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麥稈畫牡丹

麥稈畫牡丹

發布時間: 2022-04-26 07:32:04

❶ 河南有什麼特色工藝美術品

河南特色工藝品,故名思議,就是以河南本地文化為背景的手工藝產品。河南不僅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而且數千年都是這片廣闊土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河南人的老祖先給我們留下的深厚文化遺產數不勝數,而其中具有河南特色的手工藝品更是數不勝數。具體有下列特色工藝美術品:

1,開封汴綉

汴綉歷史悠久,素有「國寶」之稱。它以綉工精緻,針法細密,圖案嚴謹,格調高雅,色彩秀麗而著稱,早在宋代就已馳名全國。
進入二十一世紀,刺綉與其說是針法和線的勞作,不如說是汴綉人智慧和毅力的結晶,是藝術集大成的珍品。如今流傳甚廣的一段話描述著中國綉品的現狀:「蘇綉貓咪,湘綉獅虎,蜀綉游魚,粵綉鳥禽,汴綉人物最傳神。」這也算是各有側重吧。

2,朱仙鎮木版年畫

朱仙鎮木版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江蘇桃花塢年畫並稱中國四大年畫。年畫作為中國獨有的一朵藝術奇葩,是我國古老的民間藝術精華。朱仙鎮的木版年畫,不但具有極高的藝術收藏價值,而且極具觀賞價值。
2012年,一涵禮品在年畫的基礎上開發出了朱仙鎮木板年畫卷軸,書卷等新的展示形式,使得年華的收藏和觀賞價值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3,洛陽牡丹

牡丹瓷是把瓷器燒制、粉彩塗抹等技術結合在一起,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研製出形象逼真、花色自然、花葉薄如紙張、葉脈清晰可見的牡丹瓷,它的誕生為中原大地又增添了一束多彩艷麗的文化奇葩。牡丹瓷博中國雕塑藝術眾家之優長,集中國陶瓷技藝諸派之精髓,是中國悠久的瓷文化與瓷工藝延續發展過程中的創意成果。牡丹瓷是繼中國「五大官窯」之後出現的獨具洛陽文化特色的新派陶瓷製作工藝,是中國古老的陶瓷文化與悠久的牡丹文化有機融合的新派美術瓷種。

4,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種盛行於唐代的陶器,以黃、褐、綠為基本釉色,後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唐三彩的誕生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它吸取了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採用堆貼、刻畫等形式的裝飾圖案,線條粗獷有力。

5,禹州鈞瓷

鈞瓷是我國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之一,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於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和「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獨有的國寶瓷器,憑借其古樸的造型、精湛的工藝、復雜的配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湖光山色、雲霞霧靄、人獸花鳥蟲魚等變化無窮的圖形色彩和奇妙韻味,被譽為中國「五大名瓷」之首。新中國成立後,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關懷下,鈞瓷的恢復燒制工作開始,鈞瓷得到了快速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鈞瓷生產工藝與水平都得到了劃時代的提升,不斷的作為國禮現身世界。
6,麥稈畫

麥稈畫,是始於隋唐時代的宮廷工藝品。它和剪紙、布貼一樣是一種剪貼藝術。麥稈要經過:"熏、蒸、漂、刮、推、燙、以及剪、刻、編、繪"等多道工序,依麥稈本身的光澤、紋彩和質感,一般不著色,根據需要進行剪裁和粘貼而成。麥稈畫具有光澤透亮、裝鈽效果好、藝術感染力強等優點,製作出的人物、花鳥、動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給人以古樸自然,高貴典雅之美。

7,南陽玉器

說南陽的玉雕,就不能不先提及南陽人引以自豪的「鎮市之寶」,我國四大名玉之一的獨山玉,獨山玉因產於河南省南陽市的獨山而得名,亦稱為獨玉。南陽盆地玉石資源豐富,質地優良,開采、雕刻、經營歷史悠久,舉國著稱,被譽為「中國玉雕之鄉」,在中國玉文化發展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❷ 陝西漢中有什麼特產

1、漢中仙毫

漢中仙毫,陝西省漢中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漢中仙毫品質優異。專緯度高、海拔屬高、雲霧幾率高、富含鋅硒、遠離污染的自然地理優勢和生長環境使漢中茶具有香高、味濃、耐泡、形美、保健五大特點。

2、寧強華細辛

寧強華細辛,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13年12月3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寧強華細辛」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3、鎮巴臘肉

鎮巴臘肉,陝西省鎮巴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10年12月0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鎮巴臘肉」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4、城固蜜桔

城固蜜桔,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柑桔是城固縣的傳統特色產業,栽培歷史悠久,種植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漢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5、留壩土蜂蜜

