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遂昌牡丹亭

遂昌牡丹亭

發布時間: 2022-10-14 23:40:02

A. 《牡丹亭》游園作者是誰

《牡丹亭》游園作者是湯顯祖。

《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於1598年創作的,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與《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並稱為「臨川四夢」。《牡丹亭》此劇原名《還魂記》。

萬曆十九年,湯顯祖(1591)上疏抨擊時政,矛頭直指當權者申時行,結果降職為邊遠之地廣東徐聞典吏,兩年後改任浙江遂昌知縣。因抑制豪強、整頓稅制招致非議,他苦於找不到正確的出路,加上佛道思想的影響,49歲時憤然辭官回歸故鄉臨川。不朽傑作《牡丹亭》就創作於這期間。

後世影響:

《牡丹亭》標志著明代傳奇發展的最高峰。《牡丹亭》的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使其成為中國戲劇文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B. 遂昌因湯顯祖的《牡丹亭》而聞名,真的可以俯瞰全城

是的,可以俯瞰全城,因為這里的地勢比較高,也比較漂亮。

C. 《牡丹亭》是誰的作品

《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作品。

湯顯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臨川人,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

湯顯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還魂記》(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牡丹亭》創作背景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湯顯祖辭官,回到家鄉江西臨川縣的鄉村閑居。這一年他49歲。他在生活中耳聞目儲了一些青年男女的愛情遭遇,這些經歷激起了他的創作感情。

回鄉不久,他就開始了《牡丹亭還魂記》的寫作。《牡丹亭還魂記》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改編而成。

D. 牡丹亭詩全文及翻譯及賞析牡丹亭原文及翻譯介紹

1《牡丹亭》原文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莫中求得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薦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出自是明朝劇作家湯顯祖的《牡丹亭》的題記。
2、翻譯
天下女子的感情,難道還有像杜麗娘那樣的嗎?夢見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親手描繪自己的畫像傳於世以後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尋求到所夢的人而復生。像杜麗娘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有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活著時可以因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因為情而生。活著不願為情而死,死而不能因為情復生的人,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極點啊。夢中產生的情,為什麼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難道還缺少這樣的夢中之人嗎?一定要因為進獻枕席才成為親人,等到辭官後才成為親近的人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說法啊。
3、賞析
《牡丹亭還魂記》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該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感天動地竇娥冤》、《長生殿》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E. 《牡丹亭》的作者是誰

明代劇作家湯顯祖。

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葯卜筮諸書。萬曆十一年(1583)中進士,在南京先後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

明萬曆十九年(1591)目睹當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後調任浙江遂昌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憤而棄官歸里。

家居期間,一方面希望有「起報知遇」之日,一方面卻又指望「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昇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後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於戲劇及詩詞創作。

《牡丹亭》創作背景: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湯顯祖辭官,回到家鄉江西臨川縣的鄉村閑居。這一年他49歲。他在生活中耳聞目儲了一些青年男女的愛情遭遇,這些經歷激起了他的創作感情。回鄉不久,他就開始了《牡丹亭還魂記》的寫作。《牡丹亭還魂記》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改編而成。

在明朝初期,由於各地方語言、風俗以及傳統音樂的差異,傳奇劇可以說是諸腔競作,包括了大量風格各異的地方聲腔。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為盛行的四大聲腔為:「海鹽腔」、「餘姚腔」、「弋陽腔」、「崑山腔」。

嘉靖、隆慶年間,以魏良輔為代表的一批戲曲音樂家,對崑山腔進行了全面改進。在唱曲的板眼、宮調等方面,伴奏方面,氣韻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將崑山腔進行重新的規劃整理,創立了一種清新典雅的聲腔風格,時稱「水磨調」、「冷板曲」。 《牡丹亭還魂記》就採取了由海鹽腔衍化而來的宜黃腔為基礎寫作。

