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丁香花月色

丁香花月色

發布時間: 2022-12-20 04:21:08

丁香:雨巷情

丁香花唐磊 - 丁香花

丁香也有很多種。常說的丁香又叫「洋丁香」,有別於紫丁香。兩者並不能混為一談。洋丁香原產於印尼的香料群島,其中之一的馬魯加群島向來有「丁香之島」的美譽。至於紫丁香,則生長在溫帶甚至寒帶,如我國的華北和東北。哈爾濱即有「丁香城」之稱。

【丁香】

洋丁香濃郁而芬烈,主要是用葯或者作為丁香精油的提取物,多用於止痛; 紫丁香柔和且清新,更多的是成為廣義上的香料,多用於熏香。她們像極了一對性格不同的姐妹。一個果敢獨立,不畏挫折,世間困難於他似乎毫無道理可講;一個婉約內斂,純真無邪,人世陰暗於她彷彿都有光明可尋。

一個人的一生總會遇到這樣一個她。或是有洋丁香的濃郁又或者是紫丁香的清新。在我們需要的時候,陪伴著我們。他可能與我們義結金蘭,也可能是一見如故的知音。沒有伯牙子期,也不會有高山流水,沒有伯樂千里馬更不常在。

《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少時讀到戴望舒的《雨巷》,總會去想丁香一樣的姑娘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既然戴先生把姑娘比作了丁香,這丁香一定是美的,這姑娘一定是美的。而這樣一個丁香一樣姑娘留下的卻只是背影,在腦海里幻想著的背影。

【雨巷撐著油紙傘的姑娘】

每個人都渴望逢著一個能夠理解自己的人,而戴望舒這里便渴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不僅有丁香一樣的芬芳,還有丁香一樣的愁怨。即便生活中沒有,在心間也存在著,就那麼默默地彳亍著,可能以後以遇到的每個女人都有她的影子,可能日後每一個她都有丁香的味道。而不論如何,那抹丁香永遠都在。

丁香一樣的人,丁香一樣的情人,丁香一樣的知音,不一定是杜拉斯筆下的情人,也不一定是納博科夫筆下的洛麗塔。她的存在是一種迷戀與幻想,是一種可望不可即的朦朧月色,是一幕無法始終陪伴歲月的光影。

也許這就是不可說,不可得吧。戴望舒的筆法明顯受法國象徵派詩人魏爾倫等的影響。《雨巷》是他早期的代表作,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更多的是大革命失敗後的壓抑心情無處排解,又渴望有這么一個夢想的結果。這種感情的寄託通過丁香來表達,彷彿自己只有自怨自艾的餘地。而那種迷茫,那種彷徨,那種四處彳亍而無處前行的感覺也正因為丁香的出現而漸漸緩解。

【戴望舒】

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徵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試想在人生中,我們渴望的人如果沒有出現,腦海里一定也會幻象那麼一位可以體貼關照,與我們共同前行的知己知音。

《蝶戀花》

露下庭柯蟬響歇,沙碧如煙,煙里玲瓏月。

並著香肩無可說,櫻桃暗吐丁香結。

這是納蘭性德的《蝶戀花》,講述詞人對愛人的四年,上片寫景,下片寫人。戴望舒心中的丁香在納蘭性德這里已經是具體的某個人,某個場景,某壇回憶。玲瓏月下,露下閑庭,蟬鳴為誰,只道香肩迷戀處,處處丁香花。

【蝶戀花】

此刻的詞人回憶的歡樂越甚,思念越重。一切的一切彷彿都未所愛而生。而所愛的人又在哪裡?知己不在,知音難尋,紅顏易老,丁香不再。

有這么個故事,古時候,有個年輕書生赴京趕考途中,愛上了一個店主女兒,兩人情投意合,不料店主氣憤之極,責罵女兒敗壞門風,姑娘哭訴兩人真心相愛,求老父成全,但店主執意不肯,姑娘性情剛烈,當即氣絕身亡,店主後悔莫及,將女兒安葬在後山坡上。不久,姑娘的墳頭上竟然長滿了鬱郁蔥蔥的丁香樹,繁花似錦,芬芳四溢。書生驚訝不已,從此便每日挑水澆花,從不間斷,終身與丁香花相依相拌。

