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豆廣場舞媽媽福心上的一朵蓮花
『壹』 為什麼很多中年婦女喜歡用荷花/蓮花/荷塘圖片做頭像
第一點:
造成這種荷花頭像變成中年女人標配的原因,無非就是朋友圈裡的心靈雞湯,還要各種看著很對,但是沒點屁用的文章在作怪。
這些文章很多都有配圖,其中佔比率最高的,肯定就是荷花蓮花多。
已經進入中年的女性,其實她們的身心都非常疲憊和枯燥壓抑。
看到一朵蓮,或許是讓她們得到了些許寧靜的感覺。
她們沒事就喜歡看一些心靈雞湯類的文章,畢竟現實生活太累,這個世界太讓人焦慮。
就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看著世界的美好。
所以配上那種讓人寧靜的文字之後,再看到荷花圖,就感覺越看越順眼,就會拿來當頭像。
第二點:
處於對出淤泥而不染的原因。
用荷花蓮花,可以象徵自己的寧靜高遠,畢竟在網上,成年人都明白,很多加了好友後,就會各種暗示和騷擾。
這樣的情況讓身為女人的用戶不勝其煩。
那怎麼才能減少和杜絕這樣的情況呢?好辦啊,直接用頭像來明志。
下意識告訴你,我是莊重嚴肅的女人,是超凡脫俗的女人。
老娘是忠貞烈女,不要來泡我。
第三點:
也是有可能的一點。
畢竟中年婦女群體,廣場舞就佔了不少。
所以也有可能因為這樣。
『貳』 歌中帶蓮的歌曲有什麼
廣場舞:
十指相扣心相守
就這樣牽著你的手
慢慢的往前走
走過一春又一秋
直到皺紋爬滿額頭
就這樣牽著你的手
讓我們十指緊扣
不離不棄風雨同舟
情也無休愛也無休
今生和你手牽手
長路漫漫並肩走
茫茫人海與你邂逅
註定是我一生的所有
今生你我手牽手
十指緊扣心相守
愛的路上伴左右
青山不老愛永久
就這樣牽著你的手
讓我們十指緊扣
不離不棄風雨同舟
情也無休愛也無休
今生和你手牽手
長路漫漫並肩走
茫茫人海與你邂逅
註定是我一生的所有
今生你我手牽手
十指緊扣心相守
愛的路上伴左右
青山不老愛永久
今生和你手牽手
長路漫漫並肩走
茫茫人海與你邂逅
註定是我一生的所有
今生你我手牽手
十指緊扣心相守
愛的路上伴左右
青山不老愛永久
青山不老愛永久
『叄』 羅漢山的羅漢故事
羅漢山用了三年多建成卻做到零事故,說到零事故,不得不提起293號羅漢,這是羅漢山三大傳奇故事之一。幾年前,羅漢山上好不容易修起一條山路,雖然崎嶇難行,但汽車總算可以上山了。一天,工人開著一輛大車,載著幾十噸重的石頭准備上山。車行緩慢,在一個轉彎處車子忽然打滑,眼看車子沖出懸崖,如果從這么高的山上沖下去,可以想像會發生多麼嚴重的事故。然而就在這時車子恰巧被一尊羅漢攔住,羅漢的頭「嗙」一下飛了出去,掉下了山崖。大家驚慌之中下車一看,臉都青了,原來車的一個後輪,已經懸空在近10米的懸崖邊。車身只要再往後一點,就會摔下山坡,後果不堪設想。
說來也巧,林志良先生正准備將四尊羅漢像送給這些農民工供養,感恩他們對於羅漢山的貢獻,而這尊羅漢正是其中之一。工人們認為佛像斷頭不吉利,都不願意供養這尊羅漢,便找林先生想要再換一尊。沒想到林先生笑了笑說,全羅漢山的羅漢就屬這尊羅漢最靈驗,他用他的身子擋住了這幾十噸重的車,顯靈救了人,你們不好好的供養他反而要把他扔掉?這是什麼道理?於是命人找回這尊羅漢的頭像,讓工匠重新安裝好,並噴上了金身,就如同全新一般。因此,後來這些農民家中一遇到重要的事情都會常來祭拜,多有成效,十分靈驗。這段故事也成為羅漢山建設史上的一段佳話。
如果你來到了羅漢山,可以找找這尊羅漢,這尊羅漢的手指就指著自己的脖子,羅漢山的人也都親切的叫它「斷頭羅漢」。 三寶殿就是羅漢山「兩條龍」中的一尊龍頭,是羅漢山風水最好的地方。早在羅漢山建設之前,這里就供奉著一尊香山木的明代彌勒佛像。據說這尊佛像非常靈驗,於是後來林先生專門為這尊佛像蓋起了佛堂,成為羅漢山的第一座寺廟。
