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扇面牡丹畫法

扇面牡丹畫法

發布時間: 2022-05-30 10:26:00

Ⅰ 畫扇面有什麼工具

畫扇面的工具:

筆有硬毫、軟毫以及介乎兩者之間的兼毫三大類。硬毫筆主要用狼毫製成,也有用獾、貂、鼠的毛或豬鬃做的筆,性剛,勁健。常用的有「小紅毛」、「衣紋筆」
「葉筋筆」、「書畫筆」(大、中、小)、「蘭竹」(大、中、小),以及大的
「狼毫提筆」等。軟毫筆主要用羊毫製成,也有用鳥類羽毛製造的,性質柔軟,有大小、長短各種型號。兼毫筆是用羊毫與狼毫相配,或羊毫與兔毫相配製成,性質在剛柔之間,屬中性。如大、中、小號的「白雲筆」,「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都是常用的兼毫筆。

墨有「油煙」與「松煙」兩種。作畫用的是油煙墨。所謂油煙墨是用桐油燒出的煙子製成的。松煙墨是用松枝燒煙制的墨。油煙墨色有光澤,宜於作畫,松煙墨黑而無光澤,宜於書寫,作畫不常用。偶然用松煙墨來畫蝴蝶,或作為墨紫色的底色。例如畫墨紫牡丹,須先用松煙墨打底子。一般市場上出售的墨汁不能用,但近幾年北京、上海、天津特製的書畫墨汁可以用。只是畫工筆畫時,最好還是用墨自己研磨比較好。
磨墨應該用清水,磨時宜重按輕推,不可太快。磨研的圈子要大一些。每次用水不可太多,多則墨浸水中容易軟化,如果需要多墨,可以把磨好的墨汁倒在另一個碗里存放,再加清水再磨)多磨幾次。
墨錠研後一定要把墨口拭乾,防止干碎。墨錠不宜暴曬或受潮,最好用紙將墨包裹一層,再塗一層蠟,能防止斷裂,又免於污手。
紙(白胚扇面)
中國畫古代多數用絹作畫,這里的白胚扇面要用宣紙。