【納蘭性德】

丁香的花語是光輝。

向死而生,輝亦不盡。情到濃處,思念不絕。

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過「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結和雨中愁悵朕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在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那麼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每個人心中也都有一朵丁香般的愁怨,每個人的心中也都有一幅漫山遍野的丁香海洋。

如印尼桑吉巴島的諺語說的那樣——「丁香樹只在看得到山,聞得到海的地方才會生長」一樣,有的奇人異士正如這狂野的洋丁香,沒有山沒有海的地方孕育不出這樣的姑娘。而她也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候,驚人一瞥的來到你的身邊。

三國時期,曹操曾有徵召諸葛亮之意。《香乘》引述《五色線》記載《曹操與諸葛亮書》道:「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以丁香作為饋贈禮品,可見其珍貴。宋代更講究,有一種「含香圓」中有十五種香料合成,其中必有丁香。清末詩人樊增祥為老師張之洞祝壽的駢體文中有「如有佳語,不含雞舌香而亦香」。這里的雞舌香又被後人稱為「美人舌」,指的就是丁香。

【曹操】

丁香的歷史悠久,早在四世紀便從中東傳入歐洲。而也正因為阿拉伯商人的存在,讓丁香迅速紅遍歐洲。早在古埃及的時期,法老下葬就用過丁香用於防腐。當時的丁香價格昂貴,能享用者不多,且被認為是有抗病去災的功效,在日後瘟疫肆虐歐洲時更是起到了很大作用。

由於阿拉伯商人壟斷了香料的貿易往來,歐洲人急於得到廉價的香料也是十字軍東征的眾多原因之一。除了陸地以外,海洋也不可倖免。除了為了尋找黃金以外,也為了更好的尋找名貴的芳香植物,這一動機更是開辟了大航海時代有了重大的歷史大發現。

【十字軍東征】

在十五六世紀,葡萄牙探險家沙瑞鷗最先發現(1511年)印尼的香料群島(即馬魯古群島),該群島以生產丁香,豆蔻,胡椒等香料而出名。自此開啟了一部丁香爭奪史。1519年,麥哲倫率領西班牙船隊浩浩盪盪向南太平洋出發,雖然回來的時候損失慘重,但是五十磅的丁香讓當時的過往查理一世大喜過望,彷彿為此而在菲律賓殉職的船長也是值得的。而這個船長就是麥哲倫。

【麥哲倫】

十七世紀初期(1605年左右),血腥的丁香爭奪史正式拉開了序幕。荷蘭殖民統治者為了更好的壟斷東南亞的香料市場,將大多數丁香園焚毀殆盡,僅留存一二以便更好的管理。之後英法兩國在十八十九世紀走私種子偷植成功。隨著在亞非以及加勒比海地區的廣泛種植,逐漸打破荷蘭的壟斷地位。而丁香的掠奪史則多多少少是西方對東南亞的殖民史縮影。這段歷史在《南方絳雪》里有相當詳細的描述。

殖民史的血腥更是加劇了西方的原始資本積累。每一筆錢除了血腥的氣息以外還有丁香的味道。可以說丁香見證了整個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像1649年出生於波士頓的耶魯先生就用經營香料的錢在1701年捐款在美國康乃狄克州創建了耶魯學院,即耶魯大學的前身。

【耶魯大學】

丁香在香史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她就像一位傾國傾城的美人,讓各方人士為之傾倒。無論是法老還是教皇,無論是國王還是諸侯,無論是軍閥還是貴族,無論是士門望族還是尋常百姓,人人期望擁有丁香,人人渴望能得見丁香的容顏。她可以止痛,可以抗菌,如同你的朋友,愛人一樣,與你一起在斗爭中前行,鼓舞你直到達到自己的目標夢想。但她同時也因她的美麗而讓世界挑起了各種紛爭。沖冠一怒為紅顏可能就是丁香的寫照吧。

