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濤的兒媳婦畫牡丹
㈠ 王雪濤牡丹畫圖片
這張我挺喜歡,你看行嗎?
㈡ 1978年北京人民出版社第一批印刷品王雪濤的畫作牡丹值錢嗎
都說了,是印刷品。或許過個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就成為古董也說不定
㈢ 王雪濤風格牡丹畫法祥解(連載二)
第一章 牡丹花苞的畫法(一)
寫意作為中國畫特殊的表現手法,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用它自己的語言訴說著畫家對生活的感受、對生活的理解,借物抒情,是畫也是詩。
寫意牡丹花苞不是對自然物像的簡單描摹,是經過提煉概括,誇張變形等手法創作出來的藝術形象,所以有它自己的表現規律。對國畫作品而言,先別問像不像,最重要的是好不好,不遷於物乃境界也!
這是真實牡丹花苞的照片
這是大師王雪濤先生的牡丹花苞,明顯看出兩者是不一樣的。畫家王雪濤對牡丹物像的描繪也不是憑空捏造的,也是來源於生活,他常常到牡丹園去寫生或觀察回來默寫,但都不是照葫蘆畫瓢,有提煉有概括有誇張有變形,比自然物像更活潑更有生命力。
學習畫王雪濤風格牡丹,用的毛筆不是畫界畫牡丹花常用的大提斗筆,而是一般的大 羊豪或兼豪毛筆,我想王老用小筆畫大花不是沒有道理的。他的牡丹用一兩種顏色表現出特別豐富的色彩就和工具有關。
所以,我們在學習他的畫法時也如法炮製,用一般的大羊豪或兼豪,初學最好用兼豪,兼豪吸水量適中便於掌握。
平時練慣用顏料不要太多,會一種就能舉一反三,一通百通。
下面的練慣用的顏料,花苞用暑紅、胭脂,白粉;畫托用墨、赭石(或蕉茶)藤黃、花青,三綠。
第一步:用大羊豪筆蘸白粉和暑紅,先畫出花苞的基本輪廓,不拘泥幾筆,要圓中帶方,取勢取形,含水量要適中,寧干勿濕。
第二步:筆尖蘸暑紅畫畫苞內部,還是不拘小節,要大關系,有里外的區分即可。不要特別用心找花瓣,象徵性的點到為止。
第三步:蘸胭脂畫更深部分,注意虛實變化,強調結構關系,用筆不要累同。
第四步:用淡綠加赭石濕筆隨意點三兩點為花托,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有大小聚散等變化。整理花苞,或用暑紅,或用胭脂,或用白粉,該實得實,該虛得虛。
第五步:調整完後,蘸赭石加墨或加胭脂畫托外面的小葉,完工。
總結:首先要圓中帶方,用筆要強調重點,始終不忘大關系大結構。二不要把瓣分得一清二楚,瓣與瓣的界限不要太實,否則就容易犯板結的毛病。三是用粉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太薄則飄太厚則膩,這是學王雪濤牡丹的難點。最後效果,既要活潑生動有要厚實穩重。
最後是筆者畫的牡丹花苞練習,拋磚引玉共同學習。
㈣ 北京畫院一個畫牡丹叫什麼
北京畫院一個畫牡丹叫溫瑛。
溫瑛196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師從著名版畫家彥涵先生。曾任北京畫院《中國畫》編輯部副主任擅長繪畫牡丹等花鳥畫。近四十年活躍於北京畫壇,成其王雪濤花鳥畫派的重要傳人之一,並回歸傳統、融西入中,形成富時代氣息的個人風格。2001年,名家繪畫技法叢書《溫瑛畫牡丹技法》出版。
溫瑛畫牡丹風格:
溫瑛是中國畫藝術名家王雪濤的學生、兒媳,得其指授,深諳傳統繪畫精髓,畫風清新自然、縱恣豪放、獨具特色。
