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文縣丁香

文縣丁香

發布時間: 2022-05-19 19:15:48

Ⅰ (100分)甘肅省適宜生長的綠化植物有哪些

甘肅省適宜生長的綠化植物有

經調查,目前甘肅省園林綠地中普遍使用的樹種不足30種,其中喬木10餘種,主要有油松、樟子松、側柏、檜柏、新疆楊、河北楊、國槐、垂柳、大葉白臘、皂角、山桃、刺槐等;灌木10餘種,主要有沙地柏、丁香、連翹、珍珠梅、榆葉梅、小葉女貞、玫瑰、黃刺玫等;藤本主要有爬山虎、五葉地錦、山蕎麥等。一、二年生草花10餘種,主要有萬壽菊、串紅、矮牽牛、i色堇、雞冠花、金盞菊、百日草、彩葉草、地膚等;宿根花卉不足10種,主要有黑心菊、蜀葵、芍葯、萱草、景天、美人蕉等;草坪植物主要有早熟禾、黑麥草等。

甘肅省園林綠地植物品種較少的原因

(1)在園林綠地設計上,植物選擇存在隨意性與盲目性。目前,在園林綠地設計上,盡管實行了園林設計資質制度,然而,魚目混珠的現象時有發生,有些設計人員對綠化植物種類及其生態要求知之甚少,在城市園林綠地植物選擇上具有盲目性及隨意性。不管樹種的生態要求,有什麼苗木就設計什麼樹種,有什麼苗木就栽什麼樹種。有的單位長官意識濃厚,隨意改變設計,不按照設計施工,領導喜歡什麼樹種就栽什麼樹種,不考慮是否適合當地的氣候土壤狀況,不計成本,大最栽植,結果是栽後樹木大量死亡,或者即使當時勉強成活,但生長衰弱,管理起來十分困難,難以達到預期的景觀效果,造成大景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因此,要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設計水平,特別是要考核設計人員對觀賞植物的掌握程度,要從根本上改變目前綠地植物選擇隨意性。與盲目性的狀況,要逐步實現城市生態園林植物的多樣性。
(2)苗圃育苗種類過於單一。上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甘肅省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在大規模綠化美化時,市內各苗圃大量苗木己基本用到城市綠化中,為了及時彌補苗圃的空缺,在育苗上多以速生的楊柳和少量的花灌木為主,沒有短中長相結合的育苗計劃,把多年前育苗過關的好的晶種丟掉,如梓樹、稠李、太平花、連翹、接骨木等,致使近年各苗圃苗木存量少,而且僅為小規格蒔木,城市綠化用苗,大量靠外地調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綠化植物品種多樣化。
(3)育苗沒有長遠計劃,沒有特色植物,不能適應市場要求。本世紀初,刮來一股楊柳風,4厘米以上的新疆楊和垂柳價格猛漲,造成人們搶購楊柳插條,從個體到國營苗圃都在大量育楊柳。不再從長計議考慮因地制宜,考慮發展特色苗木,結果不到3年,楊柳價格猛跌,苗圃的育苗難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和需求。

甘肅省園秫綠地植物資源調查

經初步凋查統汁,並參考與甘肅省氣候特點相似的周邊地區的園林植物,能夠適應甘肅省的園林植物至少有45科,80餘屬,120多種現將有開發前景的主要種類予以介紹。
1、木本植物
(1)喬木類
針葉樹種:白皮鬆、華山松、白扦、遼東冷杉、刺柏、落葉松等;
闊葉樹種:金絲柳、饅頭柳、楓楊、龍爪槐、桑樹、刺槐、黃檗、臭椿、復葉槭、文冠果、白樺、梓樹、稠李、山丁子、椴樹、蝟實等。
(2)灌木類紅葉小檗、阿木爾小檗、蒙古扁桃、太平花、忍冬、接骨木、綉線菊、錦帶花。
2、草本植物
(1)一兩年生草花
石竹、圓葉牽牛、雞冠花、虞美人、福祿考、三色堇等。
(2)宿根花卉
芍葯、大花萱草、鳶尾、百合花、馬藺、大花飛燕草、桔梗、景天、大花剪秋蘿等。

Ⅱ 中國各地都有哪些特產

廣東特產與粵菜:
廣東是熱帶亞熱帶茶果之鄉,名果有東莞香蕉,潮州蜜橘,增城荔枝等。名茶有英德紅茶,潮州鳳凰水仙茶。傳統手工藝品廣州粵綉,潮州抽紗,佛山石灣陶瓷,潮州楓溪工藝美術瓷,廣州牙雕,肇慶端硯等。還有深圳,珠海鮮蚝,潮州魷魚,湛江龍蝦,及廣東香腸,月餅.鳳凰菜、五指山菜、九峰白毛菜、英德紅茶、荔枝、檳榔、黃登菠蘿、楊桃、菠蘿蜜、荔枝蜜、香蕉、椰子、龍眼、木瓜、話梅、潮州柑、何首烏、廣彩、廣綉、廣雕、楓溪陶瓷、麥稈貼畫、潮州抽紗、金漆木雕、潮綉、端硯、織金彩瓷、石彎美術陶瓷、椰雕、香包、新會葵扇、廣式點心、廣式臘味、清平雞、東江鹽焗雞、三黃胡須雞、太爺雞、潮汕膏蟹、沙井鮮蚝、萬寧燕窩、海龜、長春酒、透明馬蹄糕、灃塘馬蹄粉、純正蓮蓉月餅、吳州海蜇皮、東莞臘腸、沙河粉、拉腸粉、及第粥、春餅、盲公餅、油頭烙餅等名食。