參考文獻資料

《南方絳雪》,蔡珠兒

《香》,【美】奚密

Ⅱ 丁香在古典詩歌中的芳香之旅

一、丁香之結

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墊。細葉帶浮毛,疏花披素艷。深栽小齋後,庶使幽人占。晚墮蘭麝中,休懷粉身念。

——杜甫《江頭五詠·丁香》

春天,丁香花綻放在枝頭,花朵細小而繁密,色澤有純白、淡黃、淡紫、藍紫、紫紅,清艷雅麗,素香遠溢,是人們喜歡的觀賞植物。但在中國文人的眼中,它卻成了寄託情感和夢想的載體。在詩歌的國度里,丁香再也不是叢生落葉灌木,而是充滿生命,充滿了細膩情感,是豐富、敏感的生命存在。

宋代理學家邵雍有首詩叫《善賞花吟》,詩這樣寫道:「人不善賞花,只愛花之貌;人或善賞花,只愛花之妙。花貌在顏色,顏色人可效;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邵雍所說的花的精神,其實是指詩人在審美觀照自然中的花朵。詩人在聽,在看,在與花朵對話,花朵成為詩人生命之花。

暮春使人落寞,而黃昏時分更使人孤寂。一位女子倚樓而立,不知不覺間已是如鉤彎月高掛天上。芭蕉未展,丁香不開,此情此景讓與情人不能相見的女子牽腸掛肚,愁腸百結。

李商隱在這樣言說:

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這是李商隱《代贈》詩二首的第一首。丁香未開時,花蕾密布枝頭,稱丁香結。於是丁香結就成為郁結的愁思,難以排解的離愁別恨。也就自唐李義山始,詩人們開始用丁香花含苞不放,比喻愁思郁結,用丁香結來寫夫妻、情人或友人間深重的離愁。

五代牛嶠有「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感恩多》)的詞句;宋代錢惟演有「合歡不驗丁香結,只得凄涼對燭房」(《無題》)的詩句。細細品味這些詩句,「丁香結」在我們的心中已構成一幅人物相融、情景相生而且相互增色的詩意畫面。從中我們也能真切地品味出詩人審美化的生活及其情趣。

吳曾《能改齋漫錄》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宋代詞人賀鑄與一個女子相愛,久別之後,那個女子孤苦無依,思之甚切,作詩表達思念之情:

獨倚危欄淚滿襟,小園春色懶追尋。

深恩縱似丁香結,難展芭蕉一寸心。

賀鑄見到此詩,感而寫下《石州引》詞:

薄雨收寒,斜廂弄晴,春意空闊。長亭柳色才黃,遠客一枝先折。煙橫水際,映帶幾點歸鴻,東風銷盡龍沙雪。還記出關來,恰而今時節。

將發。畫樓芳酒,紅淚清歌,頓成輕別。回首經年,杳杳音塵都絕。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結。枉望斷天涯,兩厭厭風月。

兩人詩歌唱和,聊寄愁思郁結的離愁別緒。賀鑄巧借了李商隱的詩句,同時也化用了那女子的詩句,表現了濃郁的愁情。丁香結,演繹了如此感人的故事。

二、象外之象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李煜《浣溪沙》

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這樣說:「後主詞思路凄惋,詞場本色,不及飛卿之厚,自勝牛松卿輩。」「凄惋」二字,切中了這首詞的意境。一個女子,手卷珠簾,向遠方遙望,綿綿春恨,緊鎖高樓,風里落花無主,雲外不見青鳥傳來親人的書信。雨中的丁香花蕾空結在枝頭,又一次絕望的愁緒濃得化也化不開。回首三楚大地,天低日暮,長江水滾滾東去。女子的愁思深廣渺杳沒有盡頭。其中「丁香空結雨中愁」一句,成為繼李商隱之後,又一著名的意象。丁香之結,已不在黃昏春風之中,而是在花愈離披,春愈闌珊,愁愈深切的雨中,愁增雨勢,雨添愁情,丁香空結,自然融合在讀者的心眼中。