F. 第三十九章 湯顯祖之《牡丹亭》

        許多人經常把湯顯祖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其實莎士比亞(公元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比湯顯祖晚出生十幾年,還比湯顯祖早去世幾個月,應該把莎士比亞譽為英國的「湯顯祖」才對。湯顯祖(公元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江西臨川人,明朝戲曲家、文學家。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葯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後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明萬曆十九年(公元1591年)他目睹當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後調任浙江遂昌縣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於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憤而棄官歸里。家居期間,一方面希望有「起報知遇」之日,一方面卻又指望「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昇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後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於戲劇及詩詞創作。

        湯顯祖的文學成就,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還魂記》(《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牡丹亭》描寫了南安太守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成眷屬。湯顯祖在這部傳奇作品中,描繪了杜麗娘與柳夢梅二人之間感人深切的生死愛情,這種至情至性的愛情演繹,無不代表著湯顯祖對人生與愛情的哲學思考與世情體驗,而情深而亡的杜麗娘,則成為湯顯祖筆下至情理想的化身。在《牡丹亭》之前,中國最具影響的愛情題材戲劇作品是《西廂記》。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重陽節,《牡丹亭》在南昌剛建成的滕王閣首演,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並連演不衰。明代文學家沈德符(公元1578年-1642年)在《顧曲雜言》中作如下記錄,「《牡丹亭》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

        湯顯祖在開篇的《牡丹亭題詞》中說,「傳杜太守事者,彷佛晉武都守李仲文,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予稍為更而演之」。就是說《牡丹亭》的故事來自於這兩個傳說:武都守李仲文的故事出自東晉陶潛的《搜神記》卷四,廣州守馮孝將的故事出自南朝劉敬叔《異苑》卷八。按理說,作品的故事來由應該是沒有爭議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學者根據明代目錄學家晁瑮編撰的《寶文堂書目》中的話本《杜麗娘記》和明何大掄輯《重刻增補燕居筆記》中《杜麗娘慕色還魂記》的故事,認定這是《牡丹亭》故事的源頭。這樣說來兩個太守兒女為愛死而復生的故事,似乎是湯翁賣的一個關子。

        江西大余縣牡丹亭文化研究專家謝傳梅在《中國文學網》曾發表文章介紹,《牡丹亭》劇故事發生地大庾(今大余)確實有女魂戀人的傳說故事,有兩起被宋代學者洪邁(公元1123年-1202年)記載在他的名著《夷堅志》中。大庾當地流傳多個版本女魂戀人的傳說故事:一說某郡守的女兒與某書生在府署後花園相會,女兒被責罵後憂郁成病,終至命赴黃泉:另一說是,南安府後花園一株幾百年的番蕉感受日月精華竟然成精,常常變成英俊男子,與府衙小姐幽會,事敗後,小姐羞愧憂郁之中逃出閨房投井而死卻屍身不腐,托夢於路過南安(此處說的南安非福建南安,為南安府治——現大余縣城南安鎮,下同)的舉子,許以婚配,最終還魂後與書生成親團圓。洪邁在其著作《夷堅志》中,記載了一則謫居在南安的太尉解元的孫子解俊,遇到前抗金將領邵宏淵女兒鬼魂的歷史傳奇故事。《夷堅志.支甲》則記載張太守亡女在南安嘉祐寺變成厲鬼,去迷惑解潛的孫子,兩個故事大體相似。解潛、解元、邵宏淵都是當時有一定名氣的人物,而且確是在南安呆過一段時間,傳說故事中的寶積寺、嘉祐寺是南安有名的寺廟。故事的作者洪邁數年出任贛州知府,並在南安府大庾有過多次活動。《夷堅志》成書二三百年後,出現了話本《杜麗娘慕色還魂》。《夷堅志》所記南安府大庾人鬼情愛故事和流傳在大庾的民間傳說,既是話本《杜麗娘慕色還魂》的源頭,也是《牡丹亭》故事最早的源頭。大庾無疑是《牡丹亭》故事的策源地。謝傳梅據此撰寫了論文《牡丹亭探源》,隨後撰寫成學術專著《<牡丹亭>之謎》。在「2006中國•遂昌湯顯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謝傳梅提出了「大余是《牡丹亭》故事策源地」的新觀點,用翔實的素材,確鑿的證據,引證了這個觀點,得到了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的認可。

