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鸚鵡可以群養嗎
⑴ 關於牡丹鸚鵡群養的問題
可以,但最好是配好對以後分開飼養,牡丹鸚鵡在發情期性情很暴躁,避免在撕咬過程中造成斷羽殘指等影響品相等事情發生。黃桃公跟棕頭可以配對。
⑵ 兩對牡丹鸚鵡鳥可以一起養嗎我籠子的尺寸是33×70×90厘米的。
可以,只要不打架就行。
牡丹本來就是群居習性,賣鳥的也是一群養一起的並沒有什麼問題,睡覺會擠在一起。
跟兩公見面就打架這種沒有關系,主要看性格,性格合得來的,倆公一母放在一起都沒事。
偶爾打架算正常的,牡丹本身就是偶爾小打小鬧的,但是打架打的很厲害能打出血的那種沒辦法,只能分開,不分開容易打死一隻。
⑶ 我買了一對牡丹鸚鵡,怎麼養它們啊養過的人傳授一些技巧哈
把牡丹鸚鵡多放出來玩,讓它們自由活動。你也要和它們友好相處,這樣,牡丹鸚鵡會活的長。記住,不要嚇它們。 牡丹鸚鵡資料: 編輯本段形態生態
牡丹鸚鵡體長一般在15厘米左右,體重40-50克。喙紅色,眼及蠟膜白 牡丹鸚鵡
色。頭部黑褐色,頸部有赤黃色的環帶。上胸淺綠色,背部和翼為綠色,翼端呈黑色,尾綠色,腳灰色。 另有棕頭牡丹鸚鵡,頭部棕褐色,俗稱棕頭牡丹。 野生的牡丹鸚鵡生活在熱帶叢林中,常集大群生活,一般在樹洞中營巢繁殖,以各種植物種子、水果和槳果為食。在南方,該鳥常集群危害農作物及果園,遭到當地農民驅趕。由於這種鳥羽色艷麗,常被捕捉飼養,致使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編輯本段繁殖飼養
繁殖條件
牡丹鸚鵡
牡丹鸚鵡一年中除炎熱的夏季外,其他季節都可以繁殖。一般雌鳥每窩產蛋6-8枚
牡丹鸚鵡美圖欣賞(40張),孵化期約19天。孵化過程中,雄鳥堅守在巢外看護並飼喂雌鳥,而雌鳥除取食、飲水和排糞時外出外,始終堅持孵化。雛鳥出殼後由親鳥飼喂,35-40天方能離巢,50天左右才獨立生活,6個半月達到性成熟。 牡丹鸚鵡適宜結群飼養,其籠舍面積可依飼養展覽需要適當安排,並需有適宜的露天場地供其運動。春、夏、秋三 季,宜有適度的光照。北方冬季應保持在15~22℃。其籠舍可圍以細鉛絲網,或用厚玻璃加以圍隔。家庭中飼養少量(1~5對),可用木箱改裝,一面是裝適宜的金屬網,精心飼養,即能獲得較好的玩賞及繁殖效果。飼養籠舍需墊清潔的細沙,供其採食也有利清潔。籠內設足夠粗度適宜的棲架,有利運動和休息。
飼料配製
牡丹鸚鵡
人工飼養環境中的牡丹鸚鵡,可飼以多種飼料,如餅干、麵包、饅頭、米飯、青菜、多種水果等。公園或動物園內大量飼養,可用虎皮鸚鵡混合粒料為主要飼料,同時飼予足量的青菜及水果,即可順利達到繁殖。育雛期間加飼熟玉米粉70%,熟雞蛋28%,骨粉2%的混合濕粉料。有利雛鳥正常成長。多種野生青草及蒲公英等,均為牡丹鸚鵡的理想青綠飼料。 牡丹鸚鵡的飼料配製有一定的訣竅,不能因為它冀歡吃什麼就喂什麼,而應該多種飼料合理搭配。 蛋米:1公斤小米加4個雞蛋黃攪拌而成,用量一般占總喂量的40%。 稻米:以帶有稻殼的稻米為佳,稻米的種皮牡丹鸚鵡很喜歡吃,可補充澱粉、蛋白質、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並可增加喙的咀嚼能力。