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公丁香宮寒

公丁香宮寒

發布時間: 2022-04-21 03:56:37

1. 比較桂枝與肉桂

桂枝[別名] 柳桂、桂木枝。[葯用部分與產地] 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3~7月份間剪取嫩枝,經加工成葯材。主產於廣東省、廣西等地。 [成分] 揮發油(桂皮油),油中主要成分為桂皮醛和桂皮酸。
[葯理]

1.擴張血管,促進發汗 桂皮油能使血管擴張,調整血液循環,使血液流向體表,有利於散熱,這與桂枝溫經通絡,透發熱氣的功效相吻合。桂枝單用,發汗力弱,由於其能促進血液流向體表,常與麻黃配伍,促進汗液分泌。

2.解熱作用 桂枝的有效成分桂枝醛、桂枝酸對菌苗所致的動物實驗性發熱有明顯的解熱作用,且能使升高體溫降低。

3.鎮痛作用 桂枝煎劑能提高痛閾而呈現鎮痛作用。

4.鎮靜作用 其有效成分桂枝醛能使動物的自主活動減少,巴比妥類催眠葯的作用增強,並能對抗苯丙胺所致的中樞興奮。

5.利尿作用 是桂枝能旺盛血流循環而加強了利尿作用。

[傳統應用] 性味歸經:辛甘而溫,氣薄升浮,人肝、膀胱經。功能:溫經通脈,發汗解肌,調和營衛,使邪從汗出,而汗自止。主治:傷風頭痛,中風自汗,手足痛風,風寒表證,寒濕痹痛,痰飲咳喘。

[臨床新用途]

1.治療局限性硬皮病 硬皮病屬祖國醫學「皮癉」范疇,採用桂枝加葛湯治療5例。方法:以桂枝20g為主,配葛根20g,麻黃、生薑各10g,白芍、大棗各15g,劑量以服葯後皮膚微汗為度,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煎第3次將汁熏洗患處,10日為1個療程。結果:2例經服4個療程後基本恢復正常,2例有效(皮膚肌肉變軟),1例無效。

2.治療坐骨神經痛 此病以沿坐骨神經線至承山穴下疼痛麻木,屈伸不利,反復發作,纏綿難愈,採用養血溫經散治療本病31例。方法:以桂枝15g為主,配當歸牛膝各12g,制草烏、白芍、乳香、沒葯、黃芪各10g,細辛6g,甘草8g,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陽虛者加炙草烏10g;陰虛者加生地、秦艽各10g,並每日煎桂枝30g,靈仙20g,溫洗患肢,以達到止痛目的,每日1劑,7日為1個療程。31例中服1~4個療程沿坐骨神經線壓痛至消失,1年未見復發者18例為顯效;半年未復發者11例,再經治癒亦可恢復為有效;無效者2例。

3.治療低血壓 採用升壓散,以桂枝15g為主,配黃芪20g,當歸15g,白芍10g,生薑三片,大棗7枚,每日1劑,水煎3次分服。加減:氣虛甚者加黃芪208;氣陰兩虛舌干唇紅者加太子參、麥冬各20g;肢冷明顯者加附片10g。治療過程中,3日測血壓1次。觀察31例。結果:顯效16例,有效14例,無效1例。

4.治療風濕痛 本病即痹證,遊走痛者為行痹,痛甚者為寒痹,腫甚者為濕痹。自擬桂枝通絡散浸酒,治療36例。方法:以桂枝100g為主,配烏葛200g,防風、靈仙、當歸、三七各100g加減:行痹配羌活80g,痛痹配製草烏80g;濕痹加蒼術100e;血虛加當歸100g;氣虛甚者加黃芪150g將葯混合用文火蒸熱,加糧制白酒浸7日,去渣瓶裝備用。不能飲酒者,將葯煎3次,過濾去渣,再濃縮成200ml,加蜂蜜100m1,再煎熬1次,瓶裝備用。此葯液早晚各服1次,1個月服完。服1個療程12例,2個療程者1例,3個療程者2例。結果:顯效(症狀全部消失者)15例,有效(症狀好轉)14例,無變化者2例。

5.治療傷風感冒偏於惡風自汗者 方法:桂枝、白芍各10g,生薑3片,紅棗5枚,水煎分2次服。加減:頭痛者加野菊花10g:四肢震顫者加夜交藤20g每日1劑,連服2劑,效果滿意。

6.治療下肢靜脈曲張 下肢靜脈曲張久之可使局部潰爛變成潰瘍,應提前防之。早期治療其法以桂枝50g,木瓜100g,水煎2次洗足,每晚睡前1次,7日為1個療程,每年初冬開始洗之,可以使血液流通,靜脈不曲,並可制止腿抽筋等症。

7.治療梅尼埃病 有人用苓桂術甘湯加味治療本病42例。方法:桂枝10g,茯苓20g,白術、生薑、陳皮各12g,甘草9g,澤瀉10g,生龍骨、生牡蠣各30g,法半夏6g,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嘔吐嚴重者,酌情靜脈補液,注意保持水、電解質平衡,10日為1個療程。結果:所治42例中,痊癒33例,好轉8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6%。

8.治療下肢慢性潰瘍 有人用益氣祛瘀法治療本病58例。中葯內服:桂枝、木通各6g,炙黃芪20g,當歸、川牛膝、黨參、白術、白及、銀花各log,茯苓15g,雞血藤30g,甘草5g,每日1劑,水煎,早晚各1次溫服,10日為1個療程,連服3—6個療程。中葯外洗:雞血藤50g,川牛膝、白礬(沖)、桂枝、生大黃、土茯苓、川木瓜、獨活、五倍子、紫花地丁各20g,乳香、沒葯各l0g,每日1劑,水煎取汁約1 000ml,晾至葯溫 40~C左右,再外洗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10日為1個療程,連洗3~6個療程。結果:本組58例中,痊癒35例,好轉18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1.38%。

9.治療病毒性心肌炎 有人用桂芍湯治療病毒性心肌炎45例。方法:桂枝6g,丹參15g,黃芪20g,赤芍、苦參、玄參、貫眾、虎杖、炙甘草各l0g。加減:乏力者加西洋參,口乾者加知母;發熱者加天花粉、葛根;失眠者加遠志、酸棗仁;血瘀者加紅花;胸悶者加瓜蔞皮。每日1劑,煎汁l00ml,每日3次溫服。結果:45例中治癒35例,顯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56%。

肉桂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皮及枝皮。味辛、甘,性熱。入腎、脾、膀胱經。功能: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主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脫、腹痛泄瀉、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經閉症瘕、陰疽、流注及虛陽浮越、上熱下寒。內服:煎湯,2~5g,研末沖服,每次 1~2g; 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或浸酒塗擦。

【現代研究】

主要成分:含揮發油1%~2%,稱桂皮油或肉桂油。油中主要成分為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並含少量乙酸桂皮酯(Cinnamyl acetate)、乙酸苯丙酯(Phenylpropyl acetate)。此外尚含黏液質、鞣質及微量生物素,亦含多種二萜類成分。

葯理作用:

1.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桂皮醛對小鼠有明顯的鎮靜作用,表現為自發活動減少,並能對抗甲基苯丙胺所致的活動過多、轉棒試驗產生的運動失調,延長環己巴比妥鈉的麻醉時間。有報告指出,桂皮醛大於30mg/kg時,可抑制小鼠自發運動,給予60mg/kg自發運動量輕度增加,如100mg/kg以上,則立即出現一過性興奮,繼而出現抑製作用。報告者認為,桂皮醛的中樞作用可能是其單胺神經機能的相互作用及三環類抗抑鬱葯樣的作用。小鼠壓尾法或腹腔內注射醋酸扭體法,均證明其有鎮痛作用。對小鼠正常體溫以及用傷寒、副傷寒混合疫苗引起的人工發熱均有降溫作用。桂皮醛及肉桂酸鈉對溫刺引起的發熱有解熱作用。桂皮醛可延遲士的寧引起的強直性驚厥及死亡的時間;減少菸鹼引起的強直性驚厥及死亡的發生率。但對戊四氮驚厥無效。

2. 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有報告指出,肉桂煎劑灌胃,對垂體後葉素引起的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改善作用;能增加豚鼠離體心臟的冠脈流量,並能對抗垂體後葉素所致豚鼠離體心臟的冠脈流量減少。肉桂水提取物或肉桂油給大鼠灌胃,均能對抗異丙腎上腺素引起的心功能和血流動力學的改變,肉桂水提取物強於肉桂油。肉桂制劑能使舒張壓得到較充分提高,冠狀動脈及腦動脈灌注壓相應增高,促進心肌及胸部側支循環開放,從而改變其血液供應,呈現對心肌的保護作用。亦有報告認為,肉桂能抑制蛙心並擴張血管,對家兔心臟呈抑製作用,可致血壓下降。實驗證明:桂皮酸鈉有擴張家兔血管的作用,可以促進血循環。附子、肉桂復方對灼傷一側腎上腺形成的腎上腺皮質性高血壓大鼠有降壓作用;對結扎腎臟而形成的腎性高血壓大鼠無降壓作用。桂皮醛及桂皮酸鈉對蛙足蹼膜血管有擴張作用。對外周血管有直接擴張作用,使血壓降低和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對冠脈及腦血管有短暫的擴張作用。

3. 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桂皮油有芳香性健胃作用,能刺激嗅覺,反射性地促進胃機能,亦能直接對胃黏膜有緩和的刺激作用,使分泌增加,蠕動增強。桂皮油給家兔口服,能促進腸運動,使腸管興奮,對離體兔腸亦有同樣作用。

有報告指出,肉桂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對寒冷或水浸應激所致大鼠潰瘍有強抑製作用,其活性與甲氰咪胍相同。甲氰咪胍對5-羥色胺(5-HT)所致潰瘍無效,而肉桂卻能選擇性阻滯組胺的H2受體,因而對胃液分泌有很強的抑製作用,同時還可通過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環,從而抑制5-HT潰瘍。肉桂還能減少結扎幽門大鼠的胃液分泌量,促進胃黏膜血流。肉桂抗潰瘍的機制可能是由於潰瘍活性因素(胃液和胃蛋白酶)的減少與抵禦因素(胃黏膜血流速率)的增加所致。

