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法源寺丁香

法源寺丁香

發布時間: 2022-05-18 10:50:00

❶ 北京法源寺的自然環境有什麼獨特之處

在法源寺內,除了建築,就是鬱郁蔥蔥的樹木。清代的法源寺就以其花木見勝,譽滿京都。寺內種植的牡丹達百餘種,每當花開時,萬紫千紅,十分艷麗。

丁香在佛教中有著特殊的意義,暴馬丁香是我國西部的佛教聖樹,被稱為"西海菩提樹"。相傳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成佛,但我國西部的氣候不適於菩提樹生長,因此,西部的佛教信徒就把形似菩提的暴馬丁香作為菩提樹。

法源寺內的前庭後院都種植了丁香,這里的丁香號稱"香雪海"。每到春末夏初,丁香盛開,芬芳濃郁,極負盛名。曾與崇效寺牡丹、恭王府海棠一起並稱京畿三大花事。

另據記載,位於藏經樓前的兩株西府海棠為乾隆皇帝親手所植。韋馱殿邊的那株粗大的白皮鬆據說為唐代種植,又稱"唐松",其後雖有枯萎,至宋代又發新枝,一直守衛著古剎,見證著世事的無常,佛法的興衰。

每歲春季花開,寺僧必備素齋,邀集文人名士賞花,漸漸形成了"丁香詩會"。詩會始於明代,至清代極盛,清代大儒紀曉嵐、洪亮吉、龔自珍、林則徐和名噪一時的"宣南詩社",都在法源寺留下過詩句。

法源寺歷經千年,一直香火鼎盛,每逢佛教節日和初一、十五都會舉行佛事活動,或應施主要求舉辦放生法會等,法會均在大雄寶殿前的廣場進行,多為放生鳥雀和魚龜,並有功德刊印的佛教書籍免費奉贈結緣之人,法源寺確確實實堪為崇佛之人所敬仰之地、法海之源。

❷ 北京去哪看丁香

北京賞丁香花地:1.天壇

祈年殿西柏樹林西側,是北京城內最大的一片丁香林,佔地6300平方米,種有丁香240叢,樹齡近50年,在北京城已十分少見。

路線:乘6、15、17、20、35、39、54、106、120、122、803、特8路車到天壇站下車

2.門頭溝--戒台寺

4月中旬舉行盛大的「古丁香節」,供各方遊客賞花遊玩。200年的古丁香20多棵,現共有1100餘棵丁香香徹滿園。
路線:從石景山到門頭溝區石門營,沿108國道直行。蘋果園地鐵下車換乘931路。

3.宣武區--法源寺
這里的丁香號稱香雪海.不但數量繁多,千百成林,而且品種、花色各異,除了中國原產的華北紫丁香及其變種白丁香以外,還有傳說中鄭和下西洋時從南洋馬魯古群島帶回來的洋丁香,據說葉片、花瓣與香氣都是獨一無二的。

路線:乘109、105、743、57路到牛街南口或到教子胡同再向東都可以。

4.崇文區--夕照寺
「大覺寺的玉蘭、法源寺的菊花、潭柘寺的銀杏、夕照寺的丁香。」2009年四五月份將舉行丁香文化節、丁香筆會、丁香詩詞會,以文會友。夕照寺有十餘個品種的丁香花,其中包括珍貴的紅丁香、黃丁香。

5.延慶--丁香谷風景區
在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內.有北京面積最大(700多畝)的天然暴馬丁香林,素有「西海菩提樹」之稱,是佛門吉祥光盛的象徵。滿山遍野.群芳怒放,漫谷溢香.美麗壯觀.
公交路線:德勝門乘919八達嶺區間車丁香谷下

6.海淀區--北京植物園丁香園.
丁香園佔地3.5公頃,始建於是1958年 目前,已收集丁香20餘種 包括變種和品種 1000餘株,主要有白丁香 紫丁香 蘭丁香 小葉丁香 佛手丁香 花葉丁香 遼東丁香 喜馬拉雅丁香 四川丁香 朝鮮白丁香 裂葉丁香 日本丁香 北京丁香 毛葉丁香 暴馬丁香 垂枝北京丁香 什錦丁香,紫萼丁香 紅丁香等

