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苷
1. 迎春花的資料簡介
迎春花又名迎春、小黃花等,常在每年的2-4月開花,由於是花卉品種中開花最早的品種,當迎春花開放後,就會迎來百花齊放的春天了,故此得名。迎春花雖然比較不起眼,但是和梅花(詳情介紹)、水仙及山茶花並稱為「雪中四友」,被人們所喜愛。
迎春花
迎春花株高30-100厘米。小枝細長直立或拱形下垂,呈紛披狀。3小葉復葉交互對生,葉卵形至矩圓形。花單生在去年生的枝條上,先於葉開放,有清香,金黃色,外染紅暈,花期2-4月。
中文學名:迎春花
拉丁學名:Jasminum nudiflorum
別稱:小黃花、金腰帶、黃梅、清明花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目:捩花目
亞目:木樨亞目
科:木犀科
亞科:素馨亞科
屬:素馨屬
種:迎春花
命名者及年代:Lindl., 1846
英文名稱:Winter Jasmine
2. 請問迎春花的特點是什麼
學名:Jasminum nudirlorum
英名:Winter Jasmine
別名:迎春、金腰帶、雲南迎春、大葉迎春 、常綠藤狀灌木、迎春柳
科屬 木犀科、茉莉屬
科名:木樨科 、半常綠灌木
特徵
落葉灌木。老枝灰褐色,嫩枝綠色,枝條細長,四菱形。葉對生,小葉3枚或單葉。花著生葉腋,黃色,花冠5裂,先葉開放,具清香。花期3-5月,可持續50天之久。漿果黑紫色。同屬可供觀賞的有探春(J.florim):花期5月。葉互生。雲南黃素馨(J.mesnyi)
高可達5米,分枝很多,枝條直立或彎曲,小枝綠色有四稜角,常呈拱形,紛披下垂。奇數羽狀復葉,小葉3-5枚,小葉呈橢圓狀卵形,邊緣有細毛。花著生上年生枝條的葉腋,有綠色苞片,花冠六裂片,黃色,於早春2-3月先葉開花(先花後葉),故名迎春花。
原產於我國北方,主要分布在華北、遼寧、陝西、山東等省。迎春花較耐寒,喜陽光,耐旱但不耐澇。繁殖以分株、壓條、扦插為主。多用來布置花壇,點綴庭院,是重要的早春花木。
各地常有栽培,供觀賞;我國中部和北部各省也有分布。
葉入葯,消腫解毒,治腫痛惡瘡,躍打損傷;花能解熱利尿,治發熱頭痛,小便熱痛。葉和根均含丁香苷和迎春花苷。 用扦插或壓條繁殖。
葯用價值
【別名】小黃花、金腰帶(《群芳譜》),金梅(《滇志》),黃梅(《植物學大辭典》),清明花(《貴州民間葯物》)。
【來源】木犀科茉莉花屬植物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以葉及花入葯。春季採花,夏季采葉。鮮用或曬干。
【採集】2~4月收采,烘乾。
【性味歸經】
葉:苦,平。
花:甘、澀,平。
【功能主治】
葉:解毒消腫,止血,止痛。用於跌打損傷,外傷出血,口腔炎,癰癤腫毒,外陰瘙癢。
花:清熱利尿,解毒。用於發熱頭痛,小便熱痛,下肢潰瘍。
【用法用量】
葉:2~3錢。外用鮮品搗爛敷患處或煎水坐浴。
花:1~3錢。外用研粉,調麻油搽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枝條細長,呈拱形下垂生長,長可達2m以上。側枝健壯,四棱形,綠色。三出復葉對生,長2—3cm,小葉卵狀橢圓形,表面光滑,全緣。花單生於葉腋間,花冠高腳杯狀,鮮黃色,頂端6裂,或成復瓣。花期3-5月,可持續50天之久。
生態習性 喜光,稍耐陰,略耐寒,怕澇,在華北地區和鄢陵均可露地越冬,要求溫暖而濕潤的氣候,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 質土,在酸性土中生長旺盛,鹼性土中生長不良。根部萌發力強。枝條著地部分極易生根。
