管內快繁系數高。在完全離開植物組織培養試管的簡易條件下,實現了多種植物在試管條件下才可能達到的高效快繁。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經過在全國各地各種氣候帶、各種土壤連續十三年的研究、試驗、開發、生產、推廣,已形成一個完整的技術體系,是一項十分成熟的植物高效快繁技術。由於可在簡易條件下使千千萬萬個經特殊訓練的普通人員直接在田間實施,增強了快繁技術的易傳性和大眾化;增強了實際上的綜合快繁效率,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工廠化育苗的生產成本(一次性投資比組織培養快繁技術低幾十倍,完美巧妙地克服了植物組培試管快繁和常規育苗技術的全部缺點,並保留和發揮了它們二者的全部優點)。生產投資效益比可達1:5-1:10以上。它非常節約植物種質材料,僅用植物一葉一芽微型材料開始繁殖,對多數植物若連續生產一年就可繁殖數十萬甚至上千萬株純種苗。
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與植物組培試管快繁和傳統育苗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先進性:
1、用一葉一芽植物外植體為繁殖單位材料,直接接種在大田沙床或營養袋中,一次成苗直至供應生產,不需任何移動,成活率高。
2、無論南方北方.不同緯度不同土壤.不同氣候,一年四季都可用此法連續快繁,從第二代起多數品種均可達6―12代。一年中365天任何時間都可用此快繁技術啟動生產,拓展了技術應用的時間和空間。
3、技術操作快已推廣。經過一段時間培訓合格的普通勞動力每天(8小時)可接種3000--5000個單位材料。長期推廣實踐證明:一是對生產技術人員素質要求不高,技術培訓期短、適應性極廣,易於推廣;二是個人操作速度比組織培養快繁和常規育苗均快,如組織管理得當,在其他條件滿足的情況下,每天每個基地可快速接種20萬--100萬個單位繁殖材料,技術易於大面積推廣,這是試管快繁技術所不可比擬的。
4、經過有計劃培訓一段的普通人員即能參加快繁操作工作,接種速度極快(超過組培試管快繁接種速度好幾倍,從第二代起多數植物既超過了超過常規育苗操作速度,也超過了試管快繁的操作速度。極大地節約了人工開支和提高了勞動效率)。
5、經技術發明人或發明人技術助理指導每個經過一段培訓合格的技術工人每月可生產管理2-10萬株苗木,每個骨幹加上一定數量的輔助工人每半年至少可生產30萬株幼苗,創經濟效益極高。新職工經強化培訓4個月後在技術助理的指導下可對單一植物品種進行大規模生產育苗工作。
6、多數植物利用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培養到第2代以後,4-11天即可獲得完整再生植株,再生植株率達90%以上,真正實現了高效快繁。有些科屬植物生根繁殖情況特殊,如雞毛松、雲杉、紅豆杉、油樟、岩桂、中國蘭草、牡丹等生根持續時間較長。但仍然比試管快繁和常育苗要快,綜合快繁效率要高。
7、多數植物從第二代後,每一再生植株每30-60天繁殖一代,每代增殖系數為2-15倍(在原種植物數量基數上按幾何級數高效增殖)。這一點比組織培養試管快繁的優點還突出。越到後面的代數,繁殖的種質資源材料越多,繁殖的速度越快。
8、技術步驟少,所用時間短,極大地節約了綜合生產成本和提高了人員的生產效率.從微型材料開始繁殖,可直接培育出在自然條件下生長的植株,不需任何移栽對多數植物僅需要15-60天的培育即可用於生產栽培,而且植株均表現開花結果早,豐產性好。(如西紅柿,4天開始生根,20天開花結果,枸杞當年在苗圃地就開花結果,脫毒薯一葉一芽材料從接種至40天就能分化出小薯,當年栽培可直接在大地收獲大脫毒薯。脫毒薯幼苗當年大田栽培產量可達3至4噸,不僅給農民每畝地可節省300斤種薯,而且可是農民每年都能種上原種種薯.切花月季不需移栽從接種一片葉起70天就開花,花大而艷,開花周期比其它方法培育要長。針葉樹種如紅豆杉、北美紅杉、川西雲杉、日本落葉松等一般上山定植需4個月的時間。第一代一般20-40天開始生根,第二代後生根時間約縮短三分之一的時間。而針葉樹種有許多植物組織培養難度很大,基本上不能大規模生產。常規扦插又存在著生根慢、成活率低。致使這些品種的苗木一直在用種子繁殖,後代性狀變異非常大。
9、此法培養的成熟種苗,純度高、無病蟲、根系發達完整、根長25厘米以上,根數在3-6根,成熟芽飽滿,莖高20-60厘米,定植生產大田成活率90%以上。針葉樹種5厘米-15厘米,上山定植一般成活率高達95%以上。
10、在植物生長季節中直接接種培養在營養袋中的綠苗純度高,無病蟲,生長3-5片葉以上,腋芽飽滿,發枝能力強,根系發達,煉苗質量高,定植生產大田成活率達95%以上.
