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茶花女的研究現狀

茶花女的研究現狀

發布時間: 2025-08-30 09:54:02

❶ 《茶花女》讀書心得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書心得了。你想知道讀書心得怎麼寫嗎?下面是我整理的《茶花女》讀書心得(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茶花女》讀書心得1

《茶花女》是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寫的一部著作,而我最近就讀了這本書。

剛開始,我是懷著一種好奇心和一種嘗試的心態才買了這本書。我很想了解那些著名的作家用心寫出來的書會是什麼樣子的,但名著給我的印象都是枯燥乏味的。自從我看了這本書,徹底改變了我對名著的看法。

一看這本書,我就被書中的主人公深深的吸引了。這本書是以女主人公瑪格麗特·戈蒂埃的死為開頭,在經過拍賣他的遺產後「我」遇到了他的原來的情人阿爾芒,開始了聽他講述他與茶花女(瑪格麗特)的悲慘愛情故事:巴黎名妓瑪格麗特與青年阿爾芒相愛後與他住在鄉間,可阿爾芒的父親責備瑪格麗特毀了阿爾芒的前程,為了阿爾芒,他重新回到了巴黎開始了他的舊生活,可阿爾芒渾然不知瑪格麗特回巴黎的原因,當眾羞辱她,本身就有肺病的瑪格麗特一病不起,最後留下了生命的最後的幾天的日記,含淚而死。書中有一段令我印象很深。「在吃夜宵的那些人中間,唯有我看到她離席而感到不安。

我跟在她後面激動得無法自持。我淚流滿面地吻著她的手。所有這一切,再加上在她生病的兩個月中,我每天去探聽她的病情,因而使她感到我確實與眾不同,也許她心裡在想,對一個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愛情的人,她完全可以照常辦事,她過去已經干過那麼多次,這種事對她已經太無所謂了。 」這一段寫的是阿爾芒初次與瑪格麗特吃夜宵時的情境,並且從「所有這一切,再加上在她生病的兩個月中,我每天去探聽她的病情」中可以看出阿爾芒當時十分關心瑪格麗特並且深深的愛上了她。這本書是法國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演變時期的優秀作品。

我非常喜愛《茶花女》這本書,希望在我的推薦下,能有更多的讀者對這本書感興趣。

《茶花女》讀書心得2

我覺得《茶花女》這本由法國人寫出的作品少了一點愛情的浪漫,而多了一份對命運的悲憤。

女主人公瑪格麗特是一個不幸淪落風塵的女子。每當談及妓女,人們總會露出不屑的神情。在書中或影視劇中,往往她們會經歷一段不同尋常的愛情,從而導致了一場愛恨情仇。瑪格麗特也不例外,面對阿爾芒的真愛,她義無反顧地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哪怕是情人的誤解:哪怕是內心痛苦的煎熬;哪怕是一個人靜靜地死去......

我不禁要感嘆這個女人的命運。她是一個為愛而死的女人,在這一點上,她是偉大的;而她又是一個曾經紙醉金迷有過很多情人的女人,這一點又將她的偉大所掩埋。到頭來,換得人們的一句「風塵女子追求純潔愛情而本該有的夙命」。

她或許生錯了時代。那是一個赤裸裸的金錢時代,人的情感在金幣的「光輝」下顯得暗淡無光,金幣也鑄就了一些人冷冰冰的性格。她是時代的犧牲品。

她是書中的一個形象,而她代表的那一類人呢,又有多少相同的遭遇呢,可能我們悲憫不起。

阿爾芒,一個善良的富家子弟,與他的階級本性形成鮮明對比。這樣一個人物的出場,註定是一個落淚的結局,畢竟與時代與社會抗爭,能成功的人少之又少。

我不想去說阿爾芒的父親,雖然他是這場愛情悲劇的直接製造者,其實他也是時代悲劇的產物,只是他的悲劇要用歷史來表明。

「我們不再屬於自己,我們不再是人,成了物品,他們講自尊心時把我們排在前面,要他們尊重我們時,我們卻落到末位。」這愛情的浪漫就是這樣一點點被磨滅,只有殘存的一些與阿爾芒的藕斷絲連。當她們無法選擇地生在了那個時代,歷史的車輪永載了當時的光榮與夢想及時代向前邁進的點點痕跡,孰不知也碾過了一些又一些人的殘骸,可她們的靈魂卻被偉大的作家安頓在文學之墓中。

