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中葯牡丹皮

中葯牡丹皮

發布時間: 2020-12-29 15:48:38

『壹』 丹皮與牡丹皮是不是同一中葯材

中葯名:牡丹皮
別名:牡丹根皮、丹皮、丹根。
拼音mu dan pi
英文名Tree Peony Bark,CORTEX MOUTAN
原植物Paeonia suffruticosaAndr.
葯用部位植版物的根皮。
功效分權類清熱葯;涼血葯;利水葯;去濕葯。[1]
附註植物描述,詳見詞條:牡丹
形態:呈筒狀或半筒狀,有縱剖開的縫,略向內捲曲或張開,長5--20cm,直徑0.5--1.2cm,厚0.1--0.4cm
外表面:原丹皮灰褐色或黃褐色,有多數橫長皮孔及細根痕,栓皮脫落處粉紅色;刮丹皮粉紅色或淡紅色
內表面:淡灰黃色或淺棕色,有明顯的細縱紋,常見發亮的結晶(系針、、柱狀牡丹酚結晶),俗稱「亮銀星」
質地:質硬而脆,易折斷
斷面:較平坦,淡粉紅色,粉性,紋理不明顯
氣味:氣芳香,味微苦而澀,有麻舌感

『貳』 丹皮有什麼功效

1、清熱涼血。主治血分熱證:高熱發斑,舌絳譫語;血熱動血,吐衄。余熱傷陰,夜熱早涼;或腎陰虧虛,相火偏旺,陰虛發熱。

2、活血散淤。主治血分瘀滯證:婦女血瘀,痛經,閉經;跌打損傷,紅腫熱痛。

丹皮又叫牡丹皮,為毛茛科植物牡丹乾燥根皮。產於安徽、山東等地。秋季採挖根部,除去細根,剝取根皮,曬干。生用或炒用。現代研究,所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類成分均有抗炎作用;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作用;牡丹酚有鎮靜、降溫、解熱、鎮痛、解痙等中樞抑製作用及抗動脈粥樣硬化、利尿、抗潰瘍等作用。

(2)中葯牡丹皮擴展閱讀:

葯理作用: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牡丹酚是牡丹皮中對中樞有抑製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實驗證明:牡丹酚有鎮靜、降溫、解熱、鎮痛、解痙等中樞抑製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牡丹皮對心肌缺血有明顯保護作用,使左室做功量減少,心肌耗氧量降低,冠脈流量增加,並有降血壓和減少心輸出量作用。

3、對血液系統的作用:牡丹皮在體外有顯著抗凝血作用,其有效成分為牡丹酚。此外牡丹皮在體外有濃度依賴性纖溶抑製作用。

4、抗炎作用:實驗證明,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甙成分均有抗炎作用,且後者的抗炎作用比牡丹酚還強的多。

5、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牡丹皮在試管內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枯草桿菌、白色葡萄球菌等有較強抗菌作用。牡丹皮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作用顯著,在pH7.0~7.6殺菌力最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丹皮

『叄』 中葯中牡丹皮有些什麼功效

【功用主治-牡丹皮的功效】清熱,涼血,和血,消瘀。
治熱入血分,發斑,驚癇,吐、衄、便血,骨蒸勞熱,經閉,症瘕,癰瘍,撲損。
①《本經》:主寒熱,中風瘈瘲、痙、驚癇邪氣,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
②《別錄》:除時氣頭痛,客熱五勞,勞氣頭腰痛,風噤,癲疾。
③《葯性論》:治冷氣,散諸痛,治女子經脈不通,血瀝腰疼。
④《日華子本草》:除邪氣,悅色,通關腠血脈,排膿,通月經,消撲損瘀血,續筋骨,除風痹,落胎下胞,產後一切冷熱血氣。
⑤《珍珠囊》:治腸胃積血、衄血、吐血,無汗骨蒸。
⑥《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熱。
⑦《醫學入門》:瀉伏火,養真血氣,破結蓄。
⑧《綱目》:和血,生血,涼血。
治血中伏火,除煩熱。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宜忌】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服。
①《本草經集注》:畏菟絲子。
②《古今錄驗方》:忌胡荽。
③《唐本草》:畏貝母、大黃。
④《日華子本草》:忌蒜。
⑤《本經逢原》:自汗多者勿用,為能走泄津液也。
痘疹初起勿用,為其性專散血.不無根腳散闊之慮。
⑥《得配本草》:胃氣虛寒,相火衰者,勿用。