留壩土蜂蜜,是漢中一大有名的地方特產。留壩縣地處亞熱帶和暖溫帶氣候的天然分界線,植被豐富,蜜源廣泛,十分適宜蜜蜂養殖。

❸ 河南傳統工藝文化豐富,請你列舉兩例。

河南特色工藝品,故名思議,就是以河南本地文化為背景的手工藝產品。河南不僅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而且數千年都是這片廣闊土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河南人的老祖先給我們留下的深厚文化遺產數不勝數,而其中具有河南特色的手工藝品更是數不勝數。具體有下列特色工藝美術品:

1,開封汴綉

汴綉歷史悠久,素有「國寶」之稱。它以綉工精緻,針法細密,圖案嚴謹,格調高雅,色彩秀麗而著稱,早在宋代就已馳名全國。
進入二十一世紀,刺綉與其說是針法和線的勞作,不如說是汴綉人智慧和毅力的結晶,是藝術集大成的珍品。如今流傳甚廣的一段話描述著中國綉品的現狀:「蘇綉貓咪,湘綉獅虎,蜀綉游魚,粵綉鳥禽,汴綉人物最傳神。」這也算是各有側重吧。

2,朱仙鎮木版年畫

朱仙鎮木版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江蘇桃花塢年畫並稱中國四大年畫。年畫作為中國獨有的一朵藝術奇葩,是我國古老的民間藝術精華。朱仙鎮的木版年畫,不但具有極高的藝術收藏價值,而且極具觀賞價值。
2012年,一涵禮品在年畫的基礎上開發出了朱仙鎮木板年畫卷軸,書卷等新的展示形式,使得年華的收藏和觀賞價值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3,洛陽牡丹瓷

牡丹瓷是把瓷器燒制、粉彩塗抹等技術結合在一起,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研製出形象逼真、花色自然、花葉薄如紙張、葉脈清晰可見的牡丹瓷,它的誕生為中原大地又增添了一束多彩艷麗的文化奇葩。牡丹瓷博中國雕塑藝術眾家之優長,集中國陶瓷技藝諸派之精髓,是中國悠久的瓷文化與瓷工藝延續發展過程中的創意成果。牡丹瓷是繼中國「五大官窯」之後出現的獨具洛陽文化特色的新派陶瓷製作工藝,是中國古老的陶瓷文化與悠久的牡丹文化有機融合的新派美術瓷種。

4,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種盛行於唐代的陶器,以黃、褐、綠為基本釉色,後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唐三彩的誕生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它吸取了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採用堆貼、刻畫等形式的裝飾圖案,線條粗獷有力。

5,禹州鈞瓷

鈞瓷是我國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之一,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於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和「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獨有的國寶瓷器,憑借其古樸的造型、精湛的工藝、復雜的配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湖光山色、雲霞霧靄、人獸花鳥蟲魚等變化無窮的圖形色彩和奇妙韻味,被譽為中國「五大名瓷」之首。新中國成立後,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關懷下,鈞瓷的恢復燒制工作開始,鈞瓷得到了快速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鈞瓷生產工藝與水平都得到了劃時代的提升,不斷的作為國禮現身世界。
6,麥稈畫

麥稈畫,是始於隋唐時代的宮廷工藝品。它和剪紙、布貼一樣是一種剪貼藝術。麥稈要經過:"熏、蒸、漂、刮、推、燙、以及剪、刻、編、繪"等多道工序,依麥稈本身的光澤、紋彩和質感,一般不著色,根據需要進行剪裁和粘貼而成。麥稈畫具有光澤透亮、裝鈽效果好、藝術感染力強等優點,製作出的人物、花鳥、動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給人以古樸自然,高貴典雅之美。

7,南陽玉器

說南陽的玉雕,就不能不先提及南陽人引以自豪的「鎮市之寶」,我國四大名玉之一的獨山玉,獨山玉因產於河南省南陽市的獨山而得名,亦稱為獨玉。南陽盆地玉石資源豐富,質地優良,開采、雕刻、經營歷史悠久,舉國著稱,被譽為「中國玉雕之鄉」,在中國玉文化發展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❹ 師傅就是師傅,如何一眼看出牡丹花的顏色過渡不對

師傅就是師傅,一眼看出牡丹花的顏色過渡不對,來自於多年手工藝活的經驗。

師傅做的是潮州麥稈畫,需要復雜的過程和手藝經驗。

師傅方誌偉已經從事了十年以上的手藝工作。而潮州麥稈畫是非常有當地地方特色的工藝品,傳說在東漢時興起,充滿土味,作品又有浮雕的效果,真可謂又洋又土。潮州麥稈畫已經是瀕危的民間藝術,是因為製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是很有難度的。材料是田間到處可見的小麥稈,甚至可以說是免費的,相對的是幾乎失傳的技術。


師傅的憂愁在於他一眼看出牡丹花的顏色過渡不對。他看出了原先的牡丹花過於死板,過渡很不自然。他不願意曾經帶給他名利的《百鳥和鳴》,再次做的時候還是會有遺憾。草稿畫了很多遍,連幫手都已經過濾好幾回,連麥稈都要是手工收割的,機器收割的都不要,只求精益求精。