在羅漢山建設兩年後,山上遍布了近200尊羅漢,初具規模。於是在林先生的邀請下,南普陀的主持則悟法帶領僧團,准備為羅漢山,舉辦一次盛大的開光慶典。這也是南普陀第一次為一位居士,舉行這么大規模的開光大典。這座寺廟作為羅漢山的正殿,通常會供奉三寶佛,而殿內的彌勒佛已經供奉多年,開光慶典在即,於是林先生打算日後再專門為三寶佛建造一座佛堂。
沒想到就在大典的前兩天,三寶殿卻忽然發生了一場離奇的火災。據說發生火災時只能看到濃煙,卻看不到一點火光。當林志良先生趕到山上,推開廟門時,供桌上燒的只剩一些殘渣,四壁也都被熏得烏黑。而距離大典只有不到兩天的時間,來不及多想,林先生馬上聯系當時廈門最大的佛具店,請老闆務必盡最大努力請到三寶佛。說來也很奇妙,短短一天多的時間,老闆竟然真的請到了大小各方面都很合適的三寶佛,於是大家重新布置好了佛堂,圓滿順利的舉辦了開光大典。
事後,林先生向活佛問起此事,活佛卻說這是件好事,雖然是一場火災,但卻沒有血光之災,沒有生靈塗炭。其實是這尊彌勒佛在主動讓賢,要將這個山上最好的地方讓給三寶佛,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
而林先生又是一個非常懂得感恩的人,他十分感恩這尊彌勒佛,於是不僅在三寶殿的供桌上,又供奉了一尊小彌勒,還特意在半山腰打造了一尊,重達8噸的彌勒佛金身石像。讓人們永遠都記住這尊彌勒佛讓賢的故事。如今凡是來到羅漢山,上山下山便能看到那尊庄嚴慈祥的彌勒佛像。
由於當時佛堂本身除了熏黑之外並無損壞,而且時間緊迫,也就沒做大的修飾,所以我們去到三寶殿,仍能看到牆壁和窗戶熏黑的痕跡。這個故事也被傳為佳話。
註:三寶殿也叫三寶地,相當於寺廟的大雄寶殿,也就是正殿。佛教以佛、法、僧為三寶。一般有三種供法:一、供奉的是三身佛,即清凈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圓滿報身佛(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佛或應身佛(釋迦牟尼佛)。二、縱三世佛,即過去燃燈古佛、釋迦牟尼佛、未來彌勒佛。 三、橫三世佛,即西方阿彌陀佛、中央釋迦牟尼佛、東方葯師佛。 走進羅漢山,順延石子路而上,每一石階總能感受到纏繞在你周邊的佛曲和檀香味,此為該山「一階一佛曲、一曲一羅漢」的典故,也即為該山的特色之一。這里因其定位的禪宗發展文化氣息,才能使得自然與人文、現實與虛幻碰撞、融合、渲染。山滋佛,佛耀山,傍晚時分借著夕陽閑庭漫步羅漢山,深刻感受「草木披著佛的祥光,神山沾著經文的靈氣」之韻味。 據說羅漢山有4條神奇的旅遊線路,是由台灣來的行者蔡昂融居士將密宗修行融合道教養生及五行風水,並結合天時、配合地利根據信眾的不同需要而專門設立的求健康的健康步道、求愛情婚姻圓滿的幸福步道、求學求取功名的功名步道以及求財求事業的事業步道。這4條祈福路線都有各自專屬的祈福參拜方法,甚至連登山時間、行走步法都很有講究。這四條祈福步道分別包括十八羅漢步道、觀音大道;幸福小徑、同心鎖道;功名小徑、步步高升;成就小徑、成功捷徑;據說很靈驗哦,有很多信眾願望達成之後前來還願。
也由於羅漢山的大部分佛、菩薩、羅漢雕像都是有善心人士善心供養,所以羅漢山上有很多傳奇故事,甚至每尊佛像背後都有不少傳奇故事地圖。也正因為不同的佛菩薩護佑,不同的景觀旅遊路線都有不同的參拜方式和不同側重。下面按照羅漢山常規旅遊路線分別介紹。 「讓人們永遠記住你們」「羅漢」群雕是以將近千尊佛像搬上山安放的12名勞動者為原型創作的。雕塑高約2米多,長近6米,由福建師范大學藝術系的陳曉東花了2個多月時間創作的。
