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魂講解

梅花魂講解

發布時間: 2025-08-29 03:23:19

⑴ 6課、梅花魂的資料

《梅花魂》,寫的是一位老華僑十分珍愛墨梅圖,在回國之際把墨梅圖和綉著血色的梅花手絹鄭重地交給外孫女讓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過贊美梅花來頌揚像梅花一樣有氣節的中國人,寄託了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文章通過闡述老人對一幅墨梅的珍愛透析出梅花那堅貞不屈的氣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進而通過貫穿在全文中老人的三次流淚更讓讀者感受到一個僑居在異鄉的老人一份對祖國深切熱愛和眷戀之情。

梅花有怎樣的精神吸引著作者呢?
作者簡介
陳慧瑛,著名女作家、女詩人。祖籍福建省,1937年生於新加坡(即文中「星島」)。1967年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無名的星》、《月是故鄉明》、《芳草天涯》、《竹葉三君》等。 現任廈門市人大僑務外事委員會主任、廈門市作家協會主席。兼任中國散文詩學會副會長、中國散文學會理事。
作者作品
一個華僑書香世家,後回祖國求學,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16歲起在正式報刊發表文學作品。 十幾年來,在中國內地及歐美、東南亞、港澳台等地200多家報刊發表散文、詩歌、報告文學、小說等作品共500多萬字,有各種作品在國內外文學評獎活動中獲獎。已出版《歸來的啼鵑》、《月是故鄉明》等16部著作,其中《無名的星》榮獲中國作協1989年舉辦的全國優秀散文集大獎。
主要內容
本課以梅花為線索,講了外祖父的幾件事,從中表現了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 課文由故鄉梅花的開放引出了對摯愛梅花的外祖父的回憶,然後具體敘述了反映外祖父喜愛梅花、思念祖國的幾件事,最後又借梅花點明了外祖父的愛國心。 本課的重點是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寫愛梅花,是因為梅花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徵,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愛梅花和愛祖國是統一的。因此,課文中寫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寫外祖父對祖國的懷念之情,如,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著讀著就流出眼淚,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大哭起來;有的卻是通過寫愛梅花而間接反映外祖父的愛國心的,如,對一幅墨梅圖的珍愛,在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在快要開船時把綉著梅花的手絹給了外孫女。 對小學生來講,本課的難點較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是第二自然段中外祖父讀的一些古詩詞。「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意思是: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過節的時候格外思念故鄉的親人。「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是王維《山中送別》中的詩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綠草如茵的時候,您能回來嗎?(「王孫」是古代對人的尊稱)「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是北宋詩人秦觀的詞《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在空中隨風飄飛的落花,輕飄飄的,好像夜裡的夢;滿天無邊無際落著的雨絲,千條萬縷,就和這心裡郁積的愁一樣多。
2、
是外祖父贊美梅花的一段話。這段話講了三層意思:第一層是贊揚梅花那種不怕嚴寒、不怕「風欺雪壓」的品格;第二層是說我們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那種「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精神;第三層是對外孫女的勉勵,希望她學習梅花的品格。
3、
是課題。《梅花魂》中的魂,在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種「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精神,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寫作特點:本文在寫作上主要表現出三個特點: 其一是借物喻人 用借物喻人,使抽象的感情具體化,本文用擬人手法寫梅花的高貴品質,體現了作者對這種高貴品質的追求,突出他對外祖父的思念。 其二是採用了倒敘方式,這樣便造成了懸念,加強了文章的藝術效果。 其三是首尾呼應。開頭寫看見梅花,聞到梅花的幽芳,總是想起「飄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結尾寫每次看到墨梅圖和綉著血色的梅花的手絹,就想到「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這樣首尾呼應,突出了老華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通過哪幾件事表達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 。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梅花魂」的「魂」是什麼意思?。 4.找出描寫外祖父喜愛梅花的句子讀一讀,體會這些句子對表達外祖父的思鄉之情有什麼好處。 5.體會文中幾句詩句和梅花相乾的地方。
教學建議