11、對許多植物來說,第一代就很正常。立即就可以進行大規模快繁生產。但有些難繁殖的植物從第2代才能達到該技術要求的指標。對這些種苗第一代主要追求的目標是盡可能的得到更多的原始基礎種苗,為第二代後正常生產打下良好基礎。
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可用於絕大多數曾用植物組培莖尖快繁和常規扦插育苗技術可繁殖的植物,或上述兩項技術均不適於繁殖的植物;可用於植物育種工作中固定雜種優勢;可用於特種轉基因植物育苗工程、太空育種新植物、各種新種質材料或瀕危經濟植物的快繁推廣和保護、林木育苗、種子工程和種子產業化;可用於自然突變植株、優良單株及多倍體優勢株無性系的選擇純化和大量生產利用;可用於無病毒原種苗的隔離擴繁;可用於國內外新品種引種擴散、雜交育種等等。在這些方面此項技術具有技術的最佳性和市場的相對無窮性。
科隆苗的生產技術相當於在進行植物克隆,能保持與原種植物相同的基因型和表現型,保證苗木純度,使植物在組織器官水平達到了大規模克隆的生產目的,而科隆公司就好比一個植物克隆工廠。目前已推廣生產各種無性系植物6500多萬株,應用生產145000多畝,有許多品種已設立種苗基地並大規模生產推廣近15年.通過該技術入股已在全國各地區創建如四川科森克隆這樣的聯營公司或快繁基地30多家以及許多栽培示範基地.有力地促進了全國各地農林、園藝產業化的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首創了網上苗木市場,實現了苗木電子商務,解決了許多地區的失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在經濟建設中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因此,先後有1000多名專家、學者、教授、科學家、企業家論證、考察、推廣,確認這是一項國內外重大科技創新,而且是具有極大推廣價值的技術,被譽為復制綠色的偉大創舉。技術發明人李長瀟也被譽為「復制植物的巨匠」。
科隆的發展方向是立足中國,走向世界。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將自己的技術推廣到像美國、加拿大、歐洲、荷蘭、日本、以色列、台灣等一些農業生物技術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真正實現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
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的產業化,必將在今後的生態建設和經濟建設中發揮巨大作用,為人類的綠色產業做出重大貢獻!為「綠我地球」而奮斗不息!
