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張宰牡丹
1. 帶錘的詩句
帶錘的詩句
1
[宋]
釋師范
秤錘渾是鐵
《偈頌一百四十一首》
生鐵秤錘
《頌古四十四首》
一錘打破與重烹
《再鑄粥鍋》
2
[宋]
仲殊
紅爐片雪上鉗錘
《南歌子·解舞清平樂》
3
[宋]
李石
當用昆侖作秤錘
《扇子詩》
4
[宋]
釋曇華
握金賜錘碎窠臼
《偈頌六十首》
無孔鐵錘成隊走
《偈頌六十首》
5
[宋]
釋慧暉
直把肌彌錘子
《偈頌三十首》
6
[宋]
釋慧遠
拗折秤錘
《偈八首》
拗折秤錘
《偈八首》
拗折稱錘
《寄{左亻中幺右刃}堂仁和尚》
7
[宋]
黃庭堅
造物付爐錘
《次韻奉送公定》
將逍遙爐錘之外兮
《至樂詞寄黃幾復》
8
[宋]
敖陶孫
造物有爐錘
《次韻張宰牡丹》
一字如權錘
《體齋詩為梁溪馮季求作》
9
[宋]
蘇軾
爐錘一手賦形殊
《次韻孫莘老見贈時莘老移廬州因以別之》
千錘雷動蒼山根
《答呂梁仲屯田》
10
[宋]
胡寅
王猛用鈐錘
《古今豪逸自放之士鮮不嗜酒》
11
[宋]
吳芾
爐鞴與鉗錘
《機簡堂自隱靜歸為萬年主人訪余林下相與道舊》
12
[宋]
釋方會
踏著秤錘硬似鐵
《偈》
13
[宋]
鄭清之
偃溪笑裹袖鉗錘
《調雲岑》
還師拍板鉗錘後
《和白雪老禪二偈》
付與宗風自錘拍
《雙井》
偃溪笑裹袖鉗錘
《雪窗董寺丞將指平讞安晚來訪因舉似偃溪為下》
14
[宋]
程公許
老子爐錘無別巧
《再和賀及甫領西清先生薦牘》
15
[宋]
陳嘉官
桃花紅染金錘
《游霍童》
16
[宋]
釋齊已
踏著秤錘硬似鐵
《偈頌二首》
17
[宋]
釋曇穎
秤錘井底忽然浮
《偈》
18
[宋]
曾豐
新功不比舊爐錘
《中都寄廣東提干彭元忠四首》
19
[宋]
方岳
錘期渺秋江
《又次韻》
20
[宋]
李流謙
連歲爐錘專造化
《送李閬州二首》
連歲爐錘專造化
《送李閬州二首》
2. 【康樂齋釋典】潘 花
在閱讀古詩文的時候,常常遇到同字的詞條,這些詞條在字面看上看雖然完全相同,但作深入研究,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出處和用義,下面所列之「潘花」就是很好的例子,現詳解如下:
①【潘花】宋•梅摯《自和寒食韻》詩:「亭落五重沽卓酒,釵行十二步潘花。」
②【潘花】唐•駱賓王《上袞州崔長史啟》:「郁文條而擢彩,藻逸潘花。」
③【潘花】宋•梅堯臣《縣署叢竹》詩:「陶柳應慚弱,潘花只竟紅。」宋•王炎《水調歌頭•留宰生日》詞:「潘花底,陶柳外,細民眠。」宋•劉克庄《挽薛潮州》詩:「潘花一手種,韓木百年思。」宋•吳泳《八月十四夜神泉官滿再別同官》詩:「陶靖節,潘安仁,種秫滿畦花滿城,潘花陶酒總陳跡,不如昭文氏之琴不鼓無虧成。」宋•佚名《沁園春•壽趙宰》詞:「陶柳清新,潘花紅嫩,早有豐年笑語聲。」明•徐應豐《臨江仙•代送趙南野之湖口》詞:「於今新令過江干,琴聲聽單父,花處喜迎潘。」明•孫樓《滿庭芳•壽邑侯黃似礀先生帳詞》詞:「休論潘花陶柳,從頭數、宦績誰先。」清•來鎔《沁園春•題賈棋生江上新居北直人舊令蕭山》詞:「喜盈廬松竹,皆分召蔭;繞階蘭菊,皆是潘花。」清•李文瀚《胭脂舃》第十六齣:「從今後,種潘花,栽陶柳,傳此高調遏雲頭。」
④【潘花】清•金兆燕《鳳池吟•壽周某翁七十》詞:「紫泥鸞鵲麗羨,斑衣墨綬,早種潘花。」
第一個「潘花」,用的是「潘妃金蓮」的典故。因而此「潘「當為「潘妃」之省稱。金蓮,即用黃金鑿成的蓮花。這個典故出自《南史•廢帝東昏侯紀》。據傳:南朝•齊•東昏侯蕭寶卷窮奢極欲,經常在宮中用黃金鑿成金蓮花帖在地板上,叫愛妃潘玉兒在金蓮上跳舞,大為高興,贊賞此事說是「步步生蓮花也。」
原文是這樣記載的:
《南史•〈齊本紀•廢帝東昏侯〉》:「……(東昏侯令人)又鑿金為蓮華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步步生蓮華也』。」
東昏侯,指南齊蕭寶卷,齊明帝崩,寶卷以太子即皇帝位,荒淫無度,後為蕭衍所殺。和帝立,追封為廢帝東昏侯。蓮華:即蓮花。華,通「花」。行:步行,行走。步步:每一步。
齊東昏侯將黃金鑿成蓮花輔在地上,讓愛妃潘淑妃在其上行步跳舞,說她「步步生蓮花」。後詩文中常見的「潘妃蓮花」丶「潘妃金蓮」等用典形式即指東昏侯將黃金鑿成金葉蓮花輔在地上讓潘妃在其上跳舞行走這件事以及東昏侯所鑿的這些金葉蓮花,詩文中引用,多用來比喻美女輕盈多姿態優美的步態,多用來形容步履之美襯托佳人分外嬌媚動人,或用作詠寫美人、蓮花或其它花卉艷麗迷人的典實,「潘花」這一用典形式即「潘妃蓮花」之省式,而引用的時候,由於潘妃小名玉奴,故又引作「玉奴蓮花」。試舉書證如下:
【潘妃蓮花】天懺生《洪憲宮闈艷史演義》第一編《豹房軼聞》:「謂婦人女子足以動人憐者,首推纖纖蓮步。若其天足,雖具一代風姿,終不免幾分蠢俗狀。以故,袁諸妃皆系窅娘新月、潘妃蓮花,所謂觀音大士赤雙蚨,實無其一焉。」
【玉奴蓮花】《中國古代孤本小說集·〈新增才子九雲記〉第三二回》:「美人步:……玉奴□□蓮花地,應為東風異往時。」玉奴,潘妃之名。清•張廷玉《駢字類編》卷六八「玉奴」條下引《南史•齊東昏侯傳》:「潘妃名玉奴。」
【潘妃金蓮】清•蟲天子《中國香艷全書》第一集卷二《悅容編•隨緣》:「面皆芙蓉,何必文君?眉皆遠山,何必合德?口皆櫻桃,何必樊素?腰皆楊柳,何必小蠻?足皆金蓮,何必潘妃?」李伯通《西太後艷史演義》第七回:「比較姿顏,卻以蘭兒生得貌比南威,顏如西子,一雙小腳,賽過潘妃金蓮。」
第二個「潘花」花,是根據潘岳的事跡而來,因而此「潘」為「潘岳」其人的省稱。潘岳字安仁,因而又稱作「潘安「,西晉時著名的文學家,西晉大臣,相傳貌美,為歷史上所傳美男之一。與陸機丶陸雲丶石崇等二十四人友好並結成「二十四友」,共諂事權臣賈謐,「八王之亂」時被殺,其人《晉書》有傳。潘岳的文章寫的很好,與陸機齊名。東晉文學家孫綽有次評論二人的文章說:潘文如綉錦舒展,無處不好;陸文如沙里撿金,常常見寶。