肉桂水煎劑20g/kg給小鼠灌胃,能顯著抑制小鼠的胃腸推進率和對抗番瀉葉引起的小鼠腹瀉;但不能對抗酚妥拉明、嗎啡或阿托品性小鼠胃腸墨汁推進率。當5g/kg時,對蓖麻油或番瀉葉性小鼠腹瀉無顯著影響。

4. 其他作用 桂皮油有強大的殺菌作用,對革蘭陽性菌的效果較好,但因有刺激性,很少用作抗菌葯物。內服可作健胃和驅風劑;外敷可治胃痛、胃腸脹氣絞痛。對真菌有強大的抑製作用,可與麝香草酚混合治療頭癬。桂皮醛及肉桂酸鈉可使家兔白細胞增加。

肉桂水提取物給小鼠灌胃,能抑製糖皮質激素所致之陽虛小鼠胸腺萎縮,並對腎上腺皮質功能有保護作用。

體外和體內實驗證明:肉桂有明顯抑制 ADP 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體外實驗證明:肉桂水煎劑及水溶甲醇部分有較強的抗凝作用。

肉桂與雄黃、檳榔及阿魏同用有一定的預防血吸蟲病的作用。

肉桂中的二萜類成分有抗補體作用。

【臨床運用】

臨床報道:

1. 治療支氣管哮喘 肉桂粉1g,加入無水酒精10ml,靜置10小時後取上清液 0.15~0.3ml,加2%普魯卡因至2ml,混勻,注入兩側肺俞穴,每穴1ml。治療21例,19例控制發作,1例症狀減輕,1例無效〔福建中醫葯 1959;(1):16〕

2. 治療凍瘡 Ⅰ號山桂膏(山莨菪鹼400mg,肉桂3g,樟腦2g,研極細粉,加凡士林9g,調勻備用。)和Ⅱ號山桂膏(Ⅰ號山桂膏100g,土黴素25萬單位(研粉),調勻備用,)外用,治療1804人,隨訪812人,全部治癒〔中西醫結合雜志 1987;7(1):49〕

3. 治療狹窄性腱鞘炎 肉桂、公丁香各等份,研細末,鮮生薑洗凈切成薄片,中間用針刺6~7個小孔備用。先在患部痛點上撒葯粉少許,然後放上薑片。用艾柱在薑片上點燃灸之。治療25例,痊癒23例,好轉2例。〔南京中醫學院學報 1988;(4):45〕

4. 治療腰腿痛 肉桂粉5g,1次服用,每日2 次,3周為1療程。治療腎陽虛型腰痛102例(風濕性脊椎炎 35 例,類風濕性脊椎炎5例,腰肌勞損55例,原因不明者7例),治癒47例,顯效39例,有效14例,無效2例。〔中西醫結合雜志 1984;(2):115〕

5. 治療小兒泄瀉 丁香5~10g,肉桂4~6g,木香5~10g,研細末置紗布袋內,用綳帶縛小兒臍上1夜,一般1~3次即可見效。治療66例,痊癒56例,顯效6例,好轉4例。〔中醫雜志 1985;26(6):75〕

6. 治療小兒流涎 肉桂10g(2次量)研成細末,醋調至糊餅狀,每晚臨睡前將葯均勻攤於兩塊紗布上,分別貼敷於兩側湧泉穴,膠布固定,次日晨取下。治療脾陽虛型小兒流涎6例,用葯3~5次全部治癒。〔中醫雜志 1983;(8):78〕

方劑選用:

1. 治療九種心痛,煩悶:桂心半兩。末,以酒一盞,煎至半盞,去滓,稍熱服。(《太平聖惠方》)

2. 治療冷氣攻心腹痛,多嘔,不欲飲食:桂心一兩,高良姜一兩(銼),當歸一兩(銼,微炒),草豆蔻一兩半(去皮),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炒)令香熟〕,人參一兩(去蘆頭)。上件葯,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太平聖惠方》桂心散)

3. 治療鶴膝風,貼骨疽及一切陰疽:熟地一兩,肉桂一錢(去粗皮,研粉),麻黃五分,鹿角膠三錢,白芥子二錢,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錢。煎服。(《外科全生集》陽和湯)

4. 治療打撲傷破,腹中有淤血:桂心、當歸各二兩,蒲黃一升。上三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備急千金要方》)

5. 治療產後腹中瘕痛:桂(末),溫酒服方寸匕,日三。(《肘後備急方》)

6. 治療產後余寒,下痢便膿血赤白,日數十行,腹痛時時下血:桂心、甘草各二兩,白蜜一升,乾薑二兩,當歸三兩,赤石脂十兩(綿裹),附子一兩(炮,去皮,破)。上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納蜜,再沸,分三服。(《千金翼方》桂心湯)

7. 治療小兒下痢赤白,腹痛不可食:桂心、黃連各等份。上為末,白糊丸小豆大三十丸,米湯送下。(《普濟方》桂連丸)

8. 治療虛寒陰火之喉痛、喉痹:肉桂、乾薑、甘草各五分。各研極細末,滾水沖掉,將碗頓於滾水內,再掉,慢以咽下。但先以鵝毛蘸桐油,入喉卷痰,痰出服葯更效。(《外科全生集》桂姜湯)

配伍效用:

肉桂配伍黃連 肉桂辛甘性熱,入腎、脾、膀胱經,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功擅溫補腎陽;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長於清瀉心火。二者伍用,寒熱兼施,共奏瀉南補北、交通心腎之功效,用於治療心腎不交之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煩躁不安、遺精等症。

肉桂配伍黃芪、當歸 肉桂溫經通脈、散寒止痛;黃芪補氣、托毒、生肌;當歸補血、活血。三者合用,有溫補氣血、托瘡生肌之功效,用於治療氣血不足、寒邪凝滯之瘡瘍潰爛、日久不斂屬陰證者。

肉桂配伍熟地 肉桂甘熱,溫陽通脈,培補下元之陽;熟地甘潤,滋陰養血,培補下元之陰。二者合用,有滋陰助陽、養血通脈,培補下元陰陽之功效,用於治療下元虛損、腎氣虛衰而引起之小便不利、四肢發冷、腰膝酸軟、男子陽痿、遺精,女子宮寒不孕。

【注意事項】

宜忌:陰虛火旺忌服,孕婦慎服。

「若體熱血妄行者,切宜禁忌。畏石脂,妊婦戒用。」(《葯鑒》)

毒副作用:桂皮醛對小鼠的半數致死量,靜脈注射為132mg/kg,腹腔注射為610mg/kg,口服為2225mg/kg。桂皮油6~18g對狗可致死,解剖可見到胃腸道黏膜發生炎症與腐蝕。小量桂皮醛能引起小鼠運動抑制,眼瞼下垂;大量則可引起強烈痙攣,運動失調,耳血管擴張,呼吸促迫,翻正反射消失,死亡。外觀表現鎮靜,但對聲音及觸覺刺激反應仍敏感。

臨床應用本品用量不宜過大。曾有1例成人因頓服大量(一兩二錢)肉桂粉末發生毒性反應的報告,表現為頭暈眼花、目脹、咳嗽、口渴、尿少、溺時尿道中有灼熱感等。推測其毒性反應與肉桂中所含桂皮油有關。

2. 丁香有什麼功效和作用

丁香茶的功效和作用:養胃去寒。

丁香茶是溫性茶,有著暖胃的好功效非常適合老人養內胃,還有著容去胃寒的好功效。因為丁香茶有著一種促進腸胃消化以及排毒的作用,長期堅持喝就能達到養胃的作用。

適合所有人飲用,尤其對於胃脹痛或者脾虛不明顯的,或者說脾胃虛弱恢復期的人,可以減少中葯的量,改服用丁香茶養胃。

(2)公丁香宮寒擴展閱讀:

丁香茶主要成分為桃金娘科植物常綠喬木丁香樹的乾燥花葉,暴馬丁香亦可作為中葯葯材,其葉可制茶。花葉含丁香油,其中主要為丁香油酚。又含鞣質、齊墩果酸等。

中葯丁香原產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及東非沿海國家,我國主要產地為長白山。以花大油足,花葉以嫩綠者為佳。主要用於泡茶或者入葯,其葯理作用為養胃抗菌,健胃驅風,溫中壯陽,下氣降逆。