粵菜風味名揚中外,「蛇餐」更是久負盛名,有食在廣州之譽。粵菜注重煎炸燒燴,擅長小炒,著意鮮嫩爽滑,多野菜。名菜有菊花龍虎鳳,猴腦,白灼海蝦,脆皮乳豬等。

湖南特產風味:
岳陽君山銀針,大庸古丈毛尖,長沙高橋銀峰與湘波綠茶;雪峰蜜橘,瀏陽金橘,黔陽冰糖橙;長沙湘蓮,岳陽銀魚及醋魚干;岳陽辣椒油,邵陽竹筍,生薑,長沙松花蛋,衡山湘黃雞,武岡銅鵝,寧鄉豬;長沙湘綉與羽絨製品,醴陵瓷器,望城陶器,湘西土家棉,益陽水竹涼席,瀏陽夏布與菊花石雕,煙花鞭炮,鳳凰民族工藝品,岳陽扇子.湘蓮、君山茶、古丈毛尖、商橋銀峰和湘波綠、偈灘茶、黃花菜、薏米、玉蘭片、油茶、薴麻、白蠟、金橘、安江香柚、中華獼猴桃、白芷、永州薄荷、白術、玄參、湘黃雞、淑浦鵝、龜蛇酒、松花皮蛋、湖南米粉、益陽水竹涼席、祁陽草席、一土家錦、醴陵釉下彩瓷器、洞口墨晶石雕、濟陽菊花石雕等。

湘菜為我國八大風味菜系之一。講究刀工,火候,調味豐富,重辣味。技法以煨,煎,燉,蒸,炒為主。著名菜餚有古老肉,蓮子鍋,竹筍蒸魚,香酥雞等。

海南特產風味:
海口等地的椰雕鑲銀工藝品,貝雕,海石花盆景,黎族鼻簫等手工藝品;文昌菠蘿,椰子,五指山芒果,瓊山荔枝;萬寧大洲盜燕窩,西沙大海龜;風味名食有海口椰子盅,瓊山曲口血蟮,文昌雞,東山羊,和樂蟹,海口椰子.海南的腰果,咖啡,菠蘿,菠蘿蜜,楊桃。南珠,紅豆,屯昌羊角水晶,玳瑁;貝殼系列產品,三亞市和陵水縣珍珠產品,珊瑚盆景;興隆咖啡、胡椒、椰糖、牛角雕、椰雕;紅魚、魚,沉香,南山烙畫葫蘆,綠茶紅茶,水滿茶,鷓鴣茶,香蘭茶,檳榔果茶,苦丁茶;魚類包括龍蝦,海蛇,魚翅,干貝,南海海龜,穿山甲鱗片,玻璃魷魚。黎族紡織品,黎錦,黎幕、黎裙、掛包、頭巾、花帶等。

廣西名特產:
靖西,賓陽壯錦,都安瑤綉,南寧麻滌,欽州坭興陶瓷,桂林美術陶瓷,方竹手杖,語州竹絲掛簾,北海貝雕,東興石雕,柳州石雕,柳硯,小棺材;南寧涼果,甜茶,桂林豆腐乳,米粉,三花酒,語州三蛇酒,蛤蚧酒,北海海鮮;合浦珍珠,容縣沙田柚子,桂林金橘,南寧菠蘿,柳州蜜橙,永福羅漢果,桂平肉桂,桂南八角,荔枝、香蕉、柑橙、金橘、木菠蘿、菠蘿、桂圓、芒果、山楂、山葡萄、恭城目柿、黃皮菜、灌陽紅棗、扁桃、獼猴桃、白果、八角茴油、香菇、甜菜、甘蔗、白糖、玉林優質谷、薏米、東南墨米、環江香粳、靖西香糯、木薯、桂林花橋牌辣椒、桂林三花酒、廣西動物葯酒、蛤蚧、靈香草、金銀花、桂皮、靈芝菌、安息香、田七、茯苓、灕江魚、府州桂花魚、桂林燒乳豬、桂林刺綉、壯錦、毛難族花竹帽、欽州昵尖陶器、桂林美術陶、桂林山水國畫、桂林羽絨及其製品、灕江鵝碹石雕與石畫、環江涼席。等。