現將相關原始資料附錄於此: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孫興公雲:『潘文爛若披錦,無處不善;陸文若排沙簡金,往往見寶』。」
南朝•梁•鍾嶸《詩品》:「潘詩爛若舒錦,無處不佳;陸文如披沙簡金,往往見寶。」
《晉書•潘岳傳》:「岳美姿儀,辭藻艷麗,尤善為哀誄之文。」
孫興公,孫綽字,東晉時時文學家。爛,光明燦爛。披,舒展。錦,指錦綉之花。陸,指陸機。陸機字士衡,西晉時文學家,與潘岳同為「二十四友」中之成員,善賦,「八王之亂」時被殺。簡,揀,收拾、撿拾。藻,音與「早」同,文彩。
由於潘岳作文而文筆奇麗,孫綽稱之為「爛若披錦」,意即錦綉上所綉的美麗之彩花,故詩文中據此遂引「潘花」這一用典借來稱美他人的文章詞藻華麗的狀詞。
第三個「潘花」,也是根據潘岳的事而來的,因此此「潘」為「潘岳」其人的省稱。相傳:潘岳做河陽縣令的時候,滿縣栽植桃李之花,人號稱「河陽一縣花」或「花縣」。
現將有關資料附錄於此:
唐•白居易《白孔六帖》卷七七:「潘岳為河陽令,樹桃李花,人號曰『河陽一縣花』。」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文臣》注引《晉書》:「潘岳字安仁,為河陽尹,民有逋負者,令植桃一株,官為之輸,乃任滿去,一縣皆花,人號曰花縣。」
令,指縣令。樹,同「植」義,栽。尹,指縣尹,此指縣令。晉書,唐初房玄齡等人編著。康按:《幼學》注所引,今本《晉書》無之。逋負,指拖欠稅收。輸,繳納。
由於潘岳在河陽縣做縣令時栽花滿縣這一事跡的影響,後人在詩文中廣泛引用,常見的形式如「潘岳縣花」丶「潘安仁花」丶「潘縣花」丶「潘岳花」丶「潘令花」丶「潘岳芳」丶「潘桃」等等,詩文中引用借來稱頌縣令政績卓越,但多用作稱贊官吏勤於政事、善於治理、其政績如花一樣美好,因而用作縣令一級官員的美稱,或用作詠寫桃李之花、春色宜人、花園之景緻以及稱贊地方之美好的典實。很明顯,「潘花」這一用典形式即「潘岳花」丶「潘縣花」等形式的省式,為了進一步了解此典之引用情況及用義,現將所見之歷代書證文句詳列於下:
【潘岳縣花】宋•戴復古《送季明府赴太平粹》詩:「縣花潘岳賦,池草惠連詩。」
【潘安仁花】清·蟲天子《中國香艷全書》第一集卷一《鴛鴦牒》:「謝道韞柳絮逸思,潘安仁花封冶意,一則風高林下,一則擅美車中。移花就柳,端不恨天壤王郎。」
【潘縣花】唐•盧綸《送黎燧尉陽翟》詩:「潘縣花添發,梅家鶴暫來。」
【潘岳花】宋•王禹偁《贈浚儀朱學士》詩:「潘岳花陰覆杏壇,門生參謁絳紗寬。」元•曾瑞《越調•斗鵪鶉•〈風情•幺〉》曲:「潘岳花撏,韓壽香苫。」元•劉庭信《雙調•雁兒落過•〈得勝令〉》曲:「懶栽潘岳花,學種樊遲嫁。」清•孫枝蔚《贈錢塘縣丞季孚公》詩:「頗勝長江簿,即看潘岳花。」清•荻岸散人《平山冷燕》第一回:「花看潘岳花方艷,酒醉青蓮酒始靈。」
【潘令花】唐•羅隱《送丁明府赴趙紫溪仕》詩:「灤公社在憐鄉樹,潘令花繁賀版輿。」元•宋方壺《雙調•雁兒落帶得勝令•閑居〉》曲:「廣種邵平瓜,細焙玉川茶,遍插淵明柳,多栽潘令花。」清•毛奇齡《過上海訪任待庵明府有贈》詩:「陶家秫向年前釀,潘令花從雨後栽。」
【潘岳芳】唐•李郢《寄友人乞菊栽》詩:「潘岳賦中芳思在,陶潛下綠英無。」
【潘桃】宋•敖陶孫《次韻張宰牡丹》詩:「潘桃既無賴,陶柳自不持。」
第四個「潘花」,也是根據潘岳的事跡而來的,因而此「潘」也為潘岳之省稱。潘岳在官場上不順心,乃借母老多病的理由,辭官回家養親,在洛陽城南面的洛水邊營造家園閑居,並在園里廣植奇花異木,創造良好的環境以求老人歡心,並作《閑居賦》以述其志。
唐•李善注本《文選/晉•潘岳〈閑居賦•序〉》:「於是覽止足之分,庶浮雲之志,築室種樹,逍遙自得。池沼足以漁釣,舂稅足以代耕,灌園粥蔬,以供朝夕之膳,……孝乎惟孝,……乃作《閑居賦》以歌事逐情焉』。」賦雲:「爰定我居,築室穿池,長楊映沼,芳枳樹籬。游鱗瀺灂,菡萏敷披。竹木蓊藹,靈果參差。……三桃表櫻胡之別,二柰曜丹白之色。……太夫人乃御版輿,升輕軒,遠覽王畿,近周家園。」
閑居,無事閑住在家中之稱。庶浮雲之志,指放棄對功名的追求。拙:笨拙無能。柰:音nai,果木名。太夫人乃御版輿,用版輿抬著母親。太夫人,為母親的稱謂。版輿,古代老人常用的一種代步行走的輕便坐車,由人抬扛,一名步輿,亦作「板輿」。王畿:京城。
由於潘岳閑居在城南洛水邊家中時在宅園里廣植奇花異木以奉養老母,因而後人在詩文中遂引「潘花」這一用典比喻人孝親所營造的美好之環境。
3. 折枝的詩句
折枝的詩句
1
[宋]
黃庭堅
莫待無花空折枝《南鄉子·黃菊滿東籬》
2
[宋]
王珪
生色春衫畫折枝《宮詞》
3
[唐]
杜牧
莫待無花空折枝《秋娘詩並序》
4
[宋]
劉克庄
攣痹難為長折枝《再和》
5
[唐]
薛能
醉客曾偷有折枝《牡丹四首》
6
[唐]
秦韜玉
聯雁斜銜小折枝《織錦婦》
7
[唐]
吳融
岩空響折枝《賦雪十韻》
8
[宋]
史鑄
莫待無花空折枝《黃菊九首》
9
[宋]
敖陶孫
紅紫合折枝《次韻張宰牡丹》
10
[唐]
段成式
至於摧折枝《游長安諸寺聯句·招國坊崇濟寺·奇松聯二十》
4. 關於蓮藕蓮蓬的詩句
1.關於「蓮蓬」的詩句有哪些
1.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2.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
3. 「淺笑擘蓮蓬,去卻中心苦。」
4. 「無客同羹蒓菜,有人為剝蓮蓬。」
5. 「卧看雪兒纖手、剝蓮蓬。」
1. 清平樂·村居
宋代: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亡 通:無)
2. 南歌子·天上星河轉
宋代:李清照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3. 生查子