【選方】①治傷寒熱毒發瘡如豌豆:牡丹皮、山梔子仁、黃芩(去黑心)、大黃(銼、炒)、木香、麻黃(去根、節)。
上六味等分,銼如麻豆大。
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聖濟總錄》牡丹湯) ②治婦人惡血攻聚上面,多怒:牡丹皮半兩,乾漆(燒煙盡)半兩。
水二鍾,煎一鍾服。
(《諸證辨疑》) ③治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發汗之內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余瘀血,面黃,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兩,生地黃八兩,芍葯三兩,牡丹皮二兩。
上四味,細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千金方》犀角地黃湯) ④治胎前衄血:丹皮、黃芩、蒲黃、白芍、側柏葉。
共為細末,早米糊為丸。
空心白湯下百丸。
(《秘傳內府經驗女科》) ⑤治婦人骨蒸,經脈不通,漸增瘦弱:牡丹皮一兩半,桂(去粗皮)一兩,木通(銼、炒)一兩,芍葯一兩半,鱉甲(醋炙,去裙襕)二兩,土瓜根一兩半,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人,炒)。
上七味粗搗篩。
每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分溫二服,空心食後各一。
(《聖濟總錄》牡丹湯) ⑥治腸癰,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四兩,牡丹一兩,桃仁五十個,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沸,頓服之。
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
(《金匱要略》大黃牡丹湯) ⑦治懸癰生於穀道之前,小便之後,初發甚癢,狀如松子,-月赤腫如桃,遲治則破,而大小便皆從此出,先服國老湯不消者:牡丹皮、大黃、貝母、白芷、甘草、當歸各五錢。
共為細末,酒調服二錢,空心吃。
(《本草匯言》將軍散) ⑧治下部生瘡,已決洞者:牡丹方寸匕,日三服。
(《補缺肘後方》) ⑨治金瘡內漏,血不出:牡丹皮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
(《千金方) ⑩治腕折瘀血:虻蟲二十枚,牡丹一兩。
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
(《千金方》) ⑾疝氣(覺氣脹不能動)。
用牡丹皮、防風,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
⑿婦女惡血(血往上沖,臉紅易怒)。
用牡丹皮半兩、乾漆(燒至煙盡)半兩,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⒀傷損瘀血。
用牡丹皮二兩、虻蟲二十一個(熬過),同搗碎。
每天早晨服一匙,溫酒送下。
⒁刀傷後內出血。
用牡丹皮研細,水沖服少許。
瘀血自尿中排出。
⒂下部生瘡(已破口)。
取牡丹末一匙煎服。
一天三次。

【臨床應用】①治療高血壓取牡丹皮1~1.5兩,水煎成120~150毫升,每日3次分服;或初次量用5~6錢,如無不良反應增至1兩。
治療20餘例,一般服葯5天左右血壓即有明顯下降.症狀改善;經服葯6~33天,舒張壓平均下降10~20毫米汞柱,收縮壓平均下降20~40毫米汞柱。
本組病例近期內均能使血壓下降到正常范圍或接近正常范圍,症狀亦隨之消失或改善,但遠期療效有待繼續觀察。
個別患者服葯後有惡心、頭昏等副作用,無需停葯即能自然消失。
②治療過敏性鼻炎用10%的牡丹皮煎劑,每晚服50毫升,10天為一療程,治療31例,痊癒12例。
又治療9例,服葯後症狀很快好轉,但無1例根治。
此外,用10%丹皮煎液內服(每晚50毫升),試治乳突鑿開術後,因伴有變態反應而致遲遲不得干耳的患者6例,結果5例痊癒,1例減輕。

【附】牡丹的功用。
在於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能治心、腎、肝等經的伏火(陰火,相火)。
治伏火,許多人多用黃櫱;其實,牡丹更勝於黃櫱。
李時珍指出:牡丹只取紅、白兩色的單瓣者入葯,其他品種皆人工培育而成氣味不純,不可用紅花者偏於利,白花者偏於補。

『肆』 中葯的丹皮有什麼作用

相同點抄:
清熱涼襲血、活血化瘀,用於溫病熱入營血之吐血衄血、發斑發疹,血行瘀阻之痛經、閉經、胸痹絞痛、肢體麻木、關節痹痛、跌打損傷以及肝火亢盛證等。

同中之異:
清熱涼血,牡丹皮優醫`學敎育網搜`集整理於赤芍;活血化瘀,赤芍優於牡丹皮。
不同點:牡丹皮清熱涼血而不留瘀,且能透發陰分伏熱,治療陰虛無汗之骨蒸發熱;赤芍又能清泄肝火,利尿通淋,治療熱淋尿痛等。