1.本課是選讀課文。通過老師的詳細講解和學生自主學習、交流討論,使學生深入到本課之中。除了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外,還應力求使學生在下列幾方面有所感悟。 一是要讓學生弄清外祖父為什麼常常教「我」讀唐詩、宋詞,而且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之類的句子,就流下眼淚。要讓學生懂得,唐詩、宋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它滲透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外祖父常常教「我」讀這些詩詞,目的是使「我」從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同時借教讀這些詩詞,寄託自己對祖國的思念之情。每當讀到「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這些詩句,就勾起了外祖父對祖國的無限思念,漂泊他鄉的濃濃愁緒,就不由得流下了眼淚。 二是要弄清外祖父愛梅花、送梅花圖和愛祖國之間的關系。可著重引導學生通過讀外祖父關於梅花的一段話懂得,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因此,他把梅花看得比什麼都珍貴。可見,外祖父愛梅花,實際上反映了他對祖國的愛。 2.外祖父為什麼要保存這幅梅花圖的原因:是因為外祖父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以梅花托物言志。可以看出對梅花和祖國的熱愛與思念之情。現在把它送給外孫女又是為什麼:因為外祖父想讓我跟梅花一樣,無論在怎樣的環境里,總要有一種堅強不屈的精神,不肯低頭。外祖父把梅花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中華民族的精神是什麼?用「——」畫出來。 3.課文中引用的一些唐詩、宋詞,有的表現了思鄉之情,有的表現了濃重的愁緒。教學時只要讓學生大體理解即可,不必作過多講解。如果學生有興趣,可把原詩詞抄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讀讀。 4.本課語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以便更好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5.下列詞語解釋,僅供教師參考。 朵朵冷艷,縷縷幽芳:冷艷,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艷和幽芳寫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鄉:指職業、生活不穩定,在遠方東奔西走。 葬身異國:指屍體埋葬在外國,也就是死在外國。 文壇:文藝界。 頗:很。頗負盛名就是名氣很大。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傳下來的器物,是很值錢的東西。 玷污:弄臟。 杭綢:杭州一帶出產的絲綢,是很珍貴的。 骨氣:剛強不屈的氣概。 折節:屈服。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時期。 無所謂:說不上。 眷戀:深切地留戀。 境遇:境況和遭遇。
參考資料
星島即新加坡,又稱獅城、星洲。 《山中送別》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全詩是: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浣溪沙》北宋詩人秦觀的詞。全詞是: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教授 陳慧瑛,女,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教授,博士生導師。 1934年6月15日生於上海市,原籍江蘇吳縣 1940-1953年 在上海民智小學、民智中學、真如中學高中畢業 1953-1957年 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德語系畢業 1957-1959年 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任教 1959-1963年 在原民主德國萊比錫卡爾·馬克思大學讀研究生 1963-1984年 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任教 1985-1986年 在聯邦德國海德堡大學進修 1986-1993年 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任教 1994-1995年 在聯邦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系任教 1995- 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任教 近十年的出版物; 1. 《國際社會學家辭典(下卷)》,(威·伯恩斯多夫/霍·克諾斯普主編。)1990年11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參與部分翻譯 2. 《高等學校德語專業高年級德語教學大綱,1993年6月,北京大學出版社,為大綱研訂組組長 3. 《西方名著入門(文學2)》,1995年6月,商務印書館出版,譯托馬斯·曼的《馬里奧和魔術師》 4. 《簡明漢德辭典》,商務印書館,承擔1/5編寫任務 5. 《重返德累斯頓一睹〈綠穹隆〉一易北河之濱紀行》,1990年1月,《東歐》雜志第1期,全部 6. 《淺談全國高等學校德語專業高年級大綱,兼談"德語作為外語"新專業》,1990年,《外語界》第4期
背景介紹
新加坡,又稱「星島 新加坡
」、「獅城」、「星洲」等。
編輯本段課文分段
第一段
(1自然段):寫山梅花而引起回憶:
第二段
(2~15自然段):回憶與梅花有關的一些往事。這一段又分為兩層:
第一層
(2~3自然段):寫時刻思念祖國的外祖父和他所珍藏的梅花圖。
第二層
(4~15自然段):寫臨別回國前,外祖父送給我梅花圖和有梅花圖案的手絹。贊揚梅花的高貴品質,抒發了老華僑的熱愛祖國的情懷。
第三段
(16自然段):照應開頭,贊揚華僑的愛國精神。 閱讀鏈接 故鄉 沒有離開故鄉的時候, 故鄉,是一幅鋪在地上的畫。 我在畫中走來走去, 只看到天邊遙遠的雲霞。 遠遠地離開了故鄉的時候, 故鄉,是一幅掛起來的畫。 一抬頭,便能看見, 每當月下,透過一層薄薄的紗。 本文作者楊牧。