3. 誰有滋陰補腎的泡酒葯方。

方1: 仙 茅20g,仙靈脾20g,蜂 房20g,肉蓯蓉20g,杜 仲30g,牛 膝20g,續 斷30g,鎖 陽20g,陽起石20g,枸芪子30g,黃狗腎1具,蜈 蚣4條,黃 精20g,山萸肉20g,白 芍60g,甘 草20g
以上葯用滾開水浸透,冷卻後,置容器中,加白酒4-5斤泡,兩周後即可服用,每日總量50mL.
注意:1.容器不要用塑料的.
2.有酒精過敏史或因病不允許喝酒的人忌用.
3. 女士適量。
方2:組成:50度白酒、鹿鞭、牛鞭、狗鞭、人參、枸杞、山芋肉、桂元肉、蓯蓉、菟絲子、巴戟天、淫羊藿、補骨脂、鹿茸
方3:鹿茸酒:鹿茸6克,山葯60克,500毫升白酒,將以上兩味中葯放入白酒中,7天後飲用。適量服用。功效:補腎壯陽,補精種子,適用於腎陽虛衰、腎精虧損所致的無精子、少精子、死精子過多、畸形精子過多、精液不液化、免疫性不育等男性不育。
蛤蚧參茸酒
配方:蛤炒l對,巴戟天、桑螵蛸各20克,人參、肉蓯蓉各30克,鹿茸6克,白酒2000克。
功效:補元氣,壯腎陽,益精血,強腰膝。適用於元氣虧損,神疲食少,氣短喘促,精神萎靡,失眠健忘,心悸怔仲,夢遺滑精,腰膝寒冷酸痛,下肢軟弱無力,女子宮寒及肚腹冷痛等症。
服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空腹溫飲10~15毫升。
補腎壯陽泡酒葯方2.蠶蛾公補酒
配方:肉蓯蓉、雄蠶蛾、淫羊藿、菟絲子、當歸、熟地、枸杞子、補骨脂、白酒。
功效:補腎壯陽,補血健身。適用於腎陽不足,畏寒肢冷,陽痿遺精,腰膝酸痛,頭暈乏力,面色萎黃。
服法:日服2次,每次10-30毫升,溫服。
補腎壯陽泡酒葯方3.補陽酒
配方:肉蓯蓉,淫羊藿,補骨脂,公丁香,花椒,杜仲,白芍,牛膝,當歸,紅花,生地,熟地,枸杞子,白術,砂仁,黨參,茯苓,甘草,木香,菊花,地骨皮,五加皮,蒼術,豆蔻,酒等。
功效:溫腎壯陽,養血益精,溫運脾胃。主要用於治療腰膝酸軟,陽痿早泄,關節冷痛,風濕痹或胃脘冷痛,失眠健忘等症。
服法:每日2次,每次15-20毫升,空腹服用。注意:陰虛火旺者忌服。
補腎壯陽泡酒葯方4.三寶酒
配方:肉蓯蓉、鎖陽、蛤蚧、蠶蛾、人參、鹿茸、枸杞子、淫羊藿、白酒。
功效:補氣壯陽。適用於體質虛弱,腎陽不足,畏寒肢冷,陽痿遺精。
服法:日服2次,每次10-30毫升,溫服
補腎葯酒配方
1、靈芝補腎酒
配方:靈芝100克、炙龜板100克、烏梢蛇50克、熟地黃100克、枸杞子100克、沙苑子100克、玫瑰花20克。裝入廣口瓶或壇內,低度酒泡過中葯2~3厘米,定時拌動,半月後酌加蜂蜜,睡前飲用。
功效:滋陰補腎,適用於因腎陰虧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盜汗等症。
2、巴戟二子酒
配方:巴戟天、菟絲子、覆盆子各15克,米酒250克。將巴戟天、菟絲子、覆盆子用米酒浸泡,7天後即可服用。
功效:用於腎虛所致精液異常、滑精、小便頻密、腰膝冷痛等症。
3、補腎壯陽葯酒
配方:老條黨參、熟地黃、枸杞子各20克。沙苑子、淫羊藿、公了香各15克,遠志向10克,廣沉香6克,荔枝肉10個,白酒1000毫升。將前9味加工搗細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置陰涼乾燥處、經3晝夜後。打開口,蓋一半,再置文火上煮數百沸,取下稍冷後加蓋,再放入冷水中拔出火毒,密封後放干澡處,21日後開封,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腎壯陽、養肝填精、健脾和胃、延年益壽。
4、人參葡萄酒
配方:紅參20g、葡萄乾100g、白酒750g。先將紅參切片,與葡萄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2日攪拌1次,浸泡15日後,即可飲用。每日2次,空腹時飲,每次15~20mL。

4. 丁香有什麼作用

丁香,中葯名。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Thunb.的乾燥花蕾。具有溫中降逆,溫腎助陽的功效。主治胃寒呃逆,脘腹冷痛,食少吐瀉,腎虛陽痿,腰膝酸冷,陰疽。

5. 氣血兩虛,便秘,脾虛氣滯,胃寒濕 以下(中葯方)適合長期服用嗎有沒副作用 《 西醫勿進》

不能長期服用,長服增加脾胃負擔。

6. 吃什麼食物可以排軟快

1:大豆及豆製品
大豆及豆製品中富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而充足的
蛋白質,正是受精卵正常發育的關鍵營養物質之一。
因此准備懷孕期間想吃促排卵食物的女性不如多吃些豆製品,如黑豆。
黑豆有補充雌激素的功效,准備懷孕的女性可以用黑豆煮水喝。將若干黑豆用清水浸泡12小時左右,
然後用清水煮至熟透,可少放一點鹽。從月經結束後第一天起,每天吃47顆,連吃6天。
2: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維生素也是有助於卵子發育的營養元素之一,因此想通過飲食促進排卵,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不能少。
准備懷孕期間,女性可多吃新鮮的蔬菜,如柑橘類水果、深綠蔬菜等。
3:紅糖薑茶
紅糖薑茶對於准備懷孕的女性來說,有暖宮、活血之功效。具體做法:准備6片姜,切成小斷,放500毫升水,
先用武火燒開,再用文火繼續2分鍾;最後倒入准備好的紅糖即可。
4:水魚湯
水魚湯有促進女性卵泡發育之功效。具體做法:准備水魚(甲魚)1隻、
枸杞10克、山芋肉10克、淮山10克。將甲魚表皮的膜用漲水燙掉,然後宰成小塊,放姜、蔥,和淮山、山芋肉一起
燉40分鍾左右;然後放點豬油,煮好後放鹽、味精即可食用,每次周期只吃一次即可。