『伍』 無性繁殖的植物有哪些
1.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就是把某些葯用植物的鱗莖、球莖、塊根、根莖以及珠芽等部分從母株上分割下來,另行栽植,培育成獨立的新植株。 (1)鱗(球)莖繁殖 如貝母、百合、大蒜及天南星、半夏、番紅花等。在鱗莖或球莖四周常發生小鱗莖、小球莖,取下做種繁殖。 (2)根莖繁殖 如款冬、薄荷、甘草等。可將橫走的根莖按一定長度或節數分若干小段,每段保留3~5個芽,做種繁殖。 (3)塊莖或塊根繁殖 如地黃、山葯、何首烏等。按芽和芽眼的位置分割成若干小塊,每小塊必須保留一定表面積和肉質部分,做種繁殖。 (4)分根繁殖 如芍葯、玄參、牡丹等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地上部分枯死後,萌芽前將宿根挖出地面,按芽的多少、強弱,從上往下分割成若干小塊,做種繁殖。 (5)珠芽繁殖 如百合、半夏、山葯、黃獨的葉腋部常生有珠芽,取下也可繁殖。分株時間一般在休眠期,植株開始生長前為好。栽植深度除注意繁殖材料大小外,還必須注意植特性、土壤、氣候等諸因素。新割的塊根和塊莖,分割後先晾1~2日,使創口稍干,或拌草木灰,加強傷口癒合,減少腐爛。栽種球莖、鱗莖類的材料,使芽頭向上。牡丹、芍葯的根栽種時要求根部舒展。入溝後覆土,踩壓,倘若土壤乾燥需及時澆水。 2.壓條繁殖 壓條繁殖是使連在母株上的枝條形成不定根,然後再切離母株成為一個新生個體的繁殖方法。壓條時,為了中斷來自葉和枝條上端的有機物如糖、生長素和其他物質向下輸導,使這些物質積聚在處理的上部,供生根時利用,可進行環狀剝皮。在環剝部位塗1BA類生長素可促進生根。 3.扦插繁殖即取植株營養器官的一部分,插入疏鬆潤濕的土壤或細沙中,利用其再生能力,使之生根抽枝,成為新植株。按取用器官的不同,又有枝插、根插、芽插和葉插之分。扦插時期,因植物的種類和性質而異,一般草本植物對於插條繁殖的適應性較大;除冬季嚴寒或夏季乾旱地區不能行露地扦插外,凡溫暖地帶及有溫室或溫床設備條件者,四季都可以扦插。木本植物的扦插時期,又可根據落葉樹和常綠樹而決定,一般分休眠期插和生長期插兩類。 休眠期插:即將開始落葉的時候,或經過幾次輕霜以後,生長完全停止,這時枝條內含蓄的養料最多,剪取的枝條容易產生癒合組織,生根迅速。如核桃、銀杏等。 生長期插:常綠植物發根比落葉植物需要較高;溫度,一般採用生長期扦插。在中國南方,霉雨時期度較高,濕度較大,扦插成活率較高。常綠樹種如杜鵑、黃楊、衛矛、冬青、鼠李、小檗、常春藤等。 4.嫁接繁殖將一株植物上的枝條或芽等組:(接穗)接到另一株帶有根系的植物(砧木)上,使它們癒合生長在一起而成為一個統一的新個體,稱為嫁接繁殖。常用嫁接繁殖的葯用植物有辛夷、胖大海、羅漢果、獼猴桃、枳殼等。根據嫁接植物的部位,可分為枝接、芽接兩大類。 (1)枝接是用母樹枝條的一段(枝上須有1~3個芽),基部削成與砧木切口易於密接的削麵,然後插入砧木的切口中,注意砧穗形成層對體吻合,並綁縛覆土,使之結合成活為新植株。枝接一般在樹木萌發的早春進行,因此時砧木和接穗組織充實,溫度和濕度也有利於形成層的旺盛分裂。 (2)芽接 是從枝上削取一芽,略帶或不帶木質部,插入砧木上的切口中,並予綁扎,使之密接癒合。芽接宜選擇生長緩慢期進行,因此時形成層細胞還很活躍,接芽的組織也已充實。今年嫁接癒合,明春發芽成苗,非常適宜。嫁接過早,接芽當年萌發,冬季不能木質化,易受凍;嫁接過晚,砧木皮不易剝離。氣候件對嫁接也有影響,形成層和愈傷組織需在一定溫度下才能活動,空氣濕度接近飽和時對癒合最適宜,在室外嫁接,更要注意天氣條件。
『陸』 孔祥生的學術及科研成果
(一)主要科研成果
1、「洛陽牡丹花期控制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開發應用」,2003年獲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