四川特產風味:
名特產有成都蜀綉,蜀錦(帛),漆器,瓷胎竹編,南充竹簾畫,自貢,宜賓竹製工藝品,榮昌,會理陶瓷,自貢剪紙,名茶川紅茶,峨芯茶,蒙山頂茶,名果合川紅橘,江津廣柑,及川芎,川貝,川蓮等中葯材。開花白糕、天車牌香辣醬、扎染、太湖井曬醋、自貢紅橘、自貢毛牛肉、自貢方便食品調料、榮縣嫦酒、剪紙、龔扇、燕窩絲。文君酒、五胖鴨、元寶雞、四川泡菜、全興大麴酒、鹵漆製品、瓷胎竹編、蜀箋蜀綉、蜀錦、糖油果子。宜賓五糧液。四川甘橘、合川大紅袍、瀘州桂圓、阿壩蘋果、潼南黃桃、金川雪梨、佘江荔枝、巴山核桃、麝香、白芍、杜仲、蟲草、天麻、白芷、大黃、川楝、川木香、川貝母、玉京、附子、澤瀉、川芎、硃砂蓮、紅花、川明參、黃龍香米、瀘州曲酒、郎酒、劍南春曲酒、巴山大麴、紅橘酒、四川榨菜、板鴨、麻辣牛肉、豆腐乳、保字醋、四川粉絲、天府花生、敘府陳年糟蛋、敘府小磨麻油、劍門火腿、廣漢纏絲兔、染山竹簾、安岳竹席、竹藤器、南充竹簾畫、宋筆、會理綠陶、廣元百花石刻。

川菜是我國名菜之一,以麻辣味濃,百菜百味為特色。四川成都小吃擔擔面,賴湯圓等也很有名。名酒有宜賓五糧液,棉竹劍南春,瀘州老窖,古藺郎酒。名食有西昌板鴨,天府花生,涪陵榨菜等。

貴州名特產

遵義絲綢被面,安順蠟染,岑鞏花邊,「思州石硯」,平塘陶器,畢節大方漆器,玉屏簫笛,荔波涼席;威寧黃梨,興義大紅袍橘子,羅甸黃果,清鎮酥李,都勻毛尖茶,湄江茶,遵義毛峰茶及竹蓀(參),銀耳,天麻,杜仲,凱里黑木耳,娃娃魚,貴定烤煙,黔東南苗杉;名酒仁懷茅台酒,董公寺董酒,惠水大麴和懷酒,凱里從江大麴酒,雷公山獼猴桃酒,貴陽花溪刺梨酒,習水大麴等;名食威寧火腿,蕎酥(苗族名點),遵義蛋糕,綏陽空心面,鎮寧波波糖,獨山泡菜,鎮遠道菜,三穗板鴨,銅仁綠豆粉,貴陽野刺梨汁;貴陽黔味菜有八寶娃娃魚,天麻蒸雞,套全鴨,清燉甲魚及小吃戀愛豆腐果.羊艾毛峰、都勻毛尖、湄江茶、香菇、黑木耳、銀耳、黑糯米、香米、薏仁米、天麻、麝香、茯苓、黨參、三穗鴨、賞農金黃雞、習水大麴酒、平壩窖酒、獨山腌酸菜、都勻太師餅、蠟染、大方漆器、玉屏簫笛、荔波涼席、織金硯台、牙舟陶器、三穗斗笠。等。

-雲南名特產

昆明,玉溪,曲靖雲煙(有茶花,紅山茶,紅塔山,阿詩瑪,大重九,恭賀新禧等名煙),昆明,大理,思茅等地雲茶(鎮紅,鎮綠,思茅,西雙版納勐海普洱茶,大理沱茶,蒼山雪綠等),昆明等地雲葯(雲南白葯,田七,天麻,德欽冬蟲夏草等),西雙版納香蕉,芒果,昆明呈貢寶珠梨,昆明干雞棕蕈,勐海天然樟腦;大理石雕工藝品,劍州木雕,個舊,昆明錫制工藝品,東川,昆明斑銅工藝品,昭通版納地毯,西雙版納傣族,哈尼族織錦刺綉品,麗江納西族披星戴月衣,路南民族綉衣綉品及小盆景,通海花樁園藝飾品,建水紫砂陶器,西雙版納孔雀屏羽等;雲南名食有宣威火腿,路南腐乳,昆明風味佳餚紅燒象鼻,茨燜熊掌,生煎麂子肉,汽鍋雞,小吃過橋米線.象牙芒果、無眼菠蘿、寶珠梨、梅子、八角、猴頭攻、蜂蜜、黑木耳、松茸、雞齎、三七、蟲草、砂仁、雲歸、宣威火腿、玫瑰大頭菜、傣族燒魚、香芋草烤雞、滇八件點心、創川木雕、錫制工藝品、騰沖玉器、版納地毯、納西披星戴月衣、傣族竹編、傣族筒帕等。

