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愁什麼
A. 丁香看上去不愁,但為什麼卻是愁的代表
丁香是愛情之花,還因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
古時候,有個年輕英俊的書生赴京趕考,天色已晚,投宿在路邊一家小店。店家父女二人,待人熱情周到,書生十分感激,留店多住了兩日。店主女兒看書生人品端正、知書達理,便心生愛慕之情;書生見姑娘容貌秀麗,又聰明能幹,也十分喜歡。二人月下盟誓,拜過天地,兩心相傾。接著,姑娘想考考書生,提出要和書生對對子。書生應諾,稍加思索,便出了上聯:「氷冷酒,一點,二點,三點。」
姑娘略想片刻,正要開口說出下聯,店主突然來到,見兩人私定終身,氣憤之極,責罵女兒敗壞門風,有辱祖宗。姑娘哭訴兩人真心相愛,求老父成全,但店主執意不肯。姑娘性情剛烈,當即氣絕身亡。店主後悔莫及,只得遵照女兒臨終所囑,將女兒安葬在後山坡上。書生悲痛欲絕,再也無法求取功名,遂留在店中陪伴老丈人,翁婿二人在悲傷中度日。
不久,後山坡姑娘的墳頭上,竟然長滿了鬱郁蔥蔥的丁香樹,繁花似錦,芬芳四溢。書生驚訝不已,每日上山看丁香,就像見到了姑娘一樣。一日,書生見有一白發老翁經過,便拉住老翁,敘說自己與姑娘的堅貞愛情和姑娘臨死前尚未對出的對聯一事。 自發老翁聽了書生的話, 回身看了看墳上盛開的丁香花,對書生說:「姑娘的對子答出來了。」書生急忙上前問道:「老伯何以知道姑娘答的下聯?」老翁捋捋鬍子,指著墳上的丁香花說:「這就是下聯的對子」。書生仍不解,老翁接著說:
「氷冷酒,一點,兩點,三點;
丁香花,百頭,千頭,寓頭。」
你的上聯「氷冷酒」,三字的偏旁依次是,「氷」為一點水,「冷」為二點水,
「酒」為三點水。姑娘變成的「丁香花」,三字的字首依次是,「丁」為百字頭,「香」為千字頭,「花」為萬字頭。前後對應,巧奪天工。書生聽罷,連忙施禮拜謝:「多謝老伯指點,學生終生不忘。」老翁說:「難得姑娘對你一片痴情,千金也難買,現在她的心願已化作美麗的丁香花,你要好生相待,讓它世世代代繁花似錦,香飄萬里。」話音剛落,老翁就無影無蹤了。從此,書生每日挑水澆花,從不間斷。丁香花開得更茂盛、更美麗了。
後人為了懷念這個純情善良的姑娘,敬重她對愛情堅貞不屈的高尚情操,從此便把丁香花視為愛情之花,而且把這幅「聯姻對」叫作「生死對」,視為絕句,一直流傳至今。
又是一年丁香盛開的季節,看著那星星點點的花朵,總有
一絲莫名的傷感,正如歌中唱的那樣多麼猶豫的花,多愁
喜歡丁香花的顏色
所以它也代表了憂傷 丁香是古典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她象徵的是淡雅、美麗、憂愁。詩人們總是喜歡用丁香來描寫女子的憂與愁。李商隱的七言律詩《代贈》中,「芭蕉不展丁香結」用丁香的花蕾來象徵詩中女子的愁心。的確,素白、淡紫的丁香花蕾不正像女子的心情、怨愁、神秘、純潔,而不易被人看透。再說南唐的《浣溪紗》吧!「丁香空結雨中愁」則是用雨中丁香更形象的描繪那女子心中的愁,女子的情人遠游,杳無音訊,每日與女子相伴的就只是那雨中的丁香和她自己心中的寂寞。總而言之,在古典詩詞中,出於各種原因的,就算手法不同也罷,丁香與愁是結下了不解之緣
B. 我國古代文學中,丁香又卻是「愁品」,是愁緒的象徵,請舉出三句古典詩詞為例
1.毛文錫《更漏子》
春夜闌,春恨切,花外子規啼月。人不見,夢難憑,紅紗一點燈。
偏怨別,是芳節,庭下丁香千結。宵霧散,曉霞暉,梁間雙燕飛。
2、一斛珠·香口 李煜
晚妝初過,
沉檀輕注些兒個。
向人微露丁香顆,
一曲清歌,
暫引櫻桃破。
羅袖□殘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
綉床斜憑嬌無那,
爛嚼紅絨,
笑向檀郎唾。
3.河傳 李珣
去去!何處?迢迢巴楚,山水相連。朝雲暮雨,依舊十二峰前,猿聲到客船。
愁腸豈異丁香結?因離別,故國音書絕。想佳人花下,對明月春風,恨應同。
4.攤破浣溪沙 李清照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太鮮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丁香花)
作者:韋驤
冷艷幽香奇絕。粉金裁雪。無端又欲恨春風,恨不解、千千結。 曲檻小
池清切。倚煙籠月。佳人纖手傍柔條,似不忍、輕攀折。
〖丁香〗
作者:陸龜蒙
江上悠悠人不問,十年雲外醉中身。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
(秋日丁香)
作者:王炎
一番飛次春風巧,細看工夫。點綴紅酥。此際多應別處無。 玉人不與花
為主,辜負芳菲。香透簾幃。誰向釵頭插一枝。
(素香丁香)
落木蕭蕭,琉璃葉下瓊葩吐。素香柔樹。雅稱幽人趣。 無意爭先,梅蕊
休相妒。含春雨。結愁千緒。似憶江南主。
〖江頭四詠·丁香〗
作者:杜甫
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墊。細葉帶浮毛,疏花披素艷。
深栽小齋後,庶近幽人占。晚墮蘭麝中,休懷粉身念。
竹葉豈能消積恨,丁香空解結同心。(〖悼亡姬〗作者:韋庄)
丁香枝上千千結。怨惹相思切。((雙蓮)作者:趙長卿)
連呼紫雲伴醉,小丁香、才吐微紅。還解語,待攜歸、行雨夢中。((友人以梅、蘭、瑞香、水仙供客,曰四香,分韻得風字)作者:吳文英)
切須更把,丁香珍重,待我重期。(作者:趙長卿)
要識愁腸,但看丁香樹,漸結盡春梢。(作者:柳永)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春情) 作者:吳文英)