乘車路線
乘331路、904路、737路、運通112路北京植物園站或卧佛寺站下車即到
乘360路、318路、714路、733路、小66路植物園站下車北行200米即到

紫竹院公園.潭柘寺等許多公園景點.機關大院都有種植丁香

❸ 丁香花的可貴之處是

形容故宮丁香之盛,可說「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此句出自民間對聯故事。

故事很長,只取梗概,說的是一個書生喜歡上了一個姑娘,姑娘要求書生得對得出她出的上聯「氷(冰)冷酒,一點兩點三點」,這個上聯非常難對,「一點兩點三點」分別代表「氷冷酒」的偏旁,書生一時對不出,後來看到了丁香花,於是「妙手偶得之」,對曰「丁香花,百頭千頭萬(萬)頭」,「丁」是「百」字的字頭,「千」是「香」的字頭,「花」的字頭是「萬」的字頭。

說起來,下聯比上聯的水準還要高些,因為上聯的「一點兩點三點」,沒有太多的含義,而下聯「百頭千頭萬頭」,則是非常生動地描繪了丁香花的生態,一個個花頭兒,每個花頭又是無數多小花「盤根錯節」,所以古人常把丁香的花序叫作「丁香結」,比如唐代的李義山就有「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這真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芭蕉在古代就代表相思,典型的就是鄭板橋的「芭蕉葉葉為多情,一葉才舒一葉生,自是相思抽不盡,總叫風雨怨秋聲」。所以芭蕉和丁香可說是相思姐妹花。

話再說回來,每株丁香樹上的丁香結就多得數不清,而故宮丁香遍布,百頭千頭萬頭,實不為過。

故宮東西南北處處有丁香

初春時節,丁香紫雲氤氳,香送禁城。

丁香是故宮種植最廣泛的樹種之一。

故宮的中路,從午門到御花園之間,是沒有種植花草樹木的,除了中路,故宮的東西南北都有丁香分布。我手裡有一個網上流傳的故宮「賞花地圖」,但這個賞花地圖甚不完整,缺漏很多。尤其對於丁香而言。

以我的觀察,從南邊開始說,協和門前就有丁香,從最東邊算,外東路的寧壽宮區域有丁香,內東路延禧宮有丁香,最北的建福宮花園和御花園有丁香,西邊慈寧宮及花園有丁香,至於南端武英殿前一片丁香花海則更不必說。

需要講清楚的是,武英殿前的大片丁香是近年才種植的,我能感覺出故宮管理者的大概思路,南部文華殿與武英殿東西對稱,文華殿以海棠取勝,雖然驚艷,但是花期稍縱即逝。武英殿則以丁香為主題,不僅花期持久,而且香氣襲人。

武英殿前的丁香唯有一處令我不滿意,就是樹齡偏小,或許是丁香老樹較為難得的緣故。

我在故宮珍寶館已經義務講解了14年,對於珍寶館的丁香,已經看了14年,確實有了感情。在寧壽宮花園北段拐角處,也就是馬上就要到倦勤齋的地方,就有丁香。這里的丁香,如果說一定有特別之處的話,就是「向陽門第春常在」,即便是冬天,你也能看到丁香的芽不僅僅是綠色的,而且很大,雖然是嚴寒時節,依然讓你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而距丁香樹幾步之遙的頤和軒內的對聯恰恰又是「景欣孚甲含胎際,春在人心物性間」,令人何等慨嘆系之。

暴馬丁香取代菩提樹

丁香不僅僅廣泛應用於皇家園林,在北方寺廟中,也是菩提代用樹種之一。

這之中,尤以暴馬丁香最受青睞。

暴馬丁香是木犀科丁香屬,在故宮常見的多數是華北紫丁香和白丁香。我曾經去過未開放的建福宮花園,記得裡面也有一棵白色的暴馬丁香,當時見了還非常興奮,遺憾的是那裡不能照相。