用量一般占總喂量的30%。 穀子:一般占總喂量的10%一15%。 剩餘部分可喂麻子、稗草子、瓜子等。根據實踐經驗,以每天喂10—20粒生瓜子為佳。 在飼喂中,有人加「金維他」,也有人加「速補14」,還有人加多維素及各類添加劑,但根據實踐,無論加什麼,都要注意量的控制,如果量不適度,不但不起好作用,反而會造成一定的危害。
飼養經驗集錦
(1)如何減少「白蛋」? 「白蛋」就是沒有受精的蛋,「白蛋」的增加將會嚴重影響牡丹鸚鵡的繁殖率。產生「白蛋」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配對親鳥都是雌鳥:二是配對的雌鳥雖能生蛋,但雄鳥沒有性成熟;三是雄鳥是殘鳥,腳趾有殘缺,使得交配不成功;四是外界環境的不適,如噪音、驚嚇、空氣不流通、悶熱等。一旦有以上情況發生,應採取相應的措施。 為了提高牡丹鸚鵡的產蛋率,並減少「白蛋」,養鳥者可試喂北京野生動物保護中心的專門飼料及添加劑,同時注意平時的飼喂管理。春天鳥易「上火」,所以降火是關鍵。降火方法是:平時要喂潔凈的油菜、生菜或小白菜,切不可喂扁豆和茄子。為增強體質和防拉稀,可以喂些馬齒莧,效果非常好。另外平時要注意觀察,一有病症應及時治療。 (2)如何增加牡丹鸚鵡的破殼能力? 要孵化出牡丹鸚鵡,破殼也是一個關鍵。好多蛋在孵化時間夠了的情況下,還是破不了殼,小鳥被憋死在蛋殼內。此種現象主要是缺鈣引起的,鈣在鳥破殼中起著重要作用,沒有足夠的鈣,鳥喙軟,骨架軟,啄殼能力不強。有的養鳥者採用給親鳥喂蛋殼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將蛋殼用清水洗凈,放入鍋內點沸15分鍾,其目的主要是為了消毒。將消毒過的蛋殼晾十,用手搓碎即可飼喂親鳥了。 (3)鳥舍如何安排? 牡丹鸚鵡既可以觀賞,也可以繁育出售。牡丹鸚鵡的鳥舍安排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鳥舍要選擇在環境幽靜、無干擾的地方,不要有雜音,不要有環境污染,注意空氣流通,空氣新鮮。鳥舍的位置以北房為宜。 一間20平方米的北房可飼養牡丹鸚鵡60籠,每籠1對,即60對。如果房子有餘可以安排兩間,分配的方式是一間籠養,—『間散養。籠養主要用來繁殖,散養主要用於小鳥養成大鳥,小鳥活動空間越大,身體就會越健壯。 在農村建扛噸舍時要注意防蛇、防貓、防蚊蟲。 在城市,在樓房陽台和樓房內進行飼喂時要注意通風和採光,注意房間不要太暗,不要在沒有光或弱光下生長、繁育,否則對鳥的產蛋和孵化不利。如果光線弱可用60瓦的燈2~3盞補光。 有人提出晚間需開燈到10點,甚至到11點。其實這大可不必,這樣做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對鳥有壞處。因為在夜間光照太強的情況下,鳥兒休息不好,產蛋和孵化都不安穩,這樣破殼率大、產蛋率低,有時甚至產蛋而不孵。 為了提高孵化率,鳥舍要安排適宜,不要過密。 鳥舍內部放籠時要注意高度,底郵要墊上磚或其他墊物,這樣通風好,並可防止鼠咬。 