偏怨別,是芳節,庭下丁香千結。(〖更漏子〗作者:毛文錫)
紫陌朱輪去似流。丁香初結小銀鉤。((車中)作者:無名氏)
丁香樹,含花到死,肯共野蒿開。(《滿庭芳》瓊奴)
丁香不解芭蕉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河傳 李珣
去去!何處?迢迢巴楚,山水相連。朝雲暮雨,依舊十二峰前,猿聲到客船。
愁腸豈異丁香結?因離別,故國音書絕。想佳人花下,對明月春風,恨應同。
攤破浣溪沙 李清照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太鮮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江頭四詠·丁香 杜甫
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墊。
細葉帶浮毛,疏花披素艷。
深栽小齋後,庶近幽人占。
晚墮蘭麝中,休懷粉身念。
C. 請問為什麼丁香花是愁苦的象徵是哪個詩人先用這個意象的
丁香花象徵美麗、高潔,而丁香花多是紫色,又開在多雨的春季,雨中的丁香花就如含淚的少女,所以多稱為是幽怨之花。 南唐李璟更是先把丁香結和雨中愁悵朕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在誰是主?思悠悠閑!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戴望舒在《雨巷》里也用到: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默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D. 丁香愁 作文
丁
香
愁
——讀《雨巷》有感
手卷珍珠上玉鉤,依然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題記
悠長寂寥的雨巷,頹圮的籬牆。冷冷的哀怨的蒙蒙細雨,安靜的下著。青年獨自彷徨在雨巷,等待一位姣好的姑娘,她是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撐著油紙傘,步履輕盈,默默彳亍著。擦肩而過的一瞬,飄散了她帶著憂愁的芬芳,看清了她太息一般的眼光。她夢一般飄過,漸漸離去,雨中曼延開來的淡紫色,漸漸消散……這姑娘顯然受到命運的打擊,令她惆悵,凄清。嘆息迷茫。但她沒有頹唐。她是冷漠孤傲的但仍然那麼嫵媚動人。丁香姣好,但易凋謝。這個丁香一樣的姑娘,是做著脆弱的夢的姑娘,染著淡淡的哀愁。
姑娘出現了,但她的步履,她的顏色,連同她的太息與憂傷,就如夢幻般可望不可及。詩人執著追求著但又無法把握住。在我看來姑娘就是作者的夢想化身。理想如此美好,作者如痴情男兒守望追求嚮往的女孩一樣,極度地憧憬著卻又得不到她,不能實現他的夢想。「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墜」,「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正如詩中所描繪的,丁香自古就被人們當作愁晶作為傷春的對象。詩人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丁香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給人以短暫的希望,一展花枝後匆匆散落。這倏忽即逝的夢想,。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
這首詩是現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但我仍然能品出希望的味道來。丁香花在風雨侵蝕中沒有低下高貴的頭,而是忍受著落到頭上的磨難,充滿了頑強的生命力。這連綿的陰雨,寥寥無光的雨巷,再怎麼的「悠長、悠長」,終會有走出去的一天,終會有臨到開闊光明之地的一天。
不如,將此詩改一改:
收起油紙傘,並肩
行走在明耀,明耀
又開闊的大路
我伸手拉著
一個春天一樣的
充滿光熱的姑娘……
E. 丁香空結雨中愁的全詩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朝代:五代 作者: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依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翻譯:
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詞、春恨詞。詞人賦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慣用暗筆,像這首在詞中點明「春恨」還是罕見的。詞的上片從落花無主著筆,寫春恨所以產生的觸媒;下片從思念難解立意,將春恨產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作者用了詞家慣用的對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卻用得很不一般。
