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湯顯祖牡丹亭全文

湯顯祖牡丹亭全文

發布時間: 2022-05-16 23:40:30

⑴ 湯顯祖的《牡丹亭》

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妍,從師陳最良讀書。她由《詩經·關雎》章而傷春尋春,從花園回來後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陽安撫使,委託陳最良葬女並修建「梅花庵觀」。三年後,柳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庵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杜麗娘就是他夢中見到的佳人。杜麗娘魂游後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前往臨安。杜麗娘的老師陳最良看到杜麗娘的墳墓被發掘,就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後,受杜麗娘之託,送家信傳報還魂喜訊,結果被杜寶囚禁。發榜後,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但杜寶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強迫她離異,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

⑵ 《牡丹亭》的作者是誰

《牡丹亭》的作者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

湯顯祖,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湯家山。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葯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後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

不久,身處官場險途的湯顯祖慢慢消減了其經世致用的雄心壯志,上疏貶官事件後,湯顯祖下定決心告別官場,將滿腔報國熱情投注於戲曲創作之中。湯顯祖辭官回鄉後,在生活中耳聞目睹了一些青年男女的愛情遭遇,這些經歷激起了他的創作感情。於是開始了《牡丹亭還魂記》的寫作。

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這些劇作不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

(2)湯顯祖牡丹亭全文擴展閱讀:

湯顯祖自謂:「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牡丹亭》集中體現了作者的至情觀,表現出強烈的個性解放的思想與要求,反映了「情」與「理」的矛盾沖突。

湯顯祖也曾在《牡丹亭記題詞》中這樣說過:「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之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自非通人,恆以理相格耳。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耶!」

從中都可看出,湯顯祖是以「情」為核心進行劇作的寫作,有意識地將 「情」與「理」形成一對矛盾沖突貫穿於全文之中。

強調「情」的巨大力量和作用,為了情「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而且在描寫情與理的斗爭中,通過藝術的想像,讓這種「情」戰勝了維護封建禮教的「理」。同時也把杜麗娘塑造成為了一個反對封建禮教大膽追求「真情」的叛逆者形象。

⑶ 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內容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作家。代表作《牡丹亭》,又名《還魂記》。
《牡丹亭》的故事梗概:杜麗娘是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她受《詩經·關雎》啟發,私出遊園,夢中和一書生柳夢梅幽會。從此一病不起,懷春而死。柳夢梅進京赴試,借宿園中。他掘墓開棺,使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婦,同往臨安。杜麗娘的教師陳最良前往淮安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後,恰逢金兵入侵,延遲放榜。安撫使杜寶在淮安被圍。柳夢梅受杜麗娘之託,送家信傳報還魂的喜訊,被杜寶囚禁。敵兵退去後,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杜寶也升了官,但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圓滿的解決。
《牡丹亭》感人的力量,在於它具有強烈地追求個人幸福、反對封建婚姻制度的浪漫主義思想。這個理想是作為和封建思想對立的力量而出現的,善良與美好的東西都屬於杜麗娘。這是她自己思想和行動的主宰。湯顯祖寫杜麗娘的外貌很成功,而描寫杜麗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表達了當時廣大青年男女要求個性解放,要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也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

⑷ 牡丹亭全文怎麼翻譯

全文翻譯:

天下女子的多情,難道還有像杜麗娘那樣的嗎?夢見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親手描繪自己的畫像傳於世以後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尋求到所夢的人而復生。像杜麗娘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多情的人了。

她的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活著時可以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為情而生。活著不願為情而死,死而不能復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極點啊。夢中產生的情,為什麼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難道還缺少這樣的夢中之人嗎?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親,等到掛冠辭官後才感覺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說法啊。

記述杜太守事跡的故事,模仿了晉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廣州太守馮孝將兒女戀愛的傳說。我稍加改動而寫成了這個劇本。至於杜太守拘押拷打柳夢梅,也就象漢代睢陽王拘押拷打談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徹的。自己不是學問貫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強調(杜麗娘死而復生與柳夢梅結合的事)從理的角度看一定沒有,又怎麼知道從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牡丹亭.驚夢》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