7. 白虎歷節風的中葯配方

 【配方】生川烏30克,黑豆(炒熟)100克,全蠍10克,乾地龍、尋骨風各15克,蜈蚣3條,麝香1.5克,白酒以600毫升。
【製法】將川烏、尋骨風切碎,全蠍、地龍、蜈蚣、麝香研為細末,待用。再將黑豆炒香,置容器中,加入白酒,隨後加入余葯,密封,浸泡7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祛風除濕、搜風通絡。
【主治】諸風歷節疼痛及手下側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5~10毫升,日服2~3次。
【附記】筆者家傳秘方。多年使用,確有卓效。本方用於慢性關節炎、腰腿痛、筋骨痛等痹痛證,效果亦佳。.孕婦忌服。
 【配方】松節、桑枝、桑寄生、鉤藤、川續斷、天麻、金毛狗脊各30克,烏梢蛇75克,秦艽、青木香、海風藤、五加皮、菊花各30克,蜈蚣5條,狗腔骨100克,白酒5000毫升。
【製法】將前14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後,過濾去渣,取浸液;另將狗腔骨加水1500毫升,用文火煎至500毫升,入浸液中,混勻,密封,靜置3日後,即可服用。
【功用】祛風散寒、搜風通絡。
【主治】白虎歷節風、走注疼痛,或如蟲行、諸般風氣。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3次。
【附記】本方系筆者根據《醫學心悟》松枝酒去虎骨加狗腔骨、烏梢蛇、蜈蚣而成。
 【配方】尋風藤、三角尖(石上生者佳)、青風藤根、石薛荔各30克,五加皮、生薑各45克,烏葯、石捕葉、蒼術、川續斷、羌活、防風、蘇木、甘草節各15克,骨碎補、當歸、乳香各10克,青木香、北細辛、南木香各7.5克,川牛膝12克,大川烏6克,威靈仙30克,烏梢蛇50克,狗脛骨100克,自酒2500毫升。
【製法】將前24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仍以鍋盛水,將容器置於鍋內,用慢火自辰時煮至午時,取出候冷;另將狗臟骨加水1500毫升,用文火煎至500毫升,兌入容器中,密封、靜置3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祛風祛濕、理氣活血、散寒止痛。
【主治】自虎歷節風及諸般風濕,流注四肢、大腿、鶴膝一切風痰,四肢拘攣、不能坐立、凡是骨節去處,皆盡浮腫、夜痛號哭。
【用法】口服。不拘時,隨意溫服,常令酒氣相續。
【附記】本方系筆者根漉《世醫得效方》攝風酒去虎骨加狗股骨、烏梢蛇而成。夏日隨制隨用。 【配方】楓寄生60克,白酒500毫升。
【製法】將上葯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即可取用。
【功用】追風解攣。
【主治】癱瘓拘急、白虎歷節風積年久治無效、痛不可耐者。
【用法】口服。隨時溫飲,微醉為度。
【附記】引自《民間百病良方》。驗之臨床,確有良效。楓寄生即楓樹上之風木藤、年久結成連珠傀儡者即是。 【配方】車前草(連根)7棵,蔥白(連須)7棵,大棗7枚,白酒500毫升。
【製法】將前3味洗凈,切碎,晾乾,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煮至250毫升,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利水清熱、通陽解毒。
【主治】濕氣腰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25~5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本草綱目》。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配方】徐長卿、金果欖各30克,杜仲15克,黃酒500毫升。
【製法】將前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黃酒,密封,浸泡15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祛風濕、止痹痛。
【主治】風濕腰痛、關節病。
【用法】口服。每次服30~5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陝甘寧青中草葯選》。臨床驗證效佳。 【配方】杜仲15克,破故紙、蒼術、鹿角霜各9克,白酒500毫升。
【製法】將前4味研成粗粉,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溫腎散寒、祛風利濕。
【主治】風濕腰痛、延年腰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30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記】引自《中葯制劑匯編》。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 【配方】核桃仁9克,全蠍2隻,黃酒150毫升。
【製法】將上葯焙黃研末,加黃酒煎沸10分鍾,會渣,待溫,即成。
【功用】補腎壯腰、通利水道。
【主治】腰部困痛、小便淋瀝不禁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75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民間百病良方》,驗之臨床多效。
 【配方】杜仲、五加皮各50克,白酒1000毫升。
【製法】將前2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祛風濕、強筋骨。
【主治】風濕腰痛、風寒濕痹、腰腿酸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目《民間百病良方》。驗之臨床,確有艮效。
 【配方】薏苡仁、杜仲各45克,防風、牛膝、桂心、干生地、獨活各30克,黑豆(炒香)75克,當歸、川芍、丹參、制附子各15克,酸棗仁5克,白酒1800毫升。
【製法】將前13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補肝益腎、祛風除濕、活血通絡。
【主治】腰痛,或連及膝腳疼痛。
【用法】口服。每次飯前溫服10~15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葯酒匯編》。一方去杜仲,余同上。驗之臨床,堅持服用,常收良效。
 【配方】生地黃汁250毫升,羌活60克,獨活30克,五加皮45克,黑豆(炒香)250克,白酒1000毫升。
【製法】將前二活、五加皮搗碎,與黑豆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蓋好;以文火煎沸,再兌入生地汁,煮沸後,待冷,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散風祛濕、養血涼血。
【主治】腰痛強直、難以俯仰。
【用法】口服。不拘時,適量飲服,或每次服30~5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葯酒匯編》。驗之臨床多效。
 【配方】牛蒡子(微炒)75克,茵芋9克,白茯苓250克,牛膝25克,側子(炮裂、去皮臍)、乾薑(炮)各50克,大豆(炒香)200克,川椒50克,大麻子100克,白酒2000毫升。
【製法】將前9味搗碎,入布袋,置瓷瓶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祛濕散寒、止痛除煩。
【主治】風濕氣、著於腰間疼痛、坐卧不安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早、中、晚各服1次。
【附記】引自《葯酒匯編》。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 【配方】杜仲、羌活、制附子、萆解、五加皮、川續斷。防風各40克,制川烏、地骨皮、肉桂、川芎、秦文、石斛、桔梗各30克,炮姜、炙甘草、括簍根各20克,川椒15克,細辛25克,白酒2000毫升。
【製法】將前19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補腎壯陽、強腰止痛。
【主治】腎虛腰痛、風寒腰痛、墜傷腰痛。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溫服10~15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葯酒匯編》。驗之臨床,常收良效。
 【配方】炙杜仲、炮姜、熟地、草解、羌活、川椒、制附子、肉桂、川穹、制烏頭、秦文、細辛、川續斷、括簍根各30克,五加皮、石斛各50克,地骨皮、桔梗(炒)、炙甘草、防風各25克,白酒2000毫升。
【製法】將前20味細斛,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溫腎陽、祛風濕、舒筋壯腰。
【主治】腰部疼痛、沉重、不得俯仰。
【用法】口服。不拘時,每次服10毫升,常令有酒氣相續為妙。
【附記】引自《臨床驗方集》。驗之臨床多效。
 【配方】黃茂、桂心、制附子、山英肉、石捕葉、自茫警各30克,杜仲、草解、防風各45克,牛膝、石搬、肉放蓉各60克,白酒750毫升。
【製法】將前12味切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溫補腎陽、強腰舒筋、祛風利濕。
【主治】腎陽虛損腰痛,或腰膝冷痛、氣怯神疲、陽展、滑精等。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溫服1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葯酒匯編》。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 【配方】珍珠母60克,杜仲50克,紅糖30克,黃酒750毫升。
