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畫家常輝
『壹』 畫家焦輝簡介
焦輝,子墨,墨齋居人,1975年生於河北省晉州市人,國家一級美術師,河北省美術家會員。自幼酷愛美術,1998年畢業於河北大學工藝美術學院。師從劉耕濤,譚寶泉,邱玉祥,許鴻賓。現定居石家莊市,長期做美術基礎教育工作。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專攻寫意牡丹花鳥,擅長人物,山水畫,多次參加省內外美術作品展。
『貳』 牡丹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和願望
(一)國家繁榮昌盛的象徵
牡丹花開時節,繁花似錦,燦爛輝煌。在大唐盛世,全國上下無不為之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長安的狂歡節。唐代詩人劉禹錫不禁贊譽:「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以後李正封又有「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名句,更有皮日休寫牡丹的好詩:「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競誇天下無雙艷,獨占人間第一春」。北宋昭文館大學士韓瑜的牡丹詩中,又以「國艷」嘉譽牡丹。由此,自唐宋以來,牡丹成為吉祥幸福、繁榮昌盛的象徵,並得以世代延續下來。1959年,周恩來總理在洛陽說過:「牡丹是我國的國花,它雍容華貴,富麗堂皇,是我們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美好幸福的象徵」。今天,牡丹的這一文化象徵意義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因為她非常貼切地代表了改革開放的中國國泰民安,前程似錦的美好形象,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願望。
(二)對富裕生活的期盼與追求
牡丹花姥紫婿紅,富麗堂皇,從氣質上給人以富貴之感。自宋以來,牡丹即被稱為「富貴花」。此說起自宋哲學家周敦頤《愛蓮說》①,他寫道:「自李唐以來,世人甚愛牡丹」。「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從此,牡丹與「富貴」二字緊密聯系在一起。明著名畫家徐渭題墨牡丹詩寫道:「五十八年貧賤與,何曾妄念洛陽春?不然豈少姻脂在,富貴花將墨寫神。」他也稱牡丹為「富貴花」n清代菏澤趙世學寫《牡丹富貴說》,他寫道;「吾觀牡丹一花,穀雨開放,國色無雙,有獨富焉,群芳圃中孰堪比此艷麗者乎?」「即以牡丹之富貴言之,其富也,富而無驕,非君子而實君子者也;其貴也,貴而不挾,非隱逸實亦隱逸者也」。在歷代繪畫及各種工藝美術作品中,牡丹作為富貴的象徵,與其他花鳥、山石的不同組合,就表現出與富貴結合在一起的不同的寓意。
應當提到,在舊社會,「富貴」二字似乎是剝削階段擁有財富和地位的象徵。其實,「富貴」二字本身並不為剝削階段所佔有。在一定意義上,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以追求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為動力的。至聖先師孔子說:「不仁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他只反對為富不仁,鄙視用不仁手段攫取富貴,並不將富貴視為邪惡與異端。實際上,在後面提到的民俗文化中,富貴二字應用相當廣泛。牡丹被賦予富貴的品格,恰恰是牡丹贏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本質內涵。在舊社會,窮苦的勞動群眾也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自己能夠富裕起來,追求富裕可以說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性。幾千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征途上,歷經苦難,痴心不改。今天,中國共產黨就明確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中國的根本出路是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牡丹,正代表著人民群眾的期盼與追求。
(三)勁骨剛心、不畏權貴的高風亮節