繁殖方法 多用扦插。選1年生枝條,剪成15cm長,在整好的苗床內灌透水,水滲後即可扦插。也可干插,即在整好的苗床內扦插後灌透水。扦插可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或春季進行。生根後分栽,亦可分株或壓條繁殖。
栽培與造型 迎春在1年生枝條上形成花芽,第二年春季開花,因此在每年花謝後應對所有花枝短剪,促使長出更多的側枝,增加著花量,同時加強肥水管理。
高幹迎春的培育 可選胸徑2cm以上的水臘苗,早春萌動時在lm處或選一定的高度進行腹接。采當年生迎春枝長8—l0cm作接穗,進行嫁接。接後用薄膜綁緊,套塑料袋,成活抽枝後逐漸將袋撕破透氣放風煉苗,並摘心促抽側枝,培育冠形。
適生范圍 原產我國華南和西南的亞熱帶地區,南方栽培極為普遍,華北、河南均可生長,鄢陵全縣均有栽培生產。
園林用途 迎春枝條披垂,早春先花後葉,花色金黃,葉叢翠綠,園林中宜配置在湖邊、溪畔、橋頭、牆隅或在草坪、林緣、坡地。房周圍也可栽植,可供早春觀花。花、葉、嫩枝均可入葯。
相關傳說
嵩山虎頭峰和萬歲峰中間有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溝,溝口有兩塊磨盤大石頭,石頭上各有一個圓坑,形狀極似馬蹄,當地群眾把這兩個坑稱做「馬蹄坑」,把這兩塊石頭稱做「馬蹄石」,據說這是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馬蹄印。
相傳大禹騎的馬是神馬,它力氣很大,跑得快,能翻山過河,大禹靠它渡過了許多難關。神馬的耳朵還非常靈敏,能辨別風聲的大小,會預測氣候的變化。每當快起大風時,它便停蹄不走,張著嘴,望著主人,「咴,咴,咴」,大叫三聲。
據說大禹治水是先治外地的洪水,而把家鄉嵩山一帶放在了最後。大禹在治理完家鄉潁河的洪水後,正准備在家休息一段時間,一則從感情上彌補一下妻子塗山姚,二則也好教育教育小夏啟。誰知大禹剛剛在家待了三天,就有消息傳來說嵩山北麓的黃河又開始泛濫,滎澤大浪滔天,洪水四溢,如果決口後果不堪設想。
大禹就和塗山姚再一次告別,塗山姚看著大禹心急火燎的樣子,又是心疼又是氣惱地說:「哎,你真是麥秸火脾氣,說走就走,嵩山這么大,難道你能插翅膀飛過去?」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大禹心想:是啊,如果能一下子飛過嵩山,就可以節省好多時間。
大禹摸了摸神馬的頭說:「你能馱我飛到嵩山北麓嗎?」誰知神馬點了點頭,表示同意,這下大禹高興壞了。於是,大禹就騎著馬走出了家門。
大禹想先看看滎澤的水勢,就來到了草嶺坡下,正准備驅馬飛過嵩山,誰知神馬停步不前,「咴,咴,咴」叫了起來,一會兒便颳起了大風,逍遙谷里黃沙漫天,迷住了神馬的眼睛,大禹只得勒轉馬頭,退了回來。風停之後,大禹又騎上神馬准備一躍而過嵩山,誰知神馬又停下來,「咴,咴,咴」叫了起來,大禹一看西天濃霧滾滾,濃霧一下子就把少室山裹了個嚴嚴實實,一會兒太室山也大霧彌漫,使神馬看不清東西南北,大禹只好耐住性了,掉頭而回。
等了好長時間,大霧終於散去。俗話說,事不過三。大禹拍了拍馬頭說:「加一把勁,這次一定要飛過去!」神馬明白主人的意思,點了點頭,仔細瞅了瞅地勢,發現虎頭峰和萬歲峰中間山溝溝口有兩塊巨石,立刻昂起脖子,前蹄便踏了上去,大禹也屏息斂氣,緊緊抓住馬韁繩,然後神馬前蹄踏著巨石,後蹄一蹬,縱身騰空而起,用盡全身力氣,飛過了嵩山,平安落到了嵩山北麓。
因為神馬使勁太大,一對前蹄在巨石上蹬出了兩個馬蹄窩,後來群眾就把這兩塊石頭叫做馬蹄石,把這條山溝稱做「馬蹄溝」。迎春花
很早很早以前,地上一片洪水,莊稼淹了,房子塌了,老百姓只好聚在山頂上。天地間整天混混沌沌,連春秋四季也分不清。
那時候的帝王叫舜,舜叫大臣鯀帶領人們治水,治了幾年,水越來越大。鯀死了,他的兒子禹又挑起了治水的重擔。