如需要蓋鳥舍,注意背風向陽,冬天還要注意溫度,保證溫度在160C以上, (4)窩如何安放和管理? 安窩使牡丹鸚鵡有產蛋、孵化的場所。牡丹鸚鵡的窩為兩層,在上層應放一些碎木屑等物。木屑是為了讓牡丹鸚鵡在窩內孵化時「腳牙」(啄)用,防止牡丹鸚鵡用喙啄窩和咬其他木質板造成損失。 窩要開口向里,觀察門在外,這樣便於觀察。 牡丹鸚鵡第1窩2到3枚,營養好、管理得法有時也可產4枚。頭窩孵化率一般為70%左右。 為廠提高和孵化率,在籠內安放一小塊燒過的蜂窩煤塊為好,蜂窩煤經過高溫後達到了消毒的目的,消過毒的物質,鳥吃後不易生病。另外,煤塊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既少花錢,又達到補充某些營養成分的效果。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牡丹鸚鵡以各種植物種子、水果和漿果為食。可成對或成群籠養,為避免鸚鵡咬壞籠子 牡丹鸚鵡
,應採用鐵絲網籠。未發育成熟的雛鳥可養在一個大籠內,一般1立方米不超過15隻。繁殖用的籠子應掛一個有相當於5隻鸚鵡體積的巢,可用三合板或或比較厚實的紙板做,以防止它撕咬逃跑,鳥巢可在自己覺得合適的位置開一個直徑5~8厘米的孔。不論群養籠還是繁殖籠,除在籠體的後部裝鳥巢,籠內還要准備棲杠1根,水浴器1個,食、水罐各1個。食物主要以穀子和稗子為主;還要喂些麻籽或蘇子、蔬菜、骨粉、牡蠣粉。 應該注意的是,牡丹鸚鵡喜歡嘰嘰喳喳的吵鬧,如果家中有病人或心臟不好的人可不選擇這種鳥飼養。 牡丹鸚鵡亦稱「情侶」鸚鵡。屬鸚形目,鸚鵡科,計有9個品種,均產於非洲。我國常見的有黑頭牡丹鸚鵡和棕頭牡丹鸚鵡兩種..
編輯本段品種特點
牡丹鸚鵡有情鳥之稱,國內現有9個品種,為較珍貴的人工繁育鳥。常見的品種有琉璃腰牡丹鸚鵡(棕頭牡丹鸚鵡)、黃領黑牡丹鸚鵡(黑頭牡丹鸚鵡)、金紅桃牡丹鸚鵡(桃臉黃牡丹鸚鵡)、小櫻哥牡丹鸚鵡(桃臉綠牡丹鸚鵡)及藍牡丹鸚鵡等品種。 牡丹鸚鵡由於可人工繁育,羽毛艷麗,所以深受養鳥者的喜愛。一年可以多次繁殖,一般3~5窩,每窩產蛋4~6枚,又可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琉璃腰牡丹鸚鵡產於非洲的坦尚尼亞,體長14厘米左右,背翼、下腹、胸部為深綠色,額紅色,咽喉黃橙色,頸及上胸為淡黃橙色,腰為深藍色,尾羽外側有藍、綠、黑色羽,嘴紅色,腳灰色,眼周裸露有白色眼環。 小櫻哥牡丹鸚鵡產於非洲南部,其羽色主體為綠色,前額與頭為紅色,顏面及胸部為淡桃色,腰及上尾為藍色,顏色較艷麗。 金紅桃牡丹鸚鵡產於非洲中部,羽色以鮮黃色為主,冠紅色,頭和頰為粉紅色,腳、嘴為黃色,尾部發白,顏色艷麗。 藍牡丹鸚鵡是一種改良品種,其大小與其他牡丹鸚鵡相差無幾。羽色以藍色為主,頭部淡黑色或黑灰色,頸、胸、上腹為白色或褐色,嘴為淡桃紅色,腳為灰色,眼周具白色肉環。因改良程度不同,也會出現後代羽色不鮮明、藍的程度差、色澤不佳等現象。目前藍黑頭牡丹鸚鵡價格最高,純種售價可達上千元一對。 