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襄的牡丹
1. 新枝析頭色倍添這首詩是誰寫的是什麼朝代的
新接枝頭色倍添
《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
年代: 宋 作者: 陳襄
新接枝頭色倍添,馬蹄尋處帽欹檐。
春工別與鉛華麗,佛地偏資好相嚴。
紅蕊欲開丹未渥,素香堪茹雪非甜。
詩翁何事辜真賞,不許浮根浪發黏。
2. 牡丹,新枝折頭色倍添這首詩的解釋
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
宋 陳襄
新接枝頭色倍添,馬蹄尋處帽欹檐。
春工別與鉛華麗,佛地偏資好相嚴。
紅蕊欲開丹未渥,素香堪茹雪非甜。
詩翁何事辜真賞,不許浮根浪發黏。
大意:新生的枝頭上綠意倍添,為縱馬尋勝致使帽檐傾斜。大自然的畫工飽蘸鉛華,為春天描繪出一副特別華麗的景色,而佛門勝地又特別偏好相嚴寺。紅牡丹的花蕊就要綻放開了,可惜裡面的紅丹還沒有沾上,白牡丹的花蕊素雅賽雪,又比雪更香甜。詩翁您因為什麼事辜負了這十分值得欣賞的美景,莫非您是不許白發粘上您的發際
3. 有沒有詩詞中帶有華麗兩個字的
帶有華麗兩字的詩詞有很多:比如:
1、更不貪人間華麗(元·無名氏·《水龍吟》)
2、若蘭錦字多華麗(元·袁華·《無題擬李商隱(四首)》)
3、春晝華麗(宋·釋正覺·《禪人並化主寫真求贊》)
4、迥野韶華麗(宋·姚述堯2·《南歌子》)
5、山川華麗(元·侯善淵·《沁園春》)
6、棄華麗(元·馬鈺·《滿庭芳
贈眾女姑》)
7、春日逞華麗(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8、春日逞華麗(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9、華麗不相宜(元·馬鈺·《南柯子》)
10、人間華麗(元·劉處玄·《驀山溪》)
11、空想當年華麗(宋·張榘·《摸魚兒》)
12、日華麗池光(南北朝·謝朓·《奉和隨王殿下詩
三》)
13、年華麗綺宮(唐·李世民·《守歲》)
14、妍華麗茲晨(唐·柳宗元·《戲題階前芍葯》)
15、嘆詞章、過人華麗(宋·趙彥端·《看花回》)
16、誰數錦英華麗(元·朱唏顏·《桂枝香
壽馬宣差詠桂》)
17、度堂匪華麗(唐·杜甫·《營屋》)
18、日華麗山川(宋·黃庭堅·《次韻師厚五月十六日視田悼李彥深》)
19、神燭光華麗(唐·陸龜蒙·《懷仙三首》)
20、敢求華麗(元·許有壬·《水龍吟
游三台》)
21、敢求華麗(元·許有壬·《水龍吟
游三台》)
22、脈光門華麗美(元·王哲·《醉蓬萊
此首原有脫誤》)
23、又恐著他華麗(元·馬鈺·《西江月
長安運同惠道袍》)
24、厭華麗、糲食粗衣(元·馬鈺·《滿庭芳
混元劉法師升化,以詞贊之》)
25、京城華麗所(魏晉·陸機·《為周夫人贈車騎詩》)
26、薌茅館山居少華麗(宋·蘇轍·《題李公麟山莊圖〈並敘〉》)
27、華麗於中瑩(元·王哲·《掛金燈
劉蔣庵》)
28、道史詞華麗(宋·陳長方·《王正自輓詩》)
29、耳目厭華麗(宋·陳師道·《平翠閣》)
30、春工別與鉛華麗(宋·陳襄·《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
31、金瓶玉籌固華麗(宋·王洋·《又謝丁執中寄黃龍菜》)
32、春華麗詞藻(宋·喻良能·《送高炳如粹天台》)
33、元才詞華麗(宋·周繕·《磨崖碑》)
34、華麗豈不好(宋·郭印·《和光亭》)
35、製作極華麗(宋·梁介·《南定樓》)
36、山居少華麗(宋·蘇轍·《題李公麟山莊圖其六薌茅館》)
37、日華麗仙掌(明·孫蕡·《羅浮歌寄洛陽李長史仲脩》)
38、到筵中、下筆華麗(宋·無名氏·《傾杯序/傾杯樂》)
39、萬態變通兮華麗春脂(宋·釋正覺·《像維那寫老病阿師像請贊》)
40、素華麗高闕(明·蔣山卿·《禁城雪霽望西山》)
等等……
4. 有山有牡丹花有鳥的詩詞歌賦
賞牡丹
唐 劉禹錫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開花時節動京城。