2、「甘薯脫毒快繁及產業化開發應用」,2000年獲洛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2年獲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
3、「種法結合提高旱地小麥水分增產效益的研究與應用」,1998年獲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
4、「甜柿苗木快繁技術研究與應用」,1999年獲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
5、「利用組織培養法快速繁殖柿樹苗木的研究與應用」,2000年獲洛陽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6、「丘陵旱地脫毒甘薯增產機理研究」,2002年獲省教育廳科技成果二等獎。
7、「重金屬鎘對作物生長的毒害及鋅的解毒機制研究」,1999年通過省科技廳鑒定。
8、「農作物四級種子生產技術操作規程」,2005年通過了國家質量監督局鑒定;
(二)主要著作
1、《植物生理生化》,2005年,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主編。
2、《葯用植物化學(理論教程)》,2004年,延邊大學出版社,主編。
3、《葯用植物化學(實驗教程)》,2004年,延邊大學出版社,主編。
4、《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2002年,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副主編。5、《基礎生物化學》,2000年,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主編。
6、《作物營養學》,1998年,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主編。
7、《植物生理生化試題庫》,1998年,延邊大學出版社,主編。
8、《植物生理學》,1996年,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主編。
9、《生物專業英語》,2005年,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主審。
10、《植物生理學簡明教程》,2001,年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主審。11、《植物生理學實驗教程》,2001,年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主審。
(三)主要論文
1、植物生長調節劑在園藝植物上的應用,園藝學報,2004/3
2、三倍體毛白楊組培快繁技術,福建林學院學報,2003/1
3、三倍體毛白楊試管苗瓶外扦插繁殖的研究,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02/4
4、生長素類物質對甘薯莖尖分生組織培養成苗的影響,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03/2
5、脫毒馬鈴薯試管苗扦插生產微型薯技術,河南農業科學,2003/4
6、甜柿組織培養中玻璃化現象的發生與防治,北方園藝,1999/04
7、多效唑噴秧對脫毒甘薯生長和產量的影響,河南農業科學,1999/04
8、鎘脅迫對玉米幼苗生長及生理生化的影響,華中農業大學學報,1999/02
9、Cd2+毒害對玉米幼苗細胞膜透性及保護酶活性的影響,農業環境保護,1999/3
10、汞毒害對小麥幼苗生長及其生理活性的影響,麥類作物,1999/4
11、脫毒甘薯北京553的生長動態研究,中國農學通報,1999/02
12、柿樹組織培養防止外植體褐變的研究,河南農業大學學報,1999/01