識別暴馬丁香不需要太多的植物學知識,記得暴馬丁香一般5至6月開花就行了,要比其他品種的丁香開得晚。

「菩提」是梵語音譯,意思是大徹大悟,豁然開朗。佛祖釋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樹下開悟成佛。

真正的菩提樹原產印度,桑科榕屬,印度人稱之為畢缽羅樹,屬大型喬木,也是印度國樹。很多人知道菩提樹是因為六祖慧能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樹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在我國西北等寒冷地區自然無法種植,野生優良品種暴馬丁香就被引種到寺廟之內,取代菩提樹。比如青海湟中縣的塔爾寺以及樂都縣的罌曇寺,都有生長了大約600年的暴馬丁香。其中塔爾寺暴馬丁香還與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有關,因為宗喀巴大師出生地就有一棵暴馬丁香,後以此為中心修建寺廟。

法源寺的丁香聲名遠揚

北京寺廟的丁香,當今聲名最為遠播的還是法源寺。

法源寺原名憫忠寺,是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東征死去將士修建的,後毀棄無存,明代在此基礎上修建,命名崇善寺,清代再經修葺,改為法源寺,法源寺內的銀杏、文冠果、丁香樹都非常有名,現存的丁香流傳已久,可能是清代遺物。民國時馬芷庠著的《北平旅行指南》即對法源寺的丁香極為贊許,「春時以丁香擅勝,有香雪海之譽」。從清代到民國,都有文人墨客在丁香花開時節來此賞花舉辦詩會。上世紀二十年代,印度詩人泰戈爾在徐志摩陪同之下法源寺賞丁香,成為佳話。

2002年,法源寺丁香詩會重新恢復,至今已連續舉辦16屆。丁香詩會令法源寺在花開時節遊人如織,丁香的爛漫與芳香,又啟迪了詩人的創作靈感。

在花香中品味詩情,在文化中欣賞美景。「文化搭台」仍然讓「文化唱戲」,這無疑是值得提倡的。

此外,卧佛寺的丁香也多見報道,但夕照寺的丁香,知之者並不多。

我曾經在北京的夕照寺街14號工作了很長時間,20年前,我曾探訪過夕照寺,但早已被一家單位占據,廟內只余遺跡,所幸大殿建築依舊完整,但所有相關文物均已盪然無存,路邊賣報紙的老太太曾經搖著腦袋對我說,她曾親眼所見夕照寺內的佛像被抬了出來,又被汽車運走,不知所終。

夕照寺的殿內壁畫最為珍貴,一為陳松繪古松圖,一為王安昆書晉沈約詩三首,民國時已將此拍照,上世紀五十年代北京文物工作隊將壁畫取走,不知今日在何處。

多年前曾聞訊有著600年歷史的夕照古寺經過修繕即將重新開放,並重新種植數十株丁香以恢復當年勝跡,頗令我歡欣鼓舞,翹首以盼,但時至今日,開放之事又沒了下文。

❹ 北京有沒有小眾的賞花地

北京植物園對面的科學院植物園,大覺寺玉蘭,卧佛寺臘梅,西山山桃花,北土城海棠,中山公園蘭花等等太多了除北土城外,人都不算多。

❺ 丁香有哪些習性

丁香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較粗壯。葉薄革質或厚紙質,圓卵形至腎形,先端漸尖,通常寬度大於長度,寬約2~10厘米,全緣無毛。樹皮呈暗灰或灰褐色,有溝裂,枝粗壯無毛,灰色。圓錐花序發自側芽,長6~15厘米,花呈暗紫色或白色,直徑約13厘米,筒長約10~15厘米;花萼為鍾狀,雄蕊著生花冠筒中部或稍靠上。果實為蒴果,扁形,先端尖,光滑,長1~15厘米。花期在4~5月,9~10月果熟。丁香枝繁葉茂,花美且香,人們稱它為樸素而內香的花君。