禹帶領人們察找水路的時候,在塗山遇到了一位姑娘,這姑娘給他們燒水做飯,幫他們指點水源。大禹感激這個姑娘,這姑娘也很喜歡禹,兩人就成親了。禹因為忙著治水,他們相聚了幾天就分手了。臨走時,姑娘把禹送了一程又一程。當來到一座山嶺上時,禹就對她說:「送到什麼時候也得分別啊!我治好水是不會回頭的。」姑娘兩眼呤淚看著禹說:「你走吧,我就站在這里,要一直看到你治平洪水,回到我的身邊。」大禹臨別,把束腰的荊藤解下來,遞給姑娘。姑娘摸著那條荊藤腰帶,說:「去吧,我就站在這里等,一直等到荊藤開花,洪水停流,人們安居樂業時,我們再團聚。」
大禹離別姑娘就帶領人人踏遍九州,開挖河道。幾年以後,江河疏通,洪水歸海,莊稼出土,楊柳發芽了,人民終於安居了。大禹高高興興連夜趕回來找心愛的姑娘。他遠遠看見姑娘手中舉著那束荊藤,正立在那高山上等他,可是,當他到眼前一看,原來那姑娘早已變成石像了。
原來,自大禹走後,姑娘就每天立在這山嶺上張望。不管刮風下雨,天寒地凍,從來沒走開。後來,草錐子穿透她的雙腳,草籽兒在她身上發了芽,生了根,她還是手舉荊藤張望。天長日久,姑娘就變成了一座石像,她的手和荊藤長在一起了,她的血浸著荊藤。不知過了多久,荊藤竟然變水青、變嫩,發出了新的枝條。禹上前呼喚著心愛的姑娘,淚水落大石像上,霎時間那荊藤竟開出了一朵朵金黃的小花兒。
荊藤開花了,洪水消除了。大禹為了紀念姑娘的心意,就給這荊藤花兒起個名叫「迎春花」。
繁殖栽培
以扦插為主,也可用壓條、分株繁殖。扦插,春、夏、秋三季均可進行,剪取半木質化的枝條12-15厘米長,插入沙土中,保持濕潤,約15天生根。壓條,將較長的枝條淺埋於沙土中,不必刻傷,40-50天後生根,翌年春季與母株分離移栽。分株,可在春季芽萌動時進行。春季移植時地上枝幹截除一部分,需帶宿土。在生長過程中,注意土壤不能積水和過分乾旱,開花前後適當施肥2-3次。秋、冬季應修剪整形,保持株新花多。病蟲害常發生葉斑病和枯枝病,可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蟲害有蚜蟲和大蓑蛾危害,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殺。
迎春花,喜溫暖亦耐寒,在北京及其以南地區都可在室外安全越冬,既可地栽又可盆植。北京以北只能盆植,於-5℃時移入低溫室(5~10℃)越冬,迎春的花期受氣溫影響,從南到北先後於1月下旬至4月開放。如欲春節開花,可根據花蕾的大小於節前2~3周將其移入12~16℃、陽光充足的室內,距電視機、空調機2米以上,用與室溫相近溫度的水3天澆1次,並常向枝葉噴水,如節前1周仍未開花,可將室溫提至20℃,開花後室溫則宜控制在15℃以下,可開30~40
3. 刺五加葉子的成分
刺五加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etMaxim)性Harms的乾燥根及根莖,莖、葉也可作葯用。刺五加商品名為五加參,是我國東北地區典型的葯用植物,味辛、微苦、性溫。無毒。主要分布在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等地。樹皮作五加皮入葯。刺五加具有益氣健脾、補腎安神、益精壯骨之功效。本草綱目稱刺五加為「本經上品」,能「補中益氣,堅筋骨強意志,久服輕身耐老」。刺五加全國年需求量500萬公斤以上,以刺五加為原料的中成葯種類繁多,如刺五加片、刺五加註射液。安神補腦膠囊、腦安片等;另外中醫處方對刺五加需求量也較大,使刺五加的市場供應日趨緊張。自50年代以來,以中醫葯理論為指導,在豐富的傳統用葯經驗的基礎上,從本草考證、資源分布、引種繁殖、生葯鑒定、化學成分、生化葯理、制劑生產及臨床等各方面進行了有計劃的研究工作。通過大量的研究和實驗,人們對刺五加的活性物質及其葯理作用做了深入研究。本文對其化學成分、葯理作用及提取分離簡述如下。