《茶花女》讀書心得3

角落裡長著一棵茶花。一個荒涼、陰暗、潮濕、沒有陽光的角落,糜爛是它的養料。

然而,這種茶花比其他茶花更美麗,甚至比其他任何一種花都美麗,美得高雅,美得驚人,美得令人神魂顛倒。

但是所有的花都渴望陽光。在茶花碰觸到陽光那一剎那,在它因陽光的滋潤而嬌艷欲滴的那一剎那,無情的風折斷了花枝,讓它又倒在了陰冷的角落,無力再爬起,再去觸摸那伸手可及的陽光。

上帝是仁慈的,為了彌補其命運的不公,沒有讓它枯萎然後死去,而是讓它保留了人間留下的美麗

瑪格麗特——純潔的茶花女,從一個單純的鄉下姑娘為了謀生來到巴黎,不幸跌入了紅塵世界,淪為風流婀娜,隨意揮霍錢財的壞習慣。她陶醉在狂野的快樂中,忘記了自己的過去,但她內心厭倦了這種空虛、偽裝的生活。

瑪格麗特就像一個在多刺的沼澤中掙扎的女人,保持有純潔的心靈。她渴望真愛,純潔的愛,所有美好的東西。最後,她遇到了阿爾芒,一個和藹可親的年輕人。

瑪格麗特第一次看到有人會為她的病痛而哭泣。他們相愛了,如此真實,如此美麗,沒有一絲一毫的塵埃。

瑪格麗特很受感動,因為她有一顆天真無邪的心,這顆心是被世界所排斥的。她跟著阿爾芒離開了煙霧彌漫的城市,到鄉下去過幸福的生活。

但是這只是一個非常非常美麗的夢,瑪格麗特對這種骯臟的社會想的太簡單了。

當瑪格麗特的心靈創傷剛剛開始癒合的時候,阿爾芒的父親,資本主義的代表,又一次無情地撕碎了瑪格麗特的夢想,揭開了她的傷疤。

社會的虛偽、金錢、權力再一次把瑪格麗特推入了浩劫。她被迫離開阿爾芒,忍受著阿爾芒的種種誤解和羞辱,最終懷恨在心。

世界上最難的事情不是任何的成功,而是始終追隨自己的內心,追隨純潔與美麗。

在這個你死我活的資本主義社會里,沒有人性可言,只有金錢才是有價值的。

但瑪格麗特做到了,她聽從了自己的內心。她對阿爾芒的父親那麼好,一句話也沒有說。她是那麼堅強,對於阿爾芒的侮辱總是默默承受,沒有告訴他心愛的人離開的原因;她是那麼偉大,那麼聖潔。

《茶花女》讀書心得4

每次提及小仲馬的名字的時候,首先映在我們腦中的便是《茶花女》這部永世不朽的著作。為什麼說它是著作,因為它並不單單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描寫有關愛情的書,而是一本全面的,動人的,唯美的,撕心裂肺的神來之筆。

現實 社會

她是一個本性善良的姑娘,否則她不會為愛放棄一切,但是她卻墮入紅塵,做了被人唾棄的妓女。實在是不願意用妓女這兩個冷冰冰的字眼來形容她,或許交際花這個詞語更適合她吧。因為只有她才是名副其實的一朵嬌艷欲滴的誘人的花。在這個只是表面華麗,而內心裡醜陋的現實社會里,人們彼此互相欺騙,在這用虛偽遮掩的世界裡,她的存在是必然的,她的命運更是無法逆轉的。或許連她自己都厭惡這一切。在她的周圍,沒有人對她付出真情,沒有人是真正愛她的。普呂璫絲,若不是為了得到酬金,她會對瑪格麗特到卑躬屈膝的地步嗎;那些情人,若不是為了得到她,他們會供養她嗎;那些買賣人,若不是為了在她身上大賺一筆,會在她身上費心機嗎……答案我們可想而知。一直到她病入膏肓之時,她們才露出原形。一張張可怕得讓人作嘔的臉,面對她,他們不再需要那張虛偽的面具,只因為她再也沒有利用的價值。最可悲的是她死後,那些人便急於拍賣她的物品。她就像一群沒有用的垃圾,被遺忘,被拋棄,被壓在底層,無聲無息。所以說促成她一生悲劇的幕後黑手是社會,這一點也不為過。