我們知道,意象在心理學中是指有關過去的感受上、知覺上的經驗在心中的重現和回憶。這種重現和回憶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還有嗅覺的、觸覺的、味覺的等等。那在詩學中,意象是指通過審美思維創造出來的,融會了主體意趣的形象。它是詩人「心物交融」的產物。是藝術創造的結果。它絕不是自然物象的復制和照搬,而是融合了詩人感情的「象外之象」。

丁香,花蕾緘結不開,含苞未吐,這是「象」,人的愁懷郁結,就使在細雨迷濛中丁香的花蕾更讓人看成「愁結」,這樣的「象」,就成為「象外之象」了。正如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的:「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花,言有盡而意無窮。」

由於意象具有心物交融的特點,那麼,品評「意象」,就可以體會詩歌的美。看五代毛文錫的《更漏子》:

春夜闌珊,春恨切,花外子規啼月。人不見,夢難憑。紅紗一點燈。

偏怨別,是芳節,庭下丁香千結。宵霧散,曉霞暉,粱間雙燕飛。

思婦獨守空閨,那靜夜裡的子規啼鳴,勾起孤寂之感,面對紅紗籠罩的孤燈,使人倍感凄涼。「庭下丁香千結」,暗喻思婦愁腸千結。詞中「丁香千結」,既是實景,又不是實景,它已成為引發愁情的觸媒,成了審美的「象外之象」。

丁香獨特的形象,成了反映人們在離愁別緒的重重困擾下,暗結於心頭不招即來,卻揮之不去的深深痛苦和幽怨。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妻子去世,相思難忘,心緒惆悵,揮筆寫下了這首《點絳唇》:

屏卻相思,近來知道都無益。不成拋擲,夢里終相覓。

醒後樓台,與夢俱明滅。西窗自,紛紛涼月,一院丁香雪。

王國維明知相思無益,決心將其放棄,但相思又難「拋擲」。詩人魂牽夢縈,醒來月光如水。丁香似雪,一片凄涼。暮春時節花開繁茂的丁香,在凄涼的月色中,就如同冰雪一般。這種時令的錯位、似乎無理的描寫,深刻地表現了詞人思念亡妻的悲愴冷寂心境。後人是這樣評價的:「君詞往復幽咽,動搖人心,快而能沉,直而能曲,不屑於言詞之末,而名句間出,往往度越前人。至其言近而指遠,意決而辭婉,自永叔以後,殆未有工如君者也。」這樣的評價可以說是恰如其分。

三、女性的化身

子規啼夢羅窗曉。開奩拂鏡嚴妝早。彩碧畫丁香。背垂裙帶長。 鈿錚尋舊曲。愁結眉心錄。猶恨夜來時。酒狂歸太遲。

——賀鑄《菩薩蠻》

在多雨的季節,丁香花一串串地開起來。主梗很是柔軟,總擎不起那繁密的花束,所以丁香的花總是彎彎地下垂著。丁香的枝條也很柔軟,在雨中也總是彎彎地下垂著,如同婀娜的女子。於是在中國文人的跟中,丁香便成了哀怨而美麗,柔弱而多情的女子的化身。

李珣的《河傳》:

去去!何處?迢迢巴楚,山水相連。朝雲暮雨,依舊十二峰前,猿聲到客船。

愁腸豈異丁香結?因離別,故國音書絕。想佳人花下,對明月春風,恨應同。

遊子在外,對佳人便有了拳拳的思慕。此時的佳人就在明月、春風、花下,也同樣愁腸郁結。丁香,那柔軟的花蕾,芬芳的味道,不就是佳人的寫照嗎?