1、化學成分
1.1 苷類
刺五加根和根莖的主要成分為酚苷類化合物。實驗證明刺五加總苷是其生物活性成分之一。總苷在根和根莖中的含量分別占干葯材重量的0.6%~0.9%和0.6%~1.5%已分離出七種刺五加苷(A、B、C、D、E、F、G),分別為胡蘿卜苷(A),紫丁香酚苷(B),7-羥基-6,8-二甲基香豆精葡萄糖苷(B1),乙基半乳糖苷(C),紫丁香樹脂酚二糖苷(D和E)含量比例8:30:10:12:4:2:1。最新研究證明莖中刺五加苷B苷E的含量高於根部。2O世紀90年代初Kujawa等又從刺五加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分離到兩種新皂苷。近些年對刺五加莖葉的研究不斷深入,從葉中分離得到齊墩果酸為配基的五加葉苷I、K、L和M等。而齊墩果酸被認為是我國目前首次從植物中發掘出來的治療急性黃疽性肝炎和慢性病毒性肝炎較理想的葯物,研究表明齊墩果酸也存在於刺五加莖皮中。20世紀80年代末Shao從葉中分得5種新皂苷,即刺五加苷A1、A2、A3、D3、A4。吳立軍等分得新的化合物刺五加酮(Ciwujiatongn)和新刺五加酚(necoiwujiaphenol),並首次分得阿魏葡萄苷(fereloylsucrose)。
l.2 多糖
刺五加多糖(Acathopanas senticosus Polysacharides,ASPS)包括葡萄糖、果糖、阿拉伯糖等,為免疫活性成分之一。刺五加含2%~6%鹼性多糖及2.3%~5.7%水溶性多糖。我國也從刺五加中提取出刺五加多糖PES,其中兩種多糖被命名PES-A和PES-B,分子量分別為7000和7600,PES-A的組成比,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33:2:1,主要為1-3α-D-葡萄吡喃糖(Pyranoglucose)及一些1-2與1-4連接的吡喃型己醛糖。刺五加果中也含有與根多糖組成極為相似,也具有一定保肝作用的水溶性多糖。
1.3 微量元素及氨基酸
刺五加含有K、Na、Mg、Si等元素及Fe、B、Sr、Mn、Cu、Ni、Mo、Cr、Bi、Ti等多種微量元素。衛平等的分析結果表明短柄五加莖中含16種氨基酸,其中7種為人體必需的。
1.4 其它成分
趙余慶等從根皮中分離出硬脂酸、β谷甾醇、芝麻素白樺脂酸、苦杏仁苷。蔗糖以及具有促性腺和細胞素作用的活性成分Liriodenchin。從根和根皮的水提物中分得反式4,4'-二羥基-3,3-二甲氧基芪(trans-4,4'-dihydroxy-3,3,-dlmethoxystilene)和7-羥基-6,8-二甲基香豆素即異嗪皮啶(isoraxidin)。陳貌連等利用電噴霧質譜發現刺五加葉存在槲皮素苷(槲皮素-3-O-α-L-鼠李糖),金絲桃苷(槲皮素-3-O-β-D-半乳糖),槲皮素和蘆丁(槲皮素-3-O-蘆丁糖)。除金絲桃苷外,其它3種為刺五加葉中尚未報道的黃酮類成分,經測定槲皮素及相關的黃酮昔類化合物在刺五加葉中含量達37.25%。
2、葯理作用
經過大量研究與實驗,表明刺五加可增強機體非特異性防循能力,除具有免疫調節、抗腫瘤。抗衰老、抗輻射、抗損傷及抗疲勞作用外,還可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經衰弱等症。
2.1 增強免疫功能