『伍』 中葯中牡丹皮有些什麼功效

【功用主治-牡丹皮的功效】清熱,涼血,和血,消瘀。 治熱入血分,發斑,驚癇,吐、衄、便血,骨蒸勞熱,經閉,癥瘕,癰瘍,撲損。 ①《本經》:主寒熱,中風瘈瘲、痙、驚癇邪氣,除癥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 ②《別錄》:除時氣頭痛,客熱五勞,勞氣頭腰痛,風噤,癲疾。 ③《葯性論》:治冷氣,散諸痛,治女子經脈不通,血瀝腰疼。 ④《日華子本草》:除邪氣,悅色,通關腠血脈,排膿,通月經,消撲損瘀血,續筋骨,除風痹,落胎下胞,產後一切冷熱血氣。 ⑤《珍珠囊》:治腸胃積血、衄血、吐血,無汗骨蒸。 ⑥《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癥瘕之疾,除血分之熱。 ⑦《醫學入門》:瀉伏火,養真血氣,破結蓄。 ⑧《綱目》:和血,生血,涼血。 治血中伏火,除煩熱。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宜忌】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服。 ①《本草經集注》:畏菟絲子。 ②《古今錄驗方》:忌胡荽。 ③《唐本草》:畏貝母、大黃。 ④《日華子本草》:忌蒜。 ⑤《本經逢原》:自汗多者勿用,為能走泄津液也。 痘疹初起勿用,為其性專散血.不無根腳散闊之慮。 ⑥《得配本草》:胃氣虛寒,相火衰者,勿用。 【選方】①治傷寒熱毒發瘡如豌豆:牡丹皮、山梔子仁、黃芩(去黑心)、大黃(銼、炒)、木香、麻黃(去根、節)。 上六味等分,銼如麻豆大。 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聖濟總錄》牡丹湯) ②治婦人惡血攻聚上面,多怒:牡丹皮半兩,乾漆(燒煙盡)半兩。 水二鍾,煎一鍾服。 (《諸證辨疑》) ③治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發汗之內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余瘀血,面黃,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兩,生地黃八兩,芍葯三兩,牡丹皮二兩。 上四味,細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千金方》犀角地黃湯) ④治胎前衄血:丹皮、黃芩、蒲黃、白芍、側柏葉。 共為細末,早米糊為丸。 空心白湯下百丸。 (《秘傳內府經驗女科》) ⑤治婦人骨蒸,經脈不通,漸增瘦弱:牡丹皮一兩半,桂(去粗皮)一兩,木通(銼、炒)一兩,芍葯一兩半,鱉甲(醋炙,去裙襕)二兩,土瓜根一兩半,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人,炒)。 上七味粗搗篩。 每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分溫二服,空心食後各一。 (《聖濟總錄》牡丹湯) ⑥治腸癰,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四兩,牡丹一兩,桃仁五十個,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沸,頓服之。 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 (《金匱要略》大黃牡丹湯) ⑦治懸癰生於穀道之前,小便之後,初發甚癢,狀如松子,-月赤腫如桃,遲治則破,而大小便皆從此出,先服國老湯不消者:牡丹皮、大黃、貝母、白芷、甘草、當歸各五錢。 共為細末,酒調服二錢,空心吃。 (《本草匯言》將軍散) ⑧治下部生瘡,已決洞者:牡丹方寸匕,日三服。 (《補缺肘後方》) ⑨治金瘡內漏,血不出:牡丹皮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 (《千金方) ⑩治腕折瘀血:虻蟲二十枚,牡丹一兩。 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 (《千金方》) ⑾疝氣(覺氣脹不能動)。 用牡丹皮、防風,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 ⑿婦女惡血(血往上沖,臉紅易怒)。 用牡丹皮半兩、乾漆(燒至煙盡)半兩,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⒀傷損瘀血。 用牡丹皮二兩、虻蟲二十一個(熬過),同搗碎。 每天早晨服一匙,溫酒送下。 ⒁刀傷後內出血。 用牡丹皮研細,水沖服少許。 瘀血自尿中排出。 ⒂下部生瘡(已破口)。 取牡丹末一匙煎服。 一天三次。 【臨床應用】①治療高血壓取牡丹皮1~1.5兩,水煎成120~150毫升,每日3次分服;或初次量用5~6錢,如無不良反應增至1兩。 治療20餘例,一般服葯5天左右血壓即有明顯下降.症狀改善;經服葯6~33天,舒張壓平均下降10~20毫米汞柱,收縮壓平均下降20~40毫米汞柱。 本組病例近期內均能使血壓下降到正常范圍或接近正常范圍,症狀亦隨之消失或改善,但遠期療效有待繼續觀察。 個別患者服葯後有惡心、頭昏等副作用,無需停葯即能自然消失。 ②治療過敏性鼻炎用10%的牡丹皮煎劑,每晚服50毫升,10天為一療程,治療31例,痊癒12例。 又治療9例,服葯後症狀很快好轉,但無1例根治。 此外,用10%丹皮煎液內服(每晚50毫升),試治乳突鑿開術後,因伴有變態反應而致遲遲不得干耳的患者6例,結果5例痊癒,1例減輕。 【附】牡丹的功用。 在於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能治心、腎、肝等經的伏火(陰火,相火)。 治伏火,許多人多用黃櫱;其實,牡丹更勝於黃櫱。 李時珍指出:牡丹只取紅、白兩色的單瓣者入葯,其他品種皆人工培育而成氣味不純,不可用紅花者偏於利,白花者偏於補。
採納哦