陰影 本性

瑪格麗特是交際花,所以雖然她放棄了一切,但是仍無法改變現狀,在那裡沒有人能接受,也不用說相信一個交際花會從良,她永遠活在那不堪回首的陰影里。其實如果她沒有遇到阿爾芒,或許她的一生 將永遠活在那骯臟的世界裡,帶著那一點點善良的本性輾轉與她的各個情人之間吧。可是命運讓她遇到了那個她一輩子都愛不夠的男人,所以,她的世界有了光芒與純良。可是生活的時鍾不會停留在最幸福的時段,沒有人可以改變他們所想改變的。最終她還是為了阿爾芒,再度回到那混亂的世界中去了,同時也為了他的妹妹,一個和她素未謀面,毫無關聯的人,只因為她是他的妹妹。是的,「她像最高尚的女人一樣冰清玉潔。有多麼貪婪,她就有多麼無私」。

快樂 痛苦

瑪格麗特並不後悔所有的選擇,她深信當他知道真相,她會在他的眼中顯得格外崇高,雖然是發生在她死後的事情。瑪格麗特是一個堅強的姑娘,她一個人面臨著死亡,她又如此善良,不願讓他看到自己死亡前的痛苦。她一生最快樂的時光是阿爾芒給予的,但她一生最痛苦的時光同樣也是阿爾芒給予的。阿爾芒的出現,是使她走向命運終點的催化劑。使她的悲慘命運更加深化。或許沒有阿爾芒出現即使沒有了閃耀點,也不會有深切的痛苦。或許正是因為阿爾芒,她的生命才有了光彩。她才能夠從這個悲慘的世界裡完全的解脫。

被愛 愛

我想如果有機會讓瑪格麗特重新選擇的話,她一定還是希望在她的生命中能夠遇到阿爾芒,因為她的一生都是虛偽的,而他卻是她生命中唯一的真實。就算在瑪格麗特活著的最後一刻並沒有見到她的最愛,但是我想她的腦海中一定一直回憶著,回憶著……但是她或許並不希望阿爾芒再見到她,愛上她。因為她知道阿爾芒為了愛她受了太多的'苦,流了太多的淚,她給他帶來了太多的痛苦。而她卻不幸望他為了她而受苦。只有真愛,才是希望對方幸福,希望對方比自己更幸福。

瑪格麗特是一朵在黑暗中盛放的雪蓮,潔白無瑕,透著光亮,雖然這光那麼微弱,那麼縹緲,最終還被黑暗,這般強大的力量吞食掉,但是她也是一張弓,雖然外表被剝食得一無所剩,而內心卻是堅固、聖潔的。或許這就是我們所有人都那麼愛她的緣故吧!

《茶花女》讀書心得5

看完《茶花女》差不多已有一個星期了,對瑪格麗特和阿爾芒的愛情我還是很有感觸的。

首先,我敢斷定,瑪格麗特和別的風塵女子不一樣,她有著高貴的心和純潔的愛情,盡管在遇到阿爾芒之前她過著揮金如土,奢侈享受的生活,但她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她是個可憐的女人,從小沒有親情,不過還好,她長得漂亮,總算有條出路(雖不好)可以養活自己。在遇到阿爾芒以前,她不懂真情,不明白愛情,她只當那是一筆交易,一筆毫無意義的交易。當阿爾芒出現在她面前向她表露心聲以後她的心也有了那份蠢蠢欲動的情懷,因為從沒有人可以在她生病時堅持天天到她家問候,這個人從不要求見她,從不留下姓名,只是這樣默默地關注著她,希望有一天可以得到瑪格麗特的關注。