宋代:洪適
六月到盤洲,水閣盟鷗鷺。面面納清風,不受人間暑。
彩舫下垂楊,深入荷花去。淺笑擘蓮蓬,去卻中心苦。
4. 臨江仙
宋代:彭元遜
自結床頭塵尾,角巾坐枕孤松。片雲承日過山東。起聽荷葉雨,行受芷花風。
無客同羹蒓菜,有人為剝蓮蓬。東牆年少未從容。何因知我意,吹笛月明中。
5. 虞美人(張宰祈雨有感)
宋代:陳克
踏車不用青裙女。日夜歌聲苦。風流墨綬強躋攀。喚起潛蛟飛舞、破天慳。
公庭休更重門掩。細聽催詩點。一尊已詠北窗風。卧看雪兒纖手、剝蓮蓬。
2.形容蓮蓬的詩句
1、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唐 王勃《相和歌辭·采蓮歸》
譯文:採下一朵花就會連著它的葉子,折斷一支藕也會有絲連著。
2、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
好向濂溪稱凈植,莫隨殘葉墮寒塘。--近代 魯迅《蓮蓬人》
譯文:除去臉上的胭脂水粉呈現原來的面容,脫掉身上的紅衣學習化淡妝。
要流向清澈的小溪被稱為正直的人,不要隨著殘葉墜落進污濁冰冷的池塘。
3、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宋 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轉》
譯文:這件穿了多年的羅衣,用青綠色的絲線綉成的蓮蓬已經變小。
4、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宋 朱淑真《清平樂·夏日游湖》
譯文:與戀人攜手漫步在荷花盛開的湖畔小路,一瞬間灑下一陣黃梅細雨。
5、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宋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譯文:最令人歡喜的是頑皮淘氣的小兒子,趴在溪頭草叢, 剝著剛剛採下的蓮蓬。
3.描寫蓮藕的詩句
。
等待幸福吃謝田賢良送蓮藕(宋·姚勉) 京陌塵埃渴肺腸,藕蓮分惠帶湖香。羨君一葉穿花底,醉吸荷筒月露涼。
蓮藕花葉圖(元·吳師道) 玉雪竅玲瓏,紛披綠映紅。生生無限意,只在苦心中。
蓮藕付庖人煮熟以進因戲成之(明·范景文) 曾笑圓方竹,而今煮藕絲。不教冰漱齒,空想雪流澌。
蒓菜能加豉,晶盤也下匙。知君蒸法好,何以處哀梨。
代羅敷誚使君(唐·曹鄴) 麋鹿同上山,蓮藕同在泥。莫學天上日,朝東暮還西。
海陵之堡城 其二(宋·毛珝) 傍城三十里芙蕖,怪底繁華浙景無。元是近邊農事少,全憑蓮藕當官租。
悲秋辭(宋·白玉蟾) 蘆花白兮蓼花紅,鴻雁跧蹲滿荻叢。牡丹海棠如夢中,蓮藕香散池館空。
句 其二(宋·邵煥) 玉腕枕香腮,紅蓮藕上開。次韻中玉水仙花二首 其二(宋·黃庭堅) 淤泥解作白蓮藕,糞壤能開黃玉花。
可惜國香天不管,隨緣流落小民家。南充 濕地綠化荷花藕苗都找白洋淀荷林苑荷花藕苗 河北荷林苑水生植物..廣告 南充 荷花藕苗生命力強-大運荷花藕苗 關注濕地公園的人也在看 大運荷花藕苗,扛鹽鹼地,是您濕地綠化的好選擇,荷花藕苗白洋淀是華北大型人工濕地。
安新縣大運苗木種植..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廣告藕種藕苗【綠灃蓮】藕種藕苗成活率高 藕種藕苗只認准【綠灃蓮】,專業種植基地直銷,專注藕種藕苗10年,價格實在!好貨不用誇,口碑來說話!藕種藕苗專業提供技術支持572020-05-03 描寫青春 詩句1、詩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出自:唐代·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釋義:年年歲歲繁花依舊,歲歲年年看花之人卻不相同。
2、詩句:青春幾何時,黃鳥鳴不歇。 出自:唐代·李白《江南春懷》 釋義:青春能持續多長時間,春天黃鳥鳴個不停。
3、詩句: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 出自:唐代·杜甫《贈衛八處士》 釋義:青春壯健年少歲月能有多少,轉瞬間你我都已經兩鬢如霜。
4、詩句: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出自:唐代·李商隱《日日》 釋義:一天天的春光和時光爭暉飛快流逝,奔向山城的山路早春的杏花發出芳香。
5、詩句:白發悲明鏡,青春換敝裘。 出自:唐代·岑參《武威春暮聞宇文判官西使還已到晉昌》 釋義:長了白發對著明鏡悲嘆,可惜青春只換來了破裘。
8 瀏覽11262019-03-05 描寫蓮藕的句子 (1)蓮藕形狀很獨特,呈枝狀。一枝蓮藕長的有六、七節,短的有三、四節,中間的蓮藕又粗又圓,邊上的又細又長,像嬰兒那胖乎乎的胳膊。
蓮藕之間有深褐色的藕節,藕節上長著尖尖的嫩芽。 (2)蓮藕結果了。
那一個個肥胖的蓮蓬迎風擺動,使池塘裡布滿了一陣陣沁人肺腑的清香。蓮蓬成熟了。
那籽粒飽滿的蓮蓬子一個個彈了出來,灑滿了池塘的每個角落。 (3)削開蓮藕的外皮,就會看到白色的、水靈靈的果肉,再一切就會有一些小洞洞,像蜂窩。
像鞭炮發射孔。像花瓣。
像水管。
要是你仔細的看,就會發現蓮藕分開的時候,有一些絲跟蓮藕連在一起,這些細小的絲條像電影里的蜘蛛俠吐出的絲。也像有些年紀大的老人的胡須。
像媽媽的縫衣線。"藕斷絲連"呀!太神奇了! (4)蓮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做菜。
我們食用蓮藕,要挑選外皮呈黃褐色,肉肥厚而白的,如果發黑,有異味,則不宜食用。另外,蓮藕的葯用價值相當高,它的根根葉葉,花須果實,無不為寶,都可滋補入葯。
