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枝牡丹和普通的牡丹
A. 枯枝牡丹和焦骨牡丹
我對此也有疑問,不過找到了這個: 焦骨牡丹與枯枝牡丹實同出一個古老傳說。版傳說自非史實,但對權傳統花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作用,則不可忽視。焦骨與枯枝本是文人利用牡丹的一種特性而加以渲染的,並非牡丹的什麼特殊品種。花工術語有「牡丹長一尺縮八寸」的說法,意思是牡丹每年新生枝條,有二成木質化,八成未木質化的入冬像草一樣枯化掉。其實,因生長環境不同,木質化部分是有多有少的。傳說中的焦骨與枯枝都是指的這一現象。 它們都不是牡丹品種名稱 ,也就沒有什麼品種特徵、特性可言。確切地說,它們都是牡丹文學形象,焦骨牡丹被寫成反抗暴虐的英雄形象。而《鏡花緣》的枯枝牡丹,卻寫成投降主義的卑劣形象,當然這與《鏡花緣》的文學評價,與武則天的歷史評價是兩碼事。 上面說的「它們都不是牡丹品種名稱」,解釋一下就是我後來又查到:「洛陽紅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焦骨牡丹,它與枯枝牡丹其實出自同一個古老的傳說」 綜上,焦骨和枯枝應該都是出自傳說,網路上所攝的照片品種應該是「洛陽紅」
B. 鹽城枯枝牡丹的簡介
人文底位於亭湖區便倉鎮。該鎮為見諸宋史的千年古鎮,枯枝牡丹因奇、特、怪、靈而馳名中外,古典小說《鏡花緣》及明、清《鹽城縣志》均有描述和記載。枯枝牡丹每年都是穀雨前後3日內開花。花分紫紅、粉紅兩種,花蕊金黃。花開時奼紫嫣紅,襯托著花朵的葉片,繁茂厚實,青翠欲滴;主幹卻似飽經風霜、憔悴欲朽,如乾柴一般。正常年份,每朵花多為十二瓣;閏年,每朵花多為十三瓣。清人孫一致有《醉楊妃》詩贊曰:風流當日擅紅顏,天寶承恩獨壓班,塵暗胭脂零落盡,卻余花影在人間。便倉的枯枝牡丹從宋末至今,已有七百餘年,以奇、特、怪、靈著稱於世。一奇:便倉的枯枝牡丹葉綠、枝枯、花艷。《鏡花緣》中述稱:「如今世上所傳的枯枝牡丹,淮南卞倉(便倉)最多,無論何時,將其枝梗摘下,放入火內,如乾柴一般,頓可燃燒」。二特:便倉枯枝牡丹唯有在便倉枯枝牡丹園內才正常開放,如移植它地,或不開花、或花小而不艷。明朝有一鹽官楊應廣,酷愛其靈氣,移植至官署,栽而不活。只得棄之,卞氏後裔復取,栽至原地,竟枝舒葉茂,生機勃發。三怪:枯枝牡丹花瓣能應歷法增減,農歷閏年十三月,花開十三瓣,平年十二月,花開則十二瓣,形成規律性的單瓣牡丹。四靈:枯枝牡丹頗具靈性,似能感應世事時勢,開國大典、建國十周年大慶、1972年恢復聯合國席位,黨的十四大、十六大召開等均在嚴冬季節花開二度,枯枝無葉、唯花獨秀;而毛主席、朱德委員長、周總理等老一輩國家領導人逝世時,同年10月30日竟放白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現園中牡丹已有400多株,70多個品種,每年穀雨前後,這里繁花似錦,遊人如織。
C. 如何區分枯枝牡丹和普通牡丹(剛發芽)
枯枝牡丹,和牡丹沒有區別,只是因為牡丹的枝乾枯燥沒有光澤,如同枯枝,因此得名
D. 枯枝牡丹為什麼那麼神奇
枯枝牡丹神奇的原因:第一是它芳香馥郁,嬌艷無比。而枝幹仍是如同乾柴。第二是版易地不能活。第三是閏權年多生一瓣,平常年份每朵花為12瓣。另外,枯枝牡丹還似乎能解人意,逢時而開。枯枝牡丹曾兩度開花。這樣看來枯枝牡丹真神奇。
E. 枯枝牡丹的樣子
枯枝牡丹,生於江蘇鹽城,以便倉出產者為上品,以奇、特、怪、靈著稱於世,與瓊花、並蒂蓮一道被譽為江蘇三絕、花中奇葩。顧名思義,牡丹花開之時枝葉枯萎而花朵艷麗。
枯枝牡丹每年都是穀雨前後3日內開花,花信兒准確無誤。此時,滿園花開,奼紫嫣紅,猶如胭脂凝成,美艷潤澤,芬芳馥郁;襯托著花朵的葉片,繁茂厚實,青翠欲滴,主幹卻似飽經風霜、憔悴欲朽,如乾柴一般。更奇的是,正常年份,每朵花多為十二瓣;閏年,每朵花多為十三瓣。花分紫紅、粉紅兩種,花蕊金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