人們喜愛牡丹,還賦予了牡丹能代表中華民族精神力量的優秀品格。在武則天貶牡丹的傳說中,武則天冬日游園,一時興至,竟下令百花限時開放,百花懾於權勢,不得不開,獨牡丹沒有按時開花,而被武則天下令放火燒之,貶出長安。在《秋翁遇仙記》中,一夥惡奴毀花霸園,是牡丹仙子及時趕來救活了被毀壞的牡丹花,嚴懲了暴徒。牡丹不畏權貴和惡勢力,倍受稱贊,認為她「不特芳資艷質足壓群葩,而勁骨剛心尤高出萬卉」。作為「富貴花」,牡丹並不嬌嫩脆弱,她原來生長在莽莽群山中,近代因為森林面積日漸縮小,濫挖葯材,以至野牡丹只能在懸崖峭壁中頑強生長。在黃土高原乾旱貧瘠的土地上,她仍然開出絢麗的花朵,正如《牡丹之歌》所歌頌的那樣,她真正地表現出「把美麗獻給人間」,一種無私奉獻的美德。
除此以外,在人民群眾的心目中,牡丹也是美的化身,純潔與愛情的象徵。在西北廣為流傳的民歌——「花兒」,「花兒」指的就是牡丹,也是對唱雙方中,男方對女方的稱呼。
國尊繁榮昌盛,家重富貴平安,人喜幸福吉祥,這些特點和寓意,牡丹身上兼而有之。
『叄』 求贊美梅花和牡丹的語句
語句:
1、古人有句話說的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吹拂梅花的不是輕柔的春風,而是凜冽的寒風;滋潤梅花的不是清涼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氣逼人的冰雪;照耀梅花的不是燦爛的陽光,而是嚴寒里的一縷殘陽。只有具有挑戰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梅花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對如絮飄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燦爛了。
2、為什麼在百花深處人么偏愛梅花偏鍾情於梅花?是因為它美的緣故嗎?是的,它的確很美,它的美雖然不比桃花艷麗,不比牡丹嬌艷,不比茉莉清香,但它的美是別具一格的美。它的美綻放在風雪中,當人們來到雪地里看見一棵梅花綻放在風雪中紅梅,誰不被它傾倒,誰不被它征服。大雪壓梅花,梅花不低頭。的確。
3、我愛臘梅花,愛它那傲霜鬥雪,永不退縮和頑強的精神,看到臘梅花,我就會想起兩首古詩,一首是王安石寫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另外一首是(北宋)盧梅坡寫的――梅雪爭春末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是啊!那美麗的梅花,點綴在奇妙的大自然中,怎麼不叫人陶醉呢?
4、「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寒冬臘月時,百花凋零,唯有梅花還孤傲地怒放於冰雪之中,這不禁令我們感到贊嘆。我俯下身子,用一雙冰涼的小手輕輕地撫摸著梅花,細細體味著梅花不畏嚴寒的高尚品質。
5、中國人愛梅花,愛的就是它與中國人有這相同的精神。有這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的精神。落紅不是無情物,它的一生就像一部樂曲。
詩詞:
早梅
南朝·謝燮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台。
唐·王維
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雜詠
唐·王維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憶梅
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適
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詠寄人
唐·劉禹錫
早花常犯寒,繁實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闌?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問調金鼎,方知正味難。
梅花
唐·崔道融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技依病看。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梅花
唐·庾信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
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覓不見,真悔著衣單。
雪裡覓梅花
唐·蕭綱
絕訝梅花晚,爭來雪裡窺。 下枝低可見,高處遠難知。
俱羞惜腕露,相讓道腰羸。 定須還剪采,學作兩三技。
梅花
唐·蔣維翰
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 幾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入得來?
梅花
宋·陳亮