雪濤學白石,進而創造出牡丹紅花墨葉一派,溫瑛則為光大之。她畫牡丹得雪濤心法,作花頭色彩濃郁,落筆紛披而飽滿豐厚,在似與不似之間,在方與不方之間,勾筋點葉由濃而淡,稍經審視落筆迅疾而力度頗重,後作枝幹則審計黑白疏密,適當穿插,或直或曲,信筆由之。
㈤ 一九二一年王雪濤畫牡丹嗎
這個不好說的,1921年,他才18歲,對於早期作品會有爭議的,上圖看看吧
㈥ 請會鑒別字畫的朋友們幫忙鑒別一下王雪濤這幅作品的真偽。
這幅照片拍得不夠清晰,但可以從一些關鍵部位判斷其真假:一、此作題款為「大富貴亦壽考」,年份為壬戌年,正好是王雪濤先生逝世當年,月份是「嘉月」,也就是說是當年春天的作品。此時的雪濤先生罹患癌症,但就藝術上而言卻是晚年大成之時,筆墨老辣、干練、蒼勁,設色典雅脫俗。觀此作的書法,結體、力道都去雪濤先生遠甚,此為最大破綻之一;二、所畫內容為牡丹,這是雪濤先生最為擅長的題材之一,自陳白陽、吳昌碩以下,雪濤先生當為現代畫牡丹之第一高手,但此作之牡丹,設色含混,花朵的造型不準,布局欠妥,石頭的線條也綿軟無力。綜上所述,當為贗品無疑。實話實說,僅供參考。若有疑慮,可徑送大型拍賣公司(勿輕信小拍賣公司,以防上當)鑒定,一般不會有差錯。
㈦ 「牡丹仙子」——名副其實
關於牡丹花,我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相傳,唐後武則天在一個隆東大雪紛飛的日子飲酒作詩。她乘酒興醉筆寫下詔書「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百花懾於此命,一夜之間綻開齊放,唯有牡丹抗旨不開。武則天勃然大怒,遂將牡丹貶之洛陽。剛強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陽就昂首怒放,這更激怒了武後,便又下令燒死牡丹。無情的大火映紅了天空,棵棵牡丹在大火中痛苦的掙扎,呻吟。然而,人們卻驚奇發現,牡丹雖枝幹已被燒焦,但那盛開的花朵卻更加奪目。牡丹花就這樣獲得了「焦骨牡丹」的稱號,牡丹也以其凜然正氣,被眾花仙擁戴為「百花之王」。從此以後,牡丹就在洛陽生根開花。
一身傲骨,凜然正氣,說的是牡丹的「一身」品質。而它的寓意卻是人們最喜歡的東西:高貴,典雅,有氣質。升華一步可以喻意祖國的繁榮昌盛,較多的體現物質文明一面,是物質文明的象徵。
在客廳或者卧室裡面,掛上一幅牡丹圖,不僅能陶冶身心,更能體現出你是一個有品位,有涵養的人。
有這么一位「牡丹仙子」,除了人長得漂亮之外,那種高貴典雅的氣質更是讓人稱贊,最重要的是,從她手中畫出的牡丹,繁花似錦、絢麗燦爛,其魅力花姿讓人為之傾倒,雍容典雅、富貴祥和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牡丹,代表著全國人民對明天的美麗憧憬和美好願景,寓意國家繁榮昌盛、興旺發達。
馮譯嫻(牡丹仙子),字一閑,號天香齋主,擅長花鳥畫的寫意創作,所繪梅蘭竹菊和牡丹,高雅富貴,美而不俗。尤擅畫牡丹,得到了王雪濤大師的再傳,關山月大師的嫡傳,被業界人士雅稱為「牡丹仙子」。
她所繪畫的牡丹,在業內擁有眾多評價:「人美花兒更美」、「我隱約感覺到,牡丹的氣質在她身上若隱若現,那種凜然,那種高雅,嘖嘖嘖」、「這牡丹畫的,脂粉艷麗,明明凈凈,不為塵染」······牡丹花沒有梅花那樣堅強,沒有菊花那樣楚楚動人,但它依然非常自信,它生長在百花齊放的春天,和其他花兒爭相鬥艷。牡丹,之所以是我們的花中皇後,是因為它有勇於挑戰的精神,才會成為花中皇後。它有一個信念,無論做什麼時候必須要贏,不能輸。
一朵花兒都有這樣的精神,你還有什麼資本不去努力呢!?