在我國,紫丁香栽培歷史悠久,遠在宋代以前,北京法源寺即廣為種植,其色有黃泊、雪青、藍紫等,每逢丁香盛開時節,人們從四面八方趕赴「丁香會」,成為法源寺的一道特色。

相傳丁香為南北朝時南齊最負盛名的歌妓蘇小小的眼淚所化,小小為情郎所負;淚滴成花,所以丁香總是枝條低垂。嬌嫩迷人而又滿含憂郁,令人心動。

丁香耐寒又耐旱,宜栽培,是園林栽種的佳品,又是良好的盆景切花材料,嫩葉可代茶,花可提制芳香油、種子油,花蕾可供葯用,真可謂丁香的全身都是寶。

常見的丁香有十餘種,雲南丁香、四川丁香、北京丁香、關東丁香、花葉丁香、小葉丁香、羽葉丁香、紅丁香、藍丁香等。一般又將丁香分為兩大類,供觀賞的稱為北丁香,供葯用的稱為南丁香。

❻ 北京都有哪些比較低調的寺廟

佛教在我國的歷史悠久,早在漢朝時期就有佛教傳入我國了,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國建立了很多的寺院,當然也失去了很多的寺院,現在保留下來的古寺都是經歷了歷史的風雨。我國的寺院很多,哪怕是在北京也有不少的寺院,但是北京的寺院大多沒有多少真正的僧人,北京的很多古寺廟本地人都很少知道。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北京最低調的一座古寺,一起來看看吧!

總結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這句話可能有些誇大,法源寺的歷史文化深厚,但是古代的刀光劍影早已塵封,留下的只有淡淡的花香,在歷史上有很多的歷史名人都和這座寺院有過或多或少的聯系,紀曉嵐、謝枋、泰戈爾等等,而且法源寺的門票僅需5元,這個價格算是很良心的了。

❼ 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大概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北京法源寺》,歷史小說,是台灣歷史學家,作家李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作品。李敖在獄中構思故事梗概,在1976年出獄後開始寫作,成書於1991年。 小說以北京宣武區的法源寺為故事背景,描述了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前後,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大刀王五等一批中國志士為中國的振興所做出的努力和活動。

作者宣稱此作品被提名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不過,由於提名諾獎的門檻很低,只要大學副教授就可以提名任何作家了,因此諾獎從不公布每年有哪些作家被提名,所以這種說法的真偽可能永遠也無法得到檢驗。

北京法源寺位於北京宣武門外教子胡同南端東側,它不僅是北京城內歷史悠久的古剎,也是中國佛學院、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所在地,是培養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場所,1983年,法源寺被國務院確定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2000年,台灣著名作家李敖所著《北京法源寺》出版後,在海內外廣泛流傳,使法源寺名聲大躁,引來無數佛教信眾以及尋幽探古的遊客。
法源寺佔地面積6700平方米,建築規模宏大,結構嚴謹,採用中軸對稱格局,由南王北依次有山門、鍾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憫忠台、凈業堂、無量殿、大悲壇、藏經閣,大遍覺堂、東西廊廡等,共七進六院,布局嚴謹,寬闊龐大,是北京城內保存下歷史悠久的古寺廟建築群。在法源寺內,不可不提的是那滿庭院的紫丁香,每到四月,院中的丁香遍紫霧般在暖春中開放,與寺中高可參天的占愧,牆角石盆中含蕊吐香的蘭草,丁香樹下悠閑跑動的放生動物,共同構築出一派世外桃源的清幽景象。