原文如下: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溟莫中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與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落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

傳杜太守事者,彷彿晉武都守李仲文、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予稍為更而演之。至於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漢睢陽王收拷談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書。自非通人,恆以理相格耳!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4)湯顯祖牡丹亭全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明王朝為了鞏固封建統治,定程朱理學為正統思想,宋明理學家從維護封建禮教出發在「情」與「理」的關繫上,把二者對立起來,把「理」說成純善的,而把「情」說成「惡」,是人慾,強調以理制情,直至滅情,提倡「存天理,滅人慾」。

皇帝和皇後親自編寫《女戒》之類書提倡「女德」,包括婦女貞潔等。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級的興起,封建制度逐漸走向衰落。

明朝中期出現了一股懷疑程朱理學的思潮,出現了提倡個性解放,反對封建禮教的進步思想。在這樣的背景下,《牡丹亭》誕生了。

文章通過女主角杜麗娘與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熱情歌頌了杜麗娘的至情,歌頌了反道學、反禮教,追求愛情自由的斗爭精神。

故事梗概

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妍,從師陳最良讀書。她由《詩經·關雎》章而傷春尋春,從花園回來後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陽安撫使,委託陳最良葬女並修建「梅花庵觀」。三年後,柳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庵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杜麗娘就是他夢中見到的佳人。杜麗娘魂游後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前往臨安。

杜麗娘的老師陳最良看到杜麗娘的墳墓被發掘,就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後,受杜麗娘之託,送家信傳報還魂喜訊,結果被杜寶囚禁。發榜後,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但杜寶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強迫她離異,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

⑸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全文翻譯

麗娘游園歸來,睏倦了,便伏幾小睡,卻作了個甜美的夢:夢見一個小生,拿著柳枝,向她說道:「小生那一處不尋訪小姐來,卻在這里。

恰好在花園內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書史,可作詩以賞此柳乎?」麗娘沒有答話,只是想:「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便牽麗娘衣袖,轉過芍葯欄前湖山石邊說話去了。

麗娘怎會在夢中與一素昧平生的人幽會呢?原來一直受封建禮教禁銅的麗娘,沒有人與她說過知心話。與她最親近的母親,看她睡個午覺,也要說不符家教,看她綉對鴛鴦,也不以為然。

麗娘委實寂寞得很,渴望有人關心她同情她,當夢中人說出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個字時,動魄驚心,怎能不引為知己?以柳枝求題,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見,他不是捧來珠光寶氣的首飾,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

戲里有一折「寫真」,描寫杜麗娘作自畫像,可見她有很高的藝術修養,在她眼裡,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經濟價值之間並不劃等號,一草一木都可人畫,對金銀珠寶、烏紗玉帶卻看不上眼。在這一點上,他們又有了共同語言。心靈上的相通,在麗娘看來是頭等重要的事,與此人為伴是幸福的,輕輕地一牽,便隨他而去了。

拓展資料

賞析

《游園驚夢》小說的最終主題——人生如夢

作者在這篇小說里,苦心經營製造「夢」的意象。夢境和仙境,十分相像,只有一點大異:仙境是永恆的,夢境是短暫的。人類往往不願面對「人生有限」「世事無常」的悲苦事實,卻躲藏入「一切如故」的自欺幻想里。然而,俗語說得好,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今晚竇夫人這棟「上上下下燈火通明,亮得好像燒著了一般」的大樓公館,哪裡持得了多久,轉眼間就會燈火熄滅,燒成灰燼。今晚的錢夫人,就是明天的竇夫人。

小說的主人公藍田玉由一位崑曲藝人一躍成為錢將軍夫人,也曾經風華蹁躚,烜赫一時,「筵席之間,十有八九的主位,倒是她佔先的。」然而這一切都是「從前錢鵬志在的時候」,現在她不過是一個落魄夫人,王謝堂前的燕子,落入了百姓人家。

烜赫與沒落,構成刺激性的對照。對於沒落,是無奈的現實,錢夫人無力去改變,於是就只剩下追憶與懷戀,自己並不能超脫出來,把這一切視若浮雲。竇公館門前兩旁的汽車,大多是公家的黑色小汽車,「錢夫人坐的計程車開到門口她便命令司機停了下來」。