        在這里,有必要重提湯顯祖的一段經歷。萬曆十九年,湯顯祖因《論輔臣科臣疏》奏摺激怒當朝皇帝,被貶到嶺南徐聞縣做典史小官,途經大庾過梅嶺,並留下《秋發庾嶺》詩,「楓葉沾秋影,涼蟬隱夕暉。梧雲初晻靄,花露欲霏微。嶺色隨行棹,江花滿客衣。徘徊今夜月,孤鵲正南飛」。萬曆二十一年升調浙江遂昌知縣,又一次過梅嶺到大庾,因水涸待舟逗留了一段時間。謝傳梅考證的當地傳奇故事應該就是這個時候進入他的視線。他把這些民間流傳故事、古籍記載故事、話本故事穿插、揉和在一起,一個戲劇故事「杜麗娘牡丹亭還魂」的框架在他的心中逐漸構成。七年後,湯顯祖把那段感天動地的愛情傳奇發生地放在了大庾的南安府,而不是《杜麗娘慕色還魂記》的廣東南雄(與大余相鄰)。並在《牡丹亭》第十齣《驚夢》中借杜麗娘念誦的《烏夜啼》詞說:「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以及杜麗娘生前常向梅樹傾訴、死後安葬在梅樹下面等多個情節。可見這兩次大庾之行對湯顯祖印象至深。

        《牡丹亭》是湯顯祖畢生精力和全部藝術才華的結晶,其中表現的不僅僅只是他本身的藝術成就,也是我國歷代文化藝術厚重積淀的集中體現。湯顯祖用超現實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謳歌了生而死、死而生仍追求愛情的杜麗娘形象,超越生死的愛情理想,而這一愛情理想正是對其所推崇的人文精神的最佳詮釋。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牡丹亭》,是明代戲曲發展的最高峰,是中國戲劇文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不僅提升了明清戲曲的文學品味、構建了明清戲曲的審美視界,而且擴大了戲曲藝術在文壇的影響面,有效地提高了戲曲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牡丹亭》不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在Daniel S.Burst編著的《100部劇本:世界最著名劇本排行榜》中,《牡丹亭還魂記》名列第32位,是唯一入選的中國劇本。

        據史料記載,《牡丹亭》問世後,已有舒嘯閣、綠蔭亭、玉池、玉池精舍、吟風弄月台、蕉軒等園林建築的南安府衙後花園,增建了牡丹亭、芍葯欄、麗娘冢、梅花觀等,遂成十景。牡丹亭作為十景之一,在漫長的歲月中,歷盡滄桑,屢興屢廢。清順治康熙年間,府衙園林進行過三次整修擴建。同治年間重修牡丹亭,知府楊槨作《重修牡丹亭記》。從光緒元年(1875年)至1918年的四十多年中,牡丹亭就修繕達六次之多。1929年牡丹亭在戰亂中遭焚毀。為了紀念《牡丹亭》,作為故事策源地的大余於1995年在縣城章江河畔的老東山公園舊址上重建牡丹亭,使昔日南安府衙後花園十景再現人間,成為憑吊牡丹亭、品味牡丹亭劇情的文化景觀。重建後的牡丹亭,基石由花崗岩精砌而成,基高2米。台基之上為牡丹亭,其結構形式一如舊時,但規模更為擴大,亭高8.2米,包括台基達10米。牡丹亭建築精巧,八角形,雙重檐,內外八柱,「亞」字形花格窗欞、「X」字紋欄桿,立柱紅色油漆,綠色琉璃覆頂,葫蘆瓶頂,十分壯觀。正南面亭眉懸掛曹禺題「牡丹亭」匾,正北面亭眉懸掛沙孟海題「牡丹亭」匾。內外柱有楹聯,為錢塘許庚身寫的「光照臨川筆  春分庾嶺梅」和鎮洋楊槨寫的「辟徑又栽花,想見瑤台月下  新亭仍舊址,非關玉茗風流」。2017年12月,在原牡丹亭公園基址上擴建成佔地1200畝的中國牡丹亭文化園。