我以為阿爾芒也和其他侯爵一樣只是趕潮流玩一玩,可沒想到他竟動了著感情,一個侯爵對一個妓女產生了不可磨滅的愛情,甚至還因愛而生很報復瑪格麗特對他的狠心,最終又因愛而修瑪格麗特的墳墓,守護著瑪格麗特,,這太不可思議了。

對此,我只能說"愛情是不分身份地位的,愛情是不分生死的,愛情是超越一切的。"

可見,當時的門第等級觀念是多麼的深,人們多麼渴望能夠自由的享受生活,不顧外界的流言蜚語,作者就是在這種狀況下以一個受害者的身份,一個私生子的名義出生的,所以他希望愛情是沒有界限的,愛情是幸福美滿的。

《茶花女》讀書心得6

一份深刻的、真摯的感情是不容易被融合的,這需要彼此的愛神聖、純潔,甚至偉大。茶花女瑪格麗特和阿爾芒的愛情便是這種高貴感情的一個最好的例子。

讀了《茶花女》,心中總是無法抹去那早已被悲劇浸染的發酸發澀的心情。

瑪格麗特這位風塵女子每日都瘋狂的尋歡作樂來麻痹自己,但內心卻是迷茫、空虛的。直到她遇到阿爾芒並與他相愛,才真正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也找到了生命的依託、生活的希望,但好景不長,阿爾芒的父親因她的身份而逼她放棄這段愛情,為了心上人的前途,她答應了這自私的要求。她被逼離開了愛人,卻遭到了阿爾芒不明真相而做出的種種侮辱和傷害,愛人一次次極具復仇心理的傷害像一根根尖銳的箭把她刺得體無完膚。終於,她在病魔的打擊與心痛的折磨下死去……

或許,許多人在想為瑪格麗特打抱不平的同時都會不由得想起——她的身份。或許,他們在想到這點時又會覺得:「這樣的女人得不到美滿的愛情也是自作自受吧!這樣的身份,誰又會想給她真心的愛呢?」如果是這樣想的話,那又和阿爾芒的父親有什麼區別呢?總是抓著「低賤的身份」來評論瑪格麗特的一切,似乎少了些人性中的理解。

故事中,我清楚地看見——瑪格麗特厭惡這種奢侈空洞的生活,一個正常人是不會選擇像這樣遭人鄙視、不受人尊重的職業方式,除非,有什麼難言之隱。很顯然,瑪格麗特就是如此,故事中的她,沒有好的家庭背景,沒有愛,沒有教育,沒有任何幸福的資本。一個花季少女,總是在喧囂的城市中徘徊,漫無目的的尋找著可為她花掉巨款的富家子弟,總是不規律地生活著,外表看似很風光,好似任何見到她的男人都會被她迷得團團轉,願意給予她一切昂貴的東西,但,在她病重時,卻連一個慰問的人都找不到,她也只能自諷了吧……

這樣一個女人,沒有人知道她對愛情是一種怎樣的渴望,人們都會認為一個除了為錢而生,還會有什麼其他理由呢?正因為社會不給予瑪格麗特其餘更為高尚的理由,才使這個可憐的女人違背自己的意願,消極地生活著,漠視自己的生命,讓她嘗遍了世間的苦和痛,讓她飽受了世人輕蔑的眼神和不堪入耳的議論……她只能擠在低賤的行列,用冰冷的、無人溫暖的手拭去眼淚。

故事不僅闡述了瑪格麗特與阿爾芒坎坷曲折的愛情歷程,還細膩的描繪出瑪格麗特人性的高貴,她對愛情的渴望、執著、真誠,到最後的放棄,反映出她的熱情、多愁善感、慷慨……故事的最後,瑪格麗特死了。我想任何人在看完結局後,都不會再追究瑪格麗特過去的污點,而是會永遠銘記她的奉獻,這奉獻來得如此突然、如此痛心、如此凄美,這奉獻就是把自己的愛幻化成思念,輕輕的帶走……