【製法】將前2味加工使碎,置容器中,加水適量,置文火上煮約30分鍾,取下待冷,加入黃酒和紅糖,攪勻,密封,每日振搖數下,浸泡14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補腎養血、舒筋壯腰。
【主治】腰部酸痛、體倦乏力、虛勞贏瘦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5毫升,日服2~3次。
【附記】筆者經驗方。偏腎陽虛,加肉改蓉50克,改用白酒浸葯。
 【配方】杜仲240克,丹參240克,川穹150克,白酒3000毫升。
【製法】將前3昧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活血化瘀、補腎壯腰。
【主治】血瘀為主,兼有腎虛腰痛,其特點是腰疼而酸,疼痛部位固定,夜間加重,
或有外傷史,者有瘀點等。
【用法】口服。每次溫服10~3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經心錄》。一方腎虛寒加桂心120克,細辛60克,治腰卒然痛。余同上。忌生薑、生菜。
 【配方】蛤蚧(去頭足)1對,人參30克,鹿茸6克,巴戟天、桑嫖峭各20克,肉叢蓉30克,白酒2000毫升。
【製法】將前6味切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振搖1次,浸泡14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補元氣、壯腎陽、益精血、強腰膝。
【主治】腎虛腰痛、腰腿痛、神疲食少、氣短喘促、失眠健忘、心悸征忡、夢遺滑精,下肢乏力,宮寒腹痛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溫服1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臨床驗方集》。本葯酒主治范圍廣,凡腎虛所致的上述各病症,用之皆有良效。 【配方】炮牙皂、肉桂、天雄、生牡蠣、砂仁、吳茱萸、紫苑、款冬花、胡椒、蘇木、川續斷、茯苓、制草烏、紅花、細辛、炙龜板、桑寄生各6克,黨參、厚朴、乾薑、廣木香、龍骨、公丁香、炒遠志、藁本、炒杜仲、法半夏、生地、當歸、白術、黃芪、樟腦、薄荷各12克,生薑、紅棗、白芍、桂校各30一克,石菖蒲9克,枸杞子15克,炙甘草18克,制川烏3克,川穹15克,白酒5000毫升。
【製法】將前42味加工使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日振搖1次,浸泡1個月後,過濾去渣,貯瓶備用。
【功用】補氣血、祛風濕。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主治】凡因體力勞動過度、腰肌勞損、腰脊酸痛;或勞力後四肢酸痛;或勞力時冒雨受寒濕、頭痛如裹、肢體骨節酸痛。亦治風寒咳嗽和風寒濕之邪所引起的慢性關節痛等症。
【用法】口服。成人每晚服15~30毫升,分數十口緩緩欽下。
【附記】引自《百病中醫膏散療法》。驗之臨床,確有良效。脅痛 【配方】佛手120克,五加皮30克,木瓜12克,小山桅,廣陳皮各15克,高良委、砂仁、肉桂各9克,當歸18克,青皮12克,木香、公丁香各6克,白酒10千克,冰糖1500克。
【製法】將前12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用文火加熱30分鍾,過濾去渣,加入冰糖,待溶化後,貯瓶備用。
【功用】疏肝理氣、和牌溫胃。
【主治】肝鬱氣滯、脾胃不和、胸脅滿門心煩、氣逆欲嘔、食慾不振、胃院脹痛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早、中各服1次。
【附記】引自《全國中葯成葯處方集》。驗之臨床,堅持服用,確有良效;孕婦忌服。
 【配方】柴坍6克,制香附30克,當歸15克,赤芍、川紅花各9克,川穹、炙甘草各6克,低度白酒250毫升或黃酒500毫升。
【製法】將前7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後,過濾去渣,即成。或隔水煮沸後,靜置1宿後即可。
【功用】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主治】脅痛,兼治胸脅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黃酒倍量),日服2次。
【附記】筆者經驗方。胸脅痛加積殼9克。
 【配方】高良姜(寒凝者倍量)、制香附(氣滯者信量)各50克,延胡索20克,白酒500毫升。
【製法】將前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散寒、理氣、止痛。
【主治】脅痛、兼治胃脘病。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筆者祖傳秘方。
 【配方】吳榮萸、桃仁各9克,蔥白3根、白酒80毫升。
【製法】將吳萸炒焦,桃仁去皮尖,共研細末,蔥白偎熱,入白酒煎5~10分鍾,去渣,即成。
【功用】溫通血脈。
【主治】肝脾不和、脅肋疼痛難忍等。
【用法】口服。每日1劑,分2次溫服。
【附記】引自《葯酒匯編》。驗之臨床,常收良效。
 【配方】海桐皮、牛膝、五加皮、獨活、防風、杜仲(炒)、機殼各60克,生地黃75克,白術、薏苡仁各30克,白酒1500毫升。
【製法】將前10味細坐,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4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祛風除濕、補腎壯骨。
【主治】濕痹。手足痿軟、筋脈攣急、肢節痛無力、不能行走。
【用法】口服。每次服10毫升,日3夜l服,常令酒氣熏熏,百日步履如故。
【附記】引自《普濟方》。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配方】杜仲50克,仙靈脾20克,獨活、懷牛膝、制附子各25克,白酒1000毫升。
【製法】將前5味搗成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振搖數下,浸泡14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溫補肝腎、強壯筋骨。祛風除濕。
【主治】足膝無力、筋骨疲軟、脘腹冷痛,以及周身骨節疼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葯酒匯編》。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配方】秦艽、牛膝、制附子、桂心、五加皮、天門冬各90克,巴戟天、杜仲、石捕、細辛各60克,獨活150克,薏苡仁30克,白酒2000毫升。
【製法】將前12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祛風除濕、溫補肝腎、強壯筋骨。
【主治】四肢風、手臂不收、髀腳疼弱,或有拘急攣縮、屈指偏枯、痿辟不仁、頑痹者悉主之。
【用法】口服。每次溫服30毫升,漸加至50~60毫升,日3夜1服,常令酒氣相續,勿醉。
【附記】引自≤備急千金要方》。驗之臨床,常收良效。 【配方】枸杞根250克,白酒1000毫升。
【製法】將上葯切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舒筋柔肝。
【主治】腳膝痿弱、體內久積風毒、肩膊胸背疼痛、婦女產後頭暈目眩。
【用法】口服。不拘時,每次溫服15毫升,漸加至20毫升。酒盡後再添酒,味薄即止。
【附記】引自《百病中醫葯酒療法》。驗之臨床,堅持服用,常收良效。
 【配方】為舊100克,雞血藤50克,川紅花5克,白酒豆500毫升。
【製法】將前2味切碎,與紅花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14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活血通絡。
【主治】筋骨瘦弱、疼痛及婦女月經不調。
【用法】口服。每次服15~25萬毫升,日服2次。
【附記】筆者經驗方。
 【配方】黃芪、烏頭、附子、乾薑、秦艽、蜀椒、川穹、獨活、白術、牛膝、肉蓯蓉、細辛、甘草各90克,葛根、當歸、石窟蒲各75克,山茱萸、桂心、鍾乳、柏子仁、天雄、石斛、防風各60克,大黃、石楠各30克,白酒4000毫升。
【製法】將前25味細坐,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0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祛風濕、補肝腎、和血脈、壯筋骨。
【主治】風虛腳疼、瘦弱氣悶、不能收攝。
【用法】口服。每次初服10毫升,不知可漸加至5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備急千金要方》。驗之臨床,堅持服用,效果甚佳。用治痹證,效果亦佳。
 【配方】石菖蒲100克,杜仲30克,牛膝20克,白酒1500毫升。
【製法】將前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通血脈、調榮衛、壯筋骨。
【主治】三十六風十二痹、骨痿。
【用法】口服。每次溫服10~20毫升,日服3次。其葯渣,曬干研細末,每用酒送服3克尤妙。
【附記】筆者祖傳秘方。《本草綱目》治此症用一味菖蒲浸酒服之。後世據此化裁使用,錄供參考:①石菖蒲50克、白酒.500毫升。浸泡7日後即可服用。每服20~30毫升,日服2~3次。余同上。②菖蒲1000克、酒麴適量。將菖蒲入鍋內加水5000毫升煎至3500毫升,出鍋待冷,投酒麴(壓細)入汁內攪勻,入壇內密封,保溫,令發酵,10日後可服用。每服20~30毫升,日服2~3次。亦可視酒量酌飲,余同上.