這首比較知名,我也很喜歡,還有其他詩句也非常好
牡丹詩
唐 李山甫
邀勒東風不早開,眾芳飄後上樓台。
數苞仙艷火中出,一片異香天上來。
春晚賞牡丹奉呈席上諸君
陳襄
逍遙為吏厭衣冠,花謝還來訪牡丹。
顏色只留春別後,精神寧似日前看。
雨餘花萼啼殘粉,風靜奇香噴寶檀。
只恐明年開更好,不知誰與並欄干。
5. 從蘇軾的作品上能感到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詞風淩豪氣 詩韻重性情
——評析蘇軾其人其文
黃佳浩*
一、 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在今四川省)人,博通經史,才華橫溢,仕途坎坷,幾經曲折,起落不定。詩詞、文均稱大家:詩歌卷舒自如,清健雄奇,與黃庭堅幷稱「蘇黃」;詞開豪放之風,「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劉熙載《藝概》),與辛棄疾幷稱「蘇辛」;散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歐陽修幷稱「歐蘇」。蘇軾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一座巍巍山峰,其高勝天,對後世的影響非常深遠。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傳世。
二、 蘇軾深摯濃厚的酒情
酒是一種怪異奇特的東西,尤其是在古代,酒那濃濃的氣味,芬芳了一闕絢爛瑰麗的古代文化長卷;酒那淡淡的香味,不知道熏倒了多少落魄失意的文人,還有鬱郁不得志的騷客。酒真盞嘏惆櫓袊�糯�娜碩冗^了無數個輾轉難眠的漫漫長夜,也神奇地醞釀出無數膾炙人口的偉大作品,曹孟德喜酒:「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短歌行》)李白溺酒:「鍾鼓饌玉何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將進酒》)羅隱樂酒:「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自遣》)蘇軾也愛酒的,愛得與脅煌��炔幌癲苊系履趨嶸螋d悲壯,也不像李白那麽放盪不羈,更不像羅隱那麽悲嘆憂愁。
蘇軾不善飲酒,「少時望見酒杯而醉,今亦能飲三蕉葉矣。」(《志林》)然而東坡還是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他的許多優秀作品中,酒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酒氣、酒香、酒韻一直浸潤著蘇軾的傑出之作。「傾杯不能飲,待得卯君來。」(《書出局詩》)平淡無奇的詩句道出了東坡與弟弟蘇轍親密無間的深情,酒把這份情感渲染得更加濃烈。「仙衣不用剪刀裁,國色初酣卯酒來。」①點明了蘇軾對陳襄如期赴約的驚奇喜悅,於是大呼「卯酒來」,與好友痛飲,實人生快事!待到醉了,「醉歸扶路人應笑,十裏珠簾不上鉤。」(《吉祥寺賞的牡丹》)風趣的筆調刻畫出醉歸的窘態,其實這恰恰是蘇軾灑脫豪邁的性格的真實反映。直至酒醒之際,「欲對酒杯疑是夢,試拈詩筆已如神。」②是酒,讓東坡文思泉湧,下筆千言;是酒,讓東坡「才筆落,四海皆已傳誦」。最後酒意頓失,蘇軾便想起「休官彭澤貧無酒,隱幾維摩病有妻」③透過酒杯,蘇軾彷彿望見了陶潛、維摩落寞而清高的身影。照見了自己滄桑的面容和蒼老的衰貌,恍然發現自己原來與古代先賢有著多麽神似的人生境遇,於是產生了奇妙的時空共鳴。