這一細節動作,表現錢夫人還很在意自己的面子,遮掩自己沒落的現實。在筵會中,錢夫人幾次有意識地或潛意識地回憶起自己風華蹁躚時候的場景,與現實的筵會做比照,折射出錢夫人對過去的懷戀。

作者對過去生活的追憶更多的是在心理情感上對故國的眷戀。在這里,故國不僅僅是祖國大陸、舊時家園,而是一種情感,一種對舊時在心理上的認同感、歸屬感。故國更多的是一種心理情感,而祖國大陸、舊時家園只是承載這種情愫的載體。這種情愫,以鄉愁的形式表現出來。

例如,錢夫人總覺得「台灣的衣料粗糙,光澤扎眼,尤其是絲綢,哪裡及得上大陸貨那麼細致,那麼柔熟?」「台灣的花雕到底不及大陸的那麼醇厚,飲下去終究有點割喉的。」這種對台灣的不認同感,並不僅僅得自於錢夫人自己,而是敗走台灣的人的普遍的心理情緒。

比如來台幾十年,竇公館請客仍用上海的廚子,劉副官仍頑固地操著蘇北的口音。這些都是去國之人的鄉愁的整體表現,他們對台灣、對台灣的現狀並沒有認同感、歸屬感,而是頑固地堅持過去的生活(比如票友會),頑固地眷戀著大陸。

這些人在白先勇認為都是一群「流浪的中國人」,他們退走大陸,在台灣又不能融入和歸屬,他們沒有自己的家園,在心理情感上處於漂泊狀態,所以對故國懷有強烈的眷念。白先勇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有著深刻的認同感的,在《游園驚夢》這部小說里擇取崑曲票友聚會也是有象徵意義的。

在六十年代,作為「中國表演藝術中最精緻最完美的一種形式」的崑曲也已經式微了,受到歐美電影等新興文化的強烈沖擊。小說中堅持喜愛和追憶崑曲這種傳統藝術的,都是一些從大陸敗走的遺民如錢夫人、竇夫人、余參軍等。他們既是政治上的遺民,也是傳統文化上的遺民。

台灣本土的人脫離大陸本土文化的母體,對這些傳統文化並沒有多高的欣賞能力,也就沒有多少眷戀。人心不古作為一種現實,文化遺民們無力去改變,便只有承認,而他們對崑曲的堅持和喜愛,僅僅是對故舊文化的懷念,也是作者文化鄉愁的表現。

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光輝燦爛的過去。可是就因為太講究純美、純粹精神,絲毫不肯接受現實俗世的污染,在今日的平民世界裡,已和一般人的生活幾乎完全脫節,再也無法受到欣賞和了解。

於是人人遺棄古老優美的中國文化,趨奔迎接嶄新通俗的西洋文化,正如清乾隆年間,通俗的「花部」亂彈終於取代了優美的「雅部」崑曲。如此,小說里錢夫人的今昔感觸,以及往日悼念,就有了更深一層的含義,而《游園驚夢》也就變得好像是作者對我們五千年傳統文化的一闕輓歌。

如此,《游園驚夢》小說,從錢夫人個人身世的滄桑史,擴大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貴族文化——的滄桑史。

同樣的暗示含義,亦可引申到社會型態問題上,那就是,影射貴族階級和農業社會的沒落,平民階級和工業社會的騰起,小說結尾,竇夫人問錢夫人:「你這么久沒來,可發覺台北變了些沒有?」錢夫人沉吟了半晌,側過頭來答道:「變多唆。」走到房門口的時候,她又輕輕的加了一句:「變得我都快不認識了——起了好多新的高樓大廈。」

「變」一字,就是這篇小說的中心主題。「起了好多新的高樓大廈」,即比喻工商業社會之興起。我們還注意到,今日宴會里唱《游園》的後起之秀,是徐「太太」,不是徐「夫人」。作者如此暗示:「上流社會」雖然還存在,「貴族階級」卻已隱逝無蹤。

⑹ 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內容是什麼

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內容如下:

南陽太守杜寶之女杜麗娘,年方二八青春,慧敏美麗,卻被整日困在家中,從師腐儒陳最良誦讀《毛詩》。一天,偶偕侍女春香去後花園游賞,感念於「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歸來後傷懷入夢,夢遇書生柳夢梅。

柳驚嘆於麗娘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幾閑尋遍,在幽閨自憐」,二人一見鍾情,遂於牡丹亭畔成就百年好合。麗娘夢覺之後柔腸縈損,尋夢不見,懷著「似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的凄惋無奈一病歸天,臨終前自繪真容,囑春香將畫軸藏於花園太湖石底,將自己埋在花園梅樹下。

三年後,書生柳夢梅偶爾進得這一頹敗花園,拾到麗娘自繪小像,認出自己也曾於夢中相會其人,愛慕至深,不惜發冢以求夢中人,麗娘借屍還魂,與柳生結為人間夫妻。全劇以柳夢梅高中新科狀元,皇帝「敕賜團圓」而告終。

《牡丹亭》賞析

《牡丹亭》本自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而成,但在才子佳人的故事套子中寄予了不滅真情,使得劇本別具高格,光彩奪目。

正如湯顯祖在該劇《題詞》中所言:「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這種生死至情使得杜麗娘這一靈性逼人的美麗形象從浩如煙海的傳奇創作中脫穎而出,活現於昆劇舞台三百餘年。

明呂天成《曲品》稱之為「驚心動魄,且巧妙迭出,無境不新,真堪千古矣!」在藝術技巧上,《牡丹亭》縱情跌宕,於人物內在意識的刻畫方面入木三分,細致盡情。曲辭曼妙而不施刻鑿,誠如明王驥德所言:「其才情在淺深、濃淡、雅俗之間,為獨得三昧。」

⑺ 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內容是

故事梗概

女主人公杜麗娘長得天生麗質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華,正是情竇初開的懷春時節,卻為家中的封建禮教所禁錮,不能得到自由和愛情。忽一日,她那當太守的父親杜寶聘請一位老儒陳最良來給她教學授課,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講解《詩經》的「關關雎鳩」,即把杜麗娘心中的情絲觸動了。

數日後,杜麗娘到後花園踏春歸來,睏乏後倒頭睡在了床上。不一會見一書生拿著柳枝來請她作詩,接著又將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雲雨之歡。待她一覺醒來,方知是南柯一夢。此後她又為尋夢到牡丹亭,卻未見那書生,心中好不憂悶。

漸漸地這思戀成了心頭病,最後葯石不治竟然死去了。其父這時升任淮揚安撫使,臨行將女兒葬在後花園梅樹下,並修成「梅花庵觀」一座,囑一老道姑看守。而杜麗娘死後,遊魂來到地府,判官問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狀元柳夢梅結親之事,便准許放她回返人間。

此時書生柳夢梅赴京應試,途中感風寒,卧病住進梅花庵中。病癒後他在庵里與杜麗娘的遊魂相遇,二人恩恩愛愛,如漆似膠地過起了夫妻生活。

不久,此事為老道姑察覺,柳夢梅與她道破私情,和她秘議請人掘了杜麗娘墳墓,杜麗娘得以重見天日,並且復生如初。倆人隨即做了真夫妻,一起來到京都,柳夢梅參加了進士考試。

考完後柳夢梅來到淮揚,找到杜府時被杜巡撫盤問審訊,柳夢梅自稱是杜家女婿,杜巡撫怒不可遏,認為這儒生簡直在說夢話,因他女兒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現在能復生,且又聽說女兒杜麗娘的墓被這儒生發掘,因而判了他斬刑。

在審訊正吊打之時,朝廷派人伴著柳夢梅的家屬找到杜府上,報知柳夢梅中了狀元了。柳夢梅這才得以脫身,但杜巡撫還是不信女兒會復活,並且懷疑這狀元郎也是妖精,於是寫了奏本讓皇上公斷,皇帝傳杜麗娘來到公堂,在「照妖鏡」前驗明,果然是真人身。