8. 治宮寒的幾種中葯有丁香,肉桂等還有什麼

治療宮寒有很多種方法,比如用丁香,肉桂泡黃酒可以治療,還有艾葉,茴香,肉桂,炮姜等也是可以的。

9. 有些什麼葯酒請介紹

家庭常用葯酒有:補氣補血酒、壯腰補腎酒、活血化淤酒、法風活絡酒、養身酒等。
1·補氣補血酒 人參20克,黃芪25克,當歸身20克,龍眼肉60克,川芎15克,熟地45克。用50度米酒浸泡一個月。 功能和用法:適用於氣血虛弱,面色蒼白,乏力,或月經稀少色淡,月經遲來等。每次服十毫升,不善於飲酒者可將此酒沖人湯水中飲用,或以此酒燉雞效果亦佳。 禁忌症:感冒發熱、潰瘍病、呼吸道疾病及肝病患者忌服。慢性炎症患者慎用。
2·壯腰補腎酒 巴戟60克,肉蓯蓉45克,川杜仲33克,人參20克,鹿茸片18克,蛤蚧一對,川續斷30克,骨碎補15克,冰糖75克,50度米酒一千克,浸泡一個月。 功能和用法:壯陽健腰補腎,適用於男子腰膝酸軟乏力,陽痿;亦可用於女子性慾淡漠,血低壓,腰酸無力等。每次服十毫升。 禁忌症:感冒發熱、潰瘍病、呼吸道疾病及肝病患者忌服。高血壓患者勿飲。慢性炎症患者慎用。
3·活血化淤酒 田七(即三七)85克(打碎或切片),當歸25克,川續斷33克,蘇木28克,川芎30克,紅花18克,延胡索35克,香附15克,冰糖70克,50度米酒一干克。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活血化淤止痛,適用於跌打損傷舊患,肌肉筋骨疼痛。每次服十毫升。也可外搽患處。 禁忌症:感冒發熱、潰瘍病、呼吸道疾病及肝病患者忌服。高血壓患者勿飲。慢性炎症患者慎用。
4·祛風活絡酒 白花蛇90克,川芎32克,川木瓜20克,羌活、獨活各25克,千年健40克,制川烏18克,奏艽28克,川牛膝45克,半楓荷50克,冰糖100克。50度米酒1.5千克,浸泡一個月。 功能和用法:法風活絡,活血止痛,適用於慢性風濕筋骨疼痛,且疼痛多發生於寒冷潮濕天氣者。每日兩次,每次十毫升,亦可外搽患處。 禁忌症:感冒發熱、潰瘍病、呼吸道疾病及肝病患者忌服。高血壓患者勿飲。慢性炎症患者慎用。此葯酒含川烏,不能多飲。
5·養身酒 枸杞子90克,黃精65克,黃芪32克,當歸身28克;冬蟲夏草38克,龍眼肉60克,人參25克。50度米酒1.5千克,浸泡一個月。 功能:補血益氣,養身益壽,是溫和的健身酒,可使人面色紅潤光澤。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量不宜超過20毫升,老年人以十毫升為佳。 禁忌症:高血壓患者勿飲,慢性炎症患者慎用。
家庭泡酒秘方 用活蠍生產保健酒的方法,其特徵是將清洗後的活蠍用電擊的方法提取其體液和將蠍體粉碎物配以木瓜粉碎物,薏苡粉以及紅花等輔料,用曲酒進行滲漉的工藝進一步提取蠍體內的活性物質,並調配成所需度數的保健酒。本發明 所提供的方法可充分利用蠍體內的有效活性物質,提高蠍子酒的營養保健作用。
權利要求 : 一種用活蠍生產保健酒的方法,包括如下工藝:a.將活蠍清洗吹乾;b.再用電擊蠍體並收集其尾刺所排出的液體;c.將收集的液體進行冷凍;d.將取液後的活蠍汽蒸、烘乾、粉碎;e.將d中的粉碎物和經汽蒸並烘乾的木瓜粉粹物、薏苡粉以及紅花按比例混合拌勻並用曲酒充分濕潤後,裝於滲漉筒中,加入曲酒,用常規方法收集滲漉液;f.將c中的冷凍物在(-2℃-10℃)的環境溫度下加入e中的滲漉液中,攪拌、靜置、過濾、灌裝即可。
冬蟲夏草和淫羊藿合用有益腎補陽,強壯筋骨功效 1)葯酒製法簡單,可家擅自製備用。製法有兩種,即冷浸法和熱浸法,一般家庭制葯酒大多採用冷浸法。其製法如下:①將葯材洗凈、晾於、切碎,以便葯材與酒的接觸面擴大,易使葯物有效成分溶出。②將葯材置入干凈的瓶子等容器中,然後加入15~30倍白酒(65度為佳)中浸泡。③一般浸泡一個月;最短不能少於半個月。④容器一定要密封,置陰涼乾燥處貯存。 (2)服用葯酒時應注意如下幾點。①葯酒只適用於寒性、虛性疾患,且平日有飲酒習慣者,否則只可酌少量飲服。②一般每次服:小酒盅(約15~30毫升),每日2~3次,不可過量服用。③葯酒宜飯前服用。因為飯前胃、腸中內容物較少,葯物能藉助酒的辛散走竄之性迅速為人體吸收,較快發揮作用。④高血壓、肝臟病、心臟病及小兒、孕婦,以及對酒精有過敏的人不宜服用。⑤葯酒久置可有部分沉澱物,系鞣質、粘液質等無效成 分。因此,瓶底帶少量沉積物的葯酒以不飲為妥。
枸杞子是補腎之劑,性味平和,滋陰養血,益睛明目。古代文獻中早已記載枸杞子是一味延緩衰老及治療老年病的葯。因此對老年肝腎虛損者是一味有效補益抗衰老的葯物。現代研究指出,枸杞子對糖尿病、高脂血症、肝功能異常、胃炎等有一定治療作用。另可調節免疫,防治腫瘤;並減輕化學療法引起白血球降低的現象。 枸杞可以泡酒。枸杞子葯用具有扶正固本、生精補髓、滋陰補腎、益氣安神、強身健體、延緩衰老之功效。
一、枸杞泡酒 【配方】枸杞子200克,白酒1kg 【功效】 益氣健胃、補腎強精、消除疲勞。適宜於神疲肢倦、失眠、胃寒、陽痿者。 【製作工藝】 將枸杞子去除腐壞顆粒,冼凈晾乾泡入酒中,密封14天後開始飲用。一日2次,每次口服10毫升,在飲服過程中可向瓶中遞加白酒200毫升。
二、人參枸杞酒 【配方】人參2克 枸杞子35克 熟地10克 冰糖40克 白酒1kg 效用】 人參有廣泛醫療作用,是古今著名強壯抗老葯,加配枸杞子、熟地黃又能補陰血,烏須發,壯腰膝,強視力;用酒浸葯,有效成分溶出更全,且能活血通經;冰糖調味,又能清熱生津,緩酒熱性。用於諸虛勞損之食少、乏力、自汗、眩暈、失眠、腰痛等症頗有較好療效。本方宜於病後體虛及貧血、營養不良、神經衰弱、糖尿病患看使用。無病常飲,亦有強身益壽之功。
【製作工藝】 1.人參烘軟切片,枸杞除去雜質,用紗布袋裝上扎口備用。 2.冰糖放入鍋中,用適量水加熱溶化至沸,煉至色黃時,趁熱用紗布過濾去渣備用。 3.白酒裝入酒壇內,將裝有人參、枸杞布袋放入酒中,加蓋密閉浸泡10~15天,每日攪拌一次,泡至葯味盡淡,用細布濾除沉澱,加入冰糖攪勻,再靜置過濾,澄明即成。 鹿茸山葯酒(經驗方) [配方] 鹿茸15克,山葯60克,白酒1000克。 [製法] 將鹿茸、山葯與白酒共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7天以上便可服用。 [功效] 補腎壯陽 。適用於性慾減退 、陽痿 遺精、早泄;腎陽虛弱的遺尿、久瀉;再生障礙性貧血及其它貧血症。 [服法] 每日3次,每次飲服15~20毫升。 鹿齡集酒《養身長壽保健法》 [配方] 人參、熟地各 15克,海馬、鹿茸各 10克,肉蓯蓉20克,白酒1000克。 [製法] 將人參 、鹿茸研為粗末,再與其它葯物一起用白酒密閉浸泡1個月,即可飲用。 [功效]益氣補血,補腎壯陽。適用於氣虛及腎陽虛出現的腰膝酸軟,性功能衰退,耳鳴,或由於腎陽虛而致的男性不育症。此方能明顯地提高機體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並且對骨髓造血的機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服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飲服10毫升。 [注意]感冒發熱、高血壓等患者忌服。 鹿鞭酒《中國食品》 [配方] 鹿鞭1條,白酒1000克。 [製法] 將鹿鞭洗凈 ,溫水浸潤,去掉內膜,切成細片,裝入干凈的瓦壇內,倒入白酒浸泡,加蓋封嚴,1個月後便可飲服。 [功效] 壯身健體 ,補腎陽,益精血。適用於腎陽不足,精血虧虛,腰膝酸痛,肢體無力,畏寒伯冷,男子痿痙,女子宮冷等症。 [服法] 每日2次,每次2湯匙。 [注意] 陰虛火旺者勿用。 鹿血酒《本草新編》 [配方] 鹿血200克,白酒l000克。 [製法] 鹿血以新鮮最佳 ,按量放在酒壇內,加入白酒,用筷子攪勻,靜置約24小時,然後取上層澄清液,食用時在熱水中加熱至50~60度即可。 [功效] 補虛弱 ,理血脈,散寒邪,止疼痛。適用於陽虛怕冷,貧血,腹痛,腎虛陽痿,虛寒帶下,崩漏等症。 [服法] 每 日2次,每次飲服10~12毫升。 [注意] 陰虛火旺或素有痰熱者不宜用。 鹿茸蟲草酒《河南省秘驗單方集錦》 [配方] 鹿茸10克,冬蟲夏草45克,高粱酒800克。 [製法] 將上葯製成軟片,放入凈瓶中,倒入高梁酒密封。置陰涼處,經常晃動,10天後過濾即可飲用。 [功效] 溫腎助陽 ,補益精血。適用於腎陽虛衰,精血虧損所致的腰膝酸軟無力,畏寒肢冷,男子陽痿不育等症。 [服法] 每日1次,每次飲服20~30毫升。 [注意] 陰虛者禁用。 鹿角膠酒《千金方》 [配方] 鹿角膠80克,白酒800克。 [製法] 將鹿角膠碎成細粒 ,放入小壇內,倒入適量白酒,以淹沒葯物為准,然後文火煮沸,邊煮邊往壇內續添白酒,直至白酒添盡,鹿角膠溶化完後(葯酒約有 500克),取下待降溫後,收入瓶中。 [功效] 溫補精血 。適用於精血不足的腰膝無力 ,兩腿酸軟,腎氣不足的虛勞尿精、滑精,虛寒性咳血,崩中帶下,子宮虛冷及跌仆損傷等症。 [服法] 每日晚臨睡前,空腹溫飲15~20毫升。 [注意] 陰虛火旺及感冒發熱者忌用。 蛤蚧參茸酒(經驗方) [配方] 蛤炒l對,巴戟天、桑螵蛸各20克,人參、肉蓯蓉各30克,鹿茸6克,白酒2000克。 [製法] 將鹿茸切成薄片 ,人參碎成小段,蛤蚧去掉頭足,碎成小塊。其餘 3味葯均粗碎 ,同前葯用細紗布袋盛之,扎緊口。再將酒倒入小壇內,放入葯袋,加蓋密封,置陰涼處,經常搖動數下,經14天後即可開封飲服。 [功效] 補元氣 ,壯腎陽,益精血,強腰膝。適用於元氣虧損,神疲食少,氣短喘促,精神萎靡,失眠健忘,心悸怔仲,夢遺滑精,腰膝寒冷酸痛,下肢軟弱無力,女子宮寒及肚腹冷痛等症。 [服法] 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空腹溫飲10~15毫升。 御龍酒(哈爾濱驗方) [配方] 人參30克,鹿茸20克,龍濱酒500克。 [製法] 將參、茸加工碎,浸泡於龍濱酒內,封嚴。10天後飲用 [功效] 補氣助陽 。適用於神倦疲乏 ,氣短懶言 ,食慾不振,畏寒怕冷,腰酸腿軟,健忘,失眠等虛損之症。 [服法] 每日2~3次,每次飲服20毫升。亦可作佐餐飲用。 蠶蛾公補酒 原料:肉蓯蓉、雄蠶蛾、淫羊藿、菟絲子、當歸、熟地、枸杞子、補骨脂、白酒。 功效:補腎壯陽,補血健身。適用於腎陽不足,畏寒肢冷,陽痿遺精,腰膝酸痛,頭暈乏力,面色萎黃。 服法:日服2次,每次10-30毫升,溫服。 蛤蚧大補酒 原料:肉蓯蓉,鎖陽,蛤蚧,鹿茸,黨參,北芪,當歸,川芎,龍眼肉,黃精,淮山葯,黑棗,白酒等。 功效:補中益氣,益腎壯陽,養血悅顏。對虛勞喘咳,陽痿早泄,膝軟肢冷,小便頻數,體虛神衰有良效。 服法:早、午、晚均可酌量飲用,四季咸宜。 三寶液 原料:肉蓯蓉、鎖陽、蛤蚧、蠶蛾、人參、鹿茸、枸杞子、淫羊藿、白酒。 功效:補氣壯陽。適用於體質虛弱,腎陽不足,畏寒肢冷,陽痿遺精。 服法:日服2次,每次10-30毫升,溫服 狀元補身酒 原料:肉蓯蓉、生地黃、山葯、菟絲子、狗腎、枸杞子、女貞子、續斷、白芍、山萸肉、酒。 功效:補腎助陽。適用於腎陽不足,腎精虧損,陽痿遺精,早泄,腰膝酸軟,婦女白帶,月經量少等症。 服法:日服2次,每次10-30毫升,溫服。 長春補酒 原料:肉蓯蓉,淫羊藿,補骨脂,公丁香,花椒,杜仲,白芍,牛膝,當歸,紅花,生地,熟地,枸杞子,白術,砂仁,黨參,茯苓,甘草,木香,菊花,地骨皮,五加皮,蒼術,豆蔻,酒等。 功效:溫腎壯陽,養血益精,溫運脾胃。主要用於治療腰膝酸軟,陽痿早泄,關節冷痛,風濕痹或胃脘冷痛,失眠健忘等症。 服法:每日2次,每次15-20毫升,空腹服用。 注意:陰虛火旺者忌服。 生龍活虎酒 原料:肉蓯蓉,人參,鹿茸,陽起石,附片,五味子,韭菜子,菟絲子,當歸,杜仲,覆盆子,黃芪,枸杞子,淫羊藿,熟地,酒。 功效:大補氣血,壯陽益火,補腎固精。可用於治療氣血大衰,腎陽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軟,四肢冰涼,大便溏泄,小便不利或失禁,陽痿、精冷,以及未老先衰,身乏倦卧,畏寒肢冷,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症。 服法:每日2-3次,每次10-15毫升。
注意:忌寒冷,節制性慾,注意勞逸結合。
希望能幫助到樓主,祝健康快樂!