『陸』 中葯臭牡丹和牡丹皮是同一種嗎

肯定不是

『柒』 中葯中的牡丹皮是什麼

牡丹皮就是牡丹花植物的跟皮。
[採制貯藏]秋季採挖根部,除去細根,剝取根專皮,迅速洗凈,潤後切薄屬片,曬干,置通風乾燥處。
【性味歸經】苦、辛,微寒。 歸心、肝、腎經。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祛瘀。
【用法用量】 煎服,6 ~12g 。清熱涼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炙用。

『捌』 中葯「牡丹皮」的葯理作用

你好,牡丹皮是牡丹的根皮。其功效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止血。歸心肝腎經。

『玖』 牡丹皮有什麼功效

牡丹皮,為毛茛科植物牡丹乾燥根皮;主要成分為酚及酚苷類、單萜及其苷類,所含芍葯苷對腸道平滑肌也具有顯著的解痙作用。

1、清熱涼血

牡丹皮味辛、性微寒,具有清熱涼血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熱入營血、陰虛發熱、吐血衄血、癰腫瘡毒等。

2、消炎鎮痛

牡丹皮普遍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關節炎,能抑制炎症、腫脹、滲出,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其鎮痛作用雖然不強,但在復方中,能加強主葯的效果。

3、鎮靜解痙

牡丹酚能顯著減少小鼠自發活動,有顯著的鎮靜功效。牡丹酚對乙醯膽鹼引起的,豚鼠離體回腸強烈收縮,有顯著的解痙作用,所含芍葯苷對腸道平滑肌也具有顯著的解痙作用。

4、活血化瘀

牡丹皮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煎湯內服可用於血瘀閉經、痛經,外敷可用於鐵打損傷導致的瘀血積聚,紅腫疼痛。

5、降血壓

牡丹皮具有擴張血管和降壓作用,能增加冠脈血流量,減少心輸出量,是一味常用降壓配伍葯,對於腎病之蛋白血尿治療效果好。

(9)中葯牡丹皮擴展閱讀:

適宜:經閉痛經、跌打傷痛者

牡丹皮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煎湯內服可用於血瘀閉經、痛經,外敷可用於鐵打損傷導致的瘀血積聚,紅腫疼痛。牡丹皮還可用於肝鬱火旺,身熱暮甚,頭痛目澀。

禁忌:血虛有寒、月經過多者、孕婦

1、牡丹皮能夠活血,但是對於月經過多的女性來說,服用牡丹皮會導致失血過多。

2、血虛有寒者慎用,孕婦應慎服,不然可以會影響胎兒。

3、大蒜辛溫有臭,牡丹皮苦辛微寒,性味反之,葯性也相反,所以在服用含牡丹皮的中葯時不能吃大蒜。

4、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清虛熱,活血化淤等作用,香菜辛溫香竄,牡丹皮苦辛微寒,性昧反之,葯性也相反,所以兩者不能同用。

『拾』 中葯丹皮製啥病

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淤、退虛熱等功效。

熱點內容
丁香話理財 發布:2025-05-05 14:41:30 瀏覽:966
瓜子海棠 發布:2025-05-05 14:37:46 瀏覽:359
冬季養什麼綠植 發布:2025-05-05 14:14:56 瀏覽:752
糖豆廣場舞媽媽福心上的一朵蓮花 發布:2025-05-05 14:14:43 瀏覽:186
牡丹江緯度 發布:2025-05-05 14:11:48 瀏覽:756
玫瑰苑沙龍 發布:2025-05-05 14:06:49 瀏覽:993
與櫻花小說 發布:2025-05-05 13:55:04 瀏覽:978
櫻花落心碎 發布:2025-05-05 13:54:24 瀏覽:707
男生手握玫瑰流血圖片 發布:2025-05-05 13:44:08 瀏覽:634
七夕寫給你 發布:2025-05-05 13:28:39 瀏覽: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