刺五加多糖及有苷類成分均能明顯提高細胞產生誘生干擾素的能力,刺五加能增強網狀內質系統的吞噬能力和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提高玫瑰花結的百分率,多糖成分能明顯增加CTL殺傷靶細胞的活性,促進ConA(伴刀豆素A)刺激的小鼠脾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2。多糖具有多種生物活性,是理想的免疫增強劑,它能促進T細胞、B細胞、NK細胞、M細胞等細胞的功能,還能促進白介素、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等細胞因子的產生。
2.2 抗疲勞作用
大鼠負重遊泳試驗及小鼠爬繩法試驗表明,刺五加提取物及苷類物質具有明顯的抗疲勞作用,其作用比人參強。同時證明本品苷的抗疲勞作用強於粗提物,說明抗疲勞的活性成分為苷類物質。
2.3 抗衰老作用
刺五加具有抗衰老作用,大鼠口服劑五加2個月後,細胞脂質氧化物含量降低,Na+-K+-ATP酶活性升高。本品乙醇提取物能延長小鼠結扎雙側頸總動脈或斷頭喘息的存活時間;能降低大鼠肝、腦中過氧化脂質的水平,提高血漿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對缺血後再灌注腦內的過氧化脂質含量增加有保護作用。
2.4 抗菌、抗病毒作用
刺五加對白色葡萄球菌、奈瑟菌、大腸桿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多糖成分可增強豚鼠抗人型結核菌的能力。另外刺五加對蟬媒腦炎病毒感染也有抑製作用。但也有人報道刺五加提取物有提高腸道桿菌的能力。
2.5 抗輻射作用
刺五加能增加動物抵抗輻射的能力,能延長受輻射大鼠的生存時間,對紅細胞遭受放射樣物質侵害時有保護作用,對造血系統放射損傷後小鼠的細胞結構的恢復有促進作用。
2.6 抗應激作用
刺五加水浸膏及醇浸膏能增加小鼠對高溫和低溫的耐受力,可降低高溫或低溫應激刺激引起的小鼠死亡率。
2.7 抗腫瘤作用
刺五加的提取物對動物實驗性的移植瘤(肉瘤180、256、艾氏腹水癌等)葯物誘發瘤均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同時能抑制癌瘤的轉移。實驗證實刺五加多糖對S180細胞磷脂醯肌醇(PI)轉換有顯著的抑製作用,其抑製作用與劑量呈正相關性,這可能是刺五加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作用機制之一。
3、提取分離
3.1 傳統迴流法
刺五加莖乾燥品5kg、75%迴流提取,提取回收乙醇,加適量蒸餾水稀釋後,脫脂棉濾過,經D101大孔樹脂,用水及不同濃度乙醇洗脫。其中20%乙醇洗脫部分(約63g)經硅膠柱色譜,以氯仿一甲醇梯度洗脫,分離純化得到化合物Ⅰ、Ⅱ、Ⅲ、Ⅳ;50%乙醇洗脫部分(約30g),經硅膠柱色譜,以氯仿一甲醇梯度洗脫,分離純化得到化合物Ⅳ、Ⅴ,根據理化性質和譜學分析(H—NMR,13C-NMR),確定它們的結構,分別為香莘酸(I)、丁香酸(Ⅱ)、對羥基苯乙醇(Ⅲ)、異香萃醛(Ⅳ)、異秦皮啶(V)。丁香苷( VI)。趙余慶等從刺五加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9種化合物分別鑒定為硬脂酸、芝麻素、β谷甾醇、胡蘿卜苷、白樺脂酸、丁香苷、苦杏仁苷、蔗糖和Lirioden-drin,其中硬脂酸、白樺脂酸、苦杏仁苷首次從該植物中得到。
3.2 微波提取
王娟等人採用連續微波輔射方式進行微波萃取工藝的優選,以總皂苷和異秦皮啶的含量指標,研究微波輔助萃取刺五加的提取工藝,研究結果表明該技術應用於中葯有效成分的提取是可行的。傳統迴流法所需的淀劑較微波萃取法多,且加熱時間為微波萃取法的24倍,雖然在微波萃取法中干浸膏得率較低,但對於我們所關注的指標成分異秦皮啶含量,卻比傳統方法高出2倍,總皂苷含量則略高一些。這主要是因為在加熱時間較長的情況下,原料中的澱粉、糖類等雜質溶出更多,從而導致比傳統加熱迴流法中干浸膏得率高些。在傳統加熱迴流方式中,熱量傳遞由外向內,而微波萃取中傳熱和傳質的方向均由內向外,因此微波萃取法更有利於有效物質的溶出。李芙蓉、呂博首運用微波技術從刺五加中提出刺五加多糖,並對其含量進行了測定,多糖含量為5.01%。
