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秀花包
荷包牡丹的花語是:終於愛情和心心相印
B. 荷包牡丹的花語是什麼
荷包牡丹花語:嘲諷般的笑容、滴血的心
荷包牡丹的傳說:荷包牡丹可以稱版得上中國的玫瑰權花,如果拿這個送給情人,比送99朵玫瑰更感人:
古時,在洛陽城東南200來里路,有個州名叫汝州,州的西邊有個小鎮,名叫廟下。這里群山環繞,景色宜人,還有一個美妙的風俗習慣:男女青年一旦定親,女方必須親手給男的送去一個綉著鴛鴦的荷包,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親,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鄰里過門的大姐們代綉一個送上,作為終身的信物。
鎮上住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芳齡十八,心靈手巧,天生聰慧, 綉花織布技藝精湛,尤其是綉在荷包上的各種花卉圖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 面,可見功夫之深。這么好的姑娘,提親者自是擠破了門檻,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謝絕。原來姑娘自有鍾情的男子,家裡也默認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軍已經兩載,杳無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綉一個荷包聊作思念之情,並一一掛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變成了人們所說的那種「荷包牡丹」了。
C. 荷包牡丹的花語和傳說故事
荷包牡丹原產於中國、西伯利亞和日本,喜散射光充足的半陰環境,較為耐寒;狀似荷包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價值上,不僅擁有觀賞的價值,就是在葯用價值上也有一定的作用。那麼,如此的它,在花語大全里又有怎麼樣的花語和美麗的傳說呢?本期花語為你整理荷包牡丹的花語!
荷包牡丹的花語:答應追求、答應求婚
如果你的朋友追求你、如果你的男朋友向你求婚的話,那麼,你可以送荷包牡丹花給他,來表達你對他的意思:答應你的追求。荷包牡丹葉叢美麗,花朵玲瓏,形似荷包,色彩絢麗,是盆栽和切花的好材料,也適宜於布置花徑和在樹叢、草地邊緣濕潤處叢植,景觀效果極好。
荷包牡丹的葯用價值
全草入葯,有鎮痛、解痙、利尿、調經、散血、和血、除風、消瘡毒等功效。
荷包牡丹的傳說
古時,在汝州,州的西邊有個小鎮,名叫廟下。這里群山環繞,景色宜人,還有一個美妙的風俗習慣:男女青年一旦定親,女方必須親手給男的送去一個綉著鴛鴦的荷包,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親,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鄰里過門的大姐們代綉一個送上,作為終身的信物。
鎮上住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芳齡十八,心靈手巧,天生聰慧,綉花織布技藝精湛,尤其是綉在荷包上的各種花卉圖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見功夫之深。這么好的姑娘,提親者自是擠破了門檻,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謝絕。原來姑娘自有鍾情的男子,家裡也默認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軍已經兩載,杳無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綉一個荷包聊作思念之情,並一一掛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變成了人們所說的那種荷包牡丹了。
關於密蒙花的花語和傳說故事
在生活中,對於那些玫瑰、百合等花卉,我們都有著很熟悉的了解。對於密蒙花實屬陌生,甚至有的人還不知道這是什麼,其實密蒙花和其它花一樣有一定的寓意,更甚至是有一定的用途呢。
密蒙花的花語:幸福到來
密蒙花,又名:蒙花、小錦花、黃飯花、疙瘩皮樹花、雞骨頭花、羊耳朵、蒙花樹、米湯花、染飯花、黃花樹,拉丁文名: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馬錢科、醉魚草屬灌木。而密蒙花的花語是寓意著幸福的到來,
生海拔200-2800米向陽山坡、河邊、村旁的灌木叢中或林緣。適應性較強,石灰岩山地亦能生長小枝略呈四棱形,灰褐色;小枝、葉下面、葉柄和花序均密被灰白色星狀短絨毛,葉對生,葉片紙質,狹橢圓形、長卵形、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外果皮被星狀毛,基部有宿存花被;種子多顆,狹橢圓形,兩端具翅。花期3-4月,果期5-8月。全株供葯用,花有清熱利濕、明目退翳之功效。根可清熱解毒。
密蒙花的傳說
在很久以前,有戶人家的院子里長著一棵兩丈高的蜜蒙花樹。這家的陽台上。一側淘米、洗菜。在蜜蒙花盛開的某一天,她把泡著糯米的瓦盆擺在樹下的陽台上。夜裡,颳了一陣大風,蜜蒙花枝、花朵被風吹落了不少,有一枝蜜蒙花正好落在瓦盆里。次日凌晨,女主人淘米時,把盆里的花枝撿出來,但米中仍剩有不少的蜜蒙花。她把米放在木甑蒸起。米飯蒸熟以後,飄出一陣陣特殊的香氣。女主人揭開木甑蓋一看,驚呆了,發現平時的白米飯變成了黃米飯,而且氣味也比平時的清香得多。一家人喜出望外,吃過以後,個個贊不絕口。
從此,這戶人家便用蜜蒙花泡米蒸制糯米飯。這事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以後,當地人都知道了蜜蒙花可以作糯米飯的染料,染飯花還是傣家兒女用來表達愛情忠貞不渝的象徵。
關於馬約蘭的花語和傳說故事
馬約蘭因為味道清甜,常用來泡茶、泡咖啡,輕呷一口,滿嘴都是它的清香。馬約蘭還常做成菜餚,吃起來甚是入口。馬約蘭還被製成精油,用來舒緩疲勞
或許你對馬約蘭的清香很熟悉,但你是否知道它的花語呢?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馬約蘭的花語是什麼吧。
馬約蘭的花語:幸福、安詳、溝通
馬約蘭別名彩包香草,是一種對低溫敏感的多年生草本或小灌木,有一些松樹或柑橘的甜味。生於地中海、土耳其,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呈小葉密排成叢狀,花為淡淡的紫色或白色,葉片稍有甜度且散發可口的甜味。馬約蘭的葉子是芳香的,無論是新鮮葉還是乾燥葉,都可用作食用。最好在植物開花前採收,放在陰涼處乾燥,通常用作香草製品,例如,普羅旺斯香草或扎阿塔爾(一種中東的香草)。
同時馬約蘭還是雙子座、處女座、射手座的幸運香草。
馬約蘭的用途
馬約蘭是歐洲人拿來烹調食物和製作香水的主要材料。最常被用於沙拉,製作醬汁、肉類烹調,是一項多用途食用葯草植物,泡茶飲用可減緩疲勞、舒減壓力。
馬郁蘭萃取精油的部位是她的頂端開花部分,使用蒸氣蒸餾法來萃取出精油,馬郁蘭精油的味道芬芳濃郁很溫暖,呈現黃棕色,帶著微微的胡椒味,相當具有療效。馬郁蘭精油就是能夠鎮定、溫暖心靈的精油!