疏技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發,百花皆後春。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冬日雜興
宋·張耒
空山身欲老,徂歲臘還來。 愁怯年年柳,傷心處處梅。
綠蔬挑甲短,紅蠟點花開。 冰雪如何有,東風日夜回。
再和楊公濟梅花
宋·蘇軾
莫向霜晨怨未開,白頭朝夕自相摧。 斬新一朵含風露,恰似西廂待月來。
贈嶺上梅
宋·蘇軾
梅花開盡白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 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
墨梅
宋·朱熹
夢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凜冰霜。 如今白黑渾休問,且作人間時世妝。
題楊補之畫
宋·樓鑰
梅花屢見筆如神,松竹寧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歲寒只見此三人。
雪梅
宋·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香。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從張仲謀乞臘梅
宋·黃庭堅
聞君寺後野梅發,香蜜染成宮樣黃。 不擬折來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釣雪舟倦睡
宋·楊萬里
小閣明窗半掩門,看書作睡正昏昏。 無端卻被梅花惱,特地吹香破夢魂。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梅
宋·蕭德藻
湘妃危立凍蛟背,海月冷掛珊瑚枝。 丑怪驚人能嫵媚,斷魂只有曉寒知。
瓶梅
宋·張道洽
寒水一瓶春數枝,清香不減小溪時。 橫斜竹底無人見,莫與微雲淡月知。
紅梅
蘇東坡
年年芳信負紅梅, 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 直和根撥送春來。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新栽梅
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嫉, 今年好為使君開。
墨梅
趙秉文
畫師不作粉脂面, 卻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識, 夏馥從來琢玉人。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肆』 牡丹仙子的畫家簡介
這幅才是楊佳翰畫的《牡丹仙子》
『伍』 畫家焦輝老師的簡介
焦輝,子墨,墨齋居人,1975年生於河北省晉州市人,國家一級美術師,河北美術家會員。自幼酷愛美術,1998年畢業於河北大學工藝美術學院。師從劉耕濤,譚寶泉,邱玉祥,許鴻賓。現定居石家莊市,長期做美術基礎教育工作。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專攻寫意牡丹花鳥,擅長人物,山水畫,多次參加省內外美術作品展。
『陸』 中國著名大寫意花鳥畫家有誰
古代有五代徐熙;北宋蘇軾、黃庭堅;南宋法常;元朝王冕趙孟頫;明朝徐渭;清朝朱耷揚州八怪等。
近現代有汪岳雲、王天勝、王培東、溫澤輝、王晉元、王成喜、王洪學、徐希等。
1、徐熙,五代南唐傑出畫家,金陵(今南京)人,一說鍾陵(今江西進賢)人。其性情豪爽曠達,志節高邁,善畫花竹林木,蟬蝶草蟲,其妙與自然無異。
代表作有《玊堂富貴圖》、《雪竹圖》等。
2、法常,中國南宋畫家,僧人。號牧溪。生卒年不詳,活躍於13世紀60~80年代之際。蜀(今四川)人。曾因反對奸相賈似道而遭通緝,在浙江一位姓丘的人家中避難。擅龍、虎、猿、鶴、蘆雁、山水、人物。師法梁楷,加以發展變化。所畫猿、鶴、觀音、羅漢等,造型嚴謹,形象准確。
代表作有《觀音》、《松猿》、《竹鶴》。
3、汪岳雲(1891-1967),字炳林,號鍾奇,江西省宜春市萬載潭埠池溪酒壺形人。汪岳雲自幼喜讀詩文,愛好繪畫,1920年前後肄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及上海新華藝術大學。是20世紀初北京書畫界領袖陳師曾的入室弟子。
在陳師曾的教導下,汪岳雲領悟到了傳統中國話的精髓,並繼承了陳師曾筆墨蒼勁爽健,氣韻清新活潑的風格。汪岳雲的作品既有中國傳統繪畫扎實的功底,又富有生活情趣和時代新意,以雄健清逸的繪畫風貌獨樹一幟。尤其是汪岳雲筆下的展翅雄鷹更是一絕。
(6)牡丹畫家常輝擴展閱讀:
徐熙的人物畫風:
他畫花,落筆頗重,只要略施丹粉,骨氣過人,生意躍然紙上。時稱「江南花鳥,始於徐家」。「下筆成珍,揮毫可范」。其作品,有「意出古人之外」而創立了「清新灑脫」的風格。