⑵ 梅花魂 中的外祖父為什麼不能回國要求五個原因

外祖父不能回國原因:

1、外公的年紀太大了,不能跟我們一起回去了。

2、當時交通不便,回國需坐船,外祖父年紀大,經不起折騰

3、當時國人對資產階級的敵視

4、當時國內環境混亂,大環境下外祖父不適宜回國

5、外祖父身份敏感,在當時被列入「資產階級」,「地主」,回國後恐遭遇不必要的麻煩。

原文欣賞

故鄉的梅花又開了。那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的梅花,總讓我想起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我出生在東南亞的星島,從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輕時讀了不少經、史、詩、詞,又能書善畫,在星島文壇頗負盛名。

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常常抱著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讀唐詩宋詞。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這時候,我會拍著手笑起來:「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總是搖搖頭,長嘆一口氣,說:「鶯兒,你還小呢,不懂!」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獨書房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歲那年,有一回到書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個臟手印,外祖父頓時拉下臉來。

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訓罷,便用保險刀片輕輕颳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看見慈祥的外祖父大發脾氣,我心裡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畫梅,有什麼稀罕的呢?

有一天,媽媽忽然跟我說:"鶯兒,我們要回中國去!」

「干嗎要回去呢?」

「那兒才是我們的祖國呀!」

哦!祖國,就是那地圖上像一隻金雞的地方嗎?就是那有長江、黃河、萬里長城的國土嗎?我歡呼起來,小小的心充滿了歡樂。

可是,我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親愛的外祖父。我問媽媽:「外公走嗎?」

「外公年紀太大了……」

我跑進外祖父的書房,老人正躺在藤沙發上。我說:「外公,你也回祖國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了起來……

離別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書房裡,鄭重地遞給我一卷白杭綢包著的東西。我打開一看,原來是那幅墨梅,就說:「外公,這不是您最寶貴的畫嗎?」

「是啊,鶯兒,你要好好保存!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

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經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國的那一天正是元旦,雖然熱帶是無所謂隆冬的,但臘月天氣,也畢竟涼颼颼的。外祖父把我們送到碼頭。赤道吹來的風撩亂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銀發,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

船快開了,媽媽只好狠下心來,拉著我登上大客輪。想不到淚眼蒙矓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遞給我一塊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綉著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過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這幅梅花圖和給我的手絹,就想到,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本文已選自小學生人教版教科語文五年級上冊、鄂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材)

(2)梅花魂講解擴展閱讀

《梅花魂》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這一單元是以「思鄉懷鄉」為專題,安排有兩篇精讀課文和兩篇略讀課文,使學生能夠通過這一單元文本的學習,在閱讀文本,品讀文本的過程中,感悟到作者以及文本的中人物,對自己故鄉和祖國的熱愛之情。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梅花魂》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課文從故鄉的梅花又開了引入,追憶了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的一些往事。通過對外祖父珍愛梅花,在歸國之際將墨梅圖與綉著血色梅花的手絹送給外孫女的回憶,體現了外祖父對祖國的深深眷戀之情。

整篇課文還借物喻人,用梅花來贊譽中華兒女的品格,從中表達了外祖父對中華兒女以及祖國深深的愛意。課文感情真摯,語言優美。選編本文的意圖在於:通過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與感悟,能夠領會到文本中所傳達的深深愛國之情,從而激發學生自身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本課以梅花為線索,講了外祖父的幾件事,從中表現了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

課文由故鄉梅花的開放引出了對摯愛梅花的外祖父的回憶,然後具體敘述了反映外祖父喜愛梅花、思念祖國的幾件事,最後又借梅花點明了外祖父的愛國心。

本課的重點是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寫愛梅花,是因為梅花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徵,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愛梅花和愛祖國是統一的。

因此,課文中寫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寫外祖父對祖國的懷念之情,如,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著讀著就流出眼淚,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大哭起來;有的卻是通過寫愛梅花而間接反映外祖父的愛國心的,如,對一幅墨梅圖的珍愛,在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在快要開船時把綉著梅花的手絹給了外孫女。

對小學生來講,本課的難點較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是第二自然段中外祖父讀的一些古詩詞。「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意思是: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過節的時候格外思念故鄉的親人。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是王維《山中送別》中的詩句,意思是:春天綠草如茵的時候,您能回來嗎?(「王孫」是古代對人的尊稱)「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是北宋詩人秦觀的詞《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在空中隨風飄飛的落花,輕飄飄的,好像夜裡的夢;滿天無邊無際落著的雨絲,千條萬縷,就和這心裡郁積的愁一樣多。

是外祖父贊美梅花的一段話。這段話講了三層意思:第一層是贊揚梅花那種不怕嚴寒、不怕「風欺雪壓」的品格;第二層是說我們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那種「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精神;第三層是對外孫女的勉勵,希望她學習梅花的品格。

是課題。《梅花魂》中的魂,在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種「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精神,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寫作特點:本文在寫作上主要表現出三個特點:

其一是借物喻人

用借物喻人,使抽象的感情具體化,本文用擬人手法寫梅花的高貴品質,體現了作者對這種高貴品質的追求,突出他對外祖父的思念。

其二是採用了倒敘方式,這樣便造成了懸念,加強了文章的藝術效果。

其三是首尾呼應。開頭寫看見梅花,聞到梅花的幽芳,總是想起「飄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結尾寫每次看到墨梅圖和綉著血色的梅花的手絹,就想到「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這樣首尾呼應,突出了老華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梅花魂

⑶ 梅花魂中的魂在文中是指什麼,梅花魂,即什麼,在本課是指什麼

本課的重點是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即梅花魂)。魂指的是梅花的不畏寒冬,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精神。

外祖父贊美梅花的一段話。這段話講了三層意思:第一層是贊揚梅花那種不怕嚴寒、不怕「風欺雪壓」的品格;第二層是說我們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那種「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精神;第三層是對外孫女的勉勵,希望她學習梅花的品格。

寫愛梅花,是因為梅花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徵,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愛梅花和愛祖國是統一的。因此,課文中寫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寫外祖父對祖國的懷念之情。