10. 請問山西特產是什麼

山西陳醋,全國聞名,追溯歷史,釀醋至遲在春秋時已開始,經歷代的改進發展,到了清代,釀醋工藝精益求精,形成了聞名全國的山西陳醋和太原特醋。它以高粱為原料,特曲發酵,經夏曬東冰,一年時間,醋的濃度、香度提高,才成為陳醋。山西陳醋以清徐產品最有名。太原特醋以溢源慶醋坊最為有名。開始只是一個磨麵坊的副業,到1921年才以釀醋為主,所生產的醋,甜、棉、酸、香、濃。太原生產的醋不僅本省人民喜愛,而且行銷全國。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清徐葡萄 產於太原清徐縣境內,這里是國內著名的葡萄產區之一,素有「葡萄之鄉」的美稱。清徐葡萄已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葡萄產地主要分布在縣城西北一帶的山區。這里生產的葡萄品質優良、味美香甜、色澤鮮艷、含糖量高。唐朝詩人劉禹錫來並州曾寫有葡萄歌,贊美清徐葡萄。葡萄產地的土質、陽光、氣候、水源都適宜葡萄的生長。經過多年的積累,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栽培管理技術,養植經驗。清徐葡萄現有五十多個品種,最著名的優質品種為白瓶兒、黑雞心、紫龍眼三種,其中白瓶兒葡萄為最好,每粒約七、八分,直徑達三、四分。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葡萄酒: 太原葡萄酒在唐朝時已經很有名氣,是給皇帝的貢品。宋朝大文學家、歷史學家司馬光,在他的詩句中就有「山寒太行曉,水碧晉祠春,齋釀葡萄熟,飛觴不厭頻。」盛贊太原葡萄酒的醇香。太原葡萄酒來自清徐,這里歷史上就以盛產葡萄酒聞名,主要產地在西山邊山、馬峪、高白、城關等鄉。長期以來,太原葡萄酒以古傳統獨特方法釀制,質量上乘,長勝不衰。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汾酒: 汾酒是山西省杏花村汾酒廠生產的白酒。始釀於南北朝時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汾酒「入口綿,落口甜,酒後有餘香」,以色、味、香三絕著稱,是我國八大名酒之一。汾酒曾在1916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一等優勝金質獎。新中國成立後,多次獲得國務院頒發的金質獎。已行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竹葉青酒: 杏花村汾酒廠產,是汾酒的再製品,釀造歷史悠久。竹葉青以汾酒做原料,配以陳皮、砂仁、當歸、零陵香、公丁香、廣木香、紫檀香等十餘種中葯材和經蛋青、竹葉、冰糖浸泡而成,酒精含量為45度。酒色青綠,晶瑩透明。經科學鑒定,具有和胃、消食、除煩的功效,對心臟病、高血壓、冠心病、關節炎都有一定的療效。純正香美的汾酒、竹葉青酒,都要經過5道關口、27條防線和120道工序反復檢驗合格才能包裝上市。因此,也可見酒之品質。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五台山硯 簡稱「台硯」。因取石料於文山,亦名文山石硯。五台山硯石料分黑、綠、紅、紫四種。黑如漆、綠如葉、紅如丹、紫如肝、顏色純凈美觀。石硯生產始於明代,有段硯、鳳硯、崞硯之別。台硯石紋猶如五台山的松枝柏葉,遒勁疏朗,剛中有柔;質地細膩不滑,叩之無聲,性涼如冰;用之發黑快,水墨交融,濃淡相宜,汗不易干,揮毫益黑,得心應手,向為文人學士書家所傾愛。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龜齡集 開始叫「老君益壽散」,到了明代中葉,方土及一些著名醫學家,將此處方加以增刪,改名為「龜齡集」,獻給正在普天下廣集長生不老葯的嘉靖皇帝。嘉靖服用後,果然身輕體健,並在50歲後又連生三子,從此,龜齡集被列為「御用聖葯」。當年監制「龜齡集」的醫葯總管是山西太穀人。他偷偷將處方帶回家,自家開煉服用,並作為珍貴的禮品饋贈親友。後來,此葯方輾轉傳入山西中葯廠的前身「廣盛葯店」,於是,便成了太谷縣的獨特方劑。「龜齡集」具有促進新陳代謝,加強血液循環,增進肌體免疫和心肌收縮力的功能。主要用於強身,健腦、益髓、行陽、滋腎、補氣、增進食慾,調整神經,調節內分泌,消除心肌疲勞等。 大同篇——涮羊肉吃涼粉 帶陽高杏脯 五一黃金周即將到來,古城大同張燈結綵、盛裝迎賓。在你游覽雲岡石窟、恆山、懸空寺、九龍壁等名勝古跡的同時,千萬要品嘗一下這座歷史名城的美食佳餚。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涮羊肉: 大同涮羊肉因其味香、肉嫩、質鮮而聞名全國。食用時,用筷子將切好的羊肉卷往燒開的火鍋里一涮,撈出後再蘸芝麻醬、辣椒油、香油、味精、香菜海米、韭菜花等作料,香嫩可口。吃涮羊肉,秋、冬季最佳。如你能用大同銅火鍋涮新榮的羊肉,那你就吃到最地道的大同涮羊肉了。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渾源涼粉: 渾源涼粉以山美水美人美聞名於天下,而很多人了解渾源卻是從一碗普通的涼粉開始的。吃過渾源涼粉的人都忘不了它那獨特的味道。渾源涼粉用土豆澱粉加工製作,這是其筋道的根源。渾源涼粉的香更香在它的配料上,在渾源的每一個涼粉攤,你都會看到那裡除了碗坨狀的涼粉外,還有十幾個小盆,那裡放著各種各樣的調料,主要的有醋、蒜水、蔥花、黃瓜、香菜,而使渾源涼粉之所以稱為渾源涼粉的就是其特有的蓮花豆、豆腐乾和辣椒油。蓮花豆香酥可口,豆腐乾嚼得過癮,而辣椒油則口感香辣,不同於其他辣椒的干辣。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油炸糕: 大同炸糕個小,皮薄,花樣多,里香外脆,膾炙人口。是大同逢年過節、婚嫁喜慶、喬遷新居時的必備食品。 玩好吃好了,走的時候,不要忘了帶上陽高的京杏脯。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忻州篇——吃定襄蒸肉 帶五台台蘑 來到忻州,可以到風景秀麗的蘆芽山自然保護區體會一下騎馬放牧的草原風情,可以到奇村溫泉洗一個溫泉澡全身放鬆一下,然後到佛教勝地五台山求簽保佑全家平安。 到了忻州一定要品嘗的是定襄蒸肉。定襄蒸肉以精瘦豬肉為主,輔以精製澱粉、精煉植物油及各種調味品,採取特殊方法精製而成的定襄蒸肉具有肉香撲鼻,口感綿潤、回味無窮、多食不膩等特點。經常食用,既可補充體內必要之多種營養成分,又可克服肉類食品高脂肪、高膽固醇等不足,是家用、宴席、旅餐之理想菜餚,同時也可做訪親探友之饋贈禮品。到了五台山,別忘了買點當地的台蘑,台蘑燉小雞,那是滿室飄香。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呂梁篇——吃三交火燒 帶汾陽核桃 呂梁好玩的地方有北武當山、玄中寺、卦山、龐泉溝。呂梁好吃好喝的有汾酒,汾陽的核桃、石樓熏棗以及柳林的木棗。 汾陽的核桃:個大、皮薄、仁飽滿。手抓兩個,一捏就破。長期食用,具有補氣益血、潤燥化痰、溫腸潤肺、治虛寒、氣喘、咳嗽等功效。 石樓熏棗:乾燥,果皮紫黑有光澤,皺紋細而均勻,果肉精有彈性,捏之不變形,不脫皮,味甘甜,有韌性,棗香味濃,無焦糊和酒酸異味。 柳林木棗:柳林木棗核小、肉厚、糖分大、耐儲藏、適運輸。新鮮時甜中含酸,脆而可口,曬干後潤如油,糖絲長亮,營養價值豐富。具有健脾、安神、補氣、補腎等葯性作用。 而柳林的碗禿、臨縣的鋤餅、三交的火燒是你一定要品嘗的當地特色小吃。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晉中篇——吃盤牛肉 帶箱紅棗 近年來,晉商大院可謂聲名遠播,從太原一路下去,榆次常家莊園、太谷三多堂、祁縣喬家大院、平遙古城、靈石王家大院、平遙都以豐厚的人文底蘊吸引著八方來客。其實晉中這片人傑地靈的土地上,閃耀著魅力的不僅僅是這些宏偉的大院,還有民間的眾多風味美食。 到了各地,當地的面是一定要吃一碗的,麵食雖然不稀罕,但味道卻略有差異,主要是澆頭的做法各有濃淡。到了榆次,如果有時間不妨去去後溝,那是中國古村落典範,村子的自然地貌非常古樸,農民家裡自做的粗茶淡飯也非常可口。 到榆次、太谷,涼攔灌腸可得嘗嘗,比起太原灌腸的粘牙,那裡的灌腸更顯爽利,簡單的蒜醋恰到好處地襯托著蕎麥面的清香,如果站在街頭小攤前拿根小棍扎著吃,那風味更是獨到。這種享受到了平遙就該換一碗「碗禿子」了,搭一輛人力三輪車到明清一條街,尋一家干凈的小吃店,切一盤正宗的平遙牛肉,再讓老闆娘攔一盤碗禿子,那種慢悠悠的韻昧會很舒服地減輕你旅途的勞累。 肉不單平遙的好,在太谷要一盤「小常驢肉」,到祁縣要一盤「賈令熏肉」,其味道也是非常不一般。另外,如果想帶點土特產,在平遙別忘了當地的長山葯所做成的系列產品,也是營養豐富的好東西;在祁縣,別忘下帶幾瓶小磨香油;在太谷,這季節不妨帶點小白鄉、范村鎮一帶的壺瓶棗,又脆又甜,今年秋季雨水少,棗的收成不錯,帶回家吃不了還可以自製酒棗。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臨汾篇——吃曲沃羊湯 帶連村粉條 臨汾地方由於自古崇文尚武,所以處處皆古。大的有堯廟、大槐樹、丁村民居博物館、廣勝寺、壺口等,小的諸如霍州衙、新田遺址、重耳藏身處等。並且臨汾的地理特徵是有大片的平原,適宜農作物生長,小吃也是種類繁多,所以在臨汾地區游覽的時候,不用著急,最好的方式是邊走邊吃邊看。 在大槐樹祭祖罷了,應該在大門口招呼上一碗涼粉,當地謂之「粉魚」,狀若蝌蚪,澆上各種作料,既可以充飢又能解渴,價格一元左右。看完廣勝寺,就可以在附近找一家面館吃當地正宗的「河撈」面,碗大實惠,價格兩三元就好。繼續往南走,堯都尋訪堯之遺風,追溯堯天舜日,並且有兩元左右的堯王卷餅可吃,不亦樂乎。或是新田遺址,或是重耳藏身之處,隨地可見曲沃羊湯的招牌,燒完羊頭,剔肉,加上骨架,加上綿羊尾巴,熬出濃濃一鍋,奶白色的,水和油早已經摻雜一體,撒上青翠的蔥花,潑入紅澄澄的辣椒,入口厚重穩妥,味道雋永難忘,不來一碗嗎?價格大約是三元一碗,但一定要就麻花、餅子吃。 可以帶回來饋贈親友的,首先不要錯過永和的紅棗,中秋新棗剛落,個大皮薄肉厚核小,甜絲絲的盪漾一嘴,怎不是一份大禮。再者就是吉縣的核桃,如果家中喜歡開爐灶,一定不要忘記去襄汾捎上幾箱連村的火鍋粉,細、滑,有韌勁。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晉城篇——吃「十大碗」 帶「沁州黃」 來晉城旅遊過的遊客都有這樣的感覺,這里不僅是一個美麗、古老、時尚之城,有歷山風景區、蟒河風景區,而且還是一個能夠讓遊客滿足品嘗獨特風味小吃的地方。 木耳圪貝:木耳圪貝是晉城有上百年歷史的地方名吃,是「十大碗」宴席中的頭道菜,因製法特殊在當地廣為流傳。其色澤潔白清亮,柔軟利口,湯味清香。 燒豬肝:燒豬肝是陽城的地方名吃。以鮮豬肝加作料,用花油包卷,經煎、蒸、炸等工序達焦黃酥軟即成。其特點是外焦里脆,味美適口,佐酒佳餚,熱食不膩。 燒三鮮:沁水縣名菜。