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課丁香花
『壹』 第2課預習作業丁香花和丁香苞分別是什麼樣子
丁香花:
(1)形狀:星星般的小花,許多小花形成一簇。
(2)顏色:紫色、白色:
(3)氣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貳』 六年級上冊第二課丁香結,有哪些好詞好句
《丁香結》好句:
1、月光的瀟灑,紫的朦朧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
這段話主要寫了丁香花的顏色、氣味。在晚間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它獨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別出來,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它的特點。
2、花牆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前的瑩白滲過來。
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畫,表現了雨中的丁香色彩彷彿流動一般,紫色與白色自然交融,給人極美的感受。
好詞:茂盛、朦朧、幽雅、嫵媚、愁怨。
《丁香結》這篇課文一共6個自然段,可以分成以下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別從生長環境、開放態勢、花的氣味、花的形狀、花的顏色描寫了丁香花。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別從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問、作者的浮想聯翩描寫了丁香花。
最後以一個反問句作為總結,意義深遠,告訴了讀者要以豁達胸懷對待人生中的「結」。
『叄』 六年級上學期第2課《丁香結》主要內容是什麼
現在成立和校園有很多丁香花有白丁香,研究制定下丁,先開個荷包水也很香,丁香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肉,皮厚的容易傾倒盤花扣。
『肆』 六年級上冊第二課丁香花中的丁花香本義指什麼,比喻什麼
丁香花這一首課文,原來的丁香花就是指圓圓的,原本的丁香花,後來他比喻嗯,心裡的解不開的結
『伍』 六年級上冊語文書上的第二課丁香結中的六個成語有哪些
沒有6個,斷斷續續,細雨迷濛,平淡無味。
《丁香結》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榮獲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首屆新時期散文集嘉獎,作者以丁香結象徵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這篇散文的蘊意與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有關,而人們對這篇文章也有較好的評價。
相關信息:
宗璞散文的特點是清新輕盈,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來形容,是很貼切的。宗璞從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在一個中國哲學家庭受到傳統哲學文化很深的熏陶。
然而,她的散文創作卻不是引經據典的那種文化散文,而是在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之上的從筆端流出的心靈之語,《丁香結》正是這樣的作品。
『陸』 六年級上冊第二課:丁香結,課文1一3自然段是從丁香花的_、_和氣味。等方面的對丁香花進行描寫
顏色、香味、形狀
課文《丁香結》第1~3自然段從顏色、香味、形狀三個方面著力描摹丁香花,寫出了丁香花的美麗。
『柒』 二課丁香花是不是情景交融
會寫本課13個生字,理解「幽雅、伏案、恍然」等生字組成的詞語。
2.指導學生在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品讀優美句子,理解丁香結的象徵意義。
4.學習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方法,仿寫作文。
5.比較古人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學習作者豁達的胸懷。
第 1 頁
『捌』 六年級上冊語文書第二課《丁香結》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本課通過對丁香花的描述以及對丁香花的感悟,表達了作者從容、豁達、積極的人生態度,及對困難、憂愁的無畏無懼、平常心看待的優秀品質。
作者先介紹丁香的生長環境(城裡街旁、宅院里、城外校園等),然後從丁香的開形狀、顏色、氣味等三個方面來描寫丁香的。
作者簡介
宗璞,原名馮鍾璞,出生於1928年7月,祖籍河南唐河,生於北京,是中國當代女作家,曾用筆名:任小哲、豐非。她是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的女兒,幼承家學,就讀清華大學附屬成志小學。抗戰爆發,隨父赴昆明,就讀於西南聯大附屬中學。
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開大學外文系,1948年轉入清華大學外文系,曾就職於中國文聯、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宗璞多年從事外國文學研究,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精粹,學養深厚,氣韻獨特。代表作品有《紅豆》《弦上夢》《後門》《知音》等。
『玖』 丁香花是幾年級課文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二課《丁香結》:
一、多音字:
1、糊hú(糊塗)hù(糊弄)
2、擔dān(擔當)dàn(擔子)
3、薄báo(薄片)bó(單薄)bò(薄荷)
近義詞:茂盛—茂密格外—分外仔細—認真
反義詞:茂盛—稀疏仔細—馬虎笨拙—靈巧
二、詞語解釋:
1、朦朧:不清楚;模糊。
2、幽雅:幽靜而雅緻。
3、參差:不整齊,不一致。
4、窺著:從小孔、縫隙或隱蔽處偷看。
課文賞析
作者筆下的丁香,它承載著苦難和愁怨,是作者刻意尋找的寄託情思攀升思維的依憑。春天一來,丁香,這自然中的普通花束就充滿了城裡城外、校內校外,也充滿了作者的斗室,「照耀著文思和夢想」。
丁香的脈脈香氣馳騁了作者的想像,給之以尺幅千里的功效。讀起來,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字里行間因丁香而帶來的歡愉。作者多少年來心裡一直裝著丁香,裝著古人吟詠丁香的詩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於是聯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