在古印度,馬郁蘭被使用於痊癒期、殺菌及防腐作用。
馬約蘭傳說
在希臘神話里,馬郁蘭是主掌愛與美之女神Aphrodite所珍愛的香葯草;而羅馬神話中則據傳為貢祀愛神維納斯專門的花。馬約蘭代表榮譽、愛情與繁殖。希臘人與羅馬人的傳統婚禮中,將馬約蘭編織成花冠給新人戴上,以祝福新人幸福與長久。
馬約蘭的種植養護
播種季節:馬約蘭一般可在春、秋二季播種,春季以3~5月播種為好,秋季以8~10月播種為好。春季播種的秋季開花,秋季播種翌年春季開花。
對土壤的選擇:馬約蘭生命力及繁殖力極強盛,喜肥沃乾燥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或土質深厚壤土,以中性至鹼性土壤為佳。
對溫度的要求:馬約蘭喜冷涼氣候,但耐寒力較差,多作一年生栽培,種子發芽適溫16~18℃,生長適溫18~28℃。
整地施肥:選擇排水良好的肥沃砂壤土,深翻25~30厘米,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500公斤、鈣鎂磷50公斤,與土壤拌勻後整成高畦,畦寬1米左右。
播種方式:栽培時用種子進行直播,每穴2~3粒,播種後7~12天發芽。苗期加強水分管理,當苗有2公分高時開始間苗,促進幼苗健壯生長。
移栽:當幼苗高約10公分時可進行移栽,植株間距15~25公分。生長期每2~3個月施肥一次,適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馬約蘭根系怕積水,多雨季節要加強排水工作。植株茂盛時,須適時修剪,有利於促進植株多生側芽,讓植株更加茂盛。移栽後約二個月可成熟採收。
關於金邊瑞香的花語和傳說故事
作為春節前後開放的富貴吉慶之花,自古以後就受到人們的追捧,古有:牡丹國色天香,瑞香金邊最良。做為瑞香的變種,金邊瑞香的花語又是什麼呢?
金邊瑞香的花語:祥瑞、吉利
金邊瑞香的簡述
金邊瑞香又叫蓬來花、千里香,屬瑞香科常綠灌木,原產我國,以芳香而聞名,其變種金邊瑞香,是瑞香中的佳品。故有牡丹花國色天香,瑞香花金邊最良之說。金邊瑞香葉綠金黃色,花淡紫,花瓣先端5裂,白色,其基部紫紅,香味濃烈。喜半陰或向陽地,忌烈日曝曬、暴雨淋,耐寒性較差,不耐水澇,適生於肥沃疏鬆、排水性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平時管理較為粗放。
金邊瑞香的傳說
相傳廬山有一老和尚坐於廟後石凳上入定,迷夢中聞異香酷烈,欣然而起,便在四周芳草地中尋找,得濃葉香花一株,移植盆中,供於佛前,名之曰睡香,不久春節已至,花香不減,敬佛者益多,四方奇之,咸謂之老佛所賜,乃一年祥瑞之兆,遂改名瑞香。此後,采種者日益增多,經過漫長歲月的人工蒔養栽培馴化,並從瑞香花產生芽變的親品種中,篩選出了葉緣鑲金邊的金邊瑞香。
D. 刺綉包包的描述
蘇綉蘇綉
蘇綉已有兩千六百多年歷史,在宋代已具相當規模,在蘇州就出現有綉衣坊、綉花弄、滾綉坊、綉線巷等生產集中的坊巷。明代蘇綉已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影響較廣。清代為盛期,當時的皇室綉品,多出自蘇綉藝人之手;民間刺綉更是豐富多彩。清末時沈壽首創「模擬綉」,飲譽中外,她曾先後在蘇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收徒傳藝,培養了一代新人。30年代,丹陽正則女子職業學校繪綉科主任楊守玉,創始亂針綉,豐富了蘇綉針法。蘇州刺綉,素以精細、雅潔著稱。圖案秀麗,色澤文靜,針法靈活,綉工細致,形象傳神。技巧特點可概括為「平、光、齊、勻、和、順、細、密」八個字。針法有幾十種,常用的有齊針、搶針、套針、網綉、紗綉等。綉品分兩大類:一類是實用品,有被面、枕套、綉衣、戲衣、台毯、靠墊等;一類是欣賞品,有台屏、掛軸、屏風等。取材廣泛,有花卉、動物、人物、山水、書法等。雙面綉《金魚》、《小貓》是蘇綉的代表作。蘇綉先後有80多次作為饋贈國家元首級禮品,在近百個國家和地區展出,有100多人次赴國外作刺綉表演。在1982年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杯獎,雙面綉《金魚》雜1984年第56屆「波茲南國際博覽會」上獲金質獎。在蘇綉的近代史上,有一位傑出的蘇綉藝術家---沈壽。其作品震驚海內外。沈壽代表作:《萬年青圖》 《仕女圖》 《三馬圖》等。 湘綉
湘綉
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綉品的總稱。是在湖南民間刺綉的基礎上,吸取了蘇綉和粵綉的優點而發展起來的。清代嘉慶年間,長沙縣就有很多婦女從事刺綉,光緒二十四年(1898),優秀綉工胡蓮仙的兒子吳漢臣,在長沙開設第一家自綉自銷的「吳彩霞綉坊」,作品精良,流傳各地,湘綉從而聞名全國。清光緒年間,寧鄉楊世焯倡導湖南民間刺綉,長期深入綉坊,繪制綉稿,還了創造了多種針法,提高了湘綉藝術水平。早期湘綉以綉制日用裝飾品為主,以後逐漸增加繪畫性題材的作品。湘綉的特點是用絲絨線(無拈絨線)綉花,劈絲細致,綉件絨面花型具有真實感。常以中國畫為藍本,色彩豐富鮮艷,十分強調顏色的陰陽濃淡,形態生動逼真,風格豪放,曾有「綉花能生香,綉鳥能聽聲,綉虎能奔跑,綉人能傳神」的美譽。湘綉以特殊的鬅毛針綉出的獅、虎等動物,毛絲有力、威武雄健。1982年,在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評比中,湘綉榮獲金杯獎。