如,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著讀著就流出眼淚,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大哭起來;有的卻是通過寫愛梅花而間接反映外祖父的愛國心的,如,對一幅墨梅圖的珍愛,在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在快要開船時把綉著梅花的手絹給了外孫女。

(3)梅花魂講解擴展閱讀:

《梅花魂》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陳慧瑛寫的眾多文學作品中的一篇。這篇文章講的是:由故鄉梅花的開放引出來了對深愛梅花的祖父的回憶,然後具體敘述了外祖父喜愛梅花,思念祖國的故事。

小時候,外祖父常常教「我」讀唐詩宋詞,但一提及家鄉,他就會悄然落淚;五歲時,「我」弄臟了他最珍愛的墨梅圖,他異常生氣,並用行動告訴「我」——清白的梅花不可玷污。

當「我」要回到祖國時,外祖父不禁失聲痛哭,因為他不能回到祖國,去看一看那條永遠矗立在世界之巔的東方巨龍!於是,墨梅圖與綉著血色梅花的手絹便被「我」時刻珍藏,當然,還有身在異鄉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

我們不會忘記,祖國永遠是我們溫暖的家,我們也不能忘記,祖國曾歷經的坎坷與磨難!可是,一滴淚珠調動著我們的思國之情;一枝梅花,扣動著每一位中國人的愛國心弦。

一番教導,讓我就此明白了一個道理——旁的花,只會春暖綻放,但梅花,愈寒,愈秀,愈風欺雪壓,愈頂天立地,從來不會低頭折節。

⑷ 誰知道梅花魂的魂指什麼

本課以梅花為線索,講了外祖父的幾件事,從中表現了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
課文由故鄉梅花的開放引出了對摯愛梅花的外祖父的回憶,然後具體敘述了反映外祖父喜愛梅花、思念祖國的幾件事,最後又借梅花點明了外祖父的愛國心。
本課的重點是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寫愛梅花,是因為梅花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徵,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愛梅花和愛祖國是統一的。因此,課文中寫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寫外祖父對祖國的懷念之情,如,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著讀著就流出眼淚,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大哭起來;有的卻是通過寫愛梅花而間接反映外祖父的愛國心的,如,對一幅墨梅圖的珍愛,在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在快要開船時把綉著梅花的手絹給了外孫女。
對小學生來講,本課的難點較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第二自然段中外祖父讀的一些古詩詞。「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意思是: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過節的時候格外思念故鄉的親人。「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是王維《山中送別》中的詩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綠草如茵的時候,您能回來嗎?(「王孫」是古代對人的尊稱)「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是北宋詩人秦觀的詞《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在空中隨風飄飛的落花,輕飄飄的,好像夜裡的夢;滿天無邊無際落著的雨絲,千條萬縷,就和這心裡郁積的愁一樣多。
二是外祖父贊美梅花的一段話。這段話講了三層意思:第一層是贊揚梅花那種不怕嚴寒、不怕「風欺雪壓」的品格;第二層是說我們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那種「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精神;第三層是對外孫女的勉勵,希望她學習梅花的品格。
三是課題。《梅花魂》中的魂,在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種「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精神,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www.jinhuier.net
二、學習目標
1.認識「撩、眷」兩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基本讀懂課文,感受外祖父對祖國無限眷戀的思想感情,領悟梅花那種不畏「風欺雪壓」的品格。
www.jinhuier.net
三、教學建議
1.本課是略讀課文。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在教師組織引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通過學生自主學習、交流討論,除了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外,還應力求使學生在下列幾方面有所感悟。
一是要讓學生弄清外祖父為什麼常常教「我」讀唐詩、宋詞,而且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之類的句子,就流下眼淚。要讓學生懂得,唐詩、宋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它滲透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外祖父常常教「我」讀這些詩詞,目的是使「我」從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同時借教讀這些詩詞,寄託自己對祖國的思念之情。每當讀到「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這些詩句,就勾起了外祖父對祖國的無限思念,漂泊他鄉的濃濃愁緒,就不由得流下了眼淚。
二是要弄清外祖父愛梅花、送梅花圖和愛祖國之間的關系。可著重引導學生通過讀外祖父關於梅花的一段話懂得,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因此,他把梅花看得比什麼都珍貴。可見,外祖父愛梅花,實際上反映了他對祖國的愛。
2.課文中引用的一些唐詩、宋詞,有的表現了思鄉之情,有的表現了濃重的愁緒。教學時只要讓學生大體理解即可,不必作過多講解。如果學生有興趣,可把原詩詞抄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讀讀。
3.本課語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以便更好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4.下列詞語解釋,僅供教師參考。
朵朵冷艷,縷縷幽芳:冷艷,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艷和幽芳寫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鄉:指職業、生活不穩定,在遠方東奔西走。
葬身異國:指屍體埋葬在外國,也就是死在外國。
文壇:文藝界。
頗:很。頗負盛名就是名氣很大。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傳下來的器物,是很值錢的東西。
玷污:弄臟。
杭綢:杭州一帶出產的絲綢,是很珍貴的。
骨氣:剛強不屈的氣概。
折節:屈服。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時期。
無所謂:說不上。
眷戀:深切地留戀。