擅長畫江湖間汀花、野竹、水鳥、魚蟲、蔬果。他經常游山林園圃,細察動植物情狀。他與後蜀黃筌的花鳥畫為五代兩大流派,兩派的風格不同,各有不同。他所畫花木禽鳥,形骨輕秀。獨創「落墨」法,用粗筆濃墨,草草寫枝葉萼蕊,略施雜彩,使色不礙墨,不掩筆跡。一變黃筌細筆勾勒,填彩暈染的方法。然當時黃筌在畫院占優勢,掩斥徐熙不能入畫院。
『柒』 牡丹花有什麼特點,可以象徵什麼
牡丹抄花開之時繁花似錦、絢麗燦襲爛,其美麗花姿讓人為之傾倒,雍容典雅、富貴祥和的形象代表全國人民對明天的美麗憧憬和美好願景,寓意國家繁榮昌盛、興旺發達;人們對於牡丹的喜愛,還讓牡丹花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優秀品格的象徵,也成為美的化身,有純潔與愛情的象徵意義。
牡丹是國畫花卉中經常描繪的題材,歷代詩人畫家有著無數贊美牡丹的詩句和畫作,意義不僅在於牡丹美麗的外表還在於寄託詩人、畫家的美好情感。
牡丹高貴的氣質,以及奼紫嫣紅的花色在歷代的繪畫作品中都是給人富貴祥和之感,畫中的牡丹花與其它花鳥或是山石的組合,有著與富貴結合在一起的不同寓意,同時也成為現在家居或一些公共場所裝飾的藝術品之一。
「富貴長春」牡丹花與月季畫在一起,因月季叫長春花,因此有富貴綿延的寓意。
「滿堂富貴」牡丹和海棠畫在一起,寓意富貴吉祥。
「四季富貴」牡丹與水仙、荷花、菊花、梅花等畫在一起,有一年四季富貴吉祥的意義。
「神仙富貴」牡丹與水仙畫在一起,寓意神佑富貴、吉祥幸福。
『捌』 在中國,牡丹象徵著什麼
牡丹的花語是富貴、圓滿、濃情。
牡丹,在唐代已被譽為「花王」「國色天香專」等,因其色、姿、香、屬韻俱佳,雍容華貴,莊重典雅,又被人們推崇為「花之富貴者」。同時,牡丹又被賦予了不畏強權的精神。因此歷代畫家在創作牡丹題材作品時,在對牡丹精神的表達上往往有所不同。
(8)牡丹畫家常輝擴展閱讀
1、牡丹、盤長,寓意「富貴綿長」。
2、牡丹、月季花,寓意「富貴長春」。
3、牡丹、天竺,寓意「天祝富貴」。
4、牡丹、石榴,寓意「富貴多子」。
5、牡丹、石榴、佛手、桃子,寓意「富貴三多」。
『玖』 從古到今著名的畫家有哪些他們所在的朝代及代表作、風格分別是什麼樣的
◎ 隋唐五代
董 源 戴 嵩 王 維 韋 偃 吳道子 閻立本
展子虔 張 萱 周 仿 戴 嶧 韓 晃 李 升
李思訓 李昭道 李 真 盧楞伽 孫 位 韓 干
董 源 王齊翰 衛 賢 徐 熙 趙 干 周文矩
顧閎中 關 仝 貫 休 黃 荃 荊 浩 阮 郜
石 恪
◎ 宋代時期
陳居中 胡 瑰 黃居采 惠 崇 賈師古 李安忠
李 成 李 迪 李公麟 李 嵩 李 唐 李贊華
梁師閔 林 椿 劉松年 馬和之 馬 麟 馬 遠
米友仁 蘇漢臣 蘇 軾 法 常 王居正 王 凝
王 詵 王希孟 文 同
武宗元 夏 永 夏 圭
范 寬 蕭 照 許道寧 許 迪 徐禹功 閻次平
閻次於 燕 蕭 燕文貴 楊無咎 馮大友 張擇端
趙伯駒 趙伯肅 趙 昌 趙大亨 趙 芾 趙 佶
趙 葵 趙令穰 龔 開 趙孟堅 梁 楷 趙士雷
鄭思肖 朱 銳 郭 熙 郭忠恕
◎ 元代時期
曹知白 李容瑾 李士行 陸 廣 羅稚川 馬 琬
倪 瓚 錢 選 任仁發 盛 懋 孫君澤 陳 琳
唐 棣 王 蒙 王 冕 王 繹 王 淵 王振鵬
吳 鎮 顏 輝 楊維楨 姚廷美 張舜咨 張 渥
趙孟俯 趙 雍 趙 原 朱德潤 高克恭 顧 安
管道升 黃公望 柯九思 李 衍
◎ 明代時期
邊景昭 杜 堇 杜 椋 顧正誼 藍 瑛 李 在
林 良 劉 珏 呂 紀 陸 治 倪元璐 陳道復
錢 轂 仇 英 邵 彌 沈士充 沈 周 盛茂燁
宋懋晉 宋 旭 孫克弘 孫 隆 陳洪綬 唐 寅
王 諤 王 紱 王谷祥 王 履 文伯仁 文 嘉
文徵明 吳 彬 吳 偉 陳繼儒 夏 昶 謝時臣
張 路 趙 左 曾 鯨 周 臣 周文靖 程嘉燧
周之冕 崔子忠 戴 進 丁雲鵬 董其昌
◎ 清代時期
高其佩 高 翔 龔 賢 弘 仁 華 岩 黃 鼎
黃 慎 蔣廷錫 焦秉貞 程 邃 金 農 金廷標
居 巢 髡 殘 郎世寧 冷 枚 李方膺 李 鱒
羅 牧 程正揆 羅 聘 馬元馭 梅 清 閔 貞
蒲 華 錢 杜 任 熊 任 薰 任 頤 沈 銓
戴 熙 石 濤 湯貽汾 丁觀鵬 王 鐸 王 輝
王 鑒 王時敏 汪士慎 王 武 王原祁 樊 圻
吳昌碩 吳 宏 吳 歷 吳石仙 奚 岡 謝 蓀
虛 谷 楊 晉 葉 欣 禹之鼎 費丹旭 袁 江
袁 耀 惲壽平 查士標 張 吟 張宗蒼 趙之謙
鄭 燮 鄒一桂 鄒 吉 改 琦 朱 耷 高 岑
高鳳翰
◎ 當代畫家
王迎春 王培東 王成喜 王明明
王文芳 王同仁 杜希賢 常保立
蹤岩夫 郭石夫 劉國富 舒建新
徐冬冬 劉春華 楊力舟 趙 鵬
謝志高 李曉軍 龔文楨 王蓮芬
楊 林 毛水仙 孫曉斌 賀成才
苗再新 賈克德 夏映志 趙秋萍 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二十世紀十大書法家,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品《蝦》、《蟹》、《牡丹》、《牽牛花》、《蛙聲十里出山泉》等等