詞的開頭頭先來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鉤」,即非景語,也非情語,而是客觀平直的敘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喚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簾」,但正如古人所雲:「言『真珠』,千古之善讀者都知其為簾,若說『珠簾』,寧知其為真珠耶!是舉真珠可包珠簾,舉珠簾不足以包真珠也。後人妄改,非所謂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二句委婉、細膩,卷簾本欲觀省景物,借抒懷抱,而既卷之後,依舊春愁浩盪。可見,「鎖」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心靈桎梏,使人慾銷愁而不可得。而「春恨」並不是抽象的,「風里落花誰是主」,風不僅吹落花朵,更將凋零的殘紅吹得四處飛揚,無處歸宿。在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飄零,孤獨無依。
上片結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緒蕭索,悠然神往。
下片從人事著筆,是對春恨的進一步申說,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結果。「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則點出了「春恨」綿綿的緣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與漢武帝典故。據說三足的青鳥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漢武帝忽見青鳥飛集殿前,遂後西王母即至。然而所思主人遠在雲外,青鳥也不為之傳信,思念難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丁香結」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結難解之意,詩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結不散,如李商隱《代贈》詩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璟的獨創就在於將丁香結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徵愁心的喻體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動人,更加令人憐憫,「青鳥」、「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聯工穩的對仗,一人事,一時景,這律詩般的俊語將思念難解之情寫得既空靈透脫而又真摯實在。至此,詞的感情已經十分濃郁、飽滿。當手卷真珠上玉鉤的時刻,已經春恨綿綿;風里落花無主,青鳥不傳信,丁香空結,則徒然的嚮往已經成為無望,這已是無可逃避的結局。
F. 丁香與愁關系
丁香
是古典詩來詞中常用自的意象,象徵女子的憂與愁。
李商隱
《
代贈
》中有「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色各自愁」
南唐後主李煜
的父親
李璟
的《
浣溪紗
》中「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現代,戴望舒的《
雨巷
》中「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般的惆悵」盡顯愁思
G. 丁香在古代詩詞中有什麼含義
具體含義有兩種:
1、指這種植物。
唐·杜甫 《江頭五詠·丁香》詩:「丁香體柔軟,亂結枝猶墊(翻譯:柔軟的丁香,在樹頭結出大片的花朵)。」
2、借喻女人的舌頭。
金·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丁香笑吐舌尖兒送(翻譯:丁香樣的舌頭送過來)。」
(7)丁香愁什麼擴展閱讀
其它含義:
1、指這種植物的花。
冰心 《我們太太的客廳》:「窗外正開著深紫色的一樹丁香,窗內掛著一隻銅絲籠子。」
2、指丁香花狀的耳飾。
《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第二件是耳上環兒。此乃女子平常日時所戴,愛輕巧的,也少不得戴對丁香兒。」
3、指丁香花狀的紐扣。
清·孔尚任 《桃花扇·卻奩》:「兩個在那裡交扣丁香,並照菱花,梳洗才完,穿戴未畢。」
H. 為什麼用丁香來形容憂愁
丁香是愛情之花,還因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 古時候,有個年輕英俊的書生赴京趕考,天色已晚,投宿在路邊一家小店。店家父女二人,待人熱情周到,書生十分感激,留店多住了兩日。店主女兒看書生人品端正、知書達理,便心生愛慕之情;書生見姑娘容貌秀麗,又聰明能幹,也十分喜歡。二人月下盟誓,拜過天地,兩心相傾。接著,姑娘想考考書生,提出要和書生對對子。書生應諾,稍加思索,便出了上聯:「氷冷酒,一點,二點,三點。」 姑娘略想片刻,正要開口說出下聯,店主突然來到,見兩人私定終身,氣憤之極,責罵女兒敗壞門風,有辱祖宗。姑娘哭訴兩人真心相愛,求老父成全,但店主執意不肯。姑娘性情剛烈,當即氣絕身亡。店主後悔莫及,只得遵照女兒臨終所囑,將女兒安葬在後山坡上。書生悲痛欲絕,再也無法求取功名,遂留在店中陪伴老丈人,翁婿二人在悲傷中度日。 