⑸ 小學語文說課稿:《梅花魂》

小學語文說課稿:《梅花魂》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梅花魂》,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說課稿:《梅花魂》1

一、先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這篇回憶錄,以倒敘的手法給孩子們勾畫出了一位遠在異鄉的老華僑也就是「我」的外祖父與梅花之間的那份深情。梅花身上秉承的堅強、氣節正是老華僑的化身,也是老華僑眷念故土的寄託。整篇文章以梅花喻人,以梅花魂喻國人之氣節。透過「我」的記憶,追溯了我、外祖父關於梅花發生的五件事,雖然在敘述上有詳有略,但無論是外祖父贈梅,望梅、還是護梅,其實都是在揭示梅花身上蘊涵的魂魄,影響「我」要做一個具有梅花秉性的人。文中細致的描寫了外祖父愛梅花的每個動作、神情,讓孩子們能在閱讀中從細微處體會出這位老人愛梅花,在梅花身上寄託了這分愛祖國的情誼。

文章結構嚴謹,做到了前後呼應,首位相連。開頭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結尾是看到梅花圖而想到外祖父那顆眷戀祖國的心。這樣不僅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而且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我們不難發覺藏在梅花下的那一位身在異鄉的華僑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2、教學目標:

⑴ 知識目標: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了解課前後照應,首相連的特點。

⑵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外祖父酷愛梅花,眷念祖國的情感。

⑶ 情感目標:了解梅花的品格,做一個有梅花品性的人。

接下來看教學重難點。

3、教學重點:反復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外祖父愛梅花,並在愛梅花中寄託愛祖國的感情。

4、教學難點:體會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做一個有梅花品性的人。

二、教學方法

1、教師教法:針對五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本單元的文本特點,我選擇了以下教法。

圖文結合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插圖中人物神情,勾畫對應文本,來體會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對故土的眷念。

聯想理解法:為使學生旁徵博引,學以致用,聯系學生課外閱讀的如王安石的《梅花》詩等名作,舉例說說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高潔氣節的人,幫助學生體味梅花傲雪的精神,產生贊揚並學習這種品格的動機和願望。也使學生明白外祖父愛梅花即是愛祖國這一思想感情。

讀中品,品中悟:朗讀是與文本對話的工具,教師利用深情並茂地朗讀,用飽滿的真摯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同時激發學生朗讀的願望。在反復誦讀品味重點句子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用情感驅動學習,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把人家的秉性變成自己的,從而產生與主人公相同的思索和共鳴。

2、學生學法有:

合作交流:讓學生在互相傾聽中發揮主觀能動性,不僅避免了教師教學的單一性,同時還不斷豐富了文本的情感內容。

圈點勾畫,談體會:文本中的重點詞句是幫助學生體驗情感的載體,所以學生的體會都是在教師引導下從圈點勾畫的地方中產生的。

三、第二課時教學流程

我將從以下五個環節安排教學。初讀課文,理清思路,品梅花秉性,悟愛國深情,成民族氣節,題文結合,寫法呈現,課堂小結,課外拓展。

(一)、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語言導入:梅花向來都是文人墨客筆下贊頌的對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樣優美的詩句可謂字字含情,句句鏗鏘。文中我的外祖父對梅花更是情有獨鍾,圍繞梅花作者回憶了哪幾件往事呢?(師板書:護圖,送圖,贈絹)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創設是為幫助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知文本的主線,同時又有助於把握課文重點,為進入精讀鋪墊。)

(二)、重點說品梅花秉性,悟愛國深情,成民族氣節,我把這一重點分成三不來完成

第一步:品花,悟魂。

文章既然以「梅花」為題,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帶領學生品梅花,為悟情鋪路。課前學生收集了相關的寫梅花的名句,對梅花有了自己初步的感知,課堂上給他們展示自己積累的機會,通過他們之間的相互交流,提煉梅花的特質。隨後,我又引導學生尋找勾畫文中描寫梅花的詞句,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緊扣關鍵詞,從「冷艷、幽芳」,從4個愈和3個最中更深層次的體會梅花的魂既是梅花的精神,也就是堅強耐磨的氣節。在這一步的「品」中,我意在讓學生愛花,贊花,懂花。

第二步:品爺孫事,悟華僑情。

因為有了整體感知環節的鋪墊,學生已經明了課文發生在爺孫倆身上的五件事,這一步的「品」就是要學生從這五件事情中人物的語言,神情、動作體會當事人的內心活動,從而實現悟情的目的。