起初山上沒有路,這些每尊幾百斤重的羅漢都是由這些農民工一尊一尊用木杠,麻繩挑上山的。前後花了近10個月,雖然工程巨大,卻創造了零事故的奇跡。這些農民工都是附近廟山村的村民,林志良先生為了感恩他們,紀念他們,便在羅漢山廣場上最顯眼的地方設置了這座雕像。這座雕像除了紀念意義外,我們仔細看還可以發現右下方有一個慈善捐助口。沒錯,這座雕像是空心的,它也是目前全國最大,最牛的功德箱。每年都會在羅漢山全體員工的見證下打開一次。林志良先生將這裡面的錢全部捐出來用於慈善事業。讓一代一代的人永遠記住這些為羅漢山做過貢獻的人們,讓感恩的心,讓這種大愛能夠傳遞下去。 景觀音樂藝術廣場是2012年6月剛剛建成,建這個廣場的初衷是想讓周邊的村民能像城裡人一樣擁有豐富現代的文化生活,所以這個戶外舞台不論是音響、燈光還有老師都是堪稱一流。林志良先生希望來羅漢山的人們和這附近的村民每個周末都能夠在美麗的羅漢山夜景下盡情歡快地跳舞,豐富大家業餘生活之餘,又能帶動村民提升文化藝術素養。在這里每個周末連續三晚都有大型的廣場舞。附近的村民都會攜兒帶女前來參加,十分熱鬧。而帶領大家熱舞的便是由國家級舞蹈教練陽光(昂融陽光)老師和彩虹老師以及三個舞蹈愛好者組成的羅漢山明星組合「羅漢傳奇」。
林志良先生希望她們作為能量舞蹈的創始人和推廣者。林先生同時也希望以羅漢山為基地,以能量舞蹈為載體,將健康和幸福傳播到更遠更遠。 進入龍門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整排精美的《金剛經》書法墨寶石碑,這些石碑正是按照林志良先生《金剛經》書法原稿1:1精雕而成的珍貴墨寶,這條與墨寶相伴的長廊就是知名的羅漢金剛懺大道。
《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也稱《金剛經》,書法作品高3米,長達30幾米,全經5000多字,是林志良先生用了十天十夜的時間,以極為罕見的爨寶字體一氣呵成,世界少有,極為珍貴,更是羅漢山的鎮山之寶。
真跡被妥善珍藏在羅漢山,只在少數重大的慶典中才會迎請出來。有很多書法界、宗教界的知名人士、各地的朋友和不少遊人都慕名專程從外地、香港、台灣甚至國外遠道而來,就是希望可以有幸親眼得見此瑰寶。林先生為了讓更多的遊人可以欣賞到這幅墨寶,並獲得此殊勝無比的無上祝福。便請工匠用旬月之功,按照墨寶1:1的比例,勒石精雕,陳列於此,讓人一見就忍不住「觸目凝神,一讀清心」。
《金剛經》是佛教重要經典,號稱萬經之王(也有人稱之為經文之父)。根據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林先生書寫的就是鳩摩羅什翻譯的《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金剛懺就是基於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行之懺法,在佛法里有斷除以往罪業,除塵掃垢之用。信眾一入龍門便獲賞此「金剛懺」,均沾法喜,業消福臨,殊勝無比!很多信眾專程來此地許願,祈福。
在走金剛懺時,如果雙手合十,眼睛微閉,默許個願望,然後慢慢向前走,走到你很有感覺的地方停下來,轉身走向石碑,將雙手直至額頭伏貼在石碑上,額頭上靠到的字,便是對你願望的開示,據說非常神奇靈驗。 七星陣是把六個水晶球按上下倒置而重疊的等邊三角形來擺放,中間再放一個較大的水晶球(代表日月金木水火土等七星),稱為七星陣。