13、牡丹離體快繁技術研究,北方園藝,1998/03
14、蟆葉秋海棠的葉柄培養和植株再生,北方園藝,1998/04
15、柿離體繁殖研究,果樹科學,1998/03
16、甜柿離體快繁技術研究,華中農業大學學報,1998/02
17、柿樹無節莖段培養和植株再生,中國果樹,1998/03
18、柿樹的葉片培養和快速繁殖,植物生理學通訊,1998/03
19、滲透脅迫對小麥萌發生長及某些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麥類作物學報,1998/04
20、植物組織中可溶性糖測定方法的比較和改進,華中農業大學學報,1998-8
21、甘薯莖尖分生組織培養及快速繁殖技術研究,河南農業大學學報,1998/02
22、松羅鐵蘭的離體培養和快速繁殖技術研究,河南農業大學學報,1998/03
23、油菜素內酯和多效唑對玉米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的影響,中國農學通報,1998/02
承擔課題:
1、牡丹轉基因技術研究,省科技廳。
2、仙客來離體快繁技術研究,省科技廳。
3、牡丹新品種選育,市科技局。
4、牡丹離體快繁技術研究,市科技局。
『柒』 牡丹嫁接後的管理
嫁接繁殖是目前牡丹苗木快繁最主要的方法,繁殖量大,並且性狀穩定,成苗率回高,也是甘肅中答川紫斑牡丹和油用牡丹的主要繁殖方式,具體操作:在10月中下旬嫁接,栽植後應立即於封好的土埂上覆蓋一層塑料薄膜,或者在封好的土埂上搭設高20-30cm,寬30- 50cm的小拱形架,上蓋塑料薄膜,以提高地溫,促進生根,可明顯提高成活率,以搭設小拱棚為最佳。翌年2-3 月氣溫回升時,去掉薄膜,把土埂上部土層稍微松一松,以利接穗萌發出土。如果土層較厚,可去掉一部分,但在頂芽上部的土仍應留3-5cm,讓幼芽自行長出,不宜把幼芽扒出土外,以防受凍害(倒春寒)。枝梢展葉以後,就要進行中耕除草鬆土和病蟲害防治等日常管理工作,若有花蕾出現,應及時摘除,以集中養分供應苗木生長。砧木介面以下萌發的新枝,要及時抹掉,如果土壤乾旱,可開溝滲澆,勿漫灌。
『捌』 如何繁殖栽培皇後葵繁殖
皇後葵別稱為金山葵,山葵,女王椰子,克利巴椰子,學名為Syagrus romanzoffianum(Cham.)Glassm.[科屬]棕櫚科鳳尾棕屬常綠喬木,干單生直立,高達10米以上,中,上部稍膨大,光滑有環紋,羽狀復葉,全裂,長2--5米,裂片多數,線狀披針形,綠色。
[分布]原產於巴西,阿根廷,玻利維亞等國,我國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地很早就有引種栽培。
[習性]喜溫暖,濕潤,向陽和通風的環境,生長適溫為22--28攝氏度,能耐-2攝氏度低溫,可耐短時間-5攝氏度以下低溫,要求肥沃而濕潤的土壤,有較強的抗風性,能耐鹽鹼,較耐旱。
[繁殖]播種繁殖。果實當年或隔年成熟。鮮果乾粒重五千克左右,果實採收浸漚後,去除果肉,將種子播於苗床上,覆蓋1--2厘米厚細沙,播種後經常保持濕潤,2--6個月後出芽。皇後芽種子的發芽類型為毗鄰型,初生葉偉全緣亞型。幼苗生長緩慢,須到翌年才能移植。
[栽培]皇後葵性喜溫暖,潮濕,陽光充足的環境,要求土層深厚,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等到苗高50--60厘米時再定植大田,皇後葵雖管理粗放,但生長期間要定期補充肥料。旱季可適當澆些水,以保證其旺盛生長的需要。少有病蟲害。
[應用]皇後葵樹干挺拔,簇生在頂上的葉片,猶如鬆散的羽毛,酷似皇後頭上的冠飾,可作庭院觀賞或行道樹。亦可作海岸綠化樹種。
同屬常見栽培種還有:五列皇後椰,高達12米,胸徑25厘米,羽狀葉達30片,略帶螺旋狀排列成5縱裂,長3米。耐旱,耐瘠,可種植於公園等作為主景植物。因其樹體適中,也特別適合庭院的美化。原產巴西。
薔薇如何繁殖
不少花友看到漂亮的薔薇,不知道薔薇如何繁殖,相比月季,薔薇更容易繁殖,因為薔薇扦插成活率很高,當然除了扦插薔薇繁殖還可以選擇壓條、分株、甚至播種等方法,不過對於普通花友來說扦插是最簡單快捷的方法。