粵綉《八仙圖》粵綉
亦稱「廣綉」。泛指廣東近2、3個世紀的刺綉品而言。粵綉歷史悠久,相傳最初創始於少數民族,與黎族所制織錦同出一源。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朱啟鈐《存素堂絲綉錄》都描述:遠在明代,粵綉就用孔雀羽編線為綉,使綉品金翠奪目,又用馬尾毛纏絨作勒線,使粵綉勾勒技法有更好表現;「鋪針細於毫芒,下筆不忘規矩,……輪廓花紋,自然工整」。至清代粵綉得到了更大發展。國內收藏以故宮藏為最多而有代表性。構圖繁而不亂,色彩富麗奪目,針步均勻,針法多變,紋理分明,善留水路。粵綉品類繁多,欣賞品主要有條幅、掛屏、台屏等;實用品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頭巾、台帷和綉服等。一般多作寫生花鳥,富於裝飾味,常以鳳凰、牡丹、松鶴、猿、鹿以及雞、鵝等為題材,混合組成畫面。婦女衣袖、裙面,則多作滿地折枝花,鋪絨極薄,平貼紬面。配色選用反差強烈的色線,常用紅綠相間,眩耀人眼,宜於渲染歡樂熱鬧氣氛。18世紀納絲綉,則底層多用羊皮金(廣東稱「皮金綉」)作襯,金光閃爍,格外精美。1982年粵綉以《晨曦》、《百鳥朝鳳》等作品,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杯獎。
蜀綉蜀綉
又名「川綉」。是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刺綉品的總稱。歷史悠久。據晉代常璩《華陽國志》載,當時蜀中刺綉已很聞名,同蜀錦齊名,都被譽為蜀中之寶。清代道光時期,蜀綉已形成專業生產,成都市內發展有很多綉花鋪,既綉又賣。蜀綉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題材內容有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等。針法經初步整理,有套針、暈針、斜滾針、旋流針、參針、棚參針、編織針等100多種。品種有被面、枕套、綉衣、鞋面等日用品和台屏、掛屏等欣賞品。以綉制龍鳳軟緞被面和傳統產品《芙蓉鯉魚》最為著名。蜀綉的特點:形象生動,色彩鮮艷,富有立體感,短針細密,針腳平齊,片線光亮,變化豐富,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1982年,蜀綉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銀杯獎。
隴綉
慶陽刺綉也就是隴綉,可以說散布在慶陽人民生活的各個角落。炎炎夏日,在山鄉的路旁、河邊,你會看到一群群玩皮戲耍的孩童,他們光著屁股,不穿衣裳,胸前掛著一個花裹肚。那紅紅的裹肚上,巧針細線地綉著各種各樣的花鳥蟲魚,陽光下,紅如火,艷似錦。茶餘飯後,勞動休息或是聊天閑談的時候,你會看到那些三五成群的老人們煙桿上都吊著一個綉花煙袋。如果遇到誰家孩子過「滿月」,那刺綉品就更多了。親戚朋友,左鄰右舍向孩子賀喜,都要拿自己刺綉的東西做禮品,有虎氣生生的虎頭鞋,有紅花綠葉的荷花帽,有描龍綉鳳的花裹肚,還有獅子枕、虎頭枕、金魚枕、龍枕、鳳枕等等。這些禮品要擺在喜桌上,讓大家觀賞、評論。過去重男輕女,只給男孩做滿月,現在不同了,男孩女孩都一樣,可是男女有別。給男孩的禮品,綉的不是「望子成龍」、「狀元進宅」,就是「馬上封侯」、「二龍戲珠」,還有石榴、桃、鹿、雞、魚之類的動植物,象徵多子多福,大福大貴;給女孩綉的則以「丹鳳朝陽」、「蓮生太子」、「胖娃坐蓮」居多,還有荷花、牡丹、鳳凰、百鳥等,表示子孫綿延,永保平安。慶陽刺綉是節日民俗文化的典型體現,深入慶陽鄉村,你深深體驗到美源於生活,美就是生活。 [編輯本段]民間刺綉民間刺綉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出土的漢代文物中,就發現很多挑花刺綉品,說明早在漢代以前,刺綉已在我國流行。
山西民間刺綉
山西省民間,是民間刺綉藝術品的生長地。民間刺綉,在山西不獨歷史悠久,而且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具有反映山西風土人情的特色。
山西民間刺綉,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圖案純朴、色彩艷麗、構圖簡潔、造型誇張、針法多樣、綉工精緻。這些來自民間的刺綉藝術品,大都出自農村勞動婦女之手。
山西刺綉,以忻州、晉南地區的刺綉工藝品最有影響。
忻州刺綉
忻州民間,刺綉在群眾中頗為普遍。代縣一帶,刺綉品有著嚴謹、華麗、雅緻的特色;五台縣境內以及附近城鄉,刺綉風格呈現美厚端莊;忻州、定襄、原平等地,刺綉產品風格較為淳樸秀麗。
忻州刺綉,大致可以分為服飾、生活用品、祭獻物品三大類。