用蓮藕製成粉,能消食止瀉,開胃清熱,滋補養性,預防內出血,是婦孺童嫗、體弱多病者上好的流質食品和滋補佳珍。在清咸豐年間,就被欽定為御膳貢品了。
在我們這里,蓮藕最盛產處當數百朋鄉了,那裡的萬畝藕田每年都招引來廣東等外地商人前來采購,成了我縣的產業支柱之一了。 (5)爸爸說蓮藕的好處有很多,但最可貴的是。
它長在污泥里,不像荷花那樣,亭亭玉立,白中帶粉,時常引來蜻蜻,蝴蝶飛舞嬉戲,人一見就產生愛慕之心。蓮藕甘於寂寞,不求虛名,默默無聞的給荷花供應營養。
但是,你不要看它生長在又黑又臟的污泥里,只要用清水一洗,就會顯出白嫩的本色。你瞧,蓮藕里有一排整齊的小洞,一眼可以看穿,這是它正直高潔的體現。
爸爸的一席話使我陷入了深思。在現實生活中不正需要蓮藕這樣的人嗎、他們身上沒有明星的光環,只是默默無聞的為社會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才是社會的根本。
27 瀏覽14782017-01-14 贊美蓮藕的句子 立秋過後,鮮藕成為人們家宴的必備菜之一。蓮的根稱蓮藕,北方人多用來做菜,故稱藕菜或蓮菜;南方一般叫藕,果蔬兼用。
藕生於污泥而一塵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自古就深受人們的喜愛。藕分為紅花藕、白花藕和麻花藕三種。
紅花藕,藕形瘦長,外皮褐黃色、粗糙,含粉多,水分少,不脆嫩;白花藕肥大,外表細嫩光滑,呈銀白色,肉質脆嫩多汁,甜味濃郁;麻花藕呈粉紅色,外表粗糙,含澱粉多。 我國各地著名的藕品有蘇州的荷藕,品質優良,在唐代時就列為貢品。
其藕有〃雪藕〃之稱,色白如雪,嫩脆甜爽,生吃堪與鴨梨媲美,詩人韓愈曾有〃冷比霜雪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痾痊〃之贊。15 瀏覽12492017-01-19 形容蓮藕的詩句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
4.關於蓮蓬的詩詞
1、《南歌子·天上星河轉》
宋代:李清照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譯文:
天空中銀河不斷轉動、星移斗轉,人世間的簾幕卻一動不動的低低下垂。枕席變涼,淚水更多的流淌,一片濕滋滋。和衣而睡,醒來脫去綢緞外衣,隨即問道:「夜已到何時?」
這件穿了多年的羅衣,用青綠色的絲線綉成的蓮蓬已經變小;用金線綉制的荷葉顏色減退、變得單薄而稀疏。每逢秋涼,還總是還上這件羅衣。唯獨人的心情不像從前舒暢適時。
2、《清平樂·村居》
宋代: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卧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3、《采蓮詞》
唐代:張潮
朝出沙頭日正紅,晚來雲起半江中。
賴逢鄰女曾相識,並著蓮舟不畏風。
譯文:
早晨的江岸邊紅紅的太陽當空朗照;傍晚時分,江面上空風起雲涌,驟雨襲來。幸虧碰上了已經相識的鄰家女子,兩只蓮舟並在一起,這樣就不怕風吹雨打了。
4、《秋蓮》
元代:劉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誰通?不堪翠減紅銷際,更在江清月冷中。
擬欲青房全晚節,豈知白露已秋風。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譯文:
盛開在夏季的蓮花到了秋天經受不住風霜的侵襲而漸漸凋萎了。淡淡的清香也不再引起路人欣賞的興趣了。在江清月冷中,更不能讓人忍受的是秋蓮的花葉已經敗落了。
本來還以為蓮蓬成長起來可以保持秋蓮的晚節,哪裡知道白露之時秋風已經颳起。大自然的變化和人世的變化一樣,盛衰都在我的老眼中歷歷分明,還是不要讓小船上的酒杯空著,珍惜眼前的好時光吧。
5、《蓮花》
唐代:溫庭筠
綠塘搖灧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
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譯文:
碧綠荷塘搖曳的荷花激起的漣漪好像連接著銀河(星津指銀河),船槳在荷塘滑動發出扎扎的聲響,船駛入水草之中。就像洛神步履輕盈地走在平靜的水面上,盪起細細的漣漪(應該出自《洛神賦》「凌波微步 羅襪生塵」),到今天蓮花都有洛神的香塵殘留。
5.關於蓮蓬的古詩
1、清平樂·村居
宋代: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翠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音,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是誰家的公婆父老?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在家裡編織雞籠。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他正橫卧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2、南歌子·天上星河轉
宋代:李清照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譯文
天空中銀河不斷轉動、星移斗轉,人世間的簾幕卻一動不動的低低下垂。枕席變涼,淚水更多的流淌,一片濕滋滋。和衣而睡,醒來脫去綢緞外衣,隨即問道:「夜已到何時?」
這件穿了多年的羅衣,用青綠色的絲線綉成的蓮蓬已經變小;用金線綉制的荷葉顏色減退、變得單薄而稀疏。每逢秋涼,還總是還上這件羅衣。唯獨人的心情不像從前舒暢適時。