蘇軾是鍾情酒的,他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在酒的催化下誕生的。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把酒問青天」是開啟全詞的鑰匙;是酒誘發了詞人壓積在胸中的憂郁情感,噴薄出詞人解脫釋懷後放曠而自由的神氣。酒氣蒙蒙,醉眼惺忪,蘇軾望到了「瓊樓玉宇」,感到「高處不勝寒」,那是冷酷的現實潑來的冷水,讓他措手不及。於是他便「起舞弄清影」,想必蘇軾是懷想起「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仙李白來了,就讓酒洗盡心中的煩惱與無謂的傷心事吧!酒又在詞人肚子裏發酵,蘇軾便吟出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的千古絕唱。至此,酒氣全無。一種由高貴品性和苦難人生歷程鍛鑄的寧靜與澄明,一種凡人難以步趨的瀟酒與從容,一種飽經憂患而仍然對人生與社會保持熱情的豪邁與曠達,游漫出紙面浸潤著讀者的心田。宋人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語》中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點評精煉,恰到好處,絕非溢美。
蘇軾的詩詞中,一泓酒泉在潺潺地流淌著,清澈而芳香;酒中,飄溢著蘇軾心靈的詩句和智慧的詞章。蘇軾使酒更醇,更香;酒使蘇軾更出校��h逸。
三、 蘇軾空明了徹的禪思
蘇軾有不少作品都印刻著他思索的痕跡,閃爍著他感悟的光芒。他擅於把深刻的哲理寓含在滐@的詩句中,用高超自然的手法把它表現得顯而不露而又不言而喻。譬如: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題西林壁》中詩人道出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及「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語句平常清新,令人嘆服。王文誥評說:「凡此種詩,皆一時性靈所發,若必胸有釋典,而後爐出之,則意味索然矣。」④至於第二首,詩人用琴、手指和聲音的相互關系揭示出整體與部分不可分割的哲理。可惜,當時英明的宋神宗偏偏就不懂得這個道理,自以為是的新派投機官僚也不懂,他們千方百計誣陷排擠蘇軾,他們不知道失去蘇軾這個突出「部分」的參與將是難以估計的損失,將會是整個北宋深刻的悲哀。
結果,一群勢利小人導演了歷史上「莫須有」的一場鬧劇——烏台詩案。烏台詩案是蘇軾經歷的第一次災難,也是最沈重而且最徹底的一次。黃州之貶使他精神上受了嚴重的打擊,在貶黃途中他一再悲嘆自己「楚囚」、「逐客」「放臣」的身份,如「未忍悲客學楚囚」(《陳州與文郎逸民飲別》),「夾子自逐客,沿能哀楚囚」(《子由自南都來陳三日而別》)「索漠齊安群,從來著放臣」(《伯父送先人下第歸蜀》),等等。但是積極樂觀的蘇軾還是立刻堅強起來,收拾好破碎的心,包紮好受傷的血口,懂得了用禪道來保護自己。蘇轍在《東坡先生墓誌銘》中說:「謫居於黃……讀釋氏書,深悟實相,參與孔老,博辨無礙。」東坡在給朋友的信中也提到:「人生悲樂,過眼如夢幻,不足追惟。」(《與王慶源》)可見,深重的不幸把蘇軾逼到絕境,而他茫然間一擡頭卻看見佛光,晶瑩而靈動。如《答徑山琳長老》:
與君皆丙子,各已三萬曰。一曰一千偈,電往那容詰。大患緣有身,無身則無疾。平生笑羅什,神咒真浪出。
這是蘇軾的絕筆詩,作於臨終前兩日,表現了他參透世道的真正的大徹大悟。
蘇軾在詩詞中開辟了一個波浪壯闊的人生境界,其中有苦難、嘆息、笑噱,但更多的是一種飛天撫琴般的神韻,一種佛陀拈花似的微笑,一種在苦難中體證生命價值的深沈,一種在笑噱中寄託人生追求的閑致。
四、 蘇軾灑脫放達的豪情
蘇軾是一個多災多難而又不屈不撓的文人,是一個飽經滄桑而又談笑自如的智者,困難與挫折把他磨煉得更加堅韌,更加頑強,更加毅然,這在他的詩詞中則具體地化為一陣陣瀟灑雄肆的豪放之風。如蘇軾在貶黃州後寫的《東坡》中有句雲:「莫嫌犖確坡頭路,自受鏗然曳杖聲。」東坡是黃州山腳下的一片荒地,盡管荊棘叢生,碎石阻道,可對於剛剛從冤獄中掙脫的蘇軾來說似乎有著更新奇的情趣,足見其豪氣。這裏還有其他的詩句詞句可說明這一點:「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寓居定惠院〉》「村舍外,古道旁,杖藜徐步轉斜陽」(《鷓鴣天》)「自庇一身輕箸笠,相逢到處綠蓑衣。」(《浣溪沙》)蘇軾的豪氣就潛藏在杖藜中,隱匿在蓑衣裏。