民間服飾,傳統的民間刺綉主要是作為穿戴的裝飾。這些裝飾,又多在婦女兒童身上。婦女服裝刺綉中,不同部位有著不同的花樣。「腕袖」( 上衣袖口 ),通常情況下多飾以含有平安、吉祥、如意的二方連續圖案。「領口」,刺綉中大多是如意雲,飾以花卉圖案。「裙子」,是古今婦女常用的衣服,前後各一片,常常嵌邊、綉花,而顏色多為黑、藍、紅色的底。「上衣」,綉花多在胸口,常用圖案有魚戲蓮、牡丹花等。「頂子」,常在上面堆綉蝴蝶、蓮花等圖案。「鞋」幫子上,多綉以蝶戀花、蟾宮折桂等圖案。「涼冠」是婦女夏天束發用的,常常以黑底綉花,甚為精緻。農村兒童的「兜肚」,多是紅色鑲邊的綉花,一般飾有蓮生貴子、富貴長春等寓意吉祥 、繁衍的圖案 。也有綉五毒蟲,以取毒不近身的意思。男孩子身上的「圍嘴」,常綉有雙虎對頭、雙獅對頭、五福捧壽的圖案。女孩身上的「 圍嘴」 ,則綉以五蝶捧花、五蓮坐子、五魚戲蓮等圖案。冬天護耳的耳套,以桃形較多,常綉有吉祥動物花鳥紋飾。「童鞋」,男孩多為老虎鞋、前為虎頭、側有虎足、後有虎尾,向上掀起。在前面綉一綠色蟾蜍的名為蟾鞋,含有「蟾宮折桂金錢落地」的意念。忻州鄉村中,還有小豬鞋、小狗鞋等等,都與當地民情風俗有關。女孩子的鞋子造型與男孩子相同,只是鞋前綉花圖案取吉祥、歡快、飾以含有寓意的花鳥圖案。
舊時嬰兒滿月時,親友都要綉制童帽作為贈禮。在這些刺綉中,贈男孩的以虎帽為多,分成單面虎、雙面虎、獅虎合身等等。而送給女嬰戴的是蓮花帽、女冠等刺綉品。
生活用品:忻州一帶,常見的有枕頭花、虎枕頭。虎枕頭里又有雙頭虎、人面頭虎、虎頭魚尾等,還有蛤蟆枕頭。這些枕頭縫制精湛,紋飾、造型別致。既是幼兒枕頭,又是兒童玩具。
男女結婚時縫制的方型合枕,兩頭綉以魚采蓮,魚徵婚配性愛。
「砌花」,是忻州一帶婦女利用各種彩色碎布條布片依形連制的各種生活用品。像墊子、書包、馬搭等。
「鞋墊」常常作為未婚女青年贈送未婚夫的禮物,常綉有福海無邊、事事如意、蓮花童子等圖案花紋。
「荷包」,有裝錢、裝煙等不同用途。一般情況下,「荷包」綉工都比較精細,常常作為男女訂情的信物,而往往是女子送給男子的信物。
「針敝」,是供婦女插針使用的日用品。常分為上 、下兩部分 ,有魚、豬、虎、兔不同造型,也分外別致。
「粉線袋」,是城鄉農村婦女們剪裁衣服用的打線印工具,大多造型是動物,綉工一般也分外別致。
「鑰匙套」,是婦女外出時常常佩帶在身上的日用品。上面常常綉以各種圖案,既有實用價值,又是隨身佩帶的飾物,綉工也多別致。
還有,每當傳統節日時,忻州地界內的許多地方,也為孩子們綉制一些節日用品。
端午節,母親為子女綉制佩於胸前背後的五穀「香袋」。
平時,還有人們綉制給老人坐靠使用的「靠枕」;以綉花、割花、砌花多種手法製作的坐飾物「坐墊」;以及迎娶新人用的轎、車上裝飾的綉花「轎簾」、「車衣」等等。
祭獻物品:這一類綉製品,常常用干祭掃禮儀的靈堂、殿宇中的供桌裙幃、神龕帷幔等飾有龍鳳仙鶴、福祿壽禧、明暗八仙等精工綉物。還有的,綉制送葬禮議用的「棺罩」和亡人的「壽在」、「壽褲」上的刺綉,用料和綉工都甚為講究。
晉南刺綉
在山西南部的農村裡,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衣帽服裝,多以刺綉來裝飾,像衣服的領口、袖口、裙邊、披肩、帽子、鞋子和被面、枕頭、喜帳、壽帳、桌圍、椅墊等,都有不同紋樣的刺綉圖案。
晉南民間刺綉,在臨汾、運城兩個地區的臨猗縣、萬榮縣、襄汾縣、洪洞縣、吉縣、臨汾市、運城市較為普遍。這些地方的刺綉圖案,多以民間喜聞樂見的內容為題材,像孔雀開屏、喜鵲登梅、松鶴延年、二龍戲珠、鳳凰牡丹等,是晉南民間刺綉的一般題材。而瓜果蔬菜、飛禽走獸、山川風景、亭台樓閣等,更是生活中百見不厭的刺綉體裁。
晉南的民間刺綉,大都出自普通農家婦女之手,這種傳統的刺綉技藝往往是通過家傳、互相之間的交流而得以延續的。這里的女孩子,在少年時代就受到家庭的熏陶,開始學著刺綉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綉花在她們的成長中自然成為一項重要的藝術活動。她們在實踐中不斷積累了經驗和技能,又在長輩的影響教導下,從模仿進而獨立地去創造新的花樣,形成了晉南民間刺綉的獨特風格。
晉南民間刺綉的作者,很善於運用多種手法表現自己設想的題材。有的寫實,有的浪漫,有的誇張,創造出無數既富有裝飾趣味又有濃郁的鄉土氣息的刺綉工藝品來。
晉南民間刺綉在表現方法上,取材范圍很寬,而且造型生動、有些刺綉藝術品達到了栩栩如生的境界。以晉南農村兒童頭上戴的花帽子為例,這種帽子是根據兒童的年齡、節令的變換而設計的。不獨造型優美,色彩艷麗,綉工精細,而且帽子的耳朵、眼睛、舌頭都能晃動。加之以刺綉和披肩,非常引人,是一件難得的民間工藝品。
在色彩運用上,採用強烈的對比色,用大紅大綠、大藍大黑等顏色作為底色,所綉的紋樣則用淡雅的顏色,使綉品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求得顏色的和諧。晉南刺綉,在綉品中雖然只用幾種顏色調配,卻顯得五彩繽紛,絢麗多姿。
在刺綉針法的運用上,晉南民間刺綉主要用斜針、平針、散針綉和打子綉、套扣綉、盤金綉等多種針法,根據所要表現的內容,使用不同的針法,形成許多不同風格的綉品,反映了晉南農村豐富多彩的民間生活情趣。
晉南民間刺綉,歷史悠久,地方色彩濃重,構圖嚴謹,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
※ 靈寶民間刺綉
靈寶民間刺綉歷經數代人的延綿傳續,並不斷發展創新,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地方風格,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豐富多樣,寓意吉祥