3、詠荷花中小蓮蓬
宋代:楊萬里
山蜂愁雨損蜂兒,葉底安巢更倒垂。
只有荷蜂不愁雨,蠟房仰卧萬花枝。
譯文:
山蜂害怕下雨損壞小蜜蜂,蜜蜂的蜂巢安在了荷葉底下使得荷葉更倒垂。
只有荷葉下的蜜蜂不愁下雨,它把蠟房仰卧在了萬花枝里。
(4)次韻張宰牡丹擴展閱讀:
《清平樂·村居》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辛棄疾閑居帶湖期間。由於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從二十一歲南歸以後,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
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閑居達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滅,使他在隱居中更加關注農村生活,寫下了大量的閑適詞和田園詞。這首《清平樂·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平樂·村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歌子·天上星河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詠荷花中小蓮蓬
6.描寫荷花蓮葉藕的詩句有哪些
1、宋·楊萬里《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2、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3、唐·白居易《采蓮曲》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4、宋·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5、唐·李白《子夜吳歌·夏歌》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6、元·白樸《得勝樂·夏》
酷暑天,葵榴發,噴鼻香十里荷花。
7、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8、宋·秦觀《納涼》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9、唐·王維《山居秋暝》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10、清·納蘭性德《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
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
11、唐·李白《古風》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
12、唐·李頎《初荷》
微風和眾草, 大葉長圓陰。 晴露珠共合, 夕陽花映深。 從來不著水, 清凈來因心。
13、唐·溫庭筠《蓮花》
綠塘搖灧接星津, 軋軋蘭橈入白草。 應為洛神波上襪, 至今蓮蕊有香塵。
14、唐·李商隱《荷花》
都無色可並, 不奈此香何。 瑤席乘涼設, 金羈落晚過。 回衾燈照綺, 渡襪水沾羅。 預想前秋別, 離居夢棹歌。
15、唐·李康成《采蓮曲》
采蓮去, 月沒春江曙。 翠細紅袖水中央, 青荷蓮子雜衣香。 雲起風生歸路長。 歸路長,那得久, 各回船,兩搖手。
16、唐·鄭谷《蓮葉》
移舟水濺差差綠, 倚檻風搖柄柄香。 多謝浣沙人未折, 雨中留得蓋鴛鴦。
17、唐·柳宗元《芙蓉》
有美不自蔽, 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 秋至風露繁。 麗景別寒水, 濃芳委前軒。 芰荷料難比, 反此生高原。
18、唐·元鎮《高荷》
種藕百餘根,高荷才四葉。颭閃碧雲扇,團圓青玉疊。
19、唐·李群玉《新荷》
田田八九葉, 散點綠池初。嫩碧才平水, 圓陰已蔽魚。浮萍遮不合, 弱荇繞猶疏。半在春波底, 芳心卷未舒。
20、唐·王昌齡《蓮曲二首 其二》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21、唐·白居易《題白蓮》
素房含露玉冠鮮,紺葉搖風鈿扇圓。本是吳州供進藕,今為伊水寄生蓮。移根到此三千里, 結子經今六七年。不獨池中花故舊,兼乘舊日採花船。
22、唐·白居易《哀荷》
白露凋花花不殘,涼風吹葉葉初干。無人解愛蕭條境,更繞衰叢一匝看。
23、唐·白居易《階下蓮》
葉展影翻當砌月,花開香散入簾風。不如種在天池上,猶勝生於野水中。
1、荷花屬山龍眼目,蓮科,是蓮屬二種植物的通稱。又名蓮花、水芙蓉等。是蓮屬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莖長而肥厚,有長節,葉盾圓形。花期6至9月,單生於花梗頂端,花瓣多數,嵌生在花托穴內,有紅、粉紅、白、紫等色,或有彩紋、鑲邊。堅果橢圓形,種子卵形。
2、蓮的地下莖叫藕,睡蓮科植物,水生類蔬菜,形狀肥大有節,內有管狀小孔,分為紅花藕、白花藕、麻花藕。紅花藕瘦長,外皮褐黃色、粗糙,水分少,不脆嫩;白花藕肥大,外表細嫩光滑,呈銀白色,肉質脆嫩多汁,甜味濃郁;麻花藕粉紅色,外表粗糙,含澱粉多。
參考資料
網路漢語:/s?wd=荷花的詩句&from=poem
網路:/item/荷花/158674
網路:/item/藕/1385
7.關於荷花.荷葉.藕的詞語.詩句
收集荷花詩劇大比拼!看誰收集的多啊!