於是下旨讓這父子夫妻都相認,並著歸第成親。一段生而復死,死而復生的姻緣故事就這樣以大團圓作了結局。

該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感天動地竇娥冤》《長生殿》(一說《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桃花扇》《長生殿》)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7)湯顯祖牡丹亭全文擴展閱讀:

風格

《牡丹亭》取材於唐代傳奇《離魂記》,揭露黑暗,以情反理,故事深切動人,具浪漫主義特色,不拘於聲律,曲調優美。人物栩栩如生,描寫細膩;語言則在深淺、濃淡、雅俗之間。

文學地位

《牡丹亭》與《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並稱為「臨川四夢」。

《牡丹亭》是湯顯祖最著名的劇作,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達到了其創作的最高水準。劇本推出之時,便一舉超過了另一部古代愛情故事《西廂記》。據記載「《牡丹亭》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

此劇在明末一經上演,就受到民眾的歡迎,特別是感情受壓抑婦女。有記載當時有少女讀其劇作後深為感動,以至於「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尋夢」一出戲時感情激動,卒於台上。

場次版本

原著的牡丹亭共有五十五齣,由標目、言懷到肅苑、驚夢、到婚走、駭變、到最後的圓駕為止。經過了近代昆劇的改革,改編成十二出的劇目,有游園、驚夢、尋夢、離魂、冥判、拾畫、叫畫、幽媾、冥誓、回生、婚走。

⑻ 《牡丹亭》原文是什麼

天下女子的多情,難道還有像杜麗娘那樣的嗎?夢見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親手描繪自己的畫像傳於世以後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尋求到所夢的人而復生。像杜麗娘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活著時可以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為情而生。活著不願為情而死,死而不能復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極點啊。夢中產生的情,為什麼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難道還缺少這樣的夢中之人嗎?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親,等到掛冠辭官後才感覺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說法啊。

記述杜太守事跡的故事,模仿了晉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廣州太守馮孝將兒女戀愛的傳說。我稍加改動而寫成了這個劇本。至於杜太守拘押拷打柳夢梅,也就象漢代睢陽王拘押拷打談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徹的。自己不是學問貫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強調(杜麗娘死而復生與柳夢梅結合的事)從理的角度看一定沒有,又怎麼知道從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⑼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悅事誰家院,求此文 湯顯祖《牡丹亭》全文

【皂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這句話出自《牡丹亭》

意思就是贊嘆春色美好,但又想到自己的一腔春愁無處排遣,良辰美景尤在,但賞心樂事卻不知在誰家誰院

春 香 來此已是花園門首,請小姐進去。
杜麗娘 進得園來,看畫廊金粉半零星。
春 香 這是金魚池。
杜麗娘 池館蒼苔一片青。
春 香 踏草怕泥新綉襪,惜花疼煞小金鈴。
杜麗娘 春香。
春 香 小姐。
杜麗娘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春 香 便是。
杜麗娘 【皂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杜麗娘 【好姐姐】遍青山啼紅了杜鵑,那荼蘼外煙絲醉軟,那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閑凝眄兀生生燕語明如剪,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春 香 這園子委實觀之不足。
杜麗娘 提他怎麼?
春 香 留些余興,明日再來耍子吧。
杜麗娘 有理。【尾聲】觀之不足由他繾,便賞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興盡回家閑過遣。

熱點內容
海棠花開的日子 發布:2025-10-08 00:01:33 瀏覽:502
倩女家園玫瑰 發布:2025-10-07 23:55:39 瀏覽:939
玫瑰騎士游戲 發布:2025-10-07 23:50:29 瀏覽:72
花藝策劃活動 發布:2025-10-07 23:37:43 瀏覽:6
蘭花激素葯 發布:2025-10-07 23:35:13 瀏覽:308
荷花告辭 發布:2025-10-07 23:32:14 瀏覽:71
邵櫻花 發布:2025-10-07 23:27:41 瀏覽:72
蘭花苑洋 發布:2025-10-07 23:27:35 瀏覽:855
趙海棠理想型 發布:2025-10-07 23:26:06 瀏覽:425
老版聊齋牡丹仙子 發布:2025-10-07 23:20:54 瀏覽: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