靈寶的民間刺綉多屬生活實用型。凡日常生活用品和衣帽服裝(以婦女、兒童為主),都以刺綉加以裝飾。如衣服的袖口、衣領、裙邊、圍裙、窗簾、被面、帳沿、幼兒兜肚、童帽、手帕、襪底等等。這類物品,都被各種不同寓意的吉祥紋樣所裝飾,表現出婦女們對親人的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靈寶民間刺綉的圖案紋樣,一般多採用喜慶、吉利的象徵。或是通過字音相同的「諧音」。表達對生活的美好祝願。它融合了群眾的欣賞習慣,滲透著豫西地區的民間風情。如「蓮生貴子」、「喜鵲登梅」、「麒麟送子」、「鴛鴦戲水」、「並蒂蓮花」、「鳳凰戲牡丹」、「鯉魚穿蓮」、「百鳥朝鳳」、「獅滾綉球」、「鳳戲牡丹」等等。
傳播愛情,表現母愛
靈寶又是戲曲藝術之鄉,各種民間戲曲如「道情」、河南梆子」,還有「皮影戲」等,深受當地群眾所喜愛。因此,民間戲曲、皮影藝術中故事情節,服裝、色彩和人物造型,都被直接或間接地移植到民間綉品中。最突出的內容是愛情故事.如「拾玉鐲」、「櫃中緣」、「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均被姑娘們精心綉制在荷包,枕頭頂、門簾、帳沿、被面、床沿上。綉出的男女人物,形象朴實純真,色彩艷麗明快,寄託著姑娘們對愛情生活、美滿婚姻的快樂心情。婦女們給子女們綉制的童帽、兜肚、布老虎、香布袋等,更是傾注了全都的母愛。
與民俗文化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民問的風俗習慣給靈寶民間刺綉刨造提供了充分顯示婦女勤勞、智慧的機會和條件(婚喪嫁娶和重大節日),過來說,民聞刺綉又給當地的民風、民俗埔承了美好、神秘的色彩。
在靈寶縣,根據不同的節令和時尚,婦女們根據婚姻愛情和子女健康這兩件大事,綉制出具有不同內涵、不同內容的綉品和玩具。姑娘出嫁是大喜臨門,因此必須是「藍緞鞋、綉紅花.過了門就當家」。新郎、新娘的新房必須要布置得紅火、喜慶。又是什麼樣兒呢「鴛鴦枕、龍鳳帳,紅綢子門簾綉鳳凰」。新娘子的嫁表更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有民謠為證:王小姣作新娘,趕綉嫁農忙又忙.一更綉完前大襟,牡丹富貴開胸膛;二更綉完表四角,彩雲朵朵飄四方;三更綉完羅衫邊,喜鵲登梅送吉祥;四更綉完並蒂蓮,夫妻恩愛喜洋洋;五更綉完龍戲鳳,比翼雙飛是鴛鴦。婦女生育「作滿月」也非常隆重。姥姥家要送虎頭靴,虎頭帽,綉花兜肚,相公帽(都離不開刺綉)。五月「端陽節」是漢民族的重要節日。民謠說:「五月端陽太陽紅,做個香袋驅毒蟲。」靈寶農村家家戶戶的大姑娘、小媳婦和巧手婆婆們一齊動手,綉出各式各樣兒的「香布袋」,什麼「八仙」、「十二生肖」、「孫悟空」、「搬腳娃」、「抱桃娃」,以及「雞心」、「壽桃」、「佛手」、「蝴蝶」等等。香袋裡裝滿蒼術、白芷等芳香葯料,既能驅除蚊、蠅毒蟲,又香氣襲人。姑娘們精心綉制是為了送給情人,作為愛情的信物。母親們精心綉制,是為了保佑子女們平安、健康。
完整地保留、繼承了刺綉的傳統技法
靈寶民間刺綉代表性的針法是「拉鎖子」、「辮子綉」和「打子綉」。除此以外,經常使用的針法還有「包針綉」、「納紗綉」、「平針」、「盤金」、「補綉一」等等傳統技法。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綳花」和「補綉」技法。綳花,是以針引單線,廖廖數針作放射狀,綉出生動的花朵,雖屬輔助技法,但卻在綉品中起畫龍點睛的作用。這種針法,一般多用在布制玩具上,如在威嚴的虎的額頭上和兩肋處各綳一朵小花,使兇猛的獅虎露出幾分憨態,形象十分逗人喜愛。「補綉」,在綉品中運用更為廣泛。其特點是能使綉出的物品,產生一種浮雕的效果。「補綉」又細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填補綉」,其手法類似「疊綉」,是採用布、綢或其它材料剪成所需要的圖案,以棉花填入底料中,再用針將圖案花邊周圍鎖邊綉牢,從而使圖案紋樣凸起,出現立體的效果。這類綉品多見於兒童兜肚、枕頭頂、童帽上;「挖補綉」,技法較為復雜,通常以白色為底,再以黑、青色布剪成所需紋樣,用刀刻去圖案不需要的部位,並在縷空處襯以鮮艷的各種布料,這種挖補綉法,在黑色紋樣中襯托出色彩鮮艷的圖案,對比強烈、明快,根出效果。這種綉法多使用在綉製鞋墊、襪底等生活用品中;「留邊疊綉」,此種綉法技法繁雜.其手法是先將剪好的原樣一片一片地用布包貼起來,再拼貼到底料上(底料色彩仍以黑青為主),再用各種色綵線,由圖案中心向外用平針綉實。綉制時,在紋樣的邊沿均勻地留出一條細線,白色的輪廓襯托在色彩繽紛的圖案底料上顯得十分別致。
民間瑰寶:錫伯族刺綉捕捉生活美景
錫伯族民間刺綉歷史悠久、內涵豐富,錫伯族婦女更是心靈手巧、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美好景緻。在祖國西部生活的200多年中,錫伯族婦女的刺綉作品,贏得了各族群眾的贊賞和認同。錫伯族刺綉出現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服裝、頭巾、枕套、鞋子、窗簾等,我來到伊犁察布爾縣愛新舍里鎮和納達齊牛錄鄉,有幸看到了錫伯族婦女的刺綉過程。
無處不在刺綉是錫伯族人民普及廣泛的傳統手工技術,錫伯族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將大自然賦予他們的美好事物,用靈巧的雙手綉到自己的作品裡。刺綉的圖案有人物、山河、樹木、花卉、飛禽走獸等。其中,蝴蝶和菊花已成為錫伯族的吉祥物,象徵著自由、寧靜、和平、美麗,也給予錫伯族人一種精神力量,激勵著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繁衍生息。錫伯族婦女刺綉的作品出現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服裝、頭巾、枕套、鞋子、窗簾等,也包括桌布、掛飾和香包等一些小物品。