不久,後山坡姑娘的墳頭上,竟然長滿了鬱郁蔥蔥的丁香樹,繁花似錦,芬芳四溢。書生驚訝不已,每日上山看丁香,就像見到了姑娘一樣。一日,書生見有一白發老翁經過,便拉住老翁,敘說自己與姑娘的堅貞愛情和姑娘臨死前尚未對出的對聯一事。 自發老翁聽了書生的話, 回身看了看墳上盛開的丁香花,對書生說:「姑娘的對子答出來了。」書生急忙上前問道:「老伯何以知道姑娘答的下聯?」老翁捋捋鬍子,指著墳上的丁香花說:「這就是下聯的對子」。書生仍不解,老翁接著說: 「氷冷酒,一點,兩點,三點; 丁香花,百頭,千頭,寓頭。」 你的上聯「氷冷酒」,三字的偏旁依次是,「氷」為一點水,「冷」為二點水, 「酒」為三點水。姑娘變成的「丁香花」,三字的字首依次是,「丁」為百字頭,「香」為千字頭,「花」為萬字頭。前後對應,巧奪天工。書生聽罷,連忙施禮拜謝:「多謝老伯指點,學生終生不忘。」老翁說:「難得姑娘對你一片痴情,千金也難買,現在她的心願已化作美麗的丁香花,你要好生相待,讓它世世代代繁花似錦,香飄萬里。」話音剛落,老翁就無影無蹤了。從此,書生每日挑水澆花,從不間斷。丁香花開得更茂盛、更美麗了。 後人為了懷念這個純情善良的姑娘,敬重她對愛情堅貞不屈的高尚情操,從此便把丁香花視為愛情之花,而且把這幅「聯姻對」叫作「生死對」,視為絕句,一直流傳至今。 又是一年丁香盛開的季節,看著那星星點點的花朵,總有 一絲莫名的傷感,正如歌中唱的那樣多麼猶豫的花,多愁 喜歡丁香花的顏色 所以它也代表了憂傷 丁香是古典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她象徵的是淡雅、美麗、憂愁。詩人們總是喜歡用丁香來描寫女子的憂與愁。李商隱的七言律詩《代贈》中,「芭蕉不展丁香結」用丁香的花蕾來象徵詩中女子的愁心。的確,素白、淡紫的丁香花蕾不正像女子的心情、怨愁、神秘、純潔,而不易被人看透。再說南唐的《浣溪紗》吧!「丁香空結雨中愁」則是用雨中丁香更形象的描繪那女子心中的愁,女子的情人遠游,杳無音訊,每日與女子相伴的就只是那雨中的丁香和她自己心中的寂寞。總而言之,在古典詩詞中,出於各種原因的,就算手法不同也罷,丁香與愁是結下了不解之緣
I. 關於丁香的詩
關於丁香的詩:《雨巷》,1927年戴望舒詩作,全詩如下:
撐著油紙傘,
獨自彷徨在悠長,
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的,
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
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
獨自彷徨在悠長,
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9)丁香愁什麼擴展閱讀:
丁香在《雨巷》中的寓意:
1、丁香是我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意象,丁香開花在仲春時節,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丁香在詩中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徵。
2、《雨巷》想像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憂愁,也有丁香一樣的美麗和芬芳。這樣就由單純的愁心的借喻,變成了含著憂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這個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滅的痛苦。
3、丁香姑娘那麼美,美好的事物理所當然應該生長在美好的環境、聖潔的土壤,但丁香姑娘卻「到了頹圮的籬牆」。那破落衰敗的籬牆是姑娘的歸宿,還是丁香姑娘處境艱險,又或者是丁香姑娘命途多舛,遭受了沉重打擊,這些都不得而知。
4、戴望舒自己曾經也因投身革命而被捕入過獄,面對嚴峻時事的他便不自覺地陷入了痛苦和迷惘,《雨巷》就是詩人當時悲涼心境的寫照。換句話說,詩人不滿於黑暗的社會現實,但是卻對此無能為力,而只能到這雨巷中排解心中的愁苦,借丁香花般的姑娘來抒發內心的情感。
5、詩人戴望舒以回環復沓的寫作方式,對筆下的那個丁香花般的女子進行了反復的詠嘆。這位丁香花般的女子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女子,而是詩人心中的革命理想。《雨巷》這首詩寫於1927年的「四一二」大屠殺之後,當時全國上下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J. 我國古代文學中,丁香又卻是「愁品」,是愁緒的象徵,請舉出三句古典詩詞為例
河傳 李珣
去去!何處?迢迢巴楚,山水相連.朝雲暮雨,依舊十二峰前,猿聲到客船.
愁腸豈異丁專香屬結?因離別,故國音書絕.想佳人花下,對明月春風,恨應同.
攤破浣溪沙 李清照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太鮮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江頭四詠·丁香 杜甫
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墊.
細葉帶浮毛,疏花披素艷.
深栽小齋後,庶近幽人占.
晚墮蘭麝中,休懷粉身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