李煜的《一斛珠》:

晚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幾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羅袖襄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綉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李煜在這首詞里,寫了一個歌女從化妝出場到終場赴宴的全過程,突出了女主人公嫵媚的神態。「向人微露丁香顆」就是美人唱歌的神態。丁香再一次幻化為女性的形象。

丁香,冷艷幽香,心中有化不開的愁結,纖手柔條,依檻望月。這不就是文人心中的佳人?

在審美鑒賞過程中,審美者不僅可以由所感知的自然對象聯想到另一個自然事物。而且可以由自然對象聯想到人的性格和思想情感,也就是感受到意象的「韻外之致」。由丁香的花蕾密布,聯想到愁思郁結,由丁香的嬌美的、詩一般的花朵和淡淡的芬芳聯想到美麗的女子,自然和人、客體和主體在美的創造和欣賞中達到了高度的統一。謝榛在《四溟詩話》中所說的:「作詩本乎情景,孤不自成,兩不相背。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舍而為詩,以數言而統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就是對此最好的詮釋。

四、丁香的理趣

香中人道睡香濃,誰信丁香嗅味同。一樹百枝千萬結,更應熏染費春工。

——元好問(金)《賦瓶中雜花》

在中國文人的心目中,丁香花是柔弱的,是愁怨的化身。這已然成為丁香花留給我們的固有形象。但高潔素雅的丁香花,不僅僅給我們以韻致,還給我們帶來理趣,也傳達出深刻而耐人尋味的哲理感悟。丁香花就在詩意的世界中既給我們以審美,也給我們以精神。

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丁香》詩:

江上悠悠人不問,十年雲外醉中身。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

這首詩中也有「丁香結」的意象,但卻不是憂愁郁結,而是無牽無掛、恬淡閑適。詩人無所事事,浪跡江湖。飲酒放達,襟懷高遠。他看到丁香千結,就殷勤地去解開她,讓丁香花在春天的枝頭自由自在的開放,詩人是多麼灑脫的情懷!

清代詩人陳至言的《詠自丁香花》:

幾樹瑤花小院東,分明素女傍簾櫳;冷垂串串玲瓏雪,香送幽幽露簌風;

穩稱輕奩匈粉後,細添簿鬢洗妝中;最憐千結朝來坼,十二闌干玉一叢。

曲徑通幽,深深的小院之東,靜靜亭立著幾樹瓊瑤般的丁香;遠遠望去,就像素雅高潔的女子依傍著簾櫳,默默無語又脈脈含情。那已經開放的丁香花,一串串垂首低眉,如雪雕一般玲瓏剔透,潔白冷艷,矜持不苟;微風吹動綠葉白花,發出簌簌的聲響,送來了縷縷清雅的幽香。那美麗素潔的丁香花,就像剛剛打開梳妝匣,均勻地敷上淡粉的姑娘,又像細細打扮之後,容光煥發的美女,楚楚動人。

詩人寫丁香晶瑩如白雪,高潔如玉璧,香幽如清風,來表現自己高潔的志向。

古今文人騷客對丁香傾倒,鍾愛、吟詠,托丁香而言志,借丁香而抒情,使丁香成為一種象徵,一種文化。

五、結語

丁香,她的花蕾,她的花枝,她的芬芳,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擁有了自己的審美原則和審美意趣,形成了富有詩意、令人遐思的意象。丁香擁有了自己的精神、自己的哲學,成了詩人凝神觀照的對象。當審美者以心靈的燭照使丁香成為一種被感情再造的美麗世界,一種審美化的理想也就在中國文人的內心深深紮下了根。丁香在詩人的記憶中含苞吐蕊,在詩人的感情世界中搖曳生姿,和諧共舞,共同構築了一個審美化的自由國度。