-西藏名特產

傳統手工業工藝品拉薩,日喀則地毯,江孜藏毯,拉薩,澤當,貢嘎氆氌(藏式毛呢),圍裙,昌都藏靴,金銀銅鐵器,昌都,拉薩,江孜,日喀則藏裝;拉薩陶器,山南木碗等;西藏名食酥油茶(酥油,牛奶,磚茶,雞蛋製成),傳統節日食品「卡色」(麵粉,清油,牛奶,白糖,椰油製成),青稞糌粑,(炒麵),青稞酒等;野生資源特產野驢,野氂牛,藏羚,黃羊,旱獺,雪雞,名貴葯材熊膽,麝香,冬蟲夏草,人參果,天麻,雪蓮.仁布玉器、腰刀。其他:藏香、旱獺皮、人參果、胡黃連、木碗、冬蟲夏草、西藏地毯、靈芝、圍裙、青稞酒、金耳、雪蓮花、藏紅花、藏腰刀、藏羚羊角、麝香。藏被、藏靴、藏裝、氆氌、拉薩獅子狗。等。

-陝西特產風味

著名果品有漢中,城固柑橘,臨潼石榴,火晶柿子,「三寶」大紅棗,彬縣晉棗,清澗紅棗,陝北蘋果,華縣大接杏,商洛核桃,鎮安大板栗等;洋縣香米,黑米,韓城大紅袍花椒,西安秦椒干,紫陽毛尖茶;漢中,安康,商洛中葯材天麻,杜仲等;傳統名食西安臘牛羊肉,西鄉牛肉乾,鳳翔臘驢肉,咸陽琥珀糖,三原蓼花糖;風味菜餚有西安仿唐菜長安八景宴;風味小吃羊肉泡饃;名酒鳳翔西鳳酒(集清香,濃香為一體),眉縣太白酒(歷史名酒),甘泉礦泉水等。

-甘肅特產風味

蘭州白蘭瓜,醉瓜,冬果梨,軟兒梨,酒棗,安西白蘭瓜,天水花牛蘋果,蘭州黑瓜子,百合;康縣黑木耳,民勤,武威發菜,隴東鎮原黃花菜,小茴香,文縣花椒,蘭州水煙;中葯材文縣黨參,岷縣當歸,銓水大黃;傳統手工藝名酒泉夜光杯(玉琢酒杯),嘉峪關石硯,臨洮洮硯,天水雕漆,華亭安口陶瓷,臨洮仿古地毯,蘭州輕工名產毛紡織品等;甘肅風味佳餚有敦煌駝掌,清燉全羊,蘭州烤小豬,千層牛肉餅,隴西臘肉等,名酒有西涼大麴,金徽酒,肅北馬奶酒等。

-青海特產風味

西寧毛(藏系羊毛),羊絨及長毛絨,粗純毛線,肉奶製品乳酪,甜奶粉,皮張(黑紫羔皮,氂牛皮,旱獺皮);青海湖無鱗湟魚,海東南名果長把梨,冬果梨,酥木梨,甜梨,玉樹麝香,果洛,玉樹冬蟲夏草;風味名食有西寧涮羊肉,馬雜碎,果洛牛肉乾,湟源陳醋;雪蓮花、青貝母、秦艽、西寧大黃、冬蟲夏草、柴達木枸杞、西寧地毯、鹿茸、蕨麻、青海菜花蜜、青海白磨菇、昆侖彩石。西寧,湟源銀器,飾品,藏刀等。

-寧夏特產風味

特產「五色寶」:賀蘭山,中寧,中衛的紅色枸杞,同心,鹽池,中寧,靈武的黃色甘草,賀蘭山蘭色石硯,平羅,賀蘭,中衛白色灘羊皮,同心,金積黑色發菜;「五朵金花」:各地所產向日葵,紅花,黃花菜,玫瑰,啤酒花等;中寧貢棗,石嘴山,平羅,惠農,陶樂紅瓜子,固原銀耳,蕨菜,寧北平原灌區蓮藕,凍兔肉,黃河鯉魚,中衛鴿子肉,寧夏驢皮膠(阿膠);石嘴山民族瓷器;風味名食銀川清真奶油糕點,牛羊肉酥,手抓羊肉,清蒸羊羔肉,馬三白水雞等。

-新疆特產風味

瓜果名產有鄯善哈密瓜,哈密西瓜,吐魯番無核白葡萄,伊寧蘋果,庫爾勒香梨,葉城大籽石榴,阿克蘇薄皮核桃,阿圖什無花果,庫車白杏,喀什巴旦杏;其他農牧土特產有庫爾勒啤酒花,庫車,若羌羔皮,及天山南北各地所產細毛羊絨,皮張,腸衣,長絨棉,桑蠶絲,甘草,雪蓮等;傳統輕紡,手工藝名產有烏魯木齊,喀什民族花帽,和田,喀什艾德萊斯綢,石河子毛布,烏魯木齊,伊寧皮革,和田地毯,喀什民族樂器,和田,烏魯木齊玉雕,烏魯木齊等地的民族特需首飾,銅器等;維吾爾,回等民族地方風味菜餚有烤全羊,烤羊肉串,烤魚,薄皮包子,抓飯,奶茶等,地方名酒有吐魯番果酒,鄯善葡萄酒,奎屯特曲等。

-香港、澳門

香港:來自亞洲各地的古玩及藝術品、攝影器材、地毯及掛毯(來自內地、印度、中東及其他產地)、陶器及瓷器、電腦、免稅化妝品及香水、電子器材、傢具、毛皮、象牙製品、玉器、珠寶首飾、皮革製品、眼鏡框及鏡片、訂制衣服、手錶、西洋餐具、玻璃餐具。