他的心境是明澈而安祥的,滿目是黃花翠竹,氣質早已是如蘭似桂,芬芳襲人。最典型的當數《定風波》: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縣先去,同行皆狼狽,餘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仿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你聽!「穿林打葉聲」,讓人心寒。你看!「同行皆狼狽」。而蘇軾卻拉著拐杖,拖著芒鞋,悠悠然在「一蓑煙雨」中跋涉前行,自得其樂。最後竟然還豪氣十足地嘯出「也無風雨也無晴」。這該是何等廣闊的心胸,何等豪邁的情懷,何等樂觀的人生態度,何等健朗的風格!劉永濟說:「上半闕可見作者修養有素。履險如夷,不為憂患所動搖之精神……下半闕則顯示出其對子人生經驗之深刻體驗而表現出憂樂兩忘之胸懷。」(《唐五代兩宋詞簡析》),這是很中肯的。至此,蘇軾的豪風已表現得淋漓盡致,抒發得浩盪雄渾,讓人佩服不已。難怪陸游雲:「試取東坡諸樂府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⑤
蘇軾詩詞意象總是高遠不凡,語氣也甚為曠達,充分表現了他超曠的浩氣逸懷與悲切的豪情壯志,體現了其詩詞的顯著特點:豪曠。正如王國維之言:「東坡之詞曠」。(《人間詞話》)近代蔣兆蘭也雲:「自東坡以浩瀚之氣引之,遂開豪放一派。」⑥這股豪放給當時的詞壇注入一股新鮮的血液,大大豐富了詞的內容,對後來的陸游、辛棄疾等影響頗大。
五、 結語
蘇軾是中國古代最高貴、最親切、最有魅力的文人,同時又是遭受磨難最多最深重的文人之一,他的詩詞始終充盈著生命的力度與藝術的帥氣,千姿百態,光彩照人。林語堂說得最精彩:
他是一個不可救葯的樂天派,一個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一個厚道的法官,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大文豪,一個創意畫家,一個酒仙,一個小丑,但這不足以道出他的全部……(《蘇東坡傳》)
註:
① 蘇軾復用前韻《吉祥寺花將落而述古不至》所作的詩。
②、③ 蘇軾復用前韻《予以事系御史台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別子由。故作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所作的詩。
④ 見孔凡禮輯校《蘇軾詩集》卷二十三,中華書局版。
⑤ 見《御選歷代詩餘》卷一百十五引,浙江古藉出版社1998年影印本。
⑥ 見《詞話叢編》本,中華書局1986年版。
參考書目:
①:《宋詞一百首》(溪明選注,華齡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②:《浪跡東坡路》(史良昭著,江西古藉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
③:《中國文學史常識》(呂振索主編,語文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④:《蘇東坡傳》(林語堂著,海南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
⑤:《詩馨篇》(葉嘉寶著,中國青年出版社1991年10月北京第1版)
⑥:《文學評論》(文學評論出版社1998年4月)
⑦:《名作欣賞》(名作欣賞出版社1999年2月)
6. 《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翻譯成現代文
新生的枝頭上綠意倍添,為縱馬尋勝致使帽檐傾斜。大自然的畫工飽蘸鉛華,為春天描繪出一副特別華麗的景色,而佛門勝地又特別偏好相嚴寺。紅牡丹的花蕊就要綻放開了,可惜裡面的紅丹還沒有沾上,白牡丹的花蕊素雅賽雪,又比雪更香甜。詩翁您因為什麼事辜負了這十分值得欣賞的美景,莫非您是不許白發粘上您的發際?