Ⅲ 什麼是丁香花

丁香又名「百結」,原產我國,系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其葉似茉莉,其花為紫色,後幾經培育,又有白色、紅色等品種問世。丁香盡管姿容娟柔,但卻毫不嬌慣,極為耐旱,即使長時間不下雨,照樣也能存活。雖然性喜沃土,但要植於貧瘠之地,照樣也能茁壯生長,生命力可謂強矣。據考證,丁香栽培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三國時代的文學家曹植,就曾在《妾薄命》中說;「御印浥粉君傍,中有霍納都梁,雞青五味雜香。」雞舌,即丁香的別名,可見此花歷史悠久。
歷代詩人對丁香的吟詠,更為這百結之花增添了無限情韻。杜甫的《丁香》五律,便是較早的一篇:「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墊。細葉帶浮毛,疏花披素艷。深栽小齋後,庶使幽人占。晚墮蘭麝中,休懷粉身念。」如果說杜甫此詩是借花寄寓,那麼陸龜蒙的《丁香》七絕則是托物抒懷:「悠悠江上無人問,十年雲外醉中身。殷勤解卻丁香結,從放枝頭散誕春。」元人無好問的《賦瓶中雜花》,也是詠丁香的佳作;「香中人道睡香濃,誰信丁香嗅味同。一樹百枝千萬結,更應熏染費春工。」明人許邦才的《丁香花》則有自己的特點:「蘇小西陵踏月回,香車白馬引郎來。當年剩綰同心結,此日春風為剪開。」詩人通過想像,把昔日美女蘇小小與眼前名卉丁香花聯系起來,富於情韻。清人劉大櫆熱情贊美說;「君不見,此花含吐如瓶瓴,欲開不開殊有情。一夜東風起萍末,紛紛霰雪鋪檐楹。」丁香花清香宜人,花團錦簇,外朴而內秀,不獨花色明麗,又兼香氣郁夏,具有「花中君子」之美譽。
葯用:性味歸經 辛,溫,歸脾,胃,腎經。
功效應用
1,溫中降逆:主治胃寒嘔吐呃逆;或中焦虛寒,吐瀉食少,每與溫中止嘔葯同用。
2,溫腎助陽:適用於腎陽不足,下元虛冷,男子陽痿尿頻,女子寒濕帶下等。

Ⅳ 描寫月光下的丁香的詩句

1. 關於描寫月光下海邊的詩句
關於描寫月光下海邊的詩句 1.有關月亮、大海的詩句
將進酒 唐·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仲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月銷萬古愁。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望月懷古——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長歌行—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唏。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昆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一作「指」)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紋。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古音xiá,今讀xié)。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一作「花」)搖情滿江樹。

大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莊子·秋水》尾閭(lǘ):傳說為海水排泄的地方。

萬川入海,從來沒有停止過,海水也從來沒有滿溢過;海水排泄,也從來沒有乾涸過。後人每用這句子說明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周而復始的。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三國·魏·曹操《觀滄海》碣石:指今河北省樂亭縣西南的大碣山。

何:那麼。澹澹(dàn):水波盪漾的樣子。

竦:即聳。峙(zhì):挺立。

這是作者窮追袁紹殘部路經碣石時所作。描繪了海波盪漾、山島聳立,木繁草茂的壯觀圖景,烘托他當時昂揚的氣概。

●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晉·樂府民歌《西洲曲》空綠:指倒映在水中的碧空。

捲起簾幕天穹自然顯得高遠,海水搖漾著空中的碧綠之色。境界壯闊動盪,「搖空綠」三字,奇警。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勾勒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圖景:春天潮水湧入長江,江海連平,明月潮水相伴而生。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唐·王灣《次北固山下》殘夜將盡,朝陽已從海面升起;江南春早,年底江上已露春天氣息。

作者為客日久,日復一日,年一復一年,歲月蹉跎,回鄉無日,送書無人,觸景傷情,所以有上述的描繪。●滄海先迎日,銀河倒列星。

唐·杜甫《不離西閣》旭日浮於滄海,眾星掛在銀河。●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唐·李賀《夢天》齊州:中州,亦即中國。九點煙:我國古代曾分置九州,登高遠望如九點煙。

一泓(hóng):一汪:繪出一幅壯觀的九州高空鳥瞰圖,可見作者氣勢不凡的胸懷和濃烈的浪漫色彩。●八月濤聲孔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捲起沙堆似雪堆。