宋·楊萬里《小池》:泉眼無聲細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唐·王昌齡《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江南風景秀
最憶在碧蓮
娥娜似仙子
清風送香遠
>
友人致電來,
邀我游苑址。
斜風雨數點,
新月柳幾枝。
行到近春園,
立觀荷花池。
蓮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風帶露沾儂身
待到花開如滿月
覽勝誰記種蓮人
>
古柳垂堤風淡淡,
新荷漫沼葉田田。
白羽頻揮閑士坐,
烏紗半墜醉翁眠。
游夢揮戈能斷日,
覺來持管莫窺天。
堪笑榮華枕中客,
對蓮余做世外仙。
>
燕園不可采蓮
蓮葉空自田田
無魚戲在蓮中
我亦難入蓮間
采蓮曲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
朱顏碧墨放池畔
舞袖揮毫對玉蓮
盡態極妍宛若生
一脈幽香把君難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調飾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
炎夏雨後月,
春歸花寂寞;
滿塘素紅碧,
風起玉珠落。
>
池塘一夜風雨,
開起萬朵紅玉;
憐君自來高格,
愛蓮誰若敦頤。
>
花中君子來哪方
婷婷玉立展嬌容
暖日和風香不盡
伸枝展葉碧無窮
縱使清涼遮炎夏
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願纖塵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
陸上百花競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與桃李爭春風
七月流火送清涼
>
京北秋來風景異,
天高雲淡雁迷離;
踏破鐵嶺無覓處,
尋遍荷塘空水遺;
無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勝雪傾心起;
何故幽嘆無緣見,
夏風十里一潭碧。
>
蕭瑟秋風百花亡
枯枝落葉隨波盪
暫謝鉛華養生機
一朝春雨碧滿塘
8.形容蓮藕的詩句
紅藕香殘玉簟秋 —— 宋 · 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 宋 ·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 —— 清 · 納蘭性德《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絲藕清如雪,櫥紗薄似空 —— 宋 · 程垓《南歌子·荷蓋傾新綠》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 —— 宋 · 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轉》
其後踏藕者得二屍水中,衣服仍可驗,其事乃白—— 金 · 元好問《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
5. 定開頭的詩句
定遠何須生入關
出自《塞下曲》 唐代 李益
2
定定住天涯
出自《憶梅》 唐代 李商隱
3
定去留於毫芒
出自《文賦》 魏晉 陸機
4
定不負相思意
出自《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 宋代 李之儀
5
定神細視
出自《童趣》 清代 沈復
6
定乎內外之分
出自《逍遙游(節選)》 先秦 莊周
7
定之方中
出自《定之方中》 先秦 佚名
8
定計於鮮也
出自《報任少卿書/報任安書》 兩漢 司馬遷
9
定心廣志
出自《九章》 先秦 屈原
10
定空桑只
出自《大招》 先秦 屈原
11
定伯誑之
出自《宋定伯捉鬼》 魏晉 干寶
12
定伯因復擔鬼
出自《宋定伯捉鬼》 魏晉 干寶
13
定伯復言
出自《宋定伯捉鬼》 魏晉 干寶
14
定伯令鬼先渡
出自《宋定伯捉鬼》 魏晉 干寶
15
定伯自渡
出自《宋定伯捉鬼》 魏晉 干寶
16
定伯便擔鬼著肩上
出自《宋定伯捉鬼》 魏晉 干寶
17
定伯賣鬼
出自《宋定伯捉鬼》 魏晉 干寶
18
定非知詩人
出自《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 宋代 蘇軾
19
定知玉兔十分圓
出自《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 宋代 蘇軾
20
定是米家書畫船
出自《戲贈米元章二首》 宋代 黃庭堅
定申伯之宅
出自《崧高》 先秦 佚名
22
定掃鬼方還
出自《登邯鄲洪波台置酒觀發兵》 唐代 李白
23
定悲搖落盡成空
出自《題小松》 唐代 李商隱
24
定知亂紛紛
出自《詩三百三首》 唐代 寒山
25
定應入口鬼神驚
出自《七言》 唐代 呂岩
26
定跨赤龍歸玉清
出自《七言》 唐代 呂岩
27
定知人世久長生
出自《七言》 唐代 呂岩
28
定有殘英
出自《瑣窗寒·寒食》 宋代 周邦彥
29
定怯藕絲冰腕
出自《玉漏遲·瓜涇度中秋夕賦》 宋代 吳文英
30
定庵先生沽酒來賞之
出自《西郊落花歌》 清代 龔自珍
31
定知石友許忘年
出自《次元明韻寄子由》 宋代 黃庭堅
32
定靜聾疑吹
出自《中秋詠懷借杜子美秋日述懷一百韻和寄柳州假鳴桑先生》 明代 徐威
33
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
出自《王孫滿對楚子》 先秦 左丘明
34
定公饗之
出自《王孫圉論楚寶》 先秦 佚名
35
定社稷曰勛
出自《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兩漢 司馬遷
36
定有天下
出自《高帝求賢詔》 兩漢 班固
37
定鼎於茲
出自《閱江樓記》 明代 宋濂
38
定應化作相思樹
出自《千秋歲·淡煙平楚》 明代 劉基
39
定冠履以定分
出自《治安疏》 明代 海瑞
40
定將捷足隨途驥
出自《入都》 清代 李鴻章
定長三五枝
出自《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並序》 唐代 李白
42
定似昔人迷
出自《卜居》 唐代 杜甫
43
定因詞客遇
出自《江行無題一百首(一作錢珝詩)》 唐代 錢起