經過思考和研究,他把每根麥稈都用淺到深的方式染好,再用層疊的方式仔細擺弄,最終讓牡丹花的顏色過渡非常自然,並且漂亮。

❺ 陝西有什麼特產

陝西特產有:
西安:扎染、西安木偶、西安刺綉、西安剪紙、仿秦俑、仿唐三彩、戲人泥哨、拓片、臨潼石榴、黃桂稠酒、彩畫泥偶、藍田玉石、樊記臘汁肉、壁畫摩木。
延安:紅棗、杏仁、延安剪紙、蘋果、核桃。
韓城:紅把苕帚、韓城花椒、韓城南糖。
其他:天麻、杜仲麝香、牛手參、厚朴、牛黃、沙苑子、銀耳、華縣大接杏、秦冠蘋果、火晶柿子、洋縣香米、洋縣黑米、、韓州鍋盔、牛肉乾、潼關醬筍、太白酒、秦州大麴酒、榆林柳編、張良廟拐杖、嵐振藤編。

❻ 介紹一種民間工藝

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美術之一,它的歷史至少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紀。南北朝墓葬中的動物花卉團花是現已發現的最早的剪紙,另外也有學者認為剪紙的前身可追溯到漢唐婦女使用金銀箔剪成方勝貼在鬢角為飾的風俗。

早期的剪紙多見於喪葬、祭祀等儀式中,大約跟道家的靈媒神務有關,例如杜甫的《彭衙行》中就有「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明確記載。時致今日,苗人後裔仍有 年節剪鬼神之形貼於牛欄、門楣之上的巫術習俗,西南山區的集市上多有由專門的剪紙作坊批量生產的神符備售,各家各戶的灶台樓閣細處也是每年一換。

仿製高密舊譜重新繪制的。民間剪紙至今依然保存了豐富的支脈,許多地方逢年過節,婚喪嫁娶,鄉民都會自備剪紙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等處,以表祈禱福壽,吉祥如意之意。全國各地都 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比較著名的就有高密剪紙、佛山剪紙等等。總體而論,北方剪紙粗獷豪放、淳樸簡練,南方剪紙則更傾於秀雅繁茂、精緻和美。 其中不乏群眾耳聞樂見的題材,像八仙過海、百年好荷、麒麟送子、老鼠嫁女等等……移花接木,人神共處,流線自由奔放,想像力驚人。

滿族剪紙民間藝術向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例如刺綉,它的圖案先用紙畫好裁出,俗稱紙樣,然後才粘貼到面料上起綉;又如皮影人物的刻繪,也和剪紙的造型一脈相連。

可惜的是,由於開風日盛,年輕人多數謀生在市,目下擅長剪紙的多是邊村遠城中的老年婦女,隨著她們的逝世,優美如斯的剪紙藝術日漸瀕臨消亡。相關人士正在努力 挽救,一面收集各地的創作以充庫存,另議為剪紙藝術創造一個商品化的環境,使它能夠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以望推陳出新,發揚光大。
安塞最著名的藝術樣式主要有三種,除了腰鼓以外,還有剪紙與山歌。

剪紙和山歌是世代相傳的民間藝術,它們的歷史沒有文獻記載,只是一代一代手把手、口介面地流傳著。當地人稱剪紙為「古時花」。剪紙作為當地婦女們一種傳統手藝,其花樣、摹本、技巧、手法僅限於母女之間代代相傳。

在農耕文明中,女工是女性必修的課程。在陝北地區,剪紙、綉花幾乎成了姑娘的門面活。男方衡量女子,「巧」是一條重要的標准。陝北的老一輩人至今記得當年相親時的說法:莫問人瞎好,只要手兒巧。安塞民歌《迎親歌》中說得更直接:「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鉸的」。看誰家女子聰明靈巧,就是要看她花剪得好不好。

有資料表明,作為中國民間藝術的剪紙,最早起源於漢唐時代,千百年來,它以其特有的魅力流行於民間,每有婚娶節慶,剪紙必定登堂入室大放異彩。遙想當年,在這貧瘠單調的黃土高原上,如果沒有這些花花綠綠的紙片片,人們靠什麼來打發那冗長乏味的日子。

鉸剪紙、貼窗花是安塞自古流傳下來的習俗。特別是過年期間,誰家不貼窗花,會被村裡人譏為「瞎眼窗」。在這種公眾輿論的壓力下,即便是孤身老漢,也要向村裡的巧媳婦討要幾張剪紙貼在窗上。至於那種不願求人的倔老頭,也會想出應付的怪招。