㈧ 鄭萍的牡丹畫有沒有收藏價值
有。鄭萍的牡丹畫被許多的書畫愛好者收藏,所以有收藏價值。鄭萍,女,重慶市人,是王雪濤再傳弟子,王雪濤兒媳溫英的得意門生,以牡丹最為著稱。
㈨ 王雪濤風格牡丹畫法詳解(三)
牡丹花苞的畫法(二)
王雪濤風格牡丹畫法,更注重寫意性、整體性,而不被現實牡丹所束縛,對一瓣一瓣等小的細節不精雕細刻,只是用色彩的變化來表現整個花苞的神態和風韻。其效果則多姿多彩,氣象萬千。
畫法概括的說也就是,大膽下筆,細心收拾。
看圖:
這是開始幾筆,是不是不怎麼樣?但大的結構關系有了,一個圓漲了兩個翅膀,一大一小。看神態還行,勢也說得過去。
下面是細心收拾的過程
用暑紅畫深色區域,還是注意大關系,沒有特意去找瓣,也就是一般人們常說的切瓣,用筆也不是筆尖老對著花苞的根部,靈活隨意。隨意是寫意畫追求的東西,平常說的手要松,意要到,此之謂也!
用更深一點的顏色胭脂深入,一是強調結構關系。二是豐富色彩變化,每個地方都不是一個顏色,有深有淺,忌平忌板。要有一定的厚度, 這是王雪濤牡丹與眾不同 之所在。最後用白粉提亮,該弱化的弱化,該強化的強化,該實的實該虛的虛。
最後再上幾個練習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看到了吧,開始都不是很好,最後效果還行吧?結論:大膽下筆,細心收拾!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㈩ 王雪濤牡丹的技法
王雪濤牡丹的技法:
(1)花頭的畫法:
用中號以上京提筆(羊毫配狼毫的兼毫筆)飽蘸大紅色,在調色盤上調和,使顏色向筆根滲透,再用筆尖蘸胭脂色,稍作調和後即在畫面上點畫。傳統的點牡丹方法是一筆緊挨一筆,整個花頭是由一筆筆由濃到淡的色點組成。花頭完成後,乘顏色尚未乾時,在花心和花瓣的交接處用胭脂加墨的重色進行調整,使花瓣的交接清晰生動。待顏色七、八成干時,用石青在花蕊處點上顏色,再用藤黃調白粉點花蕊。點花蕊時要按三筆一組的組織結構進行點畫,千萬不能無組織地隨意點畫。
(2)牡丹花朵畫法:
花朵和花頭的畫法相近,不同之處在於花朵有花萼和托葉,畫時一定要從花朵的整體考慮,使花萼和托葉成為花頭的有機整體。
(3)牡丹葉片的畫法:
用中號以上京提筆蘸花青加藤黃的淡綠色,在調色碟上調和,再用筆尖蘸墨,稍稍糅合一下,使墨色和筆上原有的顏色融合,用側鋒干凈利落地在畫面上畫上葉片。畫葉片要成組地進行,以三筆為一組由規律地點畫,這樣畫出的葉片就不會雜亂無章。寫意畫的魅力不僅表現在生動的筆觸,活潑的形象,還體現在滋潤的色彩和淋漓的筆墨上,所以畫葉片時要掌握用水和用色的技巧。起筆時色墨要飽和,下筆要迅疾,用一筆顏色畫一片葉片,這樣從起筆到收筆,自然就形成了干濕濃淡的變化。葉片色墨點畫完成後,待其晾至七、八成干時,用較重的墨(色)勾勒葉脈。勾葉脈是一個重要的步驟,葉片的轉折向背以及組織結構都是由它決定,因此要從畫面的整體結構出發進行調整,不能只從局部考慮。
(4)牡丹枝乾的畫法:
在一般情況下,枝幹在畫面上與花頭和葉片相比,所佔比重較少,但是在描繪時千萬不可低估它的重要性,更不能隨意點畫,要了解它的結構規律和生長特徵,畫時才能表現出主幹和嫩葉的不同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