44
定知神女謝風流
出自《贈佳人》 唐代 武元衡
45
定知身是患
出自《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 唐代 白居易
46
定知玄象今春後
出自《詔取永豐柳植禁苑感賦》 唐代 白居易
47
定界分秋漲
出自《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代 溫庭筠
48
定因詞客遇
出自《江行無題一百首》 唐代 錢珝
49
定廟筭之勝負
出自《西征賦》 魏晉 潘安
50
定是懷王作計誤
出自《楊柳歌》 南北朝 庾信
51
定然魁甲登高第
出自《長壽樂(平調)》 宋代 柳永
52
定冊功成身退勇
出自《漁家傲(與趙康靖公)》 宋代 歐陽修
53
定巢燕子
出自《瑞龍吟·大石春景》 宋代 周邦彥
54
定王台下園林
出自《揚州慢》 宋代 羅志仁
55
定陵松柏郁青青
出自《頤和園詞》 清代 王國維
56
定應笑我非計
出自《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懷有賦時予別杭州蓋十年矣》 清代 龔自珍
57
定知花市不言錢
出自《次韻蔡瞻明秋園五絕句》 宋代 洪適
58
定陶美人泣楚舞
出自《書項王廟壁》 明代 王象春
59
定憐余也
出自《滿江紅·秋日經信陵君祠》 清代 陳維崧
60
定王使單襄公聘於宋
出自《單子知陳必亡》 先秦 佚名
定知玄象今春後
出自《楊柳枝二首》 唐代 白居易
62
定醉金陵月
出自《送友人游梅湖》 唐代 李白
63
定將誰舉杯
出自《重憶一首》 唐代 李白
64
定知此別必零落
出自《代北州老翁答》 唐代 張謂
65
定知一日帆
出自《送崔爽之湖南》 唐代 孟郊
66
定面凝眸一聲發
出自《何滿子歌(張湖南座為唐有態作)》 唐代 元稹
67
定無存恤空防備
出自《縛戎人-達窮民之情也》 唐代 白居易
68
定復負情儂
出自《西州詞(吳聲)》 唐代 溫庭筠
69
定知仙骨變黃芽
出自《贈韓道士》 唐代 張泌
70
定是都把
出自《擊梧桐(中呂調)》 宋代 柳永
71
定是寰區又清宴
出自《鳳棲梧》 宋代 杜安世
72
定見堆紅越鄂君
出自《前調(謝人送牡丹)》 宋代 李呂
73
定知前面
出自《韻令(碩人生日)》 宋代 程大昌
74
定重來否
出自《洞仙歌(訪泉於期師,得周氏泉,為賦)》 宋代 辛棄疾
75
定知我今
出自《換巢鸞鳳(梅意花庵作春情)》 宋代 史達祖
76
定曲高寡和
出自《沁園春(送趙運使之江西)》 宋代 黃機
77
定巢新燕
出自《點絳唇》 宋代 寇準
78
定驅鸞鶴
出自《滿庭霜(和前)》 宋代 葛郯
79
定自格高難著句
出自《瑞鷓鴣(海棠)》 宋代 尤袤
80
定如猿叫第三聲
出自《送焦山淇上人見廣佑》 宋代 釋智朋
定復負情儂
出自《雜曲歌辭。西洲曲》 唐代 溫庭筠
82
定陶城中是妾家
出自《賦戚夫人楚舞歌》 唐代 李昂2
83
定知深意苦
出自《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 唐代 杜甫
84
定力無涯不可稱
出自《題延州聖僧穴》 唐代 錢起
85
定非燖鵠鷺
出自《詠雪贈張籍》 唐代 韓愈
86
定將衰老返長春
出自《七言》 唐代 呂岩
87
定知高峭不如君
出自《題法雲寺雙檜》 唐代 方壺居士
88
定知涉歷此相逢
出自《與崔渥冥會雜詩》 唐代 佚名
89
定場賀老今何在
出自《虞美人(琵琶)》 宋代 蘇軾
90
定情永為好
出自《定情曲(春愁)》 宋代 賀鑄
91
定是江南無驛使
出自《木蘭花(探梅寄李士舉)》 宋代 朱敦儒
92
定期踏遍名山
出自《滿路花》 宋代 曹勛
93
定幾回腸斷
出自《月中仙(送杜仲微赴闕)》 宋代 趙彥端
94
定有司花妙手
出自《西江月(芍葯)》 宋代 李處全
95
定是早梅初吐
出自《花心動(客中見梅寄暖香書院)》 宋代 趙長卿
96
定誰同異
出自《哨遍(秋水觀)》 宋代 辛棄疾
97
定應獨往
出自《沁園春(戊申歲,奏邸忽騰報,謂余以病掛冠,因賦此)》 宋代 辛棄疾
98
定交金石
出自《滿江紅(和趙公明)》 宋代 韓淲
99
定歸兜率蓬萊去
出自《風入松(癸卯至石塘追和十五年前韻)》 宋代 劉克庄
100
定巢新燕覓香泥
出自《南柯子(丁酉清明)》 宋代 黃升
101
定步屐齒深
出自《聽琴》 唐代 孟郊
102
定步屐齒深
出自《聽琴》 唐代 孟郊
103
定交昔何在
出自《哀孟雲卿嵩陽荒居》 唐代 孟郊
104
定訪玉泉幽院宿
出自《送枝江劉明府》 唐代 張籍
105
定將禪不別
出自《玩止水》 唐代 白居易
106
定是無四角
出自《讀曲歌五首》 唐代 張祜
107
定知洛下聲名士
出自《送張厚浙東謁丁常侍(一作送張厚浙東修謁)》 唐代 許渾
108
定力見他生
出自《贈莊上人》 唐代 賈島
109
定得郎相許
出自《江南曲》 唐代 溫庭筠
110
定非籠外鳥
出自《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僕射》 唐代 溫庭筠
111
定擁節麾從此去
出自《贈長城庾將軍》 唐代 李頻
112
定卻梅妝似等閑
出自《比紅兒詩》 唐代 羅虯
113
定知不及紅兒貌
出自《比紅兒詩》 唐代 羅虯
114
定有伊姜為佐輔
出自《三國門。再吟》 唐代 周曇
115
定是兩相思
出自《九月三十夜雨寄故人》 唐代 徐鉉
116
定由陰德致神仙
出自《奉和宮傅相公懷舊見寄四十韻》 唐代 徐鉉
117
定知亂紛紛
出自《詩》 唐代 拾得
118
定足涉冰溪
出自《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諸同志三首次本韻》 唐代 無可
119
定與佳人艷態同
出自《千葉石榴花》 唐代 子蘭
120
定無列宿敢爭耀
出自《初月》 唐代 杜光庭
121
定是飛黃天上來
出自《雜曲歌辭。舞馬千秋萬歲樂府詞》 唐代 張說
122
定知和氏璧
出自《送趙司馬赴蜀州》 唐代 宋之問
123
定是風光牽宿醉
出自《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 唐代 沈佺期
124
定陶城中是妾家
出自《賦戚夫人楚舞歌》 唐代 李昂2
125
定應偷妙舞
出自《奉和聖制十五夜然燈繼以酺宴應制》 唐代 王維
126
定向公堂醉
出自《寄酬李博士永寧主簿叔廳見待》 唐代 韋應物
127
定知書課日
出自《立春後休沐》 唐代 包佶
128
定知相見日
出自《寄高適》 唐代 杜甫
129
定是沙堤欲到門
出自《胡二十拜戶部兼判度支》 唐代 楊巨源