Ⅲ 文縣粉蒸肉做法

製作食材
主料:豬肋條肉(五花肉)(500克)蓮藕(250克)
輔料:稻米(75克)
調料:甜面醬(20克)白砂糖(3克)胡椒粉(1克)黃酒(10克)桂皮(3克)八角(2克)小蔥(5克)丁香(2克)姜(2克)鹽(4克)味精(2克)醬油(15克)腐乳汁(20克)
製作流程
1.將豬肉切成4厘米長,2.5厘米寬,1厘米厚的長條,用布搌干水分盛缽中
2.搌干水分的豬肉加精鹽,醬油、甜面醬、腐乳汁、薑末、黃酒、味精、白糖一起拌勻,腌漬5分鍾
3.將稻米下鐵鍋中置微火上炒5分鍾,至成黃色時,加桂皮、丁香、八角再炒3分鍾起鍋
4.炒好的稻米磨成魚籽大小的粉粒,製成五香米粉
5.老藕刮洗干凈,去掉藕節,切成3厘米長、1厘米粗的條粉蒸肉6.藕條內加精鹽、五香粉25克拌勻,放入缽內入味
7.將腌漬好的豬肉用五香粉再拌勻
8.將拌勻的五香粉的豬肉,皮貼碗底,整齊地碼在碗內,兩邊鑲肉條
9.盛豬肉的碗與盛藕的缽一起放入籠屜內,用旺火蒸1小時取出
10.先將蒸藕放入盤內墊底,然後將蒸肉翻扣在藕上,撒入胡椒粉、蔥花即成。
工藝提示
1.豬肉腌漬時必須先瀝干肉面水分,加鹽3克和其它調料,使味滲透肉內。
2.米粉磨成粟米粒狀即可,藕內用1克精鹽調拌,肉要蒸到熟爛吐油。