法源寺的珍貴文物

法源寺天王殿內正中供奉著明代製作的彌勒菩薩化身布袋和尚銅像,高1.12米,袒胸露懷,歡天喜地。彌勒佛背後是勇猛威嚴的護法神韋馱坐像,明代銅鑄,高170米。兩側是明代銅鑄四大天王像,十分珍貴,皆高1.20米。大雄寶殿正中供奉「華嚴三聖」,既毗盧遮那佛。文殊和普賢菩薩像。為明代製作,木胎貼金罩漆。正中的毗盧遮那佛端坐在須彌座上,像高:米,腦後背光,通高3.97米。文殊、普賢分立兩旁,像高2.14米。這三尊塑像,妙相庄嚴,雕制精美,在明代塑像中可推上乘。大殿兩側為十八羅漢坐像,像高約1.35米,木胎貼金,為清朝製品。
此外,法源寺還留存有許多佛教文物,二十世紀初,寺里收藏有清龍藏經,趙子昂、吳道子所畫的菩薩像以及其他許多名人手寫金字經,墨寶等。因歷史上的年年的戰事、人禍,許多寶物如今已不知所蹤,但是寺里,仍可見到一些各個時期的佛像、法器,足夠盤亘大半日。從這些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佛教造像風格上,可以穿過歷史的塵埃,依稀想見當初的繁盛榮辱。

法源寺的歷史變遷

法源寺自其初創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據《元一統詰》記載,法源寺始建於唐朝,初名「憫忠寺」。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為哀悼北征遼東的陣亡將士,詔令在此立寺紀念,但未能如願。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才完成工程,賜名。憫忠寺」;安史之亂時,一度改稱「順天寺」,平亂後恢復「憫忠寺。名稱;唐末景福年間(892—893年),幽州盧龍軍節度使李匡威重加修整,並贈建「憫忠閣」,閣甚雄偉,有「憫忠高閣,去天一握」之贊語;遼清寧三年 (1057年),幽州大地震時,憫忠寺被毀,遼咸雍六年(1070年)奉詔修復後又改稱「大憫忠寺」,從而形成今天的規模和格局;明朝正統二年 (1437年),寺僧相熔法師募資進行了修葺,易名為「崇福寺」。
清朝,朝廷崇戒律,在此設戒壇。雍正十二年(1734年),該寺被定為律宗寺廟,傳戒法事,並正式更改為今名「法源寺」。
律宗是佛教發展到唐代,國家統一,佛教內部也需要實行統一的戒律以加強自己組織的情況下,由道宣創立的一個宗派。道宣創立的律宗學說,主要是「心識戒體論」。所謂「戒體」,指弟子從師受戒時,授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構成一種防非止惡習的功能。律宗把戒分為止持、作持兩門:「止持」是「諸惡莫作」,規定比丘250戒,比丘尼348戒;「作持。是「眾善奉行」,包括受戒、說戒和衣食坐卧的種種規定。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原來出身僧侶,鑒於農民利用宗教起義的歷史事實,對佛教進行整頓,扶正祛邪,保障了佛教在安定環境中的正常發展。清朝是繼承明代佛教政策的,它之所以在法源寺設戒壇,定其為律宗寺廟,意在宣揚「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律宗教義,對人民進行「治心」。
《御製法源寺碑文》稱:「人以為戒在是即法在是,未知其法之源也;即謂攝心明戒,亦只知心之說,而源仍未及知也。」「源不可不達矣,(必須)識心達本源」,並且聯系社會現實解說「達源」乃「巨而忠國孝親,制行立事;細而飲食起居,日用常行」,還說「本皇祖勸善至意,書『存誠』之顏,揭示萬古達源之要」,從而點明了崇尚律宗的要旨。因此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法源寺應詔再次整修,竣工後乾隆皇帝親自來到法源寺,御書「法海真源」匾額賜寺、此匾至今仍懸掛在大雄寶殿上。乾隆皇帝還在寺內寫下了「最古燕京寺,由來稱憫忠。的詩句。在這里,「法海真源」的意義表露的很明白,即:千條萬條戒律、刑律,都是「流」,內心存誠才是「源」。從宗教本身的意義來講,法是梵文Dharma的意譯,通指包括佛教教義在內的一切事物。弘揚佛教,追本溯源的話,就首先要抓住律學,從而突出了法源寺作為佛教律宗寺廟的重要地位。
法源寺在歷史上久負盛名,是北京城內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剎。宋欽宗趙桓被金兵俘虜北上,就曾囚居在這里。元二十六年(1289年),宋遺臣榭枋得抗元失敗,遁隱建寧(今福建省建甌縣)唐石山中,後被元軍所俘,押至大都(北京),拒不降元,也在此寺絕食身亡。
據李敖的《北京法源寺》考證,著名變法維新人物譚嗣同,在刑前,也曾到法源寺一游。那一段刀光劍影的歷史,如今也被歷史的時光隧道鎖閉。不變的,只是黃昏中飛起飛落的群鴉,以及盪滌心靈的暮鼓晨鍾。
千年的古寺,千年的見證,千年的寧靜