G. 湯顯祖的《牡丹亭》發生在中國哪個地方

湯顯祖的《牡丹亭》發生在中國江西大余縣。

明代萬曆十九年辛卯湯顯祖上奏了一道《論輔臣科臣疏》。皇帝朱翊鈞大怒,把他貶職到徐聞縣去做小官。湯顯祖第一次經大庾(今大余縣)過梅嶺;半年後湯顯祖升調浙江遂昌,又一次經大庾過梅嶺。

湯顯祖並在大庾逗留了一段時間,在與當地賢達文人的閑聊中,湯顯祖了解到大庾的歷史和人文環境,了解到《夷堅志》中謫居南安的邵宏淵笄女死後化成鬼魂,在當地寶積寺與謫官解太尉孫子保義郎情愛事、流傳於民間的故事、《杜麗娘慕色還魂》的故事。

他把這些民間流傳故事、古籍記載故事、話本故事穿插、揉和在一起,一個戲劇故事「杜麗娘牡丹亭還魂」的框架在他的胸中逐漸構成,至辭官歸里後寫成戲劇《牡丹亭》。

(7)遂昌牡丹亭擴展閱讀

《牡丹亭》的作品主題:

《牡丹亭》中,身心俱受壓抑的太守之女杜麗娘游園中入夢與風雅文士柳夢梅相遇,並得成雲雨之歡。夢醒後的杜麗娘惆悵難安,「情不知所起」而相思成疾,病體難愈終至香消玉殞。三年後,杜麗娘夢中之人柳夢梅偶得佳人自繪畫像,麗娘也以遊魂之身再入人世,尋找夢中姻緣。

杜麗娘與柳夢梅在他人幫助下,終於打破重重愛情障礙,起死回生,最終得成眷屬。湯顯祖在這部傳奇作品中,描繪了杜麗娘與柳夢梅二人之間感人深切的生死愛情,這種至情至性的愛情演繹,無不代表著湯顯祖對人生與愛情的哲學思考與世情體驗,而情深而亡的杜麗娘,則成為湯顯祖筆下至情理想的化身。

H. 《牡丹亭》的作者是誰

《牡丹亭》的作者是湯顯祖。

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1550年9月24日),湯顯祖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天資聰慧,從小受家庭熏陶,勤奮好學。5歲時進家塾讀書,12歲能詩,13歲(嘉靖四十一年)從徐良傅學古文詞,14歲便補了縣諸生。21歲中了舉人。

萬曆十九年,湯顯祖(1591)上疏抨擊時政,矛頭直指當權者申時行,結果降職為邊遠之地廣東徐聞典吏,兩年後改任浙江遂昌知縣。因抑制豪強、整頓稅制招致非議,他苦於找不到正確的出路,加上佛道思想的影響,49歲時憤然辭官回歸故鄉臨川。不朽傑作《牡丹亭》就創作於這期間。

主要成就

湯顯祖的主要創作成就在戲曲方面,代表作是《牡丹亭》(又名《還魂記》),它和《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玉茗堂四夢」,又名「臨川四夢」。除《紫釵記》寫作時代可確考外,其餘「三夢」都不易確定寫作時間,學術界尚有不同看法。

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葯卜筮諸書。26歲時刊印第1部詩集《紅泉逸草》,次年又刊印詩集《雍藻》(未傳),第3部詩集名《問棘郵草》。