1979年安塞文化館陳山橋在譚家營沐浴村見到一個老光棍,自己用紅紙剪了些三角,雜亂無章地貼在窗上。據老頭說貼這主要是為了避邪——要見紅。更絕的是他門上的一幅對聯,紙還是紅紙,字則是用老碗蘸了鍋灰拓上去的,上聯下聯,對仗對偶,各為五個黑圈圈。老頭不識字,又不願向人張口,便只好如此應付了。後來陳山橋在西河口(此地曾為陝北的文化重鎮)見到了一戶農家貼的對聯:上聯為「砍頭不要緊」;下聯是「鳩山設宴和我交朋友」。「大過年的怎麼貼這樣的對聯?」,老陳不解。那家的婆姨回說:「是孩子在書上抄的,誰知道上面寫了些甚」。

現在倒是不再會出現這樣的笑話了,不僅因為今天識文斷字的人多了,更因為今天你即便不貼窗花不掛對聯,也不再會面臨公眾輿論的壓力了。沒有了壓力也就沒有了動力,在陳山橋看來,這才是真正令人犯怵的。

今日安塞,所謂的「剪紙之鄉」早已聲名遠揚,而剪紙之鄉的鄉民們自己倒不怎麼喜歡剪紙了。2001年春節期間,安塞姑娘樊曉梅(安塞剪紙的後起之秀,近年來出訪過日本、加拿大、台灣等地,還曾在西安南門的城牆上為柯林頓夫婦現場表演過剪紙)回鄉探親,在村裡各家的窗上牆上,已很少看見剪紙了。現今陝北的窯洞里,有了各類明星照,各種廣告招貼畫,有了VCD,廣播、電視,有了檯球,有了麻將,有了比原先多得多的消遣方式,人們已經不必用那些花花綠綠的紙片片來調劑生活了。在今天的姑娘們看來,那是一種落後的方式,既費神,又費力,她們已很難從中感受到樂趣,但如果有人給錢,則另當別論。當然,今天安塞的小伙找對象,還是希望女方心靈手巧,只是如今這「巧」,已毋須再用一把剪刀來加以證明了。

在安塞文化局局長韓傑浩的陪同下,我們參觀了安塞文化館的剪紙展室,那的確是一個花團綿簇般的世界。其門類之多元,內容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粗略計有窗花、門畫、炕幃花、掛簾花、窯頂花、桌裙花、枕花、鞋花、牌牌花、圍肚花等等。內容分幾種,一是用於春節美化環境,象徵吉祥如意,如飛禽、花草、牛羊豬狗、獅子老虎等;二是用於婚娶裝飾洞房的,多為石榴牡丹、成雙鳥禽等;三是用於製作刺綉、布玩具底樣的,多為雙石榴、雙桃、虎娃等圖案;四是用於迷信禮儀的,有財神爺、灶王爺,還有用作招魂的紙人等。當然,還有一些現代農村生活題材的剪紙作品。

據韓傑浩介紹:安塞剪紙是陝北勞動婦女創造美的一個典範。最初用來裝飾美化生活的「窯洞剪紙」,被一代又一代的勞動婦女傳承下來,形成古樸生動、 強烈自由的風格,反映出陝北勞動婦女淳樸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熱愛。安塞剪紙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花鳥魚蟲 瓜果蔬菜,家畜走獸,人物樹木,大自然中的一切美無所不包。

安塞縣前任文化館館長陳山橋對當地的剪紙曾作過廣泛的調查與深入的研究,他在一篇《安塞人與剪紙藝術》的文章中寫道:

「安塞的剪紙歷史很少有文字可供考證,但問一問健在的老婆婆:你們小時候剪花跟誰學來的?她們都會同樣回答:媽媽教的。安塞人現在還稱傳統花樣為「古時花」,從現在整理出來的剪紙作品來看,可以尋覓到安塞歷史文化的蹤跡。64歲的常振芳剪的《龍與鳳》,使人聯想起五千年前人類經歷的那個龍飛鳳舞的時代,想到鴻蒙初開,伏羲女媧剛剛創造出的那個混沌世界。龍鳳造型特別古樸,與濮陽西水坡仰韶墓內擺塑的龍有某種相似之處。67歲的白鳳蘭剪的《年耕圖》和《猴吃煙》中的樹,樹乾和樹枝組成了鹿頭紋樣的變形,專家們認為,它是我國古代作為「物候歷法」和生命象徵的鹿圖騰崇拜在安塞的遺存。高如蘭剪的《抓髻娃娃》,在一些專家看來,它是別處早已失傳了的商代民俗文化,把頭上兩個抓髻剪成了兩個雞,和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商代青玉女佩完全一樣。《抓髻娃娃》一手舉鳥(陽);一手托兔(陰),陰陽結合孕育了生命,是生殖崇拜的形象遺存。安塞的古時花樣,可以說是地上的文物,它是研究我國北方民族文化與民俗的重要史料。從藝術風格上看,它淳樸、莊重、簡煉、概括,有一種內在的力量,保留了漢代藝術深沉雄大的藝術特點。」