3.3 超聲提取法
李慶勇等人通過超聲波法提取刺五加根莖中丁香苷的試驗,確定最佳試驗條件為:水為溶劑,溶劑用量8ml/g,超聲提取20min,提取溫度為室溫。此法成本低,提取反應在常溫下進行,提取時間短,提取率也較高。用此法提取了香苷不僅簡便快捷,而且可靠性強。
3.4 色普技術
吳立軍等人利用各種色譜技術對刺五加莖葉化學成分進行分離純化,根據理化性質和光譜數據進行結構鑒定,得到3個化合物,分別鑒定為新刺五加酚、阿魏酸葡糖苷、香苷,阿魏酸葡糖苷為新化合物,香苷為自然界首次分離。
3.5 高效液相層析(HPLC)
劉麗春等人利用HPLC梯度洗脫法,同時測定刺五加註射液中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的含量,試驗證明此法快速、靈敏、准確。刺五加的化學成分及其葯理作用證明總苷及多糖為主要活性成分,現代科學技術將為刺五加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廣闊的空間。
4. 迎春花怎麼養,迎春花的養殖方法
迎春花的養殖方法及注意事項:
1,土壤:迎春花的養殖對土壤有一定要求,要求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在酸性土中生長旺盛,鹼性土中則生長不良。
2,澆水:著重是在夏天和冬天,夏天的時候因為炎熱,一定要多澆水,盆土表層幹了就要澆水,充足的水分也是迎春生長的必要條件,冬天溫度低,盆土的水分乾燥的比較慢,溫度越低澆水的頻率越低,環境的影響很大,澆水也不能直接澆透,最好是澆水澆一半。
5. 丁香的成份是什麼,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丁香茶全稱是暴馬丁香茶,採用的原料是暴馬丁香,屬於木犀科丁香屬,它與觀賞性的版丁香花是兩種截然不同權的植物。暴馬丁香可入葯,主要分布在小興安嶺以南各山區,我國吉林長白山、遼寧、華北、西北、華中以及朝鮮,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日本也有分布。
2主要成分編輯
暴馬丁香茶主要富含丁香油、乙醯丁香油、β-石竹烯、丁香苷等。
3作用功效編輯
暴馬丁香全身是寶,樹皮、樹干及枝條均可葯用,味苦,性微寒,具有清肺祛痰、止咳、平喘、消炎、利尿功能。主要用於治療咳嗽、痰鳴喘嗽、痰多以及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和心臟性浮腫等症。此外,暴馬丁香的花也有一定葯效,常採集做暴馬丁香花茶,用於治療咳嗽和身體保健。
在市面上的丁香茶,主要作用就是清肺祛痰、止咳平喘。
4適宜人群編輯
丁香茶,適合所有人飲用,尤其大氣環境狀況不好的區域,以及久咳、痰多、哮喘、吸煙者。我國大氣污染嚴重區域多是工業重地,如山西大同,遼寧阜新,黑龍江雞西等地,以及空氣污染指數超過標准值的地區。
5古籍考證編輯
據《吉林中草葯》中記載,暴馬丁香「消炎,鎮咳,利水。治疚鳴喘嗽,心臟性浮腫」。
6. 怎樣防止迎春花瘋長怎樣修剪啊
迎春花別名金腰帶、小黃花,屬水犀科、迎春屬。
[形態特徵)
迎春花屬落葉灌木(在暖地常綠)叢生,株高0.4--0.5m,枝條細長,直出或拱型,小枝有角棱。葉對生,3小葉(幼枝基部有單葉)卵形或長橢圓形,長2--3m,先端急尖,邊緣有短睫毛,下面無毛,灰綠色,花單生,色黃外染紅暈,著生於1年生枝的葉腋,高腳碟狀,通常6裂,倒卵形或橢圓形,花期2--3月間開放,有清香。(見圖2--1)