湯顯祖在戲曲批評和表、導演理論上,也有重要建樹。他通過大量書札和對董解元的《西廂記》、王玉峰的《焚香記》等等劇作的眉批和總評,發表了對戲劇創作的新見解。

I. 牡丹亭是在哪寫的

《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與《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並稱為「臨川四夢」。此劇原名《還魂記》,創作於1598年。

故事梗概

此劇描寫了官宦之女杜麗娘一日在花園中睡著,與一名年輕書生在夢中相愛,醒後終日尋夢不得,抑鬱而終。杜麗娘臨終前將自己的畫像封存並埋入亭旁。三年之後,嶺南書生柳夢梅赴京趕考,適逢金國在邊境作亂,杜麗娘之父杜寶奉皇帝之命赴前線鎮守。其後柳夢梅發現杜麗娘的畫像,杜麗娘化為鬼魂尋到柳夢梅並叫他掘墳開棺,杜麗娘復活。隨後柳夢梅趕考並高中狀元,但由於戰亂發榜延時,仍為書生的柳夢梅受杜麗娘之託尋找到丈人杜寶。杜寶認定此人胡言亂語,隨即將其打入大獄。得知柳夢梅為新科狀元之後,杜寶才將其放出,但始終不認其為女婿。最終鬧到金鑾殿之上才得以解決,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

唱詞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恁般景緻,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

朝飛暮倦,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第十齣 驚夢

影響

《牡丹亭》是湯顯祖最著名的劇作,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達到了其創作的最高水準。劇本推出之時,便一舉超過了另一部古代愛情故事《西廂記》。據記載「《牡丹亭》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此劇在封建禮教制度森嚴的古代中國一經上演,就受到民眾的歡迎,特別是感情受壓抑婦女。有記載當時有少女讀其劇作後深為感動,以至於「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尋夢」一出戲時感情激動,卒於台上。

戲劇

《牡丹亭》是昆劇中的經典劇目。石凌鶴改編的贛劇弋陽腔《還魂記》,被拍攝成彩色電影,亦曾被台灣導演陳國富引申發展出電影『我的美麗與哀愁』。

又名《還魂記》,湯顯祖的代表作之一。《牡丹亭》共55出,描寫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劇情梗概是: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妍,從師陳最良讀書。她由《詩經·關雎》章而傷春尋春,從花園回來後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陽安撫使,委託陳最良葬女並修建「梅花庵觀」。3年後,柳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庵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杜麗娘就是他夢中見到的佳人。杜麗娘魂游後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前往臨安。杜麗娘的老師陳最良看到杜麗娘的墳墓被發掘,就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後,受杜麗娘之託,送家信傳報還魂喜訊,結果被杜寶囚禁。發榜後,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但杜寶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強迫她離異,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圓滿解決。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故事體現了青年男女對自由的愛情生活的追求,顯示了要求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牡丹亭》問世後,盛行一時,使許多人為之傾倒,甚至有讀者為之斷腸而死。 據比湯顯祖稍晚的沈德符記載,《牡丹亭》一出,「家傳戶頌,幾令《西廂》減價」,這充分體現了《牡丹亭》的藝術魅力。《牡丹亭》中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影響更為深遠,從清代《紅樓夢》中也可看出這種影響。

熱點內容
七夕大餅 發布:2025-09-08 08:42:11 瀏覽:992
七夕電動車 發布:2025-09-08 08:40:01 瀏覽:838
山茶花註解 發布:2025-09-08 08:33:37 瀏覽:332
清水花語 發布:2025-09-08 08:26:46 瀏覽:954
花藝培訓學習中心 發布:2025-09-08 08:25:42 瀏覽:390
花藝大師作品賞析 發布:2025-09-08 08:20:28 瀏覽:831
湖南花卉基地 發布:2025-09-08 08:19:06 瀏覽:91
牡丹折紙步驟大全 發布:2025-09-08 08:14:26 瀏覽:754
無錫梅花牌 發布:2025-09-08 08:14:15 瀏覽:391
荷花傳粉方法 發布:2025-09-08 08:01:59 瀏覽: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