130
定是酬恩日
出自《塞上曲二首》 唐代 王涯
131
定知從此慶非常
出自《南歌子》 宋代 陳曄
132
定知從此慶非常
出自《南歌子》 宋代 陳曄
133
定知陽報
出自《水調歌頭(壽邊守)》 宋代 程伯春
134
定復幾時到
出自《謁金門(李府尹美在)》 宋代 朱子厚
135
定有重孫戲膝前
出自《鷓鴣天》 宋代 陳日章
136
定是相思入骨
出自《水龍吟(夢)》 宋代 楊樵雲
137
定是文中虎
出自《賀新郎(賀李簿生孫)》 宋代 伍梅城
138
定添霜幾縷
出自《齊天樂·十八灘舟中夜雨》 清代 陳澧
139
定作榜歌行
出自《將行寒昭亭祠喜雨》 宋代 梅堯臣
140
定將葬何州
出自《哀國子黃助教》 宋代 梅堯臣
161
定應獨把闌干憑
出自《南浦》 宋代 史達祖
162
定誰騎鶴揚州
出自《沁園春(奉柬章史君再游西園)》 宋代 黃機
163
定催歸有謂
出自《沁園春(為潘郴州壽)》 宋代 黃機
164
定芙蓉堪折
出自《好事近》 宋代 黃機
165
定交元亮
出自《念奴嬌(菊)》 宋代 劉克庄
166
定無人物如此
出自《念奴嬌(丙寅生日)》 宋代 劉克庄
167
定不是凡人
出自《木蘭花慢·漁父詞》 宋代 劉克庄
168
定是登高九月頭
出自《南鄉子(答和惠計院)》 宋代 吳潛
169
定了長安
出自《水龍吟(甲午壽尤制使)》 宋代 李曾伯
170
定使八荒同一雲
出自《沁園春(壬寅餞余宣諭入蜀)》 宋代 李曾伯
171
定是中宵有月
出自《水調歌頭(再和)》 宋代 李曾伯
172
定遠從軍
出自《水龍吟(送吳季申赴省)》 宋代 李曾伯
173
定尹京都
出自《沁園春(送章漕赴詔)》 宋代 李曾伯
174
定應衰矣
出自《哨遍(問月)》 宋代 方岳
175
定應衰矣
出自《哨遍(問月)》 宋代 方岳
176
定是雌辰
出自《沁園春(再和槐城自壽韻)》 宋代 劉辰翁
177
定是催歸錦字
出自《虞美人》 宋代 仇遠
178
定場聲價
出自《渡江雲》 宋代 仇遠
179
定應未識江南冷
出自《瑣窗寒(旅窗孤寂,雨意垂垂,買舟西渡未能也。賦此為錢塘故人韓竹閑問)》 宋代 張炎
180
定應愁了
出自《霜葉飛(悼澄江吳立齋南塘、不礙、雲山,皆其亭名)》 宋代 張炎
141
定應忘了沈香
出自《清平樂(為伯壽題四花·牡丹)》 宋代 張炎
142
定向壽陽妝閣去
出自《減蘭十梅(風)》 宋代 李子正
143
定向壽陽妝閣去
出自《減蘭十梅(風)》 宋代 李子正
144
定應雁塔題名籍
出自《醉落魄(贈周鍔應舉)》 宋代 啞女
145
定驅鸞鶴
出自《滿庭霜(和前)》 宋代 葛郯
146
定應雁塔題名籍
出自《醉落魄(贈周鍔應舉)》 宋代 啞女
147
定笑芙蓉騷客
出自《水調歌頭(千葉紅梅送史君)》 宋代 陳造
148
定知今夜遊仙夢
出自《鷓鴣天》 宋代 陳造
149
定笑芙蓉騷客
出自《水調歌頭(千葉紅梅送史君)》 宋代 陳造
150
定知今夜遊仙夢
出自《鷓鴣天》 宋代 陳造
151
定膺難老
出自《賀新郎(壽王侍郎簡卿)》 宋代 劉仙倫
152
定豐亨豫大
出自《沁園春(壽共大卿恕齊治易)》 宋代 劉仙倫
153
定是長生不記年
出自《鷓鴣天(壽吳倅·九月初七)》 宋代 李劉
154
定怯麻姑爬癢爪
出自《賀新郎》 宋代 祝穆
155
定與心期隔
出自《酹江月(題澤翁梅軸後)》 宋代 王柏
156
定意如如行火候
出自《南鄉子》 宋代 蕭廷之
157
定意如如行火候
出自《南鄉子》 宋代 蕭廷之
158
定仙螺子玉釵梁
出自《小重山》 宋代 黃鑄
159
定巢新燕覓香泥
出自《南柯子(丁酉清明)》 宋代 黃升
160
定知霖雨蒼生早
出自《蝶戀花(壽陳山泉)》 宋代 劉雲甫
定知今日
出自《水調歌頭(冒大風渡沙子)》 宋代 李處全
182
定被鶯花留戀
出自《謁金門》 宋代 呂勝己
183
定拚醉倒
出自《滿江紅(郡集觀舞)》 宋代 呂勝己
184
定遠說班超
出自《木蘭花慢(思舊事有作)》 宋代 呂勝己
185
定當一語相投
出自《木蘭花慢(看春有感)》 宋代 呂勝己
186
定丹書飛下
出自《瑞鶴仙(張宰生辰)》 宋代 趙長卿
187
定應不久勞州縣
出自《感皇恩(送林縣尉)》 宋代 趙長卿
188
定應來歲
出自《洞仙歌》 宋代 趙長卿
189
定膺丹詔
出自《朝中措》 宋代 趙長卿
190
定有幽人相問
出自《西河(送錢仲耕自江西漕赴婺州)》 宋代 辛棄疾
191
定堪與語難呼
出自《漢宮春(即事)》 宋代 辛棄疾
192
定憶梨園譜
出自《菩薩蠻》 宋代 辛棄疾
193
定倩白雲遮且住
出自《玉樓春(用韻答傅岩叟、葉仲洽、趙國興)》 宋代 辛棄疾
194
定是留中了
出自《菩薩蠻(送鄭守厚卿赴闕)》 宋代 辛棄疾
195
定是愁來關客心
出自《長相思》 宋代 程垓
196
定是愁來關客心
出自《長相思》 宋代 程垓
197
定知天相行色
出自《念奴嬌》 宋代 陳三聘
198
定自成愁絕
出自《卜運算元》 宋代 姜夔
199
定應高出前古
出自《萬年歡(瑞慶節)》 宋代 郭應祥
200
定應愁沁花骨
出自《萬年歡(春思)》 宋代 史達祖
201
定有迴文傳竇子
出自《浣溪沙(八之二)》 宋代 鄧肅
202
定約秋了
出自《早梅芳近》 宋代 呂渭老
203
定當談笑在堂間
出自《水調歌頭(送季修同希文去秀)》 宋代 呂渭老
204
定須相將
出自《百宜嬌》 宋代 呂渭老
205
定見霜毫換綠
出自《滿庭芳(伯父仲球生日)》 宋代 王之道
206
定自日邊飛詔早
出自《青玉案(次了翁韻)》 宋代 楊無咎
207
定知朝暮
出自《雨中花》 宋代 楊無咎
208
定自冤人
出自《瑣窗寒》 宋代 楊無咎
209
定北扉西掖
出自《好事近》 宋代 仲並
210
定交最早
出自《念奴嬌(再用韻答韓子師)》 宋代 韓元吉
211
定知不是人間世
出自《水龍吟(夜宿化城,得張安國長短句,戲用其韻)》 宋代 韓元吉
212
定何似青鳥
出自《看花回(為壽東岩,龐蘊居也)》 宋代 趙彥端
213
定擁新祺
出自《萬年歡(碩人生日)》 宋代 程大昌
214
定把笙歌更葯里
出自《減字木蘭花(內子生日)》 宋代 程大昌
215
定從歡喜處
出自《感皇恩》 宋代 程大昌
216
定約蟾宮高步
出自《鵲橋仙(八月二十八日壽唐子才)》 宋代 管鑒
217
定而後止
出自《減字木蘭花》 宋代 沈瀛
218
定問人何
出自《減字木蘭花(四勸)》 宋代 沈瀛
219
定知今日
出自《水調歌頭(冒大風渡沙子)》 宋代 李處全
220
定有司花妙手
出自《西江月(芍葯)》 宋代 李處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