中國文化研究所的研究員方李莉,對此曾做過更加深入的調查與分析,她十分注重這種叫做「古時花」的歷史淵源與文化傳承。在一篇叫做《黃土地的記憶》的文章中,她的筆觸追根尋源,直指遠古:

「……一些表現古老傳說的剪紙,如白風仙剪的"二郎擔山追太陽"。民間傳說,過去,天上突然出來九個太陽,曬得人們不能在田間勞作,飛鳥曬死,樹木枯萎,二郎擔山追日,壓去了八個太陽,救了人類,救了萬物。這和中原『後羿射日』有同工異曲之源,還有,白鳳蘭剪的『王祥卧冰』是二十四孝故事內容之一。表現王祥為孝敬老母,卧冰取魚的故事。

「已經去世的曹佃祥老人所剪的『鷹踏兔』也是如此,鷹是鳥中的英雄,鳥在這一帶有很深的寓意。在安塞曾發現不少新石器時期屬於廟底溝型的彩陶,廟底溝型彩陶的一大特點就是鳥紋很多,就像半坡型的彩陶是以魚紋為主一樣。由於鳥紋的廣泛應用,其上面的鳥應該是當時一個原始部落的圖騰,而在原始神話中稱太陽為『三足烏』,因而崇拜鳥的原始部落實際上是崇拜太陽,因此鳥是太陽的象徵,在當地民間也稱太陽為『鴉』。所以鳥在民間是象徵陽性的,鷹是鳥中的英雄,自然是陽性的了。而兔是代表月亮,月是陰性,兔自然也代表陰性了。『鷹踏兔』是喜花,是結婚時所剪的花,其寓意的是男女情愛,反映的是生殖崇拜的主題。

「剪紙能手白鳳蘭的父親雖不識字,卻能繪聲繪色地講出好多上古時期的故事,《女媧造人》、《二郎擔壓山》、《毛野人》等等。每到陰雨天或冬月天,她家晚上總是坐滿了莊稼漢,津津有味地聽著『朝古』,白鳳蘭總是坐在父親懷里,聽得很認真。母親剪得一手好花,受到全村人的敬慕,同時也影響了白鳳蘭。她經常學母親的樣,剪個石榴著牡丹,剪個魚兒戲蓮花。她家貧窮,買不起紙,她便撿好多梨樹葉放在家中,以樹葉代替紙來剪。在母親的指點下,學會了好多傳統花樣的剪法。在父親的 『朝古』影響下,她剪了不少以上古傳說和民間故事為題材的剪紙,除前面所提到的『二郎擔山追太陽』、『王祥卧冰』之外,還有『毛野人』、『鞭打蘆花』、『牛郎織女』等。她剪的花古樸醇厚,粗獷有力,她剪的『牛耕圖』、『猴吃仙桃』、『牛』等都與陝北出土的漢代畫像石刻藝術很接近,特別是『牛耕圖』、『猴吃仙桃』中樹的造型,被認為是龍山文化時期的圖騰紋樣,為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和陝北文化的傳承提供了依據。 其實這些樹的形象,和戰國時期的"宴樂漁獵攻佔紋"銅壺上的桑樹的表現手法也很相似。說明這些紋飾都是具有一定傳承性的。

「這里的民間文化和民間藝術風格的傳承,以原始、上古時期和秦漢時期的特徵最為濃厚,究其原因,這一帶曾是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的中心地之一。其次是宋代。元明清以後,這里的文化處於相對封閉和獨立發展的狀態,受中原文化及其它外來文化影響較小,深厚的文化傳統和民間習俗,從古到今,源遠流長。原始文化中的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圖騰崇拜,都可以從這里的民間文化和民間藝術中尋到蹤跡。」

❼ 具有河南特色文化禮品有哪些

河南特色文化禮品還是比較多的,像十八個地市都有一些特色產品,比如鈞瓷,汝瓷,剪紙,泥咕咕,麥稈畫,南陽獨山玉,信陽毛尖,朱仙鎮木板年畫,開封一涵汴綉,洛陽牡丹瓷等等,這些都是河南特色的文化禮品,都是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的,很多都是非遺產品,所以在河南也是很受朋友們喜愛的文化禮品。