Ⅱ 古代人的摺扇上的字畫有什麼講究

濃縮的書畫藝術--扇面 摺扇的結構由扇面和扇骨兩部分組成。扇面按質地不同又主要有紙面和絹面兩種。扇面作為藝術品始於宋代,北宋時已有人在紙面摺扇上題詩作畫,而南宋時才出現絹面摺扇。由於宋元時期流行團扇,用摺扇的人不多,而摺扇又是易損日用品,所以流傳下來的實物極為稀少。明代中期,摺扇書畫逐漸流行起來。由於扇面的形狀呈半圓弧形,因而其構圖別具一格,形成妙趣橫生的畫境。無論是山水、人物、花鳥、走獸等"繪畫",還是詩詞歌賦等"書法",都可以創作出格調清新多變、布局錯綜紛繁的構圖效果,從而突破了傳統的繪畫和書法模式,為中國書畫史開辟了嶄新的一頁。 但應該指出的是,並非存世的所有扇面都值得收藏和投資。道理很簡單:扇面書畫與一般的書畫作品一樣,只有精品才具有升值和鑒賞價值。下面按不同的時代及類別,大致介紹一下具有投資價值的扇面。 明代成化以後,扇面藝術進入輝煌時期,許多著名書畫家(如仇英、沈周、蘭瑛、唐寅、董其昌等),都在扇面上留下了不朽的作品,這是中國書畫藝術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扇面彌足珍貴,很難覓得,不少收藏投資者把它們視為最高的追求目標。 在明代扇面書畫的基礎上,清代又有了新的發展。這一時期名家輩出,作品形式多樣,除繼續表現各家名派的個性藝術風格外,還流行雙人甚至多人聯合創作,有夫婦合作、師生合作、友人合作等多種形式。比如高翔畫的"梅花疏枝瘦朵"扇面,便由金農和陳章題詩。乾隆的幾柄消暑摺扇,扇面的一面由劉統勛題寫書法,另一面由鄒一桂畫蘭花、蝴蝶,或蔣遷錫畫牡丹花。其中由雙人合創"一字一畫"扇面的方式,後來被文人雅士們廣為仿效,例如:梁啟超的書法扇面,由余紹宋配畫山水圖;陳法琛的書法扇面,由其弟子陳懋侗配畫工筆折枝牡丹。有意思的是,"柯橋竹石圖"扇面是由一位名家與其5個弟子聯合創作,其配合默契,作品風格渾然一體,令人叫絕。 民國以後,"一字一畫"扇面的合作更為流行,此種形式一直沿襲至今。由於合作夥伴各自都有相當高的藝術修養,能夠前呼後應、互為襯托,自然能夠收到異曲同工的藝術效果。這類扇面備受藏家青睞,從歷年的拍賣價位看,一般都大大高於單人的作品。 從清代起,摺扇藝術再顯歷史的輝煌,很多書畫家在扇面構圖上刻意創新,尤以山水畫的構圖有超常的突破。通常山水畫的構圖講究"地平線",而扇面卻是上寬下窄,且呈半圓形狀,如果依然水平地處理地平線,則扇面下端的兩角勢必形成空白。為了使構圖合理,景物自然,創作者們相繼創立了滿幅構圖、邊角構圖和一河兩岸構圖的三種新章法。其中,滿幅構圖是讓景物佔大部分空間,整體感覺實多虛少,通常以描繪山景居多;邊角構圖是把主要景物集中在左側或右側的下角,或自左邊或右邊向下伸展,整體感覺虛多實少;一河兩岸構圖則主要是表現江河兩岸風光,如一江春水或左右橫穿,或上下直流,或斜向而瀉。這三種構圖形式為後來扇面山水畫的發展開辟了新篇章,很多畫家創作了大量構圖精妙、題材新穎、氣勢磅礴、風光秀麗的山水扇面佳作,深受歷代藏家青睞。如袁江、王鑒、黃賓虹、張大千、馮超然等的山水扇面,在海內外書畫市場被推崇為傳世之作,極具保值增值意義。山水扇面的成就,對花鳥扇面的創新也頗有影響力,近現代畫家高翔、王雲、楊晉、任伯年、齊白石、傅抱石等都有格調清新的花鳥扇面問世,其同樣走俏國內和國際市場。 此外,自明清以來,一些著名的書畫家都有一種習慣,即在繪畫、書寫扇面時,總要先考慮扇骨的工藝水平,甚至只有出自名手的扇骨,才肯揮毫落墨。如明代蘇州制骨名家李昭、馬勛、馬福、柳玉台等所制的扇骨,便都有落款,它們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具有很高的鑒賞價值和經濟價值。

Ⅲ 給國畫牡丹圖起個什麼名字

花開富貴、迤邐春風、洛陽之春、國色天香、、醉春風。

Ⅳ 國畫牡丹四扇屏圖片怎樣畫扇面


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內稱為容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漢族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


Ⅳ 在哪裡能買到李承毅的《扇面寫意牡丹技法》這本書

只要是書店 或者是一些專賣扇面寫意牡丹技法 這類的書 肯定行

Ⅵ 關於扇面的資料

我來回答:根據資料看來應該是'團扇'

西漢時期,對稱"合歡扇"(又稱宮扇、紈扇、團扇),其形尚圓,合歡扇特點是面素白色以扇柄為中軸,左右對稱似圓月,紈扇以竹木為架,面成圓形或橢圓形,用薄絲絹糊成。當時以中原一帶所制紈扇最為考究,有"齊紈楚竹"之說,即指用山東絹和湖南竹製作扇面的紈扇。漢時十分流行這種紈扇,並賦詩頌之,如班婕的扇詩,"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此種對稱式團扇出現後,歷代沿用而不衰,並成為我國傳統風格的扇型。