7. 牡丹,新枝折頭色倍添整首詩的含義
和子瞻沿牒京口憶吉祥牡丹見寄(宋。陳襄)
新枝折頭色倍添,馬蹄尋外帽欹(qi)檐。
春江別與鉛華麗,佛地偏資好相嚴。
紅蕊欲開丹未渥,素香堪茹雪非甜。
詩翁何事辜真賞?不許浮根浪發黏。
8. 關於大統 詩句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李白
君即劉越石,雄豪冠當時。
凄清橫吹曲,慷慨扶風詞。
虎嘯俟騰躍,雞鳴遭亂離。
千金市駿馬,萬里逐王師。
結交樓煩將,侍從羽林兒。
統兵捍吳越,豺虎不敢窺。
大勛竟莫敘,已過秋風吹。
秉鉞有季公,凜然負英姿。
寄深且戎幕,望重必台司。
感激一然諾,縱橫兩無疑。
伏奏歸北闕,鳴騶忽西馳。
列將咸出祖,英僚惜分離。
斗酒滿四筵,歌嘯宛溪湄。
君攜東山妓,我詠北門詩。
貴賤交不易,恐傷中園葵。
昔贈紫騮駒,今傾白玉卮。
同歡萬斛酒,未足解相思。
此別又千里,秦吳渺天涯。
月明關山苦,水劇隴頭悲。
借問幾時還,春風入黃池。
無令長相憶,折斷綠楊枝。
《壽春節進大蜀皇帝五首》貫休
上玄大帝降坤維,箕尾為臣副聖期。
豈比赤光盈室日,全同白象下天時。
文經武緯包三古,日角龍顏遏四夷。
今日降神天上會,願將天福比須彌。
異香滴露降紛紛,紫電環樞照禁門。
先冠百王臨億兆,後稱十號震乾坤。
羲軒之道方為道,草木沾恩始是恩。
今以謏才歌睿德,猶如飲海妙難論。
茂祉遐宣勝事並,薰風微入舜弦清。
四洲不必歸王化,一統那能計聖情。
合合鼓鍾膏雨滴,峨峨宮闕瑞煙橫。
西逾昆岳東連海,誰不梯山賀聖明。
遠人玉帛盡來歸,及物天慈物物肥。
春力遍時皆甲拆,王言聞者盡光輝。
家家錦綉香醪熟,處處笙歌乳燕飛。
為報蜀皇勤禱祝,聖明天子古今稀。
積劫修來似煉金,為皇為帝萬靈欽。
能當濁世為清世,始見君心是佛心。
九野黎民耕浩浩,百蠻朝騎日駸駸。
今朝獻壽將何比,願似庄椿一萬尋。
《祭方丘樂章•肅和》褚亮
至矣坤德,皇哉地祇。
開元統紐,合大承規。
九宮肅列,六典相儀。
永言配命,長保無虧。
《上張令公》王維
珥筆趨丹陛,垂璫上玉除。
步檐青瑣闥,方幰畫輪車。
市閱千金字,朝聞五色書。
致君光帝典,薦士滿公車。
伏奏回金駕,橫經重石渠。
從茲罷角牴,且復幸儲胥。
天統知堯後,王章笑魯初。
匈奴遙俯伏,漢相儼簪裾。
賈生非不遇,汲黯自堪疏。
學易思求我,言詩或起予。
當從大夫後,何惜隸人餘。
《同於汝錫賞白牡丹》王建
曉日花初吐,春寒白未凝。
月光裁不得,蘇合點難勝。
柔膩於雲葉,新鮮掩鶴膺。
統心黃倒暈,側莖紫重棱。
乍斂看如睡,初開問欲應。
並香幽蕙死,比艷美人憎。
價數千金貴,形相兩眼疼。
自知顏色好,愁被彩光凌。
《秦州見敕目薛三璩授司議郎畢四曜除監察與二》杜甫
大雅何寥闊,斯人尚典刑。
交期余潦倒,材力爾精靈。
二子聲同日,諸生困一經。
文章開穾奧,遷擢潤朝廷。
舊好何由展,新詩更憶聽。
別來頭並白,相見眼終青。
伊昔貧皆甚,同憂心不寧。
棲遑分半菽,浩盪逐流萍。
俗態猶猜忌,妖氛忽杳冥。
獨慚投漢閣,俱議哭秦庭。
還蜀只無補,囚梁亦固扃。
華夷相混合,宇宙一膻腥。
帝力收三統,天威總四溟。
舊都俄望幸,清廟肅惟馨。
雜種雖高壘,長驅甚建瓴。
焚香淑景殿,漲水望雲亭。
法駕初還日,群公若會星。
宮臣仍點染,柱史正零丁。
官忝趨棲鳳,朝回嘆聚螢。