唐·劉禹錫《浪淘沙》八月濤聲:指浙江省塘江大潮的聲響,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日最為壯觀。觸:碰、擊。

兩句把勢大聲洪的江潮描繪得如在目前,使人驚心動魄。全詞是一幅精採的海邊觀濤畫。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唐·趙嘏《錢塘》中秋:錢塘江海潮,以中秋之夜最為壯觀,歷來譽為天下勝境。

寫靜景的壯闊和動景的聲勢,都極為出色。●海上濤頭一線來,樓前指顧雪成堆。

宋·蘇軾《望海樓晚景》一線:形容浪頭象一排白線涌來。指顧:指點顧盼,喻時間極短。

寫江潮水初上的雄渾景色。李白《橫江詞》有「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之句,附錄於此,以供參照。

●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花中。宋·蘇軾《八月十五日看潮》幾許:多少。

渾:簡直。極寫江潮的高大。

●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宋·潘閬《酒泉子》潮水洶涌沖來的時候,真疑心,大海里的水都光了,到處都象迎接潮水的鑼鼓聲。

兩句描寫錢塘江潮水排山倒海的磅礴氣勢。●漫漫平沙走白虹,瑤台失手玉懷空。

宋·陳師道《十七日觀潮》瑤台:傳說中的神仙住所。潮水象一道白色的長虹從遼闊的沙灘上奔涌而來,又象天仙在瑤台上失手打翻了玉杯把瓊漿傾瀉而下。

以豐富的想像,極狀錢塘江潮奔騰之急,聲勢之大,變化之速。●江海不與坎。
2.描寫月光下景色的詩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1:

靜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賞析: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

2: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落月 一作:落花)

賞析: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3:

月夜 / 夜月

唐代: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賞析:此詩寫春,不唯不從柳綠桃紅之類的事物著筆,反借夜幕將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點的事物遮掩起來,寫月,也不細描其光影,不感嘆其圓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調進半片月色,這樣,夜色不至太濃,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種蒙朧而和諧的旋律。

4:

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代: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樂峰 一作:回樂烽)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賞析:這是一首抒寫戍邊將士鄉情的詩作,從多角度描繪了戍邊將士(包括吹笛人)濃烈的鄉思和滿心的哀愁之情。

5:

秋宵月下有懷

唐代: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賞析:通讀整篇,發現並無任何用詞新奇之處,但妙就妙在這意境的成功營造。詩人以流水般流暢的文筆,以「明月」「驚鵲」「寒影」等一組意象畫出了一幅別樣的孤清月夜圖。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見他的思痕,觸摸到他跳躍的文思,聽到他的嘆息。
3.描寫月光月夜景色的詩句
1、《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玉階怨》【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4、《月下獨酌》【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5、《關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6、《把酒問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葯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8、《月》【唐】薛濤 魄依鉤樣小,扇逐漢機團。

細影將圓質,人間幾處看? 9、《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10、《月夜憶舍弟》【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11、《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2、《旅宿》【唐】杜牧 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

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

13、《故人寄茶》【唐】曹鄴 劍外九華英,緘題下玉京。開時微月上,碾處亂泉聲。

半夜招僧至,孤吟對月烹。碧沉霞腳碎,香泛乳花輕。

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清。月余不敢費,留伴肘書行。

14、《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5、《霜月》【唐】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16、《漫興》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17《泊秦淮》【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18、《楓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父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19、《明月夜留別》【唐】李冶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別後相思人似月,雲間水上到層城。

20、《江樓有感》【唐】趙嘏 獨上江樓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21、《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4.描寫「海邊」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海邊」的詩句包括:

1、唐代李白《把酒問月》

原文: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葯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譯文:

青天上的明月你何時出現?我現在停下酒杯且探問之。人攀於明月之上自不可得,月亮行走卻與人緊緊相隨。

皎潔得如鏡飛升照臨宮闕,雲靄散盡發出清冷的光輝。只能看見夜間從海上升起,誰能知道早晨在雲間隱沒?