教學中,我將引領學生體會事件中主人公老華僑的不同情感變化。將五件事歸為「落淚、生氣、鄭重其事」三種情緒表現,同時把「品落淚」作為重點。

讀全文,找找外祖父幾次落淚,分別在什麼情況下流淚?幾次落淚給我的感受有什麼不同?根據生的交流侍機板書三次落淚。第一次叫我讀唐詩宋詞時,讀到思鄉的詩句時情不自禁流淚。此刻外祖父想到了些什麼?由此幫助體會外祖父時刻牽掛祖國,心繫祖國的內心世界,同時在教師深情的朗讀感染下指導學生讀出外祖父的傷感、憂郁之情。第二次,當我告訴外祖父回國的消息時,他嗚嗚大聲哭了起來。從開始看見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現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麼,讓學生補充省略號的內容。聯想此時的我會想些什麼?第三處在送別時贈送我手帕時淚眼朦朧,這里對外祖父的外貌作了特寫,讓學生讀描寫外貌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生會想到外祖父老了,已無法達成回國的願望了,但他的心會隨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牽夢繞的祖國。)

這一環節,緊緊扣住了外祖父三次落淚的情景,讓學生透過人物身份和不尋常的舉動感悟到海外遊子的愛國心。作者在描寫這幾次落淚時也伴隨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學生感悟時也有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另外每次展開的學習活動也不同。第一處是讀中悟,第二處是想像悟,第三處是談體會。活動實現了由積累到表達感悟的過程。

對於文中其餘兩件事情的品讀和感悟,我放手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通過勾畫重點詞句去獨立領悟,同時提示學生可以把兩件事做一個對比,從差異中體會人物的內心。學生能從「訓斥、玷污、大發雷霆」等舉措和用詞中感受到外祖父的生氣,對比先前的慈愛,不難領會出對「梅花」圖的珍惜,更能感受到老人對花的愛惜之情。後來,老人鄭重地將心愛的珍藏贈與我時,孩子們回憶先前的嚴厲,再讀老人對花的贊賞,那麼自然清晰地理解了花與老人之間的`情在何處。

第三步,花魂寓人,品民族氣節。

文本的精髓,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文本的語言、內容、情感成為學生自己的特徵,「讓學生主動做一個具有梅花秉性的人」這是我本堂教學希望達到的最終目的,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道理好懂,品質難求,所以這一步「品」一定要是學生自主的「品」,主動的「品」,教師只能無痕的引。

所以,在學生從外祖父愛花的身上悟出了他愛國的情節時,老師用板書中的「花 —— 國」做引子,讓學生結合品花品情的過程去尋找為什麼梅花能成為國的象徵?在討論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學生會再次讀祖父贈梅的那番話,會和文中的「我」一起尋找具有和梅花一樣特質的中國人,領會梅花身上的秉性其實就是蘊藏在中華民族身上堅強的民族氣節,梅花的品質正是中華民族的靈魂,這樣整篇文本的理解又成功濃縮到了文題上。

這一環節以文本為起點,又從文本中拓展,學生在每一次尋找有梅花魂的中國人的過程中,在每一次被這些人物的感動和欣賞中,把梅花的秉性也漸漸根植在自己的內心裡。

(三)、在給大家簡要說說題文結合,寫法呈現。

從題中的花入手,到悟出花魂一樣的民族氣節,學生對於文章為什麼以《梅花魂》為題已經心中有數,教師再次將二者結合,通讀全文,讓學生尋找文本的寫作特點,引出「首尾呼應」,再次深化「主題」,明確花魂貫穿全文,承載著老華僑深切的愛國情感,承載著千千萬萬中國人堅強不屈的民族氣節。

(四)、在教學的結語部分,我給學生一個暢想的空間,給他們一次做英雄的機會,希望他們和我一起愛花、愛國、根植梅花的魂

(五)、在課外拓展的空間里,我不希望學生的感悟隨著文本教學的結束而消失,所以讓他們去尋找自己最崇拜的英雄,尋找隱含在這些人物身上的民族氣節,學做這樣的人。

四、最後說我的板書:

在板書設計中,所有的內容都在於揭示梅花魂之所在,不論是花還是愛國的老人,他們的身上都蘊藏著屬於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民族氣節,也是我和學生們要去體驗和追尋的目標。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梅花魂

花 堅強不屈 國愛

吟詩(流淚)

護圖(生氣)

傷懷(流淚)

送圖(鄭重)

贈絹 (流淚)

小學語文說課稿:《梅花魂》2

《梅花魂》是一篇文筆優美,情感真摯的好文章。我主要要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和說板書設計四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地位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二單元第二篇課文。該單元雖然體裁不同,但都表達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愛國之情。本單元重點訓練的是「前後照應,首尾連貫」與前一組「分清事物的前因後果」緊密聯系。但是本單元又側重於從訓練作文的角度提出,因此,不僅要讓學生明白課文是怎樣做到「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還要在今後的作文寫作中注意應用。

《梅花魂》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這是一篇以敘事為主的文章。文章講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華僑老人,他十分喜愛墨梅圖,在回國之跡把墨梅圖和綉著血色的梅花手絹鄭重的交給我,讓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過贊美梅花來贊美像梅花一樣有氣節的中國人,寄託了老人對祖國的深深的眷戀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課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色,單元目標及要求,根據新課標要求,我設了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並會寫「撩、眷」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梅花魂、縷縷幽香、葬身異國」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理解外祖父愛梅花,並在愛梅花中寄託了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學習這種品格,並培養閱讀思考的習慣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