牡丹鸚鵡性情兇猛,以強欺弱,發情雌鳥更為突出,叫聲大而雜,有時雜訊擾人,還可向其他鳥進攻,這時若將雌鳥與雄鳥配對繁育則鳴聲銳減,性情好轉,所以飼養牡丹鸚鵡以成對為佳。 初養者可養棕頭牡丹鸚鵡和桃臉黃牡丹鸚鵡,以少為佳。如果家中有病人或神經衰弱者,最好不養,以免因鳥的吵聲而影響病人康復。 如果以經濟收入為目的而飼養牡丹鸚鵡,最好安排在農村或較偏僻的地方飼養,以防嘈雜聲影響他人。為取得最佳效益,可每養30對棕頭牡丹外鸚鵡配15對桃臉黃牡丹鸚鵡,目的是逼桃臉黃牡丹鸚鵡下蛋,而讓棕頭牡丹鸚鵡代孵(保姆鳥)。
編輯本段關於繁殖
牡丹鸚鵡經過7個月左右的飼養,都可以進行配對上窩進行繁殖了。 牡丹鸚鵡一年中除炎熱的夏季外,其它季節都可以繁殖。一般雌鳥每窩產蛋6-8枚,孵化期約19天。孵化過程中,雄鳥守在巢外看護並飼喂雌鳥,而雌鳥除取食、飲水和排糞時出窩外,其餘全部時間始終堅持孵化。雛鳥出殼後由親鳥飼喂,35-40天方能離巢,50天左右才可獨立生活,6個半月達到性成熟。繁殖的方法: 第一, 配對。1 雄1雌放同一籠內。 第二, 安窩。使牡丹鸚鵡有產蛋、孵化的場所。 牡丹鸚鵡的窩為兩層,在上層應放一些碎木屑等物。木屑是為了讓牡丹鸚鵡在窩內孵化時「磨牙」用,防止牡丹鸚鵡用喙咬窩或咬其它木質結構造成損失。 牡丹鸚鵡
牡丹鸚鵡
窩安放的位置;窩要安放在籠的側面,左側右側都可,但一定要在上方,開口向里,觀察門在外,這樣便於觀察。 牡丹鸚鵡母鳥第一窩一般產2-3個蛋,若營養好、管理得法有時也可產4-5個蛋,頭窩蛋的孵化率一般為70%左 右。籠內最好放一小塊燒過的蜂窩煤塊供鳥食用。蜂窩煤經過高溫後達到了消毒的目的,消過毒的物質鳥吃後不易生病。另外,煤塊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既省錢,又可補充鳥體對某些營養成分的需要。鳥舍應放在環境安靜,無干擾的地方,不要有雜音,不要有環境污染,注意空氣流通、新鮮。 繁殖牡丹鸚鵡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不過,很多人還是認為這事有點難度,至少已經不止一次的聽說有人認為牡丹根本不能在家庭飼養條件下繁殖,現在就把繁殖牡丹中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說一下: 選種的時候最好不要在養鳥人那裡購買所謂的「一對」鳥。這里的一對很多時候只是他們所配的同色的兩只,特別是在購買一些稀少顏色的時候,這樣的兩只很可能是同一窩的鳥,甚至連性別都可能相同~~想想這樣繁殖的後果!買鳥的時候可以自己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組合,不一定非要同色,蘭色配綠色的,後代出現了深綠色和黃綠色兩種,如果你只是自己養著玩的話,這樣最好了,很快你的鳥舍中就會出現很多種顏色的鳥,這應當是每個愛鳥者的樂事;但是如果你為了繁殖出售的話,還是注意純色問題吧。 牡丹鸚鵡