《茶花女》讀書心得7

這是一本凄美的愛情小說,多少年來感動著所有的讀者,人們為茶花女瑪格麗特的命運深感同情,更為她與情人阿爾芒的愛情所打動,他的作者小仲馬也因此一舉成名。

作者簡介:小仲馬,生於1895年,是19世紀著名的小說家、戲劇家,作者代表作《茶花女》,被譯成十多種文字,隨後又被改編成戲劇,在中外各國流傳。

小說原型:這本書取材於巴黎一個失足婦女的真實故事。據說,這是一個名叫阿爾豐西娜的失足婦女,15歲來到巴黎謀生,憑著她的天資聰穎以及如花似玉的容貌,成了王孫公子的獵艷對象,終因過度暴飲、狂歡,23歲就染病吐血而亡。

故事根概:茶花女格麗特是一個貧窮的鄉下女子,很早就來到巴黎謀生,成了一名失足婦女,美麗的容貌吸引了無數的貴族們,以致她家的訪客絡繹不絕--都是些公爵、伯爵子類的人士她便過上了奢華的生活。後來,她在劇院里碰到了阿爾芒,兩人一見鍾情,瑪格麗特不顧阿爾芒微薄的收入,依然決然地犧牲了自己豪華的生活與公爵、伯爵們的錢財資源,在鄉間租了一間房子,想和阿爾芒幸福地過一種有尊嚴的普通人的生活,可阿爾芒父親的出現攪亂了他們安寧的生活,他百般阻擾阿爾芒去愛上一個失足婦女,並找到瑪格麗特,要求她與阿爾芒絕交,瑪格麗特無奈之餘,丟下一封絕交信,又回到了原來的生活軌跡。後來,瑪格麗特由於社會和精神的壓力,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阿爾芒懷著深深的慚悔,為她安葬,並以白茶花證實她純凈的心靈。

感慨:女主人公瑪格麗特出淤泥而不染,永遠保持高貴純潔的心靈。男主人公阿爾芒用一片誠心,打動了瑪格麗特。而瑪格麗特為了阿爾芒甘願犧牲奢侈的生活,而阿爾為此哪怕傾家盪產也在所不惜,這是何等高尚、純真的感情啊!但他的父親卻象一把冰冷鋒利的刀,將茶花女與阿爾芒一刀兩斷,致使茶花女悲慘的命運。這一切讓人惋惜、同情。我是一個小學生,對感情中的事還只是懵懵懂懂,但我從中體會最深刻的是,不能以身份取人,現實中確實有這種情況,一旦某個人有了某種身份的標簽,人們往往就以這種身份一概而論地評價他(她)。其實人與人是不一樣的,每個人身上都有閃亮的東西,人們要善於發現,給予他們應有的人的尊嚴,這讓我聯想到現實生活,我們班有幾個學習不太好的同學,大家給他們貼上了「差生」的標簽,於是同學們蔑視他們,不與他們交往,甚至當面羞辱他們,給他們起了「傻瓜」、「獃子」之類的綽號。其實只要細心觀察,他們也各有優點,干嗎一棍子打死呢?

《茶花女》讀書心得8

茶花女是個失足婦女,文章中所講情節在現在的小說情節中非常常見。

這種正人君子愛上風塵失足婦女的橋段在古代言情小說中非常常見,茶花女之所以成為名著,靠的是新鮮感。在那個封建腐朽的年代,這種階級差異的愛情並不為人所接受。作者小仲馬寫出了突破世俗的絕世戀歌,毫無疑問,這在當時是震驚世人的。所以,作為反抗封建諷刺社會的經典被流傳了下來。

與當今的小說文學相比,茶花女毫無疑問敗落下風。這個結論大家,從中學生看言情卻不看茶花女就可以得出。不得不說,茶花女的寫作水平修辭手法與這個網路作品風靡時代的某些作品根本不能相比!