❽ 陝西有什麼特產啊

西安市特有傳統產品,又名「黃桂稠酒」。是一種具有千年歷史的古老名酒。先秦始有,古稱「醪醴」,北魏稱「白醪灑」。盛唐時期釀造工藝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朝野上下,莫不飲之,文人墨客為它寫下了不少贊譽的篇章。周恩來、彭德懷、郭沫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生前都十分喜愛飲用「黃桂稠酒」,並用它來多次招待和宴請國內外賓客。郭老曾贊譽為「不像酒,勝似酒」。法國前總統密特朗訪問西安,點名要喝「黃桂稠酒」。稠酒因乳白粘稠而得名,酒液中加入糖桂花後,即為「黃桂稠酒」。稠酒是選用糯米,蒸熟加曲發酵而製成的一種原汁酒。其色白如玉,清香綿甜,醇厚爽口,具有醒腦提神、舒筋活血、健脾開胃之功效。 周至西瓜 周至種西瓜歷史已久,特別是近十多年來,新品種較多,有「周至紅」、「興城紅」、「及醇酥」和「台黑」等一類脆瓤型西瓜,名冠關中。此類西瓜是選用優良的古老品種,與國外品種雜交而成的。它具有瓤脆肉質細,纖維少,久貯不倒瓤,香甜可口,供應期長的特點。據測含糖量超過老品種的1/3。"周至紅"、"及醇酥"被農林部評為優良品種。1988年新選育的唐城1號、西安1號、2號等無籽西瓜,已進入香港市場,由於外形美觀,瓤脆香甜,含糖量在11%以上贏得香港各界人士的贊譽,名揚海內外。 臨潼石榴 臨潼栽培石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相傳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我國。如今臨潼石榴栽培面積達30000多畝,品種50多個,產量最高達1000多萬公斤,居全國之首,是西安市一項傳統出口產品,在東南亞和港澳地區久負盛。臨潼石榴分為酸、甜兩種。酸型汁多,籽粒肥大,可長期貯存。以「魯峪蛋」、「臨潼酸」為佳品,甜型以「大紅甜」、「三白甜」(即果皮白、花瓣白、籽粒白)「凈白甜」為優質品種。其味香甜,素有「冰糖石榴」之美稱。不論是酸或是甜,其石榴均皮紅、個大、皮薄籽滿、色津鮮艷、味香可口。據測含糖量達14%,維生素C為11%,比梨和蘋果高出1-2倍。同時還含不鈣、磷、鐵等礦物質。並且石榴籽、皮等是很好的中葯材,對於祛蟲殺菌、幫助消化、止瀉等都具有良好功效。每年9-10月是臨潼石榴收獲季節。 臨潼柿子 火晶柿子,因其果實色紅似炎,果面光澤如水晶而得名。是臨潼特有的柿樹品種。其柿子個小色紅,晶瑩光亮,皮薄無核,肉豐蜜甜,深受國內處旅遊者的贊譽。 火晶柿子採摘後要經過貯藏脫澀後方可食之。它除了直接食用外,還可製作柿子餅、柿 子麵糊拓、柿子面鍋盔等食品。 陝北紅棗 紅棗是陝北馳名的土特產,棗樹栽培有史已久。其果大、色紅、甜酸可口,深受人們的喜愛。大棗屬鼠李科落葉灌木棗樹的成熟果實。含蛋白質、糖類、有機酸、粘液質、維生素A、B2、C和鈣、磷、鐵等礦物質,具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清熱解毒的功效。據臨廣西壯族床應用有保護肝臟、增強肌力和增加體重的作用。因此除了食品應用外,還大量入葯,是一種醫、食兩用的果品。陝北黃土地,由於氣溫、水分、光照、土壤等自然條件最適宜種植棗樹,是棗子生產基地。 陝西板栗 栗樹為我國古老樹種之一,與李、杏、桃、棗並列為五果,已有二三千年的歷史。據歷史記載,我省在周朝時就栽植栗樹,並用其果實充飢。陝西栽植栗樹主要分布在秦嶺地區,以商洛、長安板栗產量多、質量最好。陝西板栗樹樹勢茂盛,耐寒、耐旱和而瘠薄,對朋枯病抵抗力強,是良好的經濟作物。陝西板栗澀皮(內種皮)易剝離,耐貯存,果內物質香甜軟綿,肉質細膩,品質優良,營養素含量豐富。除直烹熟食用外,可與肉類烹制出名餚,如栗子雞等。還可製成栗干、栗粉、罐頭和各種點心等。 西鳳酒 西鳳酒的生產興盛於唐宋。唐貞觀年間,就享有「開壇香十里,隔壁醉三家」的美譽。到明清時盛名益彰,馳名中外。西鳳酒是用傳統工藝精釀而成,具有芳香醇厚、甘潤清爽、諸味諧調、尾勁幽長的獨特風格。其香型獨特,被專家稱之為「鳳香型」。 寶雞啤酒 寶雞啤酒採用富鍶礦泉水和進口大麥、優質麥芽,用美國、丹麥等世界一流設備、技術精心釀制。口味純正、清香濃郁,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五味子酒 五味子酒是以隴縣特的有五味子成熟鮮果為原料釀制而成,具有解暑消食、健腎強身之功效。五味子酒生產廠家是隴縣秦隴酒廠。 大紅袍花椒 「大紅袍」花椒盛產於韓城市,以肉厚、果大色紅、郁香味濃而馳名中外,有「中華名椒」之美譽。 安康絲綢 安康已形成植桑、養蠶、繅絲、印染、制衣一條龍生產,是陝西省最大的絲綢出口供應基地。 秦巴中草葯 安康以其特有的北地南水地理氣候和盛產中草葯的優勢,已形成了以天然植物為原料的絞股藍、黃姜、皂素、葛根素系列為主的秦巴醫葯。 秦川牛 秦川牛的主要產地是陝西關中八百里秦川。兩千多年前養牛業就相當發達。遠在周代,就有"擇良牛獻主"的記錄。「牛肉細嫩、具紋、烙餅牛羹,膏脂潤香」,為上品佳餚。秦川牛是我國優良品種、是生產高檔牛肉的首選肉牛品種,其肉味濃郁,是一種營養全價的食品,完全可與國外優良品種相媲美。 中華獼猴桃 中華獼猴桃是中國特有的藤本果種,因「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獼猴喜食,故有其名」(李時珍《本草綱目》),在我國有兩三千年的栽培歷史。