喚人看騕褭,不嫁惜娉婷。
掘劍知埋獄,提刀見發硎。
侏儒應共飽,漁父忌偏醒。
旅泊窮清渭,長吟望濁涇。
羽書還似急,烽火未全停。
師老資殘寇,戎生及近坰。
忠臣辭憤激,烈士涕飄零。
上將盈邊鄙,元勛溢鼎銘。
仰思調玉燭,誰定握青萍。
隴俗輕鸚鵡,原情類鶺鴒。
秋風動關塞,高卧想儀形。
《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和送劉道士游天台》白居易
聞君夢遊仙,輕舉超世雰。
握持尊皇節,統衛吏兵軍。
靈旗星月象,天衣龍鳳紋。
佩服交帶籙,諷吟蕊珠文。
閬宮縹緲間,鈞樂依稀聞。
齋心謁西母,暝拜朝東君。
煙霏子晉裾,霞爛麻姑裙。
倏忽別真侶,悵望隨歸雲。
人生同大夢,夢與覺誰分。
況此夢中夢,悠哉何足雲。
假如金闕頂,設使銀河濆。
既未出三界,猶應在五蘊。
飲咽日月精,茹嚼沆瀣芬。
尚是色香味,六塵之所熏。
仙中有大仙,首出夢幻群。
慈光一照燭,奧法相絪縕。
不知萬齡暮,不見三光曛。
一性自了了,萬緣徒紛紛。
苦海不能漂,劫火不能焚。
此是竺乾教,先生垂典墳。
《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和除夜作》白居易
君賦此詩夜,窮陰歲之餘。
我和此詩日,微和春之初。
老知顏狀改,病覺肢體虛。
頭上毛發短,口中牙齒疏。
一落老病界,難逃生死墟。
況此促促世,與君多索居。
君在浙江東,榮駕方伯輿。
我在魏闕下,謬乘大夫車。
妻孥常各飽,奴婢亦盈廬。
唯是利人事,比君全不如。
我統十郎官,君領百吏胥。
我掌四曹局,君管十鄉閭。
君為父母君,大惠在資儲。
我為刀筆吏,小惡乃誅鋤。
君提七郡籍,我按三尺書。
俱已佩金印,嘗同趨玉除。
外寵信非薄,中懷何不攄。
恩光未報答,日月空居諸。
磊落嘗許君,跼促應笑予。
所以自知分,欲先歌歸歟。
《統漢峰下》李益
統漢峰西降戶營,黃河戰骨擁長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無人空月明。
《韓碑》李商隱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軒與羲。
誓將上雪列聖恥,坐法宮中朝四夷。
淮西有賊五十載,封狼生貙貙生羆。
不據山河據平地,長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聖相相曰度,賊斫不死神扶持。
腰懸相印作都統,陰風慘淡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儀曹外郎載筆隨。
行軍司馬智且勇,十四萬眾猶虎貔。
入蔡縛賊獻太廟,功無與讓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從事愈宜為辭。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畫臣能為。
古者世稱大手筆,此事不系於職司。
當仁自古有不讓,言訖屢頷天子頤。
公退齋戒坐小閣,濡染大筆何淋漓。
點竄堯典舜典字,塗改清廟生民詩。