Ⅳ 甘肅天水甘谷地方好不好

甘谷縣歷史悠久,於公元前688年置縣,迄今已有2695年的歷史,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孔子七十二賢人之一石作蜀、蜀漢大將軍姜維、清初翰林院侍讀學士鞏建豐等名人先賢的生息之地。縣內文物古跡眾多,僅新石器時期的文物古跡就有11處,古墓葬18處,國家一級珍貴文物人面鯢魚瓶、以及被列為「四大漢簡」之一的甘保漢簡、唐三彩鳳首壺圖案分別搬上郵票煙標。遐爾聞名的大像山石窟位於縣城西2.5公里處,始建於北魏時期的石胎泥塑大佛高23.3米,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已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此外,華蓋寺石窟、天門山、蔡家寺、姜維墓、古風台、鞏建豐紀念館、尖山寺森林公園等,已成為新的旅遊景點。 華蓋寺石窟華蓋寺石窟,位於甘谷縣城西十里,渭河南岸的二十村東。因山頂綠草如茵,恰似一頂紅教僧帽,戴在狀如圓柱的紅色懸崖之上,故當地人叫它喇嘛帽頂。又因山勢奇特,一峰突起,似刀削斧劈,直入雲端,如一把紅縵綠頂的華蓋依山亭立,山崖以上「之」字形排列的洞窟參差錯落,狀如蜂房故稱華蓋洞。 華蓋寺,西接朱山,紅斷晚霞;北臨渭水,綠波縈回;南依秦嶺,空凌險絕。山下定天公路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自古及桑梓勝境,是為佛家習禪,道家演道的理想處所。 華蓋寺現存可騙號的洞窟18個,有佛、道、儒三教及祖先崇拜四個內容,佔主導地位的是道教洞窟。18個洞窟中共有塑像60身,其中60厘米以上塑像44身,13厘米以下的袖珍雕塑13個,還有福綠壽三星的三個精美頭像。其中道教造像46身,占整個塑像的四分之三。從塑像組合上看,除無量殿、玉皇洞為群塑,孔子洞、伏羲、靈官洞為單體塑像外,其餘洞中全部是一主尊二待者的造像布局。壁畫的繪制和布局在各洞窟中表現基本一致,除無量殿和釋迦洞有故事畫外,其它均是在左右兩壁繪單俱物畫,窟頂為圓光扇面或書畫。 華蓋寺石窟開鑿於泰定年間。明世宗嘉靖帝信奉道教,排斥佛教,許多寺院被改為道觀。明清時期三教合流的現象非常普遍,盡管大像山是以唐代為主的佛教場所,但在明清時除大佛高大而倖存外,其餘石窟全部改為道教或三教合一的形式,因此明清時期的大像山、顯龍洞、華蓋寺都是以道教為主。只不過其它石窟造像全部破壞,唯有華蓋寺石窟的塑像因地處避境而倖存。 蔡家寺蔡家寺在甘肅甘谷縣東北渭水峪火車站(隴海線)以西,渭河北面的二級台地上,寺、村同名,寺在村北一山丘上,依山而建,直達山頂。據清乾隆《伏羌縣志》(甘谷舊名伏羌)記載,寺廟建於元順帝至正年間(1341~1370),至今已有650年左右的光景。至於何時有村,縣志語焉不詳,實難詳考;而何以村、寺同名,亦不得而知。最奇怪者,蔡家寺村,顧名思義,村人大率當為蔡姓,就像河對岸斜對的蔣家寺村,其村民多為蔣姓一樣,然而,蔡家寺村從來不聞有過蔡姓之人。這一點,至遲在清乾隆年間,就已引起出身於該村的詩人李兆甲的注意。李兆甲(1767~1830),字遜乙,號椒園。筆者今尚存有其《椒園詩鈔》謄稿一卷,其詩多經其師臨洮吳鎮與無錫楊芳燦等評定。 作為佛教廟宇的蔡家寺,是一處風景優美的地方。松柏映翠,梵宇玲琅,在甘谷縣內,不論其宗教環境、建築環境還是自然環境,都僅次於大像山,但卻有著自己的特點。大像山是個釋道二教雜陳的所在,而蔡家寺卻是一處甚為規格的佛教建築群,且有藏經樓與經板之珍。更無論寺內匾額、楹聯及銘文,多為邑名士潘欽岳(清初)、何鴻吉(民國)所撰所書,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呢,有意者何不前往一游,相信你一定大有所獲! 姜維墓今甘肅甘谷縣六峰鄉姜家莊世傳為姜維故里,有姜維衣冠冢。傳說姜維兵變被殺後,暴屍原野,魏派專人監視,不得掩葬。隨從設法偷得衣冠靴子,背回故里,家鄉人民非常悲憤,依南山築衣冠冢,靴子別葬冢旁,南山也就有了靴子坪之稱。 姜維墓位於甘谷縣六峰鎮姜家莊村南將軍嶺靴子坪上,距縣城東5公里,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1997年甘谷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姜維,字伯約,三國時天水冀城(今甘谷縣六峰鎮姜家莊)人。是甘肅早期歷史上的著名人物。據《三國志o蜀書》、《劍閣縣續志》等有關史料記載:維少孤、隨母居,自幼博覽群書,酷愛孫武之學,有膽義,才智超人,心存漢室,志圖統一中原,原為魏中郎將,建興七年(227年)冬,蜀相諸葛亮取天水關時,維歸蜀,亮特器重之。建興12年(234年),亮病故,維為右監軍輔漢將軍,封平襄侯。延熙19年春(256年)晉升漢大將軍。維續亮志,竭忠盡力,欲恢復中原,再興漢室。維乃揮師隴西沓中(今文縣附近)屯田。次年魏伐蜀,漢中失守,姜維退守劍閣(今四川劍閣縣劍門關),魏將鍾會率十萬精兵強攻劍門,趔趄難進,向維投書勸降,維堅守不答,列陣守險。11月,魏將鄧艾出謀,勸蜀後主劉禪不戰而降,並召堅守劍門的姜維棄戈降魏。維偽降鍾會,伺機恢復。公元264年鍾會誣鄧艾據蜀謀反,司馬昭至長安,命鍾會進軍成都以檻車囚鄧艾。會欲據蜀,問計姜維,姜示意盡殺北來諸將,事泄,北來諸將殺會及維於亂軍中。姜維亦被剖腹分屍,享年62歲。 姜維逝世後,忠骨埋於四川,但故鄉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大將軍,在距縣城東5公里的姜家莊的將軍嶺上,修建了佔地面積近6000平方米的姜維衣冠冢和姜維紀念館,楊成武將軍親筆題寫了 「姜維故里」碑。千百年來,姜維孝感天地、氣貫長虹的高貴品質,啟迪和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甘谷兒女。