月亮里白兔搗葯自秋而春,嫦娥孤單地住著與誰為鄰?現在的人見不到古時之月,現在的月卻照過古時之人。

古人與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只希望對著酒杯放歌之時,月光能長久地照在金杯里。

2、北宋王安石《千秋歲引·秋景》

原文:

別館寒砧,孤城畫角,一派秋聲入寥廓。東歸燕從海上去,南來雁向沙頭落。楚台風,庾樓月,宛如昨。

譯文:

傳入旅舍的搗衣聲,應和著孤城城頭的畫角,一片秋聲在廣闊的天地間回盪。歸去的燕子向東從海上飛走,南來的大雁自空中落下,棲息在沙灘上。這兒有楚王攜宋玉游蘭台時感受到的愜意的涼風,有庾亮與殷浩輩在南樓吟詠戲謔時的大好月色,清風明月的景象,還都與當年一樣。

3、北宋柳永《鬻海歌》

原文:

鬻海之民何所營?婦無蠶織夫無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鬻就汝輸征。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島嶼。風干日曝鹹味加,始灌潮波塯成鹵。

鹵濃鹽淡未得閑,采樵深入無窮山。豹蹤虎跡不敢避,朝陽出去夕陽還。

譯文:

海邊的鹽民靠什麼謀生?女不養蠶織布,男不耕種田地。衣食來源又不足,靠的是用牢盆熬鹽來交納賦稅。

每年的春季和夏季,海潮漲滿海濱,潮水退了之後,搜刮含鹽的泥土,堆積得大如島嶼。鹽泥經過風吹日曬,增加了鹽味,然後在上面灌上海水,淋出鹽鹵。

淋成的鹽鹵比海水含鹽度大得多,但與鹽相比,還淡得多。所以鹽民不敢停閑,需入深山打柴。明知深山有虎豹也不敢迴避。照樣日出而去,日夕而還。

4、唐代王灣《次北固山下》

原文:

客路青山外, 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譯文:

孤單漂泊青山之外,獨自行舟綠水之間。潮水上漲,兩岸之間更顯寬闊;順風吹來;一條白帆正好高懸。

夜色將盡,海上旭日東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現。家書既已寄出,會被送往何處?希望北歸大雁,送到洛陽之邊。

5、東漢末年曹操《觀滄海》

原文: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那蒼茫的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盪,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和百草叢生,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涌著巨大的海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志向。
5.描寫月光下的海面的好詞好句好段,急
月光下的海水被波濤和狂風蹂躪著,似滿地碎銀。前浪引後浪,後浪推前浪,浪拍雲,雲吞浪,絞成一團。你撞我,我碰你,化作水煙細沫整個大海頓時變成一個萬馬奔騰、金鼓齊鳴的戰場。

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6.關於大海、月亮的詩句有哪些
關於月亮詩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蘇軾的《春宵》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李商隱的《錦瑟》關於大海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鵲樓》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樂府《長歌行》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錢起《送僧歸日本》俯首無齊魯,東瞻海似杯。

——李夢陽《泰山》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熱點內容
綠植噴繪圖 發布:2025-08-30 21:04:24 瀏覽:439
賞花花語 發布:2025-08-30 21:04:12 瀏覽:756
綠植的利潤高嗎 發布:2025-08-30 21:01:59 瀏覽:723
跳舞蘭花語是什麼 發布:2025-08-30 20:57:31 瀏覽:204
盆景的運費 發布:2025-08-30 20:41:48 瀏覽:960
玫瑰花的來歷 發布:2025-08-30 20:30:34 瀏覽:307
老梅花幣 發布:2025-08-30 20:29:05 瀏覽:744
七夕弄金陵 發布:2025-08-30 20:24:12 瀏覽:423
鐵藝門鮮花模擬花造型 發布:2025-08-30 20:19:16 瀏覽:601
郭書仁畫荷花 發布:2025-08-30 20:19:09 瀏覽: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