根據語文新課標要求,單元教學的要求,本課的教學重點如下:

1.通過外祖父愛梅花,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2.了解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

(四)說教學難點:

這篇課文所授的對象為五年級的學生,因此,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在愛梅花送梅花圖中寄託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為本課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1.討論法:學生都比較喜歡提問,老師則要多鼓勵學生敢提問,愛提問,這不僅是教學的需要,也是學生張揚個性的需要。梅花的品格是什麼?「魂」又是什麼?標題的含義又是什麼?這些問題都可以引發學生討論,自由發揮,使他們對學習此文有良好的興趣。

2.品讀法:這篇課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淚,我在這里會讓學生們採用齊讀,默讀,品賞這三次哭,讓學生在學習中更深入了解梅花的含義。感受語言的魅力,體會美好的感情,提升閱讀的樂趣。

(二)說學法

我們班的學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普遍較好,班級同學比較活潑開朗,課堂活躍,比較喜歡搶答問題,在課堂上我採取了多討論,多提問,多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們了解學習此課。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梅花魂》是一篇敘事散文,結合文章的特點和寫作手法,我借鑒了記敘文的引導發現模式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復習導入,回憶上節課內容

(二)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

設計意圖:提出問題,讓同學們默讀課文,通過默讀了解全文,提出問題,使學生默讀時有重點的把握了解點,讓學生能抓住重點事件。同時,在這個環節中我運用了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四)深入理解

1.在這個環節,我會先提出這樣的問題,請同學們快速的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看看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朗讀課文在交流中體會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時不小心弄臟了墨梅圖,外祖父拉下臉來訓斥媽媽。老師追問,從哪裡看出外祖父對這幅墨梅圖的喜愛呢?學生會抓住惟獨,分外,輕輕,慢慢,抹凈等詞語來體會。並且我會讓同學們分析這段用了什麼寫作手法,學生分析是採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當交流的生氣的原因是一幅墨梅圖時,向同學們提出就是一幅,墨梅圖有什麼好生氣的啊?

設計意圖:這個問題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學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義。了解字詞的作用並體會其表達效果,對學生寫作手法的積累,並為下一題做鋪墊。其中我在這個環節中運用了討論法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由老師范讀「臨別贈梅」一段,找出在哪幾句體現了梅花的品格,梅花的品格又是什麼?學生們回答後,提出「魂」的含義是什麼?

插入《紅梅贊》音樂,幫助學生理解梅花魂的含義。

設計意圖:范讀中讓學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品格的回答使學生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層含義,理解「魂」字的含義,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顆愛國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與導語相照應。

(四)品味賞析

1.外祖父贊美梅花頂天立地,堅貞不屈的秉性,可是有件事卻時刻寄託著他的情愫,每當想起就不禁悵然淚下。讀全文,找到外祖父幾次落淚,分別是在什麼時候?學生回答共有三處。幾次落淚給我的感受是什麼?

2.第一次是教我讀唐詩宋詞的時候,讀到思鄉的詩句時,情不自禁的流淚,此刻祖父想到了什麼?由此體會外祖父時刻牽掛祖國,心繫祖國。並且在這里我會指導同學朗讀,讀出外祖父的傷感,憂郁之情。

3.第二次,當我告訴外祖父就要回國的消息時,外祖父竟然嗚嗚的大哭起來,從開始看見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現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麼?讓學生補充省略號的內容,想想此時我會想的什麼?

4.第三次在送別之時贈送我手帕時淚眼朦朧,這里對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寫,讓學生讀描寫外貌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想到外祖父老了,已無法達到回國的心願,但他的心會隨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牽夢繞的祖國。

(五)課堂練筆,把讀寫結合落到實處

(六)指導寫法:讀讀課文開頭和結尾有什麼聯系,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學習「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寫作手法,體會這種寫作手法的好處。

(七)擴展延伸

課內閱讀《我的中國心》,對課文做有益的補充

(八)布置作業

對課堂教學進行鞏固。把課內外聯系起來。

四、說板書設梅花魂

中國心

計意圖:本文由珍愛梅圖——贈送梅圖——三次落淚的過程講起,並且在講解這三個過程時都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華僑老人的愛國之心,華僑老人的中國心。這樣的板書使學生一看即懂,看到板書就能夠明白所講內容及文章重點。

小學語文說課稿:《梅花魂》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梅花魂》這篇課文圍繞一幅梅花圖寫了「我」和外祖父的幾件事,展現了一位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文中的外祖父特別珍惜梅花圖,他認為梅花代表了中國人最美好的品質,在外孫女回國之前,他將梅花圖交給了外孫女,這也寄寓了老人對後輩深沉的希望,即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課文感情真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二)教學目標。

1.會認「葬、腮」等13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探究,體會梅花堅韌高潔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對祖國無限眷戀的深情。