薔薇扦插繁殖可以保持品種固有特性,能在短期內實現快速繁殖,操作簡便,因此在薔薇繁殖中常被採用,下面來給花友說說薔薇扦插繁殖的一些要點:
1、扦插時間:除了夏季,其他時候都可以。
2、枝條的選擇:當年上年的無病害的枝條均可(半木質化的最佳)。
3、枝條的處理:枝條粗細(0.2cm-.08cm直徑都可以),長度(8cm-15cm長都可以),留3-4節,土中埋1-2節。
4、扦插的介質:有條件的可以用純蛭石或者珍珠岩來扦插,如果沒有條件的用普通園土也可以。
5、扦插後管理:插後適當遮陰,無須精心照理。
梅花的繁殖栽培技術
梅花又名春梅,屬薔薇科李屬,是落葉喬木,枝繁葉茂,樹姿優美,2--3月份梅花盛開,五色繽紛,是城鎮綠化和家庭養花的常用樹種之一。梅花繁殖常以嫁接為主,壓條、扦插也能成活,在雜交培育新品種和培育砧木時,也可採用播種繁殖。
一、嫁接繁殖嫁接是繁殖梅花最常用的方法,成活率極高。砧木可用桃(毛桃、山桃)、杏和梅的實生苗或桃、杏的根。
1、春季嫁接。早春發芽前可採取切接、皮下接(砧木較大者),也可用芽接(包括長片小芽腹接)、劈接等。
2、夏季嫁接。在第1次新梢成熟、第2次新梢萌發前,進行接穗帶葉劈接。劈接適於多品種嫁接或高枝換冠,但必須套袋保濕遮蔭。
3、秋季嫁接。冬季宜採用腹接,最好採用長片小芽全封閉腹接。此法操作簡單,癒合好,成活率高,風吹不易折斷。如當年不萌發,翌年春季樹液開始流動時,則在芽眼處輕挑一小孔,芽就能萌發出來。
4、冬季嫁接。冬季採用根接法效果很好方法是:在冬季休眠期,將桃、杏或毛桃健壯無病蟲害的新根(直徑1厘米或更大)小心挖出,盡量保留須根,然後剪成10-15厘米長的小段備用。粗者採用切接和皮下接,細者(直徑1厘米左右)採用劈接,接後栽入背風向陽不積水的砂壤土中,覆土埋住綁扎處,澆透水。冬季管理粗放,翌年春季即能萌發。此法嫁接發芽早、長勢快。嫁接新株1-2年後開花。
二、扦插育苗在落葉後的11-12月或早春開花後,截取1年生粗壯枝條(不帶花芽),長10--18厘米,插入砂壤土苗床,入土部分約為1/2,株行距10厘米20厘米。插後保持半墒,注意澆水等管理工作。春插者越夏期間須搭蔭棚。
三、壓條繁殖在2-3月,選生長茁壯的1-3年生長枝,在母株旁挖一深溝,於枝條彎曲處下方淺切3刀,然後覆土,上面壓塊磚,生根後截離母體。高壓可於霉雨季節在母樹上選適當枝條稍微刻傷,用塑料薄膜包一些混合土,兩頭扎緊,保持溫度。1個月後檢查,已生根者可在壓條之下截一切口,深達中部,再過20--40天全部切離母體,移到大田培育。
四、播種繁殖在6-7月份採收果實,攤放後熟,洗出種子晾乾。秋季或早春條播,株行距為10厘米25厘米。
紫斑牡丹如何繁殖
選當年生牡丹健壯的萌櫱枝於9月前後將枝條剪成帶2~3個芽的插穗,用NAA萘乙酸(NAA)(500 mg/L)或IBA吲哚丁酸(IBA)(300 mg/L)速蘸1-3秒,扦插在沙質壤土上,在18~25 ℃條件下20~30 d可以產生不定根,2個月後形成6~10 cm長的根系;牡丹在開花後15~20 d從莖的中部取單芽的莖為插穗,插入潔凈河沙基質中5~6 cm,保持基質濕潤,置於庇蔭處,冬季覆以3~4 cm河沙和10~20 cm的枯落物,翌年開春移植,生根率可達90%。
牡丹扦插雖能成活,但生長緩慢,護理困難,具體操作中還有許多技術不夠成熟,生產上一般較少採用。但是,牡丹扦插繁殖能夠提高繁殖系數,在牡丹組培尚未成功前,在採用現代化的育苗技術和先進設備的基礎上,牡丹扦插繁殖將是牡丹快繁和牡丹產業化的發展方向 。
『玖』 小牡丹怎麼扦插
扦插也稱插條,是一種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莖、葉、根、芽等(在園藝上稱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後就可栽種,使之成為獨立的新植株。在農林業生產中,不同植物扦插時對條件有不同需求。了解和順應它們的需求,才能獲得更高的繁殖成功率。