團扇的出現大約早於摺扇一千餘年。《班婕妤歌》雲:「新制齊紈扇,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圓似明月。」王昌齡《長信愁》詩有:「奉帚平明秋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都是對團扇的吟詠。換言之,宋代以前的扇子,大都是指團扇而言。團扇的材質大多以羅、紗、綾、絹為之,很少有紙做的團扇,但近代日本、韓國的團扇卻有很多是紙扇。前幾年我在威海的市場中就曾買到過韓國紙制的團扇,兩面作畫,也很別致。羅、紗、綾、絹等絲織品編製成的團扇總稱之為紈扇,因此江淹有「紈扇入團月,出自機中素」。

團扇的形狀不一定都如圓月,也有腰圓、橢圓、六角形等,一般也統稱為團扇。說到團扇,許多人會認為是古代婦女的專用品,實際上在摺扇出現以前,男人也是使用團扇的。唐代以前團扇的實物已經很難見到,我們在一些繪畫和墓室壁畫中僅能看到團扇的大體形式。新疆吐魯番曾出土過唐代絹扇,其扇柄很長,由此可以推斷這種長柄團扇有可能是侍者執來替主人扌扇拂的,因此團扇也稱為宮扇。這種長柄宮扇在唐代周日方的《簪花仕女圖》中表現得最為清晰,扇面還繪有牡丹花。宋代的團扇實物今天尚能見到,尤其是宋代的繪畫作品,保存至今有相當一部分是畫在團扇上的,且不乏出自名家之手。由於年代久遠,這種團扇畫多為絹本扇頁的形式出現。直至明代以後,男人所用的扇子漸漸地被摺扇取代,而團扇才在更大程度上為女性專用,裝飾也就更為繁復,如用綵帶沿邊,飾以扇墜,紈素的扇面上不僅可以繪畫,還能刺綉、緙絲、抽紗,而扇柄的材質除了竹、木之外,還有牙角之類,從整體來看,明代以後的團扇更趨向女性化了。

樓主若有興趣可以親自去看看資料:(地址同參考資料) 16940希望對你有用!

Ⅶ 扇面形的牡丹畫適合掛在家裡的什麼地方

國花牡丹因為寓意富貴,所以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在家居擺放需要有一定講究。客廳掛牡丹花畫的禁忌是不宜掛在西方位置,西方屬金,金克木,對家庭風水運程有很大的影響。

牡丹畫一般可選擇北向和南向,因為牡丹屬木,北方是堪輿上的「水」地,木得水生而茂盛繁榮;南方是「火」地,取木生火是興旺之象。

在家中玄關、客廳掛牡丹花比較好,可提高全家火熾運勢,吸引貴客臨門,近貴遠禍,前程飛黃騰達,一片天日似錦。

牡丹,國色天香;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無不鍾愛敬慕。牡丹高雅而不作媚,富貴而不從之,專心專一,吶天地之靈氣,播福音於四方。

牡丹花色鮮明可愛又鮮艷,花朵絢爛大氣,畫軸挺拔,仰著頭向陽,有金子之花的贊美的稱呼,飽含正向積極能量,是吸引貴人益友、遠離小人的最佳表徵。

Ⅷ 蘇工扇面與宣紙扇面的區別

蘇工扇面與宣紙扇面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1、做工方面蘇工扇面好,也叫薄面。用一種類似樹皮紙加工的,耐用,開合使用周期比宣紙的時間長。穿中高檔扇骨比較好看。

2、書畫效果方面宣紙面好。普通扇骨用就可以了。普通的整體效果沒有蘇工扇面好看,厚,顯得臃腫,反復開合容易壞。

3、制扇材料方面蘇工扇面上有明礬,宣紙扇面則沒有。

(8)扇面牡丹畫法擴展閱讀:

蘇扇是蘇州特產,以雅緻精巧,富有藝術特色而著稱。包括摺扇、檀香扇和絹宮扇三大類,統稱為「蘇州雅扇」。明清以來,蘇扇主要在蘇州及周邊地區廣泛流傳。蘇州雅扇集各種精湛工藝於一身,包括造型、裝裱、雕刻、鑲嵌、髹漆等工藝。

蘇州一向有制扇傳統。「烏竹骨泥金扇」就是代表。檀香扇是從摺扇發展來的,以檀香制扇,散發出天然香味。

蘇州市檀香扇的發源地,採用拉花」、「燙花」、「雕花」、「畫花」工藝,扇面上繪上山水花鳥景色,休閑雅緻。絹宮扇,主要有圓形、六角形、長方形、腰圓形等形狀,繪以山水、花鳥、人物等畫,也題有名人詩句,古色古香,極具觀賞性。

蘇州雅扇集各種精湛工藝於一身,包括造型、裝裱、雕刻、鑲嵌、髹漆等工藝。它們把吳地的山山水水、花鳥人物濃縮繪描,其精湛的手藝本身就構成了吳文化中絢爛多姿的篇章。

Ⅸ 為何古人喜歡在摺扇上作畫

為何古人喜歡在摺扇上作畫?

中華傳統扇文化藝術擁有濃厚的文化內涵。伴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大家日常生活標準的改進,現如今的扇子已從實用品演化為賞析品,扇文化藝術的風采也更加變大。它不但反映於大家對扇子的應用,並且更取決於對一把扇子的賞析。

而賞析扇子,主要是賞析扇面和扇骨,各代書法家喜愛在扇面上美術繪畫或撰寫古詩詞抒發感情傳意,或為別人個人收藏或贈友人以題詞紀念,因而扇面安裝著整扇所表達的具體內容和感情寄語。

第三,因為扇面材料不一樣,大家所做項目前期也不一樣。絹扇一般都大會上膠,就能立即落墨繪制工筆畫;假若拿到手的圓扇沒有塗膠只是一層布,

那麼為了更好地避免 因碰水書畫掉下來,我們可以應用水溶性彩鉛來著色,可是這類方式 的缺陷是假如色漿濃,行筆便會不暢,倘若稀釋液了色漿,繪制圖案設計的顏色對比度便會差,實際效果會受到非常大影響。

一樣,空缺摺扇也需看紙本是不是有膠,沒有膠只有美術繪畫寫意畫,若有膠則寫意畫工筆畫能夠隨意充分發揮。此外,還可以自身選購膠礬水將生宣刷完善宣。

第四,繪制進行後要考慮到中後期裝飾設計工作中。扇子總體要維持顏色統一,不但是扇骨的顏色和界面總體的和睦,我們在進行製作後還需要加上與之相當的扇墜的顏色,假若是配上扇座欣賞,那麼還應當考慮到扇座的顏色和樣式。

賞析一頁扇面,不論是寥寥數筆,或者繪以青山綠水,都能從這一柄「懷袖雅物」中窺探畫扇人的情緒與閑逸。

以上就是我的詳細介紹,希望看完對你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國畫線描茶花 發布:2025-10-09 18:49:15 瀏覽:280
義父侵犯櫻花葉菜ed2k 發布:2025-10-09 18:49:05 瀏覽:85
插花活動抗疫 發布:2025-10-09 18:48:33 瀏覽:990
櫻花路在哪裡 發布:2025-10-09 18:35:29 瀏覽:908
水果玫瑰蛋糕 發布:2025-10-09 18:26:23 瀏覽:109
黎花海棠 發布:2025-10-09 18:23:02 瀏覽:380
梅花宋代陳亮 發布:2025-10-09 18:19:10 瀏覽:288
天津插花培訓班多少錢 發布:2025-10-09 18:05:13 瀏覽:176
手玫瑰花教程 發布:2025-10-09 17:55:37 瀏覽:62
插花兒童畫 發布:2025-10-09 17:47:19 瀏覽: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