每逢姜維誕辰,故鄉人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 為了弘揚「但有遠志,不在當歸」 的姜維精神,充分發揮姜維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文化宣傳、審美教育、旅遊觀賞等各項功能。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宣傳、文化、教育等部門和屬地鄉鎮黨委政府均把姜維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納入工作規劃之中,從設施建設、活動建設和隊伍建設等諸多方面加強了姜維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真正發揮了該基地啟迪愛國意識、激發建設熱情、灌輸民族精神、營造和諧環境、共建美好家園等多項功能,在縣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編輯本段甘谷八景懸崖大像甘谷大象山石窟,位於天水市甘谷縣境內距縣城五華里處。那裡有一座正看如旗,橫看似龍的山巒拔地而起 ,舊名文旗,現名大象山 。山上松檜叢生,丁香溢彩,亭台樓閣依山而建,雕棟畫廊綠樹掩映。山中懸崖間,峭壁上有大洞窟一個,洞內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據考證,甘谷塑佛造像可遠溯北魏,先後共經歷了四個朝代,三百多年。 大佛洞窟兩旁,依山附勢修有長長的走廊,如同一條腰帶。廊上窟龕相連,巍峨壯觀, 現存二十二個窟龕 ,大都平面近方形。正壁開大圓拱龕和設高壇基,並有僧人修行的禪窟,這是大象山窟龕特殊之處,在全國也很罕見。 甘谷大佛為釋迦牟尼佛。大象山自從以大佛聞世更名後,世人一直沿稱大像山。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在深入研究了佛的出生、歷史、典故後,根據釋迦牟尼「乘象入胎」的傳說,認為起名大象山更為確切。雖僅一字之差,且同音,但意義深遠。 從此大像山景正式命名為大象山了。1981年9月10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將大象山石窟正式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撥專款進行維修。2001年該石窟升格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大象山位於天水市甘谷縣。距離火車站有8公里。在車站有直達甘谷的汽車,也可乘火車直接從甘谷車站下車。 伏羌縣 古冀戎地,秦置冀縣,後魏改置當亭縣,北周改曰冀城,尋省入黃瓜縣,隋改黃瓜縣曰冀城,唐改置伏羌縣,後沒於吐蕃,宋置伏羌寨,升為伏羌城,元升為縣,清屬甘肅鞏昌府,今屬甘肅渭川道。 民國18年(1929年),伏羌縣改名甘谷縣。民國23年(1934年),甘肅省政府設立天水行政督察區。次年,改稱甘肅省第四行政督察區,轄10縣。 石鼓擎雪在縣城南朱圉群峰中,為朱圉山之最高峰,遠望如石鼓,近瞧似卧牛。雪落其上,冰峰入會。風景區以草原風景為主,草原面積占總面積的34.2%,並有石鼓山、黑潭寺、石門峰、龍台峰、花園崖、老虛崖等幾十處景點。其中,位於朱圉山主峰之上海拔2625米的石鼓山,因酈道原《不經注》中有「有石鼓不擊自鳴,鳴則兵起」的記述,而備受史學家重視。建於元至正年間的黑潭寺傍山取勢、蔥林環抱,寺潭相依、典雅之至。古坡景區內有14萬畝的天然的牧場,這里森林茂密、山甜草茂、物產豐富,牛羊滿坡,是附合現代旅遊「回歸自然、享受自然」的理想勝地。 天門春曉位於甘谷縣城南,海拔1500米,是甘谷縣名勝風景旅遊區之一,自古以來有「天門春曉」的美譽。山巔有始建於秦漢、重建於宋仁宗天聖年間(公元1023年—公元1031年)的東岳廟,有泰山之神東岳天君的塑像,蒼柏環抱的古廟是採伐本山原始松木所建。塑像壁畫,庄嚴肅穆;殿宇樓閣,巧匠精工;楹聯匾額,出於名家。廟院內兩株紅白牡丹植於北宋,系珍貴的文物樹木。天門山山勢巍峨連峰聳峙,古木成林,山花似錦。南嶺渠水,潺潺環繞;盤山公路,直通山頂。正如《甘肅通志》描述甘谷縣城的景色:「關嶺東峙,朱圉西雄,南仰天門,北環渭水,萬山四塞,復嶺重網。」是觀賞城區景色的最佳去處。每當旭日東升,登臨山頂,晨霧中環視四野,但見層巒疊嶂,綿延起伏,頗為壯觀;俯瞰渭水平川,煙霧繚繞,玉帶蜿蜒,高樓林立,霞光映彩。夕陽西照時,則四野塗金,山巒輝映。清康熙年間伏羌(今甘谷)縣令曹思義賦詩曰: 秦隴名山眼底收,天門翠聳更無侔。 雲開平野田疇綉,霧散高城樓舍稠. 渭川秋煙渭河由西向東滔滔而過,兩岸開闊,秋冬之交,常有百里大霧如煙,置身其中,五指不辨,東西難分。 朱圉晚霞邑西名山,色純赤,夕陽斜照,蒸霞萬狀,大禹導渭經此。 靈鳳聳翠尖山寺,又稱靈風山,位於甘谷西南25公里的尖山之上,最早古跡建於漢魏六朝時期,全山有森林5000多畝,其中有林地8727畝,森林覆蓋度為39%,森林蓄積量11880立方米。海拔1800-2100米之間,相對度差300米,年降水量600毫米,屬南部半濕潤氣候型區,年平均氣溫2.4-8.1,無霜期100天左右。境內山清水秀,峰巒疊嶂,山勢雄偉,森林茂密,氣候宜人,風光旖旎。保護完好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形成了園內別具一格的森林特點。主要森林植物有油松、落葉松、華山松、白樺、山楊、漆樹、遼東櫟、椴樹、青膚楊、山杏、山李等。灌木層有榛子、山核桃、刺五加、枸子、珍珠梅、沙棘、山櫻桃、野花椒、衛茅等,薈萃100多種針闊喬灌木、草本植物及中葯材。林中有梅花鹿、金錢豹,錦雞等十餘種國家保護野生動物。青山、綠水、怪石、雄峰、人文古剎、神奇傳說、異花異草,構成了尖山寺森林公園獨特景色, 1995年1月被甘肅省林業廳命名為尖山寺省級森林公園。 南嶺清波在縣城南,從古坡河引水至大像山一帶,渠如游龍婉轉山嶺,水質清洌甘甜,微風吹時,清波如鱗。宏偉,其工程宏偉,被聯合國水利家稱為「不可思議的人間奇跡」 鼉峰旭日峰在縣城東渭水峪峽南。朱崖上有。「禹奠朱圉「勒刻,頗富聲名。落日熔金,半天霞錦。