若不是茶花女開創了失足婦女愛情的先河、諷刺了腐朽的社會,某可以大言不慚的說句『茶花女真的不怎麼樣!』

每次看那些外國文學,如果不是站在欣賞外國文化、深究作品內涵的角度上,我想,絕大多數中學生、大學生是絕對不會選擇去讀外國文學的。茶花女中的修辭有時候真的不堪入目,某懷疑他整本書都在用白描!因為好的修辭什麼的某一句都木有看到……

小仲馬是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戲劇家。他的父親是以多產聞名於世的傑出作家大仲馬。在大仲馬奢侈豪華而又飄浮不定的生活影響下,小仲馬最初「覺得用功和游戲都索然寡味」20歲時,他就結識了一些有夫之婦,過著紙醉金邊的生活。另一方面,小仲馬就熱切地期望著自己也能像父親一樣,揚名於文壇。於是,他也開始從現實中取材,從婦女、婚姻等問題中尋找創作的靈感。《茶花女》就是根據他親身經歷所寫的一部巨作。是發生在小仲馬身邊的一個故事……

由此,不得不說,藝術家大都是放盪不羈的,藝術來源於生活。

設想一下,小仲馬若是生活在網路文學泛濫的今天,茶花女是不是也一樣脫穎而出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且不論失足婦女愛情題材小說的泛濫,單是他用的修辭就讓他不能立足。由此可見,名著的產生還需要許許多多的社會因素,只能說時勢造英雄。雖然也有人說,英雄造時勢,但是,在某看來,小仲馬還不是那可以造時勢的英雄。

《茶花女》讀書心得9

我在地下埋下一朵茶花,輕喚她那美麗的名字「瑪格麗特,瑪格麗特。」不知你是否能聽見?——題記

艷麗的白茶花,像雪一樣白,嬌嫩的紅茶花,像陽光一樣燦爛。搖曳的朵朵花瓣映出她那美麗的影子——瑪格麗特。

黑玉色的頭發,像波浪般捲曲著。在額前分梳成兩大綹,一直拖到腦後。美麗的鵝蛋臉上嵌著兩只烏黑的大眼睛,純凈得宛如碧波。兩道彎彎的細長的眉毛,月牙狀猶如人工畫就的一般。眼睛上蓋著濃密的睫毛,當眼簾低垂時,給玫瑰色臉頰抹一絲雲彩。

濃密的樹縫間,幾縷陽光斜斜地映下來,在香榭麗舍大街上跳躍著。我就在這光暈中,彷彿看到那個帶著少女天真的你踮著腳尖散步,縷縷清新的茶花香鑽入我的鼻子。瑪格麗特就像一朵茶花,盛開與凋零都無人問津。

曾幾何時,你在愛中得到安慰,又是何時你為了他的前途,遵照他父親的話,忍痛離開,被愛傷得體無完膚。哦,瑪格麗特,快出現吧,我想與你那純潔美好、成全他人的心靈交談,想用友誼來安撫你受傷的心靈。

在那個資本主義猖獗,揮金如土的時代,只有你保持著完整的靈魂,在臨終的那一刻還呼喚著他的到來。你是多麼可憐吶!瑪格麗特,你是一朵永不衰敗的茶花,綻放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茶花女——瑪格麗特,多麼美麗的字眼。你是墮落社會的犧牲品,用滿腔的情迎來光明。啊,天主,讓她——茶花女得以安息與永生,讓她美好的品質永遠啟迪後人吧!

《茶花女》讀書心得10

在書店我看到了《茶花女》,我想,既然是名著,必定有許多閃光的東西值得去品味,去學習。於是,我買了這本書。

回到家,我如飢似渴地捧起這本書,裡面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我:小說的主人瑪格麗本是一位貧窮的鄉下姑娘,為謀生來到巴黎,不幸落入風塵,做了妓女,她瘋狂地尋歡作樂麻痹自己,但內心卻討厭這種空虛的生活,後來被阿爾芒一片赤誠之心所感動,彼此深深地相愛,在遠離巴黎市區的鄉間過起了美滿的田園生活,瑪格麗特受到創傷的心靈也開始癒合。

可惜,這時,阿爾芒的父親為了家庭的聲譽,肯請瑪格麗特離開阿爾芒,面對生活的沉重打擊,她對人生更加心灰意冷,最後,她因貧病交加,身心交瘁,孤苦伶仃地死在自己的寓所里。