三鮮為猴頭、木耳、黃花菜,皆是沁水境內特產。經名廚精細加工,配以作料,勾兌成湯,即保留了其特有的營養價值,又使味道更加鮮美。 綠豆丸子 主料綠豆面,配料花生、豆芽、調料,上油鍋炸成丸子,放入調好味的熱湯里泡開。特點是美味可口,營養豐富,有清熱降暑功能。走的時候可以給家裡帶上些當地特有的農特產「沁州黃」小米,平順花椒。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運城篇——吃牛肉餃子 帶蘆筍煮餅 遊客來到運城後,除了欣賞千年古剎普救寺、被譽為中國四大歷史名樓之一的鸛鵲樓、風景宜人的五老峰、黃河大鐵牛、關帝廟、永樂宮等風景之外,還可品嘗到馳名天下的永濟名吃——牛肉水餃,輕輕咬開薄薄的餃子皮,鮮嫩的牛肉嬌艷欲滴,撲鼻而來的蔥花香味,吃一口還可喝一口清淡的餃子湯,香而不膩、回味無窮。並且價格也不貴,每公斤水餃還只有12元錢。 除了餃子之外,來運城還要品嘗當地的蔥花餅、羊肉泡饃、豆腐腦等美味小吃。在五老峰風景區遊玩時,還要記著去虞鄉購買當地的特產——蘆筍,那可是遠銷荷蘭等國家的。另外,聞喜的煮餅、萬榮的桔蜜柿餅、稷山的板棗都是可以帶回去饋贈親友的特色禮品。 太原風味小吃 孟封餅:孟封餅是清徐縣孟封村獨特的傳統名食,以香、酥、軟、甜、涼的特點久負盛名。凡品嘗過它的人,無不稱其為餅中佳品。孟封餅創制於清光緒十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六味齋醬肉:是太原市的名食,素以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酥爛鮮香、味美可口而著稱省內外。1982年,六味齋的醬肘花被商業部評為優質產品。 羊(牛)肉蒸餃:是太原的著名風味小吃。認一力餃子店的蒸餃皮薄、味香,佐以老陳醋,味道絕佳。可謂「肥而不膩餡成丸,一家蒸餃萬家贊」。 羊雜割:是山西著名的傳統風味小吃,歷史悠久。這種小吃物美價廉、營養豐富,頗受歡迎,尤為冬令美食。位於柳北的「郝剛剛羊雜割」較為知名。 清真什錦細點:始於清光緒二十年,選料精細,配料嚴格,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全套點心由夾糖糕、桃酥、燙麵包餡、起皮包餡四大類組成。規格整齊,甜而不膩,新穎美觀。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忻州風味小吃 定襄蒸肉:豬肉、土豆煮熟切碎,再加粉面、調味佐料攪拌混合,放入碗里再蒸。食用時加熱切成塊,味香迷仙。 原平鍋魁:原平鍋魁因在歷史上「奪當地爐食之魁」而得名,其狀若塊,約三寸長,寸許寬,卷邊滾圓。不包餡的稱空心鍋魁,包餡的另有名稱。應市的多是甜餡鍋魁,最上乘的是玫澄鍋魁。鍋魁餅面呈黃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點,加之包餡的不同,又各具風味,使人久食不厭。原平鍋魁供不應求,除暢銷本省外,還直達京、津,北上內蒙,南下四川等地。 五寨豬黑肉燉粉:取熟豬肉,加土豆、粉條、豆腐和調味佐料,在高壓鍋里燉足夠長時間,直到肉和土豆燉爛為止,老幼皆宜食用。 保德碗托:保德縣盛產蕎麥,所制蕎面碗托,觀之晶瑩光亮,粉白微青,質地精細、柔軟、光滑、細嫩,清香利口,風味獨特,為忻州地區風味小吃之上品。 砍三刀:砍三刀又名油布袋,色呈金黃,綿甜利口,是五台山人春節期間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年年關,家家製作,戶戶蒸食,代代相傳,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五台勞動人民生活貧困,常年以玉米為主食。為了改變這種單調乏味的飲食,五台人便創制了一種粗糧細制的食品。炸制時,為使麻油滲入其中,要在上面砍三刀,故稱「砍三刀」。又因其吃起來油香四溢,故又稱「油布袋」。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臨汾風味小吃 燒麥:是晉南地區傳統名食,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早在乾隆三年,浮山縣北井裡村王氏就在北京前門外的鮮魚口開了個浮山燒麥館,並製作炸三角和各種名菜。某年除夕之夜,乾隆從通州私訪歸來,到浮山燒麥館吃燒麥。這里的燒麥餡軟而噴香、油而不膩,潔白晶瑩,如玉石榴一般。乾隆食後贊不絕口,回宮後親筆寫了「都一處」三個大字,命人製成牌匾送往浮山燒麥館。從此燒麥館名聲大振,身價倍增。 太後御膳泡泡糕:山西省侯馬市古稱新田,是春秋晚期晉國的都城。這里的新田飯店有位屈志明師傅,他製作的「太後御膳泡泡糕」晶瑩透亮、酥脆香甜。因慈禧太後喜歡享用,這種糕又恰似盛開的泡泡花,故此得名。「太後御膳泡泡糕」遠看呈蘑菇狀,如晚霞放彩;近看似綻絲吐絮,如金菊斗妍。其遍體金黃,酥脆香甜,可滋補強身。 油炸饊子:饊子,是洪洞縣獨有的一種油炸食品。據《洪洞縣志》載:每年農歷二月二,洪洞、趙城兩縣要在廣勝寺進行祭水廟會。逢此日,廣勝寺人山人海,兩縣縣令及地方紳士都來參加。但見廟會中有敲鑼打鼓的,有放「三眼沖」的,還有賣油糕、豆腐菜、羊雜燴等各種風味小吃的。在這眾多的攤點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兩縣來的烹飪高手,在此架起油鍋炸饊子。這既是一場技術表演比賽,又是祭水前的必要准備。待炸出的饊子在大方桌上堆成了「山」,人們便開始祭水。祭水由「水神廟」的高僧主持,主要內容是向蓮花池投饊子。洪洞縣參加祭水炸饊子的最後一位師傅為梁二爺(已去世),現在炸饊子的傳人為楊永祥。 羊雜燴:洪洞的羊雜燴創制於元代,到了清朝,因其灶具、烹制獨特,已與平遙牛肉、聞喜煮餅齊名。其特點是原汁原湯,必須用沙鍋燴制。調味品只加鹽、辣椒油(用羊油炸制)、蔥白,花椒、味精、大料等調味品一概不用。據傳是保留了蒙古人民吃羊肉的習俗。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運城風味小吃 豆沙糕:豆沙糕創制於清末,由豌豆、梔子、柿餅製成。相傳當年太平天國義軍攻克河南濟源後,招募當地青壯年入伍,率兵北上攻佔了晉城、長治等地,繼續向晉南挺進。部隊駐扎曲沃時,一些濟源籍傷殘士兵看到曲沃地肥景美,市井繁榮,便不思故鄉,留居曲沃,為謀生而經營起豆沙糕生意。到了民國年間,豆沙糕攤比比皆是,成為獨具風味的地方小吃。他們還編了口頭禪:「來到曲沃縣,住在大東關,抄弄一副擔,賺點豆沙錢。」經營豆沙糕既不佔地盤,又不需開門鋪,原料易取,薄利多銷。 稷山麻花:稷山麻花是運城的傳統風味小吃。據傳,麻花原是宮廷食品,傳至民間時成為兩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狀,現在洪洞一帶還可見到這種食品。清乾隆年間,翟店鎮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帶回家鄉運城,製作出售,食者甚多。後來,這位商人不斷改進製作技術,將麻花由兩股改成三股,然後炸制,呈金黃色細絲花紋狀。目前,稷山麻花已進入北京、深圳、黑龍江等10多個省市銷售,頗受歡迎。 解州羊肉泡饃:解州關帝廟聞名全國,解州的四大名吃——羊肉泡饃、黍面油糕、炒麵油茶、豬油蔥花扯麵也名揚四方。而這四大名吃中,又以羊肉泡饃最為著名。解州羊肉泡饃選料上乘,佐料齊全,工藝獨特精細,湯汁新鮮,味美可口,因它「看著美、吃著香」,受到四方客人的稱贊。有詩雲:「原湯優汁味鮮美,去寒暖胃添精神;夏天吃了防胃寒,冬天吃了暖全身。」據說,當年慈禧太後西去長安,聽說解州羊肉泡饃很有名氣,就派專使到解州為其取之。 晉南醪糟:晉南醪糟聞名遐邇,最早出現在小吃攤上,距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每年農歷三月十八廟會,來此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人山人海,解渴生津的醪糟便應運而生。醪糟之所以有名,是由於它使用的霍泉水和此水灌溉生長的糯米,還因為有獨特的灶具與奇特的釀制方法。烹制醪糟,需先製作一個特別的風匣爐,狀如打鐵爐,爐口直徑26厘米左右。通爐膛前方,焊接一節長約33厘米、前細後粗直徑3.3厘米的鐵皮煙管,另外還需一個大的黃銅瓢。用獨特的原料和灶具烹制的洪洞醪糟,色純味正,清香悠長。經過百餘年的發展,醪糟已有藕粉醪糟、清湯醪糟、蛋花醪糟、桂圓醪糟、三仙醪糟等十餘個品種,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大眾化羹湯。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大同風味小吃 莜麵栲栳栳:用莜麥面蒸制而成,配之羊肉臊子,加上各種佐料,在西街和九龍街上的九龍飯店、雲中飯店、水餃鍋貼館等都會使您一飽口福。 應州牛腰:雁門關外的應縣城內,不僅有一座馳名中外的應州木塔,而且還有一種名叫牛腰的傳統食品,頗負盛名。應縣在唐五代以後一度成為北方的經濟、軍事重鎮,遼金時期屬西京道,經濟十分繁榮。後幾經戰亂,逐年荒涼凋敝。但到清代中期,這里經濟又有了起色,當時應縣是北方省區佛教徒到佛教聖地五台山朝聖的必經之地,且過往遊客、商人甚多。起初當地有麻花、黃糕、面餅幾樣食品,飯館生意十分清淡。當時應縣城內有個叫於義的飯店掌櫃,因生意不景氣,非常著急。一天他做面餅時,由於心不在焉,不慎把半碗糖稀碰翻在面案上,他急中生智,忙把白面和糖稀和起來做成面團,但和起來無法蒸、也不好烤,他便試著捏成小餅放入炸麻花的油鍋里炸制,撈出一吃,味道甜潤,越嚼越香,而且顏色很像煮熟的牛腰。於是他試著又做成牛腰形狀,端給客人們品嘗,立刻受到人們的好評。從此於義就專門做起了這種食品,他的飯鋪也就因此興旺起來,其技藝也代代相傳至今。 代州面麻片:歷史悠久,以片薄、質脆、香甜可口著稱,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代州城有名的商號「聚星瑞」、「興盛齋」、「富成齋」、「天興昌」、「巨盛齋」、「福盛魁」等主營面麻片,享譽山西。

熱點內容
扇形梅花國畫 發布:2025-10-12 13:21:51 瀏覽:641
來看櫻花咯 發布:2025-10-12 13:15:44 瀏覽:725
避雨海棠 發布:2025-10-12 13:12:52 瀏覽:168
茶花琴詩詞 發布:2025-10-12 12:56:18 瀏覽:465
揚州哪裡有學插花的 發布:2025-10-12 12:22:45 瀏覽:391
蘭花直播中 發布:2025-10-12 12:05:23 瀏覽:526
6月丁香花綜合 發布:2025-10-12 11:50:15 瀏覽:554
丁香風信子 發布:2025-10-12 11:48:26 瀏覽:102
櫻花古遵義 發布:2025-10-12 11:40:57 瀏覽:539
梅花來了 發布:2025-10-12 11:39:28 瀏覽: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