嫩枝插 是在植物的生長期間(以雨季最適宜)所進行的帶葉扦插。選擇當年生發育充實的半成熟枝條作插穗,長度一般為10 cm左右,保證每個插穗帶兩到三個葉片,以便它們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料,促進生根。如葉片較大,可只留一片或將葉片剪去一部分,以減少蒸發量。草本植物的嫩枝插最好選取枝梢部分,可大大提高成活率,且能迅速獲得理想株形。紫背大葵的扦插就屬於嫩枝插。
水插 即把插穗基部先浸泡在水中,定期換水,等生根後再移植到土中。豆瓣綠的莖和葉都可以水插。
扦插法 - 注意事項
為了保證扦插的成活,必須注意以下幾個關鍵性的問題:
1.插穗的選擇和處理。要選擇生長健壯沒有病蟲害的枝條作插穗。選好插穗後要精心處理。嫩枝插的插穗采後應立即扦插,以防萎蔫影響成活。多漿植物(如仙人掌等),剪取後應放在通風處晾幾天,等切口略有干縮再扦插;或用微火略燒烤下面切口,以防止腐爛。一般植物插穗的下面切口如沾一些剛燒完的草木灰,也有防止腐爛的作用。
2.溫度。一般植物的扦插以保持20~25 ℃C生根最快。溫度過低生根慢,過高則易引起插穗切口腐爛。所以,如果人為控制溫度的條件,一年四季均可扦插。自然條件下,則以春秋兩季溫度為宜。
3.濕度。扦插後要切實注意使扦插基質保持濕潤狀態,但也不可使之過濕,否則引起腐爛。同時,還應注意空氣的濕度,可用覆蓋塑料薄膜的方法保持濕度,但要注意在一定時間內通氣。
扦插法 - 方法
扦插法扦插法
扦插繁殖是目前花卉栽培上常用的一種繁殖方法。它是切取花木的根、枝、芽、葉等的一部分,插入基質中,使其生根發芽,形成新植株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是根據各種花卉植物的各器官的再生能力決定的。依扦插材料不同,可分為以下3種方法:
(1)枝插。又名莖插。它是一種應用廣泛、大量繁殖苗木的方法。分為硬枝扦插、嫩枝扦插和單芽扦插等。
(2)根插。分為埋根法、直插法等。
(3)葉插。分為直插法、平置法等。此外,還有水插法等。
扦插法 - 什麼樣的莖段易於扦插成活?
用於扦插的莖段生理苗齡不宜過老,生理苗齡愈幼嫩,所含有植株自己產生的內源激素(吲哚乙酸、赤黴素和細胞分裂素)的比例愈適宜,扦插後愈易生根成活。莖尖扦插生長優勢很強,表現生根多、快、長,幼苗健壯,成活率高,產量比下邊的單節高1倍以上。下邊的單節扦插莖段生長勢相對差,植株成活率低,產量明顯下降。下邊的各節段所處生理苗齡相對較老,體內含有植株合成的干物質和脫落酸相對較多,扦插時需用生根劑處理才能提高成活率。衰老的下部莖段扦插後往往不生根,腋芽直接形成一個氣生塊莖。
用適齡的幼齡母株的頂部莖段作插條是最好的,不需要使用任何外源的生根激素即可生根。如用已經出現復葉的莖段或植株下部的莖段作插條,則建議使用生根劑,以促進生根。帶有不同葉數的莖段扦插效果不同,隨莖段葉數的增多,扦插成活率提高,扦插後17天測定,株高、根數、根長隨葉數的增多而增加,但帶有3葉與4葉的莖段差別不大。頂端帶有莖尖的莖段,由於頂端優勢的影響,扦插後成活率達100%,生長健壯,株高、根數、根長均高於其它莖段。不同基因型的品種在相同情況下,成活率變化不大,早、中、晚熟品種都適應在基質上進行扦插。
扦插母株生長健壯,插條數相應增加,形成的塊莖也大。只要母株生長迅速,不斷萌生新枝條,就可以不斷取用。扦插快繁的速率取決於扦插苗成活、生根的速率和母株的繁殖系數(即從一個母株上可以切取多少扦插條)。
扦插法 - 如何用扦插法繁殖花卉?
(1)軟材扦插,又稱綠枝插。插穗采自當年生長發育充實的,尚未木質化的半成熟枝條,大多數植物於5月至7月上旬扦插。插穗一般應保留2—3個葉片,以促生根,如葉過大,可剪去一半。插穗剪口應在節下1毫米左右,傷口要削平。(2)硬材扦插,即硬枝扦插。於休眠期進行。促進生根的方法,目前應用較多的是生長素,如萘乙酸、2,4—D、使用濃度為500—2000PPM,因材料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