有人說:「真正的愛情往往能使人變得崇高。」然而書中的阿爾芒在得到了瑪格麗特之後,反而更加墮落了,與此截然相反的是真情讓瑪格麗特變得崇高起來。讀後,我的心很九仍顫抖不已。女主人公——一個被唾棄的妓女居然潛藏著如此高尚彌足珍貴的品德,她實實在在是書中最可尊敬的人。我們應該承認,不管小說如何虛構,茶花女有一顆常人不具備的高貴靈魂。

沒有華麗的文字,但那真摯的感情對白卻讓每一個人如身臨其境,漸漸地把主人公與自己融為一體,為他們的歡樂而輕松,為他們的悲劇而沉重幾百年來,不知道這本書使多少人落下了同情和傷心的眼淚,它確實讓我長久不息地難過和同情。

❷ 《茶花女》的作者有哪些簡介

《茶花女》的作者小仲馬,出生於1802年的法國巴黎,是著名的浪漫主義小說作家。他的父親是大仲馬,而母親則是縫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貝。由於小仲馬是私生子一直以來並沒有得到大仲馬的承認,直到小仲馬7歲的時候才被大仲馬所接受,但是一直小仲馬的母親都沒有被大仲馬的家庭所接納,過著無名無分的日子。在1842年的時候小仲馬第一次與瑪麗·杜普萊西相遇,便對她一見傾心,但是當時的瑪麗並不願離開她所生活的上流社會,也不願意放棄她的聲妓事業,為此小仲馬很生氣,並且不願去她交往,並且給瑪麗寫了絕交信。在1847年瑪麗在巴黎病逝,當時的小仲馬非常傷心,心情沉痛,一度無法釋懷,便將他與瑪麗·杜普萊西的愛情故事寫成了小說,而在《茶花女》中瑪格麗特的形象原型就是瑪麗·杜普萊西,真情的流露,以及對當時社會現狀的抨擊,使得《茶花女》一舉成名,小仲馬也成為了當時著名的作家。 來源:青年文學家