文成破體書在紙,清晨再拜鋪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詠神聖功書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負以靈鰲蟠以螭。
句奇語重喻者少,讒之天子言其私。
長繩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氣,先時已入人肝脾。
湯盤孔鼎有述作,今無其器存其辭。
嗚呼聖皇及聖相,相與烜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後,曷與三五相攀追。
願書萬本誦萬過,口角流沫右手胝。
傳之七十有二代,以為封禪玉檢明堂基。
《和洗掾登城南坂望京邑》袁朗
二華連陌塞,九隴統金方。
奧區稱富貴,重險擅雄強。
龍飛灞水上,鳳集岐山陽。
神皋多瑞跡,列代有興王。
我後膺靈命,爰求宅茲土。
宸居法太微,建國資天府。
玄風葉黎庶,德澤浸區宇。
醒醉各相扶,謳歌從聖主。
南登少陵岸,還望帝城中。
帝城何鬱郁,佳氣乃蔥蔥。
金鳳凌綺觀,璇題敞蘭宮。
復道東西合,交衢南北通。
萬國朝前殿,群公議宣室。
鳴佩含早風,華蟬曜朝日。
柏梁宴初罷,千鍾歡未畢。
端拱肅岩廊,思賢聽琴瑟。
逶迤萬雉列,隱軫千閭布。
飛甍夾御溝,曲台臨上路。
處處歌鍾鳴,喧闐車馬度。
日落長楸間,含情兩相顧。
是月冬之季,陰寒晝不開。
驚風四面集,飛雪千里回。
狐白登廊廟,牛衣出草萊。
詎知韓長孺,無復重然灰。
《同諸公送李雲南伐蠻》儲光羲
昆明濱滇池,蠢爾敢逆常。
天星耀鈇鑕,吊彼西南方。
冢宰統元戎,太守齒軍行。
囊括千萬里,矢謨在廟堂。
耀耀金虎符,一息到炎荒。
蒐兵自交趾,茇捨出瀘陽。
群山高嶄岩,凌越如鳥翔。
封豕驟跧伏,巨象遙披攘。
回溪深天淵,揭厲逾舟梁。
玄武掃孤蜮,蛟龍除方良。
雷霆隨神兵,硼磕動穹蒼。
斬伐若草木,系縲同犬羊。
餘丑隱弭河,啁啾亂行藏。
君子惡薄險,王師恥重傷。
廣車設罝梁,太白收光芒。
邊吏靜縣道,新書行紀綱。
劍關掉鞅歸,武弁朝建章。
龍樓加命服,獬豸擁秋霜。
邦人頌靈旗,側聽何洋洋。
京觀在七德,休哉我神皇。
《貽鼓吹李丞,時信安王北伐,李公王之所器者》儲光羲
北伐昧天造,王師示有徵。
轅門統元律,帝室命宗英。
靈威方首事,仗鉞按邊城。
膏雨被春草,黃雲浮太清。
文儒托後乘,武旅趨前旌。
出車發西洛,營軍臨北平。
曰予深固陋,志氣頗縱橫。
嘗思驃騎幕,願逐嫖姚兵。
惟賢美無度,海內依揚聲。
河間舊相許,車騎日逢迎。
折節下謀士,深心論客卿。
忠言雖未列,庶以知君誠。
《南海馬大夫遠示著述兼酬拙詩…時蔡戎未弭故》劉禹錫
漢家旄節付雄才,百越南溟統外台。
身在絳紗傳六藝,腰懸青綬亞三台。
連天浪靜長鯨息,映日帆多寶舶來。
聞道楚氛猶未滅,終須旌旆掃雲雷。
《馬大夫見示浙西王侍御贈答詩因命同作》劉禹錫
憶逐羊車凡幾時,今來舊府統戎師。
象筵照室會詞客,銅鼓臨軒舞海夷,百越酋豪稱故吏,十洲風景助新詩。
秣陵從事何年別,一見瓊章如素期。
《武陵書懷五十韻》劉禹錫
西漢開支郡,南朝號戚藩。
四封當列宿,百雉俯清沅。
高岸朝霞合,驚湍激箭奔。
積陰春暗度,將霽霧先昏。
俗尚東皇祀,謠傳義帝冤。
桃花迷隱跡,楝葉慰忠魂。
戶算資漁獵,鄉豪恃子孫。
照山畲火動,踏月俚歌喧。
擁楫舟為市,連甍竹覆軒。
披沙金粟見,拾羽翠翹翻。
茗折蒼溪秀,蘋生枉渚暄。