青龍七星陣是蔡昂融居士結合道教、密宗風水、奇門遁甲與大罡(gang)星,依天時地利人和擺設而成,是七星陣中能量最強的陣法。在開光的那天天顯異象,星月交輝。(2012年)的農歷4月16日,空中正好出現超級月亮,月亮變紅,持續有15分鍾左右)。此陣凝聚羅漢上能量,將磁場發揮至極限,並覆蓋整座羅漢山,可凈化全山磁場,消除個人負能量。對能量敏感的人站在下面4-5分鍾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林志良先生說是先有了這尊媽祖才建了這座廟。這尊媽祖原是香港佳士得拍賣公司的拍品。據考證很可能追溯的唐末,而且是非常罕見的帶有印章的佛像。在她的左右裙擺有兩個印章,左邊是「杜(待考證)清河造」,右邊是「岩州」,推測這尊媽祖出自岩州的宋清河之手。但岩州在歷史上是個神秘的地方,唐代曾與嶺南道置岩州,然歷史文獻除了載有其起置年代外,多不載其置廢沿革及地望。岩州的下落自五代以後就沒有人提到,好似失蹤一般。據說是因為與皇帝名字相重,為了避諱而改名。
該尊媽祖的發現對歷史考古都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因此吸引了很多考古學家,歷史學家來進行考證。另外,告訴大家一個秘密,該尊媽祖是有裝藏的,在其背後可以開啟,一旦開啟,她的身世將被揭曉,或許能夠解開廣東與閩南的媽祖起源之謎。媽祖廟兩側供奉的是四大天王,也是明代的。 蓮花宮是蓮花羅漢山藏傳佛教的道場,蓮花宮這里原來是個山洞,後來建成蓮花宮,供奉的是蓮花生大士。蓮花生大士(梵文Padmasambhava,英文The Lotus-born)或蓮花生大士。
蓮花生,梵語音譯為巴特瑪薩木巴瓦,印度僧人。古印度烏仗那國人,當時藏王赤松德贊派使者請蓮花生大士入藏傳法,是建立藏傳佛教前弘期傳承的重要人物,藏傳佛教寧瑪派開山祖師,常被尊稱為蓮花生大師、大士、咕嚕仁波切(意即上師仁波切)等。是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和釋迦牟尼佛的身口意三密之應化身,在藏地被尊稱為第二佛,深受藏民的愛戴。據說蓮花生大士出生在海上的一朵蓮花上,因此也被稱為海生金剛。蓮花生大士為了普度眾生,具有八種變相,此又稱蓮師八變。
蓮花宮由瑜伽行者胥力鋒師父護持,胥師父學識淵博,雲游國內外各處,羅漢山駐留修行,並會定期舉辦觀大自在、光明燈,祈福法會、心經別解、禪坐等各類禪修活動和祈福法會。很多追求身心成長或是渴望走出喧囂,體驗寧靜的各界人士慕名而來,也有很多尋找與他人、自我、環境溝通方法,和對佛學感興趣的朋友趕來參加。 法堂前面的塔是羅漢山寶塔,用來供奉和安置舍利、經文和各種法物。大家看到塔四面各有一幅畫,每幅畫都有代表著一個字。分別是福、祿、壽、喜。
法堂裡面供奉的是唐代的釋迦摩尼佛說法像,是香港一位老奶奶在幾年前用60萬買來了,老奶奶覺得林董和她非常有緣分,所以就原價轉讓給他,十分珍貴。旁邊是它的一對弟子(阿難和迦葉)。據考究,這兩尊佛像本是一對,後來不知何故被分開,一尊在台灣,一尊在香港。很幸運的是林董都把他們給找回來,讓他們又回到了故土。 羅漢山由下至上,再從上而下的瀏覽一番,深諳書法的遊客定會駐足停留,只為崖壁上的各類名家書法作品。傳聞羅漢山始建之初,由發起者林志良先生邀請各界名家為羅漢添彩,各有書法作品一幅留於山中,林志良先生命人將名帖刻於摩崖之上,融於500羅漢之中供後人瞻仰學習。這些書法禪宗文化底蘊濃厚,賈慶林的「和」、沈鵬的「頓悟」、惠能禪師頓悟的精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林志良先生的「心隨天籟」等等,與山水相依,與佛法相容,與入境之人合於一身。
在修成的羅漢山茶座的位置上,遠遠看去,在羅漢林立的半山坡上,有一塊石頭,真的跟一尊羅漢非常像,光著頭,有兩隻眼睛,有鼻子,向左斜卧,以左肘支撐形成一尊天然石羅漢,整尊石羅漢的體積有三個真人大小,遠望栩栩如生。隨後又發現十分神似的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