陝西省的年產量居全國第一位。獼猴桃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高檔水果,被譽為水果之王。國內有些地區稱為毛桃,陽桃或藤梨等。陝西秦巴山區是獼猴桃的主要產區,年產量居全國首位。中華獼猴桃呈橢圓形,小似核桃,大如鵝卵,皮色褐綠,內瓤翠綠,清香酸甜,營養價值較高,它除了可以食鮮果,還加工成果汁、果酒等飲料和果醬。 陝西黨參 陝西黨參俗稱「西黨」,以根條肥大、粗實、紋多、味甜而著名。黨參是極佳補品,生津液、活內傷、健脾胃,對婦女血崩等病療效尤佳。主要產於陝西南部的漢中、安康和商洛等地,是頗受歡迎的中葯補品,並且為出口產品。 陝西青茶 陝西綠茶統稱「陝青」,栽培歷史悠久。主要產於陝西南部的紫陽、安康、嵐皋、平利、西鄉的十多個縣區,這里是全國的主要茶葉產區之一。陝青是將剛摘下來的鮮嫩茶葉,經過剎青、揉捻、焙制分篩等工序精製而成。因此,茶葉柔嫩,含芳香油多,具有條索勻整,色澤綠潤,水色清澈,飲入口中鮮爽香醇,回味甘純。以紫陽宦姑毛尖、白家河園炒青、平利三里亞炒青、崗皋龍安寨烘青和西鄉子午仙毫,因採制精細,風味特異而富有名氣,尤其是紫陽的富硒茶因具有多種醫葯功效而稱為名優佳品。 唐三彩陶製品 「唐三彩」(即琉璃三彩)、「宋瓷」是我國陶瓷業發展史上的鼎盛時期。其內涵之豐富,藝術之精湛,如珠如林,群星燦爛;地位崇高,譽滿環宇。它是中華民族的心聲,是中華文化的代表。為了繼承和弘揚中華古老璀燦的傳統文化,開發新的突破歷史性的生產項目,本廠歷經艱辛,精心研製,曾燒制出2.5米以上的整體唐三彩歷史人物像、大花瓶等巨型工藝品。其造型千姿百態,生動逼真,栩栩如生;釉色絢麗多彩,奪目生輝,堪稱中華一絕。花瓶,琉璃馬世所罕見,冠絕古今。這些特種產品的問世,填補了市場的空白,對我國旅遊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藍田玉雕 藍田玉有著悠久的歷史,曾被許多文人墨客賦詩贊譽。遠在秦漢時期,陝西玉雕工藝就十分發達。從咸陽出土的「漢白玉馬」、渭南發現的「玉牛」,以及西安市何家村出土的「唐鑲金瑪瑙牛首杯」、「鑲金手鐲」等都說明了陝西玉雕工藝的精湛。現西安市玉石雕刻廠和藍田縣玉器廠利用藍田玉琢磨的各種工藝品,造型優美,玲瓏剔透,漢澤晶瑩,特別是玉碗、玉鐲、酒具等達到相當的境地,體現了秦藝的特色。玉石雕麝香在我國可追溯到四五千年新石器時代晚期。唐宋時期有了新的發展和創造,金玉結合,玉雕工藝日趨完美,被世界譽為"東方藝術瑰寶"。 玉雕選料考究。人物作品,多用岫玉、芙蓉石、南玉、紫晶、白玉、碧玉、翡翠、珊瑚和瑪瑙等,出的人物以情動人,神形兼備,風流瀟灑,突出個性;花卉作品多用珊瑚、松石、翡翠或俏色瑪瑙等,制出的花瓶、花籃、梅花、菊花、荷花、牡丹、玫瑰、石榴等形象逼真,好似朵朵永不調謝的鮮花。除此外,還有飛鳥走獸、栩栩如生,光彩奪目,突出了中國玉雕「巧、俏、絕」的藝術特色。 西安刺綉 西安刺綉在繼承「秦綉」的基礎上並有大膽創新,設計製作的雙層細紗綉、穿羅鄉等作品,人物生動、色彩絢麗,獨樹一幟,受到外商的贊譽,是陝西出口的一項重要產品。主要品種有檯布、枕套、靠墊和旅遊品等。其廠家主要有錦江和鳳凰兩家刺綉廠。早在4000年前,我國就有了刺綉工藝。戰國時所綉的「龍鳳圖案」,是現存最早的綉品。唐代有了更大的發展,唐詩中就有贊嘆婦女刺綉技藝的詩名:「日暮堂前花蕊嬌,爭拈小筆床上描。綉成安向小園里,引得黃鶯下柳條。」西安刺綉繼承了古老的傳統技藝,又融進了陝西地方特色,成為帶有濃厚黃土地特色的工藝品。 秦兵馬俑復製品 隨著秦兵馬俑的發掘與展出,秦兵馬俑博物館中所陳列的兵俑和馬俑復製品越來越成為中外遊客想往得到的紀念品和禮品,也日漸成為一些涉外企業、高雅華貴的公共場所提高聲譽和檔次的一種裝飾品。文物、工藝美術部門為了滿足中外人士的這一需求,通力協作,集中了優秀工藝大師,復制出了部分比例不等的秦兵馬俑。其品種有適宜於藝術館、歷史博物館、工藝美術館和大型飯店陳列的與原俑規格相同的大型俑;有可供家庭、會客場所擺設裝飾的1:2、1:4規格的陶俑;有便於攜帶、適宜於饋贈親友的1:8袖珍型禮品俑等。這些不同規格的陶俑,滿足了中外遊人的欲購需要,使秦兵馬俑走出了陝西,遍跡世界。同時,還仿製出了秦銅車馬工藝品,所仿製的銅車馬,人馬神態栩栩如生,可以假亂真,滿足了社會各類需要,也充實了我國的工藝美術寶庫。 麥稈畫 麥桿畫是我國古文化藝術的一塊瑰寶。但長期以來難覓其蹤,直至秦懷王墓發掘時才出土面世。雖經兩千多年腐蝕,但仍造型逼真,色澤鮮明,不失其古樸典雅本色,令人嘆為觀止。後經有關專家精心研究,這一古老工藝終於重現人間。麥桿畫由於取材獨特,工藝別致,畫面立體感強,且保持了麥桿的光澤和烘烤燙慰出的本色不褪。呈現出古樸曲雅,富麗堂皇的神奇美感,如做成嫦娥奔月或仕女圖則飄飄欲仙做成動物,栩栩如生;做成山水,如臨其境;做成花鳥,如聞其聲。具有極強的觀賞和保存價值。既可張掛於賓館、酒店、會議室等大場所,亦可裝飾美化普通家居,實屬壁掛藝術精品。麥桿畫經戶縣光華鋁紙廠專家數十載潛心研究,反復試制,終於使這一失傳千年的古老藝術品種——麥桿畫重放異彩。一九八七年選入「北京87國際藝術博覽會」參展,日本客商看到嫦娥奔月畫,愛不釋手,不惜重金購回東瀛珍藏。同年又獲得省畫展一等獎,陝西省文化廳給予高度評價贊譽,畫鄉一絕。