禽驚格磔起,魚戲噞喁繁。
沉約台榭故,李衡墟落存。
湘靈悲鼓瑟,泉客泣酬恩。
露變蒹葭浦,星懸橘柚村。
虎咆空野震,鼉作滿川渾。
鄰里皆遷客,兒童習左言。
炎天無冽井,霜月見芳蓀。
清白家傳遠,詩書志所敦。
列科叨甲乙,從宦出丘樊。
結友心多契,馳聲氣尚吞。
士安曾重賦,元禮許登門。
草檄嫖姚幕,巡兵戊己屯。
築台先自隗,送客獨留髡。
遂結王畿綬,來觀衢室樽。
鳶飛入鷹隼,魚目儷玙璠。
曉燭羅馳道,朝陽辟帝閽。
王正會夷夏,月朔盛旗幡。
獨立當瑤闕,傳呵步紫垣。
按章清犴獄,視祭潔蘋蘩。
御歷昌期遠,傳家寶祚蕃。
繇文光夏啟,神教畏軒轅。
內禪因天性,雄圖授化元。
繼明懸日月,出震統乾坤。
大孝三朝備,洪恩九族惇。
9. 描寫檀香的詩句
1、《諒公洞庭孤橘歌》
年代: 唐 作者: 顧況
不種自生一株橘,誰教渠向階前出,不羨江陵千木奴。
下生白蟻子,上生青雀雛。飛花檐卜旃檀香,
結實如綴摩尼珠。洞庭橘樹籠煙碧,洞庭波月連沙白。
待取天公放恩赦,儂家定作湖中客。
2、《望江南》
年代: 宋 作者: 廖剛
無諸好,方面鎮全閩。
千騎泛雲歸洞府,三山明玉外風塵。
依約是蓬瀛。賢刺史,龍虎檀香名。
金花已傳當日夢,錦衣聊慰故鄉情。
和氣萬家春。
3、《南歌子·桂魄分餘暈》
年代: 宋 作者: 張元干
桂魄分餘暈,檀香破紫心。
高鬟松綰鬢雲侵。又被蘭膏香染、色沈沈。
指印纖纖粉,釵橫隱隱金。更闌雲雨鳳帷深。
長是枕前不見、殢人尋。
4、《桃源憶故人·寒苞初吐黃金瑩》
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寒苞初吐黃金瑩。色染薔薇猶嫩。
枝上紫檀香噴。灑落饒風韻。
南枝一種同春信。何事不忺朱粉。
自稱霓裳孤冷。怨感宮腰恨。
5、《短歌寄鼓山長老》
年代: 唐 作者: 齊己
雪峰雪峰高且雄,峨峨堆積青冥中。
六月赤日燒不熔,飛禽瞥見人難通。
常聞中有白象王,五百象子皆威光。
行圍坐繞同一色,森森影動旃檀香。
於中一子最雄猛,稱尊獨踞鼓山頂。
百千眷屬陰□影,身照曜,吞秋景。
我聞岷國民歸依,前王後王皆師資。
寧同梁武遇達磨,過後彈指空傷悲。
6、《宮詞》
年代: 宋 作者: 夏竦
柳帶分陰接殿基,笙歌還擁翠華歸。
前宮曉赭勻妝臉,別館春紅曬舞衣。
槐影對籠苔點細,桐花西倚夕陽稀。
夜來夢上檀香閣,猶映珠簾避貴妃。
7、《頌古》
年代: 宋 作者: 釋道顏
老僧正在東司上,不將佛法為人說。
一般屎臭旃檀香,父子之機俱漏泄。
10. 牡丹,新枝折頭色倍添,馬蹄尋外帽這首詩的解釋
《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
宋
陳襄
新接枝頭色倍添,馬蹄尋處帽欹檐。
春工別與鉛華麗,佛地偏資好相嚴。
紅蕊欲開丹未渥,素香堪茹雪非甜。
詩翁何事辜真賞,不許浮根浪發黏。
大意:新生的枝頭上綠意倍添,為縱馬尋勝致使帽檐傾斜。大自然的畫工飽蘸鉛華,為春天描繪出一副特別華麗的景色,而佛門勝地又特別偏好相嚴寺。紅牡丹的花蕊就要綻放開了,可惜裡面的紅丹還沒有沾上,白牡丹的花蕊素雅賽雪,又比雪更香甜。詩翁您因為什麼事辜負了這十分值得欣賞的美景,莫非您是不許白發粘上您的發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