傳統與現代最近,我走訪了愛新舍里鎮和納達齊牛錄鄉,觀看到錫伯族婦女刺綉的過程。愛新舍里鎮有一個由鎮婦聯組織的刺綉坊,由身有殘疾的民間刺綉藝人佟雪蘭負責。這里的刺綉全部用手工製作,製作過程非常緩慢。她們主要以製作錫伯族傳統服裝為主,也兼作其他一些生活用品,這些婦女大多是利用農閑期間進行刺綉。在納達齊牛錄鄉,我們走進一間刺綉坊,這是在該鄉政府扶持下成立的又一個民間刺綉協會。
這里除了傳統的手工刺綉以外,還有機綉。負責人楊秀玉女士說,這里的手工刺綉產品較少,一般都是採用機綉。機綉要比手工刺綉速度快,她們除了製作一些手提包、裝飾畫、香包等小物品以外,也有客戶來這里訂做服飾等。由於這里的刺綉作品大部分都迎合了市場的需求,所以吸引了許多外地來的遊客,和一些商家前來購買或者訂貨。今年,鄉政府還專門買來蘇綉的樣品,組織民間刺綉藝人進行學習,准備擴大刺綉作坊的規模。在綉坊的作品中,我發現這里刺綉較多的人物圖案是毛澤東的畫像,可以看出,錫伯族人民對毛主席有一種特殊的情愫,他們把內心對領袖的崇敬與愛戴,都融入到這一針一線里。
青海民間刺綉
青海刺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隨著絲綢之路南路的開通,唐代隨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後進藏路過青海和弘化公主嫁給青海吐谷渾王,中原絲綢源源湧入,人們開始用刺綉裝飾自己,美化生活,傳遞友誼,寄託感情,使得這種民間藝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世代相傳,不斷發展。
青海刺綉應用十分廣泛,其品種豐富,花樣繁多,綜觀各種綉品,大體上可分為四種類型:一是實用類,主要有鞋、襪子、腰帶、辮筒、枕頭,這是刺綉的實體;二是觀賞類,主要有錢褡、衣領、衣袖、荷包、口袋片等;三是禮儀類,主要有錢包、筆包、褲帶、壽帳、輓聯、字畫等;四是宗教用品類,用刺綉塑造佛像和裝飾寺廟殿堂。這只是從大的方面區分,實際上許多東西既是實用品,又是禮儀觀賞品,很難嚴格區分。
民族特色
民族性是青海民間刺綉的顯著特點。青海刺綉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的獨特風硌。一個民族由於語言、宗教信仰、節慶禮儀、文化娛樂、生活習俗的內容和形式以及習慣愛好的一致性,在民間藝術,特別是與人們息息相關的刺綉中必然反映出其特有的精神和意識。
藏族、蒙古族、土族,由於信仰藏傳佛教,他們的刺綉多反映吉祥八寶、獅象瑞雲等宗教內容,而且相當一部分刺綉直接為宗教服務。
蒙古族
藏族刺綉吸收唐卡的構圖手法,又學習漢族刺綉的技藝,綉品講究觀賞價值,追求淺浮雕和富麗堂皇的藝術效果。藏族刺綉裝飾性極強,許多圖案巧妙地組合成互相纏繞、互相紐套的和諧布局,反映出團結友愛、互不分離的民族性格。
土族刺綉
土族刺綉做工精細,針針見功底,線線出效果。綉品講究整體關系,以盤綉為主體,以密集的綉法為基調,以大面積繁綉為特色,件件綉品舒展大氣,光彩奪目,由於精工耗時,綉品經久耐用。土族刺綉應用十分廣泛,民間刺綉非常活躍,時至今日,土族婦女從頭到腳 用刺綉裝扮,看上去花枝招展。
回族
回族、撒拉族刺綉則講究高雅、秀麗,針法精巧飄逸,綉品精美淡雅,並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很少用動物圖案,多以植物花卉為主。
青海漢族刺綉博採眾長,既受中原刺綉又借鑒少民族構圖色彩,還收宮庭刺綉的技藝,從構圖、題材、色彩,綉法諸方面刻意追求,全面發展,綉品朴實中見華麗。
撒拉族
地域特色
地域環境對刺綉的形成和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我國著名的刺綉有蘇綉、湘綉、蜀綉、廣綉、京綉、顧綉、苗綉等,都在特殊的地理環境中誕生,並形成獨特的綉種。
青海民間刺綉雖不能與其他地區的專業綉種完全相類比,但由於高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結合,形成異曲同工之美。青刺綉最大的特點是原始古樸、件件綉品似乎都體現著遠古的印記。
就本省而言,由於地域遼闊,在刺綉上就反映出了地區差異。草原牧民的刺綉以誇張的造型、莊重的色彩、潑辣的筆觸、強烈的對比、簡練的構圖、粗獷的線條,展現出豪放的草原氣質。青海東部從事農業的各民族,不但刺綉種類繁多,應用廣泛,而且講究構圖飽滿、形象生動、渾厚朴實、色彩純真、手法多樣,並以做工精細而著稱。
民間刺綉滲透了無數婦女的聰明智慧和美好的願望,十指春風,充滿了熾熱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情感。技藝高超的綉女,手中的針線猶如畫家手中的筆墨丹青,可以綉出璀璨精美的圖畫,並能表達綉女的個性,顯示出不同時代的文化風貌和藝術成就。
早期刺綉重在實用,直到紡織品出現之後,刺綉藝術才得到長足的發展,民間刺綉也就更加活躍起來。為了適應刺綉藝術發展的需要,各種刺綉針法應運而生,伴隨著綉女的孜孜不倦和執著追求,刺綉針法不斷完善豐富,形成了刺綉藝術品類萬千、百花爭艷的嶄新局面。
E. 綉花包包出口那個國家需求量大