3.學習梅花的堅貞不屈,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意。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習探究,體會梅花堅韌高潔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對祖國無限眷戀的深情。

難點:

學習梅花的堅貞不屈,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意。

二、說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默讀法

本課課前有默讀要求,要繼續鍛煉學生通過默讀獲取信息的能力。

2.發現點拔教學法

本課多次提到梅花,要帶領學生深入分析梅花所代表的意像,引導學生體會梅花所寄寓的愛國情意。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本課的教學同時准備了多媒體課件,內容涵蓋作者簡介和課文生字等內容,輔助教學。

三、說學法。

本課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包括預習生字,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課內主要是正確了解課文內容,正確理解課文的主旨。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的教學課時是一課時,課前要安排預習,教學流程如下:

(一)布置預習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註上音並識記字形、字義。

2.圈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並思考為什麼。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梅,歷來是畫家、詩人所贊美的對象(課件展示贊美梅花的詩句)。她不畏嚴寒、不怕風欺雪壓,頂天立地不肯低頭的秉性,深受古今中國人的喜愛。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珍愛梅花的老人。

二、初讀課文,直奔中心

1.快速默讀課文,疏通字詞。(讀准字音、記住字形)

生字:葬 腮 虯 玷 鄭 秉 颼 碼 撩 朧 絹 僑 眷

2.課文寫了外祖父哪些事?表達了什麼感情?

教外孫女讀詩詞落淚;愛惜墨梅圖;因不能回國而哭;將墨梅圖送給外孫女;贈送梅花手絹。

3.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第二段(2-15)對外祖父的回憶;第三段(16)點明主題

4.再讀課文,說說自己的感受。

三、討論交流,體會情感

1.外祖父為何讀到詩句落淚,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文中哪些地方表現出外祖父愛惜墨梅圖?(拉下臉、訓斥、輕輕颳去、慢慢抹凈)

3.外祖父為什麼這么愛惜墨梅圖?(第13自然段)

舉例中華民族中有氣節的人物,體會外祖父深愛梅花是為了讓自己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國人的氣節。

4.外祖父贈送墨梅圖和手絹的原因。

讓「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國人的氣節,也把他自己對祖國的眷戀之心帶回祖國。

五、升華情感

1.課文寫了幾次外祖父落淚,你體會到了什麼?

一個異國他鄉的華僑老人強烈希望歸國卻無法回國、刻苦銘心的憾事。

2.對課題《梅花魂》中的「魂」有什麼更深的了解。

這梅花魂就是外祖父的愛國心,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海外赤子的一片愛國之心

3.感情朗讀。

六、課文小結

梅花魂是中華民族的魂,也是每一個有氣節的中國人的魂!從對梅花的喜愛中,我們看到的是外祖父不變的中國心。由於歷史原因,有許多像文中的外祖父那樣的中華兒女流落他鄉,他們雖然身在異國,血管里卻始終流動著中國人的血,胸中跳動著一顆顆中國心。

七、板書設計

;

⑹ 搜集:了解 梅花魂 中涉及梅花的詩句的意思出處

《梅》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

《紅梅》
蘇東坡
年年芳信負紅梅, 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 直和根撥送春來。

宋·蘇軾《贈嶺上梅》
梅花開盡白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
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

卜運算元·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卜運算元·詠梅
宋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

元 王冕《墨梅》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⑺ 梅花魂這篇文章怎麼概括

主要內容概括:《梅花魂》這篇課文,寫的是一位老華僑十分珍愛墨梅回圖,在回國之際把墨答梅圖和綉著血色的梅花手絹鄭重地交給外孫女讓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過一個個小故事,為我們勾勒出了一位摯戀祖國的海外遊子形象,梅花與老人交相輝映,融於一體,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贊美梅花來頌揚像梅花一樣有氣節的中國人,寄託了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五件小事: 1.教讀詩詞淚珠落
2.弄臟墨梅發脾氣
3.不能回國嗚嗚嗚
4.贈我墨梅談寓意
5.隨我登船送梅絹。
五件小事的概括對於文章的概括極有幫助。
參考:語文教材全解

熱點內容
夢見種盆栽 發布:2025-08-29 05:27:00 瀏覽:938
贊美紫櫻花 發布:2025-08-29 05:19:43 瀏覽:446
單身狗怎麼罵情人節 發布:2025-08-29 05:19:40 瀏覽:462
七夕玉雕 發布:2025-08-29 05:15:57 瀏覽:824
黑色玫瑰白金 發布:2025-08-29 05:10:52 瀏覽:814
盆景製作動物 發布:2025-08-29 05:04:31 瀏覽:569
荷蘭國際花藝學院 發布:2025-08-29 04:52:31 瀏覽:9
大嶺野櫻花 發布:2025-08-29 04:51:04 瀏覽:576
七夕節情頭 發布:2025-08-29 04:50:24 瀏覽:376
情人節啪啪的教訓視頻 發布:2025-08-29 04:45:24 瀏覽: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