❾ 工藝品主要包括哪些產品

工藝品(英:art craft)手工藝的產品。即通過手工或機器將原料或半成品加工而成的產品,是對一組價值藝 術品的總稱。工藝品來源於生活,卻又創造了高於生活的價值。它是人民智慧的結晶,充分體現了人類的創造性和藝術性, 是人類的無 價之寶。
主要有
木雕,牙雕,竹雕,炭雕,膏雕,景泰藍,唐三彩,石灣公仔,樹脂,文玩核桃,陶瓷。
刺綉,琉璃工藝,漆器,青銅器,玉石,藍印花布,編製品,水晶植物,冰晶畫,竹簾畫,麥稈畫,特種工藝,絨沙金等都可以作為工藝品。

熱點內容
玫瑰島怎麼樣 發布:2025-10-11 13:04:16 瀏覽:786
插花安全 發布:2025-10-11 12:18:44 瀏覽:19
閨蜜百合肉 發布:2025-10-11 12:15:56 瀏覽:779
櫻花視頻成 發布:2025-10-11 12:08:53 瀏覽:498
丁香幾月成熟 發布:2025-10-11 12:08:42 瀏覽:913
閑魚花卉 發布:2025-10-11 12:06:26 瀏覽:660
振華紫斑牡丹 發布:2025-10-11 12:02:43 瀏覽:967
小玫瑰爬藤 發布:2025-10-11 12:01:35 瀏覽:598
僧院牡丹 發布:2025-10-11 11:51:04 瀏覽:608
茶花用加侖盆 發布:2025-10-11 11:50:25 瀏覽: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