綉花包包出口中國刺綉品主要銷往日本、韓國、印度、馬來西亞,新家皮、泰國和剛果等地,也是需求量較大的幾個國家。
中國刺綉品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中國文化的廣泛傳播,無形中也讓世界人民更多的了解了中國刺綉品。中國文化的影響力越來越高,無疑給中國刺綉品開展國際營銷活動創造了優越條件。
傳統的中國刺綉品生產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由於勞動力投入大所以刺綉商品也都是有很好的銷售價格。
F. 怎樣製作綉花荷包
布料應該用錦布,做旗袍的那種,顏色一般為富貴的暖色調,粉色,大紅色,酒紅色,但是如果是月亮和星星就可以用高貴的深藍色,荷包樣子為等腰梯形,上小下大,袋口滾下邊,把帶子用別針穿進去。
綉花要先用可以洗掉的筆在布上畫輪廓,下針是一針接一針,方向必須固定,否則正反面都會混亂,每一針在5毫米左右,太長會拖線,太短會起疙瘩。線要用高亮的優質線,光澤感和旗袍一樣。
如果還有問題可以留言。
G. 牡丹花的歷史
1、牡丹原產於中國的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諸省山間或丘嶺中,人們發現了它的葯用價值和觀賞價值,而變野生為家養。
2、牡丹作為觀賞植物栽培,則始於南北朝。
3、隋代,牡丹的栽培數量和范圍開始逐漸擴大,當時的皇家園林和達官顯貴的花園中已開始引種栽培牡丹,並初步形成集中觀賞的場面。
4、唐朝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唐都長安的牡丹在引種洛陽牡丹的基礎上,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當時已出現了種植牡丹的花師。
5、作為唐代東京的洛陽,從初唐到五代十國的後唐,牡丹種植業都在不斷的發展,其規模不亞於西京長安。
6、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長安移至洛陽,栽培技術更加系統、完善,對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現了一批理論專著。這其中有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洛陽牡丹記》、《洛陽花木記》;張峋的《洛陽花譜》等等。
7、北宋時,洛陽牡丹的規模是空前的。當時洛陽人不單愛花,種花,更善於培育新品種,牡丹「不接則不佳「,他們用嫁接方法固定芽變及優良品種,這就是北宋時最突出的貢獻。
8、清代熏花已十分普及。
9、1949年共和國成立後,牡丹種植業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尤其在改革開放以來,各地牡丹的栽培數量不斷增加,栽培技術水平逐年提高。洛陽、菏澤等地先後成立了牡丹專業的科研機構——牡丹研究所。
(7)牡丹秀花包擴展閱讀:
牡丹花形態特徵:
牡丹是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葉通常為二回三出復葉,偶爾近枝頂的葉為3小葉;頂生小葉寬卵形,長7-8厘米,寬5.5-7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淺裂,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有時具白粉,沿葉脈疏生短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柄長1.2-3厘米。
側生小葉狹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5-6.5厘米,寬2.5-4厘米,不等2裂至3淺裂或不裂,近無柄;葉柄長5-11厘米,和葉軸均無毛。
花單生枝頂,直徑10-17厘米;花梗長4-6厘米;苞片5,長橢圓形,大小不等;萼片5,綠色,寬卵形,大小不等;花瓣5,或為重瓣,玫瑰色、紅紫色、粉紅色至白色,通常變異很大,倒卵形,長5-8厘米,寬4.2-6厘米。
頂端呈不規則的波狀;雄蕊長1-1.7厘米,花絲紫紅色、粉紅色,上部白色,長約1.3厘米,花葯長圓形,長4毫米;花盤革質,杯狀,紫紅色,頂端有數個銳齒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時開裂;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長圓形,密生黃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H. 牡丹的傳奇故事