Ⅳ 受保護的野生植物有哪些

受保護的野生植物如下:
1、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金絲猴、大熊貓、金錢豹、羚牛秦嶺亞種、林麝、金雕、白肩雕、黑鸛、朱䴉共9種。
2、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豺、黑熊、石貂、黃喉貂、水獺、大靈貓、金貓、鬣羚、斑羚、血雉、紅腹角雉、勺雞、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紅翅綠鳩、鳶、赤腹鷹、雀鷹、松雀鷹、普通鵟、大鵟、毛腳鵟、灰臉鵟鷹、禿鷲、白尾鷂、燕隼、紅腳隼、紅隼、紅腳鴞、普通雕鴞、毛腳魚鴞、斑頭鵂鶹、鷹鴞、縱紋腹小鴞、灰林鴞、長耳鴞、大鯢、細鱗鮭、中華虎鳳蝶華山亞種共39種。
3、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豹貓、狼、赤狐、豬獾、狗獾、花面狸、小麂、毛冠鹿、狍、蒼鷺、大白鷺、豆雁、斑頭雁、赤麻鴨、綠頭鴨、斑嘴鴨、斑頭秋沙鴨、紅翅鳳頭鵑、畫眉、三趾鴉雀太白亞種、酒紅朱雀、藍鵐、黃喉鵐、太白壁虎、王錦蛇、秦嶺蝮蛇、秦巴北鯢、小角蟾、中國林蛙、金裳鳳蝶、玉帶鳳蝶、金鳳蝶、枯葉蛺蝶共33種。

4、「三有」保護動物(即國家保護的有益、有經濟價值、有科研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野豬、草兔、灰喜鵲、野雞(環頸雉)、黃鼬等共267種。
5、國家Ⅰ級重點保護植物:紅豆杉、南方紅豆杉、獨葉草、銀杏(栽培)、水杉(栽培)、珙桐(栽培)、蘇鐵(盆栽)共7種。
6、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秦嶺冷杉、太白紅杉、大果青杄、櫸樹、連香樹、水青樹、水曲柳、野大豆、鵝掌楸(栽培)、厚朴(栽培)共10種。
7、重點保護植物:狹葉瓶爾小草、太白貝母、假百合(太白米)、大苞黃精、延齡草、廟台槭(留壩槭)、秦嶺藤、秦嶺黨參、蝟實、星葉草、假橐吾、小叢紅景天(鳳尾七)、北極果、甘遂、山白樹、串果藤、太白岩黃芪、羽葉丁香、翼蓼、鈍葉單側花、太白美花草、太白烏頭、反萼銀蓮花、秦嶺花楸、秦嶺岩白菜、秦嶺米面翁、刺榆、兜蕊蘭、劍唇兜蕊蘭、黃花白芨、留蘇蝦脊蘭、短葉蝦脊蘭、三棱蝦脊蘭、銀蘭、頭蕊蘭、凹舌蘭、珊瑚蘭、杜鵑蘭、蕙蘭、春蘭、毛杓蘭、大花杓蘭、西藏杓蘭、火燒蘭、大葉火燒蘭、裂唇虎舌蘭、天麻、小斑葉蘭、手參、西南手參、長瓣角盤蘭、羊耳蒜、沼蘭、尖唇鳥巢蘭、太白山鳥巢蘭、一葉兜被蘭、兜被蘭、廣布紅門蘭、二葉紅門蘭、北方紅門蘭、河北紅門蘭、硬葉山蘭、二葉舌唇蘭、小花舌唇蘭、朱蘭狀獨蒜蘭、綬草、間距蘭、蜻蜓蘭共68種。

Ⅵ 隴南有那些旅遊景點

成縣西狹頌摩崖 禮縣祁山堡 文縣天池 漳縣貴清山 武都萬象洞 雞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白水江生物圈保護區 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堡子山遺址及墓群 西峽頌摩崖石刻 尖山自然保護區 靈宮峽自然保護區 頭二三灘自然保護區 香山自然保護區

熱點內容
百合德國les禁愛 發布:2025-10-07 16:43:01 瀏覽:165
方城牡丹 發布:2025-10-07 16:29:25 瀏覽:159
動畫梅花中 發布:2025-10-07 16:16:19 瀏覽:502
瓶花插花基礎 發布:2025-10-07 16:15:29 瀏覽:501
嘴刁玫瑰花的女生頭像 發布:2025-10-07 16:06:56 瀏覽:46
東方插花製作 發布:2025-10-07 15:56:12 瀏覽:782
五針松花語 發布:2025-10-07 15:55:02 瀏覽:901
常熟櫻花園 發布:2025-10-07 15:54:58 瀏覽:234
白百合比基尼 發布:2025-10-07 15:54:57 瀏覽:191
茶花女中的 發布:2025-10-07 15:54:23 瀏覽: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