❽ 不僅免費還是擼貓勝地,本地人也不一定知道的北京寺廟在哪裡

如果提到寺廟,那一定少不了北京,北京有許多寺廟,但是很少有真正的僧侶,許多古代寺廟逐漸變成了博物館,北京的法源寺是唯一不同的,這里不僅有僧侶,而且數量還不少,這個景點本地人都不一定知道,許多外地遊客就更不知道了!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那段刀光劍影的往事早已被封存在時間的隧道里,洗去了傷心的痕跡,只留下了恆久的靜雅和肅穆,許多著名的歷史人物都曾與法源寺相識,如宋欽宗、趙桓、耶律延禧、謝枋、紀曉嵐、譚嗣同、泰戈爾等,至於門票,法源寺現在免費開放,想去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你覺得呢?

❾ 北京春遊去哪裡看花

北京春遊推薦去香山植物園看花。不管是梅花、桃花、海棠花還是鬱金香。真正是花的海洋,是賞花的絕佳去處。
為什麼說北京春遊去植物園看花呢?植物園春暖花開的季節是賞花的最佳時候,植物園內有不少賞花的好地方,而且園內有桃花,梅花,海棠花等等花卉,讓人心扉飛揚,放鬆心情。
到卧佛寺西北側梅園內,可以觀賞到近百個品種1000餘株梅花依次開放,花香襲人,打造梅海飄香的優美景觀。
而走在梅園中的木質棧道之上,蜿蜒曲折,移步異景,猶如步入梅花花海,讓人流連忘返。

3月下旬至4月上旬

數十株高大的白花山碧桃繁密綻放,與數株鮮艷的粉花山碧桃交相輝映,打造出一條桃花長廊,偶有幾株遼梅山杏顯於其間,猶如粉色的雲團扮靚天空。。
北京植物園桃花極品品虹和品霞將在這個時段盛開。茂密的花朵,嬌艷的顏色彷彿天邊的紅霞。同時榆葉梅、迎春等多種春花薈萃其間,整個碧桃園呈現一派奼紫嫣紅的優美景觀,讓人感受春花的絢爛多姿。
觀賞

鬱金香及球根花到植物園科普館西側鬱金香展區
,有上百餘個品種20餘萬株鬱金香及球根花卉陸續綻放,優美的花型,豐富的花色形成一幅巨大的多彩畫卷。在花海之中暢游,彷彿與自然融為一體,和諧美好。真的是人間仙境,花海飄香。

❿ 法源寺的丁香法會最早從何時開始

法源寺的丁香花詩會,茶會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經有了,不過早時規模不大,而且建國之後文革之中被廢止,很多的丁香樹被胡亂砍伐,文革後又重新進行栽培種植,2002年正式恢復丁香花詩會和茶會

熱點內容
峭石的梅花 發布:2025-10-07 20:11:41 瀏覽:83
房縣梅花山 發布:2025-10-07 20:02:56 瀏覽:949
東北種植牡丹 發布:2025-10-07 19:57:44 瀏覽:573
國產梅花 發布:2025-10-07 19:54:52 瀏覽:958
丁香花日落 發布:2025-10-07 19:26:12 瀏覽:958
混合花插花 發布:2025-10-07 19:19:57 瀏覽:691
揚州花藝布置 發布:2025-10-07 19:19:09 瀏覽:585
塔利亞百合 發布:2025-10-07 18:53:48 瀏覽:820
牡丹江造口 發布:2025-10-07 18:26:13 瀏覽:453
花卉無性繁殖的方法有 發布:2025-10-07 18:13:21 瀏覽: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