荷包牡丹的傳說:古時,在洛陽城東南200來里路,有個州名叫汝州,州的西邊有個小鎮,名叫廟下。這里群山環繞,景色宜人,還有一個美妙的風俗習慣:男女青年一旦定親,女方必須親手給男的送去一個綉著鴛鴦的荷包,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親,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鄰里過門的大姐們代綉一個送上,作為終身的信物。鎮上住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芳年十八,心靈手巧,天生聰慧,綉花織布技藝精湛,尤其是綉在荷包上的各種花卉圖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見功夫之深。這么好的姑娘,提親者自是擠破了門檻,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謝絕。原來姑娘自有鍾情的男子,家裡也默認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軍已經兩載,杳無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綉一個荷包聊作思念之情,並一一掛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變成了人們所說的那種「荷包牡丹」了。
「劉師閣」的傳說: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廟下鎮東,有個劉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劉家館。這里有一個美麗天真的少女,出生於書香門弟,自幼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備受親鄰的喜歡。隨後父母相繼過世,少女便隨在長安作官的哥嫂來到長安定居。隋朝滅亡後,哥嫂相繼謝世,獨留她孤憐一人,無處可去,又兼看破紅塵,竟出家作了尼姑。出家時,少女將原來家院里親手種植的白牡丹帶到庵中,以表獻身佛教、潔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白牡丹長得非常茂盛、美麗。一株著花千朵,花大盈尺,理拉起樓,白色微帶紅暈,晶瑩潤澤,如美人肌膚,童子玉面。觀者無不贊其美,頌其佳,故每逢四月,眾多信女紛紛前來此庵拜佛觀花,且以花獻佛為樂,香火愈旺。因此花出自「劉氏居之閣下」之手,故名為「劉氏閣」,又叫「劉師閣」。後來,此牡丹品種又傳到四川天彭、山東菏澤等地,芳香遠播。
武則天與牡丹的傳說:至武則天當了皇帝,與一年冬天,至上苑飲酒賞雪,酒後在白絹上寫了一首五言詩: 明朝游上苑, 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放, 莫待曉風吹。寫罷,她叫宮女拿到上苑焚燒,以報花神知曉。詔令焚燒以後,嚇壞了百花仙子。第二天,除了牡丹外,其餘花都開了。武則天見牡丹未開,大怒之下,一把火將眾牡丹花燒為焦灰。並將別處牡丹連根拔出,貶出長安,仍至洛陽邙山。洛陽邙山溝壑交錯,偏僻凄涼。武則天將牡丹扔到洛陽邙山,欲將牡丹絕種。誰知牡丹在洛陽邙山長勢良好,人們紛紛來此觀賞牡丹。
「萬卷書」的傳說:明代,安徽亳州有個書生,又名歐陽搏雲,字苦書。本是出生官宦之家,後因家境日下,漸漸敗落,十分貧寒。但是,書生不甘命運的安排,更不願寄人籬下,決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連年落榜。有位好心腸的先生告訴他:「後生功底太差,還需讀萬卷書,方能感招天地之神。於是他終日抄書習文不止。可是家中貧寒,紙又太貴,只得將一篇篇文章抄寫在牆壁上和門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悶倦,便來到後院散心。只見後院那株多年未開花的牡丹叢,花繁葉茂,感到驚喜,於是突然心血來潮,返回室內,取秋筆硯,將文章抄寫在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紙。那位好心的先生路過這里看到此景,稱此牡丹為「萬卷書」。這也許感動了「花神」,翌年,歐陽搏雲果真中了「舉人」。
「歹劉黃」的傳說:古時候,洛陽附近有一個後生,姓劉名丹亭。他自小愛花如痴,種花成癖,在百卉之中,尤好牡丹,陸軍前屋後種了許多花草和牡丹。然而正因為他花種得特別好,常遭頑童襲騷。他非常生氣,每次凡被他捉住者,輕者罰勞作一晌,重則打板數下。因此,當地頑童便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歹劉」。這樣漸漸傳開久而久之便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說起「歹劉」的種花技藝確實不凡,他種牡丹百餘株,花大色艷品種多。一年他培育出一株黃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越過「姚黃」,眾鄉鄰驚嘆,富貴人家以金銀相求。當時黃色的牡丹十分稀少,他便進行大量繁殖,一時遠近爭相苛種,成為一種時尚。以後,人們將這種花命名為「歹劉黃」,這品名被載入書中,流傳下來。
I. 荷包牡丹的葯用價值如何
葯用 近觀 荷包牡丹根可作為解毒活血鎮痛的中葯材使用,在《嶺南采葯錄》中記載荷包版牡丹根能散權血、消瘡毒、除風、和血,葯性為辛、苦、溫,歸肝經,內服可用於治療金瘡、瘡毒、胃痛,外敷可用於治療跌打腫痛[8],正如汪連仕《采葯書》中所載「用其根搗汁,酒沖服之,令人沉醉,金瘡之聖葯也。」[11]不過,荷包牡丹全草有潛在毒性[12],部分人接觸此植物會有皮膚刺痛感,源自異喹啉類生物鹼的作用[13][14],因此要注意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