張大千(1899~1983),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農歷四月初一),他出生在四川省內江縣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灣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為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為傳奇的國畫大師。代表作《來人吳中三隱》、《石濤山水》、《梅清山水》、《巨然茂林疊嶂圖》。
林風眠(1900—1991)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代表作《海濱》
關山月原名關澤霈,中國現代中國畫家。代表作《嘉陵江碼頭》、《岷江之秋》、《黃河冰封》及《祁連放牧》
石魯(1919-1982),1919年12月13日生於四川省仁壽縣,原名馮亞衍。中國現代中國畫家。代表作《金瓜》、《打倒封建》、《說理》。
徐悲鴻 (1895-1953) 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代表作品《八駿圖》、《愚公移山》。
劉海栗,原名盤,字季芳,號海翁。祖籍安徽鳳陽,1896年3月生於江蘇常州。早期油畫代表作《夕陽》、《河邊》、《湖光》、《塞納河橋》、《林間信步》、《北京前門》等。 西方:
1. 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 義大利)《岩間聖母》、《最後的晚餐》《聖母子與聖安娜》和《蒙娜麗莎》...
2.彼得·保羅·魯本斯(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 生於德國)《基督戴荊冠》《劫奪留西帕斯的女兒》《海倫娜在花園里》....
3.倫勃朗(1606年-1669年荷蘭)《夜巡》《杜普教授的解剖學課》《猶太新娘》....
4.保羅· 塞 尚 (1839年-1906年法國)《四季》《甜烈酒》《那不勒斯的午後》《坐在紅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
5.克勞德·莫奈(1840-1926法國)《睡蓮》《盧昂大教堂》《阿爾讓特伊的帆船》《印象,日出》.....
6.奧古斯特·雷諾阿 (1841-1919法國)《莎麗》《夏爾潘蒂埃夫人和她的孩子 》《遊艇上的午餐》《浴女》....
7.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1844年7月24日-1930年9月29日俄羅斯)《意外歸來》 《宣傳者的被捕》《查波羅什人寫信給蘇丹王》《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8.保羅· 高更 ( 1848-1903年 法國 )《塔希提人》《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
9.文森特·凡·高 (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蘭)《吃土豆的人》《向日葵》《夜間咖啡座-室外》《夜間咖啡座-室內》《收獲景象》《海濱漁船》...
10.愛德華·蒙克(1863-1944挪威)《病孩》、《母親之死》《在靈床旁》《吶喊》.....
11.巴伯羅
『拾』 現代畫家排名前20位
現代畫家排名前20位:
李蒸蒸、竇申清、崔進、馮一鳴、王淼田、吉瑞森、李翔、徐惠泉、王珂、鄒立穎、紀連彬、梅墨生、陳輝、朱興華、李洋、陳孟昕、上官超英、韓敬偉、何家英、張志民。
畫家是專精繪畫(如圖畫、圖案)的人,是專門從事繪畫創作與研究的繪畫藝術工作者,包括中國畫、油畫、水粉畫、水彩畫、油彩畫、漆畫等繪畫藝術類的創作者。
以國別分類,如國畫家、西洋畫家。
以作畫材料分類,如水墨畫家、油畫家、素描家。
以題材分類,如山水畫家、花鳥畫家、人物畫家、創意畫家。
以畫家派別分類,如:海上畫派、京津畫派、嶺南畫派、常州畫派、長安畫派、黃筌畫派、湖州竹派、浙派、吳門畫派、金陵畫派等。
(10)牡丹畫家常輝擴展閱讀:
歷代畫家:
1、魏晉南北朝:
顧愷之、張僧繇、陸探微、楊子華。
2、隋唐五代:
吳道子、閻立本、王維、李思訓、荊浩、關仝、董源、巨然、黃荃、徐熙、韓干、薛稷等。
3、北宋南宋:
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吳炳、林椿等。
4、元:
趙孟頫、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趙雍、王淵、管道升等。
5、明:
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徐渭、周之冕、陸治、張宏、陳淳、呂紀、林良、周臣、陳洪綬等。
6、清代:
吳作樟、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吳歷、八大山人、石濤、鄭板橋、金農、惲壽平、邊壽民、黃山壽、虛谷、任伯年、蒲華、吳昌碩、蔣廷錫、華喦等。