❸ 甌劇的傳承現狀

陳茶花
女,1931年2月生,溫州市人。甌劇老一代著名表演藝術家。出生於梨園世家。12歲因生活所迫開始學藝,解放前先後在「新鳳玉」亂彈班習藝,其後又入「大高星」、「勝福連」、「新陽春」、「新紅玉」等班社從藝。解放後,參加溫州勝利亂彈劇團,1959年更名為溫州甌劇團,並作為劇種名稱行於世。她長期擔任甌劇團團長,退休後仍為甌劇團顧問。她是: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浙江劇協二、三屆理事、浙江三屆人大代表、省六屆政協委員、省二屆文聯委員、全國第三次文代會代表、溫州市二屆文聯委員、市二屆劇協副主席,後為顧問。
數十年舞台生涯,她先後主演了《佛靈寺》、《販馬記》、《蝴蝶杯》、《崑山縣令》、《玉簪記》、《碧玉簪》、《鍾離娘娘》、《高機與吳三春》及現代戲《紅梅贊》(《江姐》)、《洪湖赤衛隊》、《送肥記》等數以百計的古今婦女舞台藝術形象,最為膾炙人口的《高機與吳三春》,被譽為浙南溫州的「梁山伯與祝英台」。1954年,以《賣綃會》一折獲華東地區表演三等獎,她先後多次獲浙江省、溫州地、市表演一等獎。其表演風范、演唱行腔,形成特有的柔美與韻味。
作為甌劇老一代表演女旦角(過去是男旦)藝術家,先後為甌劇培養的學生有一級演員翁墨珊,二級演員謝菲菲、馮彩秋及洪永娟等藝術(旦角)表演骨幹,對於甌劇的傳承至關重要。
作為團長和繼王蘭香之後的甌劇女性旦角演員,她深惑甌劇中亂彈腔唱調,那歷來男女演員同工同調的舊習非改不可;因此她數十年如一日地積極支持和配合甌劇第一代表作曲家李子敏先生對音樂進行改革,經長期實踐,解決即確立甌劇亂彈腔唱調,在統一定調(尺字調)基礎上正,反亂彈唱調交替演唱,從而確立了男女工唱調問題,以及(慢垛板)、(緊垛板)、(女工垛板)等新板式新腔句的創作、試演(唱)的確立,都與舉足輕重的陳茶花為首的率廣大演藝人員的合作、支持密不可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愈加顯示其歷史價值和意義。
孫來來
1942年1月生,溫州市區人。國家一級演員。曾任甌劇團副團長,藝術指導,是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政協委員。曾兼任浙江省劇協常務理事、溫州市劇協副主席。出身於梨園世家的孫來來,1954年入「勝利亂彈」劇團(甌劇前身)習藝,攻武生行。
1960年在杭州演出時,受藝術大師蓋叫天賞識並收為藝徒。四十多年來,主演的戲主要有:《武松》中武松,《打店》、《獅子樓》、《蜈蚣嶺》中武松,《酒樓殺場》石秀,《北湖州》鐵木爾,《殺金賣拳》韓生,《蝴蝶杯》田玉川,《碧珠蛟龍扇》高清偉,《貂蟬》呂布,《三打陶三春》高懷德,《沙家浜》部建光,《智取威山》楊子榮,《紅梅贊》(《江姐》)甫志高,《英姑》盧根源,《東海小哨兵》張排長等,古今人物形象,在城鄉中廣有影響。
1989年獲浙江中年演員大獎賽最佳獎,1992年獲全國「天下第一團」劇目展演優秀表演獎,1995年攜《酒樓場》(飾石秀)隨藝術團赴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等國演出,獲盛譽;同年,以《獨木關》中薛仁貴,獲浙江省優秀演員獎、省文化廳藝委會「金藝獎」,1997年以《酒樓殺場》獲國家文化部文華表演獎,2002年5月,應台灣邀請赴台巡迴演出,獲得台灣專家觀眾的普遍贊揚。以及溫州市金鹿獎、百花獎等省市高獎。為溫州市第二輪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事跡編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文藝家傳集》等書。
方汝將
男,溫州市甌劇團當家小生,優秀青年演員,出生於1977年4月8日,籍貫平陽縣敖江鎮。
1997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分配到溫州市甌劇團,是團里的主要演員之一。
2001年因業績顯著,被破格評為國家三級演員。
2001年 獲市文聯評為希望之星稱號;市首屆藝術節在《仇大姑娘》中扮演男主角榮獲一等獎,該劇已被中央台戲曲頻道列為拍攝計劃向全國播放。
2002年被任命為溫州市甌劇團副團長職務。
2006年作為全國地方劇種的代表人物參加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名段欣賞》開播10周年的拍攝錄制,演出《殺狗記》片段。同年獲得溫州第2屆青年演員大賽金獎第一名。同年主演《殺狗記》參加全國地方戲匯演榮獲劇目銅獎。同年在溫州市第2屆藝術節上主演《洗心記》榮獲表演一等獎。
2012年 榮獲浙江省首屆戲劇表演「金桂獎」。
2013年5月榮獲第26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熱點內容
中國人能過2月14日的情人節嗎 發布:2025-08-30 14:04:19 瀏覽:689
哀七夕的詩 發布:2025-08-30 13:54:30 瀏覽:659
夏日茶花花期 發布:2025-08-30 13:54:29 瀏覽:330
盆栽怎樣換土 發布:2025-08-30 13:49:16 瀏覽:58
海棠怎麼修剪圖片欣賞 發布:2025-08-30 13:37:29 瀏覽:615
花韻盆景 發布:2025-08-30 13:36:30 瀏覽:543
寶雞有沒有花藝培訓班 發布:2025-08-30 13:17:43 瀏覽:179
荷花背不下來 發布:2025-08-30 13:17:40 瀏覽:868
四季海棠喻 發布:2025-08-30 13:02:06 瀏覽:878
一億的盆景 發布:2025-08-30 13:02:02 瀏覽: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