[習 性]
迎春花原產我國北部和西南高山,久經栽培,未見結實。其適應性強,喜溫暖濕潤環境,喜光稍耐萌,抗旱、耐寒力強。土壤要求不嚴,但怕澇,淺根性,萌芽、萌櫱力強,可摘心、修剪、扎型。花芽在秋季形成,翌年春3--4月綻蕾開放。
[栽培技術]
繁殖:迎春多用扦插繁殖,亦可用分株和壓條。
(1)扦插:休眼枝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扦插;半成熟枝在6--7月扦插;成熟枝在9月上旬扦插。在花後將枝條剪成4--5節長的插穗,插於內盆中;也可在7月份露地扦插。插後需遮蔭,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則極易發根,成活後可分栽培養,9月上旬上盆,置於溫室內越冬。
(2)分株:分株繁殖多在春秋進行,但以春季分株成活率最高,可在早春結合移栽進行,極易成活,一般多年生的母株可分成10--20小叢,角叢帶莖枝二三條,栽植後即可開花。
(3)壓條:壓條不必刻傷,可用硬條或嫩枝,接觸土壤後生根較快,繁殖較容易。採用硬枝壓條,一般在3--4月進行,生長季節採用嫩枝壓,在5--6月份進行,硬枝壓條一般要2個月才生根,而嫩枝壓條約為1個月生根,成活後均在翌年春與母株分離移植。
管理:迎春花適應性強,栽培管理容易。
地栽:一般在夏季施以腐熟的有機肥料一次,這樣能促進花芽分化,並有利於越冬和來年開花繁茂。開花前至開花期要視土壤干濕程度澆水1--3次,夏季要適時地中耕除草,每年秋季發葉後最好都能增施1次肥料。在雨季到來之前,要經常注意灌水,生長季節不能去追肥,立秋後不要灌水,以防枝條過長過嫩而不能安全越冬。苗木定植後,可使其自然生長成叢生灌木狀,也可去除幼苗莖基的芽,選留1個中心主枝,保留基部30厘米進行短截,讓側枝從主幹發出,一年中對側枝摘心三至四次,促使花枝增多。
盆栽:一是入冬前將露地培養的植株上盆,取老樁通過修剪保留適當形態,需要時放置於溫窆催花。此法要注意上盆後必須保持盆土濕潤,以利成活。催花的方法是在開花前2周或3周將盆栽迎春花切枝插於水中,溫室溫度控制在10--1572之間,則分別可在元旦春節開花。二是盆內培養,此法為上盆迎春,每年必須在花後剪短枝條和換盆施肥,以利第二年再次開花。
盆栽的迎春如欲修剪成披散舒枝形可以在花後自莖基部各留3--4個芽,余正的均剪除,並剪掉過密的擾亂樹形的細弱枝條和病蟲乾枯枝條。
病蟲防治:迎春花常見病蟲較少,主要就是蚜蟲危害,防治方法為噴灑40%樂果乳油,敵敵畏1500--1800倍液或用煙草液防治。
[用 途]
迎春花色端莊秀麗、氣質非凡。既能地栽,也可盆養以觀花賞葉。
迎春花的花、葉、枝都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之功效,花葉和枝條中含有丁香苷迎春花苷,患有腫毒惡瘡時取迎春花葉,陰干研末,黃酒送服,每次6--8克,見汗則愈;頭痛發熱時,取迎春花15克,用水煎服,有退熱止痛之功效;有大小便灼痛時,也可取迎春花15克,加車前草15克煎服,有去火利尿作用。
7. 紫丁香苷的葯理作用
止血,紫丁香苷是一種強的抗肝毒葯物,具有恢復微粒體酶系統的酶活性及抑制脂質過氧化作用,可以促進肝毒物代謝,並改善肝功能,使之正常化。
8. 紫丁香苷的理化性質
密度:1.415g/cm
沸點:642.6°C at 760 mmHg
閃點:342.4°C
熔點:192℃(一水合物)
無色晶體 溶於熱水和乙醇,微溶於冷水,基本不溶於醚(一水合物)
貯存:-4~2 ℃避光,乾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