關於如何選擇父母代種鳥的問題,大家可以使用:桃臉牡丹鸚鵡遺傳計算器 牡丹鸚鵡一般一次生3-5顆卵,但是頭幾顆卵雌鳥是不會立刻孵化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千萬別認為這是雌鳥棄卵,也不要隨便打開巢箱觀察,他們的孵化時間是以最後一顆卵產出後孵化開始算起,一般在28天左右,以隔一天產一個卵算,他們的實際孵化期要一個月多一些,而在後期雛鳥快出殼時,雌鳥的孵化又會顯的漫不經 牡丹鸚鵡
心,這可是要出殼的徵兆,如果你認為這是雌鳥棄卵的話,那可是大錯特錯了!還有就是巢箱里要多墊些鋸末,至少要10厘米厚,而且巢箱要足夠大,我的巢箱是30*28*28的規格,如果你用虎皮的小巢箱繁殖牡丹的話,恐怕不容易成功。 繁殖期間要注意不要缺青菜,用黃瓜和油菜效果不錯,菠菜很容易失水乾枯的,而且鳥也不太喜歡吃。 牡丹鸚鵡在孵化時最好不要驚動雌鳥,其實你也不需要驗蛋,想想驗蛋後你能做些什麼呢?如果非要打開巢箱,也一定要在白天,如果在傍晚的話,那麼後果很可能是導致雌鳥一夜不入巢。
編輯本段雌雄鑒別
牡丹鸚鵡
1、頭型(看):雄鳥頭型為背兒頭、頭尖、並且頭稍小;雌鳥頭型為扁平、圓滑、頭純圓,與雄鳥比較頭稍大。 2、體型(看):雄鳥體瘦、毛緊、好動、性凶,眼圈距頭頂距離較遠,眼顯小; 雌鳥體較胖、毛稍松,不太好動,眼圈距頭頂距離較近,眼顯大 。 3、卧杠姿態:雄鳥在棲杠上為立勢、昂首挺立,並且顯矯健;雌鳥卧杠為伏卧式,趴在棲杠上,溫順。 4、尾羽尖(看):雄鳥的尾羽尖較尖,為V型;雌的尾羽尖分叉則為W型。 5、泄殖腔(摸):雄鳥的泄殖腔表現恥骨間間距小、並表現有興狀突起(即尖狀物); 雌鳥的泄殖腔為兩恥骨之間間距大,尤其成鳥一中指可以伸進, 並且扁平,無突起狀,此法鑒別特別准確,經驗豐富者從小鳥即可無誤的進行辨別雄雌
⑷ 牡丹鸚鵡養一隻可以嗎
牡丹鸚鵡可以養一隻,但是一般成對飼養。飼養技巧如下:
1、牡丹鸚鵡多食帶殼小米,它們喜歡吃帶殼的穀物。不過只吃小米鸚鵡會營養不足,必須多種穀物混合餵食,比如:稻米,麻子,稗草子,瓜子,紅、黑、黃栗子,紅花籽,高粱等。要注意的是瓜子不宜喂太多,每天喂10—20粒生瓜子最好。
2、牡丹鸚鵡除了吃穀物以外,也要適當吃些潔凈的水果,蔬菜。水果應切小塊餵食。還要注意給鸚鵡補鈣,可以買些墨魚骨,或者拿砸碎的蛋殼伴在食物中。但是要注意食物的量,不宜把鸚鵡養的太過肥胖,否則不易繁殖。
3、注意鳥籠衛生,按時清理鸚鵡糞便,籠底可以鋪點木屑或者細沙,防止細菌,病毒感染,減少寄生蟲。
4、注意鳥籠位置,應選擇在安靜、無干擾的地方,不要有環境污染,注意空氣流通,新鮮。室內不適宜養鸚鵡。
5、因為鸚鵡喜歡咬籠子,平時還要為鸚鵡准備一個磨牙棍,普通的木頭就可以。防止鸚鵡彎鉤嘴越來越長,開始打架。
6、雛鳥養到6個月左右達到性成熟,可以繁殖了,要為鸚鵡准備一個木箱﹑繁殖箱。但是牡丹鸚鵡炎熱的夏季是不會繁殖的,其他季節都可以。一般雌鳥每窩產蛋6-8枚,孵化期約19天。
7、牡丹鸚鵡也要飲水,不過注意水要天天更換。
8、有條件的可以喂點營養沙,營養沙里有鈣,鐵很多種微量元素和營養成分,有幫助加強骨骼的堅固性使毛色亮麗補鈣等。
注意事項:
牡丹鸚鵡怕熱,注意溫度。
可以帶牡丹鸚鵡去曬曬太陽,殺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